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重工業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重工業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工業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工業例子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黃紹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其邁「暖男」編織亞灣區虛幻不實的1200億大夢❓❓ 🙏高雄需要真的產業轉型,不是ㄧ再畫大餅 👉🏼過去這2、30年來,高雄市從台灣的「經濟頭」慘變「經濟尾」!記得80年代時,大家盛傳「高雄錢淹腳目💰」,老高雄人也都很自豪地說,我們有85大樓的時候,台北101還沒有影子呢,對照如今高雄的景氣蕭條...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40的網紅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麻煩不煩」第11集重磅邀請醫師界資深rocker、全民金頭腦冠軍、書田診所精神科大頭目、第一位精神科醫學界公開挺大麻的資深醫師 - 孔繁錦醫師來到節目中。 我們在第9集節目中,跟發起「百位醫師挺大麻」連署的新科醫師賴醫師(Dr. KIANG)聊過關於西醫界對於大麻的看法。而孔醫師在醫界打滾數十...

重工業例子 在 GAT classroom丨學測指考學習天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0:34:16

地理科—準備引導 相信大多社會組同學都認為,社會絕對是比自然更加容易掌握、取分和理解的,但,寫模考、做題的時候卻又發現沒辦法穩定的拿到心儀的分數,認真探究起來,就會發現:「又是地理惹的禍」。 沒錯,對於很多社會組的同學而言,地理常常就會是社會科中的心魔,跨也跨不過去,像我們的M編一樣,明明歷史和公...

重工業例子 在 Herman Yeu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09:22:54

前日直播中,有介紹過一本書叫 "先秦政治的智慧與謀略" 當中有一個論點幾得意,想同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引用孔子的一句說話︰不患寡而患不均 呢句說話好多人照字面錯譯 認為人不會因缺乏而不快樂, 只會因為社會分配不平均而不快樂。 但呢個解法係扭曲左孔子的意思 孔子當時講呢句其實係講緊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 不...

重工業例子 在 Lori Tsa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18:14:45

大考世史溫習之旅-DAY TWO 知來者之可追 第二天:脫亞入歐:起起跌跌的日本史 (分享出去,功德無量) 第一天差役建議大綱: 1.評估中國南京政府現代化成效。(15分) 立場,很大成效 政治方面:五權分立、憲政體制-確立共和 軍事方面:新式海、陸軍-強化國防 經濟方面:銀元改革、鐵路、重工業、國...

  • 重工業例子 在 黃紹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23:35:12
    有 401 人按讚

    📍 其邁「暖男」編織亞灣區虛幻不實的1200億大夢❓❓

    🙏高雄需要真的產業轉型,不是ㄧ再畫大餅

    👉🏼過去這2、30年來,高雄市從台灣的「經濟頭」慘變「經濟尾」!記得80年代時,大家盛傳「高雄錢淹腳目💰」,老高雄人也都很自豪地說,我們有85大樓的時候,台北101還沒有影子呢,對照如今高雄的景氣蕭條、人口外移,著實令人不勝唏噓‼️

    誓言要兩年拚四年、光榮高雄的陳其邁市長,上任以來喊的最響徹雲霄的政策就是亞灣的「5G AIoT園區」。🤷🏻‍♂️傻眼的是,今天紹庭在議會詢問市府預計要引進何種「產業別」及那些企業進駐時,陳其邁市長居然語焉不詳,回答不出具體的做法及規劃。更扯的是,當問到預估能「創造多少產值」時?😳羅副市長還能大言不慚,不假思索地喊出可創造出1200億產值的大餅,真是令人見識到何謂說謊不打草稿的功力。

    15年前,紹庭剛從美國矽谷返鄉擔任市議員的時候,正值「高軟」在招商引資,🙋🏻‍♂️紹庭以一個科技人大聲疾呼,必須要把園區招商的「產業方向」定義清楚,才能成功。遺憾的是,目前高軟年產值才僅區區40億元,相較台北市南軟園區一年將近8000億的產值,北高竟有200倍的天壤之別。深究原因無他,主要還是進駐高軟的廠商產業別中,高達近8到9成都非高科技產業,又那來的高產值?

    💡「產值」絕對不是用嘴巴喊喊就有的,而是要有一套仔細縝密、具體可行的規劃及配套,但往往執政者卻只偏重「大內宣」,卻提不出相關計畫、反覆驗證、預估產值等,經濟自然不可能好轉,陳其邁市府跟市民畫了一個大餅,等到時間到了、任期也屆滿了,人走茶涼,景氣一樣沒有好轉。

    要解決經濟問題,主要還是取決於產業發展。近年來,台灣早就轉型為以高科技為主,包括台中、台南都是靠產業轉型帶動城市發展的成功例子。反觀高雄市,就像是個被遺忘的城市,至今仍然停留在當年人口密集的傳統製造業及重工業,難怪高雄人口紛紛外移,年輕人繼續悲唱北漂哀歌。

    🧐陳其邁市長號稱要「兩年拼四年」,他的副市長說要創造高雄亞灣1200億的產值,這對綠營執政2、30年下的高雄人而言,恐怕只是另一個「城市翻轉」的口號及童話故事,茶餘飯後聽一聽也就算了!

    #邁師公、羅桌頭
    #產值預估不是菜市場喊價
    #沒有產業發展方向,只會畫大餅
    #兩年拚四年,原來是拚命鬼扯唬爛
    #工業4.0到5G Alot千萬不要再淪為口號

  • 重工業例子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08 23:58:02
    有 4,404 人按讚

    有些台灣人對美國的觀感是很負面的,認為美國是世界惡混,非常邪惡,美國只顧自己的利益(哪個大國不顧及自己的利益),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說,其實這是很錯誤的觀念,因為台灣人本身就是美國海洋系統底下的極大受惠者,為何台灣應該在國際大勢中選擇親美,基本上海島國家都只能選擇親美,你看全球哪個海島型國家是不親美的,如果不親美,那美國一定把軍事基地擺在你家,海島型國家,你的資源不能互通有無,沒有貿易就是死路一條,美國的軍事控制能力,基本上就是遍及全球,這個差距有多大呢,全球第2到9名的軍費支出大國,加起來才等於美國而已,台灣在二戰以後,基本上就只能選擇親美了,光是台灣在太平洋西岸的位置,對美國來說就是極大的利益價值,還有很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產業技術

    美國建立很大的全球軍事系統,那是非常燒錢的,軍隊的運作離不開經濟原理,那是很大的支出,一定要想辦法讓軍隊有收入,或者用國家的收入去彌補,達到收支平衡,才能長期穩定運作下去,如果很多國家無法維持收支平衡,那就是世界大戰,大家把軍武產品消費掉,有消費就會有需求,生產國又能再度回到收支平衡,不管哪一種方式,軍隊運作一定要產生相對應的經濟效益,不然大家都撐不下去

    雖然軍隊不是製造業和農業生產者,但軍隊還是可以產生經濟價值,例如用軍事的方式去得到低價的資源;國家進口100萬噸的糧食,價錢原本是15元,用軍隊干涉他國市場而讓價格跌到5元,這中間的10元價差就可以算是軍隊產生的,軍隊生產力就是「1千萬元」。軍隊愈來愈大,就要製造愈來愈多的產值,要產生愈多的產值,就要有更強大的軍隊,不停地循環才能夠收支平衡,軍隊運作完全符合經濟原理,這就是二戰德國納粹的做法,整個歐陸各國不得不跟著投入軍備競賽,坦克要產生經濟產值,要不按照市場機制賣掉,要不就得發動侵略,鄰近大國為了防禦,自然也會跟著提升軍備等級,各國不斷軍備競賽,任何商品要維持平衡都得有生產和消費,生產了軍武,也要消耗軍武;德國吞併周圍小國後,最終還是得往歐陸以外的發展,可以預期,這種發展經濟的方式,最終就是導致戰爭

    養大型軍火玩具是非常昂貴的,先不論研發航空母艦和先進軍火的成本,光是要養這些平時沒有經濟效益的玩具,小國家們搞到最後,要不破產,要不窮兵黷武,美國一年軍事支出超過6000億美元,以全球5%的人口承擔了全球近50%的軍費開支,那是很難支撐的,蘇聯就是很好的例子,把國家資本集中到重工業和政府支出的項目,結果民生經濟就拖垮你,美國跟蘇聯冷戰越久,蘇聯距離破產的機率就越高,因為美國搞軍武和造艦可以拚經濟,但是蘇聯搞軍武和造艦很大的比重只是燒錢,經濟會拖垮國家收支平衡

    既然大家玩不起大玩具,那美國就來幫大家提高經濟效益,大家加入我的軍事管理範圍內,我幫大家維護各區域的安全問題,我燒錢研發軍火和維持航空母艦運作,大家在貿易和防禦性武器交易方面,讓我收點錢分攤成本,就像大樓管委會那樣,大家繳管理費,我來幫大家管理,這樣大家花在治安上面的支出,就能省很多錢了,但是各位住戶自己家裡的防盜門或安全設施要怎麼升級和花多少錢,這就靠各位住戶了,這管委會不出錢的

    而且美國這管委會也做很多事,首先,在美國的維護下,全球貿易系統運作得很順利,不用像大航海時代,商船還要自己帶艦隊來保護,現在大家進行貿易和航運,安全度已經提高許多了,能用經濟解決的問題,平時就用經濟方式正常釋放能量,大家也不用花很多預算在國防上面,搞到軍備競賽,世界又高成本軍事大戰,當然各個盟國也要幫美國分攤一下軍費,美國軍隊要能達到收支平衡的經濟效益,才能長期運作下去

    美國現況就是地球老大,他花錢造艦養軍隊,然後幫大家在這世界的經濟中分配利潤大餅,作為全球第一霸權,當老大的自然有權吃最大的一份,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中古基督教廷、中國各朝代、大英不列顛、中國歷代王朝,每個時期的權力核心,哪個不是邪惡的掠奪弱勢,只是規模沒有21世紀的美國這麼大,當老大且善良的案例非常少,善良的往往也當不成老大,但是這世界永遠有人會當老大,有人說美國是邪惡的,不過換個層面想,納粹、蘇聯、日本或者中國當這個地球的老大,他們難道會比較善良?

    有人舉過一個例子,很多人討厭美國當世界警察,但是一個沒有警察的社會,難道就會比較好,世界的秩序不是一定要美國,但沒有美國,你就會發覺,美國這惡棍底下鎮住的那群區域霸權,全都不是什麼善良國家,一旦原本的老大掛了,全球各地的區域霸權就會爭奪當新的老大,美國可能很邪惡,但那位未知的新老大又會多善良?

    美國不只是世界警察,他同時還協助了很多盟國的出口貿易與技術轉移,商業市場就是大家互利共生,二戰以後,美國協助南韓、台灣、日東亞三國的產業發展和出口貿易,讓這些盟國的經濟大躍進,這些盟國經濟好轉了,對美國也有幫助,大家買軍備比較沒經濟壓力,分攤一下美國軍費,美國企業也能降低營運成本,然後把技術轉到盟國,生產品質好一點,商業訂單盡量分配給這些盟國,東亞三國長期都是貿易出超國,賺了外匯,然後回饋一點在保護費上面,大家彼此都受惠,互相在東亞地區協防美國,大家都盡一些責任,貨出去,錢進來,大家發大財的概念,安居樂業

    美國賣給台灣武器(你知道有多少國家想要那些軍備,花錢都買不到的設備和技術),那在商業上是互通有無,台灣對美國貿易是長年順差,這就代表對台灣對美國出口大於進口,美國給錢用買的,又不是用搶的,做生意不互相往來,怎麼做的長久?美國跟台灣買比較多產品,台灣跟美國買相對少產品,如果台灣抱怨要花錢向美國買武器,這根本是無國際觀的邏輯,做生意就是在商言商,商業在很多時候都是外交的一部份

    很多台灣人想的都是「不勞而獲」的思維,外交不是小孩胡鬧,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永不妥協,這跟左膠的腦袋有啥差別,選擇本來就是要有失有得,綜合評估下,選擇對大局有利的方向,好處全都要,壞的都不要,那國際上誰理你?

    台灣本身就是中美第一線戰場,台灣無法同時對中國和美國說不,無法選擇中立,沒有和中美其中一方同盟,根本沒籌碼去拒絕另一方,國際大勢就這樣,隨著中美對立越來越強烈,台灣的可選擇路線非常明確,親美一定是首選,反共不反中是次級選擇,地球上從來沒什麼邪惡與正義的劃分,拳頭大的贏家,就是暫時的正義

  • 重工業例子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05 07:54:58
    有 15 人按讚


    柯文哲再一次矛頭對準了陳菊。
      
    現在看柯文哲,我已經沒有去年大選混戰時的錯愕,也沒有今年稍早他一再背骨時的憤怒。
      
    現在我更多的,是惋惜,甚至有那麼一點可憐他,感嘆一個曾經被視為台灣政治希望的明日之星,會被自己的 #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如此面目全非,被眾人所棄的程度。
      
    我已經看破了柯文哲這個人,但,我還是得幫陳菊說幾句公道話。
      
    🔹 高雄市長是台灣最不容易做的工作之一
      
    很多人會覺得,高雄長期作為台灣唯二直轄市之一,市長應該是威風八面、滿手資源。但事實上,這都犯了以台北市的角度看高雄的刻板錯誤。真正有直轄市的資格,又有與之匹配的資源的,其實只有台北市。高雄市雖然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卻未必有與之同等的資源。
      
    在中央地方權責劃分上,直轄市比其它縣市要多負責不少東西。舉個最淺顯的例子,在直轄市裡面,公立高中職一般是「市立」,也有自己的「市立」醫院系統;而在其它縣市裡面,公立高中職、公立醫院一般是「省立」,凍省以後則由中央概括承受,改隸「國立」或「署立」。
      
    這些都意味著直轄市必須自行扛起很多日常政務的財政負擔,不像其它縣市由省府/中央概括承受. 也無怪乎2010年五都升格(桃園則稍晚)時,當時還是台中市長的胡志強率先發難,對中央政府要求「不接手國立高中職與署立醫院」。
      
    同樣的差異,也出現在健保費補助、地方工務與道路修繕等方面。而當有重大建設專案的時候,直轄市也要負擔不少自籌款。

    胡志強的大動作,看在1979年即已升格,默默承擔直轄市財政框架三十年的高雄,難免有種「我們早知道了」的心酸。
      
      
    🔹 柯文哲不告訴你的「雙城故事」
      
    高雄市有直轄市的行政框架,但經濟資源呢?
      
    柯文哲和陳菊隔空交火,常常拿台北與高雄的「創稅能力」出來說事。身為熟悉城市發展軌跡的高雄子弟,沒有什麼比柯文哲這種去脈絡化的批評,更令人憤怒的了。
      
    高雄自從日治時期就被定位為重工業的南進基地,國民黨來了,蕭規曹隨,仍舊在日本人遺留的基礎上,繼續把高雄建設成重工業城市。長期以來,高雄的城市經濟,高度倚賴於黨國色彩濃厚的石化、煉鋼等重工業。
      
    重工業給高雄帶來了就業人口與繁榮,卻也留下了嚴重的污染問題。最不公平的,是在稅收數字上,台北卻以「總公司所在地」的姿態,掠奪了其它縣市以勞工血汗、環境污染所換得的經濟成果。
      
    例如,2014高雄氣爆案的肇事元凶李長榮化工,一直到現在總部還放在台北市八德路。而產值上兆,九成以上產能都在高雄的中油,在2016年以前總部都還在台北市信義區,連帶地「創稅能力」也算給了台北市。
      
    也因為黨國政府長期以來向台北「一極化」的發展策略,科技產業、國際商貿、高等教育,幾乎都集中在從台北到新竹之間的狹窄走廊。連帶地,高收入的就業與產業創新、國際化的機會,也都向北集中。
      
    也無怪乎柯文哲會大言不慚地說台北市繳稅繳得多。
      
    他所不知道的,是國家掠奪了多少外縣市的勞動成果、打壓了多少外縣市的發展機會,才造就了一枝獨秀的台北市。
      
    撇開城市的常規財源與創稅能力不談,在「中央補助」這一塊,高雄與台北比也是吃虧多多。
      
    台北捷運可以政府蓋好,用「一元起租」給捷運公司營運;高雄捷運就要搞一個四不像的BOT方案,讓捷運公司自負設備折舊與貸款利息,然後天天喊窮喊破產,直到陳菊完成債務協商與財務重組為止。
      
    台北鐵路地下化可以中央全額負擔,高雄就得分段負擔25%~50%的自籌款。
      
    健保欠費,馬英九可以編特別預算給郝龍斌幫自己擦屁股,陳菊就只能摸摸鼻子自己想辦法。
      
    台北治水,三、四十年前就可以花掉上千億,高雄拿個兩三百億,用滯洪池這種省錢的方式做,還被柯文哲嫌到臭頭。柯文哲不告訴你的是,他的「海綿城市」概念,還是客卿林欽榮帶去的「高雄經驗」。
      
    台北就像吃了最大的一塊餅,猶嫌不滿足的千金之子;而高雄卻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很多事情得靠自己想辦法。
      
      
    🔹 高雄的困境與陳菊市長的努力
      
    上一代的高雄人,流血流汗,拼出了上一代的繁榮,卻輸給了全球化、都市化、知識化的世界經濟潮流。
      
    因為全球化,台灣的製造業大量外流到中國,受傷最重的正是重工業起家的高雄。因為都市化,台灣的商貿與就業機會一股腦往台北集中,造成了高雄青年「北飄」的窘境。因為知識化,獨佔台灣一半以上高教資源的台北格外吃香,而高雄的科技業和高教資源,甚至還比不上台中、台南。
      
    高雄,是一座陷入瓶頸的城市。
      
    吳敦義時期,治市的宗旨是「不做不錯」、「好官我自為之」,只等著混完資歷、回歸黨國中央,更上一層樓。這時的高雄是停滯、怠慢,完全沒有在為未來做準備的。
      
    直到謝長廷上任,才開始發掘高雄的問題,並一一提出對策。高雄艱苦的轉型,發想自謝長廷,而主要執行的部份,是在陳菊任內。
      
    陳菊任內,在資源遠遠不及台北的情況下,高雄完成了包括高雄捷運、輕軌第一期、高雄港大型車輛「三國通道」在內的大型基礎交通建設。
      
    從「文化沙漠」的惡名,到「文化新銳」的美名,高雄文教發展至關重要的衛武營兩廳院、海洋流行音樂中心、圖書總館、一鄉一圖書館,也是由陳菊完成主要的執行部份。
      
    高雄未來的CBD「亞洲新灣區」,原來是高雄港邊的重化工業跡地,有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也是在陳菊任內完成曠日廢時的污染整治過程,才有現在蓄勢待發的姿態。
      
    「大駁二特區」原本只是萬年荒廢的港邊倉庫群,在謝長廷發想,陳其邁、葉菊蘭協調,陳菊落實擴大的接棒努力下,已經成為聞名全世界的文化地景。
      
    這麼多的成績,主要的執行部份都是在陳菊任內,是陳菊頂著不友善的中央政府與困窘的行政資源,一點一滴地打拼、實踐,才讓高雄展露出城市轉型的一線生機。
      
    而在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下,高市府、市議會和中央政府終於有了「同心協力」的大契機。這時高雄的政策利多,多到看得大家眼花繚亂。黃線捷運初審通過,國艦國造與綠能給高雄帶來數以千億計的產業機會,橋頭科學園區起跑,舊有工業區清丈整理準備迎接台商回流,亞洲新灣區終於整治完成可以開發……
      
    而這一切一切的機會,卻因為一次選錯人,而不幸地停下腳步。
      
      
    🔹 柯文哲的五大罪
      
    柯文哲被自己的「憎恨、偏見、傲慢、投機、野心」,扭曲到面目全非。事實上,從柯文哲對陳菊的明槍暗箭,便一一曝露了這五大罪。
      
    因為憎恨民進黨、憎恨因理念差異而與自己分道揚鑣的蔡英文與陳菊,從「比較胖的韓國瑜」到「民主罪人」到「不是上半生坐過牢、下半生就可以為非作歹」……柯文哲不只一次用非人的、無的放矢的話語針對陳菊。但是,明理的人都看得出,柯文哲的話語裡,沒有邏輯理性,只有失控的憎恨。
      
    因為對陳菊和新潮流的的偏見,柯文哲將吳祥輝、喜樂島等人在選戰中對自己的攻擊,都「乾坤大挪移」到陳菊對新潮流身上。但事實證明,吳祥輝和喜樂島甚至還談不上是民進黨,不管是非新潮流的姚文智,還是新潮流的陳菊,在器捐指控事件當中都找不到角色。
      
    因為基於台北市長角色的傲慢,柯文哲毫無脈絡地批評陳菊治下的高雄「繳稅不如台北」、「還債不如台北」,但是,他卻忘了台北是天子腳下,是集黨國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千金之子,享受的資源與優惠都不是高雄可以比得上的。柯文哲講的愈多,只是愈突顯他的缺乏同理心。
      
    因為投機的政治性格,柯文哲可以一再背骨,為難幫忙他做好第一任市政的林欽榮、蘇麗瓊、林洲民等人;可以把高雄妖魔化、全盤否定他曾經模仿學習的高雄經驗;可以完全背棄自己保護台灣主權的初心,向蔡衍明與中共政權輸誠。
      
    因為問鼎總統的野心,柯文哲昧著良心為韓國瑜背書、出動網路聲量暗助韓國瑜,想讓韓國瑜成為自己在南台灣佈局的一枚棋子。諷刺的是,選後韓國瑜聲勢反而壓倒自己,斷了自己的總統夢。
      
    柯文哲以為自己可以一再拿陳菊當稻草人,來換取不明究裡的選民的注意。但是,選民雖然可以一時被愚弄,時間久了,終究要給陳菊一個公正的評價。機關算盡太聰明,柯文哲,又幾曾算到自己現在總統夢碎的窘境?
      
    我們也只能輕輕淡淡地說一句,「我們的生命,跟柯文哲沒有交集」。

  • 重工業例子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3-13 22:13:25

    「大麻煩不煩」第11集重磅邀請醫師界資深rocker、全民金頭腦冠軍、書田診所精神科大頭目、第一位精神科醫學界公開挺大麻的資深醫師 - 孔繁錦醫師來到節目中。

    我們在第9集節目中,跟發起「百位醫師挺大麻」連署的新科醫師賴醫師(Dr. KIANG)聊過關於西醫界對於大麻的看法。而孔醫師在醫界打滾數十年,因一名病患問自己「有沒有聽過CBD?」而腦洞大開,開始認識並研究這株神奇的植物。我們今天就來聽聽這位資深醫師,為何要力戰群雄、公開站出來挺醫療用大麻,並從精神醫學的角度,看大麻二酚(CBD)和醫療用大麻合法化這件事。

    「大麻煩不煩」EP11 重點,五件事:
    1)「大麻在台灣,還是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講三遍知道什麼意思了吼!
    2) 請醫師開處方籤是病人的權利
    3) 「醫療用大麻合法化」35歲以下的醫師九成以上支持?
    4) 抽大麻真的會讓你腦袋壞掉?
    5) 420遊行相關資訊我們會在鬼島臉書公布歐~敬請期待

    段落摘要:
    00:42 有病要去看醫生啦!
    01:40 大來賓: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 - 孔繁錦
    03:10 TED演講:一個癌末病患讓老醫師對大麻改觀,搖身成為鼓吹者
    04:00 因病患而讓自己大開眼界
    05:30 衛福部怎麼看CBD(大麻二酚)
    06:08 願意開處方籤的寥寥無幾?
    06:37 藝人Makio進口CBD保養品事件
    07:02 處方籤是病人的權利
    08:00 CBD申請進口、或隨交通工具攜帶回國
    08:20 第一位精神科醫學界站出來挺大麻的資深醫師
    09:16 意外獲得全家認同的議題
    10:12 世代議題:35歲以下的醫師九成以上支持?
    10:40 反對的理由?
    11:35 膝反射式的反毒教育
    12:46 滑坡效應:雪球越滾越大?
    13:42 大麻為何被列為二級毒品?
    15:26 抽大麻真的會讓你腦袋壞掉?
    16:37 吸食大麻引發憂鬱症?
    19:33 大麻該被降級?
    21:08 用醫療包裝的戒癮治療
    23:06 合法化後,中西醫搶著開藥?
    23:55 漢麻考察團
    24:22 合法化後的贏家 vs 輸家
    24:55 大麻話題如何引爆醫界討論
    26:36 種漢麻不要重工業
    27:15 鄧惠文醫師怎麼看?
    28:00 不是不了解,而是面子問題
    29:08 政黨轉型的特效藥?
    30:35 禁令解除,世界在變,台灣也該跟上了
    31:35 同婚是個好例子
    32:38 420大麻遊行,敬請期待!

    還有,身心健康很重要,大家不要對於看身心科這件事情有障礙。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當醫生,想說弄個CBD或大麻來治療自己,這樣跟喝符水治武漢肺炎哪裡不一樣啦!有病要看醫生ok?!(武漢肺炎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很辛苦,大家要愛他們、尊重他們好嗎)

    ---
    節目聲明:大麻雖有神奇療效,過度使用還是會讓你腦袋壞掉。
    ---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嘖嘖集資: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ghostislandme?r=99798cd2c6

    #大麻煩不煩 #podcast #醫用大麻
    主持 - 李菁琪律師 (有麻煩 Better Call Zoe)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 湯瑪仕 Thomas Lee
    剪接混音 - 湯瑪仕 Thomas Lee
    聽眾信箱:web@ghostisland.media

    MB01MEUVF3MFQP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