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重度抑鬱症症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度抑鬱症症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度抑鬱症症狀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許多人在確診Covid-19新冠肺炎之後,都會出現嗅覺與味覺喪失的症狀。有些人的嗅覺喪失會在康復後2~4週逐漸恢復,但也有些人恢復得比較慢,甚至從此聞不到氣味...。 這段疫情期間,我在備課與上網查找資料的同時,注意到許多醫界 的發文,討論確診後嗅覺喪失患者可以在家自我進行「嗅覺練習(smell ...
重度抑鬱症症狀 在 小鬱亂入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25:02
吸煙者有臨床明顯憂鬱症狀的機率比不吸煙者高 3 倍。但過去一直沒辦法確定,究竟是抽菸導致憂鬱症,還是因為有憂鬱症而想透過吸菸來「自我療癒」。不過新的研究指出其實是都有的。 在英國則有團隊分析2個獨立、含數千名思覺失調症與重度憂鬱症患者的基因數據庫,來探討是吸菸是否與基因變異有相關性。 結果發現,...
重度抑鬱症症狀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23:52
習慣把悲傷藏起來 - 表面假裝很好的微笑憂鬱 #為什麼會微笑憂鬱 面對太陽的背後是陰影。 白天時光鮮亮麗,到了夜晚卻被內心的痛苦所淹沒。 習慣避免負能量,保持正向樂觀,聽了很多不要想太多,聽了很多要過得開心點,久而久之,因為這些建議,不禁讓人覺得悲傷是必須要壓抑的情緒,為了不要影響別人,不得不...
重度抑鬱症症狀 在 arryann18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07 19:53:13
【健康冷知識解碼】手指甲形態可睇得出你是否健康。手指甲呈現不同顏色、形狀,與我們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健康者常擁有粉肉色或奶白色的指甲,沒有明顯紋路及皺摺。 日本針灸按摩師鳴海理惠早前就整理出十一種指甲形態,顯示身體健康亮起紅燈,需多加留意。出現異常紋路 (摸指甲時,會摸得到紋路): 1. 有直紋...
重度抑鬱症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許多人在確診Covid-19新冠肺炎之後,都會出現嗅覺與味覺喪失的症狀。有些人的嗅覺喪失會在康復後2~4週逐漸恢復,但也有些人恢復得比較慢,甚至從此聞不到氣味...。
這段疫情期間,我在備課與上網查找資料的同時,注意到許多醫界
的發文,討論確診後嗅覺喪失患者可以在家自我進行「嗅覺練習(smell training)」,建議使用平常家用的一些香料與香氣食物,例如蒜頭、洋蔥、柑橘...每天進行2~3次的嗅覺練習,幫助找回嗅覺敏銳度。
嗅覺喪失其實對於一個人的生活甚至情緒面的影響,是難以想像的。有些人在失去嗅覺之後,便陷入重度抑鬱的陰霾(像已故搖滾樂團Nirvana主唱Kurt Cobain - 當然,他並不是因為新冠肺炎導致嗅覺喪失而據說是因為一場意外 - 有人說他是因為喪失嗅覺之後,陷入重度憂鬱多年,最後took his own life...)。
芳香療法除了可以幫助保護我們對疫病的防禦力,在後疫情的時候也能派上用場,幫助許多因染疫而失去嗅覺的人逐漸恢復這個最神秘卻又非常重要的感官。
芳療師們,可以考慮動起來喔(😉wink wink~)!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3832928
重度抑鬱症症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閱讀筆記
#正午惡魔
英國詩人愛德華楊形容憂鬱症是「內心的陌生人」,《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也曾經把憂鬱症具象化地寫進她的書裡,它變成一種魔界生物,叫做「催狂魔」;本書作者安德魯所羅門則形容憂鬱症是「正午惡魔」,即使在陽光燦爛的正午,始終如影隨行的憂鬱魔影也不會消失。
一般人都會有的憂鬱情緒並不等於憂鬱症。憂鬱症究竟是怎樣的感覺?本書作者身兼重度憂鬱症患者與臨床心理學教授,他把這種病定義為生命力的喪失,「憂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是生命。」無論如何,憂鬱症可能是人類歷史迄今最複雜的一種疾病,它是來自於生理或心理,後天或遺傳?目前都無法下定論,而且每個憂鬱症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都不一樣,就像雪花一般,都是獨一無二的。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之後,憂鬱症的最新科學發展呼應了西元前五世紀希波克拉底的主張: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可用口服藥來治療;只是在兩千五百年前還沒有百憂解,所以希波克拉底開的藥方是曼陀羅和藜蘆,病因也從當時的「黑膽汁過盛」進化到如今的神經傳導物質缺乏。但另一方面,關於憂鬱症的社會理論也依然呼應同樣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的看法,認為這是靈魂的疾病。兩派觀點一直以來就吵吵嚷嚷,直到今日仍然爭論不休。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對於憂鬱症的認識,就像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一樣仍在啟蒙皆段,在21世紀的今天,對憂鬱症的治癒就像對太空的開發一樣,或許並沒有進展多少。
安德魯所羅門同時也是獲獎無數的《背離親緣》作者,他因為身為同志而想去了解所有異常的孩子在成長中的傷害而寫了這本書,同樣的,他也因為自身的憂鬱症太過痛苦而不得不對這種病症進行各種研究而寫了《正午惡魔》,此書從文化、歷史、政治、經濟、演化、醫學、心理、族群、性別……..各種不同的領域來探討憂鬱症,兼談因抑鬱帶來的上癮症與自殺,以及各種治療方法與另類療法,甚至包括巫術;厚厚數十萬言,是作者寫給自己的安魂曲。他花了五年的時間,從他自己崩潰的經驗談起,同時進行種種調查採訪,觸及其他憂鬱症患者的故事,寫成了這部鉅作。他形容這種病是「世上最寂寞的戰役」,而他給所有憂鬱症患者的建言是:「無論感覺多糟,你必須盡你所能活下去,即使你當下能做的只有呼吸。」至於我們可以為罹患憂鬱症的親朋好友做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減輕他們的孤獨。」
對許多人來說,罹患憂鬱症彷彿是被上帝放逐,無比荒涼,甚至有人形容這種病像是「覺得自己已經死了,只是屍體還沒有被別人發現」,這樣的感覺太令人心痛。我們的身旁總有朋友正與憂鬱症進行長期的對抗,或是原本開朗的人正在墜入黑暗的深淵,而誰也不敢說自己可以永遠與這種病症絕緣,或許它一直潛伏於我們的大腦或心靈某處,像催狂魔一樣等著有一天現身,成為最燦爛的正午陽光也無從消解的惡魔。
因此,對於憂鬱症若能有更多的了解,也就有助於我們可以更知道如何與得到這種病症的朋友相處,甚至與日後可能也需要被了解的自己相處。而這本書對於憂鬱症有全面的解析,能夠幫助我們一探迷霧。安德魯所羅門也說,他寫作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提供有用的資訊,讓大家理解這種疾病,同時也要讓所有正與憂鬱魔影博鬥的人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孤獨。
.
🌱本文刊於聯合副刊‧周末書房 / 110.03.27(六)
出處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345957
標題:世上最寂寞的戰役
作者:#彭樹君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
重度抑鬱症症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給科興蒙上污名?】
科興疫苗由引入香港到今,一直引起很多討論。先有因欠缺第三期醫學報告而曾被香港專家阻攔,要政府豁免開通去引入。到最近幾宗接種該疫苗後有副作用及死亡事故發生,又令到港人人心惶惶取消注射。疫苗滯銷,究竟是誰令科興蒙上污名?
老實說,該疫苗在內地的副作用及死亡率一直偏低,是因為內地政府只開放給18-59歲人士接種,接種禁忌亦寫明,18歲以下及60歲以上、孕婦及嚴重慢性病患者均不屬接種範圍。亦有十分之詳盡的健康指引去提醒接種人士,接種門檻可謂非常之高,大家不妨參考一下國內防疫中心提示接種科興疫苗的要求 :
1. 惡性腫瘤病者不予接種。
2. 有基礎疾病時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藥物控制不好的,不予接種。
3. 精神類疾病者如抑鬱症不予接種。
4. 家族遺傳性疾病如白化病,不予接種。
5. 心腦血管疾病不穩定,不予接種。
6. 做過心臟手術時如心臟搭橋,不予接種。
7. 大手術後恢復期,不予接種。
8. 近三個月內使用過血液制品和免疫抑制者,不予接種。
9. 服用優甲樂的人,不予接種。
10. 懷孕期婦女三到六個月,不予接種。
11. 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不予接種。
12. 有中重度貧血者,不予接種。
13. 三個月內服用過抗病毒藥物抗過敏藥,抗生素的必須停藥,症狀消失,一到二週後方可接種。
14. 乙肝和幽門螺旋杆菌抗病毒期間不予接種。
15. 高血壓控制穩定140/90以下才接種。
16. 流感禁忌的本苗都禁忌接種。
17. 接種流感疫苗至9隔14天後才可接種。
看完後,你是否覺得非常清晰細仔令人更加安心?但香港,卻一直只簡單地列出幾點而已。當你接種疫苗前,只問你幾句是否有長期病患?是否有血壓高?便直接注射。全靠市民自動申報,請問你覺得可信性有多大?香港政府還要效法英國高齡人士優先注射,不跟隨內地及澳門做法暫不開放給60歲以上人士。請問這樣「大膽」進取的做法是否其中一個做成大家對科興失去信心的原因?明白60歲以上人士絕對是新冠病毒的高危人士極急需疫苗幫助,但此歲數亦往往是注射疫苗後出現死亡事故的高風險類別。當大家見到有注射後的死亡事故發生,就算證明不關疫苗問題,也會令大眾對疫苗猶豫吧。既然如此,政府為什麼不一早跟內地一樣先讓59歲以下人士注射去做增加市民信心?就算開放給60歲以上人士,可否先把其病歷報告清楚核實?結果人人申報沒有長期病患但死亡人士往往也有心血管、糖尿病等毛病等⋯這樣無奈地增加了疑似注射後死亡個案,又怎會令市民感到安心?
現在有人批評政府高官及議員當時「特事特辦」去引入科興是錯,幾單死亡事故證明當初專家決定等待第三期報告是對的。但什麼專家當初不提醒政府應跟足國內防疫中心指引做法去處理?自設寛鬆門檻還給60歲以上人士優先接種令副作用反應個案增加去嚇怕市民?這是否給個「氹」政府踩?好讓現在公眾對科興疫苗信心動搖便走出來「攞彩」證明自己是對的嗎?明明疫苗是用來救人,但卻利用作攪政治對抗?我真的希望這只是陰謀論並不是事實。
到3月15日香港才有一份比較詳盡一點的接種指引,說明患有橫貫性脊髓炎及脫髓鞘疾病等、有嚴重長期病而病情不受控、對新冠或其他滅活疫苗有過敏反應或出現血管性水腫及呼吸困難、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均不宜接種。而有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血脂問題出現異常情況、最近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患嚴重長期病患者、有急性或不穩定疾病仍需接受治療人士、或要透過治療控制病情的部分人士⋯應推遲接種疫苗3-6個月直至病情穩定。這個有點遲的指引,總算比起之前好一點,但門檻還是比內地寛鬆多。你看內地連曾經服用抗生素也建議推遲兩星期才注射是多麼謹慎!
其實復必泰Biotech本身注射年齡限制是16-85歲,為什麼香港專家不選用它去給高齡群組優先使用?卻硬推國內未開放給60歲以上人士注射的科興,最後背上污名是否靠害?若長者是因接種Biotech死亡,那大家便不會有藉口去踩國產疫苗。
科興公布全球累計已接種4400萬劑,已知的接種後死亡案例有60宗(包括香港7宗)。但其實其他疫苗均也有死亡案例!單看沒有中國疫苗的美國也有1170人注射後死亡、韓國也有16人接種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後死亡、挪威也有33名長者打Biotech後死亡⋯ 為什麼大家卻只用科興去大造文章?如果如專家所指第三期報告的重要性,那復必泰biotech和阿斯利康也具有第三期報告,為什麼世界各地還是有這麼多關於他們的死亡個案?「阿斯利康」最近更因有2名年輕挪威醫療人員死亡而被多國急剎停止使用!
香港政府一直因沒有報告而不肯引入「國藥」,而引入的科興、復必泰Biotech及阿斯利康又看上不太靠譜。我一早已寫過篇「疫苗,你敢打嗎?」的文章,曾推斷過香港政府將為疫苗滯銷而孭鑊,現在果然不出所料。其實只要政府及專家處理好一點,絕對是可以令市民增加信心。香港每日有140人死亡,而因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病及糖尿病死亡的平均人數分別達10.2人、8.1人及1.4人,所以有病患者接種過疫苗後死亡又有何奇?但若可以對接種科興者門檻跟足內地指引般設高一點、便可減低副作用風險。其實香港已有超過十萬人接種科興,當中更不乏高齡人士,但事故卻只有幾宗。接種者只要詳細參考以上的國家防疫中心指引內容後才去注射,便絕對可以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文 :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