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釐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釐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釐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釐意思產品中有137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同時也有4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釐意思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8:19:18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許只要一句簡單地怎麼了你還好嗎,就足以帶你離開低潮。同樣地,別人也是一樣。 -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關心,是你有心觀察對方現在需要聽什麼。」 要能更好地找到對方的需求 我們都需要練習傾聽 我很喜歡英文這句諺語 “I’m all ears.” 意思是說整個人已經準備...

釐意思 在 書繭居 || 閱讀心得、書籍推薦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6:35:45

2021.09.13 機器人會變成人嗎?: 33則最令現代人焦慮的邏輯議題 (Can a robot be human?) 彼得•凱夫 ◼◻◼◻ 作者在這本書討論了33個議題,有些議題是你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的社會議題、有些是不太會出現在現實生活的假想邏輯議題、有些則是你想都沒想過「這也能討論?!」的...

釐意思 在 AC Da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3:18:55

- 現在,正視蹲下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其實,若思緒夠清晰,那麼蹲下也就不那麼複雜了。蹲下,到底應該如何實現。問題的核心究竟是什麼?林逋曾經提到過,謙柔卑退者,德之餘; 強暴奸詐者,禍之始。希望各位能用心體會這段話。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蹲下改變了我的命運。深入的探討...

  • 釐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07:39:15
    有 166 人按讚

    【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 釐意思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19:34:28
    有 1,578 人按讚

    女孩們吵架好多天了。

    先是女孩1這幾天經常窩在我身邊唉聲嘆氣,後來又聽到女孩2和女孩3向我生氣說著女孩1的種種。

    女孩們的怒氣似乎沒打算消退,一些刻意的迴避與耳語,容易帶來傷害,也讓教室的氣氛變得很僵。

    沒想到,這麼早我就得處理班上的女孩戰爭了……(泣)

    今天早上我主動出擊,和女孩1坐在校園中庭的木椅上談心。女孩1說著說著都快哭了。我先為女孩打個預防針,說我會幫她處理,不過她也要耐著性子,聽看看好友們怎麼說。

    我把三位女孩找來,坐在我身邊,讓她們輪流說說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以及彼此心裡的感受。

    女孩2和女孩3說了不少,女孩1倒是沒什麼辯解,只是不停的擦眼淚。於是我讓女孩1先回座位,再來和女孩們深入的談心。

    我表達我的立場:「老師希望幫大家把話說開來,讓大家能夠愉快的相處。也許大家話說開後,還是當不成最好的朋友,但至少大家還是好同學,可以當不錯的朋友。大家好好在這間教室裡相處,不用一天到晚生悶氣。」

    我試著幫她們釐清她們所在乎的、生氣的點是什麼,我說:「你們剛才說的內容都沒錯,都值得生氣。」

    「不過,剛才的對話,因為你們是兩個一起指責同一個人,這樣的力道有些強,聽的人會受不了。如果是我們自己和某個人吵架了,對方兩人都這麼說自己,我們自己也會很難受的。」

    兩位女孩都是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夠明白我在說什麼。

    「你們說的,大概有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女孩1她並不知道,因為從來都沒有人跟她說過。因為連你們也不好意思說,所以用這點來說她,她會覺得很委屈。」

    「另外一個問題,其實是因為害怕。女孩1太害怕好朋友不跟自己好了,所以當下就用那種方式來表達。她其實只是害怕而直覺式的反應。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當下的行為,會讓對方感到十分不舒服,只有事後才會體會到這行為不太恰當。」

    「所以,你們可以和她好好的把事情說開嗎?說說你們不舒服的事情是什麼,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

    「不過也請留意,我們是要把問題解決,所以要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來說給她聽。」

    女孩們點點頭,說她們要討論一下該如何表達,究竟要分開來說,還是一個一個輪流慢慢說。

    後來,就是三個女孩圍坐在一起互相分享心事的暖心畫面了。

    這三位女孩算是高EQ的孩子,表達能力也十分好,所以他們聊了好久、好久。一個早修聊不夠,又跟我要了一段時間再去聊。

    下課時,三位女孩飄過來我身邊,對我說:「老師,我們事情都處理好了。」

    我笑著問她們:「事情都說開了嗎?」

    女孩子們都點點頭。

    我又問:「大家的心裡都舒服了嗎?」

    女孩們表示心裡都感到舒服了,臉上洋溢著笑容,尤其是女孩1臉上有著開心到爆炸的神情。

    又過了一節課,看到她們在下課時聚在一起玩耍,沒有之前的壁壘分明,反而有種重拾友情的親密感。

    看著這畫面,我微微笑,這樣真的很好。

    我長年帶高年級,總會看到高年級女孩們彼此之間戰況激烈,得花去好多時間為他們排解這些人際關係的紛爭。

    但是,既然「人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也許在中年級時,就教會她們如何與他人溝通的方法。讓她們學習用同理心轉念,將彼此的關係修復得更加圓滿。

    及早學會,孩子才會真正能夠在未來獲致幸福,而這也是我們祝福孩子們的最好方式了。

  • 釐意思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21:00:50
    有 61 人按讚

    #Storyteller:【比比書屋:生活,最純粹的況味】

    夏日炎炎,天空中沒有一絲雲,炙烤著大地。誰知,天邊滾來了團團烏雲,瞬間滂沱大雨,沒多久,雨停了,空氣清新了。我們慢悠悠地駛進大江埔,然後沿著蜿蜒的鄉村小路,走過歐羅農場以及素苗農舍,撥開葳蕤茂盛的野花,「比比書屋」指示牌進入我們眼簾。

    踏進書屋,宛如走進一間歐洲森林小木屋,屋子裡放滿書籍,每一個小擺設也別具心思。除下鞋子,肥嘟嘟的貓咪「咖喱」率先從書屋走出,「你們來了!」書屋的老闆蔡文元(Ringo)和老闆娘李秀麗(Teresa)掛著如外面放晴般的笑容揚聲,然後向我們介紹著書屋的每一隅。

    足下踏著木製的地板,走進木屋中的小書室,原本寧靜的環境更為靜謐。Ringo 和 Teresa 連忙以茶招待,為我們沏上一壺「糯米普洱茶」;我微呷幾口,吃了幾口茶點,好像領悟到蘇軾於《試院煎茶》的那一句:「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只要有一甌好茶,吃飽睡足就好了,世間的紛擾頓覺全然消解。隨後,Ringo 和 Teresa 娓娓道來打造「比比書屋」的緣由,「我們兩個也曾是社工,約六年前我們就想開一間書店,隔壁就有農場,認識不同志同道合的朋友。」Teresa 莞爾微笑說。夫婦兩人花近六年時間,將一片荒蕪之地綻放出繁茂之花,坦言至今仍在不停修補、設計、裝潢中。

    Ringo 和 Teresa 以小狗「比比」命名書屋,「比」的諧音為「畀」,帶有「給予」的意思,正如在他們眼中,開書店從來也不是一門生意,而是期盼與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們分享以及交流,付諸於「施比受更有福」、「天涯若比鄰」的寓意。「我們認為『書』是一種媒介,能夠讓我們認識多些朋友,本著善意,分享彼此擅長的東西並傳揚出去。香港往往太過重視第一名成功人士,第二名、第三名則並沒有太多人在意,但其實亦能抱有謙虛的心去教導別人,大家產生共鳴。」Ringo 泰然自若說道。

    城市生活總是匆匆忙忙,Ringo 和 Teresa 則放慢腳步,細味生活,深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著重人際互動的關係,於是在書屋中舉辦藍染、銅鑼、冥想、製作手工麵包、跑步讀書會等等;更有一系列的「以書換菜」、「菜田農家飯共食」等活動。

    眼看,烏雲散去,陽光透過樹葉在木地板上留下斑斑駁駁的樹影,Ringo 引領我們走到「活地樂園」,訴說著如何樸門耕種,鼓勵綠色生活。猶記得,樂園裡地板所繪製的明陣(Labyrinth)——這是基督教古老靈修傳統,當慢步行走時,但當沉靜心神,釐清思緒,眼前看似迂迴曲折的道路便會驀然清澈明朗起來,入口同時亦是出口。

    讀一本好書,無疑會感悟到作者的真切;與 Ringo 和 Teresa 共處半日閒,彷如明瞭到生活最純粹的依歸是什麼。下午五時多,我走回書屋,翻到梭羅《湖濱散記》,裡面寫到:「我願意深深地紮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這時,太陽從玻璃門徐徐斟入,麈埃在光浪中閃動,時間宛如停歇下來。

    生活該是這麼簡單。

    Storyteller:比比書屋 & Jane Cheuk @giraffefilm
    Illustrator:東駿 Dung-Jiun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比比書屋 #beibeibookhouse2016 #JaneCheuk #giraffefilm #東駿 #DungJiun #dungjiunstudio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 釐意思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9 13:42:10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UFO Presences」, Javier Arcenillas, 2018(RM)
    https://www.editorialrm.com/libros/ufo-presences/
    ②「Negative Publicity: Artefacts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Edmund Clark & Crofton Black, 2016(Aperture)
    https://reurl.cc/VXG8lN

    書籍本來就是做為一個蒐集,或者是歸納、歸檔的重要物件,攝影書跟檔案的結合我們不難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檔案通常是不被公開的,而攝影書則是一個邁向公眾的出版物,因此這兩者的結合就會產生出一種矛盾的張力,這就是攝影師與合作夥伴一起要來揭露或呈現的重要觀點。這類型的攝影書通常文字量會遠超過一般攝影書的想像,因此這些攝影書也會有「Photo-Text Book」的名稱。檔案常使用的厚殼封面、封底及內頁模造紙、環狀裝幀都是檔案典型的樣貌,而攝影作品則會印刷在異於檔案用紙的塗佈紙材,來突顯照片的精細與層次。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 釐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19 16:22:26

    本集主題:「室內軟裝師養成術─不需花大錢動工裝潢,靠燈光、家飾、油漆、家具改變空間的美學佈置心法」介紹

    訪問作者:Carol Li 李佩芳
       
    內容簡介:
    第一本軟裝師養成實戰書
    獻給對軟裝有興趣,甚至夢想以此為志業的初學者
    為台灣家庭需求量身打造的軟裝實力養成寶典

    不用大刀闊斧也能改造居家氛圍。
    不論是想學軟裝,或想靠自己力量改造居家,都必須拜讀的經典居家佈置聖經。
    從深入了解「軟裝」觀念著手,藉由收納、風格、配色、陳列擺設、家具規劃、照明設備、
    織品選擇,以及植物飾品裝飾技巧,一步步建立居家美感與品味養成。

      想要自己著手打造出夢幻理想住宅?還是預算有限,卻不想將就日常生活品味?Carol教你如何使用簡單的軟裝技巧創造出獨具風格且舒適的生活空間,即便有限面積也能規劃出符合日常機能且不落俗套的高質感品味宅。

      深入頗析居家軟裝佈置技巧,以日常習慣為基礎,利用色彩、質感、家飾品配置,重新詮釋美好品味生活感。

      「軟裝」究竟是什麼?跟室內設計有何不同?居家空間難道真的需要軟裝嗎?Carol從最基本的軟裝觀念分享,帶你深入了解軟裝不只是能夠美化空間的幫手,也具備打造實用生活場域的功能。藉由軟裝佈置與裝飾,不但能夠提升自己創造力與美感,也打造出屬於自我風格的居家空間。

      • 軟裝基本觀念
      ──軟裝師=布置師=風格師?
      帶領讀者從最基礎的正確軟裝觀念入門,了解國內外現今流行趨勢,也明確釐清與室內設計不同之處,以及軟裝優勢與適用範圍。
      
      • 風格手法
      ──如何探索自己喜愛的風格?與家人偏好的風格不同時如何解套?
      你想知道的,本書都有建議方式。藉由解析熱門風格了解各項軟裝構成元素和設計重點,如北歐風、無印風、工業風、極簡風等等,讓讀者能夠進一步了解自己理想居家類型。

      • 配色與陳列擺飾
      ──控制整體配色不超過三個顏色;托盤的聚焦妙用?
      空間只有三種顏色會不會很單調?搭配不同材質的應用,層次的魔法超乎你的想像;三角構圖擺飾基礎、視覺凝聚法則,加上容器質感的統一,構築出零失誤的和諧平衡質感空間。

      • 家具與照明配置
      ──家中一定要有茶几、餐桌?多功能的家具已成趨勢。
      家具和照明居居家空間中要角,不但影響整體動線規劃和氛圍呈現,也是實踐生活實用機能的重要因素。尺寸、比例等細節都是關鍵。

      • 佈置空間元素
      ──地毯多大比較好?挑對窗簾房間變高放大。
      佈置空間不一定都是只能運用累積灰塵的裝飾品,綠化空間的植栽、能夠帶來溫馨暖意的織物,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都能構成為佈置空間的元素,營造更清爽有機的舒適生活。

      • Carol 不藏私技巧大公開
      ──美感如何養成?
      非科班出生也有機會成為專業軟裝師,從日常生活培養居家生活美感養成術,Carol特別分享各項實用技巧、靈感發想、採購地點和實際規劃案例等,讓想更深入了解或從事軟裝行業的你,都能進一步培養專業軟裝技巧。

      • 室內設計與軟裝布置差在哪裡?主張以軟裝為主、硬裝為輔的方式,重塑空間的價值與特色。從最基本的「軟裝」觀念確立基礎認知,讓預算有限或想要自己著手佈置空間的你,培養起和諧平衡的空間美感。

      • 在沒收納好之前,談美感都是枉然。收納是建構美好空間的最基本技巧,之後再拆解掌握居家空間組成元素:配色、照明、動線規劃、家具擺飾、陳列裝飾、織品選擇或植物等,構築出符合日常基本動線規劃需求,並兼具品味質感的居家場域。

      • 想要進入軟裝界的新手,能經由本書的軟裝風格技巧逐步累積實戰力。學會如何配置出美好風格的空間環境,不論是拍照或真實生活都能營造宛如居家雜誌優質舒適空間。

      • 美感累積來自於日常生活。不藏私分享居家靈感發想地、品味裝飾採購地點、以及各項裝飾佈置小巧思,讓人人都有機會能為自己的空間營造出溫馨、實用且能陳述自我個性的住宅規劃。



    作者簡介:Carol Li 李佩芳
      畢業於高雄餐旅學院 / 航空管理系。
     
      從興趣開始一路自學至創業,主張採軟裝為主、硬裝為輔的方式,協助屋主打造實用且保有個人特色的空間,並提供線上、線下課程,讓大眾有更多機會建立自主的美學養成之路。
      
    作者粉絲頁: Carol Li 軟裝顧問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釐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18 16:15:09

    本集主題:「紙上律師:創業有辦法」介紹
    訪問作者:周念暉
       
    內容簡介:
    你想創業嗎?或是目前正在創業中、公司甫成立不久?甚至是對與創業有關的各項法規議題有興趣的人……

      全台第一本針對新創企業撰寫的法律書,
      透過創業過程的時間順序,讓讀者針對當下需求來從中找答案,
      是創業者立業過程中的最佳法務良伴。

      創業通常從零開始,創業者每踏出一步,任何舉措都與法律息息相關,本書透過《易經》的「元、亨、利、貞」四大主題,作為本書四大綱要。逐步帶領讀者了解各種難解的法規議題,過關斬將!

      ●元者,始也、大也,意指「周詳計畫,設想周到」,指的是人事物的初始。
      本章節將從創業開始談起,事業甫創立之初,包括經營計畫的擬定、公司命名、商業登記、簽訂契約等各種注意事項。

      ●亨者,通也,代表「暢通無礙,光明正大」,表達的是人事物的生長。
      代表著美好條件的聚合,企業成立之後需要調養體質,所以本章將討論例如研發產品、設定商業模式,甚至是物料來源、批發管道、行銷策略、交通運輸等議題,告訴讀者應該側重哪些法律議題。

      ●利者,和也,意指「適宜、和諧」,意味著人事物要有所收穫。
      本章內容將著重在人盡其才、地盡其力、貨暢其流的概念,釐清企業正式營運之後所要跨越創業的挑戰何在?例如在聘雇人力、擬訂營運規制、設計產品獲利模式等方面進行合理的配置過程中,必須瞭解的法律問題是什麼?

      ●貞者,正也,具備「端正,穩固」之意,解釋作「正」,代表「事之幹」,即事情之「重大根本」。
      新創企業經營三至五年後,各項營運項目更加確立、營收也會更加穩定,即將邁入中小型規模的企業,此時,企業是否應該轉型?如何調整?又該注意哪些法務專業項目?


    作者簡介:周念暉
      周延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學士、國立中正大學法學系碩士

      經歷:
      世紀聯合法律事務所受雇律師
      十方法律事務所受雇律師
      周延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現任)

      擔任職業律師多年,經手法律案例超過數百件,受聘為多間國內代表性公司的法律顧問,於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獲得多方業主之信賴。對於商業經營之法務風險分析與規劃,具備長足且完備的實務經驗,為客戶提供最周延的法律服務及建議。服務客戶產業多元,橫跨生技、醫美、生化、地產、建設、建材、設計、傢俱、汽車、機械、電子、能源、租賃、商旅、餐飲、食品、社區、保全、消防、貿易、服飾、美髮、健身、資訊、金融、網路、電商等多方領域。

      法律專業深受肯定,先後獲壹電視、東森、環宇廣播電台等媒體專訪報導。曾出版《 面對生命的十個感動》(布克文化)。若有任何問題歡迎至周延法律事務所網址詢問:www.cylawtw.com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