[爆卦]銅棒重量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銅棒重量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銅棒重量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銅棒重量計算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媽咪敲碗補貨團❤️卡馬龍精選海鮮 / 肉品團】 ✅下單連結:https://gbf.tw/1p73r 從去年5月第一次吃卡馬龍的白晶蝦,我們就喜歡的不得了,雖然到現在,狼爸還是每每口誤說成 #馬卡龍,我糾正一年依然無效(放棄)。 這次是開第幾團?!我的金魚腦已經無法計算,只要媽咪們敲碗我就立...

銅棒重量計算 在 Drummerandy Cha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20:29:20

Aaron Spears亞洲巡迴講座台北場報告!這篇絕對好文,文化需要推廣才能建立良好的場景,認同請分享! 嗨大家好,這次Aaron第二次來台舉辦講座,我受主辦邀請擔任接待/技師/翻譯/主持,從他下飛機到上飛機的這整個過程都由我來搞定他的所有需求。 那我就不廢話直接切入重點,他在近年從代言已久的...

  • 銅棒重量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20:48:03
    有 147 人按讚

    【🍤媽咪敲碗補貨團❤️卡馬龍精選海鮮 / 肉品團】
    ✅下單連結:https://gbf.tw/1p73r

    從去年5月第一次吃卡馬龍的白晶蝦,我們就喜歡的不得了,雖然到現在,狼爸還是每每口誤說成 #馬卡龍,我糾正一年依然無效(放棄)。

    這次是開第幾團?!我的金魚腦已經無法計算,只要媽咪們敲碗我就立刻安排。

    9月初,眾多媽咪私訊問何時開團,因為冰箱庫存已經坐吃山空。

    考量到中秋節前的龐大貨運量,擔心如果中秋節前開會影響到出貨的狀況,因此才決定中秋節過完才開。

    沒跟過卡馬龍團的媽咪一定要試,我會從去年到今年都開團,就是因為卡馬龍海鮮跟肉的品質都非常好,是我們家近來嚴選的安心海鮮之一,堅持以最接近自然野生狀態的養殖方式,每一尾白晶蝦都鮮美。

    #當然還有碧安朵獨家食譜大公開

    泰式松阪豬:https://reurl.cc/e91Zej
    鳳梨蝦球:https://reurl.cc/8GYKmM
    海鮮煎餅:https://reurl.cc/GVg90d
    綠竹筍鱸魚炊飯:https://reurl.cc/Wdz5nZ

    --- 

    #厄瓜多無毒有機環境養殖
    #不用藥不用抗生素
    #微風超市熟食區指定使用
    #紅花鐵板燒君悅酒店指定使用

    ---
    必買推薦:

    【🍤卡馬龍美洲白晶蝦】

    肉質彈牙鮮美,入口難忘,一定會一隻接一隻的吃。因為採用低密度環境養殖,蝦子運動空間大(放山雞概念),肉質也會更紮實有彈性。
    最高科技的急速冷凍技術,完全保持蝦肉狀態,解凍後烹飪食用,就剛撈起後的新鮮。
    烹飪蒸炒煮,推薦「30/40 規格 大 500 公克盒裝 (約15-20隻蝦)」,真心不騙,要入手兩盒才夠吃喔!
    BBQ燒烤,推薦「20/30 規格 特大 500 公克盒裝 (約10-15隻蝦)」,Q彈的滋味,牙齒和舌尖都能感受到,吃起來超級順口的喔!

    ---

    【🍤卡馬龍美洲白晶蝦仁】

    媽咪沒時間剝蝦沒關係,選擇白晶蝦仁就一切搞定,不僅蝦殼已經剝除,連蝦腸都剔除乾淨,是不是好貼心又好棒棒。
    碧安朵獨家食譜 #海鮮煎餅 #鳳梨蝦球 都可以直接用白晶蝦仁直接做。

    ---

    【👍卡馬龍精選北海道生食級干貝】

    超越一般市面上的干貝包裝,小包裝讓小家庭更自由搭配。
    用有日本漁協認證標章,鮮甜美味的刺身級干貝,不用佐料,單純用奶油乾煎,在微微撒上些許海鹽,美味翻倍。

    ---

    【🐟卡馬龍精選海鱸魚菲力】

    寶貝副食品首推食材,因為鱸魚的魚肉富含蛋白質、魚皮又有豐富膠質,因此能補充營養,調理傷口。(所以才有探病要帶鱸魚湯的傳統啊!)
    鱸魚除了富含蛋白質,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D、鈣、鎂、鋅、硒、銅等營養元素。
    而且肉質細嫩,最適合小小孩和牙口不好的長輩,#莧菜鱸魚粥 或是 #樹子蒸鱸魚 都是我家餐桌的經常性菜色。

    ---

    【🐟卡馬龍智利極凍厚切鮭魚】

    沒有人能抵抗鮭魚的誘惑啊!連不喜歡吃魚的人都可以接受的魚類,本團鮭魚來自純淨海域的智利,而且嚴選當地肥美的鮭魚,補撈後急速冷凍,將新鮮和營養瞬間鎖住。
    重點是,絕對「厚切、厚切、厚切」,一定會讓大家吃到過癮的喔!

    ---

    【🐟卡馬龍頂級挪威薄鹽鯖魚片】

    狼爸最愛,瘦身最佳食材之一,另外就是夏天配啤酒是一等一的讚!
    因為鯖魚脂肪中有豐富的DHA與EPA等不飽和脂肪酸,比起高脂肪的豬五花、牛五花,鯖魚會是更好的攝取脂肪來源喔!
    薄鹽鯖魚片成功率超高,不會煎魚的媽媽也不用害怕,打開後不用再調味,直接煎、烤、蒸,就可以快速端上餐桌!

    ---

    【🍖美國PRIME級熟成厚切肋眼牛排】

    油花分布均勻,呈現出大理石紋路,肉質結實鮮嫩,適合以煎烤的方式佐以義式香料調味,過程中油脂會隨著高溫溢出香氣,令人垂涎欲滴,且份量大,飽足感滿分。

    ---

    【🍖黃金六兩西班牙頂級松阪豬】

    所謂的松阪豬是取自豬隻頭、頸之間的部位,又稱「雪紋豬」,由於一整頭豬身上只有兩小塊,重量約為六兩重,所以又有黃金六兩的名稱,油花分布均勻、肥瘦適中,其肉質較其他部位來的鮮嫩不膩,口感爽脆。

    ---

    【🍖 A5和牛漢堡肉】
    以70%的最高等A5和牛與30%的紐西蘭草飼牛進行調配,沒有一個孩子能抵擋它的美味威力,有了漢堡排配飯,一定全部吃光光。

    ---

    【注意事項】
    ⏰團購時間:即日起~ 09/29 午夜12點。
    🛒下單連結:https://gbf.tw/1p73r
    💳付款方式:信用卡/轉帳匯款(虛擬帳戶)
    🚚出貨時間:使用黑貓低溫冷凍宅配,配送日為週一至週六,完成付款後5~10個工作天內(不含假日)出貨。
    💰運費:滿1800免運,未滿收$200,外島不寄送。
    📜發票:全面使用電子發票,發票將於出貨後寄送至跟團e-mail。

    ---

    【滿額贈 】(贈品不可累計)
    訂單滿2000元,即贈【挪威薄鹽鯖魚片 160g±10%/片*2】
    訂單滿2900元,即贈【國產溫體鮮嫩去骨雞腿排 250公克/支*1】
    訂單滿5000元,即贈【Camaron卡馬龍嚴選 熟成午仔魚一夜干*1隻】

    ---

    【客服資訊 】
    ✔️客服諮詢E-MAIL: service@camaron.com.tw
    ✔️客服諮詢@Line: @camaron(帳號有含@)
    (周一~五 AM10:00~PM 3:00 國定假日不服務 )

  • 銅棒重量計算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銅棒重量計算 在 日本自遊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02:02:47
    有 103 人按讚

    8月7日東京奧運獎牌榜總結

    東京奧運將在明天8月8日閉幕

    日本代表今天新增3面金牌進帳,包括擊敗宿敵美國取得的棒球金牌、乙黒拓斗選手於男子65公斤級自由式摔跤金牌、須崎優衣選手於女子50公斤級自由式摔跤金牌。

    日本金牌數目增至27,於獎牌榜中繼續排行第3。

    截至今天,日本在今屆奧運總共獲得獎牌已達破記錄的56面,明天最後一天,至少確定還有女子籃球1面金或銀牌進帳。

    而金牌榜第1位是新增2面金牌至38面的中國代表,第2則是新增5面至總計36面金牌的美國代表。

    最後一天美國代表在女子籃球、女子排球及男子超重量級這3個項目都已進入決賽,如全取3面金牌且中國沒有取得新金牌,美國將超逾中國代表成為金牌榜第1位。而以獎牌總數計算,排名第一的美國已沒有可能被其他國家可以追上。

    台灣代表的全部參予賽事已完結,在今屆東京奧運共取得2金4銀6銅共12面獎牌,是歷來最佳成績,今天排名31位。

    香港代表今天沒有新的獎牌進帳,排名48位。最後一天,李慧詩將向單車爭先賽獎牌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