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量子力學科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量子力學科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量子力學科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量子力學科普產品中有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讀書e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生命科學閱讀之 4 *** 世界從何而來,生命從何而來,心智從何而來? 量子科學是否能夠解釋這一切? (有中文版)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 Richard Feynman (在最底下的微小的世界中,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諾貝爾物理學...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陳比熊Bibe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外有一款App 因為App給的地標而找到死神的行李箱 因此App在網路上掀起了話題 但...你們也知道比熊超害怕這類型的題材 隼哥跟我說了一個多月我都不敢碰 就在某一天的某一晚 在洛克的工作室聊著聊著就突然臨時起意要去探險 沒錯!這是一支說走就走的影片 請原諒我一直放空 因為我真的怕死了 拍到後面...

量子力學科普 在 陳曼蒂?TM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26 14:34:33

“Wisdom (Art) walks alone, but waters the flowers as it passes by” #👣 #particlesintheair#teshima#artsetouchi#setouchitriennale#artfestival#independent...

量子力學科普 在 Luc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01:06:01

最近看了一段短片,關於「量子力學」,啥「量子糾纏」,「量子結構」,讀完一段文字,它還是一段文字。 不過,當中提及的「唯心主義」,我倒是覺得有趣。主持人說宇宙有不同的平行時空,每一個時空下的我們都是確切存在。所謂「未來的走向」其實是根據我們「內心相信什麼」而決定下一秒「我」的狀態,繼而切換到不同時空...

量子力學科普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17:49:09

被分享說台中的#梓書房 最近在賣 880 的三本書驚喜包(填單只到今天),其中有一個問題要回答喜歡的作家類型(三個),另外一題是希望店員能夠避開的書(你已經有的或是你討厭的類型),還有其他閱讀風格的選項,可是最近實在沒有什麼買書的興致,還有就是我很窮。 不過要我想出三個喜歡的作家我還真的沒有名單…...

  • 量子力學科普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5 12:52:56
    有 243 人按讚

    ***生命科學閱讀之 4 ***

    世界從何而來,生命從何而來,心智從何而來?
    量子科學是否能夠解釋這一切?
    (有中文版)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 Richard Feynman
    (在最底下的微小的世界中,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因曼)

    這是去年第一波疫情期間宅在家買的書,當時覺得如果牛頓在家工作期間可以發展出微積分的概念,那我只是嘗試了解量子科學應該還好吧?可是心裡還是有覺得困難的障礙所以就拖到今年這波疫情,跟著其他生命科學相關的書一起讀。有點難度,但真的好有趣。讀完真的覺得對於感覺困難的東西,不要太快自我設限啊!

    這本算是難度比較高的科普書籍,但作者盡量用我們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現象當成切入點。在我們肉眼可看到的世界牛頓的物理學基本上都是可以充分解釋的。當愛因斯坦把思考的框架拉到整個時空,就發現在那個世界當中古典物理學的概念不能解釋,於是產生出他的相對論。而當我們反向進入極為小的世界當中,發現量子完全不是按照我們平常的邏輯在運作時,感覺又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觀。20世紀初著名的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所謂「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就是已經進入到量子物理學的開端,讓他開始思考是否在更微小的量子級別當中,他們有一套截然不同的運作原理呢?接下來數十年開發出的實驗方式和測量儀器當然就更精準了,看到了量子可以跳動,可以有類似穿牆的能力,甚至可以同時擁有好多不同的狀態(不是只有0和1)。我們真的需要開始跳脫數位的思考,進入量子的世界,才有可能揭開它無窮的潛力。

    首先他從候鳥遷徙的故事開始講到基因,這個攜帶生命資訊的程式,到底是如何延續下去以及當中如何產生變化的。我們現代的人比較了解基因和DNA一代一代抄寫下去的概念,可是對於中間變異或是凸槌(例如癌細胞)的部分,卻一直沒有夠好的解釋。記得小時候自然課會講到演化,常常會舉的例子就是那個脖子可以伸最長的長頸鹿才能吃到葉子所以適者生存。從某些角度來講是有它的道理,但脖子在伸長的資訊為什麼這樣的資訊會傳到下一代呢?作者用量子物理學補足了這樣說法當中一些論證不足之處。

    再來就是講到能量和動能,即便我們能組合出所有需要的分子,但是所謂的「生命力」是從何而來呢?我很新奇的讀著作者講到大自然中,小學生都知道的「光合作用」,竟然是這麼一個不可思議,效率極高的動能引擎。從工業時代設計的蒸汽機,或是現代的燃油引擎,以及最尖端的發電動能,都無法與光合作用的效能相比。

    最後講到人的心識思想和做夢,這是古典物理學完全不能解釋的。作者先帶著我們把人腦和腦細胞想成是類似電路的概念解釋,然後在討入量子物理學驅動實體世界的觀點,才發現原來我們的人腦可能就是一個設計令人讚嘆的量子電腦啊!經他這麼一解釋,我也才稍微明白量子電腦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潛力,但也明白量子電腦現在為什麼這麼難模擬和製作。

    作者最後用一個很有趣的圖來比喻古典物理學和量子力學中間的關係。如果說我們生活的這個實體世界像是航行在海上的一艘船,這艘船受到海面上的浪以及外面的風所影響。但船底下的這個還是深不可測的,他下面有一大部分的底層是由熱力學來支撐的,熱力學底下就是量子物理力學。當上面船隻的航行和節奏與最底層一致的時候,即便有風浪也還算能夠平靜行駛。但是當這樣子的連結被打斷的時候,船就很容易覆沒,而一旦覆沒,也是一個不可逆的現象了 (例如基因突變或是死亡)

    探索世界無止境的奧秘,不管是物理,化學,天文,還是生命科學,總會有一種敬畏的心。就像牛頓所說的 :

    “我不知道世界怎麼看待我,但我認為我就像沙灘上玩耍的一個男孩,投入在探索中。偶爾會找到一個圓滑的石子,或是一個不尋常的漂亮貝殼。而在我的前方一片像是汪洋大海的真理,等待探索”

    “I do not know what I may appear to the world, but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e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

    全文與中文版鏈接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life-on-the-edge-%e8%a7%a3%e9%96%8b%e7%94%9f%e5%91%bd%e4%b9%8b%e8%ac%8e/

    #lifeontheedge #quantumbiology #quantumphysics #量子科學 #量子物理學 #量子生物學 #解開生命之謎

  • 量子力學科普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9 17:34:36
    有 5,045 人按讚

    [五夜燒鵝]

    香港電台製作一向講究慢功出細貨,資料搜集充足、場景鋪陳多樣,和商營傳媒大件夾抵食的製作風格有差異。然而2017年「五夜講場」孕育的時候,有人提出以「文、史、哲」(文學、歷史、哲學)作為一周三晚清談節目的主題,大家都嚇了一跳,如此嚴肅艱澀,會不會沒有人收看?香港社會一向被貶為「文化沙漠」,如此學術討論會不會太過冷門小眾?

    至2018年「文、史、哲」三晚之後,三個晚上擴充至五晚,加入了「社科(早段是經濟)、科學」,讓香港電台的錄影廠要比高等學府更有學術氣息,冷門但尖銳的「暗物質、暗能量」「量子力學」不只是外購西方節目才敢觸及的題材。

    白先勇、許鞍華、Serrini、黃秋生也來講文學和哲學,讓尋常百姓也可以一享大學級教育之樂。原來香港的電視台,都可以容納在學術領域上最前瞻的題目。

    「五夜講場」能在主流媒體開播,可以讓連上了年紀的師奶,和年輕子女一起於客廳收看,促進世代和諧。有人打開電視,剛好這晚哲學題目講「反啟蒙」。讀飽書的年輕人問阿媽,「妳看得明白嗎?」阿媽被啟蒙了:「看不明白也沒所謂,唔明白都可以看一看。」

    公眾教育、讓高等教育不只是一小撮考進大學的人士的專利,而是免費在公眾平台供市民收看,那是公共廣播的使命,也能彌補商營傳媒未能覆蓋的空隙。

    這個節目,應該雲集了全香港最多年輕學者的足跡。「學者、教授、博士坐埋一枱,可以隨時Jam出個節目來。」以往名嘴們主持清談式節目,和這批年輕學者的風格不同。學者們教慣書,他/她們習慣了備課充足,每集總要塞進最多的知識。「那個訊息量、學術濃度,嚇死你的。」

    五個夜晚,五個班底,一班學者在繁忙的教學研究工作外,還不停為這個節目作預備。為了準備一集節目,這些夜貓子學者,習慣了通宵達旦刨書,翻論文,為了這個五夜講場節目,也預備得像學術研討會般認真。一個晚上,一覺醒來,打開手機,百幾條短訊在手機下載要足足一分鐘。

    這些學者傻的,因為他們太珍惜這個平台。現在當個年輕學者,壓力巨大。博士畢業,才是艱苦的開始。不少博士生替多間大學兼職任教,時薪出糧,暑假零收入,稱為「流浪講師」。

    好彩一點,獲得大學聘為「助理教授」,三年又三年,兩張合約,除了教學工作,還要出版國際級學術論文,對學術世界需要有一定影響力,通過層層考核,至第六年若能成功獲得晉升至「副教授」,才能過穩定一點的日子。高壓評核下,不少學者都身心俱疲。

    學術是一個孤獨的領域,學者也是枯燥的工作,不少時間是孤單作戰,在象牙塔裡研究一些外人不明白的東西。但愛上學術的人,都是有點瘋狂,他們對自己專長領域熱情澎湃。這群工作壓力甚大,有點孤獨,又有強勁爆炸力的年輕學者,終於在五年前遇上港台一樣傻勁的製作人,一拍即合。

    這批學者畢竟只有二十至三十多歲,在學術世界尚算十分年輕。Work Hard, Play Hard. 「哲學有偈傾」的師兄弟,同期成立好青年荼毒室,出版哲學書籍。本來甚少與主流社會交雜的哲學家們,忽然讓不少社會人士,對哲學產生了興趣。

    在學術世界掙扎浮沉,在香港電台卻找到了一個抒發自己的平台。一位「真係好科學」的主持說:「從小到大,我都夢想香港會有廣東話的科普節目,終於給我在港台遇到了。」

    本來一班在課室或講堂教書的學者,來到直播室,不少人最初有點生硬、太過嚴肅,嘩,要錄一整個小時的直播節目,廣播技巧不容易。看到港台幕後製作人舉高手指倒數「五秒、四、三、二、一」,大光燈在照射,攝影機的小紅燈跳來跳去。內向的學者們,靦腆的書生們,冷汗都要流下來,頻頻食螺絲,最初主持電視節目,嚴肅得像舉行學術研討會。

    但節目錄製了五季,已經多達逾六百集,不少最初生硬的學者,基因改造了,現在望着鏡頭眼神自然,對着只有五秒的剩餘時間,也能揮灑自如風度翩翩打圓場。正當學者主持們慢慢進化,在鏡頭前表現自然,像與觀眾閒話家常,又能把艱深的學術概念帶入百姓家的理想狀態,卻又遇上今次港台忽然叫停製作。

    這個可能是全香港雲集最多學者和博士的節目,但製作成本並不高昂。幕後人員兼任不同崗位,基本上學者們收最實惠出鏡費。加上製作流程順暢,實時錄影減少剪接後期工作,只需1.5小時的開廠時間,便能錄製近1小時的出街節目,效率高,經濟實惠。

    我曾經在節目開播,到節目停播的五年之間均有參與「五夜講場」,出席了五集節目,包括「哲學有偈傾」「文學放得開」「學人串社科」,談及的題目,由新聞與真相,到紀實文學,到最近的明星與社會文化。

    我真切體會到,「五夜講場」是一個香港電視廣播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存在。節目從構思到製作,達到多贏局面,既能讓在學府裡的學者把自己的專長講解給普羅大眾知道;也能提升民智;香港電台作為公營廣播機構承載着這種教與學的管道,比商營機構更合適,更責無旁貸。

    這個節目讓市民安坐家中,也可以放眼世界,以古鑑今;一個開放包容的文明社會,總會想辦法把知識普及化,讓人們多動腦筋多思考。

    年輕學者也珍惜這個平台,他/她們願意奉上自己的所知,為香港電台作主持,以「蔗渣的價錢,交出燒鵝級作品」。每個周日晚上,有求知欲的香港公民,安坐家中,可以接受學術啟蒙,這些日子,卻忽然因為港台宣佈「節目調動」「節目有新攻勢」而暫停。

    據知,尚有多集已錄起的存貨,都是年輕學者們的寶貴心血結晶,還望港台不要浪費珍貴資源,讓這些已錄製好的燒鵝呈上給觀眾,可以讓大家享用這一批最後的學術盛宴。

    (圖為「五夜講場」啟播及換季時的宣傳活動及錄影廠留影)

  • 量子力學科普 在 梁老師-芳療魔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2 21:15:59
    有 103 人按讚

    生命之花是什麼? ~

    因為開了生命之花的牌卡後,大家紛紛私訊問"什麼是生命之花?"
    大家可能對生命之花, 有點陌生...
    我們先來了解 什麼是生命之花..

    幫大家科普到"維基百科"的詮釋:

    『生命之花(Flower of Life)是由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之發起人德隆瓦洛·麥基洗德(Drunvalo Melchizedek)給予一個均勻間隔、重疊交叉且多個組成的圓之幾何形狀的命名。這個圖形是一個花狀般的花紋且呈現一個對稱(symmetrical)的六邊形結構。

    「生命之花」圖形由七個或是更多重疊的圓組成,其中每一個圓的中心都是在六個直徑相同的圓周的周邊上。然而,圈周不用明顯地或完全地拉伸;事實上,一些古老的符號中被稱作為生命之花的例子只包含一個圓形或六邊形。』
    以上參考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E4%B9%8B%E8%8A%B1

    生命之花是來自"平衡"的概念,不管是從能量平衡的立場來看,或是讓情緒穩定,抑或讓身心靈平衡...等等,都是以"恆定"的概念去發展出來的圖騰.
    而在宇宙萬物之間,我們都能分解出他幾何圖形代表的意義,包含我們中國的太極八卦圖...或是古印度的阿育吠陀能量圖形...量子力學...

    假如認為這些圖形對我們來說,是無感而無法實際領會的意義,那麼看看植物界,很多也有呈現幾何圖形的生命之花的實際例子,如櫻花、蓮花、蒲公英...這些是不是都能看到生命之花的影子?

    萬物都有它維持平衡的能量,而這些能量是連結宇宙最高智慧的神性

    當我們面臨失衡的身體狀態(疾病的產生.痠痛麻的發炎...)、情緒失控狀態(憤怒.難過...)或是活在不自信與痛苦中時,我們的能量就是會呈現混亂及錯序的排列....

    而生命之花的牌卡,是幫助我們看到自己未覺察到的事,或失衡的能量與我們應該發現的事實...
    透過生命之花牌卡,讓我們找到維持平衡的能量,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遠離負面失衡狀態...

    #梁老師有開生命之花的課喔~
    #回饋舊生進修的課程
    (🎉🎉有上過老師實體課程的,就是舊生啦~)

    ❤️生命之花課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220198095021473/posts/1398927103815227/

    ❤️生命之花團購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220198095021473/posts/1407583886282882/

    同學問:
    "實體課跟線上課差別在哪?"

    生命之花總共有55張牌卡,每一張都是由幾何圖形排列而成
    上實體課程的同學可以在台中班上課中,體驗到梁老師針對自己失衡的能量透過花晶來幫助自己恢復平衡...

    線上課程的同學,就不好意思啦~就沒有花精的體驗喔!
    但我們也有幫大家在課程上的學費做了區隔...

    歡迎大家來報名參加喔!目前還是早鳥優惠價喔!
    (到5/20結束~)

    #珍芯晴芳香學院

    #生命之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