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重力星球 Gravastar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重力星球 Gravastar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力星球 Gravastar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力星球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明周文化 MP Week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念念不忘 #投稿】下星期主題為「#愛」,歡迎讀者分享4張或以上相片,輔以簡短文字。Inbox來稿請註明題目、撰文與攝影,8月29日截稿。獲採用投稿將於禮拜一或三,在明周文化社交平台發佈。 • — — • • — —• 【#夢】 假如你是太陽 會是最溫柔的恆星 再白皙的肌膚 都不被你曬傷 整個星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重力星球 在 下港女子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9:10:24

這次的#台北雙年展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使用大量的錄像作品,影像與聲音成為田野的媒介,帶領我們前進不同星球上的理解與整體感受的詮釋。 過往我們戲稱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上來緩解彼此的立場不同,但現在卻直刀切入,我們確實住在不同的星球上:我這裡有氣候變遷、你那裡有經濟崩潰、他那裡有獨裁政權,明明...

重力星球 在 李婉鈺 Adrean Le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01:50:47

因為不甘願自己去實在看不懂門道,拜託大內高手Judy Chiang帶我再看一次😆 這次的「#台北雙年展-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有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參與者及團隊,強勁陣容實在感謝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為台灣人爭光。 現代的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

  • 重力星球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3 18:00:38
    有 14 人按讚

    【#念念不忘 #投稿】下星期主題為「#愛」,歡迎讀者分享4張或以上相片,輔以簡短文字。Inbox來稿請註明題目、撰文與攝影,8月29日截稿。獲採用投稿將於禮拜一或三,在明周文化社交平台發佈。
    • — — • • — —•
    【#夢】
    假如你是太陽
    會是最溫柔的恆星
    再白皙的肌膚
    都不被你曬傷
    整個星系也被你吸引

    萎靡的水星
    仰慕你的光
    無視軌道 重力
    向你靠攏
    忘卻兩座星球
    不可抗的距離
    接觸 然後化灰收場

    你是恆星
    我是行星
    只能持續地
    半空掠過

    撰文、攝影:IG @mmmyy.lll

    #太陽 #恆星 #行星 #重力 #星球 #距離 #香港風景 #香港攝影 #風景攝影 #詩 #徵文 #徵相 #我就是我

  • 重力星球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2 23:57:31
    有 4 人按讚

    【雙年展透過展覽詮釋,你我的存在皆是透過經年累月的種種】

    2020的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以布魯諾.拉圖在2018年於哈佛大學演講時所提出的理論與假說《我們似乎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一座虛擬天象館》為雙年展做空間與理論的架構。

    以五種不同的星球「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逃脫星球」、「實地星球」、「另類重力星球」作為你我對自我理解的社會環境做假設……

    #台北雙年展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北美館

  • 重力星球 在 李婉鈺Adrean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8 18:10:18
    有 2,462 人按讚

    因為不甘願自己去實在看不懂門道,拜託大內高手Judy Chiang帶我再看一次😆

    這次的「#台北雙年展-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有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參與者及團隊,強勁陣容實在感謝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為台灣人爭光。

    現代的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以及預測未來時的歧異,彼此之間都有著最遙遠的距離,

    這次受邀的藝術家、行動者和科學家們在每個星球體現了不僅在外觀且在物質上都相異的世界,引導我們跳脫既有思維去觀察不同價值觀帶來的分歧進而反思人們如何讓世界保持平衡宜居。

    在我看來,這些星球也像是人性的縮影:
    無視星球極限而堅持實行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Planet GLOBALIZATION);感到被全球化背叛而意圖築牆與外界隔絕的「維安星球」(Planet SECURITY);少數特權人士想在火星定居以避開世界末日的「脫逃星球」(Planet ESCAPE);無法負擔昂貴星際旅行轉而安身於形上學信念中、探討存有本質的「另類重力星球」 (Planet with ALTERNATIVE GRAVITY); 以及關心氣候變遷並試圖調和經濟繁榮與星球負載之間平衡的「實地星球」(Planet TERRESTRIAL)。

    #展出只到2021年3月14
    #珍惜疫情還有如此精彩的國際大展可以看
    #謝謝judy解說還送我個人觀感小彩蛋😘

  • 重力星球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30 18:10:28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