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太多人問我
#巧絲顏SalientClass 的問題
上一篇我用最專業的文字告訴你們
這一篇我用我平常最白話的文字QA
留著供你們參考慢慢理解
Q1
我與 巧絲顏 的關係
A1
小翁醫不是醫生,沒有中醫執照,不然你們一個都別想逃,
原本是被某位藝人推薦來這裡做針灸美容的客人持續一年多,後來...
每天太多人問我
#巧絲顏SalientClass 的問題
上一篇我用最專業的文字告訴你們
這一篇我用我平常最白話的文字QA
留著供你們參考慢慢理解
Q1
我與 巧絲顏 的關係
A1
小翁醫不是醫生,沒有中醫執照,不然你們一個都別想逃,
原本是被某位藝人推薦來這裡做針灸美容的客人持續一年多,後來跟老闆認識加上我自己真的超愛,就答應被聘請來做公關、視覺設計,基本上你們只要是跟我約的第一次都一定會看到我
Q2
巧絲顏 針灸美容 到底是幹嘛的
A2
簡單來說就是用中醫針灸的原理,暢通臉的穴道筋絡,加速新成代謝,皮膚會變好,跟運動泡澡一樣,還有讓臉肌肉自然的放鬆,讓他恢復彈性,臉就會整個拉提,膠原蛋白也會增生,就是為何我每刺針完覺得自己臉like a BABY,同理你現在開始持續針即可凍齡在此刻
Q3
為什麼這麼愛 巧絲顏 針灸美容
A3
我討厭不自然的東西,就像拿槍硬要我發一個根本不是自然想發的文是死都不會發的,巧絲顏就是中醫針灸,自然讓你臉一次一次回復到你最好的狀態,完全不用擔心形狀會變蛇精,重點是可以做一輩子當保養,不會像醫美你皮膚跟肌肉可以承受多少次毒素跟破壞,最後打到不能再打臉變超奇怪你自己都看不出來不是很不好嗎,再來巧絲顏做一次就是全臉調整,不像醫美是局部調整,非侵入性 無副作用 無修復期 針完想幹嘛就幹嘛
Q4
要做很多次嗎
A4
想請問一下任何一個養顏美容的東西哪個不用一直持續做的?
人生有哪一件事情是做一次就可以馬上變超神的拜託跟我講
光我本人每天喝水3000c,每週YOGA三次以上,沒上課的時候就泡澡,該上的保養品就上不用多不用貴,但早點睡我做不到,這些都已經做了好幾年,而且是要做一輩子的
我30歲之前仗著自己皮膚很好,完全不擦任何保養品不喝水狂熬夜不卸妝不洗澡,快30歲皮膚直接一次毀掉上不了妝,你要知道做這些事情不是只是為了你外表好看,是整個人身體心理的狀態也會整個好起來,所以也不用再跟我說什麼外表不是重點,外表一直都是重點
回到重點,巧絲顏當然也是前面要做一個療程,幫你把你摧殘過的臉再重新回覆起來之後,後面你就可以跟我一樣當作保養,覺得需要的時候以及各大活動前來針一下即可
Q5
為何不喜歡醫美
A5
各取所好,十年前跟風打肉毒之後半邊面癱,我要怎麼喜歡醫美呢^_^再來聽過無數被醫美打壞的例子還沒辦法告,還有朋友是差點過世,醫美是要找對醫生但這很難,財力也要有一定水準,他也不是你打一次就可以,而且他一個項目弄的都是局部,還有一定會有風險要承擔,失敗也是你自己要負責他們不會幫你負責,我個人對臉的美感又更要求,我看不到什麼醫美打出來做出來我覺得他本人真的很漂亮的跟如果我的臉因為醫美毀了那個醫生絕對也會被我毀了哈哈
但
如果你本身已打醫美,再來針灸,效果會加倍,巧絲顏技術緣起自韓國,當時就是爲了幫被醫美弄壞的臉針灸調整回來的
最後有一些問題我是連打出來都不想
完全不想討論的
例如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你們心知肚明
技術在哪 美感在哪 針具的品牌是什麼
自己臉是一輩子的
動腦自己多問多查
要約體驗 加入 全針教
直接私訊我就可以
#巧絲顏SalientClass
#針灸美容
#無負擔美容
#日本清鈴針灸針台灣唯一聯盟
#SEIRINmadeinJapan
#美顏針指標
#回春術
#非植入性
#中醫養身
#中醫回春
針灸要執照嗎 在 Dr.yijing的中醫生活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診間日記 #暈針
今天又遇上暈針了😰
北北的兒子陪同看診時想說
一起針灸治療他腳的酸痛問題
又展示他手上的腱鞘囊腫
表示那個也會酸
於是我說 可以都可以一起針灸
不過你有吃早餐嗎?🧐
北北的兒子:我有吃一點熱狗
兒子這時又說 他拔拔肩頸也會酸
我:北北年紀比較大 最近天氣不穩定
怕會暈針 回家熱敷 今天吃藥就好
沒多久之後北北的兒子竟然暈針了🥴🥴
頭暈冒冷汗🥴🥴
啟動暈針處置 感謝老天 幸好很快就穩定回來
告知患者
暈針的發生可能跟熬夜、空腹、針灸刺激等等有關
這次發生不表示未來每次都會發生
暈針就像身體重新開機 可能會有一些反應
回家之後也會比較疲累
休息一下就可以了
這時候...
他的爸爸就是那個北北說話了
(我以為他很擔心兒子還是被嚇到之類的)
北北:我肩膀也都很僵硬酸痛欸...
我(驚):北北!!😳
你兒子都躺在地上了 你先不要想針灸啦😱😱
回家先熱敷喔...
李醫師背後已經滿身汗了說😅
雖然盡量掌握狀況 風險評估
避免暈針的發生
不過萬一還是發生😭
雲玖中醫的醫療處置都是我可以放心的🤗
#全部都是有執照護理師的中醫診所
#定期反覆實地演練暈針處置
#我們很在乎
本來想說又要嚇到其他患者了
沒想到其他患者竟然一起來幫忙
還說他有受過急救訓練🤩🤩
針灸要執照嗎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年後,台灣醫院距離 AI 會更近一步嗎?兩位前線醫師:流程線上化是第一步!
Posted on2020/10/28
採訪統整/鍾佳瑀;文字攝影/盧亞蘭
在 2020 幾乎被疫情籠罩之下,數位醫療的概念無疑是整個國際的趨勢,對此,我國 經濟部近日也首度將「數位醫療」的項目, 加入 了租稅範圍,修訂「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但除了公部門的推動、科技業的發展、及學者的研究外,要 真正暸解「數位醫療」,或許還少一塊最關鍵的觀點——究竟醫生們自己是怎麼看待與科技碰撞的火花?身處其中的 醫療體系人員們,對於「數位轉型」的實際心境又是什麼 ?
這次專訪到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明源、以及彰化基督教醫院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除了要提供前線視野、也要帶讀者深度理解距離數位醫療的「最後一哩路」有什麼門檻?未來台灣要是有 AI 醫院,會長什麼樣子?
除了解開「法規限制」,政府還需思考「誘因」配合
要談醫院的數位轉型前,或許該先了解醫療體制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仰賴健保制度之稱的醫院體制,要燒光柴火了。黃明源醫師表示,身為健保的供給端,深知 台灣保險制度長久下去會失衡 ,因為目前只有單一給付單位,產業利潤不夠高,卻要求越來越多,沒辦法繼續發展。
曾赴英國深造的黃醫師也以當地體系——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解釋,雖然英國也有「照顧全國醫病」的這種單位,但不同的是 英國政府連醫院都全部一起經營,所以很清楚成本、利潤、等營運端問題 。
照理來說,控制病人少進醫院、少浪費資源、減少開支、醫療服務品質才會上升,但台灣的情況是,假設病人不來,醫院就沒得賺,得多看一個病人才能多賺一塊錢,所以當前要提升品質的話,就要找第三方進來。但首先,是政府要鼓勵 。
上一篇專訪提到,陽明大學前教授張正說:「法規要怎麼修改,業者可以提出來討論」,而黃醫師聽到後,表示這後面還要再加上一句:「而且 醫生們想問的是『給付』要怎麼跟進配合?」簡單來說,政府一隻手是「法規」、另一手則是「給付」;一邊應該解開限制、另一邊則尚需要誘因配合。
黃明源分析,以本次企劃專題的 第二篇 、及 第三篇 的遠距醫療平台來看,長期使用的話,的確可以節省病人時間、及成本效益,但在 健保不會給付之下,最終醫院的品質就一樣無法提升 。再以 第四篇 提及的科技醫廠來說,其實台灣有許多此類型的新創醫材廠商,但產品卻鮮少用在台灣醫院,原因是,儘管政府可能有鼓勵「創新」和「數位化」,但還沒有配套措施來激勵大家去用,等於科技業者被鼓勵嘗試,但產品卻賣不出去,或是只能賣給國外廠商,然而 最大客戶——健保單位,卻沒有要買單 。這如同政府一邊喊著「鼓勵創新」,但另一邊又呈現「有新技術我也不買單」的窘境。
遠程科技,只是推動醫療數位化的「第一個門檻」
黃明源表示,在數位醫療領域裡,其實 最重要的是「流程線上化」 ,並以他為癌症中心做的優化來解釋。首先要了解,癌症病患在醫院的時間通常只有一個晚上,且在施打完化療藥物後,便會返家,所以絕大部分的痛苦都在家裡發生,幾週、幾月才見一面的主治醫師,在診間其實幫不上太多忙,因為除了調配針藥外,舉凡飲食營養、居家照護、心理支持、針灸按摩…… 等各種輔助支持,都不在診間發生,平常病患有問題,通常都個別用 LINE 聯繫個管師 。
黃明源解釋,若醫病之間的溝通管道是院端的 Facebook Messenger,病人在家有問題就可以先問機器人,機器人也會將該病患的紀錄統整,當發現狀況緊急,則會通知個管師介入。而這些 虛擬帳號要怎麼設計、怎麼應答,就是一種「流程改造」,所以這不單單是打造一個軟體,而是一種服務模式、給病人的工具、及醫療端監看的數值紀錄整合。
儘管黃明源的診療間已經開著一台桌機,但訪問的同時,他又打開了自己隨身攜帶的筆電,裡面出現一套簡易、但一目瞭然的系統,上面記錄著癌症病患哪天、哪個時間、出現程度多嚴重、多頻繁的疼痛。但黃明源笑說:「這個系統太陽春啦,被科技廠商看到會笑掉大牙」,他表示,其實最需要的是「流程整合」,而非引進高端技術。
黃明源強調,遠距只是一個初階的「門檻」,因為當前大家在講 AI、5G 等數位革新,但回過頭來需要「看病」時,又得回去掛號排隊,等於一切又回到原點。 假設醫生不能在線上有互動,那軟體、服務、器材怎麼做先進創新都沒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則表示,AI 的導入就是醫院的數位轉型,但 醫院流程的確要先轉型,才會符合 AI 的效益 。
李金美以近 11、12 年來,醫院在推動「無紙化」為例。她表示,其實醫師們最在意的不是手抄資料的繁複,而是事後查資料方不方便,假設讓資料科技化後,流程沒有優化,反而會給醫療團隊增添麻煩。
十年後的台灣醫院長什麼樣子?
以李金美所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來說,近年引入許多 AI 工具,例如與 HTC 的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合作的機器人「蘭醫師」、及與華碩智慧雲端軟體研發中心(AICS)合作的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這些 AI 工具能幫醫師做 臨床影像的風險判斷 、以自然語言搜索把 病例文本做分類 。李金美表示,雖然 AI 是醫院高層的策略,但醫生們也都很有興趣,好奇 AI 具體能幫醫療團隊做到哪一步。但 AI 要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因為一個新的的模式要結合在醫療場域,需要來回驗證,並不是想像中,一只戴上就會自己運行的 Apple Watch,且一個醫院適用的,另一家也不一定能用。
黃明源則表示,首先要思考的,是 如何把醫療團隊線上化 ——把多方單位的溝通做線上流程設計,因為不是丟出新軟體,病患和院方就能馬上使用。但比較可惜的是,台灣很少醫院有在經營這塊領域,因為研究開發很花時間,也不會賺錢,而有在執行的大醫院也多是仰賴政府的「計畫」來試辦,等於研發也不永續。
黃明源補充說到,要把病人照護線上化、效率化,其實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或專利,但比較好的情況是,任何醫療體系研發出來的東西,可以跟外面世界的新創公司聊過,因為 外部會比院內更懂「商業模式」,以及如何做到規模化的問題 。這當然也會比反過頭來,由新創進入醫院,探討院方內部系統來得有效。簡言之,就很像學校做研究後,把想法執照出去的概念會比較順利。
但要負責「找商模」的醫療軟體新創,其實也面臨到一個難題。 假設以「訂閱制」的購買模式來使用新系統,在醫院有提升營收的前提下,通常一個月、一個科別願意撥一萬元,但試想,一個販售「醫療科技產品」的公司,不太可能一年只能賣一位客戶 12 到 15 萬元,絕大部份的營運模式,還是如運用在手術相關的系統,一次就要花個幾百萬買斷。
其實 AI 要落地最辛苦的,是把想像貼近實際、貼近臨床可以用。從前期用醫師人力去「貼標」、訓練機器,到後期結合進醫院資訊系統系統、等待法規通過,時間會拖很長。 至於問及醫師們對台灣 10 年後「智慧醫院」的想像是什麼?李金美則答,希望 AI 能讓醫生更專注在病人,彙整蒐集等的工作就給科技處理,讓醫院品質上升。
附圖:醫療團隊使用數位化程式示意圖。圖片來源:24 Hour Health Store,CC Licensed。
黃明源醫師使用自己與團隊研發的系統,輔助影像追蹤紀錄。圖片來源:《科技報橘》攝影。
彰化基督教醫院,資訊部副主任李金美。圖片來源:李金美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10/28/ai-for-doctors/?fbclid=IwAR3swRvdyvZfGT78kpIqG1-FmuvYy8RHxjxepRDRdaSi_hCJczrKcwcWHQI
針灸要執照嗎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買上送下?
做肩膀超音波治療,順便治療膝蓋。
看西醫復健科,送漢醫和麻醫?
恆春旅遊醫院
#復健科詹育叡醫師
詹醫師是我大學同學,所以除了復健專科醫師,同時也有中醫師,啊不對是漢醫師執照。
謝謝他棄北部高薪,願意來恆春跟我作伴,上班中有個老朋友可以陪我講垃圾話還滿開心的。
--
我其實是不定期亂入老詹的診,拜託不要為難老詹問說為什麼沒有我。
恆春旅遊醫院的徐院長真的對我們很寬容,我來恆春這麼久,能健保治療就不收自費,我一件自費都沒做,都沒被電沒被檢討業績XDD
一樣是公家醫院,到了恆春才讓我突然領悟到一句話,什麼叫 #人在公門好修行。
反觀我前老闆(被拖下去消音)...
--以下廢文不要當真--
其實我是進診間插花,啊不對,是插針的。
我們兩兄弟是在醫院做義工的,而我針灸的原則是:「甘霖涼的插爆」
沒錯,就是甘霖涼的插爆,老子才不管甚麼醫院虧損三小的,每次用掉的針就是G8一大盒。
自費看成健保,健保看成免費。看肩膀還送膝蓋買一送一,跟把整個護理站的針全送給你沒兩樣。
我還記得,我那個月上班25天,院長跑來跟我說,這個月針灸的針用了二十六箱,你有頭緒嗎?
我踏麻的怎麼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