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金頂電池公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金頂電池公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金頂電池公司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National NEO Hi-Top 高層大樓挑戰!」這句話展開了日本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視廣告。 日本松下電器自1923年開始生產電池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從 National 系列到 Evolta 系列,皆擁有相當出色的性能。 但,要如何才能簡單地、清楚地表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1...
金頂電池公司 在 丁紀璇⋆Sherry Ti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1 04:51:16
金頂電池🔋大力女子💪蔡芮妮 睡了1個多小時 在百貨公司走了不知道幾圈 #芮妮小姐 #心頭肉❤️...
金頂電池公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ational NEO Hi-Top 高層大樓挑戰!」這句話展開了日本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視廣告。
日本松下電器自1923年開始生產電池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從 National 系列到 Evolta 系列,皆擁有相當出色的性能。
但,要如何才能簡單地、清楚地表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1983年,松下電器乾電池部門的廣告負責人在面對「電池能量」這種抽象的東西時,決定在宣傳時放棄同樣抽象的數據,而是改以兒童的眼光,用一種可愛的方式直觀地展示給大家看,也就是讓一個使用兩顆 Nation NEO Hi-Top 乾電池為動力的機器人,做一件令眾人印象深刻的事!
於是,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重要的商業廣告誕生了!
在廣告中,我們看到一個消防員造型的機器人被裝上了松下乾電池,然後開始攀爬一座倚靠在140公尺高的33層樓建築(在1983年,這個高度堪稱摩天大樓了)外牆上的超長雲梯,並在圍觀民眾的驚呼聲中,成功抵達樓頂,最後噴水熄滅了一個正在冒煙的菸頭。不過,要特別一提的是,這部廣告最初的版本並沒有最後的滅火畫面,而只呈現機器人爬到樓頂就結束了,後來為了凸顯「完成任務」才將結尾改成了我們熟知的版本。我特地在影片裡輯錄了兩個版本,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其中的差異。
當時這部電視廣告大受歡迎,並在許多國家播出(在台灣代理松下 National 品牌的「國際牌」也引進了此廣告),有效帶動了松下電池的銷量。此後,以玩具來表現電池效能的廣告,便成為松下電池一個歷久不衰的系列(例如這部影片後半段收錄的1984年電視廣告機器人游泳比賽篇),同時也是其他競品爭相模仿的對象,例如 Duracell 金頂電池的粉紅兔子打鼓廣告,亦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順便一提,不少人以為「國際牌」是日本松下「National」品牌在台灣的中文譯名,其實並不然,事實上「國際牌」是台灣本土品牌,始於1953年。
國際牌的創辦人洪建全,於日治時代在萬華租屋販售真空管與電子零件,在賺到第一桶金之際,適逢日本戰敗、台灣光復,他別具慧眼地在當時日本移民聚集的榮町,買下現址為台北市衡陽路43號的產業,並於1946年11月8日成立了「建隆行」,拉開至今超過一甲子品牌故事的序幕。
台灣松下董事長,洪建全次子洪敏弘,對於父親洪建全的遠見頗感佩服,他表示「當時外省人住西門町,榮町則是日本住宅區,衡陽路43號位於兩地交會之處,也是發展最快的地方」。戰後物資缺乏,建隆行果真生意興隆,洪敏弘回憶道「日本松下電器在戰後第一張訂單,就是建隆行下的」。
建隆行初期專營電器批發與貿易,直至1953年3月,在政府的「四年經建計畫」中,洪建全從買賣轉向工業製造,將「建隆行」改為「建隆電器廠」。
1953年10月,建隆電器廠以「國際牌」作為品牌名稱所生產的第一項產品就是洪建全賴以立業的真空管收音機,這部貼上「國際牌」商標的收音機,在台灣民眾對資訊的需求下大賣,也打響「國際牌」名號。
1956年1月,建隆電器廠改組為「國際通信機械公司」,專門生產收音機。
洪敏弘說,許多人可能誤以為國際牌是來自日本松下的「National」品牌的翻譯,洪敏弘解釋說「其實是先有國際牌,後來才加上National」,1962年10月,洪建全的國際通信機械公司與日本松下合資成立台灣松下,日本也樂意沿用「國際牌」成為「National」在台品牌名稱,不過,National在香港稱為「樂聲牌」,中國則為「松下電器」,當時在台港中三地的中文名稱均不相同。
儘管「國際牌」與「National」的結合有些巧合,但在松下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傳記裡指出,他在推敲商標名稱的時候,無意間瞥見報上日文翻譯的「International」字眼,查字典發現這個字是「國際的」意思,去掉「Inter」,就是「國民的」、「國家的」,在產品成為全國必需品的期待下,National成為松下商標名,來台灣,更找到「國際」這個合作夥伴,十分巧合。
金頂電池公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ational NEO Hi-Top 高層大樓挑戰!」這句話展開了日本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經典的一部電視廣告。
日本松下電器自1923年開始生產電池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從 National 系列到 Evolta 系列,皆擁有相當出色的性能。
但,要如何才能簡單地、清楚地表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1983年,松下電器乾電池部門的廣告負責人在面對「電池能量」這種抽象的東西時,決定在宣傳時放棄同樣抽象的數據,而是改以兒童的眼光,用一種可愛的方式直觀地展示給大家看,也就是讓一個使用兩顆 Nation NEO Hi-Top 乾電池為動力的機器人,做一件令眾人印象深刻的事!
於是,松下電器電池史上最重要的商業廣告誕生了!
在廣告中,我們看到一個消防員造型的機器人被裝上了松下乾電池,然後開始攀爬一座倚靠在140公尺高的33層樓建築(在1983年,這個高度堪稱摩天大樓了)外牆上的超長雲梯,並在圍觀民眾的驚呼聲中,成功抵達樓頂,最後噴水熄滅了一個正在冒煙的菸頭。不過,要特別一提的是,這部廣告最初的版本並沒有最後的滅火畫面,而只呈現機器人爬到樓頂就結束了,後來為了凸顯「完成任務」才將結尾改成了我們熟知的版本。我特地在影片裡輯錄了兩個版本,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其中的差異。
當時這部電視廣告大受歡迎,並在許多國家播出(在台灣代理松下 National 品牌的「國際牌」也引進了此廣告),有效帶動了松下電池的銷量。此後,以玩具來表現電池效能的廣告,便成為松下電池一個歷久不衰的系列(例如這部影片後半段收錄的1984年電視廣告機器人游泳比賽篇),同時也是其他競品爭相模仿的對象,例如 Duracell 金頂電池的粉紅兔子打鼓廣告,亦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順便一提,不少人以為「國際牌」是日本松下「National」品牌在台灣的中文譯名,其實並不然,事實上「國際牌」是台灣本土品牌,始於1953年。
國際牌的創辦人洪建全,於日治時代在萬華租屋販售真空管與電子零件,在賺到第一桶金之際,適逢日本戰敗、台灣光復,他別具慧眼地在當時日本移民聚集的榮町,買下現址為台北市衡陽路43號的產業,並於1946年11月8日成立了「建隆行」,拉開至今超過一甲子品牌故事的序幕。
台灣松下董事長,洪建全次子洪敏弘,對於父親洪建全的遠見頗感佩服,他表示「當時外省人住西門町,榮町則是日本住宅區,衡陽路43號位於兩地交會之處,也是發展最快的地方」。戰後物資缺乏,建隆行果真生意興隆,洪敏弘回憶道「日本松下電器在戰後第一張訂單,就是建隆行下的」。
建隆行初期專營電器批發與貿易,直至1953年3月,在政府的「四年經建計畫」中,洪建全從買賣轉向工業製造,將「建隆行」改為「建隆電器廠」。
1953年10月,建隆電器廠以「國際牌」作為品牌名稱所生產的第一項產品就是洪建全賴以立業的真空管收音機,這部貼上「國際牌」商標的收音機,在台灣民眾對資訊的需求下大賣,也打響「國際牌」名號。
1956年1月,建隆電器廠改組為「國際通信機械公司」,專門生產收音機。
洪敏弘說,許多人可能誤以為國際牌是來自日本松下的「National」品牌的翻譯,洪敏弘解釋說「其實是先有國際牌,後來才加上National」,1962年10月,洪建全的國際通信機械公司與日本松下合資成立台灣松下,日本也樂意沿用「國際牌」成為「National」在台品牌名稱,不過,National在香港稱為「樂聲牌」,中國則為「松下電器」,當時在台港中三地的中文名稱均不相同。
儘管「國際牌」與「National」的結合有些巧合,但在松下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傳記裡指出,他在推敲商標名稱的時候,無意間瞥見報上日文翻譯的「International」字眼,查字典發現這個字是「國際的」意思,去掉「Inter」,就是「國民的」、「國家的」,在產品成為全國必需品的期待下,National成為松下商標名,來台灣,更找到「國際」這個合作夥伴,十分巧合。
金頂電池公司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都挺好-相忍為誰的40號閘門》
我的40號閘門,一共被啟動了兩次,個性與設計都座落在土星的位置。占星學中,土星象徵勞動和忍耐,代表一個人最深層的壓抑,也是一生中的主要命題,只有做完題目的人,才能往更進階的天命走去,否則,生命會週而復始地不斷出題。
好可怕。怎麼會到四十多歲才看清考題呢。也許隱約曉得,但故意逃避吧。手心汗涔涔的,不管重考幾次,40號閘門的題型一直很明確,尋找歸屬,求取認可,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家人與別人,自以為歡喜做卻無法甘願受。
難怪我一直很喜歡稱某些職場為「娘家」,聽過這句形容的人無不側目,「你把公司當成家喔,難怪你被形容成拼命三娘啊!」但我說的是真心話,在那些職場的位子裡,我是中流砥柱的女兒,也是力挽狂瀾的女兒,上位者對我的禮遇和相惜,比我的原生家庭更讓我有回家的感覺。
對於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回家」與「成家」,我現在知道為什麼對於我來講,卻是功課。該認真作答了,不逃避,我願意回來面對。
#掙扎與解放之間的過渡
看《區分的科學》中40號閘門的解釋,一時之間會覺得很難懂,甚麼叫做「掙扎與解放之間的過渡點」? 如果用前陣子對岸火紅的陸劇《都挺好》搭配伴讀,一下子就會完全明白。內心渴望完整和愛,外人卻只看到蘇明玉反叛逃家、豪奢涼薄。無數次金援父兄於水火,苦求超越重男輕女的桎梏而不可得,在施予前每每質疑自己是否值得,轉頭仍義無反顧去給,給了之後二哥並不領情,明裡暗裡嘲諷她:「蘇明玉有錢有甚麼了不起!她在我們家就是個妖精。」,加倍的給、也交換不來一半的感激;太想向曾經怠慢女兒的家庭,證明能拯救蘇家的只剩我這個女兒了。因為「期待獲得」所以「過度給予」,這叫做掙扎。
最苦的,並不是一直得不到對方的感謝或肯定,而是明知得不到,仍然拼命給。搞得大家都很痛苦。
而所謂的解放,是一種和解。逝者已矣,無論是否出自幻想,蘇明玉在新年的胡同裡,看到了曾對她投以溫暖懷抱的母親,糾結於過往的心魔被釋放。蘇家的每個人都看似歸位了,除了父親,受困在失智的叢林中永遠回不了家。這一次,蘇明玉選擇回家,現在她已經不需要證明甚麼了,她回家,單純為了愛。
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像蘇家如此極端,在傳統的年代,我和三個堂妹妹都入了族譜,承襲爺爺最愛的蘭花,做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我分配到的筆劃最多,家族給我的期待也最多。
做為被祖父母養大的孩子,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更接收了意韻深長的文人養成,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學校裡拿小天使牌鉛筆描繪大中小,回到家提腕臨摹的是小楷。畫畫象棋京劇都得有點品評的根柢,小一我就知道「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在孔融讓梨之前,我先記得了爺爺告誡我的,長姐如母。
這個提醒,影響了我迄今的人生。在任何場合裡,習慣扮演面面俱到的人,如同一個母愛過剩的長姐。記得誰愛吃甚麼菜,誰的感冒太久了還沒好,誰的工作遇到挫折需要鼓舞,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把自己忙碌像個陀螺,圍著許多人團團轉,陀螺停下來想要別人陪伴的時候,身邊總是沒人。
因為覺得真心換絕情的尷尬(30歲以後這種情緒變成了憤怒),所以責怪自己太軟弱,為什麼會被這種莫名其妙的感受擊敗,於是更加重了武裝,然後也沒甚麼好結果,每一次情感的失敗,對方總是無辜地說,「我覺得你並不需要我。」
的確,我享受且需要40號閘門帶給我的孤獨景深。這和我需不需要你無關,而是有了這樣的距離,你不會被我的期待需索而抽乾,像我這麼一個不斷打鼓的金頂鹼性電池兔,也會需要充電的時間啊。
但沒有人理解。他們離開。妳讓我覺得窒息。他們說。
寫到這裡,即便我現在很幸福,還是流下苦澀了四十多年的淚水。
#圓融與抽離之間的選擇
展現在職場上,40號閘門相對沒有那麼悲情,因為座落在四爻,我一直很相信圓融足以成事的道理,也總是很能換位思考,盡量找到大家都滿意或受益的方案。明年部門的大策略,只有很簡單的一個字:Hub。是的,我希望成為大家的熱點,不斷媒合新的資源、建立起可靠的資源補給站、接著拓展更多聯外關係,讓組織內外人人受惠。是一種,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的慈善信念。
對,就是這個字眼,慈善。我不需要很多的錢,也不用多高的職銜,但這種單純投身與回饋組織的意志,構成了我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令我由衷快樂。
(《區分的科學》40.4-組織:轉換的力量,為了持續供給,以直觀的智慧來選擇並管理。自我的力量在於全權管理,同時保有其機動性,適時抽離。)
其中的缺點,大概是我雖然長得很佛系,卻有著狷介的mindset,「撿盡寒枝不肯棲」,是我還年輕的時候,常常會做的傻事。我只和理念相合、頭腦靈光的老闆或夥伴敞開心扉,否則不是選擇抽離、就是封閉自己。
#妳好就好
好,那40號閘門究竟要如何答題,才不會被留級察看呢?
絕對不是《都挺好》的短秒預告台詞,挺過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
想像自己是一個精通廚藝的掌杓人,為周遭的人煮了一輩子的菜,日子在斟酌拿捏個人喜好中渡過,久了就忘了自己的口味是甚麼;慢慢地,當越來越少人坐上餐桌,妳也不再想上菜了,覺得一切都是徒然。
40號閘門的魔咒並非牢不可破,妳仍然可以煮食,因為付出就是妳的天賦。當妳不在乎有誰會來,只做自己愛吃的幾道小菜,不需討好、也不必乞求,妳吃得津津有味、笑逐顏開,別人看著妳給得起一桌豐盛,又開開心心和和氣氣,自然就會覺得,都挺好的。
過度的愛和付出,對別人是制約,對自己是浪費,適時回收與平衡一下,用那些多得滿出來的愛,先照顧好自己,就好。
*圖片摘自網路
#看影集電影寫閘門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