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重症病人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重症病人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症病人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症病人定義產品中有8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Dr 文科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道別不再是理所當然的事 由於澳洲疫情嚴重,不少醫院都禁止家屬探訪,只有在病危或接近死亡時,醫生才能批准恩恤探訪。 社區爆發嚴重時,不少病人在急診室等待上病房時都不幸地成為了close contact,由於在感染者身旁逗留超過特定時間而要於病房內隔離再定期進行檢測。 然而,並非每位入院的病人都能...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

重症病人定義 在 姜冠宇 醫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8:34:56

面對Delta的正確態度,接連在英國美國出現 這禮拜美國最大的新聞,就是在昨天FDA專家今天開會討論 #第三劑 投票結果認為高風險群可以接種第三劑,#但是一般大眾尚不需要。 待下周9/22-23 美國CDC會再開會給出詳細的guideline 美國定義的高風險族群如以下: 1️⃣高風險- 65歲...

重症病人定義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42:38

「意想不到的併發症」 新冠肺炎會造成各種非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味覺喪失、腹瀉、全身疲倦等等。 除此之外,臨床上偶爾會遇到其它併發症譬如”血栓”,腦部、腹部、肺部、下肢較為常見。 如果血栓跑到某個部位,會讓某些老男人相當開心。 即使是一場短暫的誤會😌 . . . . 2020年法...

重症病人定義 在 吳 昌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21:10:08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寫在前面~提醒大家 這陣子兒科急診重症病人不少 目前有一位病童因「#A型流感併發嚴重腦炎」住加護病房。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爸爸說:「妹妹的皮膚外觀看起來像被人欺負或霸凌!」 故事是這樣~~ 今天是禮拜五,主角是一位4歲多的小妹妹 上星期五我上兒科急診時,有ㄧ位爸爸帶他家...

  • 重症病人定義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17:51:27
    有 604 人按讚

    道別不再是理所當然的事

    由於澳洲疫情嚴重,不少醫院都禁止家屬探訪,只有在病危或接近死亡時,醫生才能批准恩恤探訪。

    社區爆發嚴重時,不少病人在急診室等待上病房時都不幸地成為了close contact,由於在感染者身旁逗留超過特定時間而要於病房內隔離再定期進行檢測。

    然而,並非每位入院的病人都能成功康復出院。

    90歲的G伯伯因腸胃感染併發急性腎衰竭,即使我們盡力提供抗生素和治療,伯伯病情持續惡化至無法逆轉,眼看7.0的pH、6.0的lactate、8.2的鉀和高達50的urea、300的creatinine,我們只好安排紓緩治療讓他一路好走。

    可惜的是伯伯由於在急症室等上病房期間跟確診症有接觸而被定義為緊密接觸者,需要在單人房隔離,即使病危仍無法隨便讓親友探訪。

    為了讓女兒能見伯伯一面,我們安排了緊急檢測,同時提供全套防護套裝讓女兒穿上,好讓醫院的感染控制部門批准最長30分鐘的單人探訪,探索後親友們需要隔離直至檢測結果為陰性。

    在澳洲曾經就在家屬投訴過醫院不近人情,讓將死之無法跟親友道別,造成一輩子的遺憾。

    是的,很多醫院的規矩對家屬來說都是不近人情,竟然只讓家屬探訪30分鐘,根據情況更可能需要隔離。

    但對醫院或醫護來說,減少感染的風險亦是重要的考慮之一。如果隨便讓家屬探訪,病人不幸感染了再將病毒傳給家屬,而家屬又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的話,而其他人受感染的人不幸變重症而要入院那又該如何是好?到底誰應該為這些不幸的個案負責?

    事情就是這麼,我們就是活在這樣的世界,但我們又可以怎樣?活在群體的社會就會有外在成本,就有可能會影響他人。

    不過今時今日

    你客觀去講疫情對人常生活的影響? 哦,你谷針!

    你見到有人自以為有交稅就大L哂覺得自己有權享有醫療服務,認為這是自私的意識形態?哦,你情緒勒索!

    你見到有人話醫護打得份工預咗會死,認為這是自私荒謬?哦,你同某紀律部隊自篇以暴制亂打壓市民有咩分別!

    你帶出每日都有病人因為疫情而醫療服務受影響或延遲?哦,你同意強制打針奪走民眾的自由!

    你帶出醫療系統爆煲的影響沒有想像中的小?哦,咁係咪要強制埋打流感針?係咪肥都有罪?係咪所有加重醫療系統負擔嘅都要被強奪自由?

    Seriously, I have no time for these
    無限滑坡去玩hidden agenda就麻煩自己開page
    我真心唔缺無法進行具邏輯討論嘅讀者
    By all means please unfollow

  • 重症病人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9 08:03:09
    有 346 人按讚

    面對Delta的正確態度,接連在英國美國出現

    這禮拜美國最大的新聞,就是在昨天FDA專家開會討論 #第三劑
    投票結果認為高風險群可以接種第三劑,#但是一般大眾尚不需要。
    待下周9/22-23 美國CDC會再開會給出詳細的guideline

    美國定義的高風險族群如以下:
    1️⃣高風險- 65歲以上
    2️⃣有特定慢性病(指免疫功能低下者)
    3️⃣第一線醫護

    📌不過目前的資料都是輝瑞而已
    所以可能只會開放前兩劑打輝瑞的人接種第三劑
    莫德納有跟FDA提出要第三加強劑的 EUA,
    但是FDA還沒決定什麼時候開會討論莫德納

    雖然FDA這結果,被視為大打拜登政府的臉
    不過政治如何是其次
    這是要我們重新審視科學態度解決問題的必要。

    從此刻開始,疫苗的角色定位為 #防止重症

    因為Delta 變異株的傳播、
    完整接種完疫苗卻又確診陽性的人數增加
    我們可能需要重新了解一下疫苗的帶給我們的保護,免得期待被實驗表面數據所誤導

    📌 例如,輝瑞/BNT疫苗大約 44,000 人的研究中
    170 人出現了具有至少一種受感染的Covid症狀。
    其中,只有 8 人接種了疫苗,而 162 人接受了安慰劑。
    95% 的效力是從這個比率得出的。

    📌 但是來自以色列政府的數據顯示,在 6 月 20 日至 7 月 27 日期間,輝瑞在降低感染風險方面的有效率為39%,在降低有症狀疾病風險方面的效果為 40% ,
    在此期間,Delta 是主要毒株。
    該疫苗在同一時期預防嚴重疾病的效果為 91%。

    📌 美國8月27日公布在CDC官網一份評估療養院第三劑的預印本也表示
    美國在疫苗接種的早期(2021 年 3 月至 5 月),兩劑 mRNA 疫苗對療養院病人的感染有 74.7% 的保護力。在 2021 年 6 月至 7 月期間,當Delta占主導地位時,效果顯著下降至 53.1%。

    ✒️ 當研究人員使用“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一詞時
    他們是在描述疫苗在理想的、嚴格控制的條件(例如臨床試驗)下的表現。

    而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則是指疫苗在現實世界(real world)中的表現
    是指當時人們在沒有相同控制措施的情況下過著正常的生活。

    上述兩著最大的差異是
    我們印象中文獻那些mRNA疫苗有九成保護力、AZ疫苗有七成保護力
    指的是它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
    這可能還搭配實驗的規定,每個受試者還戴著口罩待在家裡和避免大型聚會

    而但是現實世界複雜得多
    除了新增加病毒變異的因素
    你知道,現實世界有點混亂。並非每個人都在確切的時間間隔內接種疫苗。
    並非每個人都具有相同類型的免疫系統,
    許多地方發生的行為也不一致,也有不同種類的聚會活動。
    這就是為什麼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通常高於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的原因。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預防感染的有效性降低
    但諸多研究仍然表明疫苗可以繼續預防嚴重疾病和死亡。

    --
    之前在英國第三劑標準出爐時,我說過未來篩檢會是需要大量製造提供的時代。

    除了FDA剛通過投票不贊成第三劑在大眾施打、僅建議65歲以上人口接種的建議
    其實也代表接著要面對大量的篩檢需求

    在美國,CDC本來在 5 月份表示
    在大多數情況下,接種疫苗的人不需要接受檢測,病例和住院人數正在下降。
    而使製造商如雅培縮減了其快速測試的生產。

    幾個月內,Delta 變種導致 Covid-19 病例和住院人數激增,供應突然緊張。

    拜登政府上周承諾投入 20 億美元
    來促進製造並向一些社區站點分發免費的快速測試。
    零售商正在為消費者打折。
    但美國國內公共衛生專家和經濟學家表示,製造商供不應求
    而且價格仍然過高,無法鼓勵人們定期使用這些檢測。

    現在,美國零售商的兩件裝快速檢測費用至少為 14 美元
    而在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地區,價格為 5 美元或更低,
    亦有提供免費檢測,如果檢測為陰性,則可以出入酒吧和餐館,德國此免費檢測於10月終止
    英國政府則是全面免費分發。

    波士頓Simmons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和公衛專家切麗·林恩·拉米雷斯 (Cherie Lynn Ramirez) 說:“聯邦政府沒有像疫苗那樣推動。” “ #現在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兩者兼而有之。(need to do both)”

    公衛專家對拜登政府上週加強檢測的舉措表示歡迎
    面對進入病毒活躍的寒冷月份
    也表示我們不能再措手不及了(We can’t be caught flat-footed again)

  • 重症病人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1 12:44:51
    有 431 人按讚

    心因性休克的診斷與治療 (2021)

    ⭕️ 心因性休克 (CS, Cardiogenic Shock) 的診斷要件:

    臨床表徵:血流灌注不足在臨床上出現的表徵,例如四肢冷汗、少尿、意識混亂、頭暈、脈壓變窄。

    生化數據:血流灌注不足反映在組織缺氧和細胞代謝改變,例如Creatinine 升高、代謝性酸中毒和血清乳酸升高。

    CS 是一種臨床診斷,因此血液動力學參數,例如降低的心臟指數 (CI) 和升高的肺微血管楔壓 (PCWP),並不是必要強制性的診斷要件。

    以前CS的定義包括,低血壓定義為收縮壓(SBP)<90毫米汞柱30分鐘以上,或者使用Catecholamine維持SBP需要> 90 mmHg。但2020 ESC就不再將血壓列入診斷條件之ㄧ。休克發生時,組織灌注和氧合會顯著降低,但經由代償機制可以通過血管收縮來保持血壓。因此,血流灌注不足並不表示存在着低血壓。

    如果出現低血壓,卻沒有血流灌注不足的現象,可能預示著較好的預後。

    在 SHOCK Registry研究中,即使在血壓正常的患者中,血流灌注不足的臨床表徵與院內死亡有顯著風險關連。這說明了,不論低血壓如何,早期辨識血流灌注不足表徵可辨識高危險患者。

    歐洲重症醫學學會將休克定義為:組織灌注不足,且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以維持細胞的基礎代謝,導致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急性循環衰竭。(其中低血壓的存在不是定義CS的先決條件。)

    基於這些考慮,ESC將CS定義為:

    由原發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症候群,其中CO不足,導致組織血流灌注不足而危及生命,並與組織氧代謝受損和產生高乳酸血症。根據其嚴重程度,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異常和死亡。

    ⭕️ 心因性休克的分期

    根據臨床嚴重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CS型態可分為前CS前期、CS 和難治型CS。

    CS前期
    早期辨識CS可以快速啟動適當的措施與治療。即使在正常的SBP情況下,周邊血流灌注不足,出現的臨床症狀被稱為CS前期,並且出現在明顯的CS之前。休克前期可能發生在嚴重的急性心衰竭,可能與組織灌注不足的臨床症狀有關,但不會影響細胞基礎代謝和正常的乳酸。這種狀態應與血壓正常的CS區分開來,後者代表CS的實體,具有血流灌注不足和細胞改變(包括細胞缺氧和乳酸升高)的所有特徵,但沒有低血壓。血壓正常的CS患者全身血管阻力較大,但左心室(LV)射出分率、CO和PCWP與典型的CS患者相似,因此突顯血流灌注不足的風險。

    難治型CS
    被定義為:儘管給予足夠劑量的兩種血管升壓收縮劑,治療潛在病因,但仍存在組織灌注不足的CS。

    ⭕️ SCAI分類
    SCAI分類描述了CS的五個進展階段,從A(有CS風險)到 E極度),這種分類可以在臨床環境中迅速方便應用。SCAI分類利用低灌注的臨床評估、乳酸值和侵入性血流動力學評估。最近,SCAI分類已在一大群未經選擇的重症心臟加護病房 (CCU)患者中得到驗證,無論CS病因如何,都提供了穩健的死亡風險分類。

    A: At risk, 風險期。有CS風險;SBP=N, CI>2.5; 乳酸: 正常,沒有血流灌注不足。
    B: Beginning, 開始期。相對低血壓,或心跳加速而沒有血流灌注不足,CI <2.2, PA sat ≧65%,乳酸< 2.2 mmol/L。
    C: Classic, 典型期。血流灌注不足,除了輸液急救,還需要血管增壓劑,MCS或ECMO來恢復血流灌注。
    D: Deteriorating 惡化期。緊急加護治療後,無法穩定。超過30分鐘後,病人的低血壓,血流灌注不足仍無改善。需要更多的輸液,或額外的MCS。乳酸 > 5 mmol/L。
    E: Extremis, 極度期。難治之心跳停止,進行中的CPR,需要緊急使用介入治療,包括ECMO。

    ⭕️ 流行病學和預後

    CS的患病率因CS的定義、臨床狀況和數據收集時代而異。CS佔急性心衰竭的2-5%,ICU的14-16%。院內死亡率在30%和 60%之間變化,近一半的院內死亡發生在就診的前24小時內。1年死亡率約為50%-60%;70-80 %CS發病後出現在第30〜60天死亡。

    心因性休克的病生理、藥物治療、MCS……

    ⭕️ 完整全文閱讀:

    ⭕️ 心因性休克的診斷與治療
    https://reurl.cc/6D2b6M

    資料下載:
    表 1. 非急性冠心症病因之心因性休克特徵與治療
    https://reurl.cc/35Dbq9

    表 2. 短期機械循環輔助的特徵
    https://reurl.cc/gz7rW4

    表3 強心及血管升壓劑之特性
    https://reurl.cc/r1x0g1

    Ref:
    ■Cardiogenic shock. ESC.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20) 22, P. 1315-1341
    ■SCAI分類: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9;94:29–37

  • 重症病人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1-25 19:00:0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四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教學這麼多年,我發現走進我教室的人,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我要求高,對自己有規畫,很早就意識自己需要更有系統的學習,所以走進教室,幫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還有另一種類型的人,則是職場、關係、生涯某一關卡住了,甚或是職場、關係、生涯三關相互牽制,再不然就是全部糊在一塊,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才來找我死馬當活馬醫。

    其實不管你的生命,你的生活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我相信都有「輕度」和「重症」程度上的不同。

    要是你有一點點小病、小痛、小感冒就願意及早治療,走進教室學習,就是在為你的人生增強免疫力。

    但要是正在觀看視頻的你,也覺得自己陷入某種死循環,一時之間找不到出路,我可以先分享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你幫助自己調整,起碼先跳出眼前的困局。不過在講這個方法之前,你得先知道「安慰劑效應」。

    什麼叫安慰劑效應呢?先說醫學上的定義。

    在醫學上的「安慰劑」,指的是無作用,或是無害的藥物,被當成真正的藥物服用時,常常會為病人帶來好處,甚至有具體療效。

    這就像是病人主觀覺得自己頭痛,所以到醫院掛號。雖然看診之後,醫生檢查都沒問題,但還是開了藥給病人帶回家,病人會因為自己認真的掛號、排隊看醫生、領藥。

    但事實上,病人不知道領回家的藥,只是綜合維他命,結果回家吃了藥之後,就覺得頭不痛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安慰劑效應發生作用。

    安慰劑效應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符合認知失調理論。

    這就是一個人越投入一件事,不管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他都會因為自己投入的過程、付出的精力很真實,於是心理上也就合理化一切,所以正面效果就越強,這就是安慰劑效應發生作用的時候。

    也許你聽到這裡,會覺得「安慰劑效應」聽起來像是自我欺騙,但事實上,安慰劑效應是有嚴謹的科學根據。

    特別是在治療憂鬱症的研究裡,已經有諸多研究證實,真正的抗憂鬱劑,也就是真的具有療效的抗憂鬱藥物,會讓病況改善大約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全是安慰劑效應。

    這是因為憂鬱症的特徵就是讓人感到絕望,而安慰劑雖然在「生理上」沒有任何療效,但它能讓病人在「心理上」感覺到有希望,因此症狀也就好了一大半。

    而研究人員更在2010年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在治療「輕微憂鬱症」的時候,安慰劑就跟真正的抗憂鬱藥物效果一樣,可以順利幫輕度的憂鬱症患者改善症狀。

    但是同樣的實驗,到了「重度憂鬱患者」的身上,就不是同一回事了,實驗人員發現,對重度憂鬱症患者來說,真正的藥物對他們幫助很大,而安慰劑卻幾乎沒有用。

    也就是說,在病況輕微的時候,要是病人懂得安慰劑效應,根本不需要看醫生,也能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說白了,「安慰劑效應」更像是一種「自我療癒」的能力。

    那麼回到你身上,要是你在生活裡遇到「輕微」的卡關,這邊要特別注意哦~記得前提是「一切還不嚴重」的時候,你是有能力幫助自己改變現況的。

    只要你懂得運用心理上的安慰劑,也就是「自我引導」、「自我對話」這樣的方式,就能有機會幫自己渡過眼前的難關。

    聽到這裡,你一定會很好奇,到底「自我引導」、「自我對話」要怎麼做呢?
    我來舉幾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假如你在工作上,接到一個有難度的專案,讓你覺得壓力很大,很徬徨的時候,你可以先想想看「最簡單的下一步」是什麼?

    會不會是「先搜集資料」或是「找有經驗的前輩請教」,再決定接下來的行動呢?

    又或者現在的你,和家人之間有些磨擦,不知道該怎麼說才能不傷感情,你可以幫自己安排一段獨處的時間。

    先好好問自己「什麼樣的生活你會開心」或是「現在最困擾你的是什麼?」界定好自己可以、不可以的邊界,你就有機會往前邁開腳步。

    我想困局之所以成立,它往往會有很多盤根錯結的地方,一時之間不容易釐清,而所謂的安慰劑效應,就是你可以允許自己,讓起步就只是起步就好。

    更重要的是,當你找出最簡單的下一步,你會因為有具體的行動投入,在心理上產生了認知失調的作用,進而自我合理化,也就是自我激勵的效果。

    像是遇到有難度的工作,你的內在認知就會轉變成「因為老闆肯定你的能力,所以才把任務交給你」,而不是只停留在工作好難,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層次上。

    又或者是面對家人相處上難題,當你認真幫自己安排獨處的時間去思考,你就會發現,你跟家人相處卡關,是因為對彼此都有好多的在乎,而不再是「家人相欠債」的想法,一切只能吞了、認了。

    最後,我還要提醒一點,如果你也渴望在需要的時候,幫自己啟動心理安慰劑,最重要的關鍵是「你有真的想要!」

    要是你想前進的目標,眼前所努力的事都是「被迫」,甚至是為了別人而「不得不做」,並非你心中真的想要,那麼再好、再神的安慰劑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然而假如你本來就是自我引導高手,很會適時的合理化來激勵自己,但是你漸漸發現以前有用的想法,現在沒用了,請你要特別留意。

    因為這樣的現象,很有可能表示讓你卡關的核心議題並沒有真正處理,並且一再的重複發生,這才導致了安慰劑效應的疲乏,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原本輕微的小病、小痛變嚴重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科學實驗例子,安慰劑只對「輕微」的憂鬱症有效,太嚴重的憂鬱症,是使不上力的。

    因此這個時候「承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沒辦法調整他不知道的事情,只有你承認它,才能標定它、打敗它。

    所以囉!任何困境要找到活路,跳出死循環,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要什麼」?如果沒有釐清這點,任何困擾都會被放大,讓你一直處在無能為力的受害者處境裡。

    當你弄清楚自己要的,初期的努力與嘗試,可能都像「安慰劑」一樣,雖然沒有具體的效果、也不可能就此解決了問題,卻能讓你更有信心去面對。有了這份信心,你才有機會圓滿自己的生命。

    說到這兒,我在線上課【時間駕訓班】裡提到「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很多人覺得非常受用,當然也有些人覺得「怎麼可能這麼間單就能提高效率?」

    其實「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就是安慰劑,越是重要的事就越不可能只靠「起步」來完成,但你越能毫無阻力的起步,你才會有信心完成任何事。

    有了起步,你在過程中自然就會知道,哪些事要尋求具體的協助?

    人生的困境,多數時候是因為缺乏信心,演變成死循環。而一個人會沒有信心,則是因為他連起步都沒有。

    哪怕起步只是「安慰劑」,那又如何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時間駕訓班】。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重症病人定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3-29 15:20:06

    《病人自主權利法》已於今年1月正式上路,面對死亡愈來愈多人有不同的反思。每段生命都有終點,但當面臨這一天時,你願意終日躺床上,無論有無意識、痛不痛苦,都要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等醫療器材;強迫灌食、打針、抽痰...只求生命可以延長嗎?

    致力推廣「尊嚴善終」的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親身經歷無數個病床邊上演的真實故事,透過她臨床的第一線觀察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生命有極限、醫療也有極限,只有面對死亡,我們才能學會如何真正活著。

    被截肢的阿嬤給我的省思

    陳秀丹醫師分享,當她在台北榮總當總醫師時,遇過一個病人是一位阿嬤,送醫時因嚴重的敗血性休克,已意識不清。施予各式各樣的急救措施後,仍無法恢復意識,加上兩隻腳都已壞死,為了保命,最後鼠蹊部以下部位以及手指頭全都截肢。

    當時因為阿嬤心律不整,陳秀丹醫師想替其做心電圖,卻突然發覺「阿嬤根本沒有雙腳及手指能夾心電圖的導線」,又想到這個被自己救回來的老人家,會是一個沒有雙腳、沒有手指頭,只有頭與軀幹的人;而當阿嬤呼吸器用到期限,將轉到呼吸照護病房時,她的兒子與陳秀丹醫師開玩笑說道:「醫師,我們沒有錢可以辦出院,我要去賣外幣才行。」

    「到底我們救人是要把病人帶到什麼樣的境界?」陳秀丹醫師說,上述的案例給她很大的省思。當醫師把病人救回來,理論上應該要有生活品質;而若急救只是讓病人「痛苦、苟延殘喘」地活著,生活品質及尊嚴全部失去,她認為,這樣的醫療結果是失敗的。

    陳秀丹醫師提及,英國醫學會對醫療的目的有一個定義:「醫療的目的是要增進病人的健康,或是減少傷害。」一旦無法達到如此的目標,治療的正當性即消失,此時若撤除或不給予維生醫療,是既不違法、也不會違背倫理原則。

    「醫療的本質是行善,」陳秀丹醫師進一步說,當給病人的是無止盡的痛苦時,此時的醫療就成了一種「惡」。

    病床上的你,希望如何被對待?

    陳秀丹醫師坦承,很多人平常沒有好好孝順父母,等到雙親身體出狀況,他們無法面對父母即將往生的事實,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彌補過去的失責,所以要求醫師搶救到底。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理由,包括為了維持父母還在的假象;為了領取退休金、高額保險金的私心;害怕他人指責不孝等錯誤觀念,都讓這些家屬要求醫師無論如何都要急救,不願意放手。陳秀丹醫師透露,上述都是真實案例。

    「真正的孝順是平常就要做的事,」陳秀丹醫師強調,父母親還能說話、走路,子女就應該多陪伴;有空時給父母打個電話、陪他們看看電視、聊聊天,而不是整天當低頭族滑手機,這些都是能做得到的。

    「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陳秀丹醫師指出,人要將心比心,作為子女、親屬的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假如今天躺在床上的人是我自己,我希望被怎樣對待?

    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如果有一天她老到、病到不能吃,死亡就是無法避免時,我不要被插鼻胃管,也不要被打點滴;如果心跳停了,我也不要做心臟按壓術。」

    陳秀丹醫師說明,台灣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可以保障國人生命末期不要受苦;也有《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國人遇到五種情境時,能選擇有尊嚴地自然老化。

    《病人自主權利法》5大可終止或撤除急救的適用對象:

    末期病人
    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永久植物人狀態
    極重度失智
    病人疾病狀況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者

    「你千萬不要以為你的兒子很孝順你,他就會完全聽你的。」陳秀丹醫師連忙說了好幾聲「不」,她表示,很多孩子在父母親面臨緊急關頭時容易失去理智,可能旁人的一句「唉呀,你怎麼沒有急救?」就會讓他們內心動搖。

    陳秀丹醫師呼籲,每個人都該好好重視自己的善終權,平時就應跟家人談論生命無常之事,以及因應對策。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等方式,簽署預立醫療指示,及早為未來的善終準備。

    不只手要寫,嘴巴也要說,能讓周遭的人都知道,未來你的家人也就比較沒有壓力。」除了預立醫療指示外,陳秀丹醫師說,更應「廣為宣傳」,包括孩子、親友在內都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主張。到真正發生狀況時,就能讓這群了解自己意願的親友團,當自己「善終後援會」的成員。

    「善待你周圍的人,就好像他明天即將離你遠去。」陳秀丹醫師如此總結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