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重點是靠北後續新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點是靠北後續新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點是靠北後續新聞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萬的網紅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討論的題目就是渣男,這是一個在行銷圈很紅的事件,我簡單分享一下事件經過!最近出現一則廣告內容是一名叫做志明的『渣男』,詳細買廣告的人是誰並不清楚,但可以從廣告內容得知應該是嚴重傷害投放廣告的當事人,我們叫她春嬌好了,才會讓春嬌憤而買下網站的Google廣告,還幫志明製作一個完整網頁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討論的題目就是渣男,這是一個在行銷圈很紅的事件,我簡單分享一下事件經過!最近出現一則廣告內容是一名叫做志明的『渣男』,詳細買廣告的人是誰並不清楚,但可以從廣告內容得知應該是嚴重傷害投放廣告的當事人,我們叫她春嬌好了,才會讓春嬌憤而買下網站的Google廣告,還幫志明製作一個完整網頁清...
-
重點是靠北後續新聞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09 22:00:02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討論的題目就是渣男,這是一個在行銷圈很紅的事件,我簡單分享一下事件經過!最近出現一則廣告內容是一名叫做志明的『渣男』,詳細買廣告的人是誰並不清楚,但可以從廣告內容得知應該是嚴重傷害投放廣告的當事人,我們叫她春嬌好了,才會讓春嬌憤而買下網站的Google廣告,還幫志明製作一個完整網頁清楚揭露他的「渣男事蹟』。
而且這個廣告網頁還買了諧音的XXX.靠北.wtf,內文寫春嬌跟渣男志明相戀的起始,後續不愉快的過程,甚至在一起時的平均花費,都一一揭露,而且這個網告還有「廣告走期」、「網址自動標記」、網頁裡還埋有「GA追蹤碼」,看起來是具有一定基礎的廣告相關專業人士投放的。
很多行銷圈的人都說,這是值得分享的數位行銷案例,更說要成立一個這樣的「揭露工作室」,組團隊,從網頁架設、設計、文案、排版到投放,就像徵信社接案一樣,專門做這種揭露渣男渣女的委託!
這種方式雖然聽起來很大快人心,不過大家真的覺得ok嗎?尤其感情問題本來就很複雜,真正發生的事實,外人都難以得知全貌,多半大家談這件事都還是仰賴主觀好惡,把自己的需求,價值觀投入在評價這件事情上,這種說法可能會偏離事實,給雙方帶來難以預期的傷害。尤其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根本就沒有給志明一個公平為自己辯護的機會,非常不符合Due process. 就是正當程序。社群上的討論也可能成為第二面刃,這種事也很難確認真假,又不是當事人,大家都各說各話,只會給兩邊帶來二次傷害,一旦換成恐怖情人的惡意報復,利用網路來替他折磨對方,就會覺得沒品跟低級,這樣就變成網路公審了!
畢竟「公審」也要符合公眾利益才對,沒有涉及到#Metoo或是性侵這些法律問題,感情糾紛基本上都屬於私領域,而且今天還加上用廣告投放,這些都是我們講的「數位足跡」,這些討論內容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求職跟往後的一生耶,到死都會跟著你進棺材!而且用『渣男』罵一個人就可能構成公然侮辱,妨礙名譽是至少的,法院又不可能建構一個有ABCD行為=渣男的標準,所以認定是人格貶損的機率非常高!我個人是反對妨害名譽刑事化,覺得過份箝制言論自由,如果有名譽貶損這種事,還是走民事就好。
其實仔細想想,連身邊朋友的感情問題,常常也只能因好友關係站在男方或女方那邊安慰,重點不是評斷是非,而是陪伴療傷,同歸於盡是有點太激進了啦!除非真的就是危害到公共安全,或是嚴重到觸犯法律問題,這種時候就每天跟身邊真正信任、親近的人一起私下罵到爆罵到爽就好,學會處理分手後的課題,比又花一堆時間在渣男身上來得重要!
事情公開的傷害是永遠不能修補的,而這些八卦也會跟著一生。如果今天有個人分手之後,選擇在網路上公開前任的惡形惡狀,你是會勸導他用其他方式解決,還是跟他一起拍手叫好?歡迎一起來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重點是靠北後續新聞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討論的題目就是渣男,這是一個在行銷圈很紅的事件,我簡單分享一下事件經過!最近出現一則廣告內容是一名叫做志明的『渣男』,詳細買廣告的人是誰並不清楚,但可以從廣告內容得知應該是嚴重傷害投放廣告的當事人,我們叫她春嬌好了,才會讓春嬌憤而買下網站的Google廣告,還幫志明製作一個完整網頁清楚揭露他的「渣男事蹟』。
而且這個廣告網頁還買了諧音的XXX.靠北.wtf,內文寫春嬌跟渣男志明相戀的起始,後續不愉快的過程,甚至在一起時的平均花費,都一一揭露,而且這個網告還有「廣告走期」、「網址自動標記」、網頁裡還埋有「GA追蹤碼」,看起來是具有一定基礎的廣告相關專業人士投放的。
很多行銷圈的人都說,這是值得分享的數位行銷案例,更說要成立一個這樣的「揭露工作室」,組團隊,從網頁架設、設計、文案、排版到投放,就像徵信社接案一樣,專門做這種揭露渣男渣女的委託!
這種方式雖然聽起來很大快人心,不過大家真的覺得ok嗎?尤其感情問題本來就很複雜,真正發生的事實,外人都難以得知全貌,多半大家談這件事都還是仰賴主觀好惡,把自己的需求,價值觀投入在評價這件事情上,這種說法可能會偏離事實,給雙方帶來難以預期的傷害。尤其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根本就沒有給志明一個公平為自己辯護的機會,非常不符合Due process. 就是正當程序。社群上的討論也可能成為第二面刃,這種事也很難確認真假,又不是當事人,大家都各說各話,只會給兩邊帶來二次傷害,一旦換成恐怖情人的惡意報復,利用網路來替他折磨對方,就會覺得沒品跟低級,這樣就變成網路公審了!
畢竟「公審」也要符合公眾利益才對,沒有涉及到#Metoo或是性侵這些法律問題,感情糾紛基本上都屬於私領域,而且今天還加上用廣告投放,這些都是我們講的「數位足跡」,這些討論內容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求職跟往後的一生耶,到死都會跟著你進棺材!而且用『渣男』罵一個人就可能構成公然侮辱,妨礙名譽是至少的,法院又不可能建構一個有ABCD行為=渣男的標準,所以認定是人格貶損的機率非常高!我個人是反對妨害名譽刑事化,覺得過份箝制言論自由,如果有名譽貶損這種事,還是走民事就好。
其實仔細想想,連身邊朋友的感情問題,常常也只能因好友關係站在男方或女方那邊安慰,重點不是評斷是非,而是陪伴療傷,同歸於盡是有點太激進了啦!除非真的就是危害到公共安全,或是嚴重到觸犯法律問題,這種時候就每天跟身邊真正信任、親近的人一起私下罵到爆罵到爽就好,學會處理分手後的課題,比又花一堆時間在渣男身上來得重要!
事情公開的傷害是永遠不能修補的,而這些八卦也會跟著一生。如果今天有個人分手之後,選擇在網路上公開前任的惡形惡狀,你是會勸導他用其他方式解決,還是跟他一起拍手叫好?歡迎一起來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重點是靠北後續新聞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腦中小劇場 職人特映場 《我們與惡的距離》】
它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台劇!
就在同一時間,每支手機都開始震動。主頁滑出了最新訊息,經過兩年纏訟,判決終於出爐,不同的頻道,同一則新聞,畫面不時穿插受害者家屬在現場暈厥的畫面。正在看手機的人們,當天都不在案發現場,但他們都被回憶帶回了兩年前的那個下午,於是眾人惴惴不安,人心悄然騷動,連陌生人都開始交頭接耳,所幸他們最後都被安撫下來,這一切全都歸功於主播最後的那句話:
「兩年前震驚全台槍殺案的主嫌李曉明,最高法院駁回二審上訴,死刑定讞。」
善惡有報,天公地道,大家關上手機螢幕,繼續手頭上的日常。
劇終-
不對!故事才正要開始。事件的結尾,成了劇情的開場。
上週三應 結果娛樂之邀,參加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第一集特映場,也有幸與兩位主要演員溫昇豪、 陳妤 合影(然後再次見證路人與明星的差別),不得不說,收到邀請信時,果真有種心有靈犀中頭獎的感覺。本劇去年四月開鏡,由於台前幕後陣容強大,菁英程度堪比日片《小偷家族》,於是我當下立馬發落進度,而且應該只有少數人才會知道吳慷仁一邊拍港片《非分熟女》一邊回來補戲三次(是要多無聊才會炫耀這種事),但當中最吸引我的,還是編劇呂蒔媛。
先趁亂告白一下,十元老師是我的偶像,她的本子質精量少,如果沒有意外,一直偶像下去應該也不是問題,原因有二:
一、本子不說教:
這三個字太重要,編劇往往會把想說的話,平均分攤在角色裡面,藉由他們的嘴巴說出自己的理念,演員的聲道變成一種通道,寫得好就是金句成篇,寫不好就讓演員背鍋。十元老師也有金句,但更多的時候,他讓角色的反應與情境說話,不帶批判,直接把現場與結果呈現給你看,而且劇情推進合情合理。坦白說,這才是說故事的高手,好的編劇,會讓畫面在演員不說話的時候,發散出力量。
二、開場不落俗:
《牽紙鷂的手》一開場就是吳中天醉得不省人事,結果他居然是老師。《出境事務所》一開場就是柯淑勤在台上舉槍,底下一堆人等著起跑,沒人知道他們在演哪齣,成功誘發懸念。《誰先愛上他的》開場就是一個小男生靠北給大家聽,但那段靠北卻讓人聽得擊節稱道。至於《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場就是那句,
「兩年前震驚全台槍殺案的主嫌李曉明,最高法院駁回二審上訴,死刑定讞。」
在現實世界,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完美的結尾。沒有多少人會關心一個死刑犯槍決之後,他所留下的漩渦,但顯然編劇不這麼想,他認為這個漩渦,才是把所有人聚攏的關鍵。
由於死刑定讞,辯護律師王赦決定尋求真相,他堅信只有找出真相才能避免憾事重演,但多數人顯然不這麼認為,於是一開場他就被重口味潑了一身屎。但那桶屎並沒有阻礙他,他決心挖出神隱兩年的加害者家屬,目的是讓他們和李曉明見上一面,卸下對方心防,以透露當年犯案的動機。
尋求當年的真相,是劇情的主要推進器。
然而加害者家屬已經死了。死了不是指肉體上的殞滅,而是身份上的隱匿,李家人賣麵賣到一半突然就遭千夫所指,身上一下背了九條人命,這是夫妻倆窮盡一輩子也無法彌合的創口,他們唯一能做的,就讓小女兒活下去,用另一個身分活下去,於是女兒從李曉文變成李大芝,而李大芝成為父母雙亡的新聞台助理。造化弄人,在她正式接管主控台的那天,就是播報自己的哥哥死刑定讞的那天。新聞一播出,她的上司宋喬安百感交集,因為她正是受害者家屬,槍決死刑犯雖然不能換回她兒子,但至少能還她公道。
李大芝和宋喬安在主控室看著同一則新聞,懷揣著截然不同的心思。
此時,宋喬安最不想見到的人出現在眼前,那是她分居中的丈夫劉昭國。劉昭國因槍殺案離開了與妻子共事的新聞台,獨立創報,希望維持媒體人的尊嚴。劉昭國之所以找上門,不是為了事件落幕後談兩人復合,而是談合作,合作跟進槍殺案的後續進度,共寫專題報導,了解事發真相。原來先前王赦找上了他,身為受者家屬,他原本斷然拒絕,但他始終明白,唯有這樣做,才能讓兒子死得不冤枉。然而宋喬安堅信丈夫腦子進水,兩人話不投機,火花濺出了門縫,門縫外是等著吃晚餐的女兒,在哥哥過世之死後,她看著爭吵的父母,明白自己不再被愛。
受害者家屬,能否為加害人寫一篇公正客觀的專題報導,是劇情的第二支推進器。
李大芝遠遠看著宋喬安的女兒,知道哥哥那一槍,造成了兩個家庭的崩離,但她不知道自己的二房東兼室友,一個飲料店老闆娘,也即將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因為她弟弟除了是個失意的電影導演,也是個思覺失調患者,日後極有可能成為潛在加害者,她是否能因為弟弟的症狀,更能解理李大芝的處境。或許她能,但宋喬安絕對做不到,因為她連兒子的房間都還不敢進去,只能鎮日酗酒趕跑一堆下屬,失意的時候找當精神科社工的妹妹宋喬平抬槓,目的是讓妹妹罵醒自己。宋喬平是典型頂客,丈夫則是精神科醫師,在事件過後,他們開始思考是否該把自己的血脈留在這塊土地上。
當潛在加害人出現,成為血淋淋的對照時,我們能否依循前車之鑑防患未然,而精神醫療又該如何介入,成為劇情的第三支推進器。
於是幾組人馬,包括「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辯護人」、「潛在加害者」、「報導者」以及「照護者」,全都兜在一塊,整併成一個縝密的迴圈,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處理群像式的議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觀點的傾斜,然而劇本骨幹硬挺(編劇以一己之力進行了大量田調),編導非常協調地照顧了這些關係。他們讓受害者家屬展現了該有的悲愴與憤懣,讓加害者家屬被推進了進退維谷的困局,讓辯護人提出了質疑,讓潛在加害者形塑了病程,讓媒體的訊息傳遞路徑栩栩如生地演示過一遍(高點擊率才是王道,沒錢怎麼買外電新聞充門面?)。沒有誰被忽略,戲份均等,用各種困境帶出人物性格,這點很值得稱許。正因為受困,本性於焉浮現,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反應了自身思維與價值觀,為性格描出輪廓。
此外,第一集完全沒有呈現案發現場,編導大可在開劇之初下猛藥,直擊觀眾的痛處。但他們選擇細火慢熬,利用人物對話、情緒、角色現況,一步步幫助觀眾用腦補的方式,重建現場,這樣處理既不喧賓奪主,也能把重心放在角色上。
最後談談演員的表現。
很簡單,幾個字,「全員都在狀態內」,但這件事非常不簡單,因為越多人在狀態內,個別演員砸戲的破壞力就越強,看了第一集,沒有這種憾事發生,這種滿檔的狀態上一回應該是《一把青》。演員做好本分不容易,每個都在狀態內就更不簡單,畢竟這不是一場歡樂派對,把自己凝結在緊繃悲傷的狀態,前後保持一致,需要導演嚴格把關,這部份林君陽導演絕對記上一功。溫昇豪靠著鬍渣與眼神,讓疲態由頭貫穿到尾,失落卻又不失溫暖。吳慷仁不卑不亢,耐心經營角色。曾沛慈口條躍進,情緒活靈活現。謝瓊煖依舊無敵,此人天生有種旋開觀眾淚腺的能力。林哲熹短短幾幕,確有思覺失調患者之神形,期待後續狀態。
但這邊要特別提及的,是飾演李大芝的陳妤。
雖然首集的副標是「受害者」,宣傳重點也落在睽違台劇十五年的賈靜雯身上,但實際上,「加害者家屬」的份量並不亞於前者,而重中之重,便是由陳妤飾演的李大芝。我大膽推測,按劇情發展,她應該會是本劇的隱性女一。再度趁亂告白,陳妤是我看過近年最有潛力的女演員之一。演員會演戲,不是天生靈性便是久磨成精,靈性是種天賦,通常能在初登板就不動聲色地抓住表演節奏,氣場行雲流水,諸如《藍色大門》的桂綸鎂,《曉之春》的溫貞菱,《倪亞達》的郭書瑤,現在可以再補上《戀愛沙塵暴》的陳妤(此劇讓她拿下金鐘獎最佳新人)。
陳妤在此劇的表現,只能用「心疼」兩個字來形容,一般來說,加害者家屬的版面的作用,泰半是被拿來譴責洩憤,來歷不會有人想深究,即便他們也是遭受牽連的人,也是一回家才突然發現世界天崩地裂的人。這讓我聯想到一部日片《誰來守護我》,片中的殺人犯一犯下案行,警察立刻趕往加害人家中,但不是為了逮捕誰,而是讓父母簽下離婚同意書,目的是「減少被連累的人」。他們可能晚飯才吃到一半,放下碗筷便成了陌路人,這種驚愕與委屈,被陳妤演繹得恰如其分,而她被母親(謝瓊煖飾演,然後提名應該是穩的)硬拖去改名的那一幕,引爆了全場淚腺,因為在那一刻,我們才終於把加害者家屬當成人來看待。
身為追劇迷,能看到一齣「大家都在狀態內」的戲,是極其幸運的事。雖然只有第一集,仍有重要角色尚未登場,但我相信這種勢頭應該能往下延續,套一句維尼導演(瞿友寧)在現場的玩笑話,「今年金鐘其他人應該都不用報了」,加上本劇尚未正式開播,粉專已突破三萬人,實在無須再讓我錦上添花。有人說這齣劇走得比較前面,但有沒有可能,其實是我們一直沒有勇氣跨出那一步。此劇的英譯名取得極好,The World Between Us,人心即是世界,或許比起我們與惡的距離,真正阻擋我們跨出去的,其實是我們彼此的距離。
我們不一定要學會和解,和解需要時間與意願,許多傷痛可能終其一生都在。但當我們冷靜下來,沉澱過後(這或許是編劇把劇情設定在兩年之後的原因),若有餘裕能以更全知的視野,來重新流覽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換位理解不同的立場,或許能稍微緩衝純粹的恨,讓事件不至於那麼潦草地結束在槍響與處決之後。
我始終相信,理解,是和解的開始。
倒數四天,3/24週日晚上九點,一次兩集,一起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
重點是靠北後續新聞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英九八年政績
【中國經濟神話完全破滅,哀鴻遍野】
中國經濟的泡沫全世界早就看穿,早就跳船跳到人去樓空了。只有共諜內鬼拼命把台灣鎖國於中國,把台灣的經濟命拼命往中國送。完全執政「拼經濟」8年過去了。各行各業去賺「中國熱錢」的,死光光…
不能太依賴中國 前國民黨掌櫃:蔡英文沒錯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91126
國民黨員也懂「逢中必反」?
【島嶼邊緣】數字台灣:石斑魚不再是台灣之光
經濟全靠大陸結果GG了,台灣漁業者怒指大陸假裝質易、真偷技術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444
錢進中國冤大頭
被當冤大頭!兩岸合辦燈會爆勒索 台灣50家攤商血本無歸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26906
夢一場?西進中國淘金血本無歸 這些企業學到慘痛教訓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3563
國台辦要求台灣:不能只摘果子 不拜樹頭 2016年05月12日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2986454.A.A8B.html
看到了嗎?現在他們是「樹頭」了。你台灣要「拜」了。中國的經濟是過去30年靠台灣人帶起來的,建築、製造、電視電影廣告動漫遊戲都是!從農業到高科技產業都是!國共聯手斬斷吸乾台灣的經濟技術命脈,現在真面目就出來了。
Re: [新聞] 我犯什麼錯業者含淚賣遊覽車
ㄧ條龍打臉表:http://disp.cc/m/163-9o9K
日前共黨報《旺旺中時》大篇幅洗風向報導中國遊客旅遊集團裝可憐被起底,根本就是ㄧ條龍業者,食衣住行育樂幾乎都全包,既得利益者還在哭杯哭餓,利用中客減少來打擊恐嚇還沒上任的蔡英文政府。
中國客旅遊業者假新聞「520前暖身」結果狂被打臉
https://disp.cc/b/163-9o9t
開放陸客來台 7 年,發財美夢終究被打破:數據證明台灣觀光根本在窮忙
http://goo.gl/HtS5TA
[新聞] 別再說陸客可以促進觀光經濟了!
Re: [新聞] 中國觀光客愈多 台灣觀光業愈窮忙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6234238.A.BAF.html
不要再騙啦!台灣觀光產業根本在窮忙,低級的一條龍假名產行程完全是破壞台灣的觀光產業。台灣本地更沒有賺到錢,積欠上億旅費也討不回來,執政炒房8炒了年,GDP還可以一年比一年差…
連原始純樸的國家都知道要保護長遠的經濟發展…
大陸客暴增 帛琉憂旅業失衡環境受損 減中港航班
http://ppt.cc/hYCU
只來人潮沒錢潮!1個德國人來台可抵12個中客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82264
台灣賦格 Taiwan Fugue
【石斑危機?怎麼不去找力推ECFA的馬英九呢?】
https://goo.gl/EertGS
[新聞] 石斑危機!台灣青斑魚 被大陸龍虎斑打趴
[新聞] 台石斑達人 海南淘金損3億
結果還沒520,媒體已經在洗風向把責任推給蔡英文,老天…執政之後還得了?
《 中國石斑壓境! 台灣石斑價格直落 漁民吃不消 》
才短短4、5年而已,台灣又多了一個被掏空反噬的產業。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hottest/11558540
台石斑達人 海南淘金損3億
15年合約竟如廢紙 沈建志7年心血落空
http://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01213/33032239/
「從勘查、蓋場、建設遠從三百碼外過濾海水的系統,到石斑種魚長大,花了我不少心力。」但耗損七年心血,換來的只是一個教訓,沈建志奉勸台商「到中國投資前想一想!最好選法制健全的國家。」
中華民國一些統戰節目如《台灣人在大陸》,台商風光的時候就會狂洗腦,現在被螂性吃到連骨頭都不剩了,後續又有誰知道?
以上,僅舉「石斑」產業為例,其他任何中國需要台幹的產業都是,4、5年為一個週期,中國人學會了就叫你滾了,管你基層勞工還是幹部,都不會要你台灣人。還兩岸一家咧。那些過去賺「中國熱錢」的,把台灣的產業葬送了,回台也無法東山再起了,甚至沒錢回台,變成「台流」。幾乎所有被毀約併吞的台商都是這樣的故事。石斑業者已是2010年的案例,馬英九和其信徒到了2016年了還再整天對人民洗腦說「中國才是活路,不靠中國會死。中國崛起已是事實」…真是一群詐騙集團。注意,這些台商在中國,不是遇到土匪還是什麼民間的詐騙集團,而是被政府和政令坑殺,台商被坑殺的時候,拼命把台灣人的錢送去中國的馬政府做了什麼?
不要以為只有基層中小企業會被搞
舔共舔到跪下來的那些也一樣啦:
拷秋勤 Kou Chou Ching:
[新聞] 投資中國踢鐵板,亞泥提列 71億虧損
[新聞] 連4季虧,宏達電 營業損失 48億元
[新聞] 裕隆生根中國,要在杭州蓋總部
.
一個噓噓東
在台灣 不願意繳 5 億罰款
去中國 被倒 71億
.
一個血紅姐
自稱中國品牌
拍馬屁拍到國格都沒了
威盛 炒一次,宏達電 炒一次
.
一個嚴家
長年靠國家關稅保護存活
犧牲多少老百姓合理購車的機會
現在總部跑去蓋在 26國
.
致癌油頂新、共媒旺中
也是同樣 賺台灣錢 ,舔中國葩
.
沒什麼好說
這都是 大家自己親眼所見的鐵事實
.
靠台灣發跡茁壯
卻沒有回饋鄉土、建設台灣
一個一個 把賺來的錢 送去中國
.
每天在那邊 靠北
人才少、基本工資漲、環境歹、景氣差
.
一邊靠台灣起家
一邊罵台灣爛 & 投共
[新聞] 裕隆品牌深根中國 嚴凱泰要在杭州蓋總部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2875171.A.AF9.html
嚴凱泰還我100億
https://disp.cc/b/163-9j36
[新聞] 電動車生不出來 綠委要求裕隆繳回100億
雖然裕隆隨後發表聲明「沒拿那麼多」,且他們「自掏腰包30億!」。哈囉慣老闆,你要研發東西,自掏腰包說的好像很委屈,台灣人欠你的一樣。重點是沒拿那麼多,那是多少呢?希望新政府上任,這些弊案都要好好查一查,不要縱放詐欺犯,希望也不要有人包庇犯罪,讓台灣變成犯罪天堂。
2016年05月05日
快請不到菲勞了!10年內換國人去當台勞
http://goo.gl/BliZKM
旺中集團的中時電子報喔。馬英九競選第二任上任時說「黃金十年」。卸任時卻連旺中都打臉他的經濟策略一灘死水。拉了8年屎,拍了搞笑影片拍拍屁股就要走了,這些爛攤誰來收?520之後上任的蔡英文政府。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恢復台灣的經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媒體會把這些爛帳都算在新政府頭上。雖然換台灣人執政了,但艱辛的前進的路,才正要開始邁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