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金龍太子故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金龍太子故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金龍太子故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金龍太子故事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30年前的楊麗花歌仔戲,懷念那段和阿祖、阿嬤一起在客廳看楊麗花的歲月。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萬的網紅老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愛又迷人的神明【哪吒】辦事效果快又好!但真的太愛吃了...老王要說兩則跟太子有關的靈異故事 上一則影片【媽祖為什麼要遶境 進香】👉 https://youtu.be/93lOD1M5RjY - 老王說全系列靈異故事播放清單:https://lihi1.com/juEJe - 老王的粉絲專頁:htt...

  • 金龍太子故事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1-15 17:37:15
    有 772 人按讚


    這是30年前的楊麗花歌仔戲,懷念那段和阿祖、阿嬤一起在客廳看楊麗花的歲月。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

  • 金龍太子故事 在 甜八鬼 in Japan (日本代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1-09 19:04:22
    有 44 人按讚


    🏮先上菜單及簡介給各位看倌們🍱🍣
    🎏等等八點一起來吃唷❤️
    (價格是老闆店內售價,等等公佈8⃣️鬼獨家價😘)

    ㊗️食材介紹

    ㊗️一の重
    ⭐️薩摩芋檸檬煮
    ⭐️醋牛蒡

    ⭐️栗金団
    御節料理的栗泥,寓意“金黃中閃耀的財寶”。為了祈願在新的一年裡能夠發財如意。在古時的日本,栗子作為象徵地位尊貴的料理。

    ⭐️佃煮黑豆
    黑色在道教有驅邪之意。而「豆」在日語叫做“まめ(mame)”,既有健康的含義,又和「勤勞」的日語同音,為了祈願“在新的一年能健康成長,勤勞工作”。

    ⭐️明太子味数の子
    數子是指鯡魚的卵,有「孩子很多」的雙關之意。為了祈願“子孫繁栄,像魚卵一樣能多子多孫”。

    ⭐️若桃甘露煮

    ⭐️黄金龍蝦
    蝦子在日本代表長壽。有意喻“活到腰都彎了”。而且蝦本身是朱紅色,和上面介紹的蒲鉾(紅白魚糕)一樣還可以“去邪除魔”。

    ⭐️焼女子
    「田作り」是由沙丁魚的幼魚為食材。講究每一條小魚即使很小也要“有頭有尾”,即有始有終之意。因為古時的日本常用沙丁魚的幼魚作為田地的肥料,所以叫做田作り。因此這道菜還有祈願五谷豐登之意。特別是在日本的關東地區
    ⭐️照焼帆立貝
    ⭐️紫蘇蘋果
    ⭐️串刺雪螺
    ⭐️鳥八幡卷
    ⭐️花枝黄金燒
    ⭐️海老燻鮭磯雪昆布卷
    ⭐️友禪紅白串

    ㊗️二の重

    ⭐️鮭魚子醬油漬
    ⭐️田舍漬
    ⭐️秋刀笹奉書

    ⭐️青甘照燒
    在日本有許多伴隨著自身的成長,名字不斷變換,價錢也不斷上升的魚種。鰤魚(青甘魚·黃甘魚)正是代表之一。因此在御節料理中放入鰤魚(青甘魚·黃甘魚),祈願吃了之後會“出人頭地”

    ⭐️煮海老

    ⭐️穴子昆布卷
    跟日語快樂相近, 所以代表新一年快快樂樂,而人快樂也帶來健康長壽.與表示喜悅和開心的日語:喜ぶ(よろこぶ、yorokobu)的發音相似,為了祈禱在新的一年都能歡歡喜喜,吉祥如意。

    ⭐️松葉蟹碎肉
    ⭐️櫻桃木燻鴨
    ⭐️鰈魚西京燒
    ⭐️昆布酒蒸鮑魚
    ⭐️玉子燒
    ⭐️山椒小魚
    ⭐️蘑菇山菜

    ⭐️紅白市松蒲鉾
    蒲鉾(紅白魚糕)的顏色代表著日本人最喜歡的兩大顏色:紅色和白色。紅色代表可以去邪除魔和喜慶,而白色是代表潔淨神聖。因此蒲鉾(紅白魚糕)也是非常有吉祥意頭的食材。例如日本的國旗色即為紅色和白色。還有為了慶賀新年,每年12月31日晚NHK電視台舉辦的娛樂節目就叫做《紅白歌會》等。
    .
    ㊗️三の重

    ⭐️鶏築前煮
    因為蓮藕有很多孔,被認為是“見通しが良い”。意思是說“以後的路很光明”,吃蓮藕祈願在新的一年裡前途明朗。而使用蓮藕的料理做法中,最多被採用的是來自福岡縣的鄉土料理
    ⭐️白燒鰻

    ⭐️伊達卷
    伊達卷玉子,“伊達”這個詞有華麗、華貴的意思。如蛋捲的形狀也象徵一家團圓。從前珍貴的圖書繪畫都是捲起來保持的,好像伊達卷玉子一般。因此吃 伊達卷還可以祈願學業有成。
    ⭐️烏魚子
    ⭐️柚漬大根
    ⭐️鯖南蠻漬
    ⭐️鳥松風燒
    ⭐️蛸山椒煮

    ⭐️蒲燒鰻
    因為鰻魚在海中產卵,成長後會逆流而上回到河川,且速度很快故有
    「發跡」、「成功」之意。

    ⭐️烏賊鳴門燒

    🏮御節料理小故事🏮

    🎎御節料理看起來賞心悅目💕但因為一般會早在正月之前就做好〰所以到了正月🎎可以品嘗到的只是“冷掉的飯菜”‼️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兩種說法📣

    因為在年初一到初三是和神靈在一起⛩因此如果燒火做飯會驚動神靈〰很不吉利🚫所以寧可吃“冷掉的飯菜”👉🏻也要討個吉利🏮然而由於一年四季主要是母親和妻子做飯😂到了過年應該讓她們好好休息🎎所以在新年大家都"不做飯"👋🏻

    御節料理👉🏻👉🏻👉🏻重箱🍱
    在了解御節料理本身的製作方法之前〰先要提一下御節料理的漆盒⛩因為御節料理都是裝在外觀漂亮的漆盒裡🏮這種漆盒叫做重箱(じゅうばこ、jyuubako)👉🏻不是箱子本身很重🤣而是表示堆疊‼️因為按照日本的講法❤️幸運和緣分就是一重一重的堆疊在一起的👨‍👩‍👧‍👧

  • 金龍太子故事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1-14 21:16:33
    有 1,155 人按讚

    這是台視在1988年播出的歌仔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第一集的片段,此劇由楊麗花製作、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共38集(每集30分鐘),劇中主角薛丁山與樊梨花分別由楊麗花與許秀年飾演,片頭曲亦是由他們二人所演唱。

    薛丁山為中國民間故事裡唐代大將薛仁貴之子,並非史實人物。薛丁山與雙胞胎妹妹薛金蓮為薛仁貴與元配柳金花所生,因生於「丁公峯」而得明名。薛丁山有三個妻子:竇仙童、陳金定、樊梨花;師承驪山老母的樊梨花擁有強大的法力,能夠移山倒海,因而成功協助夫婿薛丁山擊退了入侵中原的西涼軍隊。

    製作人:楊麗花
    策劃:徐斌揚
    編劇:蔡天送、桂海鵬、高興
    戲劇指導:小鳳仙
    外景導演:許聖雨
    執行製作:林明正
    製作助理:陳小明、黃國卿、劉奇
    武術指導:孫榮吉
    文武場:蔡育仁、李國治
    服裝:朱文芳、李鳳珠
    梳頭:江月嬌
    化妝:康海倫、趙貴珠、陳小玲
    外景成音:黃穎華
    外景視訊:王振崇
    外景攝影:徐國棟
    外景剪輯:薛瑯
    成音:陳忠雄、陳益銘
    燈光:鄭紫祥、方敏雄
    攝影:張炳欽、劉家漢、林獻舜、王燕冲
    技術指導:黃熙
    美術指導:吳進成
    助理導播:林愛珍
    副導播:許立明
    導播:劉錦旺

    主要演員:
    楊麗花 飾 薛丁山(薛仁貴之子)
    許秀年 飾 樊梨花(薛丁山的三老婆)
    青蓉 飾 薛金蓮(薛丁山之妹)
    小鳳仙 飾 程咬金(薛仁貴的好友)
    許先姬 飾 竇仙童(薛丁山的大老婆)
    高玉珊 飾 陳金定(薛丁山的二老婆)
    紀麗如 飾 竇一虎(棋盤山寨主、竇仙童之兄)
    葉麗娜 飾 秦漢(駙馬秦懷玉之子、竇一虎的師弟)
    陳亞蘭 飾 薛應龍(玉峰山寨主,因敗於樊梨花手下而拜她為義母)
    潘麗麗 飾 樊秋娟(樊梨花的師妹)

    《認識楊麗花》

    1944年10月26日,楊麗花生於宜蘭縣員山鄉,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

    楊麗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父親從小跟著外公學戲,因此和母親近水樓臺談起戀愛,但兩人戀情遭外公反對,所以上演私奔戲碼,到外地戲院跑碼頭營生。父母親因為忙著討生活,所以沒辦結婚登記,於是孩子們就都跟著母親姓楊。在我19歲之前,身分證上的名字都是楊麗花。」

    楊麗花在19歲時認祖歸宗,將身分證改為林麗花後,曾想用這名字在演藝圈闖盪,但是會算命的舅舅告訴她:「林麗花比較適合當家庭主婦,楊麗花則能大紅大紫,越老越值錢!」因此,她便繼續使用楊麗花當藝名。

    1947年,3歲的楊麗花加入母親楊好(藝名:筱常守)所在的宜蘭知名歌仔戲劇團「宜春園」。

    1950年,她與母親於戲院裡和外臺演出「宜春園」所製作的《安安趕雞》,此為楊麗花首次擔綱演出,並因演技精湛而廣獲好評;當時歌仔戲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戲劇種類,所以楊麗花開始以劇中角色名字「小安安」(台語為「翁安落」)走紅。

    1957年,13歲的楊麗花成為宜春園的正式成員,每次演出均是扮男裝以「小生」之姿上場;由於扮相俊美,很快地便成為宜春園的台柱。

    1961年,楊麗花以《陸文龍》一劇走紅全台,這齣戲為她奠定了「台灣歌仔戲第一小生」的地位。

    1962年,楊麗花被「賽金寶歌劇團」挖角,除了繼續以小生扮相在歌仔戲界受到觀眾歡迎外,也隨著該劇團於當時流行的台語電影風潮下,在60年代演出了十幾部台語歌仔戲電影。

    1965年,楊麗花加入台北「正聲天馬歌劇團」,該劇團當時是正聲廣播公司的子劇團。楊麗花在電台演出歌仔戲,雖非歌仔戲界的創舉,但她以《倍思調》、《慢頭》、《慢尾》、《大哭》等等傳統老曲調獲得各界的矚目。

    1965年5月,開播不久的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10月10日正式開播)看中楊麗花可以帶來的廣告收益,特地邀請她在電視上演出歌仔戲,第一齣戲碼是《精忠岳飛》,楊麗花反串岳飛,獲得電視觀眾的喜愛,不但使《精忠岳飛》成為台灣無線電視史上第二齣轟動的電視歌仔戲(第一齣是1962年10月台視製播的《雷峰塔》,廖瓊枝、何鳳珠主演),也使楊麗花成為繼廖瓊枝與何鳳珠之後的第三位電視歌仔戲藝人,而且是這三位之中最為活躍者。

    1969年,累積數十檔電視歌仔戲主角與製作經驗的楊麗花,出任「台視歌仔戲團」團長,正式將演出重心轉移到無線電視。

    之後,楊麗花曾以「女裝」扮相演出多部非歌仔戲的電影,例如1969年與秀場天王張帝合演的台語愛情喜劇片《張帝找阿珠》、1972年在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裡分飾母女二角、1978年擔綱國語政令電影《望春風》的女主角,是楊麗花演藝生涯裡罕見的女性角色演出。

    1971年,台灣的無線電視台播出內容從黑白邁入彩色,第一齣彩色的電視歌仔戲《相思曲》,正是由楊麗花與小艷秋主演。

    1972年,台灣電視公司為振興民間藝術歌仔戲,吸收了台視、中視、金龍、華夏四大歌劇團的精英,組成了「台灣電視聯合歌劇團」,被網羅的歌仔戲名伶除了「台視團」的楊麗花、青蓉、許秀年、吳翠娥、吳梅芳、葉文瓊、許仙姬、李如麟、尤添義、柯美惠等人外,還有原屬「中視團」的王金櫻、黃香蓮、高玉珊,以及在中視演出的「金龍團」葉青、任蓉等人。

    這個以楊麗花為中心的台視歌仔戲團,連同知名歌仔戲編劇狄珊,以新穎的服裝,緊湊的劇情,加上廢除武場現場演出與加強音效等因素,納入了新生代的歌仔戲戲迷,同時也網羅有歌仔戲基礎的演員加入助陣;例如在1979年拍攝《蓮花鐵三郎》時,便網羅了早期曾經參加過王明山歌仔戲團,然後靠演出連續劇在電視圈走紅的司馬玉嬌。

    1980年代是楊麗花與電視歌仔戲的黃金時期,這時期讓楊麗花成為台灣歌仔戲的同義詞;而此時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代表作有《七俠五義》、《碧血青天》、《萬花樓》、《隋唐演義》、《楊家將》、《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青山綠水情》、《龍鳳再生緣》、《薛平貴》、《鐵扇留香》、《情海斷腸花》、《傳奇故事》、《鐵漢金鷹》、《薛丁山》、《西江月》、《恩怨情天》、《虎膽義魄》、《薛仁貴征東》、《薛丁山與樊梨花》、《白衣童子》、《梁山伯與祝英台》、《洛神》、《狸貓換太子》、《風流才子唐伯虎》、《年羹堯新傳》、《花月正春風》、《朱洪武》與《孫臏下山》等戲碼,總稱《楊麗花歌仔戲》。

    1994年8月27日,楊麗花正式宣布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當時她強調「與台視合作30年來,自己從無二心!」;但台視發函說往後要收回著作權,楊麗花表示「我是個創作者,一向最重視版權」,她與台視雙方針對著作權的問題溝通無效,所以決定脫離台視。在結束與台視的合作關係後,楊麗花擔任麗花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掌握了一部份《楊麗花歌仔戲》的版權。

    電視歌仔戲原本就是藝術包裝的商品,它和所有的電視節目一樣是靠著廣告的支持而生存的,商業與本土藝術的結合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令人詬病的問題,但是楊麗花藉由科技之利與傳播之便,讓傳統歌仔戲得以在台灣政府不重視的情況下留存,讓歌仔戲脫離「外台」與「內台」的侷限,這是楊麗花對台灣歌仔戲的重大貢獻。

    1990年代,解嚴後的台灣允許世界各國的影視娛樂作品進入,加上有線電視興起,依賴台灣無線電視產業生存的楊麗花電視歌仔戲日漸沒落,於是在楊麗花之後的小生接班人,無人可接續楊麗花的氣勢。雖然如此,楊麗花仍持續培養新人,並將表演觸角延伸至大型舞台,其中以1991年、1995年、2000年與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呂布與貂蟬》、《雙槍陸文龍》、《梁祝》與《丹心救主》為代表作。

    2012年,楊麗花與愛徒陳亞蘭在台北小巨蛋合作演出《楊麗花終極大戲:薛丁山與樊梨花》,結合電腦投影特效,將傳統歌仔戲帶入嶄新的境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