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重大歷史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大歷史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大歷史事件產品中有1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以前常看NHK大河劇,因此到日本旅遊時,就會安排一些歷史景點朝聖 名古屋雖然沒有發生很多重大歷史事件 但是,創造歷史的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都是在名古屋出生的 如今,熱田神宮還保留著跟織田信長有關的建築,那就是「信長塀」 聽說那是織田信長為了對抗今川義元而在熱田神宮誓師,取勝後為了還願,因此捐建了圍牆圍...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Cindy S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本為了繼續做多益單字決定暫停新聞英文 但是上週發生了轟動美國並且引發全球關注的事件, 讓我非常想要帶大家了解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由於產能不太足夠...影片有許多不盡完美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希望大家有餘力的話可以加入我的頻道會員, 讓我能夠做出更多更好的影片給各位! 相關新聞連結L BBC...

重大歷史事件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5:09:50

《#神劍闖江湖:#TheFinal》最好的日本漫改電影 (8.4/10)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作為整個系列的最終章,《神劍闖江湖:The Final》把前段所有劍...

  • 重大歷史事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9 19:51:11
    有 744 人按讚

    以前常看NHK大河劇,因此到日本旅遊時,就會安排一些歷史景點朝聖
    名古屋雖然沒有發生很多重大歷史事件
    但是,創造歷史的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都是在名古屋出生的
    如今,熱田神宮還保留著跟織田信長有關的建築,那就是「信長塀」
    聽說那是織田信長為了對抗今川義元而在熱田神宮誓師,取勝後為了還願,因此捐建了圍牆圍繞著神宮
    下次到熱田神宮參觀時,別錯過這個與織田信長有關的景點了

    影片中有個「有松絞染」,是名古屋流傳了四百年的傳統工藝,
    下次到名古屋時,可去試試絞染體驗,染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手帕或是托特包

    更多名古屋的旅遊資訊,可參考名古屋觀光情報FB: https://www.facebook.com/visitnagoya.japan.tc

  • 重大歷史事件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6 12:43:28
    有 333 人按讚

    歡迎收看!觀測站玩家(誤) ​

    這回小編們化身為行腳節目主持人,帶大家到白宮周圍逛逛,回顧去年 6 月 BLM 運動時期的幾個重要地點,包括 DC 市長槓上川普,一夜之間在白宮前馬路上寫上大大的「Black Lives Matters」(小編OS: 平常道路工程有一半的效率就好了XD)、川普手拿聖經宣誓的教堂,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白宮!不到 20 分鐘的步行距離,卻承載著好多重大歷史事件,就讓小編帶大家走一趟吧🙌🏼​

    📢 溫馨提醒,去觀測站 IG @ustaiwanwatch,就可以參加抽獎,抽「普丁薰衣草芳香噴霧」喔!(香~~~​

    *前兩支影片​
    🔗【 第一站 前進國會】:https://youtu.be/ihiOT8RBL3Q。​
    🔗【 第二站 民進黨DC辦公室】:https://youtu.be/n-dNXngaUYY。​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觀測站各平台 +podcast 傳送門👇🏼👇🏼​
    linktr.ee/us.taiwan.watch。

  • 重大歷史事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7 08:30:56
    有 440 人按讚

    2021年7月號印刻文學

    《那些金色時刻》胡晴舫

    大概因為太常搬家的緣故,我時常揣摩死亡的意思,並不是指人死了之後所進入的永恆黑暗,而是一個人離開之後的世界,應該就像一間搬空了的公寓,很快又有新住戶入駐,之前那個人生活過的痕跡完全抹去,無所殘留,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我也常想,為了避免發生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情形,最好自己動手,先把不想被其他人看見的東西早點清乾淨,千萬不要留下什麼令人作嘔的日記或任何會惹來奇異眼光的惡趣味物品。每回收執行李時,我都在想像自己的死亡,從別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身後,只覺得驚悚,便有急迫感想要事先處理我這個人用一生累積而成的物品。真的是什麼都帶不走啊。在別人眼中恐怕皆是垃圾吧。連回憶我也很少認真去整理,沒有後代的人不會去規劃要留下什麼遺產,因為無人在意。

    全球疫情發生,突然就不用搬家了,新聞每天報導著各地的確診數字和死亡人數,我腦海裡卻出現一間又一間公寓,不是淨空了的那種,而是內裝舒適,細節講究,裡面裝滿了照片、碗盤、內褲和球鞋,還有盆栽,代表了主人對生活的想像。什麼都不捨得丟,任何想要收藏的心思無非是一種對美好生命的眷戀吧。那些我因為不想變成「令人討厭的松子」而趕緊扔棄的累贅物品,突然變成過去鬼魂似的東西,從心底慢慢浮現。

    也開始時常夢到當時在東京的生活。表參道底,青山道口,有一間麵包店叫「安德森」,每天我去那裡買日常需要的麵包。店家每日開門,假日也罕見休息,推門進去,香氣四溢,架上擺滿各種形狀的麵包糕點,口味各一,閉眼隨便挑,都不會錯。之後,沿著根津美術館長長白牆,提著各色新鮮蔬果,慢慢走回家。東京的晴空總是很高,空蕩蕩,一片乾淨。我買麵包時買得那麼漫不經心,好像春天該有櫻花、夏天該有菖蒲、秋天該有紅葉、冬天該有皓雪一樣天經地義,邊走邊皺眉頭,以為自己在思考(但我現在想不起、因此肯定根本不重要)什麼關鍵的人生命題,我真正未曾好好深思的是這幅簡單的生活畫面,背後該有多大的集體心力才有那樣美好如童話的街角麵包店,散發暈黃燈光,折射出溫潤的麵包光澤,讓一個普通不起眼的平凡人不須特別擎香向上天祈求,就能安安穩穩地隨時有美味麵包可食。也該有多大的幸運,世局如此靜好,麵包店能夠天天按時營業,扭開水龍頭就有熱水、開窗就有綠蔭鳥鳴,不愁沒咖啡喝,電鍋有香噴噴的白米,生活平穩如在鐵軌上行駛,悄悄不受打擾——像是瘟疫。

    我搬離東京那麼久,安德森也已經關門了。這些年之後,這間麵包店突然回到夢裡,推門進去的手感仍記憶猶新,麵包出爐的芳香盈鼻,一時不知那是何時的事。帕慕克小說《純真博物館》的第一句話,「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而我卻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能夠守護這份幸福嗎?一切會變得完全不同嗎?是的,如果知道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我絕不會錯失那份幸福的。在那無與倫比的金色時刻裡,我被包圍在一種深切的安寧裡,也許僅僅持續了短短幾秒,但我卻年復一年感受著那份幸福。」

    帕慕克描述的是愛情。對我來說,那間麵包店成了金黃色幸福的意象。當時仍算年輕的自己,雖無恆產但生活無憂,住在美麗豐饒的街道,周圍大部分人皆溫和有禮,就算我言行不當了,都願意包容我的失禮,那時候最大的煩惱似乎就是自己這個人如何安身立命而已。當然是回不去了。時空已逝,店家已換,這個人恐怕也變了不少,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事態凌厲地,一下子阻隔了所有時空的延續、交換、流動,再無任何可能回去行走原來那條街,收集過去的足跡。

    當瘟疫變成一種日常,那間麵包店卻回到我的夢裡,顯得如此不真切,不像是這輩子發生過的事,不是如隔三秋,而是恍如隔世了。我已不相信自己曾經擁有那般金光閃閃的日子。夢中滑過時,好像在看串流平台上的韓劇,有種作戲的不真實,不屬於現實,更不屬於自己。

    如果當時很快便覺悟,如此幸福不但有盡頭,不會再現,甚至連舊地重訪都不可能,當時的我會不會過得不同?我會不會一樣很快將之藏在回憶的深處,很少向別人提起?日子的盡頭是死亡,人類因為死亡的逼視,才會去思考生命的意義。

    住在東京時碰上日本觀測史上最大地震,隔日福島核電廠傳出災情,周圍空氣頓時顯得可疑,本來用以維繫生命、最自然不過的呼吸變成幾近自殺的行為,家中門窗緊閉,戶外不宜久留,出門一律長袖長褲,戴上口罩,速去速回,商家架上貨品一下子淨空,因為災情,補貨變得困難,礦泉水、衛生紙等民生用品限購每人一日一件,那時候的心情就是每天怎麼驅吉避兇地活著,如何取得可靠的水源、上哪裡買到必要的民生用品,但究竟要怎麼呼吸到新鮮空氣,避免與死亡正面衝突,內心其實一點把握也沒有,只能多方收集資訊,觀察周圍的其他人怎麼做,當時心裡默默猜想,可能所謂的戰時生活就是這樣子,物資吃緊,個體的命運與集體綁在一起,人只能想著如何維持吃喝等基本生命功能,努力保持心情平靜,無法做任何長遠的打算。

    當自己屬於捲入重大歷史事件的無名大眾行列,特別會明白自己與一棵樹、小狗、石頭沒什麼差別,我們存在於宇宙的方式是一樣的——思於此,寫作這件事其實也難免顯得有氣無力。

    就某個層面來說,此時全球爆發疫情也是大自然的反撲。人類在地球上建造了一個強大的物質帝國,肆意掠奪資源,強力架構起一套豐饒便利的生活方式,人類一代代出生,不僅要健康長壽,且拒絕老去,那些日常慾念無時無刻不在製造億萬頓的塑料、萬年不滅的核廢料,城市面積不斷擴充,無用產品被當作資本燃料不斷被製造出來、淘汰、變成無法回收的垃圾,污染整個地球生態,對生命的貪歡已是當代人類的至高生命原則。因為有死亡的逼視,才明白生命的有限,如何珍惜並善用生命,但,在新世紀,生命的盡頭卻成了慾望的藉口。人類花費多少資源在維持自己的青春肉體,只為了活下來,但活著是為了什麼,似乎已經無人追問。

    全球疫情令我駐在台北,兒時的城。生活重點在維持基本生活功能這件事,吃飯、喝水、睡覺,小心呼吸,讓自己活著。我忖度,是不是斷髮出家也就這麼回事,斷了一切浮誇的念頭,所有超乎生命基本需求的企圖心都散去吧,讓原本就簡單的生活更簡單,明白自己形而下的限制之後重新尋找形而上的自由。回到了台北,回到自己的童年,又開始閱讀厚厚的章回小說,加上新科技時代的網路武俠小說,熬夜慢慢翻閱,任自己墮入另一個時空。我從小熟悉這樣的心境,如何從一副瘦弱無趣的軀體飛脫出去,體驗現實生活裡永遠不可能經歷的時空,都說人類的想像力其實是旅行的最佳方式,翻一頁書,人已全身黑色勁裝上了明朝宮殿的琉璃屋瓦,像名功力高強的俠客,往下窺視腹黑的宮廷政治,滑一次手機,又進入了豪門名族政治,愛恨情仇糾纏不清。瘟疫並不是新時代的發明,而是一種歷史的永恆回歸,就像做完李白大夢,終究回到童年的起點,靜靜過起古典的生活。

    然而,時空就算會重疊、交換,平行或跳躍,回歸並不是回到真正的原點,時間畢竟是線性前進。居家隔離、全球邊界關閉,時間彷彿靜止,地球仍然繼續公轉,四季自然仍循序替換,只有人類社會被迫留在原地,所有想要延長生命的人類依然持續衰老中。生命終止之前,人,要做些什麼呢?除了享受優渥的物質條件,拼了命打肉毒桿菌、換掉失效的器官,活著,所以能過日子;一直過日子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因為近乎僧侶的生活,生命的核心反而如黑色礦石顯露出來。整理自己的心緒時,東京街角麵包坊就突然夜裏來到夢中。活著不只是享受生命的美好事物,更應該是為了創造真心相信的價值吧,而生活之所以必需趨于簡單,也是為了集中所有的心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吧。若是明白了那是幸福的時刻,除了當下的珍惜,也應該學會怎麼去守護,縱使世上很多事情都不在個人能力範圍內。

    台北這個童年的時空,使我憶起當初那份對未知的嚮往,不需要高科技、僅憑已身的幻想力,便打開宇宙無數個時空,那時候從文學認知的世界雖然看起來危險,詭譎而複雜,卻不標榜污穢,也不崇尚卑劣,仍有大是大非,追求真理的企圖、以及彰顯正義的決心還是可以寫到文章裡,每個人都要獨自面對自己的心魔,因為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找到衷心相信的事情才可以繼續。

    原點,指的是心的純淨吧。

    搬空了的公寓也可以說是宇宙開了另一扇門。世界終究會重新開機。

  • 重大歷史事件 在 Cindy S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07 10:00:09

    原本為了繼續做多益單字決定暫停新聞英文
    但是上週發生了轟動美國並且引發全球關注的事件,
    讓我非常想要帶大家了解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由於產能不太足夠...影片有許多不盡完美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希望大家有餘力的話可以加入我的頻道會員,
    讓我能夠做出更多更好的影片給各位!

    相關新聞連結L
    BBC新聞全文: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52861726
    Timeline: https://www.nytimes.com/article/george-floyd-protests-timeline.html
    BBC相關新聞影片: https://www.bbc.com/news/av/world-us-canada-52945480/years-later-we-re-still-dealing-with-the-same-thing

  • 重大歷史事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25 21:00:11

    本集主題:「少年臺灣史」2019年增訂版介紹
           
    訪問:蔡明雲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1.經典增訂再版:因應5年來臺灣歷史的急速進展,周婉窈教授特別增訂內容,補充戰後至今的重大歷史事件與觀點,並加上全書索引,讓讀者方便檢索詞彙與內容。
      
    2.注重觀念的釐清:從「地球和美麗島的誕生」、「臺灣給世界的禮物」,到「轉型正義和美麗新國家」,周婉窈教授秉持其一貫的優雅流暢文筆,簡明的主題,將歷史的視野拉長、拉廣,帶領讀者以思考和理解的態度,更加真切地感受這島嶼的獨特歷史。
      
    3.開學必備的簡明臺灣史:臺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為臺灣的新世代與懷有少年心的國人所寫的簡明臺灣歷史,2014年出版至今已22刷,並榮獲2014年第66梯次「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組好書推薦、入圍2015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
      
    4.帶有繪本溫度的臺灣史:繪本作家許書寧為本書繪製了三十餘幅大大小小的歷史畫作,這是許書寧的第一次嘗試,也為本書增添了柔軟的溫度與趣味。
            
    作者介紹:周婉窈
      嘉義大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專治臺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立晚報出版部,1989)、《臺灣歷史圖說》(中研院臺史所,1997;聯經:1998、增訂本1998、三版2016)、《海行兮的年代》(允晨,2002)、《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聯經,2012)、《少年臺灣史》(玉山社,2014)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遠流,1989),主編《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中研院臺史所,1997)、《古典日文解讀法》(中研院臺史所,2006)等書。
      
       《臺灣歷史圖說》目前有韓文版(新丘文化,2003)、日文版『図說 台湾の歴史』(平凡社:2007、增補版2012),以及英文版 A New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aiwan(南天書局,2015)。
      
      史學著作之外,出版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允晨,2009)、《島嶼的愛和向望》(玉山社,2017),以及人物傳記《臺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2008年起,和臺灣史研究生一起經營「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和同名臉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重大歷史事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1-22 14:45:05

    本集主題:「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台灣最古老的新聞通訊社,跨越六百萬年的史料首度面市!
      
      早在六百萬前年台灣島初形成之際,一個神祕的「台灣史新聞通訊社」就已然存在。他們的宗旨是:「任何不可能的現場,我們都在那裡!」因此台灣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他們都留有第一手的採訪報導。
      
      如今,沉寂已久的珍貴史料終於出土,專家學者為了記錄這項驚人的發現,特組成台灣史新聞編輯委員會,製作《台灣史新聞》六百萬年紀念特輯,希望還原歷史真相,帶領讀者重新來到事件發生的現場,甚至直接感受台灣島誕生之際的地質衝擊,讓讀者體驗身歷其境的真實。
      
      本紀念特輯精選台灣史新聞通訊社最具代表性的新聞、社論,以報紙的形式重新排版,呈現從古至今所有人類與台灣這塊土地互動的歷史。全書依時代背景分為六卷,從台灣島誕生開始,歷經史前、荷西、明鄭、清治、日治等時期,直至民國百年,一路展現台灣豐富的樣貌。無論是政治事件、民生經濟、藝文活動或名人軼事,都鮮明地反映當時的庶民生活。
      
      你將能從百萬年等級的歷史維度,看到所有在這個島嶼上曾經發生的大小事。書中不僅呈現台灣在地觀點,更連結國外重大歷史事件,具有宏觀的格局與視野。除了豐富的知識內容,還融合了逗趣的漫畫及小廣告,增添閱讀的趣味。
      
      這是一本將複雜的台灣歷史化繁為簡的書,也是第一本結合自然地質科學、考古人類學及歷史研究的台灣史專輯。只要擁有本書,你就能輕鬆掌握台灣史!
      
    作者簡介:曹銘宗(撰文、漫畫腳本)
      一九五六年生,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從事自由寫作,並任英語、華語導遊、台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參訪團講師。
      
      長期關注台灣族群文化,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貓頭鷹)、《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聯經)、《台灣地名謎猜》(聯經)、《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洄瀾》等繪本。
      
    懷抱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