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重瓣長壽花照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瓣長壽花照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瓣長壽花照顧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047的網紅絲人空間(李絲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Cooking Studio活動文字記錄】2018.01.19 誠品台北信義店《年節蔬食好料理 吳黎華》 本場活動摘要: 1.為什麼要推廣蔬食食譜 2.乾香菇不泡水如何軟化 3.教大家做花椒油 4.五更腸旺的由來 5.五更腸旺滷包的使用方法 6.麵腸的處理小撇步 7.苦瓜湯有個靈魂 8.苦盡...
重瓣長壽花照顧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oking Studio活動文字記錄】2018.01.19 誠品台北信義店《年節蔬食好料理 吳黎華》
本場活動摘要:
1.為什麼要推廣蔬食食譜
2.乾香菇不泡水如何軟化
3.教大家做花椒油
4.五更腸旺的由來
5.五更腸旺滷包的使用方法
6.麵腸的處理小撇步
7.苦瓜湯有個靈魂
8.苦盡甘來為什麼要使用百頁豆腐
9.百頁豆腐如何不油
《 01/19(五)《年菜蔬食好料理》
苦盡甘來、五更腸旺、藕香牛蒡蒸飯
示範/ 吳黎華 (Annie Wu)(烹飪名家、本書作者)
►活動時間│
🍄01/19(五) 3:30pm-5:00pm︱信義店3F Cooking Studio
►活動地點│ 誠品信義旗艦店 Cooking Studio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3樓 (02)8789-3388#3305
►直播位置15:30│
誠品書店 the eslite bookstore
絲人空間(李絲絲)
愛推廣素食料理的她,為了照顧家人健康,投入素食烹調研究近20年。自2010年開始在《 大家健康雜誌》「蔬食好料理」單元,擔任食譜設計示範老師。2015年3月創作第一本《蔬食好料理》食譜書廣受好評。
2017年9月的《蔬食好料理2》更結合了流行的食材,運用在料理中。本場為壓軸料理分享會,將挑選這兩本書的特色菜,教大家三道有創意的蔬食年菜佳餚,讓主婦們不在為年菜菜色煩惱,在過年也能吃到創意美味的天然蔬食。
出版社:大家健康雜誌(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
Q:請問大家今天來參加誰的活動?
A:吳黎華老師。
Q:請問今天新書的書名是什麼?
A:蔬食好料理。
Q:蔬食好料理第1集,是哪一年,簡單問,幾年前在誠品信義店舉辦新書發表會?
A:2015年3月出版,10月舉辦新書發表會。
Q:蔬食好料理第2集,是什麼時候在誠品信義店舉辦首場發表會?
A:2017年10月。
2本作品相隔2年的時間,在信義店舉辦發表會。
Q:有人知道第1集發表會那年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A:颱風。
黎華姐真的是一位遇水則發的人,黎華姐的場子一定會下雨跟颱風。是不是遇水則發?今天不把書賣完誓不回家XD
這代表一件事情,愈挫愈勇,遇水則發。很巧的是,又下雨了,年終場特別邀請黎華老師以及大家健康雜誌,董氏基金會,今天有個主題,有人知道是什麼嗎?(年菜)。
過年快要到了,先跟大家拜個早年,很快的一年要過去,2018年才要剛開始喔。特別安排新年剛開始,舊曆年即將到來安排重量級作者,月初有一位蔬食界天王級的師傅來示範。今天安排天后級人物,一月份請到蔬食界天王天后來到大家面前,示範料理非常好吃,大家要跟著學習什麼樣的蔬食料理可以端上你家的圍爐桌。
黎華老師推廣蔬食料理超過20年的時間了,當初為了家裡人的健康來做蔬食料理,在結婚之後才洗手作羹湯,變成家裡的總鋪師,讓自己落實對事以真,更學習要「會」、「熟」、「巧」、「精」。
自從老師在「中台禪寺」拜「惟覺老和尚」為上師,鑽研佛法、也鑽研蔬食料理。10年來大家對於吃素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麼的狹隘了,有為宗教吃素、為健康、為環保等吃全素、蛋奶素、鍋邊素等。
有沒有聽過星期幾是無肉日?(星期一)全世界都在提倡週一無肉日,希望大家一起在一個星期中選一天不要吃肉。
黎華老師在6、7年前推出蔬食好料理的專欄文章,「大家健康雜誌」的1、2月合刊非常呼應今天的活動,黎華老師出版《蔬食好料理》第1集跟第2集,除了在大家健康雜誌連載大受歡迎之外,廚藝更為精進,這2本書都成為誠品書店蔬食料理架上的長銷書。
所重視的是在地、時令,像我們常說「不時,不食」,我一定要吃當令、我一定要吃當季,對健康、對環境來說才是比較好的。
黎華老師也是遵循這個理念,怎麼樣利用蔬食料理來做年菜,掌聲歡迎吳黎華老師!
黎華老師:
謝謝大家。歡迎再度光臨誠品書店,這個非常好的地方。沒有發表會的時候,我也會來這邊上課。
絲絲:
黎華老師就像我的姐姐一樣,非常的親切,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第一本書發表會活動遇到大颱風被迫取消的那一天,因為已經準備好了70人份的示範料理,全部特地送來給我,把我餵得肥肥的XD
我也非常榮幸,三度為黎華老師主持新書發表會。
黎華老師非常用心,只要是相關領域廚藝界的老師的課程,即便老師廚藝已經非常高超了,還在前2週蔡長志師傅活動上旁聽,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精進,這是我最尊敬、佩服老師的地方。
特別來賓
沒有他,場子就不熱鬧、就不好玩了,永遠支持她、愛護她,把飯菜全都吃光光,還不敢說不好吃,歡迎黎華老師的先生。
和成陳孟吾總經理:
大家下午好,看到滿場的人,熟面孔,非常感謝各位兄弟姐妹在百忙中、下雨天,來為吳老師打氣。剛剛主持人也提到,她煮的菜我是第一個吃的,以前我會說好吃,就好吃嘛,一個字而已,但不能這麼敷衍,一定要說出個所以然來。
後來我才意識到,不論是菜色、擺盤,或是製作流程,會給老師一點建議,也是剛剛主持人提到,黎華老師是我最支持的,也不能說不好,一定要說好,因為我們是一體的,但我們不是詐騙集團XD
絕對不會騙各位,一定會跟大家說這本書有多好,但由我們倆說大家或許會不相信,買了以後回去看。
我有個感覺,在座各位有沒有想過:
為了煮一頓飯,從買菜回來挑菜、洗菜、切菜、煮菜炒菜到端上桌,這個過程起碼超過2個小時,但是家裡一群人一窩蜂上桌,花不到10分鐘就吃完了,留下餐盤還是妳來洗,時間加一加也不少於3、4個小時。
媽媽、老婆,得到一句「今天的菜很好吃!」
聽到這句話的一定很少,對不對?不管煮得好不好,今天來到這裡,吳老師示範的好不好,買一本書回去翻一翻,不管在菜色、擺盤、配色會不一樣,在妳忙了這麼久之後,家人說聲:「媽媽,今天的菜有不一樣喔!」這樣煮菜的人心裡都會很歡喜了。對嘸?
蔬食好料理有1也有2,請大家多捧場,這條路才走得不辛苦,最後在這邊祝福大家新年快樂!狗年旺旺旺,也祝誠品書店一直旺旺旺到下個世紀。謝謝大家!
(陳總獻花、和成主管獻花)
第二位來賓
在2本書上寫了「編輯後記」。與黎華老師的友情超過20年,今天全家出動,爸爸媽媽也有來,主編、行銷團隊,等於是公、私都把人都帶來了,重不重情義?!如果沒有她這本書也無法誕生,歡迎大家健康雜誌總編。
葉雅欣總編輯:
謝謝絲絲每一次這麼精采的介紹。今天也特地把爸爸媽媽帶來,在場的各位朋友大家好!認識黎華很久了,從去年開始我們有個6人小組,我們定個時間,排除萬難有個聚會,會出書剛剛絲絲也有非常完整的介紹。
其中有一個事情,我們做了一點挑戰,大家普遍想到健康的食物,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難吃,甚至也聽過吃到難吃的就宣稱我們是吃健康的。黎華老師就一直想說,如何健康又好吃。這是出書的第1個挑戰。
第2個挑戰,因為年長者愈來愈多,高齡化社會,如何在食物上又健康、又好吃。在咀嚼上或各方面都能夠兼顧到。
第3個挑戰,請問大家:哈利波特有幾集呢?玩命關頭有幾集呢?不只2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3、有4、有5等等等,好的書籍、好的影片、好的Cooking Studio,我想都不會只有一集,是需要延續的。
在這邊也要祝福黎華老師與在座的各位,獻上我特別的感謝,感謝絲絲、誠品團隊,感謝我的同仁,感謝我的父母親,他們每週六會有個周末派對,我們稱為烈士食府,其實我的媽媽也是黎華老師的粉絲,在料理的時候會拿書出來翻一翻看看有沒有新點子,很希望有新的食物舉辦試吃XD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葉爸爸、葉媽媽80多歲,特別來到現場跟大家共襄盛舉,也要獻花給老師。
請黎華老師來介紹一下,在《蔬食好料理》第1集、第2集當中,有哪些菜色適合做年菜料理呢?
「彩椒寶盒」
在座大多是葷食,今天可以學習蔬菜的搭配。
這道菜很簡單,利用紅椒、黃椒,裡面有馬鈴薯、玉薯黍,食材是可以替換的,這是簡易版,升級版可以做成焗烤。
第一本書比較簡單,希望大家可以當成工具書來使用。
第二本書有點難度,如果先學會基本煮菜的方法,可以由這些去變化。
為什麼要推廣蔬食食譜,希望它可以變成工具書,而且這些食材是可以在家附近的市場就能買得到的,不用專程到特定的地方才能買齊。
這道有點巧思,利用油、鹽水氽燙過,是把紅黃椒的蒂頭切開,裡面挖空,把其他炒好的食材填充進去,我們常說煮菜是要煮給家人吃的,我調的味道不一定合乎每個家庭,你要煮的是自己家裡口味的,因此我才會說這是工具書。
「杏鮑菇一串心」
去年10月的活動發表會也有示範過,這是黎華老師的創意菜。
請詳見
2017.10.20直播文字記錄https://goo.gl/yXkXng
「壕菇紅花蓮子豆腐」
曾在大愛電視台「現代心素派」公開示範這道菜。
一般人對於「紅花」可能不太認識,若你去吃義大利料理,番紅花是很貴的菜,如果會做這道菜就升級,這道菜很簡單,就是豆腐、蓮子,取菇的蒂頭,這只是蒸熟而已。紅花後面在鍋子煮一下,色澤非常好看。
如果沒有紅花,可以用桂花,味道也是非常香。最近也試著用枸杞在調理機打過也很漂亮。
備註:生理週期、孕期不宜食用紅花。
可以將你原有的基礎去延伸。很多人對於蔬食跟素食,它的第一印象會是,我不會做,挷住了頭腦忽然間轉不過來。其實就是肉、食用其他食材來代替蛋白質是非常好的。
「和風藜麥蔬菜捲」
在蔬食好料理第2集,主題就是藜麥料理、銀髮族料理。
這道可以吃到藜麥、氽燙過的蔬菜,捲起來後,淋上和風醬,非常爽口,如果你不想吃太多肉類,可以把它當主食。
「黃金蟲草黃耳湯」
現在很多人用黃金蟲草,拿來燉湯。
算是高檔料理喔。
黃耳本身有一種類似桂花的香味,買回來後泡水,處理方式跟白木耳一樣。裡面再加荸薺,甜味從這邊釋放。
「麻辣臭豆腐」
跟待會兒示範的五更腸旺很類似,我們可以用香料來提味,臭豆腐買回來洗乾淨,料頭去炒,因為是重口味的,會用花椒辣油,待會兒會教大家做花椒辣油做法,今年想怎麼吃辣都有了XD
「芝麻口袋燒餅」
買燒餅時,囑咐老闆餅皮不要剪開,可以炒你要吃的料放在口袋裡,它是我從拿坡里的口袋餅想到的。
有時候看到別人家的東西會去想,想著可以套用在哪裡這樣。
「黃金芋菇煲」
芋頭跟南瓜,現在正當季,過年煮剛好,可以當主菜。
「蒟蒻烏蔘燴芥菜」
因為過年大家都要吃芥菜,長壽菜嘛。蒟蒻買回來後有個味道,那是鹼水,蒟蒻怎麼處理?燒一鍋熱水+白醋氽燙,再洗過就好了,完全沒有味道。
秉持無私精神,小撇步寫在書裡,我們希望大家都會處理食材。
「醬拌紫茄」
在水裡面加油跟加鹽,顏色會就這麼紫,也有另一個過油的方法,因為會很油,所以要燒一鍋熱水氽燙,用熱水再沖過油後的茄子,就把油去掉一半,包括待會兒示範的百頁豆腐也是。
「南瓜燴高麗菜」
非常簡單,高麗菜可以配一些菇類非常豐富。
-----示範料理-----
「藕香牛蒡蒸飯」
煮的方式跟一般煮飯一樣,只是先把牛蒡、蓮藕、乾香菇、四季豆先處理過,再放入生米中去煮,待會兒教大家處理乾香菇。
「五更腸旺」
腸是用麵腸,
智慧糕在第一本有教大家怎麼做,智慧糕有點像葷食的那一種食材?豬血糕。
Q:五更腸旺的由來?是哪裡的菜?
A:台灣。
從前在二蔣時代的御廚,有一天看到文武百官工作到半夜很辛苦,於是發明了這道菜。把腸子、鴨血一起燴煮,文火爐子,煮到五更(3-5點),於是稱為「五更腸血」。
有一天,經國先生邀請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赴宴,一吃覺得太好吃了,覺得名字不好聽,來改個名字,因為是火去煮很旺,於是改名為「五更腸旺」。
「苦盡甘來」
有人不吃苦瓜嗎?太棒了,大家都吃。
上菜順序是
「藕香牛蒡蒸飯」,可以用荷葉包飯,又是一道很棒的宴客菜。
「五更腸旺」,是很重口味,會辣會麻,吃過後來個甜的。
「苦盡甘來」,甜的,苦是苦瓜、甘是甘蔗。
第一道是淡的,第二道是濃的,第三道就是把濃的解掉,甜甜的就會旺旺旺。
「藕香牛蒡蒸飯」
我的香菇不泡水,溫水洗淨2-3次後用密封袋裝起來,大概2個小時,數量多的話就分裝小袋子比較快。
蓮藕切小丁,因為蓮藕是丁狀,牛蒡盡量切小一點,不要條狀,在切菜的過程中,最適中就一口吃的形狀是最剛好,不用還得咬斷。
首先炒香菇,爆香香菇後就可以把其他食材放進去,用醬油嗆香,後面再加一點水,等一下煮出來是淡淡的醬油琥珀色。
四季豆因為是在飯上面做裝飾,氽燙就可以了,一樣先切小丁。
絲絲:
一般人吃素最怕吃到太多加工豆製品,都停留在麵筋、麵輪這些,但是其實黎華老師的重點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吃食材的原形。
米洗好了加到鍋裡去煮,米可以加點熱水會更Q、更好吃,水不用特別多,就如同你平常煮飯的水量高度就可以了。如果煮出來太硬,可以先把飯拌一拌再繞一下水分,再煮一次,待會兒大家吃到的是原味的蒸飯。
想教大家做花椒油。
其實非常簡單,用冷油直接浸泡花椒,冷油先煸花椒才不會苦,最小的火,要在爐子前照顧它。在做花椒油的時候會放幾片甘草進去。做菜時蠻常使用甘草來提味,因為甘草比糖好,不會吃到這麼多糖的東西。
慢慢在起泡表示油溫緩慢在上升,但是不能最高溫才離鍋,因為油會保護這個溫度繼續熟成,顏色變了,冬天做菜的時候可以用花椒油。
韓國辣椒、匈牙利的辣椒粉,顏色比較漂亮,不會這麼辣。
可以在辣油裡加一點香油,做好後用乾淨的瓶子,放一年都不會壞,什麼都放冰箱太麻煩也會忘記,這個室溫一年沒關係。
花椒為了不讓它變色,要離火,再加辣椒,想要多辣就加多少,會繼續熟成,待會兒沉澱後就像剛剛絲絲拿給大家看的一樣。也可以把上層的紅油另外裝,就是外面賣的紅油炒手的感覺。
「五更腸旺」
有一個很重要的滷包,不用煮很入味才拿掉,可以讓它有一點味道就拿出來,然後把滷包放冷凍,下次要用就可以拿出來。
一般都是把麵腸切一切,煎一煎。
今天切小段,把它反過來,像不像腸,然後去過一點點油,不會軟,比較有脆的感覺,煮的過程比較不容易爛掉。
智慧糕的作法,書上食譜有,沾花生粉,切段。裡面加木耳買回來自己泡開,處理。很重要的東西-客家鹹菜,切小段。
因為是重口味,可以加一點乾辣椒,乾辣椒比一般辣椒稍微辣一點。
剛剛有說要煮一鍋滷包的湯,也好了,加鹹菜,加很重要的東西-豆瓣醬,絲絲小時候在眷村吃的,誠品有賣-明德系列商品。
絲絲:
黎華老師不手軟,食材用的超大方。大家吃飯會覺得在吃素很單調嗎?(((不會)))
黎華老師:
要炒的食材先炒起來,炒完之後放到滷湯的鍋。
Q:請問老師準備這些食材準備多久?
A:星期三下午就開始準備了
五更腸旺很耐煮,如果吃不完的話,可以先分裝幾盒,冰著2、3天再拿出來加熱就好。
Q:請問黎華老師,五更腸旺上桌還是會用爐火嗎?
A:對,過年的時候,讓它上菜時是熱的。3551
Q:大家覺得要念五更ㄍㄥ腸旺好,還是五更ㄐㄧㄥ腸旺好?不舉手的意思是XD(((都可以)))
Q:有一句諺語,跟五更有關,誰知道?
A: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
「苦盡甘來」
把百頁切成一片一片的,先過油去除本身不好的東西,再用熱水洗掉,才不會太油。用氽燙過綠色的苦瓜來配色(把中間的囊拿掉就不會苦,再用純甘蔗汁,顏色比較跳,盤子也要挑一下,先燒一鍋熱水,下苦瓜。
我們家吃飯是一道一道上,像在餐廳吃一樣,大兒子要負責照相XD
吃飯要寫報告XD
哪裡好吃、哪裡不好吃、擺盤好不好,因為要給建議來改善的地方,大兒子為了媽媽會到誠品買書回去參考,煮菜哪邊要加強、改進等等。
如果你們有看到雜誌做了一道「黃金焗烤木瓜」,木瓜、馬鈴薯、南瓜、蘋果
,用長盤放上去就好。後來小兒子看到覺得可以用圓盤,會更好看。
我自己在做菜過程常常會用粗味噌跟細味噌,醬油不會只單一家醬油,會輪流,這樣比較好。
苦瓜煮的差不多就可以下百頁,枸杞這時可以一起下,等一下吃百頁的時候要小心,因為它會膨脹,爆汁,要小心燙。現在加甘蔗汁,苦瓜湯有個靈魂,是薑絲。有蛋白質、有蔬菜、還有其他很多食材。
絲絲:
我實在想像不到,當苦瓜遇到甘蔗汁是什麼味道?!大家回家一定要做做看喔。
黎華老師:
百頁過油是為了口感不過爛,因為太軟了會不敢吃。
【QA時間】
Q:謝謝吳老師,非常有創意的菜色,今天學到好多。想說一般葷的五更腸旺會有一些腥味,如果在素料裡加一點臭豆腐,是不是可行呢?
A:可以呀,只要家裡喜歡。我自己比較謹慎,不要把所有的菜加在同一道裡面,好的東西放在同一鍋,會失焦,別人會不知道你的食材料理有多好。
Q:煸花椒跟油的比例?
A:沒有特別比例,看你要濃淡,雖然書上有比例,但還是看自己怎麼調。做菜像甜酸辣隨自己口味,書中比例是基礎。做好後室溫存放,我不太主張所有東西都放冰箱。
Q:甘蔗汁哪裡買?
A:市場就有,現場在榨的那種。我不常上超市,秉持敦親睦鄰,到左鄰右舍買東西,因為我覺得雖然附近是小店,東西貴了一點沒關係,但是能敦親睦鄰,不一定非得到超市,而且超市常常會買過頭,會忘了煮。
Q:蓮藕要煮過嗎?還是生的去切?
A:對,不用全熟,因為切的小,很快熟。
Alicia阿姨:老師好,對於您的創意「杏鮑菇一串心」印象非常深刻,如果廚藝方面能申請專利的話,可以變成「黎華一串心」。也因此想到一首歌,「心串串,心蹦蹦, 臉兒紅,都是為了你,盼你的心和我連成一串,一生一世不分離…」現在又是結婚的旺季,又有紅棗、蓮子,早生貴子。
絲絲:
大家一定不曉得阿姨說的是什麼,我竟然會唱XD歌手是沈雁。
Q:苦盡甘來如果找不到甘蔗汁的話,可以用甜菊、甘草嗎?
A:可以,只要覺得味道合理就行。
Q:苦盡甘來,中華豆腐或板豆腐或凍豆腐可以取代百頁豆腐嗎?
A:這兩種豆腐來說,百頁豆腐的韌性比較高,用中華豆腐怕苦瓜太硬,煮的時間差,中華豆腐會爛掉。這也是為什麼需要稍微過一下油的原因。
Q:麵腸該怎麼挑選呢?
A:找比較可靠的店,或是有機店,至少比市場上的清楚一點。
Q:天貝可以取代智慧糕嗎?
A:可以,煎一煎,用糯米粉只要不散掉就可以。
Q:有關蓮藕的處理?
A:切短一點,在水龍頭下一直沖,沖乾淨。
Q:水煮開後加味噌嗎?
A:因為味噌是發酵品,煮太久會有酸味,不能一開始加,可以最後再加。
黎華老師:
五更腸旺的辣油忘了加,不然味道會更香。
絲絲:
作者廚師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來自於大家把菜吃光光、要付出讚美,才會非常開心喔。
【試吃心得】
在英姐:蒸飯
米的香味,蓮藕的甜味、香菇的香味,把所有食材獨立的香味結合在一起,非常棒,尤其特別是一道蔬食料理。
黎華老師:沒錯,這就是把所有食材的甜度釋放出來。
張老師:五更腸旺
看到的紅辣椒是配色,乾辣椒和豆瓣醬會有一點辣,吃起來很開胃。
黎華老師:
像我自己在家做的話,會把辣與不辣分開,家中長輩不吃辣,我們在煮的時候後加,就不會覺得有人吃辣有人不吃辣,不麻煩。
讀者:苦盡甘來
喝起來很順,而且有甘甜甘甜的那種口感,以前我都不敢吃苦瓜,現在重新吃到一個新的印象感。
黎華老師:
大家一定要來誠品,誠品Cooking Studio已經10年了,如果每個禮拜都來學一道,一定不得了。更何況不用繳學費,有試吃還有禮物可以拿。
絲絲:
謝謝黎華老師幫我們宣傳。參加我們的活動不僅要吃的高興,也要學的開心,學回家自已做,就不會辜負老師的一片心意。
身體力行,買一本書,是對作者與出版社,最大的肯定與支持。這也是誠品書店舉辦活動的初衷,每週五歡迎大家來。
【發表活動壓軸場心得】
感謝絲絲,第2本書沒想到這麼快就有第2場的年菜主題示範。其實絲絲對我特別的好,因為我覺得227她讓我有這樣一份能力跟大家分享,而且還安排年菜主題。
當初我們也覺得很惶恐,但我的想法就是分享,不論今天做得好與不好,就是分享。分享以後,大家能夠回去改良,家裡可以多一道新的菜色,這是我自己很簡單、很單純的一個想法。
如果大家支持不管是生態、環保,或是本身就吃蔬食,我覺得可以鼓勵,每週一天,讓身體做個環保清淨一下,這本書買回去可以當工具書,希望我們還會有第3本,謝謝大家。
絲絲:
一本書賣得好不好,活動成不成功,最大的靈魂人物就是在座的各位。讀者的捧場,我們的活動、我們的書才能繼續出下去、才能繼續辦下去,無論如何您的支持鼓勵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
今天1月19日舉辦蔬食好料理年菜專輯,請到吳黎華老師為大家示範。
在這邊也跟大家預告,2月份在誠品新板店也有一個年菜主題,邀請到傅培梅大師的女兒程安琪老師,邀請安琪老師到新板店示範酸菜白肉火鍋與程家紅燒肉,是傅培梅大師親自傳授給女兒,希望大家都能到現場參加。
在信義店與新板店,邀請2位老師來示範年菜專輯,讓各位讀者對於準備年菜能夠更有靈感來發揮所長。
-----【食譜】-----
【藕香牛蒡蒸飯】
食材:牛蒡100g、蓮藕100g、乾香菇3朵10g、白米4杯500g、四季豆20g。(這些材料約可煮出10碗飯)
調味:醬油1中匙 。
作法:
1. 乾香菇用少許水軟化後切丁。
2. 牛蒡及蓮藕洗淨削皮後,切小丁備用。
3. 炒香食材調味後,加入米及水入電鍋蒸煮,煮熟攪拌後再燜15分鐘。
4. 四季豆簡單過熱水,勿汆燙太久,以保翠綠,帶溫涼後切小丁。
5. 裝盤後,灑上四季豆增加配色即可。
※軟化乾香菇祕訣
傳統處理乾香菇作法是泡水軟化,但香菇的香氣與滋味都流失到水中,建議換個做法──不泡水,先以溫水將乾香菇沖洗3次,再將微濕的香菇放入塑膠袋密封約2至3小時即軟化。如此處理之乾香菇與泡水香菇差異甚大,既香又Q,不管煮、炒、燉皆十分可口。
忙碌的上班族,可一早出門前就將乾香菇洗淨,放入塑膠袋,置於冰箱冷藏,待下班回家,即可取出烹煮。
小提醒
1.蒸煮時,水分與平常煮白米飯一樣。
2.建議調味不可過重,味道淡些,才可品嚐到牛蒡及蓮藕獨有的香氣。
【五更腸旺】(6人份)
食材:麵腸200g、智慧糕50g、酸菜20g、乾黑木耳5g、薑末10g、鮮辣椒1支10g、乾辣椒5g。
調味料:麻油1大匙、食用油2大匙、滷包1個、花椒粒1小匙、五香粉1小匙、鹽少許。
醬油膏1大匙、冰糖1大匙、花椒粒5g、辣豆瓣醬2大匙、甘草1片。
作法:
1.麵腸洗淨剪成3~5公分段,由外往內翻轉;加熱食用油,讓麵腸過油呈金黃色後瀝乾。
2.酸菜洗淨後切斜片條狀、乾黑木耳泡軟切塊、智慧糕切塊、乾辣椒洗淨切片、鮮辣椒洗淨剖開配色備用。以滷包加水400cc煮成高湯備用。
3.先用冷鍋冷麻油爆花椒粒、五香粉、薑末、乾辣椒,將調味料2倒入拌炒後加入高湯。
高湯裡入所有食材煮透,視個人口味再以鹽巴調味,最後上桌前將鮮辣椒放上裝飾點綴。
小提醒
花椒不可煮至焦黑,以免產生苦味,油溫升起前可提前起鍋。
麵腸翻轉處理更可口。加入滷包湯汁可提味。
★智慧糕作法(3人份)
材料:糯米75g、糯米粉25g、在來米粉10g、海苔1張、水30cc、不沾紙1張。
調味:鹽少許、胡麻油2滴。
作法:
1.糯米洗淨泡水3小時後濾乾。海苔撕碎加水30cc,將軟化的海苔拌勻。
2.糯米粉、在來米粉、糯米攪拌均勻後,加鹽、胡麻油及海苔水拌勻。
3.用平底有深度的盤子鋪上不沾紙,在紙上抹少許油,倒入上一個做法的食材,再用湯匙沾點油抹平表面。
4.入電鍋蒸(外鍋放2杯水,起鍋時用筷子插入不沾粘表示已蒸熟),待涼切塊,取50g加入五更腸旺,其餘可沾醬油膏、花生粉、香菜食用。
【苦盡甘來】(6人份)
食材:苦瓜1條300g、百頁豆腐1條120g、薑汁1大匙。
調味料:鹽適量、味噌30g、甘蔗汁150cc、水700 cc。
作法:
1. 將百頁豆腐切厚片,下鍋煎至兩面呈黃金色備用。
2. 苦瓜切塊汆燙後撈起備用。
3. 另取一鍋煮水,入苦瓜、百頁豆腐,煮至八分熟。
4. 將味噌加少許水調勻後入鍋,最後加入甘蔗汁煮滾,起鍋後淋上薑汁即可上桌。
※小提醒:除了湯頭加入甘蔗汁,亦可用甘蔗燉高湯,更為甘甜。
相簿縮網址
大家健康雜誌 https://goo.gl/tdFkU2
絲人空間 https://goo.gl/93jKAu
粉絲專頁
吳黎華 (Annie Wu)
大家健康雜誌
絲人空間(李絲絲)
#蔬食好料理
#蔬食好料理2饗瘦健康樂齡美食你能做
#吳黎華
#大家健康雜誌
#年菜蔬食好料理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台北信義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重瓣長壽花照顧 在 詰雅花卉農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花友晚安~ ^_^
最近因為忙出家裡的貨~
長壽花、荷苞花、櫻草花、菊花~~~等等~
忙得有點累!!
所以都會比較晚發文喔!! 跟留言回復喔!!
~~~~~~~~~~~~~~~~~~~
西洋杜鵑~
品種 : 西瑪~ 白花粉邊雙色~ 重瓣花型~
為進口植株~ 老闆娘進的~ 加減賣~
特價一盆1000元~ 帶苞~ (不含塑陶盆)
(進口的杜鵑真的比較貴!! 因為這品種在台灣只能養護無法繁殖~)
一年開一次!!
引進來台灣後基本上是長不太大了~
(原產地氣候適宜~所以生長迅速)
但是花一樣會年年開花~
如果覺得 " 平戶杜鵑 " 看膩了~ 長太大棵~ 又占空間~
不如試試西洋杜鵑~
不會很難照顧喔!!
~~~~~~~~~~~~~~~~~~~
多肉植物部分~
1. 市場肉三盆100元~ 七盆200元~
2. 100元到500元多肉八折出售~ 除特價品項~
3. 繼續抽抽樂活動喔!!
重瓣長壽花照顧 在 塔咪的生活狂想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職業婦女那一段寫得實在太貼近現實啦><
很喜歡文中的這段話,
"孩子是父母親的一面鏡子,孩子某些令你不悅的行為,是你自己也不喜歡的自己的行為。"
為人父母者,大家一起加油努力!!
不要用責怪孩子的方式抒解自己的感受
文﹨伯尼.西格爾醫師(身心靈整合療癒暢銷作家)
許多人不了解,我們說出口的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麼重要。長輩在孩童成長期間使用的言語,能幫助培養孩童的自尊與自我價值,讓孩子比較不會染上吸毒或出現其他自我毀滅行為。其實孩子的錯誤行為都只是在找尋一種感覺,一種應該要從父母、師長、長輩身上獲得卻從未感受過的感覺。事實上,根據研究顯示,心理健康的孩子身體也比較健康。
我們與外界的聯結及人際關係,早從童年時期就開始建構並賦與意義。我的家庭很罕見,我備受父母疼愛,在學校不惹麻煩。我尊敬父母親、更愛他們,而他們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父母親的諄諄教誨總是與我同在,若是我向父母親許下承諾,我也必定會遵守。
我總是認為,若想要鼓勵孩子,就要在其他大人面前稱讚孩子,而且是要在孩子們聽得到的範圍內。這麼做有什麼幫助呢?猶記童年時期,我無意間聽到父親對他的朋友說:「這小孩將來不管做什麼都一定會成功。」當父親說話時,他以為我人在屋外,所以我知道他是真心相信想的,這讓我覺得自己非常非常棒,比他當面稱讚我的感覺還好!本書作者「麥德哈斯」也同樣發現這個技巧,並稱它為「偷聽的讚美」,在第七章有深入探討。
另外一個重點是:批評也能幫助孩子,不過必須是具建設性的批評,不妄下評斷,批評方式要像教練批評隊員、或導演批評演員一樣,是要能幫助團隊成員改善行為模式、臻至更完美的境界。若告訴孩子:「你…有問題!」這不是在批評孩子的行為或能力,而是在傷害他們。就算你不喜歡孩子們的某些行為舉止,還是要表達你對他們的愛,麥德哈斯在本書也清楚解釋了這個觀念。
不要將自己的錯誤或問題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果與孩子發生爭執,試著聆聽他們的批評,然後記得說聲「對不起」,這麼做能讓心理創傷癒合、強化親子關係。父母親不為自己找藉口,並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樣的身教正是給孩子們最好的示範,而且,父母親應該常常用「我」這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感覺,而不是用責怪孩子來解釋自己的感受,當父母這麼做時,就是在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在批評孩子,孩子回應時也不會感覺受到責備,麥德哈斯在第三章中針對這個觀念做了詳盡的解釋,同時舉出許多例子,讓父母親們可以自己練習。
在此我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多年前,我兒子考慮買輛機車代步,我和他分享自己當外科醫師時親眼見到的機車車禍實例,不過兒子仍相當堅持,我們辯論了好長一段時間,我老實說出自己內心的擔憂,每次只要想到他騎機車,我就一定會提心吊膽,擔心接到他出意外的電話;兒子不斷與我爭辯,測試我的態度,他最後終於放棄,還回過頭用我說的話來說服朋友「不要買機車」。
我的家人已經學會使用特別的說話技巧來達成想要的目標,如果我言行過於頤指氣使,孩子們會說:「爸,你現在不是在開刀房。」每當聽到這句話,我就會收斂態度;另一個例子是我太太讓我安靜的妙招(我來自成員眾多、吵鬧喧譁的大家庭,所以我的音量有時對她來說過於壓迫),我家養滿各種寵物,我太太如果想讓我放低音量,她只需對我說:「親愛的,你嚇到可憐的小動物了。」
我經常讓孩子體會「邏輯結果」,就像麥德哈斯在書中倡導的觀念,以我自己為例,當孩子們還年幼時,常常在屋內狂奔和打架而弄壞東西,我通常不會去修理那些被壞掉的東西,孩子們必須與他們的傑作共處一室,這種結果是非常有效的溝通工具。
可別忘記,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在親子溝通中,漠不關心的代表行為就是:只告訴孩子們該做什麼,卻沒有靜下心聆聽他們的想法。我的經驗就是最好的教訓,當我靜下來聆聽孩子們說話、了解他們的問題,他們總會對我說:「爸,謝啦,你幫了好大忙。」可是如果我沒有聆聽就直接建議該怎麼做,他們會說:「你根本沒幫上忙。」聆聽孩子說話,就是給孩子機會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處境以及需要做什麼。
聆聽很重要,因為聆聽能幫助了解問題所在,一旦了解問題所在,你就能釋懷,親子關係也能獲得修復。有時孩子的言行讓我心痛,我會直接告訴他們,然後他們就會跟我分享最近生活中的遭遇,解釋那些言行背後的原因,我們會因此合好,並讓傷痛過去。請記住,孩子是父母親的一面鏡子,孩子某些令你不悅的行為,是你自己也不喜歡的自己的行為。
時至今日,我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我們還是經常保持溝通,不管是面對面或講電話,每次對話結束後一定會說:「我愛你。」在我和孩子的對話中,這三個字和其他字詞相比出現頻率居冠,生活中越常聆聽孩子說話,孩子更有可能對你說出這三個字。
只要打從心底疼愛小孩,並按照麥德哈斯在本書中提列的準則來做,一定可以避免把小孩變成沒自信的醜小鴨,結果讓孩子們得掙扎找出屬於自己的美麗、重塑自己。請務必:聆聽、相信、療癒。
作者序
戒掉殺傷力強大的語句,改用「健康句型」
我是做事很有效率的人,因此獲得許多稱讚(有些讚美實在言過其實),像是「高效率女士」、「邏輯女士」、「高速火車女士」(別在我的軌道上徘徊嬉戲,否則會被壓扁),像個龍捲風一樣在某些情況也許有用,但在某些時候卻可能會造成嚴重災難。
其實高效率與我的人格特質並不合,比方說,我喜歡與病患接觸,如果沒有機會與病患接觸、保持互動,就失去當醫生的快樂與價值。但如果是站在效率的觀點來看,就理論上而言,我應該是神色匆匆地衝進診療室,將一根難聞的木片伸進病患嘴中,用小手電筒草草照一下那深深的黑洞,只看一眼馬上宣布:「扁桃腺發炎,吃藥一週後再回診。」然後不發一語走出診間。
當然了,我的工作做完了沒錯,但病患怎麼辦?我要是旋風般地來去,病患只能尷尬又震驚的留在診療椅上,接著感到不知所措、氣憤填膺;更糟的是,當病患離開時,只會覺得自己像個預約掛號的數字,而不是有血有肉、過著有歡笑有淚水人生的人,他自覺喪失生為人的自尊,還覺得(至少在醫生眼中看來如此)自己只不過是個沒有面孔的病患,額頭上被蓋上「扁桃腺炎」的戳章;他應該打死都不會再回診(除非回來要求退費、或嚴詞訓誡我一頓),同時我也強烈懷疑,他是否真的會聽從我的診斷建議;對我來說,這種情況讓行醫變成是一連串的「組裝生產線工作」:冗長乏味、毫無成就感。
當初選擇當醫生是因為我喜歡與人接觸,喜歡跟每位患者互動,不只是聽他們描述病症、向他們分享我的見解、幫助他們痊癒,我更喜歡了解他們的人生故事、家庭、心事及夢想。與病患保持良好互動讓我的醫師生涯增添更多豐富體驗,而且良好的醫病關係還為我培養出一群忠實、認真遵從我建議的病患,總而言之,這是雙方都獲得療癒的經驗。
職業婦女的崩潰育兒經驗
開始行醫的頭幾年,我總在醫師與母親這兩個角色中切換、掙扎奮鬥,特別是在下班回到家時,看到五個小孩把家裡搞成一團大災難,本來應該是辛苦工作後的平靜避風港,卻在轉眼間變成核子彈試爆現場。某一天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天晚上回到家時,我發現馬桶座墊上貼滿衛生棉墊,四歲的兒子對此感到興高采烈,因為他覺得親愛家人們的屁股得以在如廁時保持溫暖、不會著涼。兒子還來不及開口解釋,我就對他大吼:「你到底以為自己在做什麼?你知道這些東西有多難撕掉嗎?回自己房間去,馬上!」
不到五分鐘後,十歲的兒子像是雨季後忙著翻耕的勤奮農夫,他雙腳沾滿泥巴,在廚房地板踩出厚厚一層泥,衛生棉墊事件已經搞的我怒氣沖天,現在又來這招,我不禁大吼:「不要搞的亂七八糟!我身體不舒服,我說過多少次,進屋前要先脫鞋,我都懶得再說了!」當我在忙著擦地板善後時,聽到八歲兒子威脅妹妹要把她的芭比娃娃拿去餵狗──那隻威瑪犬「柔伊」,牠是我們家重達七十磅的萬能垃圾處理器。我齜牙咧嘴威脅警告兒子:「小朋友,要是你膽敢讓柔伊嗅一下那個娃娃,就等著被禁足一年!」我醜怪的模樣彷彿經典恐怖片《大法師》的場景。
同一時刻,大兒子正以二十五萬分貝的嚎嘯聲浪在嚎啕大哭,我彷彿看到家中最澄澈高雅的水晶杯因禁不起聲波攻擊而應聲碎裂;我高聲吼他:「你就不要讓我走到你旁邊,到時候我一定讓你哭個夠。」此時最小的女兒也沒閒著,她正全神貫注(我找不到比全神貫注更恰當的形容詞)地做自己最喜歡的事:開心地從鼻子裡挖出黏涕涕、濕答答的鼻屎。我用跑百米的速度衝上前阻止她把鼻屎塗在咖啡桌上,但我並不知道,孩子們在地板上噴了家具蠟,這樣他們就能穿著襪子在地板上溜來滑去;瞬間我像曲棍球圓盤衝出柚木地板,同時非常不淑女的尖叫:「不要再挖鼻孔了,那很噁心!」
等所有混亂告一段落後,每個人都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我的神經緊繃如弦、魚尾紋深陷、眼角旁的小肌肉不自主地抽搐,更慘的是,那麼多時間過去了,我發現自己竟然連一件事都沒完成!我的腦海深處不斷重複迴響起「卡岡,帶我離開」的電視廣告詞(註:卡岡是美國沐浴產品品牌,廣告描述一位家庭主婦打開房門,發現孩子正在展開枕頭大戰,房間凌亂不堪彷彿核爆災區,主婦露出絕望無助、束手無策的表情對著空中大喊:「卡岡,帶我離開!」
接著就是主婦快樂泡澡抒壓的畫面),我決定學廣告的內容,來洗個很長很長的泡泡浴,順便讓自己反省,思考剛才的情況。泡在浴缸沒多久後,我開始自問:「我對待小孩的態度與方式,為何與對待大人完全不同?」另一個重點更讓自己疑惑不已:「我這麼做,對任何人一點幫助也沒有!」
我內心深處明白,自己並不是唯一一個犯這種錯的家長,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也如此。我泡澡泡了好久,全身皮膚都快皺成超級大梅乾,我假裝沒聽到浴室門口的敲門聲、還有小小手指扭動門把的聲音、以及飄盪空中的嗚咽啜泣聲。我腦海中全是鄰居、朋友、在賣場遇到的陌生人、大賣場推車上蹣跚學步的小孩,這些大人們和小孩講話的樣子沒比我好到哪。就在洗髮乳和潤髮乳交會的瞬間,我靈光乍現:環顧歷史,世世代代的父母用在孩子身上的溝通方式,絕對不敢用在成人身上。
我開始思考:傳統的親子溝通除了「毀滅歐姿與哈里特的和諧家庭夢想」(註:《歐姿與哈里特》(Ozzie and Harriet)是美國長壽影集,演出五○年代美國人心中的完美家庭樣板,家庭成員是一對夫妻與兩個兒子,他們在戲裡戲外都是一家人),其他都是以相當沒有成效的方式宣揚「順從美德」。傳統親子溝通法對孩子的自尊沒有任何影響嗎?對時下青少年問題沒有部分責任嗎?更重要的是,若傳統的親子溝通確實造成上述問題,那麼改變傳統溝通方式是否有助於型塑更美好的社會呢?肥皂泡沫覆蓋全身髒汙的剎那,天啟般的靈感相繼降臨。
我沖掉滿身泡泡、拆除馬桶座墊上的所有衛生棉墊、清洗廚房地板上的泥巴、安慰五個小孩、吻去他們的眼淚,接著我便展開一項任務:「假設並驗證對孩子說的話與當今社會現況確有關聯。」為了找到答案,我與數以百計的家庭、教師、孩子、祖父母、與孩子常態性互動的成人做訪談。我把發現的結果與自己個人的經驗省思做比對後,答案清楚浮現:我們對孩子說的話具有關鍵影響力,足以決定孩子長大後是否能成為有道德、負責任的成年人。
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幾世紀以來,我們與孩子的互動有兩個主要錯誤,第一個錯誤是:有些對孩子說的語句是在鼓勵他們尋求大人的認同。當然了,若孩子為了尋求我們的認同,願意在我們行經的路上灑滿玫瑰花瓣,這對我們來說是多美好的期待;然而當孩子長大後,也會開始去尋求其他人的認同,但這些人不一定都像我們能發自內心為孩子好,也或許這些人的道德準則、價值觀與我們南轅北轍。
第二個錯誤:有些大人說的話會阻礙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有些使得孩子們無法客觀獨立思考,有些造成孩子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則使得孩子根本失去自主思考能力。當孩子無法發展健康的自我邏輯思考能力時,他們就只好依賴別人替他們思考;沒有邏輯思考能力,孩子們就無法有效篩選並解讀外界訊息,所以他們相當容易受到外界各種訊息影響(不管是正面或負面訊息),但外界訊息經常是不當的誘惑,無法正確教導孩子們良好的道德與價值觀,因此沒有思考能力的孩子就很容易受到同儕、媒體、流行文化的影響,出現不負責任、不道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行為。
也許你不置可否,認為今日社會上大多數孩子都還是乖巧且負責,不過這難道不是因為想要討好父母親或其他人所做的表面行為嗎?難道不是孩子想躲避訓戒和懲處的方法嗎?當無人監管時,他們還可以同樣保持良好行為嗎?事實上,孩子們大多數的道德原則是根據自我放縱的「需要」與「想要」,孩子們行為的導向是誘惑型塑、衝動行事、渴望他人批准,也或許三個原因都有。
換句話說,孩子之所以會做「對的事」,主要是因為有一個或多個狀況:
◆對他們有好處。
◆每個人都這麼做。
◆若不做「對的事」,可能會受處罰。
要有負責任的行為,首先要有明確的邏輯思考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具有抵禦的力量,能夠抵擋外界不斷入侵的誘惑及內心的欲望,也是通往寬容、快樂與全人的關鍵。
本書中我列出一些具傷害力的句型,乍讀之下可能覺得訝異,甚至感到震撼(不過照顧孩子多年的人應該不是那麼容易受驚嚇)!你心中可能暗忖:「天哪,這些話我常常說,但看起來好像還好!我的孩子沒有塗黑色唇膏、染紫色龐克頭、沒有被學校退學、也沒有虐待小動物呀,事實上,他真的沒什麼問題,只是有孩童過渡到青少年時期常見的小毛病:易怒、說謊、不合理的要求、無病呻吟等,這些毛病能多嚴重啊?」不過,只要繼續閱讀就會發現,書中列出的話語是如何改變、扭曲、阻礙孩子們自主決定的過程。
閱讀本書後會發現:當戒斷那些具傷害力的句型後,會使得日常生活可用的句型瞬間驟減,而用其他外國語言來填補語句缺口也不是好辦法,因此我在書中列出多種較健康的替代句型,它們都有助於鼓勵孩子建立自主且理性的思維脈絡,如此才能在往後的每日生活中做出負責任的決定。
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改變父母親與孩子的溝通模式,讓孩子習得智慧抉擇的方法,父母親則要退居孩子身後。靜心省思片刻後一定能明瞭:社會的道德品格環境是由「負責任的決定」羅織而成,任何打壓、阻擋或削弱邏輯思考能力的話語,都是促成當今社會道德日益崩壞的幫凶。
事實上,今日年輕人、家庭、社區,甚至到整體社會面臨的問題,我相信代代傳承的「大人句型」就算不需負全責,也要負大部分責任;既然已經徹底了解語言與社會現況間的關聯,就能進一步了解問題核心,了解問題核心後,就能戒掉殺傷力強大的語句,改用「健康句型」來培養孩子成為有道德、負責任的成人,更能幫助社會重拾失落的道德,這種「健康句型」絕對有助於開闢未來更閃亮的日子。
書名: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培養正向好孩子的日常教養替代句全書
Hearing Is Believing: How Words Can Make or Break Our Kids
作者:伊麗莎.麥德哈斯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junderch…/exep/prod/booksfile.php…
這裡是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read.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