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 12/7 - 12/13 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違反 CRPD 監委糾正法務部
根據中央社報導,監察委員王幼玲指出,全國 51 個監所,身障收容人共 3037 名,醫師診斷為罹患精神病者有 2842 人,這些身心障礙的收容人違規,約有7成2接受一般收容人一...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 12/7 - 12/13 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違反 CRPD 監委糾正法務部
根據中央社報導,監察委員王幼玲指出,全國 51 個監所,身障收容人共 3037 名,醫師診斷為罹患精神病者有 2842 人,這些身心障礙的收容人違規,約有7成2接受一般收容人一樣的懲罰,2 成 7 才會減輕或不予懲罰。
對於身心狀態與一般人有差異的狀況下,卻給予一樣的懲罰,並且無法給出應有的醫療照顧,針對感官障礙及肢體障礙的收容人監所也未提供相應的設備與措施,明顯違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 CRPD ) 所保障的相關權利。
因此監察院在 12/12 召開記者會,向法務部及所屬矯正署提出糾正,法務部應就糾正內容進行改善。
❷脫巴紐公投落幕 布干維爾 98% 民眾贊成獨立建國
南太平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布干維爾自治區,在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全島投票後,於本月 11 日公布了「獨立公投」的正式結果,選民壓倒性地支持從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邁開獨立建國的步伐。
根據公投結果,布干維爾 25 萬選民中,高達 98% 的民眾選擇支持「獨立建國」,僅有三千多位選民願意繼續在享有更大自治權的方案下留在巴紐。
這場歷史性公投為布干維爾長達數十年的和平進程畫下句點。
布干維爾在文化與地理歷史上,都與索羅門群島較為緊密,於 1975 年被併入脫離澳洲建國的巴紐,但種族文化的差異與資源分配的糾紛在巴紐獨立後惡化成了不可收拾的內戰,多達兩萬多人於內戰不幸喪命。
最終,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雙方於 1998 年達成停戰協議,布干維爾得到了自治區的地位,並於 2001 年簽屬的和平協議中承諾舉辦獨立公投。
不過雖然獨立公投通過了,但巴紐中央政府強調此次投票僅屬「諮詢性公投」,布干維爾能否「真正建國」還需經由巴紐的國會同意,加上後續的談判等程序,建國之路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❸ 羅興亞種族滅絕案聽證 翁山蘇姬遭國際質疑
近日,聯合國轄下的最高司法機關──位於海牙的國際法院 ( ICJ ) 展開「羅興亞難民案」的公開聽證。對於此案,控訴國甘比亞要求國際法院能裁定「臨時措施」保護在緬甸、孟加拉一帶的羅興亞人,然而,甘比亞代表團提出種種圖文證據指控緬甸屠殺羅興亞人時,面對如此強烈的控訴,緬甸代表團主張「就算死了 1 萬人,也未能構成『完全消滅此族群』的意圖。」而緬甸的代表、昔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則冷漠以待,並為緬甸當局辯護,使其國際形象深受打擊。
國際法院屬於主權國家政府間的民事司法判決機構,主要處理主權國家間的爭端,因此,甘比亞便在伊斯蘭聯盟 ( OIC ) 共 57 個國家的支持下,依據國際法中的普遍性原則,由於迫害羅興亞人的行為危害全人類,進而向國際法院控告緬甸嚴重違反《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防止人權悲劇不斷發生。
#經時事
❶ 美國不支持法官任命 WTO 上訴機構運作停擺
解決各國間的貿易爭端是世界貿易組織(以下簡稱 WTO )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然而美國近日不支持 WTO 上訴機構常設法官的任命案,因此上訴庭於本週進入停擺的狀態。
美國不任命法官的主要原因是不滿意 WTO 處理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案件, 美方表示, WTO 法庭制定了超越其職權的貿易法,川普於今天 8 月也表示,中國多年來藉著利用美國資金與 WTO 的支持,卻不斷抨擊美國。
然而,依照現況來講, WTO 上訴機構仍會保護中國,因此美國要做的除了是利用 WTO 機制解決貿易問題,也需 WTO 之外採取行動。
❷ 新版美墨加協議將敲定 取代原有 NAFTA
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的官員於12月10日在墨西哥簽署修訂後新版的美墨加協議(簡稱USMCA),此協定涵蓋的議題相當廣泛,包含更嚴謹的環境與勞工法規、汽車及零配件之原產地及勞動價值要求、投資人與地主國爭端解決機制、技術性障礙等。
原先三國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 NAFTA ) 於 1994 年便生效,然而,在川普上任後,重新與墨加二國啟動談判,於 2018 年 10 月即簽署初版的 USMCA ,但美國國會因不信任墨西哥政府的執行能力並未批准。近日,美墨對此協定進行協商並取得共識,USMCA 即將取代 NAFTA,川普在推特上則表示,USMCA 將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好、最重要的貿易協議。
❸ 遠東航空無預警停飛 千名員工面臨失業
遠東航空於昨日 (12日)傳出即將停業,而發言人盧紀融更於當日證實遠航將於 13日開始,停止一切飛航營運。大多數乘客毫不知情,對於遠航無預警停飛的消息措手不及,甚至到了機場才發現班機被取消了。
據航空界人士分析,遠東航空無法繼續經營的原因包括台灣市場太小、兩岸市場表現不佳以及董事長張綱維資金管理不善。由於遠航主要的航線為國內線,市場不夠大造成公司難以獲利。另外一部分的國際線主要為兩岸航班,而近幾年中國旅客減少也對公司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張綱維表示自己遭受詐騙,使公司虧損數十億。
遠航停業造成數千名員工面臨失業、大批計畫返鄉投票的乘客班機被取消以及各旅行社虧損。儘管董事長張綱維於今日表示停飛只是一場烏龍,已經獲得足夠金援,期待馬上復飛。但民航局已發公文請交通部廢除其營運許可證,復飛一事有待商榷。
醫療糾紛處理機制 在 陳曼麗 Chen Manl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醫師奉獻 默默守護全民健康】
今天,我們衛環委員會的吳焜裕、林靜儀、吳玉琴和我一同參加由醫師公會全聯會舉辦的《第七十一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暨資深醫師及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會中除頒獎表揚年度醫療典範,也同時肯定資深醫師對台灣醫療服務長期付出與貢獻。
蔡英文總統致詞時,除了向醫界表示肯定,也承諾將持續改善醫師勞動條件,保障醫師工時等權益,盼推動醫療刑責合理化處理,保障醫師執業環境。另外,小英總統也不忘叮嚀我們立法院這邊儘快推動立法,在各項配套措施下,保障醫師執業環境,持續為了增進民眾健康努力。
身為醫師全聯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我們在立法院的好夥伴邱泰源理事長/立委,在致詞時也向全國醫師表達感謝,並且期許未來行政機關能夠分別就分級醫療、健保制度、醫療糾紛調解機制以及離島醫療等進行改革,謀求民眾健康福祉。
未來,在立法院,我也會持續與各領域夥伴合作與討論,希望能夠打造一部完善且具有溫度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保障醫事人員執業免受濫訴之苦以及民眾就醫的病人安全。
台灣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國家,其中一個理由是健保制度完善,我們是健保的受益者。我同時也希望醫師們有合理的工作環境、福利和待遇,還要有健康的生活,照顧別人,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醫療糾紛處理機制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時報專論 面對醫療崩壞 應建立醫療糾紛鑑定機制
作者:陳嘉霖(作者為法學博士、台聯黨文宣部副主任)
近日發生主播控告知名婦產科醫師醫療糾紛事件,再度凸顯我國建立醫療糾紛處理機制的急迫性。台灣由於過去馬政府的執政無能,遲遲未建立完善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所以一旦醫病雙方產生醫糾,病方為了保全病歷資料證據以及爭取賠償,往往在第一時間以刑事附帶民事之方式採取訴訟途徑,藉以獲得檢調資源並對醫生構成壓力。雖然這是病人保全自身權益的法律手段,但也造成我國超高之醫療糾紛訴訟率,不僅讓醫病雙方關係對立,也使得高風險科別的醫師產生寒蟬效應,形成醫療「五大皆空」的危機,兒科、內科、外科、婦產科以及急診五大專科醫師紛紛選擇醫美、牙科等責任較輕、風險較低的科別,如此一來,台灣民眾將面臨求醫卻找不到醫生的困境。
為了扭轉國人一遇醫療糾紛即選擇以訴訟的處理方式,我國應建立公正第三方醫療事故鑑定機制,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自行辦理或委託民間專業醫療機構。醫療糾紛鑑定機制的功能在於,當病人發生醫療糾紛時,可透過這個機制循第三管道獲得醫療事故的真相,針對醫療糾紛的兩大爭議點進行專業鑑定:(一)醫療行為與不良結果是否具有因果關係;(二)醫療行為是否符合醫療常規。
醫療事故的責任歸屬,最主要牽涉的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病人在接受醫療之後所發生的不良結果,到底跟醫療行為有沒有關係?第二個層面是,假如病人在接受醫療之後,確實是因為醫療行為而產生不良結果,那究竟是因為醫生沒有遵照醫療常規進行診治的疏失?亦或是現在醫學科技知識的極限所產生不可避免的風險?以第二個層面而言,如果證明是醫生的疏失,醫病雙方可進行和解賠償或選擇訴訟途徑,但如果是因為當代醫療科技的極限,那就無法究責於醫生或醫療機構。公正第三方鑑定機制可協助病人或其家屬釐清上述的爭議,緩解病人因為對於醫療專業知識不足而對醫生及醫療機構所產生的不信任與焦慮感。以德國「醫療糾紛鑑定委員會」的經驗,經過醫療鑑定後,有九成的病人不再採取法律途徑。站在病方的立場而言,透過醫糾鑑定機制的真相釐清,可得到應有的公道及賠償。
台灣的醫療已到了崩壞的程度,目前已有四成的鄉鎮沒有婦產科醫師、六成的鄉鎮在假日找不到急診醫師,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台灣到了二○二二年醫師缺口高達七千多人,這個現象背後重要原因就是在於我國超高的醫療糾紛訴訟率,而且其中有八十%是以「刑事訴訟」方式提出,這個數字是世界第一。民眾選擇以刑事訴訟的原因,就是為了可請求檢察官介入,利用公權力幫助蒐集證據,以證明醫療行為與病人死傷間有因果關係,由此可見就是缺乏公正醫療糾紛鑑定機制的後果。
有鑒於此,在馬英九政府執政期間,各界疾呼應加速《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的立法工作,然而當時舊政府行政團隊所研擬的草案,條文內容殘破且功能薄弱,以致在國會歷經兩年的審議修正,仍停留在朝野協商階段而立法未果,導致我國目前仍缺乏健全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如今蔡英文政府全面執政,期勉新政府應重新研擬相關立法草案,早日送國會審議,建立公正的醫療糾紛鑑定機制,以解決醫病雙方在面對醫療糾紛時的雙輸局面,也緩解醫療崩壞的危機。
醫療糾紛處理機制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拙著,繼續監督,醫療健保要改革...
「觀察2016民進黨之醫療政見具體主張:
一、 政府醫療保健支出合理成長,成長率不得低於GDP成長率。
七、 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體系,合理化醫療服務價格與分配。
八、 修正勞動法規,保障醫事人員勞動權益。
九、 強化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值得觀察,繼續監督!
選後,醫勞盟也將持續扮演民主監督制衡角色,督促立委與民進黨落實11大改革政見!
同志要團結,團結才有力!台灣醫療人員,百萬醫療勞工應該團結努力改革,人民最大!民主民意最大!
目前,新科立委積極努力,有目共睹,值得喝采!但是,全方位的醫療健保法制改革,已經晚了!台灣血汗健保全面DRG,當然要擱置,當然要全面改革!
台灣醫療健保制度崩壞,危機四伏,分級轉診醫療,弱勢偏遠醫療,醫療勞動人權與合理成本計算,醫療糾紛妥善關懷調解,全方位的醫療健保法制改革,何止DRG?請小英好好準備上場,落實全方位的台灣醫療健保法制改革吧!」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new/20160205/79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