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9/27-10/4 一周大事〕
在每週的#時事星期五,我們會用政治和經濟的角度帶大家看三則#當週時事,希望八百壯士們跟我們一起關心全球大小事!
#政時事
⠀⠀⠀⠀⠀⠀⠀⠀⠀⠀⠀⠀⠀⠀⠀
❶ 抗議刑法修正草案 印尼爆發學運
⠀⠀⠀⠀⠀⠀⠀⠀⠀⠀⠀⠀
印尼政府...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9/27-10/4 一周大事〕
在每週的#時事星期五,我們會用政治和經濟的角度帶大家看三則#當週時事,希望八百壯士們跟我們一起關心全球大小事!
#政時事
⠀⠀⠀⠀⠀⠀⠀⠀⠀⠀⠀⠀⠀⠀⠀
❶ 抗議刑法修正草案 印尼爆發學運
⠀⠀⠀⠀⠀⠀⠀⠀⠀⠀⠀⠀
印尼政府原訂於9/24將《刑法修正草案》(RUU KUHP)送入國會表決,但因草案內多項法條極具爭議性,包括侮辱正副總統,最長將被判處三年六個月的刑期、除因遭強姦而墮胎之外,任何形式的墮胎皆違法、與非婚姻關係的伴侶發生性關係將被判罪、刑法草案中的252條甚至規定了使用巫術為刑事犯罪等,而引起國內外的輿論壓力。
⠀⠀⠀⠀⠀⠀⠀⠀⠀⠀⠀⠀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於9/20時宣布「暫緩修法」,但卻迴避抗議民眾的主要訴求:撤回法條、回復印尼肅貪委員會(KPK)的獨立性。印尼各地自9/23開始爆發大規模抗議遊行,數萬名大學生展開學運包圍國會,要求佐科威撤回《刑法修正草案》。而迄10/1為止,各地鎮暴行動已造成三名示威者死亡,數百人受傷,假若佐科威再繼續迴避訴求,料將進一步加深印尼示威衝突。
⠀⠀⠀⠀⠀⠀⠀⠀⠀⠀⠀⠀
❷ 宗教團體提出「墮胎需於8週內施行」的公投提案
⠀⠀⠀⠀⠀⠀⠀⠀⠀⠀⠀⠀
合ㄧ行動聯盟理事長彭迦智提出女性墮胎需要在8週內實行的全國性公投提案,認為嬰兒8周即有心跳,基於尊重生命應停止任何理由的墮胎行為,因此提案修正《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中24週內可以人工流產的規定,並且已通過第一階段連署,中選會將進一步舉行聽證會。
⠀⠀⠀⠀⠀⠀⠀⠀⠀⠀⠀⠀
此舉也引發許多反彈,首先,很多女性的月經週期是不穩定的,8週可能根本來不及發現自己懷孕;此外,羊膜穿刺的實施通常在16-20週,8周根本無法確保嬰兒的身體健康。「墮胎」是女性身體自主權與嬰兒生命權之間的拉扯,兩者應該協商出一個合理的界線,將自己的信仰道德規範強壓在女性身上,不僅不尊重女性身體自主、也過於簡化尊重一個生命的定義。 ⠀⠀⠀⠀⠀⠀⠀⠀⠀⠀⠀⠀
❸ 破五萬份!台灣與德國建交請願將排入國會議程
⠀⠀⠀⠀⠀⠀⠀⠀⠀⠀⠀⠀
日前有一名德國民眾向德國國會提出請願案,請願內容為希望德國與自由民主的台灣建交而非壓迫人權的中國。請願書連署人數須超過五萬份、並由執政黨與在野黨至少各兩位議員同意才能排進國會議程,而連署人數也已經在10/3超過門檻。
⠀⠀⠀⠀⠀⠀⠀⠀⠀⠀⠀⠀
駐德代表謝志偉表示這也顯示了德國當前的氛圍,德國人對於中國設置維吾爾族再教育營與使用不當武力壓制香港反送中十分關心,德國外交部長在今年一月也曾向中國主席習近平表示「不接受武力威脅台灣」,種種互動使台灣在國際上備受關注。
⠀⠀⠀⠀⠀⠀⠀⠀⠀⠀⠀⠀
#經時事
❶ 快時尚巨人倒下!Forever 21 宣告破產
⠀⠀⠀⠀⠀⠀⠀⠀⠀⠀⠀⠀
每個人的衣櫃中都曾住過一、兩件 Forever 21 的衣著,低廉的價格、多元的風格、偌大的店面和迅速的展店讓 Forever 21 在 2010 年代成為快時尚龍頭之一,也成為無人不曉的品牌。在 2014 全盛時期的年收益更高達 3.8 億美元,全球展店超過 480 家。
⠀⠀⠀⠀⠀⠀⠀⠀⠀⠀⠀⠀
然而,週日 (9/29) 快時尚龍頭 Forever 21 向法院聲請破產,關閉海外 40 國的 350 家分店, 178 家位於美國本地的店面也將結束營業。主因可以歸咎於過度快速的展店、佔地過大的實體店面和模糊的品牌定位。
⠀⠀⠀⠀⠀⠀⠀⠀⠀⠀⠀⠀
❷ WTO 同意美國對歐盟加徵關稅 美歐貿易戰登場
⠀⠀⠀⠀⠀⠀⠀⠀⠀⠀⠀⠀
由於歐盟對空中巴士 (Airbus) 進行不當的補貼,美國在 2004 年便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 進行控告,如今, WTO 批准了美國對歐盟產品加徵關稅,以消除歐盟帶來的銷售損失,預計美國所有徵收的關稅將達到 75 億美元左右。而這項長達 15 年的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Boeing) 的爭端裁決,也為接下來的美歐貿易戰拉開序幕,全球也將受到重大的影響。
⠀⠀⠀⠀⠀⠀⠀⠀⠀⠀⠀⠀
❸ 澳洲、印度央行再度宣布降息
⠀⠀⠀⠀⠀⠀⠀⠀⠀⠀⠀⠀
澳洲央行 (RBA) 在本周二 (10/1) 再度降息一碼 * ,這次已是澳洲今年度第三次降息。
⠀⠀⠀⠀⠀⠀⠀⠀⠀⠀⠀⠀
澳洲今年 8 月的失業率創新高,是降息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加上澳洲國內乾旱以及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對澳洲的進口需求放緩,也都是這一連串貨幣寬鬆政策的原因,RBA 藉著降低利率,期待通膨率的提升以刺激就業率。
⠀⠀⠀⠀⠀⠀⠀⠀⠀⠀⠀⠀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央行 (RBI) 也於今日 (10/4) 宣布降息以刺激經濟成長。
⠀⠀⠀⠀⠀⠀⠀⠀⠀⠀⠀⠀
近幾個月國際的降息潮,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到今年底都沒有降息的打算。受惠於中美貿易戰轉單等影響,台灣的經濟表現優於預期,在短期內並沒有要跟進這一波貨幣寬鬆政策。
(*一碼 = 0.25 %) ⠀⠀⠀⠀⠀⠀⠀⠀⠀⠀⠀⠀
⠀⠀⠀⠀⠀⠀⠀⠀⠀⠀⠀⠀
#時事 #生活 #新聞 #本週時事 #一週大事 #世界大事 #一週時事 #國家大事 #政治 #經濟 #本周焦點 #政經八百
重大侮辱定義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因為警察執法屢屢發生爭議,星期三的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也臨時變更議程,加入「警察近期多起執法爭議事件侵害人權」專題報告。
面對因為身分查證而起的爭議,其實贏回民眾信任的方法很簡單,就是 #訂定指定臨檢地點具體準則 、#落實異議程序和追蹤改進 ,還有 #不要動不動拿侮辱公務員罪壓人民。
1️⃣ 建立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的具體準則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1項第6款規定:「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得對於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六、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
中壢分局盤查事件的起因,是因為當事人經過被指定的新興路。現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幾年前也是在被指定的台北轉運站遭到警方盤查。指定的程序,以及地點是不是合理、範圍有沒有過大,實務上也往往引發爭議。
事實上,警職法第6條第2項明確規定:「前項第六款之指定,以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要者為限。其指定應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為之。」
因此,指定必須可以達到「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的目的,以符合比例原則中的「適當性」要件,還必須是最小侵害的手段(必要性)。
然而,對於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的指定,警政署迄今沒有具體的指引或標準,全部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分局長以上)自行決定。
為了讓分局長的指定合理適法,我建議警政署考慮建立指定的具體準則,以避免再度發生執法的紛爭。
2️⃣ 系統性追蹤分析異議,持續歸納勤務經驗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29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警察依本法行使職權之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警察行使職權時,當場陳述理由,表示異議。」、「前項異議,警察認為有理由者,應立即停止或更正執行行為;認為無理由者,得繼續執行,經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請求時,應將異議之理由製作紀錄交付之。」
雖然異議涉及警察職權行使界線的判斷,但實務上並沒有系統性地追蹤管考。例如統計異議次數、異議理由和成立與否等等,也難以歸納出常見的案例,更別說作為教案讓員警知道應該怎麼處理。
只有系統性分析蒐集異議的情況,才能知道員警執法會遇到什麼問題,並進而可以建立更具體的指引,明確警察職權行使的界線。
此外,不少人在行使異議權的時候,都遇到員警表示沒有帶異議單、要請同事送過來。甚至連臨檢也有這樣的狀況。
既然異議是警察職權行使法中,人民救濟最基本的程序,出勤時當然也應該準備異議單,以免虛耗時間和警力。
3️⃣ 避免浮濫移送侮辱公務員罪
刑法第140條第1項規定:「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然侮辱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
不少民眾在員警值勤時,可能自認沒有做虧心事,並因認為員警作法不當、心有不滿,進而口出惡言,因而被用侮辱公務員罪偵辦。「侮辱公務員罪」甚至可能是這些奉公守法的人,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犯罪。
為了知道相關案件的數量和情況,我請警政署研究,最近五個年度,警察移送幾件侮辱公務員罪?有多少是因為盤查而起?而移送之案件,不起訴及無罪之比率多少?
以我當律師的經驗,過去絕大多數的案件中,人民只要和員警發生爭執而言語不慎,就非常可能被認定該當侮辱公務員罪。然而,近年越來越多法院判決,認為行為員警當時既然是在執行職務,勤務行為的良窳,本即屬於可受公評之事,因此判決人民無罪。
除了希望警政署釐清法律適用的狀況,我也希望警政署能好好思考:動輒因口角移送人民,究竟能維護員警尊嚴,還是升高警民對立?
畢竟對經過這一趟司法程序的民眾,無論是有罪或無罪,恐怕都難以重拾對警察的信心。
對於這些問題,警政署陳署長表示,關於盤查指定地點部分,會為警察機關主管長官們訂定指引。異議案件也的確需要進行管考,以知道員警執法有什麼問題。而妨害公務部分,雖然有統計資料,但也沒有追蹤檢討,未來會再改進。 立法委員葉毓蘭 召集委員也當場裁示,希望警政署能夠將相關的建議 #照單全收。
希望這些的改善措施,可以讓員警有明確的執法依據,更把無謂的衝突降到最低。
也只有贏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警察才能在這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中,達成 #社區警政 #控制犯罪 的治安目標。
⚠️ 最後,造成基層員警疲於奔命,甚至執法不擇手段,還有非常重要的制度性因素:#績效 和 #警民比。這些題目要比質詢當天談的盤查執法更深更大,我也會持續追蹤改善。
延伸閱讀:【警政高層負起改革責任,別再演戲假挺基層】
https://www.facebook.com/LawyerHandyChiu/posts/2602932066613836
重大侮辱定義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法官認為曾女言論未達《勞基法》定義「重大侮辱」程度,反認定公司未先予懲處屬違法解僱,判決曾女勝訴~
#媚登峯 #女副理 #去死一死 #資遣 #勞基法 #重大侮辱 #懲處 #解僱 #勝訴 #總務部 #財務長 #勞動契約 #僱傭關係 #YAN
重大侮辱定義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數十年前,未發明水痘(chicken pox)和麻疹(measles)等疫苗前,美英等地的父母曾流行舉行「pox party」(疫症派對),目的是盡早讓小孩感染這些疫症,認為既然遲早會染上,不如愈早愈好,愈安全。這做法有點極端,但也有些少邏輯,因為如到了成年才被感染,危險性的確高很多。但後來發明了疫苗,醫生當然建議打免疫針,不應再開疫症派對,因為如感染了水痘,可導致可致命的腦膜炎!不幸仍有一些不相信疫苗的邪教信奉者,仍會拒絕免疫針,亦因此讓有些本可完全消滅的疾病如小兒麻痺,得以死灰復燃。
COVID-19是個新的傳染病,距離成功研發有效疫苗仍最少一年,即使明年有,估計有效率也不會100%,即使已發明多年的流感疫苗,有效率也只約66%,且每年需要按病毒變異而調校。加上藥物成本和物流難題,明年能接受到免疫針的人數必極少,應不到全球人口的1%至2%。藥物研發好一點,希望Remdesivir和其他藥物試驗成功,能在數月內癀泛使用。
如何處理COVID-19疫情,已成為目前全球每個國家面對的最迫切問題,關乎到公共健康、經濟,甚至乎政治。
過去數周,已討論不少有關死亡率問題,解釋確診(CFR)和感染死亡率(IFR)的區別。現在讓我再討論一下傳染度。近日相信大家都見過R0(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這名詞,大概定義為疫症的基本傳染度,一個已被感染的病人,在毫無隔離措施情况下,平均將傳染給多少個人。如R0>1,理論上這個病將繼續擴散,直至一個自然峰頂,然後逐漸回落(圖中第1點)。
除R0外,還有另一個概念,R(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這就是在各種醫療、公共衛生、隔離、旅遊限制和其他緊急措施干預下的實際傳染度,理論上R
面對全新疫症,極多未解疑惑,只感覺R0頗高,CFR也在攀升,懷疑IFR頗低,但沒甚證據。如墮進十里霧,但每個國家仍必須決定各種緊急政策,盡力把感染曲線壓扁,即減低R。
西方政府傳媒不斷攻擊抹黑中國
但因每個國家的疫症情况、公共衛生、醫療水準、政府能力、政治和經濟狀况,以至氣候、地理和文化都有很大差異,所以實質政策也有很大分別。最理想當然是全球國家一齊執行高度協調政策,公開分享醫學數據和經驗,共同研發疫苗和藥物,並分享成本。但事實是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府和傳媒,不斷攻擊和抹黑中國,把COVID-19形容為一個或比SARS更嚴重的疫症,施壓迫使中國採取全世界前所未有的緊急措施,幾乎全面犧牲短期經濟。但亦出現很難收科的回力鏢效應,引發出連美國人都包括在內的全球疫情恐慌。
先分析一下企圖壓扁感染曲線的原因、效果和代價。找方法企圖控制疫情,是一個正常的本能反應,在某些事件如SARS,亦證明有效。但這只是一個幸運例子,更多疫症如MERS、伊波拉,至今仍未杜絕,有些如HIV,甚至已成為pandemic(大流行病),有些如流感,更可同時成為pandemic和endemic(風土病),醫學定義上有些衝突,但事實確如此。不幸COVID-19似乎正走往這方向。
壓扁曲線的另一原因是盡量減低疫情高峰期時,大量重症數量對醫療系統的巨大壓力。如隔離和旅遊限制等措施奏效,亦為其他暫未受波及的地區爭取寶貴時間來作準備,包括搶建隔離病院,增購防護衣物和ECMO心肺機等。
另外亦希望拖到夏天來臨,疫情自動減退,但沒有絕對把握。理論上如有較好準備,將可減低CFR。當然若要把曲線壓得愈扁,社會亦必需付出愈高的經濟代價。
但這策略也有副作用。以中國武漢、韓國大邱和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為例,他們採取了孤立加隔離政策,雖有效拖慢疫情擴散,但就對這些被孤立地區非常不公平,結果導致超高感染率,公主號高近20%,相信武漢感染率也有3%至10%,大邱也或已接近3%。再者,因為不斷交叉感染,每人吸收的viral load(病毒量)也可能大增,導致病情更嚴重。武漢情况更慘烈,因集中大量重症(約佔確診20%),緊急醫療設施嚴重不足(雖已搶建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不幸導致很多人失救。武漢人民和醫護確為國家以至全球作出巨大犧牲,值得我們致敬!
反過來,如某些國家決定不採取積極政策,又是否一定大錯特錯?首先不少傳染病專家,包括Imperial College的Neil Ferguson、哈佛的Marc Lipsitch、美國NIH的Anthony Fauci和世衛的Ira Longini等,都認為隔離和旅遊限制,對減低最終全球總感染人數效果不大。從附圖看,即是說它們的"area under the curve"(曲線下面積),分別未必很大,較扁的曲線,只不過把疫情的時間拖長。這些權威學者的另一預期是今年內COVID-19或將感染全球40%至70%人口,如屬實,恐怕無論多努力都是徒勞無功,最後重症人數仍必將壓毀所有醫療系統。當然希望這最差情况不會出現。
其實不太積極壓扁感染曲線,也可能有些好處。首先當然是付出的經濟代價較低。如果此病的最終CFR,真的會從現在較高的3.4%,降至近估計IFR的約0.3%至1%,那麼實在不值得每個國家過度緊張,不顧一切地全面犧牲經濟。當然如CFR長期高企在3.4%或更高,則另作別論。
除此,如不用全力去壓制疫情,當然會加速蔓延,但病毒會否亦將因此而加速變異,不肯定,但不少傳染病醫生相信,經多代傳染的病毒變異,一般會走向減低毒性。另外,如病毒加速蔓延,會否多了人接觸到較低病毒量,因而身體產生antibody(抗體),提升免疫力?上述專家估計,即使出現大流行病(可能已經是),一半以上被感染的人將毫無徵狀。
總結來說,積極政策的好處是死亡率可能較低,但必須付出沉重經濟代價。政治上可能亦較易向人民交代。較輕鬆抗疫政策,付出經濟代價較低,但死亡率理應較高(但也不一定)。政治上這做法賭博性很高,可以成功,但也可一敗塗地。
中國現反擔心再從外國輸入病毒
中美兩國的對策就是絕佳的對比。中國的對策非常明顯,以舉國之力抗疫,基本處理方針與對付SARS大致相同,目的是全面消滅COVID-19,似乎暫時仍未願意討論此症將成為風土病可能性,和如何與此病毒並存的最佳方法。付出的經濟代價已非常高,更棘手的問題將是如何逐漸消除人民對此病的恐懼。內地雖已逐漸復工,但如何與海外回復正常交通往來,將是更大難題。現在問題已不止是外國不願跟中國重啟航班,中國亦擔心再從意大利、韓國、日本,甚至法、德和美國輸入病毒!長遠一點,當然更多的跨國企業,需要加快分散現時過度集中在中國的供應鏈,沿用了40多年的低庫存,高效率"just in time"供應模式,亦必須改變,但對企業盈利必有影響。
相反,特朗普繼續沿用"ignorance is bliss"(愚昧是幸福)的掩耳盜鈴手段。口中不停說已採取了歷史上最積極政策,但事實上近乎什麼都沒做過。神奇地,連最基本的病毒測試都做得極少,更遑論其他犧牲經濟政策。直到數天前,美國只有3個州有測試儀器,在疾控中心(CDC)的網站上,3天前顯示的測試人數僅472!後來因太多人指罵,CDC索性刪除了這數據!前天更離譜,CDC宣布將不再每日宣布確診個案數目,只會一周更新兩次,做法連伊朗都不如,令全國人民震驚!近日連美國也出現口罩和廁紙搶購潮,不少企業及個人更取消旅行計劃。
因此,特朗普的公信力,甚至連任機會都受到重大影響。上周一美股大跌後,他已呼籲投資者入市撈底,但時機甚差,投資者不理他,繼續恐慌拋售,一周內完成有史以來最急速調整。
疫情助拜登初選反先 道指再急升
周一本來股市已開始反彈,但特朗普不斷攻擊聯儲局政策落後於歐、日,結果成功迫使軟弱的鮑威爾緊急減息50點子,美10年債息更歷史性首次跌穿1厘!但美股仍缺乏信心,結果周二再次大跌。到了周三,民主黨的「超級星期二」初選結果顯示拜登重新發力,代表人數目反超前桑德斯,因此道指再度急升過千點。超過四成投票者表示COVID-19疫情是投票決定的一個主要元素,意思即是對特朗普處理疫情的能力缺乏信心。欺負他國,侮辱政敵時,亂吹亂擂,為支持者出出氣,無所謂,但面對生死攸關的疫情,不少美國人寧願相信較有危機處理經驗、較願意聽取專家意見的拜登。民主黨人對他的信心,亦高於過度理想化、滿腦充滿極左經濟理論,但實際行政經驗不足的桑德斯。
美國確診個案已升至144宗,11人死亡。美股有可能再跌,因為本來已不廉宜,去年盈利已沒增長,如今年再沒有,或甚至下跌,那麼即使利率下降,但P/E能否繼續無止境膨脹,是個疑問。但反對特朗普的人絕不可過度興奮,最要小心的是不要墮入美國疫情必將出現如意大利和韓國般的大爆發,美國經濟也因此必然崩潰的空想陷阱。原因有三:
特朗普自己不斷說,也迫Fauci和其他專家說疫情已受控,疫苗和藥物將馬上成功研發出來。Fauci身不由己,被迫尷尬地贊同進展已很快,但就提醒疫苗仍需時一年以上研製。除此,他們也企圖說服國人此病的死亡率只有類似流感的0.2%至0.3%,即使美國人數學較差,大部分人不懂計算出COVID-19現時在美國的CFR已冠絕全球,恐怖地高達7.6%,比武漢還要高!但言猶在耳,不少人應還記得之前美國不停指控中國隱瞞一個或比SARS更致命的恐怖疫症,怎可能到了美國即變成毫無殺傷力的「普通流感」?
雖然副總統彭斯不斷說已把15,000套測試儀器送到全國各地,但暫仍未看到如韓國般的大規模測試。彭斯亦不肯擔保測試將是免費,早前見有報道指測試價高達4000美元,遠超過一般美國人的負擔能力,所以測試人數可能仍很少。
特朗普「疫症派對」豪賭
最要小心的是「美國疫情才剛開始爆發」的假設,極可能是錯的。很多人已懷疑今季3200萬個流感個案,可能其實不少是COVID-19,亦有基因跡象顯示此病毒源頭或非中國,甚至可能來自美國。所以不應假設美國疫情仍處於感染曲線的最左手邊起步階段,個案必大幅增加。有可能美國情况跟中國和韓國差不多,或者已近高峰期,甚至已到了疫情降溫的曲線右手邊。如屬實,即使現時增加測試,亦可能不會發現大量新增個案。另外,美國現在測試的是核酸,而非中國已改的更佳抗體測試,可測出人體曾否受過感染。美國的做法完全無法查證過去有否混淆流感跟COVID-19的疫情,所以亦不知道疫情已到什麼階段。是巧合還是精心設計?
特朗普是個運氣非常好的人,今次再以「疫症派對」豪賭一次。最後輸贏,拭目以待。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