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金屬列印代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金屬列印代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金屬列印代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金屬列印代工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協作機器人、雷射標籤在智慧工廠發揮大作用 涂翠珊 2018-09-21 工業物聯網(IIoT)、3D列印、機器人、雷射等新興技術,能提升工廠的自動化程度,有效降低製造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些新科技正在改變現代工廠的運作方式,並拓展產品發展的可能性。 據Electronics...

  • 金屬列印代工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21 20:33:00
    有 0 人按讚


    協作機器人、雷射標籤在智慧工廠發揮大作用

    涂翠珊 2018-09-21

    工業物聯網(IIoT)、3D列印、機器人、雷射等新興技術,能提升工廠的自動化程度,有效降低製造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些新科技正在改變現代工廠的運作方式,並拓展產品發展的可能性。

    據Electronics360報導,連網能力不僅能促進生產自動化,還可協助業者透過認知分析、機器學習、大數據提升設備生產與維修效率。市調機構Gartner預測,到了2020年有95%的電子產品都會與物聯網技術整合,其中也包括生產這些電子產品的設備。

    3D列印是另一項備受看好的新興製造技術。以往3D列印只能以塑膠為材料,一層一層將成品打印出來,但隨著技術進步,如今3D列印也能使用金屬、混凝土等多種材料,製作汽車、飛機零件,甚至建造一整棟房子。

    近年來機器人已被大量使用在製造業,不論是工廠、倉庫、物流都可見到各種機器人應用。可與人類員工一起工作的協作機器人尤其受到重視。協作機器人不僅能代替人類從事較危險的工作,也不會全面取代人類。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指出,機器人與人類員工的合作,比起只有機器人或只有人類員工,更能提升工廠效率。

    雷射技術能為產品帶來更大的價值,目前常見於雷射微加工、雷射條碼、雷射雕刻等應用。舉例而言,工廠可利用印在產品上的高品質標籤、序號,方便條碼、RFID掃描,有利工廠系統的維護、監控、運作,也能避免仿冒,保障智慧財產。

    附圖:雷射技術能為產品帶來更大的價值,也能避免仿冒保障智慧財產。N8 Equipment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

  • 金屬列印代工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11-03 21:31:01
    有 2 人按讚


    3D列印薩克斯風 台灣搶第一

    2015年10月19日 01:18 唐玉麟/台北報導

    全球第一把用3D列印做成的薩克斯風,在台灣誕生!工研院自製的金屬3D列印機,助年輕人圓夢。益豐國際創辦人張寶誠說,金屬3D列印的薩克斯風每把售價6至8萬元,國外同等級音色薩克斯風要賣到20萬元。

    張寶誠今年38歲,畢業於世新學院(後改制大學)法律系,卻「不務正業」,10餘年前遠赴中國大陸做手機,為諾奇亞與摩托羅拉代工,3個月可設計與製造完成一支手機,每天工作含應酬逾15小時,後來爆肝,肝指數飆高,決定回台休息。

    沉潛一陣子後,張寶誠決定重操父親舊業,為國際品牌商代工製造薩克斯風,但因利潤太低,再加因緣際遇,與工研院合作研製全球第一把金屬3D列印薩克斯風,具有獨特音色,決定今年7月自創品牌,銷往美國、中國大陸與西班牙等地。

    張寶誠指出,薩克斯風音色的好壞與特質,決定於NECK(脖子)與彎管,過去從開發模具到成品問市,至少要5到10年之久,但使用不鏽鋼3D列印,輸入參數後,只要1天就能列印薩克斯風脖子與彎管,平均1個月就能生產1支新型號樂器,大幅節省時間與成本,搶得商機。

    工研院南分院企劃推廣組專案副理黃智宏,負責經濟部中小企業處「3D列印群聚計畫」。他利用假日跑到高雄岡山學薩克斯風,想紓解下班後的工作壓力或低迷情緒,今年春節,看到益豐國際以「光固化材質」試圖3D列印薩克斯風,直覺用工研院研發的金屬3D列印機,是更好的方法,因此主動與張寶誠連絡。

    今年4月張寶誠、黃智宏開始正式合作,10月初以不銹鋼3D列印薩克斯風,日前全部測試組裝完成,也獲得西班牙代理商認可,此音色符合國際標準。黃智宏表示,未來薩克斯風的列印材質,可使用更輕的鈦合金、鋁合金,因硬度強,對表面處理將有更大發揮。

    「聽爵士樂,一定要有薩克斯風,可撫平人們低落情緒與心靈。」張寶誠說,他的老家在台中后里製造薩克斯風,傳承已60年,全家人都會吹薩克斯風,既然已接下父親的棒子,心中最大願望是「我們來自台灣,吹向全世界。」(中國時報)

    附圖:工研院自製研發金屬3D列印機,並與益豐國際創辦人張寶誠合作,做出全球第一把3D列印薩克斯風,材質是不銹鋼。(唐玉麟攝)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9000500-260110

  • 金屬列印代工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8-07 21:59:14
    有 346 人按讚


    2003年前後,國際大型投資銀行設計了現金結算的連動債商品,透過相對高利率和台灣本土銀行的強力攜手合作,連動債商品大熱賣,理專和銀行業者大賺手續費。

    經過2007年的金融海嘯後,投資人終於嘗試到連動債的「威力」,全球投資人聞風色變,一時之間,投資人的「寵兒」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2009年,一種由對等網路支付系統和虛擬計價工具的數位貨幣誕生了,它的名稱是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的產生是透過一種稱為「挖礦」的過程來生產,使用者透過處理交易驗證和記錄,可以獲得比特幣當作手續費,或者得到新生產出來的比特幣,然後用來交換貨物、服務、其他貨幣。

    比特幣在2013年後快速盛行,因為美國、中國、英國、日本、歐洲先後擴大印鈔挽救經濟,2013年爆發賽普勒斯的銀行危機,不少投機客和富豪把資金轉換為比特幣,企圖規避市場風險,推崇比特幣的集團,宣稱對實體貨幣產生不信任感,反而是比特幣更為安全和無泡沫化,沒有發行機構,也不受任何政府和銀行的控制,比特幣從個位數美元,2013年底飆升到接近1200美元,全球掀起投資比特幣的風潮,連「挖礦設備」的售價也水漲船高。

    但這樣的金融新玩具熱潮很快就退了,2014年整年,比特幣價格全面下跌,2014年3月,比特幣交易所運營公司「MTGOX」宣布破產,2015年,比特幣跌到300美元附近徘徊,2015年8月,該公司社長Mark Karpels被日本警方證實涉嫌監守自盜,導致比特幣無端消失,不管如何,比特幣的投資熱潮顯然已是過去式。

    2011年,科技業開始傳出3D(3D printer)列印技術即將大出於天下的消息,全球許多國際媒體描述3D列印技術非常有可能帶動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震撼未來的製造業,一些相關的3D印表機製造商,從塑膠、金屬、樹脂紙、陶瓷、石膏、蠟、砂、食品等多元材料都可以用來印刷,而且因為科技演進和量產的利多因素,3D印表機造價從台幣上百萬大幅下降到數萬元不等的價位,完全符合許多工藝設計者、模型玩家、醫療器材、個人化商品的需求,而且這項技術還沒有普及到大量的百姓家中,這意味著背後還有廣大的消費需求,甚至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還核准3D列印的處方藥「SPRITAM」,如果考慮醫療市場的需求,3D列印未來的發展前景,好像是顯而易見的樂觀。

    Stratasys和3D Systems是3D列印這個產業的龍頭企業,擁有全球最大的產品出貨量, 3D列印議題幾乎傳遍了各大財經雜誌和媒體,2011到2014年初,這兩家公司和3D列印相關概念股,股價全面飆漲,投資人開開心心享受科技帶動股價上漲的氛圍。

    但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人發現,3D列印似乎距離充滿每個家庭或個人工作室的目標還相當遙遠,或許有人會花大把鈔票買台3D印表機印一些個人化產品,但這些消費者畢竟還是少數,而且大部分的3D印表機功能還是相當有限,從精密度到速度,還是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果真的要製作個人化商品,上網找專業的工藝設計者,花點小錢省時間省設計心力,工藝設計者又能賺到設計財,消費者得到自己想要的個人化商品,這樣遠比自己買台3D印表機,還要花時間心力設計來的更有效率。

    仔細觀察Stratasys和3D Systems最近幾季的財報,不難發現,3D印表機的出貨量跑不出爆發力,甚至這兩家公司的本業沒辦法穩定賺到獲利,於是股價直直落,3D列印的美夢逐漸被投資人給淡忘掉了。

    最近兩年來,相當熱門的投資產業還有機器人產業,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產業會引入機器人科技,可能是幾隻機械手臂的工業自動化系統,也可能是像掃地機器人那樣的獨立個體,或者是家庭代工用的組裝機器人,或是像醫療用的達文西機器手臂「(The 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外科醫生使用融合高科技電腦與靈活的機器手臂,外科手術可以出現進一步的創新與突破,不管是哪一種,經常涉略財經雜誌和新聞媒體的讀者,肯定都會認同機器人在人類世界中,會越來越盛行,取代人類許多職缺只是時間問題,全球機器人的使用數量確實也在成長,許多投資人會認為像ROBO這種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ETF也適合投資,因為機器人產業在未來,似乎沒有悲觀的理由。

    1995〜2013年全球工業用機器人年度出貨數量 2012〜2017年全球工業用機器人供應數量 事實上,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需求確實在成長,但是機器人可是有所區分的,包含傳統的製造業工廠機器人、貼近人類生活的機器人、第一產業(農林漁牧)用的機器人、服務產業用的機器人,傳統機器人和第一產業的機器人需求成長速度較緩慢,貼近人類生活的機器人,像是家用打掃的機器人或智慧型家庭電器,這部分成長速度相當快,不過需求佔整體機器人產業的比重相對較低,服務業的機器人則具備較有爆發力的成長,不過目前的需求佔整體機器人產業的比重也是相對較低。

    機器人產業的投資重點不在於傳統的機器人,這部份成長力相對有限,反而是機器人的軟體研發才是這產業的核心價值,還有機器人的三維運作和視覺靈敏度,具有這些優勢的機器人,才能符合服務業的需求,成長爆發力也會最驚人,不過機器人從研發、測試到實際銷售,往往需要蠻長的時間,而且大量的資本資出不保證成功,講到這裡,就點出投資機器人產業的問題所在,如果整體機器人產業每年的成長速度相對比較緩慢,那麼ROBO ETF短期內又怎麼會有爆發力呢,拉長時間來看,投資人對ROBO股價的期望度,恐怕會遠遠高於機器人產業的實質成長力道。

    除了3D列印,比特幣、連動債、機器人產業,金融市場經常不定時會推出許多新的金融商品或主題,許多發行單位還會結合全球各大媒體的勢力,讓想要行銷的產品快速全球興起熱潮,業者就能順水推舟,大賺交易佣金或手續費,很多投資人在樂觀的氣氛之下,往往一窩蜂被吸引進場投資,隨著時間流逝,才發現當初業者和媒體所描述的優勢,似乎無法有效帶給自己財富,自己對投資商品的期待越高,失望也越高,但對於金融業者來說,重要的是,精心設計和行銷的新產品,究竟能不能熱銷出去,至於投資人所購買的金融商品是否會賺錢,那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