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院配藥員招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院配藥員招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院配藥員招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院配藥員招聘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金老ㄕ的教學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法肯豪森的作為 賽克特就任顧問團團長的日子只有10個月,他對中國軍事的構想,許多才剛開展,有些則還未付出行動。繼任的法肯豪森所要做的,就是承接前任的措施並繼續發揚光大,而事實上,法肯豪森完全不負所託。 像在建軍方案,法肯豪斯於民國25年(西元1936年)提...

  • 醫院配藥員招聘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30 09:30:33
    有 113 人按讚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法肯豪森的作為

    賽克特就任顧問團團長的日子只有10個月,他對中國軍事的構想,許多才剛開展,有些則還未付出行動。繼任的法肯豪森所要做的,就是承接前任的措施並繼續發揚光大,而事實上,法肯豪森完全不負所託。

    像在建軍方案,法肯豪斯於民國25年(西元1936年)提出強化過往曾被整編過的部隊,這個方案後來被定名為「調整師」。
    順帶一提,現在若要在網路上搜尋中德軍事合作的相關資訊,通常會打上「德式師」或「德械師」等關鍵字。但當年的政府檔案可沒以上字眼,因為這些接受德國訓練的部隊正式名稱是「調整師」或「整理師」。尤其某些軍迷對「德械師」這個名詞非常反感,主要原因就是接受德國訓練的國軍未必拿德國兵器(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國軍的裝甲部隊就能了解狀況),所以如果你想在別人前面秀出你很懂民國軍事的逼格,可千萬別喊錯稱呼呀。

    當時法肯豪斯建議:

    一、
    各步兵團應依照教導總隊步兵團之德國新編制盡速編齊,各團應裝備步兵榴彈砲、戰防砲各一連。
    二、
    為加強管支援火力,營迫砲排應增為四門、機槍連定數則增為九挺。
    三、
    各陸軍師應編成一個騎兵連,以落實戰場情資偵蒐。
    四、
    每個師中的戰鬥及勤務支援部隊,若是工兵及通信兵還無法達到營級規模,至少也要成立連級單位,另須特別重視通信裝備及光學觀測儀器。
    五、
    各師應加強炮兵編制,最好能成立內含三個營的炮兵團(其中兩個營裝備野戰炮或山炮,一個營裝備105mm輕榴彈炮)。
    六、
    兵器應統一使用中正式步槍、捷克式ZB26輕機槍、廿四式7.92mm重機槍。
    七、
    各陸軍師應設立修械所好保養維護兵器。

    在此原則下,有30個師將率先調整,最終目標是完成60個調整師。而調整師的編制,以執行最徹底的88師為例,內容為:
    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旅各有2個步兵團(也就是從魏澤爾時代就確立的2旅4團制)
    1個炮兵營,下轄3個炮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工兵營,下轄3個工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通信營,下轄2個有線電連與1個無線電連
    1個輜重營,下轄2個連
    1個高射炮防空營(這個編制後來被取消,因為後來格國顧問團決定成立專門的高射炮部隊,好將炮火集中使用,不過有些部隊仍保有此編制)
    另有師本部直轄的特務連、騎兵連、戰車防禦炮連、野戰醫院各1個。

    而作為戰鬥主力的步兵團,其編制為:
    1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通信連、步兵榴彈炮連各1,另有團本部直屬的特務排。
    1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迫炮排及特務排各1。(這裡特別註記一下,在原先魏澤爾編制的步兵營中,規劃的是配備2門20mm輕機炮的小炮排,而法肯豪斯此時則將小炮排升級成裝備2門八二式迫擊炮的迫炮排。)
    1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每排下轄3個步兵班,每個班有14位成員並配給一挺輕機槍。
    1個機槍連下轄3個機槍排,每排下轄2個機槍班,每個班配有一挺重機槍......

    與舊有的編制相比,調整師特別著重提升支援兵種的質與量,像是增強火炮能力(輕機炮變迫擊炮、增加反坦克炮及口徑更大的榴彈炮),設立恢復傷員的野戰醫院,另外讓更多部隊都具有通訊能力以方便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我特別要提一下,在法克豪森任內多出來的新單位:野戰醫院
    話說現代護理人員的精神象徵是南丁格爾,這位英國貴族小姐之所以能讓人意識到護理人員對醫療體系的重要性,是因為她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在這場英、法、俄三個歐洲強權對抗且耗時3年的戰爭中,南丁格爾改善傷兵醫院的品質,使她駐紮的傷兵死亡率從42%降低到了2%。
    大家注意到沒有……傷兵死亡率原先是42%!這個死亡率高的可怕!
    換言之,若是能提高醫療素質,將會有效減少軍隊人員的損失。後來在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更是在慘烈的戰事中吸取經驗,像是1917年Wwkeen的《戰傷救治專書》就詳細說明傷兵收容、疏散及感染控制等内容,而1918年FrankKeeper的《軍事生基本手冊》内容也提及疾病、營養、飲食管理、野營行軍衛生、戰傷分類分級、排泄物處理、士兵培訓等基本常識。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後,於1927年設立軍政部軍醫司,之後在1935年4月將軍醫司與其他單位合併為「軍醫署」;順帶一提,法肯豪森是在1935年3月接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一職,或許這是國民政府逐步提升對軍醫的重視,才能讓法肯豪森在調整師的方案中,得以提出設立野戰醫院的方案。
    截至1936年,軍醫學校培訓出1045名醫生、300名藥劑師,另有108名在校學員,每年則能加強陪訓50名醫生。而在1937年,林可勝編制出内容包含:毒氣戰、疾病控制、戰時衛生管理……等知識的野戰醫療手冊,可見軍醫的逐步發展。(這位林可勝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日後擔任國防醫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是當時深受世界科學界推崇的中國科學家之一。)

    雖然新部隊成立,如此里程碑值得掌聲喝采,但在後來的抗戰中證明……這些軍醫的功能極其有限。

    首先很明顯的問題,是人數實在過於稀少。
    當時國民政府包含陸海空三軍,粗略人數約300萬。1000多位醫療人員的比例有多麼稀少,那是不言可喻。事實上,當時一個陸軍師「理論上」設有2個衛生連,其成員包含:1名首席軍醫官、9名醫官、87名部屬;而他們的照顧對象大概是9000多人……當真需要能者多勞。
    可真說到能者多勞,當時軍醫有第二個問題:素質堪憂。
    剛剛提到有87名衛生連部屬,但這些護士、擔架兵、後勤人員其實並不具備醫療技術,因為他們大多是未經培訓的農民、苦力。大家想像當有士兵在戰場上被打到斷手,可是第一時間趕來的卻是耕田的王老先生……我想大家對結局應該是心裡有數。
    那為何醫療人員素質堪憂呢?除了培訓資源稀缺外,這就帶出第三個原因:待遇低下。
    首席軍醫官,聽上去非常威風,但實際上,軍醫官是沒有軍銜的。沒軍銜就代表沒加給薪水,在錢少事多沒資源的情況下,自然沒多少軍隊人員願意擔任或進行相關的研修。
    甚至就連培訓機構也有問題,這就是第四點:醫療理念之爭。
    在1934年以前,國軍的軍醫培訓走的是德日派路線。所謂德日派,起源來自於清末的北洋武備學堂,也就是中國現代化軍醫的起始點,而北洋軍在清末逐漸隸屬袁世凱麾下,袁世凱則在部隊內採用德國式訓練;而除了北洋軍,清末各省也有創設各地的新軍,只是他們的經費資源不如袁世凱豐厚,所以他們的軍官人才通常都是留學日本(因為比較近而且物價也比較便宜),而日本的陸軍也是效法德國,所以自清末以來的軍醫訓練,就以發源德國,再經日本轉化學習吸收,故稱為「德日派」,而此派特點是比較重視理論研究。但在民間的醫療體系中,卻有另一股強大的派系,那就是重視實踐操作的英美派,而看名字也知道,這源流來自英美兩國。這兩派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問題,可是在1934年,當時軍醫學校聘請一位來自民間醫療體系的學者擔任新任校長,而這位新任校長一上台就決定將軍校全面改走英美派路線,並將全校職員解聘後再重新招聘。還是強調,英美派與德日派並沒有孰優孰劣,但如此人事大變動,說不影響學生學習那是睜眼說瞎話。

    在1937年的淞滬以及南京戰役,透過傳教士醫生的報導,當時國軍各部隊嚴重缺乏手術繃帶、破傷風血清、藥品、夾板、救護車……等醫療器械,亦無訓練有素的手術助理,而擔架兵的不足,導致大批傷兵直接被棄置於戰場,可見國軍的醫療體系的低下。

    這樣說起來,我似乎Diss國軍,但其實我想說:當時的國軍就是在資源匱乏的萬難處境下,持續進行改革進展。雖說在就事論事的精神中,必須要檢討結果的不如意,但對創立以及成長的理念及付出,絕對值得旁人以及後人致敬。而以上理念,就是本人德式中央軍文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回來新成立的調整師,不只野戰醫院,其他單位雖在理想上應當擴增,但現實狀況卻是因為資源匱乏,許多部隊的裝備未能到位(像有些步兵團沒有迫擊炮,只能沿用以往的小型機炮,或是有些師沒有裝備反坦克炮),有些更慘的,僅完成表面上的編制重整,在武器及訓練上均不到位。加上後來抗戰突然爆發,所以國軍最終只成立35個調整師,以及還沒接受最新式改編但先前已有做到部分改造的24個整理師,以當時全國177個陸軍師來看,新軍的比例不算高,卻已是較具戰力的部隊。而這當中能夠達成顧問團設立標準的調整師可謂當時國軍中的戰力頂峰,這些部隊分別是: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不過這支部隊成立的本意是樣板,也就是擺出來好看的,並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但正因為要擺出來好看,裝備絕對在各部隊中最為先進整齊。)
    接受德式訓練最老資格的陸軍第87師、第88師,以及從以上兩師抽出補充團而擴編成的第36師。
    而有財政部銀彈支持的稅警總隊,同樣戰力超群,有時甚至能比陸軍更早領到最先進的武器(至於原因就是……有錢是大爺)。

    民國二十四年,政府為了檢視德式訓練部隊的戰力,還有提升多兵種搭配的作戰經驗,並且趁機模擬上海至南京一帶的攻守實戰演練(這地區是國軍預設未來對日衝突的戰場),於是進行一場秋季操演。
    這當中,陸軍出動87師、36師、教導總隊,讓以上部隊分成東西軍對抗,另外加上裝甲部隊、空軍也一併參與。可以說,這是多年德式訓練的整體展現,雖然空軍及支援兵種的數量依舊偏少,顯示國家整體實力還不以支撐足夠規模的現代化部隊,但是步兵的作戰水準及觀念與過往相比已有飛躍式成長。
    除了步兵的提升,法肯豪森特別注意炮兵的整頓,他協助國軍將現有火炮進行整編,然後將全國457門火炮分成了4個獨立炮兵旅、5個獨立炮兵團、4個獨立炮兵營。之後更是向德國購入24門150mm重榴彈炮以及36門105輕榴彈炮,因而建立最現代化的支援部隊─炮兵第10團、第11團。
    這兩個團除了擁有最先進的火炮外,相比其他傳統炮兵部隊還停留在用騾馬載重牽引,他們可是購入了重炮牽引車還有裝炮彈的載重卡車,所以在機動力上大大提升(但也話說,現代化的火炮重量非常驚人,真要用馬匹去拉,估計馬都快累死炮卻動沒幾公里,所以使用摩托化移動是必要的提升)。

    另外,由於中日兩國關係越加緊張,法肯豪森與顧問團規劃出諸多對日戰略。其具體內容為:
    以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為戰略規劃的重心,北方設定黃河為最後戰線,四川為戰略大後方。
    以此為基準,四川需工業化,提供後勤。而長江會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以必要時須封鎖長江航道,防止日本海軍逆流而上的攻擊。黃河則作為最終防線,如果必要,需要進行有計畫的人工氾濫,增加對鄭州、武漢的防衛。(大家可以注意這一點,因為這將成為抗戰史上不容忽視且極具代表的一個事件。)

    在賽克特─法肯豪斯的接力合作下,德式師日漸茁壯,但說了這麼多,到底這批耗費國家心血打造的部隊,相比其他派系軍隊會有何不同?接下來,老ㄕ就來好好介紹德式師的士兵有什麼特別的行頭。

    圖片為: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 醫院配藥員招聘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3 00:10:38
    有 1,375 人按讚

    一位內蒙古小護士的自述

    今天,
    是我從湖北抗疫前線歸來,
    上班的第一天。
    單位的院長和全院的醫務人員,
    在醫院門前,
    列隊歡迎我的歸來。

    醫院門廳上方,
    掛著歡迎我的橫幅,
    路邊和醫院門前,
    聚集了好多人。

    我下車,給司機鞠躬。
    我的護士長,早已迎過來,
    相擁而泣。

    緊接著,我向院長鞠躬!
    向全院醫務人員鞠躬!
    向那些不認識的
    給我鼓掌的觀眾鞠躬!

    我懷著一顆謙卑感恩的心,
    以鞠躬的禮儀,
    感謝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

    我是這個醫院唯一
    去武漢抗疫前線的護士,
    代表著我們醫院一百多醫務人員。

    短短兩個月的分別,
    好象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我眼裡含著淚,
    又見到了我朝夕相處的同事們,
    我平安地回來了!

    大家簇擁著我,
    一一握手,不時擁抱,
    我被眾星捧月般圍在中間。

    我是學護理專業的,
    才上班兩年。
    在這個小城的醫院裡,
    每天工作在內科護士站,
    配藥、扎針、換藥、巡護,
    整天往返忙碌
    在護士站與病房之間,
    有時也會遇到
    病人和家屬的冷眼和不屑。

    我這輩子,
    只想默默地當一個專業護士,
    過平平常常的日子。
    我還是一個招聘人員,
    不在正式編制內。
    我常常羨慕編內的醫生和護士。
    我一直以來的最大願望,
    就是哪一天,
    能成為正式的編內人員。

    我從來沒想過出名,
    更沒想過成為英雄。
    可是,兩個月,
    改變了我的人生,
    這,我連做夢都不會想到。

    2020年,過完除夕夜,
    正月初一,單位通知我去醫院,
    說院長找我。
    見到院長,
    他說上級衛健委已經確定我,
    參加自治區醫療隊,
    去武漢抗疫。

    先去自治區衛健委報到,
    然後乘包機第一批飛抵武漢。
    院長與我談話半小時,
    說了一些要求,
    也叮囑我要注意保護自己。

    院長已經讓醫院行政辦主任,
    給我買好了隨身攜帶的物品,
    還有去自治區的機票。
    回家與父母簡單交待了一下,
    我跟父母說,
    是去自治區參加業務培訓,
    沒說去武漢,怕他們不放心!

    我簡單打點一下行囊,
    就匆匆趕往車站,
    去一百多公裡外的機場。
    離開小城時,
    我看了看熟悉的街道,
    那些沈浸在春節快樂之中的建築,
    還有節日的彩燈———
    沒有歡送,沒有告別。

    小城的人們不知道
    我這麼個小護士,
    剛過完除夕夜的一個出行者,
    正在匆匆趕赴武漢前線。

    我不知道,
    我還能不能再回到這個小城,
    還能不能再看到這小城裡的風景。

    我的心情很複雜,
    畢竟這不是去旅遊,
    這是奉命去武漢抗疫前線,
    是以一個醫者的身份,
    肩負著使命去救人,
    去以命去救命!
    生死未知?

    走出家門的那一刻,
    我已抱定誓死報國的決心。
    因為,國難當頭,大疫當前,
    國家選擇了我,我當逆行向前,
    絕不退縮!
    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到達武漢後,
    我所在的醫療隊,
    被派往湖北荊門市。
    五十多個日日夜夜裡,
    我們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
    一天得工作十幾個小時。

    按照嚴格的護理流程,
    日夜輪換。
    在十幾個小時里,
    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身體的透支,疲憊的極限,
    面對著一個個感染的患者,
    也面對著一個個死去的病人。

    護理患者,換藥,
    看醫療器械檢測,
    管理患者的吃喝拉撒,
    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

    在這裡,生命是崇高的,
    職責是神聖的,
    我感受到了一個醫者的天職。

    當病人沒有了生命體徵,
    我們有時是一個人,
    為逝者從頭到腳,
    擦拭一遍,換上衣服,
    裝進統一的屍體袋,
    向死難者三鞠躬!

    用車推出病房,
    送到專用的停屍房,
    再由消毒車送到火葬場火化。

    在病毒感染者住院或者去世後,
    他們的親人都不在場,
    死去的人,
    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為他們送行。

    這些都由我們醫者負責。
    難怪在醫療隊離開武漢,
    離開湖北時,
    那些家屬和親人,
    長街跪哭!聲音嘶啞!

    他們不知道為他們親人送行的,
    是哪一個醫者?
    就連感染者本人也看不到
    醫者的真實面容?

    但是,每一個死去的感染者,
    都受到了最好的治療,
    一個感染者的醫療費,
    都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

    任何一個感染者,
    都受到了應有的尊重,
    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專業護理,
    不是親人,勝過親人!

    國家把我們四萬多醫療隊員,
    派到湖北,分到16個地市,
    還有武漢的火神山和雷神山
    兩個重症醫院。

    給我們最好的生活保障,
    用最好的防護服和工作待遇,
    我們每個人,
    都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
    沒日沒夜的拼命!
    為國一戰,不懼生死!
    神聖的使命,
    讓你不再是過去的自己,
    而是四萬多抗疫大軍的一個勇士!

    我偷偷地寫好了遺書:
    如果我被病毒感染了,
    死了,我的遺體捐獻國家,
    做醫學解剖之用。

    這是疫情前線,
    感染隨時都可能發生。
    在這裡,每一個醫者的靈魂,
    都受到空前的洗禮!

    身後背負著家鄉領導同事
    和幾十萬乃至幾百萬鄉親的厚望,
    把生命置之度外,
    不辱使命,盡職盡責,
    是唯一的信念。

    離開家鄉一個多月以後,
    我在湖北荊門抗疫的消息,
    上了家鄉的電視新聞。
    內蒙古自治區的各個機場、
    城市的廣場和大的商廈,
    滾動播出我們赴鄂醫療隊的頭像。

    父母才知道我在湖北荊門抗疫。
    家鄉的黨政領導和
    衛生系統的領導,去我家慰問,
    送去了兩萬元慰問金。

    我的父母,
    從來沒想到會有這個殊榮!
    小城市的人們,
    知道我在湖北前線抗疫,
    都期盼著我能早日平安歸來!

    三月十七日,
    我們第一批撤離湖北,
    歡送我們的人群,
    一眼望不到頭兒,
    那時候,武漢還在封城吶,
    湖北各地還沒有解封。

    但是很多人聚集在
    我們的駐地樓前,
    居民樓上的人們,
    開窗揮動著國旗,
    大聲喊著:
    感謝!謝謝你們!

    我和隊員們,
    都被湖北人感動哭了!
    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一次次的給他們鞠躬!
    感謝他們的深情厚誼!
    感謝他們為了國家的付出!
    封了武漢一座城,
    控制疫情救全國。

    荊楚大地的六千多萬湖北人,
    響應國家隔離的號召,
    控制了疫情向全國蔓延。
    你只有到了湖北,
    到了武漢,身臨其境,
    才會深深地感受到湖北人民,
    所做出的艱辛努力,
    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包括成千上萬親人們的生命!

    我們這些來自各省區的醫療隊員,
    每一天,都被感動著。
    奉國家之命,來湖北抗疫,
    我們的身心與這片英雄的土地,
    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每天,汗水與淚水交織在一起,
    熱血與拼搏在創造著奇跡。
    在武漢天河機場,
    登上返程的包機,
    我的心難以平靜。

    起飛了!在萬米高空,
    透過機窗,再看看大武漢,
    這是一個擁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
    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我平生第一次來武漢,
    竟然是作為一個醫者,
    奮戰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
    我也被授予荊門市榮譽市民,
    享受在荊門終生旅遊
    和賓館免費的待遇。
    我們的名字,
    也被荊門收錄,
    將存放在博物館。

    回到內蒙古自治區的鄂爾多斯,
    自治區的領導親自到機場迎接!
    警車開路,警察敬禮,
    敬獻鮮花,敬獻哈達!
    人們夾道歡迎!
    我和隊員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做專機,過水門,
    警察護送,長街歡迎!

    這輩子,曾經去湖北抗疫,
    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
    太榮幸了!
    見到了那麼多領導,
    那麼多專家教授,
    那麼多場面,那麼多禮儀,
    那麼多感動———

    開眼了,長見識了,
    我也變成了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
    一個人,
    當你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
    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時候,
    你會感到崇高和偉大,
    使命比生命更加重要。

    住在鄂爾多斯豪華的賓館裡,
    一日三餐,吃得都是上乘的佳餚,
    享受著高規格的貴賓待遇。
    隔離十四天後,
    我們一行十五人坐飛機,
    回到了呼倫貝爾,
    隆重的歡迎儀式後,
    我坐著市裡來接我的專車,
    兩個小時後,
    回到了離別兩個多月的小城。

    我走的時候,冰雪寒風,
    如今歸來,已經是春風拂面。
    走時靜悄悄的,今日歸來,
    小城人流如潮。

    迎接的儀式,
    更是讓我感動不已。
    警車開道,警察列隊敬禮!
    市委書記、市長,
    還有醫院的領導和同事,
    握手!獻花!
    照相!領導講話!

    我長這麼大,
    也沒見過家鄉這個場面,
    而且是萬人空巷的歡迎我的歸來!
    感動!流淚!無語!
    我有何德何能,
    能受到湖北荊門市
    所給予的如此殊榮!

    作為一個護士,
    我今生真是太榮幸了!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
    自治區給我們每個赴鄂醫療人員,
    頒發了兩枚特製的金質紀念獎章。

    我已經被自治區列為轉正人員,
    成為享受編制待遇的
    國家事業單位正式職工。
    還有,按照國家的文件要求,
    在湖北抗疫期間,
    每天都有補助,
    自治區也有補助,加起來,
    一天達到八百塊錢,
    還有另外的獎金,
    還享受內蒙古自治區
    東西八千里的風景名勝區
    終生免費旅遊!

    我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護士,
    履行一個護士的職責,
    是我的本職工作,
    也是我應該做的。

    從湖北荊門市,
    到自治區,到家鄉,
    給了我這麼多殊榮和獎勵!
    這是對一個援鄂醫者的莫大獎勵,
    我為自己去湖北前線抗疫
    而感到榮幸和自豪,
    也讓父母和親人們感到驕傲!

    我深深地懂得,鮮花,掌聲,
    榮譽,一切都會歸於平淡。
    我會盡快地回到工作崗位,
    以一個謙卑的心,感恩的心,
    加倍地工作,
    為人民盡職盡責地工作,
    以此不負這些殊榮。

    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護士。
    今生選擇了護理專業,
    我無悔人生,
    無愧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因為,我曾在武漢抗疫前線,
    戰鬥了五十多個日日夜夜!
    這將是我人生難忘
    而榮光的一段歷史。

    短短兩個月,
    我成了小城裡的英雄,
    我好象在做夢一樣。
    可是,這已經是現實了。

    自從去了武漢,我學會了鞠躬。
    謙卑,感恩,
    這將伴隨著我的一生。
    讓人走進你,如浴春風,
    這才是一個有仁心的醫者!
    大愛無疆,醫者崇高!

  • 醫院配藥員招聘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8-14 16:33:00
    有 0 人按讚


    醫療產業利用雲端運算提高營運效率

    陳端武 2018-08-14

    醫療保健雲的用途已明顯從簡單的數據儲存轉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甚至個人化患者護理等任務。隨著醫療保健數據激增,雲端運算可提供更靈活的產品和服務。因此,醫療保健CIO和其他高層須為不斷變化的雲端環境做好準備。

    據Healthcare IT News報導,市場研調機構Black Book Research發現,93%的醫院CIO正在積極招聘員工,以配置、管理和支持符合美國健康保險可攜性與責任法案(HIPAA)標準的雲端基礎架構。

    對下一代雲端來說,安全性是雲端技術供應商和醫療保健組織客戶等的重要考慮因素。Black Book總裁Doug Brown表示,雲端供應商正在藉由生物辨識和基於令牌的安全協議的組合,實施嚴格的設施和資產存取控制。

    此外,同一醫療系統內的多個電子病歷(HER)可能導致患者辨識和安全方面的問題。值此同時,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對安全性和記錄的承諾越來越大,並可融入雲端。

    Bendcare科技長Brian Owens表示,醫療組織在採用下一代雲端運算時勢必要接受最先進的患者護理需要即時數據的知識。具前瞻性思維的醫療機構須在患者護理的每個環節都採用技術。

    醫院還需要承諾數據合作和資訊共享。在醫療保健業中,數據往往支離破碎、不完整且孤立。要真正了解什麼對病人最有利,最重要的是讓醫師全面了解其治療計畫如何影響患者的疾病狀態,而雲端運算可派上用場。

    這意味著要找到取得、整合和傳播醫生、藥房、保險公司、測試提供者甚至患者自身資訊的方法,以創建患者旅程的整體視圖。醫療雲技術供應商CloudWave策略長Jim Fitzgerald認為,醫療雲技術發展的下一步是雲端服務供應商和醫療保健組織進行調整、協作和優化。

    在醫療保健中高效、清楚地採用雲端IaaS / SaaS模型需要雲端服務供應商和醫療保健組織的互相適應。醫療服務供應商可透過內部技術評估來協助和實現此適應過程。這些評估可分析現有平台,並考慮合併和聚合方式,好成功有效地採用雲模型。

    附圖:醫療組織在採用下一代雲端運算時,要接受最先進的患者護理需要即時數據的知識。Microsoft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