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銀行面試未來規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銀行面試未來規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富人腦比窮人腦多一個關鍵力:花錢能力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 youtube和付費內容中,跟投資、理財、財富賺錢相關的內容都是需求最高的前三名主題。 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知道要賺錢、存錢、理財,但是直到我大學的時候認識一個家境神扯的朋友,他驚呼我到了大學每個月零用錢只有2000時,我們還爭執一番,我...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文組轉職軟體工程師的心路歷程 ft. Badu (GitLab DevRel) 這次邀請到現任GitLab DevRel (開發者行銷) 的Badu來和我們分享轉職的種種!影片中聊到了她如何以半自學的方式學習程式設計,如何加速學習轉職成為前端軟體工程師,轉職過程中的困難艱辛,未來對職涯的規劃。相信...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的推薦目錄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氧氣的營養園區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Liz營養師飲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斜槓夫妻華生✘阿西︱自我成長•閱讀學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玉山招財納福喵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破產姐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氧氣的營養園區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8:13:35
#我都吃很好氧第27集 #開學 後 有好多好吃好玩的 #聚會 活動 (現在疫情😷不要太多聚會喔) 需要多一點點錢錢💰 才能有更多 #自由 做自己想做的事~(你懂我懂) 但是到了這個年紀 😬也不好意思和爸爸媽媽拿 #零用錢 所以 真的只能靠自己賺 #我都吃很好氧 這一集 教大家如何找到好 #工作 ...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Liz營養師飲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4:33:27
#職場味道 👱🏼♀️:面試或第一次進到一個職場環境,除了準備要執行的事之外,等待的時間可以幹嘛呢? 常見舉例📍 「滑手機,等待面試官或長官出現」 「一直正襟危坐的在椅子上面帶微笑」 👩🏻💼:這是個觀察環境的好機會!工作選你,你也要選工作呀!以下三點,有時間的話可以趁機看看會不會是你喜歡的地方...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斜槓夫妻華生✘阿西︱自我成長•閱讀學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05:57
【更正*第八頁內容誤植-外商經歷為Unilever,非P&G】 - 【寫履歷你一定要知道的5件事】 - 📌特別推薦 🌟 @inawang_lifestyle 的履歷面試秘笈線上課 - 職涯大小室創辦人 @careerchat_tw - 擁有電商/蝦皮/人力銀行/外商P&G等豐富經歷的『履歷面試咨詢...
-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23 21:00:10文組轉職軟體工程師的心路歷程 ft. Badu (GitLab DevRel)
這次邀請到現任GitLab DevRel (開發者行銷) 的Badu來和我們分享轉職的種種!影片中聊到了她如何以半自學的方式學習程式設計,如何加速學習轉職成為前端軟體工程師,轉職過程中的困難艱辛,未來對職涯的規劃。相信對於想嘗試寫程式,有轉職軟體工程念頭的人,一定會非常有幫助!
Overview 💬
🔹為什麼想換到軟體工程 2:50
🔹程式設計自學加速方法 4:30
🔹轉職過程中的汗與淚水 5:48
🔹轉職後出乎意料的事情 7:43
🔹性別比例不平衡的影響 8:55
🔹喜歡CS嗎?後悔想改變? 10:36
🔹推薦大家嘗試寫程式嗎 12:53
🔹轉職後的未來職涯規劃 15:16
Badu 也有經營一個Podcast頻道「冒牌者症候群の下班時間」。頻道中聊到了許多職涯發展的相關議題,非常推薦在職場上常常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適任,很怕自己的能力不夠被拆穿,這些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的人趕快去訂閱收聽!
快來聽聽凱心琳和Badu一起錄製的👇🏻👇🏻👇🏻
「#7 不念醫學系的那個決定 — 對啊我是工程師」
🔗 Anchor 🔗
https://anchor.fm/anniescript/episodes/7-efv9lo
🔗 Spotify 🔗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5PN6xq4fSfQ2k4qKkKyqt?si=aGKgdWIETVKf31TzXv386g
🔗 SoundOn 🔗
https://player.soundon.fm/embed?podcast=0f1486df-fd4a-4298-a970-b6049bab710b&episode=6d3b48f6-5334-4c8e-93d8-4ee8cf08ef73
1111人力銀行 邀約合作,提供「職點」專欄文章供大家參考
連結為此:https://www.1111.com.tw/position/software-engineer/ 〈靠這招轉職軟體工程師!百萬年薪不是夢〉
#WomenInTech #轉職工程師 #會寫程式不一定要當軟體工程師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或是你想認識的程式語言唷!
每(隔週)週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愛屋及烏】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工程師。
-
圖片影片音效:[giphy.com] [bensound] -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12 17:19:41陳寗嚴選保貼請見: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家電看這:http://bit.ly/ninghome
很多人問我找工作的問題,但我坦白說,我其實從來沒有認真寫過履歷去投過,我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被當成正式員工的工作,就是我常提到我當年在音響店的工作。
當時音響店其實沒有開缺,而是我自己想去工作,跑去磨到老闆答應讓我在那邊打工,然後就這樣一路做了七年,從一個時薪打工做到正式員工,也學會了我如今的各項本領。那些經驗更大大影響了我的工作理念與態度。
我自己思考過,如果我硬是熬到大學碩士畢業,然後照正常管道求職,還會有今天這樣的生活嗎?想來是不會的。因此我深信抓準契機,死命追尋自己的理想,絕對好過漫無目的的摸索,更好過得過且過沒有衝勁的生活。
今天來說說我自己的求職故事,希望可以給對未來還是懞懞懂懂的朋友一些想法囉~有什麼想法或疑問,也都歡迎直接留言討論喔!
#求職 #轉職 #找工作
──────
喜歡這支影片嗎?
本影片採用 AI 字幕,目前已開啟社群字幕,邀請你一起來讓字幕更趨完美:
http://bit.ly/SubtitleNing
感謝你的協力!
──────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破產姐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0-19 12:45:12大學生打工前最基本要知道的五件事!
(拉開資訊欄,跟我們聊聊天咩~)
✔重要前提
1.以上是姐妹的不專業經驗分享,有別的意見歡迎提出喔❤️
2.以上是最基本的五件事,關於打工還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跟大家分享~
♥姐妹碎碎念♥
這集姐妹是站在大學生的角度發想,畢竟我們也還是大學生,剛好有一些打工經驗..
我知道我們並不專業,但我們希望以一個向朋友分享輕鬆的心態,和你們一起交流❤️
✿more about us✿
Facebook:破產姐妹 SS2brokegirls
Instagram : @SS2brokegirls
Business:SS2borkegirls@gmail.com
(想要跟姐妹聊天,可以寫信或私訊ig小盒子給我們唷~)
*本網站影音創作內容皆為「破產姐妹」頻道所有
若有轉載、再製、轉錄等非授權行為,一律採取法律途徑!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富人腦比窮人腦多一個關鍵力:花錢能力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 youtube和付費內容中,跟投資、理財、財富賺錢相關的內容都是需求最高的前三名主題。
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知道要賺錢、存錢、理財,但是直到我大學的時候認識一個家境神扯的朋友,他驚呼我到了大學每個月零用錢只有2000時,我們還爭執一番,我說:「雖然很少,我也很生氣,很氣我必須要去便利商店打工才能跟朋友好好去玩,但你不懂我們這種人的家裡,可能是爸媽能給的最多了。而且說不定,他們是為我們的未來做打算」我很記得對方回說:「但是你沒有錢,怎麼學會花錢?」當時的我聽不懂,氣呼呼的為了階級對立的憤慨,用各種角度解釋的怒吼回去,只為了在資本主義的不公下,求點理解。沒想到,多年後的現在,我才想通這句話的意涵。
多數的人在社會規則中,從職場所收益的薪資與各種投資,都會被他的背景、技能與機運所限制,也因此很少有人會積極去思考,如果你現在擁有了100倍以上的錢,你會怎麼運用,因為會被笑異想天開、好吃懶做、不切實際。
但是直到我在新加坡認識了一些上市公司老闆,一些財富階級已經不是一般人能達成狀態的人們,才發現這些人,多數在人生前半段都在建構自己的現金流能力,想辦法運用別人的錢做槓桿(不管是投資人還是銀行貸款),而這些也都不是秘密了,所以很多中產階級的人在工作機運頗佳或是累積財富到一定程度時,是有辦法也這樣做的。但接下來的關鍵點,讓這群中產階級上不去,有錢人卻能越有錢的節點,就在於他們是怎麼運用那每一分的現金的。
為什麼90%的樂頭得主最後會敗光積蓄變更窮,為什麼我爸已經破產去年好不容易拿到勞退一百五十萬現金,卻全部匯給詐騙集團。因為他們不知道還能怎樣花錢,去做到自以為的最大化效益。
到新加坡第二年時,我透過關係逼朋友介紹我去新加坡UOB銀行的VVIP私人銀行開發部門面試,福利底薪十萬台幣+獎金,留存下來的人,每個月薪水平均都有30萬,對方三位主管,在當下問了我兩個問題:「如果公司給你一百萬公費,你要怎麼用來開發你的客戶」(目標客戶是:能開戶時存入350萬台幣的人)第二個問題是「如果你有10億會怎麼用」
我當時一直無法理解,誰能在當下回出這些問題,甚至以為我能想辦法不花完這些錢才會是最標準的答案。現在我才知道,如何用錢,才是擁有爆發性財富與資產的根本關鍵。可問題是,從小沒人鼓勵我們這樣思考,甚至也只會以手邊有的金額去當我們的眼界做財富運用的臨界點,這樣其實會阻礙我們的財商思維。
不要以為,月薪兩萬的人不需要去擁有這種思維,當你連10億的規劃都會導致財富攀升不上或是破產時,就代表你對錢(資產)與負債、支出與成本是沒有概念的,那這個錯誤會在十億上放大時,你手上的十萬翻轉不了更多,就會是剛好而已。也就是說規劃大錢時,卡關和不會治理的地方,會很明顯,這讓你比較能發現在理自己少少的錢時盲點的部位。如果你還是覺得十萬存款翻轉不了,對你而言差別不大,那就代表你連錢所衍生的機會成本也不會考慮進去。
錢本身不具意義,除非它產生交易。
舉例來說,你用對這十萬,可以讓你早五年財富自由,那你的差別就會是那五年本來可以卻不能財富自由、做自己愛做的事、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樣的代價,就是機會成本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去年底,看似一切財務狀況有好轉,創業也頗順時,買了一台賓士後,被身邊一個車庫有好幾台法拉利的朋友們罵爆,就這樣罵了半年後,決定換一台”花對錢“的車。
換了這台車後,多了幾十萬現金,我拿來做一點美股、前陣子放點台股,把欠的一些小錢還掉,結果賺的錢,現在看可能讓我有機會提早買房子、或是多請一點員工,那這連帶的影響,就是我當初選擇的機會成本。所以如果有天我有小孩,我不一定會給他很多零用錢,但我會帶他一起練習「如果你有一千萬、一億要怎麼花」的小遊戲。
——————————————————————————————-
艾兒莎的「窮忙世代翻身準則」有電子版囉!
📖 https://lihi1.com/J11gP
IG:rutuyyu1010
Podcast: 艾兒莎的翻身準則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玉山招財納福喵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玉山銀行,理財專員熱情招募中🔥
【工作地點】全台各分行
如果你喜歡掌握金融趨勢脈動、透過專業的累積成為顧客資產規劃的好夥伴,歡迎加入玉山銀行理財專員菁英團隊📣
✨想知道玉山擁有怎樣的財富管理團隊嗎?
✨成為優秀的理專,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呢?
✨理財專員未來能成為哪些優秀的菁英呢?
#點圖看答案
立即手刀應徵➡ https://esun.co/oHdG8
更多職缺資訊➡ https://esun.co/UrDJt
#玉山銀行 #銀行徵才 #徵才 #面試 #找工作
銀行面試未來規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回顧、與未來 - 肆』
青旅的核心是什麼?我想應該是 "人" 吧!
但回顧一路走來, "人" 卻是最有挑戰、也是最初自己的規劃中,最被低估的部分 . .
早期台灣的青旅較少、規模普遍也較小,相對的職缺也不多;
加上自己持續在分享青旅創業相關的資訊,在圈子裡或許有些小小的人脈與知名度,所以開業的前三年,我們徵才時從沒使用過人力銀行,都是在臉書發訊息徵才就能幸運地找到工作夥伴
但如何去評估 "怎樣的工作夥伴較適合" 呢?
自己雖是第二次創業,卻是第一次徵才。
初期在沒有面試經驗,又帶著點『我們要找的不只是員工、是一起經營的夥伴』的美好想像下,我不太在意求職者的學經歷,面試中 7,8 成的時間都是在說明對青旅的看法、對 <途中> 未來的想像,然後把對方 "對青旅產業的熱情、動機" 放在評估第一順位。
很理想,但 "熱情" 是否真的能完整的轉換成 "工作表現"?
不同的所學專長、過往工作經驗、不同的個性,這些特質是否適合我們、是否能跟其他夥伴良好的磨合?
甚至對方對於工作的期許、在職場上的規劃 . . 這些我都沒有考慮到
而當市青旅增加、工作職缺越來越多後,我們也得開始用人力銀行才能確保徵才的順利 . .
在營運上,籌備初期的人事規劃,我們並沒有把 "管理者" 特別訂出來;
一方面因 <途中> 的規模,就是設定在 4~5人的小團隊 (包含自己,因為覺得自己應該了解每個環節、才能去建立制度),加上 "夥伴們一起來經營這間店" 的美好想像,我們完全低估了管理與溝通的重要性 . .
營運的第一年,幾乎大大小小的事我都抓在手上,每個環節都試著去掌握、去調整及優化;
備品的採購全都自己來、夥伴幫旅客 check in 到一半我直接介入補充,決策表面上會詢問大家的意見、實際上卻沒有足夠的引導及討論。
回頭再看,最初我幾乎是 micro management 的 "去確認一切沒問題",但另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內部溝通、團隊協作、工作夥伴的成長 . . 卻又做的太少。
我們建立起運作的 SOP,希望工作夥伴們依循的同時、又希望能保有彈性,那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我們想了各種機制鼓勵夥伴們的積極性 (例如主動去經營社群、去辦活動、去連結在地),但若沒有適當的教學或引導,他們可能連如何開始都不知道!
或許身為創業者,我太習慣了眺望遠方,確定了方向就急忙的前進 (那怕只是一小步),而不是帶著夥伴們一起前進!
於是,我們意識到這個小團隊少了 "店長/店經理" 的腳色
但一間青旅的 "店長/店經理" 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經驗、心態?
跟我的腳色應該如何切割、如何分工與互動?
甚至當我們開始拓展、開始有分店的時候,在不同規模的據點、不同的客群與氛圍、不同的團隊規模 (例如 1~2 人經營的小型店) 之下, "店長/店經理" 所需具備的特質也不見得相同 . .
如何挑選? 如何培養? 內部升遷 or 外部徵才?
工作績效要看住房率?看評價?看營收?看團隊氣氛?還是怎樣評估呢?
以上許多是隨著經驗的累積、或是遇到更好的管理者,有機會去改善、去突破的部分;
但還有一些是更根本的問題,結構性的問題,像是:
青旅重視人的溫度,但 "溫度" 與 "SOP/制度" 的平衡上,其實不容易拿捏?
市場供需失衡,競爭激烈下獲利有限,要如何給工作夥伴好的待遇?
組織扁平、規模有限造成難以專人專職的狀況下,如何讓工作夥伴有機會在職場上持續學習、持續成長?
我意識到,中小型青旅經營上的重要關鍵,或許是:
『有人願意 (而且適合) 擔任更像 "民宿管家"、甚至 "民宿主人" 的角色,用 "經營自己的店" 的心態、靠 "個人的多工與彈性" 來提高營運狀況與效能!』
這也是 <途中> 後來的據點規模都更小、某些方面也更像 "民宿" 的原因之一吧!
但這樣的方式也可能造成 "各個分店之間更不容易一致",那 <途中> 的品牌該如何繼續發展?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