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重機怠速不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機怠速不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機怠速不穩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孟買春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也是我覺得極度不合理的事。 菲爾剛離開路透社時曾在台灣幾所大學開新聞相關課程,因為他有三十多年路透社的經驗,不客氣的說非常資深,校方十分禮遇鐘點費給的比較高。不是不知足也很感謝,但客觀看來就一個有這樣經驗的國際專業人士而言,這種數字是可笑的。當然學校不是有錢的上市公司他的目的也不是賺錢,否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阿軒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片中加速表現為PETRONAS Sprinta F900機油 MT-10滿血復活! 調整缸壓異常的前後起步差異 The Pure Sound of YAMAHA MT-10 GOPRO HERO 9 2.7K 60FPS 00:00大夜騎士煙霧片頭 00:16MT-10缸壓不足時低轉重拖現象 04:...
-
重機怠速不穩 在 阿軒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12 19:46:53片中加速表現為PETRONAS Sprinta F900機油
MT-10滿血復活! 調整缸壓異常的前後起步差異
The Pure Sound of YAMAHA MT-10
GOPRO HERO 9 2.7K 60FPS
00:00大夜騎士煙霧片頭
00:16MT-10缸壓不足時低轉重拖現象
04:28缸壓過低時爆震聲及怠速不穩
05:11新昇輪調整缸壓穩定後起步非常線性不抖喇!
08:55除碳大保養吊點滴藥水縮時紀錄
--
If you want to use this song SKIRK - Morning Vibes [NCS BEST OF]
► Music By SKIRK - Morning Vibes : https://soundcloud.com/skirkofficial/...
► Music provided by NCS BEST OF : https://youtu.be/kP7PBe9VN5Q
► FREE DOWNLOAD LINK : https://hypeddit.com/track/d78lbv
Song: MBB - Happ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psoxDNP7EL0
--
如果喜歡影片歡迎訂閱及熱血贊助
https://reurl.cc/pDrvWZ
大夜騎士FB粉專歡迎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TheDarkSideKnight
蝦皮購買手機架傳送門https://reurl.cc/jd3ykp
手機架介紹及安裝方式
極致工藝航太鋁合金手機架 | 不想跟車友用大眾手機架選這款就對了!
https://youtu.be/42usDAUm_zo
---
建議剛訂閱的朋友必看以下幾集
軒仔聊車經 | 為何我的10沒快排 | 這集一次大解惑完未來不再回答相關問題
https://youtu.be/BxV_mWnkR3A
重機購車大小事 | 跟和潤車貸專員約7-11對保 | 闇夜惡獸降臨倒數中
https://youtu.be/mTY3G6jwP6U
重機購車大小事 | 買重機跟賣重機能同天交換!? | 中古重機同日車換車流程
https://youtu.be/qy-HcjqnmEg
扭力大王YAMAHA MT-10開箱! | 總算圓了三年前的終極重車夢
https://youtu.be/YGMjyLfZCHQ
購買中古重車有哪些注意事項 | 建議一定要跟前車主約時間賞車
https://youtu.be/DptMbjqXau0
名店Z騎衝x大大輪車業 | 更換MT-10四缸火星塞及來令片
https://youtu.be/4NYG1tTcjP0
早鳥聊車經 | 騎了幾個月的MT-10心得及優缺點
https://youtu.be/EYSAMtIcqq0
重機怠速不穩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也是我覺得極度不合理的事。
菲爾剛離開路透社時曾在台灣幾所大學開新聞相關課程,因為他有三十多年路透社的經驗,不客氣的說非常資深,校方十分禮遇鐘點費給的比較高。不是不知足也很感謝,但客觀看來就一個有這樣經驗的國際專業人士而言,這種數字是可笑的。當然學校不是有錢的上市公司他的目的也不是賺錢,否則根本不會在台灣教書。但那兩年我常想,台灣的大學要國際化,對本國老師壓榨尚且如此,如何請到國際專業人士來授課?
我們因為沒有經濟壓力也進入半退休狀態,對菲爾來說是為了興趣和樂趣而教,對我而言是可以回到台灣,他基本上把在台灣開課當慈善工作,因為得到的薪資付房租生活之外,所剩無幾。和發文這位老師一樣,花的時間不只是講課,有備課還有課前課後學生單獨來找的時間,往返的時間(這應該不能算),改作業的時間,一趟出去的時數平均下來,有時鐘點費跟速食店超商打工所差無幾。說到錢很市儈,但這是殘酷的現實。
而在台灣的老師們,除了理想熱忱之外,還得養家。
我有很多個身分,其中一個身分叫做流浪博士。
這個身分從我2015年博士班畢業一直維持到現在。
流浪的意思,從字面上直接了解,就是「沒有固定居所」。流浪博士的意思也可以以此類推,指的是「沒有找到正式教職,只能在很多學校當兼任流浪的博士」。
我博士畢業後,當過母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也為了心愛的母校X書院當過「碩士級研究助理」,也做過完全不需要博士學歷的公務員。簡單地說,我沒有成為博士階段之後理當轉換的角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可能我不優秀、可能我是土博士沒有喝過洋墨水、可能我研究發表太少......總而言之,十五年前為了大學教職而決定去念博士班,以結果論來說,還真是完全搞砸了呢......。
但是我的運氣一直很好,總會有許多貴人老師給我機會(仔細想想我目前的人生都是靠貴人老師們的幫忙走過來的),所以這學期我有了一個新身分,是北部某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
你或許會有點好奇,兼任助理教授薪水有多少?嗯,其實就是鐘點費,每小時700多元。
這個數字,我猜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包括學生,大概都不知道。俗話說「吃米不知米價」,但老實說學生真的也沒必要知道,那個在台上講到嘴角全泡的人,他到底實拿多少錢。
那個700多元(零頭我就先去掉了,總之不會超過一杯珍奶),意思是你這學期如果開了一堂兩學分的課,那麼你這學期實拿的薪水就是:
學分數*周數*700
2*18*700=25,200
25,200不是月薪喔!是這學期2月底到6月中之間,我實際拿到的薪水。
當然學校會付我車馬費,但是是實報實銷,我一毛錢也不會賺到,而是把這些錢拿去貢獻給交通業者(在這個疫情谷底中也算好事一樁)。
一堂課一小時700,算是合理嗎?好,大概比便利商店與麥當勞多了一兩倍,但是;
我的勞動不會只有在上課而已。
我每次去大學上課,往返要花四小時通勤。
我每一堂課上課前,我需要花幾個小時不等的時間來備課、製作教材。
我每一次下課後,學生只要來問我問題我就會留下來解答到學生滿意為止。
以這個禮拜為例,我花了兩個多小時說服一個學生不要再遇到問題就假裝沒事繞過去,要好好直面內心的傷痛與問題,好好與它對話,而對方的頑強與否定則好幾次令我都想要禱告呼叫任何一個可以得來速的神明了。但我又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我就是逃避與繞過問題20多年堅決否定問題存在的高手。
然後我又花了兩小時陪另一個學生好好談話,試圖去理出為什麼他的生命中總是覺得自己不配遇到好事、得到好的對待,聽他說生命中每一個覺得這世界否定了自己的存在的時刻,然後陪他去解開每一個曾經糾纏的結,試圖找到最原初的問題癥結。
總之,四點下課,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超過十點。
當然這些我花去的時間,我是一毛錢也領不到的。
但是我並不在乎這些付出沒有金錢回報,因為我真心喜歡教書,我真心喜歡我的學生。那些心靈交流與信任,對我來說是品質很精純的時間流逝、是付出生命中一段時間的方式裡最寶貴的一種。
不過我也同意,這種超值的售後服務(?)並不是要求一個老師的共同標準。
一個教書的老師,跟做炸雞的攤商、重機具的操作員、公車司機、養鴨場的鴨農、交通警察、房屋仲介、清潔隊員、uber-eat外送員......或許也沒甚麼太大的不同,他們都會有倦怠的時刻、想要放空的時候、看著眼前的對象(炸雞、生產線、打結的交通、鴨、雞掰客戶、垃圾......)感到厭煩,只剩下身體的勞動,或是在一天的情緒勞動後對自己徹底厭棄。
老師撇開了聖職的光環,都是一個一個正常的人,有喜怒哀樂、有弱點、會說謊、有時會做卑鄙的事、有時也看不起自己。
一個對教學沒有熱情的人可以當老師嗎?不行嗎?為什麼呢?
-\-\
今天我的同溫層,因為易智言導演與母校傳院的新聞而徹底洗版。
政大存在的問題,我不陌生。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
大學需要很多兼任老師,因為,學生沒課上。
學生沒課上,因為,專任老師的基本授課學分是一學期9學分(可能因校而異),但是行政主管職以及科技部研究、產學合作等等對學校有貢獻(要嘛帶錢進來要嘛為學校省錢)的老師可以減少授課,很多老師減到一學期3學分,當然一個系開不出甚麼課,每堂課又有修課人數上限,導致一堆學生修不到課。
為什麼會有減授制度,就是因為,對大學來說,生財最重要,所以接科技部案子最重要、招生最重要、評鑑最重要,為了這些目標,讓老師們不要太辛苦、可以心無旁鶩做研究也是應該的,教學呢?沒辦法就犧牲吧!
為什麼老師那麼少呢?不是一大堆流浪博士嗎?有的私立大學為了節省經費,老師退休了遇缺不補,用原有師資強迫分擔或是花前面提到的六、七百元去外面找業師來補。國立大學則是上演搶缺大戰,一個系的三級三審制,在校內搶缺嚴重、各個派系山頭都要搶的情況下,系級審、院級審、校級審,你的人馬我打槍、我的人馬你打槍,一個助理教授缺好幾個學期都因為三級三審沒過而從缺,是稀鬆平常的事。
那這些問題又是誰要負責呢?校長嗎?主秘嗎?三長嗎?院長嗎?系主任嗎?
擔任這些職務的人,都是教授、都是學者;我並不會說因為是教授所以他們都是聖人,但最起碼,在學校的環境裡,大多數接任行政職的教授們,都有身為學者與知識分子的學養、人品,甚至還有改造大學的熱情,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是壞人。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路推到源頭,是大學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
台灣的高等教育這十幾年來一直在效法美國新自由主義轉向的作法,學校資源越來越少,學校越開越多,為了搶錢、大家就只好搶破頭。而評鑑的標準,又只偏重發表數量、數字指標、為了擠進全球幾百大的排名而重研究輕教學(結果名次還是一直掉),藉由升等的標準綁架老師們只能埋頭做研究完全放掉教學(還是有很多老師仍然重視教學但是對升等毫無幫助純粹佛心來著),之前台大社會系李明璁老師被台大解雇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多麼優秀的知識份子,只要不做研究不能為學校帶錢進來,就是廢物,不要也罷。
易智言導演指出的例子,真的只是千瘡百孔的大學制度病灶沉疴的冰山一角。
-\-\
但讓我覺得非常遺憾的是,導演在他的行文中,雖然批判了政大的制度,卻把學生當作「整個結構制度的共犯」。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前面提到的大學荒謬制度,坦白說人人都是輸家。犧牲了教學品質,學生是最直接的輸家;制度羞辱了擔任兼任教師的專業人才,這些人也是輸家。可是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專任老師們、甚至是每學期為了開不出課焦頭爛額好說歹說求爺爺告奶奶哄人來兼課的主任、教授們,他們一樣好過不到哪裡去。
我可以想像導演懷著熱忱,準備了很多教材,希望能夠在國立大學傳播學院當中作育英才,遇到學生基礎不好、書讀得不夠多、電影看得不夠多,會覺得恨鐵不成鋼,甚至心灰意冷。
就像我前面說的,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倦怠、也會自私、也會有時候恨不得把學生的頭推去撞牆。
老師可以對教學沒有熱情,可以不愛學生,可是有一個底線千萬不能跨越。
老師不可以羞辱學生。
-\-\
老師可以怪學生不用功、當學生對學習抱持半吊子的態度,老師當然可以生氣,因為老師如果對教學、對知識是百分之百認真的,他當然希望對方拿出百分之百的鬥志正面對決。
但老師不能罵學生笨(即便這件事情從我們當學生以來就時常耳聞),努不努力是個人選擇、天資與智能狀態卻沒得選。就好像過動兒(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先天身體遺傳,那不是學生笨、不是管不了自己、不是愛惹事生非,那不是選擇。
老師更不能罵學生醜。
這已經涉及歧視,還有人身攻擊,甚至可以是性騷擾。
那些先天遺傳條件,從膚色、外型、身高、體重、智能表現、肢體殘障,精神狀態異常、口語表達障礙,到社會性的家庭型態(單親、隔代教養)、階級、收入、家長職業與社經地位(受刑人、智能障礙、精神疾病)、母語、家鄉......把這些個體無法選擇的弱勢,作為拒絕、責罵、甚至攻擊的理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歧視。
學生看的書不夠多、看的電影不夠多讓人沮喪我可以同理,但是本來不同世代就有不同世代的媒介選擇、文化近便性(例如哈日與韓流的世代差異)、藝術品味甚至時代精神。我在政大教了快十年的經驗裡,學生或許沒看過甚麼我提過的書或是電影、聽過我放的歌,但是他們也有許多我不知道的文本經驗與媒體習慣,以政大傳院學生的素質,我不認為他們程度很差。
而導演提到學生來修課動機不純,是希望可以在導演作品中露臉或是希望導演給予創作個別指導,我可以同理學生不是抱著對知識的渴望來修課所以感到失望,但這不代表他們欺騙你。不管是想要露臉、想要攀關係、還是想要個別指導,這不就是他們運用自身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尋求機會嗎?他們可以要求,你也可以拒絕。這是大學,大家都有同等機會,更何況你還是老師,你有社會賦予這個身分的權威。
-\-\
導演或許是出於一種情緒上的沮喪與憤怒,所以連帶地將教學回憶中不舒服的元素完全混同在一個完整的噩夢情境裡,所以在裡面的學生也面目可憎。但是冷靜下來,設身處地想想,在整個權力體系之下最底層的學生,怎麼可能會是共犯結構?(某些案例中或許會出現學生集體霸凌老師,但老師作為一個成年人與社會人,可以向外求助的社會資源網路仍然大於未成年人)
你可以不喜歡學生,這是你的權利,沒有人要求老師一定要喜歡學生。但是,不可以對學生人身攻擊,不只是因為學生年紀尚輕、心智不一定完全穩定成熟;更重要的是,在一個課堂情境裡,老師與學生在權力結構上就是不平等,遑論有些學生會因為這樣的權力結構與社會制約,而把老師的話當成真理深信不疑,相信自己又醜又笨,難怪被老師羞辱嫌棄。
這是關於底線的問題。
警察不能侵犯人民隱私、醫生不能對外洩漏病人的病情、機長不能對全機乘客把飛行意外拿來開玩笑、法官不能以私心凌駕公共利益主導判決、藥商不能明知有風險還把藥賣給消費者......。每種職業都有其不能跨越的倫理防線,這跟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無關、跟職業倦怠無關;而是一個人能不能時常自省、在工作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把自己視為一個完整的人,是這樣身而為人的基本問題。
而最讓我遺憾的,是事情演變成老師與學生的弱弱相殘,讓制度的荒謬性逐漸失焦,甚麼問題都沒有解決,徒增更多傷心不快樂的人。
我現在還是喜歡教書、喜歡當老師,靠存款過活,做喜歡的事。有一天存款會用完、或是我對教書的熱情燃燒殆盡,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會先發生。我有點無奈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貶值少子化大學經費緊縮的國家與時代,我也看不到未來在哪裡;但我已經厭倦責怪這一切了,這個問題我也認真判斷過不可能被解決。
只是覺得很遺憾。
一個圈子集合了全台灣最聰明、最有開創性、最有創造力的人們,然後一個愚蠢的制度就把這些聰明人全部困在一個小框框裡面互相鬥智廝殺。
那我問你,你要給你教的孩子承諾甚麼樣光明的未來?
-\-\
-\-\
照片是2012年我在X書院開的第一堂課,全部的人一起躺下來聽學生解說她的創作。我躺在畫面右邊拿著手板。只有在教書的時候我可以感覺靈魂的充盈,那是一個純粹的魔法時間,是虛度生命最好的方式。
前天下課的時候學生跑來告訴我,他在學校裡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冒充者,好像在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只有在我的課的幾小時裡,他不再是冒充者,他是他自己。
這是我開始教課以來最大的禮讚。勝過無數個700塊。
重機怠速不穩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有很多個身分,其中一個身分叫做流浪博士。
這個身分從我2015年博士班畢業一直維持到現在。
流浪的意思,從字面上直接了解,就是「沒有固定居所」。流浪博士的意思也可以以此類推,指的是「沒有找到正式教職,只能在很多學校當兼任流浪的博士」。
我博士畢業後,當過母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也為了心愛的母校X書院當過「碩士級研究助理」,也做過完全不需要博士學歷的公務員。簡單地說,我沒有成為博士階段之後理當轉換的角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可能我不優秀、可能我是土博士沒有喝過洋墨水、可能我研究發表太少......總而言之,十五年前為了大學教職而決定去念博士班,以結果論來說,還真是完全搞砸了呢......。
但是我的運氣一直很好,總會有許多貴人老師給我機會(仔細想想我目前的人生都是靠貴人老師們的幫忙走過來的),所以這學期我有了一個新身分,是北部某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
你或許會有點好奇,兼任助理教授薪水有多少?嗯,其實就是鐘點費,每小時700多元。
這個數字,我猜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包括學生,大概都不知道。俗話說「吃米不知米價」,但老實說學生真的也沒必要知道,那個在台上講到嘴角全泡的人,他到底實拿多少錢。
那個700多元(零頭我就先去掉了,總之不會超過一杯珍奶),意思是你這學期如果開了一堂兩學分的課,那麼你這學期實拿的薪水就是:
學分數*周數*700
2*18*700=25,200
25,200不是月薪喔!是這學期2月底到6月中之間,我實際拿到的薪水。
當然學校會付我車馬費,但是是實報實銷,我一毛錢也不會賺到,而是把這些錢拿去貢獻給交通業者(在這個疫情谷底中也算好事一樁)。
一堂課一小時700,算是合理嗎?好,大概比便利商店與麥當勞多了一兩倍,但是;
我的勞動不會只有在上課而已。
我每次去大學上課,往返要花四小時通勤。
我每一堂課上課前,我需要花幾個小時不等的時間來備課、製作教材。
我每一次下課後,學生只要來問我問題我就會留下來解答到學生滿意為止。
以這個禮拜為例,我花了兩個多小時說服一個學生不要再遇到問題就假裝沒事繞過去,要好好直面內心的傷痛與問題,好好與它對話,而對方的頑強與否定則好幾次令我都想要禱告呼叫任何一個可以得來速的神明了。但我又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我就是逃避與繞過問題20多年堅決否定問題存在的高手。
然後我又花了兩小時陪另一個學生好好談話,試圖去理出為什麼他的生命中總是覺得自己不配遇到好事、得到好的對待,聽他說生命中每一個覺得這世界否定了自己的存在的時刻,然後陪他去解開每一個曾經糾纏的結,試圖找到最原初的問題癥結。
總之,四點下課,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超過十點。
當然這些我花去的時間,我是一毛錢也領不到的。
但是我並不在乎這些付出沒有金錢回報,因為我真心喜歡教書,我真心喜歡我的學生。那些心靈交流與信任,對我來說是品質很精純的時間流逝、是付出生命中一段時間的方式裡最寶貴的一種。
不過我也同意,這種超值的售後服務(?)並不是要求一個老師的共同標準。
一個教書的老師,跟做炸雞的攤商、重機具的操作員、公車司機、養鴨場的鴨農、交通警察、房屋仲介、清潔隊員、uber-eat外送員......或許也沒甚麼太大的不同,他們都會有倦怠的時刻、想要放空的時候、看著眼前的對象(炸雞、生產線、打結的交通、鴨、雞掰客戶、垃圾......)感到厭煩,只剩下身體的勞動,或是在一天的情緒勞動後對自己徹底厭棄。
老師撇開了聖職的光環,都是一個一個正常的人,有喜怒哀樂、有弱點、會說謊、有時會做卑鄙的事、有時也看不起自己。
一個對教學沒有熱情的人可以當老師嗎?不行嗎?為什麼呢?
--
今天我的同溫層,因為易智言導演與母校傳院的新聞而徹底洗版。
政大存在的問題,我不陌生。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
大學需要很多兼任老師,因為,學生沒課上。
學生沒課上,因為,專任老師的基本授課學分是一學期9學分(可能因校而異),但是行政主管職以及科技部研究、產學合作等等對學校有貢獻(要嘛帶錢進來要嘛為學校省錢)的老師可以減少授課,很多老師減到一學期3學分,當然一個系開不出甚麼課,每堂課又有修課人數上限,導致一堆學生修不到課。
為什麼會有減授制度,就是因為,對大學來說,生財最重要,所以接科技部案子最重要、招生最重要、評鑑最重要,為了這些目標,讓老師們不要太辛苦、可以心無旁鶩做研究也是應該的,教學呢?沒辦法就犧牲吧!
為什麼老師那麼少呢?不是一大堆流浪博士嗎?有的私立大學為了節省經費,老師退休了遇缺不補,用原有師資強迫分擔或是花前面提到的六、七百元去外面找業師來補。國立大學則是上演搶缺大戰,一個系的三級三審制,在校內搶缺嚴重、各個派系山頭都要搶的情況下,系級審、院級審、校級審,你的人馬我打槍、我的人馬你打槍,一個助理教授缺好幾個學期都因為三級三審沒過而從缺,是稀鬆平常的事。
那這些問題又是誰要負責呢?校長嗎?主秘嗎?三長嗎?院長嗎?系主任嗎?
擔任這些職務的人,都是教授、都是學者;我並不會說因為是教授所以他們都是聖人,但最起碼,在學校的環境裡,大多數接任行政職的教授們,都有身為學者與知識分子的學養、人品,甚至還有改造大學的熱情,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是壞人。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路推到源頭,是大學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
台灣的高等教育這十幾年來一直在效法美國新自由主義轉向的作法,學校資源越來越少,學校越開越多,為了搶錢、大家就只好搶破頭。而評鑑的標準,又只偏重發表數量、數字指標、為了擠進全球幾百大的排名而重研究輕教學(結果名次還是一直掉),藉由升等的標準綁架老師們只能埋頭做研究完全放掉教學(還是有很多老師仍然重視教學但是對升等毫無幫助純粹佛心來著),之前台大社會系李明璁老師被台大解雇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多麼優秀的知識份子,只要不做研究不能為學校帶錢進來,就是廢物,不要也罷。
易智言導演指出的例子,真的只是千瘡百孔的大學制度病灶沉疴的冰山一角。
--
但讓我覺得非常遺憾的是,導演在他的行文中,雖然批判了政大的制度,卻把學生當作「整個結構制度的共犯」。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前面提到的大學荒謬制度,坦白說人人都是輸家。犧牲了教學品質,學生是最直接的輸家;制度羞辱了擔任兼任教師的專業人才,這些人也是輸家。可是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專任老師們、甚至是每學期為了開不出課焦頭爛額好說歹說求爺爺告奶奶哄人來兼課的主任、教授們,他們一樣好過不到哪裡去。
我可以想像導演懷著熱忱,準備了很多教材,希望能夠在國立大學傳播學院當中作育英才,遇到學生基礎不好、書讀得不夠多、電影看得不夠多,會覺得恨鐵不成鋼,甚至心灰意冷。
就像我前面說的,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倦怠、也會自私、也會有時候恨不得把學生的頭推去撞牆。
老師可以對教學沒有熱情,可以不愛學生,可是有一個底線千萬不能跨越。
老師不可以羞辱學生。
--
老師可以怪學生不用功、當學生對學習抱持半吊子的態度,老師當然可以生氣,因為老師如果對教學、對知識是百分之百認真的,他當然希望對方拿出百分之百的鬥志正面對決。
但老師不能罵學生笨(即便這件事情從我們當學生以來就時常耳聞),努不努力是個人選擇、天資與智能狀態卻沒得選。就好像過動兒(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先天身體遺傳,那不是學生笨、不是管不了自己、不是愛惹事生非,那不是選擇。
老師更不能罵學生醜。
這已經涉及歧視,還有人身攻擊,甚至可以是性騷擾。
那些先天遺傳條件,從膚色、外型、身高、體重、智能表現、肢體殘障,精神狀態異常、口語表達障礙,到社會性的家庭型態(單親、隔代教養)、階級、收入、家長職業與社經地位(受刑人、智能障礙、精神疾病)、母語、家鄉......把這些個體無法選擇的弱勢,作為拒絕、責罵、甚至攻擊的理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歧視。
學生看的書不夠多、看的電影不夠多讓人沮喪我可以同理,但是本來不同世代就有不同世代的媒介選擇、文化近便性(例如哈日與韓流的世代差異)、藝術品味甚至時代精神。我在政大教了快十年的經驗裡,學生或許沒看過甚麼我提過的書或是電影、聽過我放的歌,但是他們也有許多我不知道的文本經驗與媒體習慣,以政大傳院學生的素質,我不認為他們程度很差。
而導演提到學生來修課動機不純,是希望可以在導演作品中露臉或是希望導演給予創作個別指導,我可以同理學生不是抱著對知識的渴望來修課所以感到失望,但這不代表他們欺騙你。不管是想要露臉、想要攀關係、還是想要個別指導,這不就是他們運用自身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尋求機會嗎?他們可以要求,你也可以拒絕。這是大學,大家都有同等機會,更何況你還是老師,你有社會賦予這個身分的權威。
--
導演或許是出於一種情緒上的沮喪與憤怒,所以連帶地將教學回憶中不舒服的元素完全混同在一個完整的噩夢情境裡,所以在裡面的學生也面目可憎。但是冷靜下來,設身處地想想,在整個權力體系之下最底層的學生,怎麼可能會是共犯結構?(某些案例中或許會出現學生集體霸凌老師,但老師作為一個成年人與社會人,可以向外求助的社會資源網路仍然大於未成年人)
你可以不喜歡學生,這是你的權利,沒有人要求老師一定要喜歡學生。但是,不可以對學生人身攻擊,不只是因為學生年紀尚輕、心智不一定完全穩定成熟;更重要的是,在一個課堂情境裡,老師與學生在權力結構上就是不平等,遑論有些學生會因為這樣的權力結構與社會制約,而把老師的話當成真理深信不疑,相信自己又醜又笨,難怪被老師羞辱嫌棄。
這是關於底線的問題。
警察不能侵犯人民隱私、醫生不能對外洩漏病人的病情、機長不能對全機乘客把飛行意外拿來開玩笑、法官不能以私心凌駕公共利益主導判決、藥商不能明知有風險還把藥賣給消費者......。每種職業都有其不能跨越的倫理防線,這跟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無關、跟職業倦怠無關;而是一個人能不能時常自省、在工作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把自己視為一個完整的人,是這樣身而為人的基本問題。
而最讓我遺憾的,是事情演變成老師與學生的弱弱相殘,讓制度的荒謬性逐漸失焦,甚麼問題都沒有解決,徒增更多傷心不快樂的人。
我現在還是喜歡教書、喜歡當老師,靠存款過活,做喜歡的事。有一天存款會用完、或是我對教書的熱情燃燒殆盡,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會先發生。我有點無奈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貶值少子化大學經費緊縮的國家與時代,我也看不到未來在哪裡;但我已經厭倦責怪這一切了,這個問題我也認真判斷過不可能被解決。
只是覺得很遺憾。
一個圈子集合了全台灣最聰明、最有開創性、最有創造力的人們,然後一個愚蠢的制度就把這些聰明人全部困在一個小框框裡面互相鬥智廝殺。
那我問你,你要給你教的孩子承諾甚麼樣光明的未來?
--
--
照片是2012年我在X書院開的第一堂課,全部的人一起躺下來聽學生解說她的創作。我躺在畫面右邊拿著手板。只有在教書的時候我可以感覺靈魂的充盈,那是一個純粹的魔法時間,是虛度生命最好的方式。
前天下課的時候學生跑來告訴我,他在學校裡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冒充者,好像在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只有在我的課的幾小時裡,他不再是冒充者,他是他自己。
這是我開始教課以來最大的禮讚。勝過無數個700塊。
重機怠速不穩 在 王郁揚 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發言時間區段
00:35 王郁揚自介
01:41 王郁揚八大政見簡述
03:00 王郁揚過去三年做了什麼
03:50 詳述一、強化菸害防治,推動2040無煙台灣,規管電子煙、加熱菸,保護兒少。
04:39 說明電子煙、加熱菸主張
05:53 詳述 二、穩固長照財源,推動長照財源雙軌制,保險+稅收,提供長照家庭雙重保障。
06:52 無煙台灣與長照財源小故事
07:40 詳述 三、食品化漢大麻,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與國際趨勢,規管健康食品漢大麻、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8:35 詳述 四、合法醫療大麻,守護罕見疾病兒童,紓解成人長期無解病痛。
09:36 詳述 五、推動重車平權,促成大型重機北北基高速公路試辦計畫。
10:12 詳述 六、老司機求上車,推動中央建立性別平等性產業經濟示範專區。
11:08 詳述 七、中藥國考制度,推動中藥產業國家考試制度,穩定產業發展,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
11:41 詳述 八、運動傷害防護,促成運動防護高考制度,爭取運動選手福利。
12:45 補充 尊嚴善終安樂死法、物理治療師法、礦業法、居住正義。
12:57 王郁揚結語。
13:45 王郁揚提問相關單位如何實現2040無煙台灣。
文字為初版講稿,與影片口述內容稍有差異,但不影響意義表達,謝謝🙏
自介:各位電視機與網路上收看的市民,大家好,我是北投天母蘭雅立委參選人 一號 王郁揚 一號 王郁揚,有些民眾知道我曾去澳洲打工度假兩年,其實我目前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也就是WHO FCTC認證的反煙專家(拿出證書,這是我於2019年八月取得的聯合國證書),同時郁揚也是無煙台灣基金會創辦籌備總召(拿出來) ,郁揚此次參選主軸為「管理取代禁止,敏感產業檯面化」「管理取代禁止,敏感產業檯面化」。
議題:郁揚此次參選提出八大政見,以下簡單敘述:
一、強化菸害防治,推動2040無煙台灣,規管電子煙、加熱菸,保護兒少。
二、穩固長照財源,推動長照財源雙軌制,保險+稅收,提供長照家庭雙重保障。
三、食品化漢大麻,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與國際趨勢,規管健康食品漢大麻、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四、合法醫療大麻,守護罕見疾病兒童,紓解成人長期無解病痛。
五、推動重車平權,促成大型重機北北基高速公路試辦計畫。
六、老司機求上車,推動中央建立性別平等性產業經濟示範專區。
七、中藥國考制度,推動中藥產業國家考試制度,穩定產業發展,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
八、運動傷害防護,促成運動防護高考制度,爭取運動選手福利。
郁揚很榮幸地向所有市民報告,郁揚這三年做了哪些事情以及當選立委推動此八大政見的緣由。
過去三年:第一部分,過去這三年中,(拿出公文信封),郁揚在民間與中央政府、社會大眾進行大量溝通,除了公文往來、郁揚也在公共政策連署平台多次發起連署,也有過突破門檻5,000人的連署活動、同時郁揚也參加遊行抗議、嘗試成立協會、基金會,然而這些社會運動的結果,讓郁揚發現身在體制外的諸多無奈,因此,郁揚決定親自下海參選立委,期許郁揚監督政府的能量能夠由內而外,讓台灣在更多面向與國際接軌,讓台灣人的每一天都能過得比之前更好。
當選立委四年:第二部分,如郁揚有幸當選立委,郁揚將致力推動參選八大政見。
第一, 強化菸害防治:推動2040無煙台灣,規管電子煙、加熱菸,保護兒少。
無煙台灣Smoke-Free Taiwan,根據國際上的定義,是指香菸吸食流行率小於5%,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我國2018年成人吸菸率為13%,與我國吸菸率相近的紐西蘭將在2025年達成無煙國家、英國2030年、加拿大2035年,因此郁揚主張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菸草減害產品納入菸品規管,並參考衛福部菸草終局(EndGame)公文,推動2040無煙台灣的目標。
目前台灣電子煙、加熱菸尚未入法規範,導致社會亂象叢生以及行政單位執法困難,美國總統川普於2019年12月31日公開表示:「電子煙可以協助停止抽香菸,這是很大的優點。」然而台灣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於2017年送進立法院審查,至今仍未三讀通過,因屆期不連續原則,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必須歸零開始,因此許多地方政府開始訂定電子煙、加熱菸自治條例,然而網路亂象並不會因為這些自治條例而改善,為了保護兒少,郁揚主張,一、禁止網路販售電子煙、加熱菸,二、參考歐盟TPD規範、嚴格控管電子煙油成份,相關細節可參考傳統菸品管理方式與英國、美國等國際做法,再進一步討論取得社會共識(拿出牌子 菸草減害 減少菸害 2040無煙台灣)。
第二, 穩固長照財源:推動長照財源雙軌制,保險+稅收,提供長照家庭雙重保障。
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衛福部長陳時中,多次表示2020年長照預算將達400億,未來更將達600億,很多人都很好奇錢從何而來,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2018年菸稅佔了長照預算八成」,因此400億將有320億來自菸稅,600億將有480億來自菸稅,如此不穩且道德上有疑慮的政策,激起社會議論,加上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TTL出的65元「長照菸」去年已在四大超商開始販售,「吸菸救長照」的說法在社會上不徑而走,因此郁揚長照政策的主張與台灣民眾黨相同,推動長照財源雙軌制,保險+稅收,提供長照家庭雙重保障,同時這對郁揚實現前一個無煙台灣的政見,有著莫大的幫助。
長照與無煙台灣的政見,郁揚說個小故事作為總結,當我在推動無煙台灣時,在網路上遇到一位長照家屬,她跟我說:長照政策非常好、非常重要,她們家如果沒有長照政策是撐不過來的,而她同時也是非常討厭香菸的反菸民眾,這讓她很煎熬到底要不要反菸,她說:她們家很幸運能使用到長照資源,但有太多家庭因無法取得長照資源而產生長照悲歌的情形,現在,菸稅佔長照預算八成,讓她反菸也不是,不反菸也不是,這,也是我們台灣政府目前的窘境,因此郁揚才會同時提出長照財源雙軌制與無煙台灣的政見,希望台灣能夠在完善長照體制之餘,我國菸害防治也能同時兼顧。
第三, 食品化漢大麻: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與國際趨勢,規管健康食品漢大麻、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漢大麻 英文CBD,中文學名:大麻二酚,在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皆已列為食品,且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建議THC含量低於0.2%即可,台灣衛福部單方面以函釋將CBD定義為藥品,且THC含量得低於10ppm,10ppm用白話文說明,就如同一碗飯裡面加一粒鹽巴,比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0.2%嚴格上數萬倍,以上結果導致需要健康食品漢大麻的民眾無法取得,造成許多人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因此郁揚主張,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與國際趨勢,規管健康食品漢大麻,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第四, 合法醫療大麻:守護罕見疾病兒童,紓解成人長期無解病痛。
大麻在醫療的價值,國際有目共睹,除了歐美多國十幾年前早已合法,去年的韓國、泰國,新加坡也紛紛將醫療大麻合法化,其中泰國總理更直接購買醫療大麻治療失眠,除了失眠,醫療大麻最重要的價值是改善罕見疾病兒童病況,嚴重特殊型癲癇,我本身就認識一位這樣家庭的家長,她為了改善小孩的癲癇,跑遍北中南醫院,最後竟得私下違法取得醫療大麻來控制自己小孩的病情,她不方便出面是因為她已經違反台灣法律,但她違法取得這些醫療大麻,只是為了救自己孩子一命,天下父母心,郁揚希望我們台灣法律能更重視這些罕見疾病兒童的需求,因此郁揚主張合法醫療大麻,守護罕見疾病兒童,紓解成人長期無解病痛。
第五, 推動重車平權:進行大型重機北北基高速公路試辦計畫。
大型重機上高速公路法規已邁入第九個年頭,然而,至今完全沒有開放一條、任何一條高速公路進行大型重機試辦計畫,此已是明顯的行政怠惰,但交通部高公局至今仍持續用快速公路:國三甲、台64的報告來阻擋高速公路試辦計畫,因此,郁揚主張推動重車平權,進行大型重機北北基高速公路試辦計畫。
第六, 老司機求上車:推動中央建立性別平等性產業經濟示範專區。
社會秩序維護法修法上路也已邁入第九個年頭,內政部於2018年坦言:「性專區是個失敗的修法案例。」各縣市皆不願成立,讓立法形同廢紙。根據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指出,我國實際性工作者將近10萬人,每年接待嫖客逾3000萬人,「性產業」年產值至少可達新台幣600億元。如此造成的治安死角與非法外來人口問題已刻不容緩。網路Youtuber「博恩夜夜秀」和「志祺七七」更多次公開討論台灣性專區議題,其中,雲林東勢鄉全體鄉民代表一致同意成立性專區,然而地方政府仍然回應「因沒有完整配套方案,建議中央應先成立示範區」。因此,在這個多元性別平等的時代,郁揚主張:老司機求上車,推動中央建立性別平等性產業經濟示範專區。
第七, 中藥國考制度:推動中藥產業國家考試制度,穩定產業發展,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
中藥產業歷經25年抗爭,終於在2019年取得「有條件合法接班」,然而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明:這像是替中藥房「上葉克膜」,因此郁揚主張將推動藥事法修法,希望經過國家考試,新增一類中藥販賣專門技術人員,讓有意從事中藥販賣業務者透過考試取得資格,穩定產業發展,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
第八, 運動傷害防護,推動運動防護高考制度,爭取運動選手福利。
郁揚畢業於國立體育大學 運動保健學系,目前,台灣運動防護員有效證照持有人數約420人,許多國家選手身旁的運動防護員都來自我們學校科系,例如羽球天后戴資穎、網球一哥盧彥勳,他們的防護員都是我們科系培育出來的優秀運動防護人才,同時在許多台灣運動團隊也都有我們運動防護員的隱形努力,讓台灣之光在國際的運動舞台發光發熱。然而,台灣目前的運動防護員證照還是由教育部體育署委託民間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舉辦。鑑於民間有許多運動防護團體,因此很常見到自己單位發行的運動防護認證,導致民眾對運動防護證照的認知模糊不清,因此郁揚主張:推行運動防護高考試制度,統一由考選部舉辦運動防護師國家考試,以爭取運動選手最大福利、為台灣體壇再創佳績。
郁揚也支持尊嚴善終安樂死法、物理治療師法、礦業法以及居住正義等進步議題的修法。
結語:最後,此次郁揚以無黨籍身份參加立委選舉,自知在現行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遊戲規則下,不可能取得區域立委席次,但郁揚所提八大政見,皆是社會中少數族群、弱勢的聲音,郁揚期盼當選者可以參考郁揚所提政見,納入未來立法參考,並且請支持我政見或還不知道要投誰的市民,將您神聖的一票投給一號王郁揚,讓我得票有機會達兩萬七千票,取回我在澳洲打工度假兩年所存的20萬立委參選保證金,同時郁揚也懇請大家把政黨票投給小黨,例如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讓台灣能夠真正達到公平正義、改變台灣,科學證據、實事求是的目標,以上報告,謝謝大家聆聽。
(看時間插入結尾句之前)
還有點時間,郁揚做個公開呼籲:
敬請衛福部長陳時中、國健署長王英偉、財政部長蘇建榮、國庫署長蕭家旗、董氏基金會董事長謝孟雄、台大醫師郭斐然,針對2040無煙台灣目標於1/11日投票前,公開做出具體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