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醴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醴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醴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醴寓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草莓酒釀白玉糰子 湯糰類一定要熱呼呼的吃嗎? 台灣湯圓的經典吃法,是燙口的糯米糰搭配如蜜的熱甜湯;這次我們試試涼著吃,飯後端上一點點分量,使用當季的草莓,騙騙嘴饞的心,安撫一下味覺。 上周到日本考察,去了東京和熊本,隨興憑當天運氣的指引,用零碎的時間體會在地。某天於餐廳品嘗到了草莓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炮是煙花和鞭炮的合稱,一般為為重要節日或慶祝活動施放用以慶祝的物品。中國的煙花鞭炮的主產地為湖南省瀏陽和醴陵,當地每年還會舉辦花炮節的活動。發明花炮的人是唐朝的李畋,因其出生地是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所以一般認為大瑤鎮是花炮的發源地。廣東、福建一帶,花炮則主要在神誕如天后誕出現,有些地方會有搶花炮的...

  • 醴寓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3-03 11:50:15
    有 204 人按讚


    #草莓酒釀白玉糰子

    湯糰類一定要熱呼呼的吃嗎?

    台灣湯圓的經典吃法,是燙口的糯米糰搭配如蜜的熱甜湯;這次我們試試涼著吃,飯後端上一點點分量,使用當季的草莓,騙騙嘴饞的心,安撫一下味覺。

    上周到日本考察,去了東京和熊本,隨興憑當天運氣的指引,用零碎的時間體會在地。某天於餐廳品嘗到了草莓甘酒,覺得驚為天人。甘酒是日本新年和冬天常見的飲品,喝熱的,在冷風颼颼的街頭感到分外暖心,一般的麴屋、酒造或小賣店都有。

    這回嘗到的是冷的,米製品發酵的氣味與草莓新鮮酸甜的香氣混和,加上微微的酒精氣息,讓人覺得很容易親近;正餐吃了什麼沒留下印象,倒是回台灣後仍惦記著草莓甘酒的滋味。因地制宜,台灣超市很難取得甘酒或酒粕這類的釀酒副產品,改用跟甘酒很接近的甜酒釀當材料,與草莓一起放入果汁機打成滑順的果汁,果然做出很接近的甜品。

    所謂的甘酒,就是古文的「醴」,是米製品經酒麴發酵後的甜酒,作為獻祭使用,甜味來自澱粉質鏈解轉化而成的糖分子。酒釀是很類似的米食發酵雙胞胎,差別是甘酒的發酵溫度較高,約為六十度,過了一夜即可享用,又稱「一夜酒」;酒釀則較低,約為三十五度到四十度左右。

    發酵真是神秘的活動,微生物默默努力,創造出截然不同的成分,古人便把這樣難以解釋的變化當作獻給神明的禮物。

    另取糯米粉慢慢加水,搓條切段揉成糰子。(我使用白玉粉,是以更適合製作麻糬的糯米品種碾製成的米粉)燒一鍋水,湯糰子煮兩分鐘,撈起沖冷水降溫並增加口感;容器中放入打好的草莓口味酒釀,再放入冷卻的白玉糰子和草莓果粒,整體呈現優雅的粉紅色。

    邊吃甜點邊想著參訪的心得,不知道是否因為去年剛經歷了大地震,又或者是小地方的緣故,熊本這個農產大縣沒有特別為觀光敞開的歡樂氛圍,但人民顯得努力而簡約,具有堅毅的性格。在受損最嚴重的益城町組合屋跟居民互動完後,我在重災區旁城南農產中心品嘗到了當地農民所種不同品種的美味草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僅以此草莓甘酒,留下一訪的註腳;願所有頹圮的,都有機會新生如故。

    購買【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書
    ☞博客來 https://goo.gl/dVb5Fw
    ☞讀冊https://goo.gl/orYgfE
    ☞金石堂https://goo.gl/8oHnTx
    ☞誠品 https://goo.gl/Kw75v2

    https://udn.com/news/story/7272/2317084

  • 醴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10 08:00:00

    花炮是煙花和鞭炮的合稱,一般為為重要節日或慶祝活動施放用以慶祝的物品。中國的煙花鞭炮的主產地為湖南省瀏陽和醴陵,當地每年還會舉辦花炮節的活動。發明花炮的人是唐朝的李畋,因其出生地是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所以一般認為大瑤鎮是花炮的發源地。廣東、福建一帶,花炮則主要在神誕如天后誕出現,有些地方會有搶花炮的習俗。香港每年到了天后誕,香港原居民每條鄉村、以及各花炮會都會獻上花炮,拜祭了天后,就會「搶花炮」。奪得第一號花炮是「好意頭」,代表拿到好運氣。後來,由於村民屢屢因為爭奪花炮而打鬥,香港政府禁止「搶花炮」,改為抽簽、擲杯或競投來決定花炮誰屬。現時全香港只有上水河上鄉的洪聖誕保留搶花炮的環節。早期的花炮由火藥製成,類似炮竹,可以向高處發射。今日的花炮更像神檯,並貢奉著各種祭品。這些花炮祭品拜祭神明,村民競投祭品,期望得神明保祐。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表示,本港19世紀搶奪花炮儀式盛行,後因觸發毆鬥事件,曾一度遭政府取締,近年則已式微。鄭寶鴻指以前逢神誕,元朗及十八鄉等新界地區及市區均有搶花炮儀式,最先出現此儀式是賀二月初二土地誕,港島中西區太平山街與水巷交界也曾舉行土地誕搶花炮儀式。不過,20世紀初曾因場面混亂導致有人受傷,「幾幫人打大交,仲緊要過暴動」,政府遂一度禁止搶奪花炮,以抽籤代替。後政府見秩序稍恢復,再度批准。1950年代,黃竹坑村搶花炮儀式又再引發大型毆鬥,警方出動維持秩序,至此搶花炮便越來越少舉辦,終至式微,僅剩蒲台島等趁天后誕舉辦此儀式。花炮是一座紙紮神壇飾以花朵。鄭寶鴻指以往村民會以射炮仗的方式,用火藥把花炮射到半空供人搶奪,「最多發40炮都有,(花炮)名次越前,越多人搶」。從前搶到花炮的村民會用轎托起運送回家,寓意未來一年吉祥好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