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生科別選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生科別選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生科別選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生科別選擇產品中有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治療新高度,#再生醫學- Inject with love》 「李醫師,我不懂我肩膀就痛怎麼就不會好,都已經復健一年了,其他醫生叫我開刀,但我不能休養,我也不想開刀,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 「這條肌腱的確已經全層破裂,這兩條韌帶也是極不穩定,疑似撕裂傷,這的確不是只靠復健會好的,……..」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首度發布糖尿病全球報告指出:近30年來全球糖尿病患人數增長快速,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為糖尿病患。WHO 更示警,糖尿病大幅擴散,主要因為全世界發生「飲食、行動和生活方式」改變,並公開呼籲全球展開相對應的預防與治療。 因應如此,針對台灣目前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

醫生科別選擇 在 大象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4:19:24

婦產科, 是一門穿越時空、極其古老的科學 雖然想到婦產科, 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懷孕相關之事, 但婦科, 在古代所謂的婦女病, 其實也是婦產科一門極為龐大的範疇。在古代的醫生, 大部分都是以男醫師(郎中)為主, 且中華文明自儒家以降, 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深植人心, 當時靠著把脈一招走天下, 而且甚至...

醫生科別選擇 在 璇 HSUA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7:03:56

#radiographer 有天看機智醫生就突然覺得啊自己選錯職業了🤣 雖然我也考不上啦 就覺得很羨慕護理師跟醫師都可以先去實習不同的科別,再去做選擇,可是放射師的選擇很少欸🤏🤏🤏🤏 不過還是很幸運了啦,畢竟做的事情沒那麼多樣化🧐 想到前幾天跟一位學姊聊天,她說當初她來到醫院照顧每一位病人久了都...

醫生科別選擇 在 李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8:27:23

《治療新高度,#再生醫學- Inject with love》 「李醫師,我不懂我肩膀就痛怎麼就不會好,都已經復健一年了,其他醫生叫我開刀,但我不能休養,我也不想開刀,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 「這條肌腱的確已經全層破裂,這兩條韌帶也是極不穩定,疑似撕裂傷,這的確不是只靠復健會好的,……..」 ...

  • 醫生科別選擇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9 21:46:34
    有 350 人按讚

    《治療新高度,#再生醫學- Inject with love》

    「李醫師,我不懂我肩膀就痛怎麼就不會好,都已經復健一年了,其他醫生叫我開刀,但我不能休養,我也不想開刀,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
    「這條肌腱的確已經全層破裂,這兩條韌帶也是極不穩定,疑似撕裂傷,這的確不是只靠復健會好的,……..」
    ——————
    「李醫師,為什麼我上次在某某醫院打消炎針跟玻尿酸好幾次了都沒有效,有沒有比較快的方式啊?這樣我都不能去爬山」
    ——————
    「李醫師,這個針要一直打嗎?我到底要打幾次才會全好呢?我打了能夠不復健嗎?」
    ——————
    算算日子,台灣的超音波技術以及增生療法也興起了好幾年了,而每一年,我的學長姐們都不斷帶領著全台灣的疼痛科、麻醉科、骨科、家醫科、復健科、神經科、神經外科、中醫…..到每一個新的高度,這高度,每一年都沒有停止往上過。
    這七年來,前輩學長姐們奉獻了好多時間跟心力,出國進修把知識帶回來給我們,讓我們知道,知識與技術可以改變一個病人的命運,更是改變台灣醫療的正能量。再生醫療的出現,再生治療突破了過去只能打類固醇消炎藥的有限,完全翻轉了全世界在疼痛治療的趨勢。

    從五年前我接觸再生療法,開始了解到:除了開刀、吃藥、復健,病人有更多的選擇,甚至有更快更不侵入性的治療方式。疼痛治療日新月異,看病人不是只從教科書上去對照疾病,也不是守著過去的觀念,而是從點線面各種方向,從症狀、檢查、診斷都裝備我們自己的大腦知識,當我們知識、技術的工具越多,病人才可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今天在我們偶像前輩的教學帶領下,好多以前我以為理所當然的,都不理所當然了;好多我認為不重要的,原來那麼的重要。我沒有注意到的、我所不知道的、我忘記的、我不正確觀念的,都在 #尤醫師 的指導下煥然一新,書本重要、研究重要、技術重要、知識重要,但「正確的診斷」更重要。而醫師要能診斷疾病及生理機轉,不只是靠過去的經驗,更是靠現在及未來學習更新的知識。

    當醫師以為自己所學是所有的時候,那就被自己困住了,井底之蛙跳不出井,是因為思想被局限。
    我看到所有再生治療的前輩們,因為謙虛、保持求知欲以及熱誠,他們不斷突破現有框架與自我;如同再生治療的葡萄糖、PRP、幹細胞,低調逆轉了受傷原恢復的不可能,被注射的細胞正突破著自己原本的修復能力,也突破過去醫療的不可能。
    曾經的復健科,可能是病人沒聽過的科別,甚至是其他科醫師所鄙夷的科別。然,現在,再生醫學卻走在細胞損傷、中風、疼痛醫療的正中央;曾經那所謂沒聽過的增生治療、沒聽過的PRP、沒聽過的復健科醫師、摸不清楚的開刀,這幾年, 靠著新世代再生醫學醫師前輩們的不懈努力,如魚逆流而上,某部分舊世代或許曾對新世代的不屑,曾經不熟悉以為的新穎炫技治療,原來是如此實用,如今新世代已和舊世代完美融合。但再生醫學確實改變了病人的生活品質,更改變生而為人活著的價值。我很感謝,我可以身為台灣的醫師,跟著前輩們隨著世界一起前進、一起突破。

    而最前面一開始的對話,很多我們或許有了答案,也很多我們還在找答案,在茫茫的知識海裡面,不斷地往前游,不斷地在找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或許我的技術以及治療還不完美,但我學著朝著完美的方向前進……

    很感謝今天 #愛派司 #妮傲絲翠,請在菁英診所這麼好的環境,給我們學習的新高度,謝謝你們讓我學習謙卑,因更深知自己的不足,每一次學習都充滿感動與喜悅,暖暖的,暖暖的……
    更感謝所有行醫路上的前輩為台灣醫療付出,及對我們後輩的引導與努力,讓我學著可以治療病人Inject with love。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 醫生科別選擇 在 生殖醫學博士 朱伯威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5 21:05:24
    有 354 人按讚

    今年金曲獎最佳新人Whyte -?te壞特
    aka #國防醫學院 的學妹 闡述她在醫學院時期的種種
    也不禁讓我拉回三十年前

    當年我只是一個對醫學與科學研究充滿熱情的青少年
    在電影院看了「羅倫佐的油」
    PCR聚合酶鏈鎖反應技術發明又得到了諾貝爾獎

    心中對醫學熱血的小宇宙再度燃起🔥
    於是考進國防醫學院
    想成為能助人又會做研究的醫生(想太多)

    結果一進學校的考驗不是課業
    而是要身強體壯💪🏻

    因為唸的是軍事院校 開啟了我的 #報告班長 人生
    所以和全國所有軍校同袍參加入伍訓
    鋼盔插草、臉上塗偽裝膏
    插到枯草會被班長罰跑步
    在山坡地翻滾進行射擊訓練
    全身黏滿含羞草種子

    九週的訓練讓大家變得整齊
    胖的變瘦 瘦的變壯
    也從那時起潛移默化生活習慣的自律

    國防醫學院醫學生生涯中
    基本的軍事訓練依然形塑了我們的人格特質
    強健體魄(所以門診排很滿)
    實事求是(特愛研究國際文獻期刊)

    畢業後
    在一片掌聲中選擇了婦產科🤰
    掌聲之熱烈如同當兵抽到金馬獎一樣
    因為那是一個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的年代

    婦產科吃力不討好
    醫療糾紛壓力遠勝其他科別
    已經好多年都不是大家心中首選
    但 #我堅持我愛

    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成為主治醫師
    完成訓練成為主治醫師後
    依舊有更多抱負 內心一團熊熊火焰在燃燒🔥
    又考進 #博士班 一頭栽進醫學研究領域

    研究的是最感興趣的 #生殖醫學
    也以對胚胎著床的研究發表文章畢業
    總希望能看得更廣學得更多 對患者幫助更多

    於是我卸下軍職(潛艦中校)
    正式成為 #榮民北北
    當榮民的期間遠赴 #紐約康乃爾的生殖中心
    近身跟隨大師門診、取卵、植入
    收穫滿滿地回台貢獻

    身分的轉變
    從青春無敵的軍校醫學生
    轉變成 少數的 #生殖醫學博士

    來看看那些年我的斜槓照片吧
    有報告班長系列的
    有吹薩克斯風的
    更有雄赳赳氣昂昂的軍裝照

    你喜歡哪一種朱醫師?😆

    -
    ☎️試管嬰兒補助專線:0965-063-580
    ✅申請試管嬰兒補助:https://bit.ly/3w4qcwk
    -
    🏥禾馨門診網路掛號:https://bit.ly/3608j7m
    ☎️禾馨特約診請致電:(02)2311-0353
    ☎️宜蘊特約診請致電:(02)2706-5288
    -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往事只能回味
    #舊照分享
    #母校
    #求子路上最佳朱隊友

  • 醫生科別選擇 在 編笑編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16:03:03
    有 435 人按讚

    《機智醫生生活》裡經常安排各科別的病患去體現醫生在工作場合上所面臨的各種,無論是身體上或是情感上的困難與糾結。其中又以親情著墨最深,因為「家屬」多半是最前線的陪病者。
     
    而家屬中又以母親的角色最為吃重,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幾乎每集都會出現一個讓觀眾哭斷肝腸的母親,從診間到手術室,媽媽的情緒刻畫在戲裡特別鮮明。
     
    那麼父親呢?或許是韓國的社會風氣及現狀所導致,戲裡的「爸爸」很少有情緒表露的鏡頭,也很少擔任唯一的陪病者,爸爸總是與媽媽連袂出現,作為陪襯角色,在妻子情緒潰堤時提供肩膀、成為依靠。
     
    這樣的角色刻畫,仍是相對保守的,也一部分忽略了父親的照養責任及情感抒發。
     
    在肝膽腸胃科李翊晙醫生的工作場域中,親情的糾葛尤其明顯,在他擅長的肝移植手術中,不乏家人捐贈的案例。其中在第一季第九集了,罕見地出現了唯一陪病者是父親的肝病病患。然而,這名爸爸卻因肥胖而無法捐肝,隨著女兒病情惡化,他甚至消失多日、斷了聯繫。
     
    在不少家庭裡,母親仍是家庭的主要照護者,無論在韓國還是台灣,都是不爭的事實。編劇在此刻畫了一位「因事業繁忙而忽略兒女」的父親,觀劇的你,是譴責父親沒有盡到身為人父的責任,還是將矛頭指向劇情中根本沒有出場的「母親」呢?
     
    就在所有醫護,包含李翊晙醫生都失去信心,不再盼望時,這位父親終於出現了,帶著減重七公斤的身體及迫切的心,重新回到病房,懇求醫生為女兒進行肝移植手術。看到這裡的你,又是以怎樣的眼光看待這名父親呢?
     
    在這位父親消失不見時,翊晙即使感慨,也未曾指責他的不是,因為:「那是他的個人選擇,我無法批判他。」父親節、母親節不過是一年一度的節日,對於擁有這兩項身分的人而言,每天都在學習如何扮演這個角色,並實現。
     
     
     
    父親節快樂。
     
    #機智醫生生活 #機智醫生生活2
    #B編的韓劇時間 #父親節

  • 醫生科別選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22 09:00:0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6年首度發布糖尿病全球報告指出:近30年來全球糖尿病患人數增長快速,平均每11人中就有1人為糖尿病患。WHO 更示警,糖尿病大幅擴散,主要因為全世界發生「飲食、行動和生活方式」改變,並公開呼籲全球展開相對應的預防與治療。
    因應如此,針對台灣目前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國健署多年持續推動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即是透過醫護團隊,提供營養及衛教諮詢,並叮嚀病
    人定期追蹤,不讓糖尿病成為威脅國人的殺手。糖友們可選擇「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認證之診所,即可獲得專業醫療團隊所提供全方位的糖尿病整合照護及治療。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擺脫以往單用藥物,少衛教的觀念,以跨領域、整合式的專業照護為主軸。
    坐落於桃園大溪的張輝鵬診所是桃園第一家「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示範診所,張輝鵬醫師表示,「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多科別、專業整合照護,含括各科的醫師(新陳代謝科、心臟科、眼科、外科等)、護理師、營養師、藥師、甚至是心理醫師及運動教練等;以跨領域、整合式的團體照護來維護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這樣的模式與以往看診差異性在哪?張醫師舉例說明,「過去糖尿病治療方式較繁複,若有其他器官病變不適,常常需要多科看診,如:眼睛病變需另外掛號看診眼科等等,現在有了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治療方式也躍升為升級版,以眼睛病變來說,像我們的病人,診所第一線就可初步幫病人進行眼底攝影檢查,不像以往還需要另外求診眼科,不但減緩舟車勞頓及等候時間,病友們也能透過全方位的衛教指導,提早預防併發症的發生。」而且根據台北市醫生公會2012年學術會刊記載,積極控制血糖,並且搭配定期眼底病變檢查,可以減緩76%眼底病變。(註:http://www.tma.org.tw/ftproot%5C2012%5C20121115_11_30_57.pdf)
    另外,「診所服務範圍除了看診外,服務病友的活動相當多,有小團體4-8人衛教活動,含括胰島素施打衛教、飲食營養及運動衛教;還有,也會透過定期舉辦大型病友會的支持團體來建立與病患良好的互動。」張輝鵬醫師點出共照網的優勢。
    醫:血糖一旦控制好 併發症就少
    而且掛上「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診所,都必須經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初階認證,因此糖友們加入糖尿病共照網,能透過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及藥師等團隊共同照護,擺脫以往單用藥物控制血糖的觀念,強化飲食與運動端的重要性,而且根據研究證實,於糖尿病共照網診所就醫的糖友,可以大幅降低以下風險:死亡率下降約四成、截肢風險下降五成、並降低各種併發症發生之機率。
    「共照網診所」+「糖尿病找共照網站」,實體結合網路,完整KO糖尿病
    此外,除了「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診所外,為提升民眾對糖尿病共照網的認知,今年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及賽諾菲共同架設『糖尿病找共照』網站,邀請知名藝人天心擔任宣導大使,民眾進入網站不僅可一次獲得糖尿病全方位治療、飲食、運動的資訊,且輸入住家區域即可搜尋到附近政府認證的共照網診所,相關資料請上網搜尋「糖尿病找共照」。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18/diabetes/
    除此之外,為提升眼底病變檢查之重要性,現在只要到糖尿病共照網宣導網站觀看宣傳影片,且按下「我要捐贈」之按鈕,每一人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將會捐贈,並購買盲人專用血糖機捐贈予盲人重建院。

    【相關影片】

    治療糖尿病,偏方有效嗎?糖尿病醫師3招穩血糖
    https://youtu.be/2dYwEe_vl4E

    與癌症、脂肪肝相關,控制糖尿病,這運動最適合
    https://youtu.be/YV3WC9r075Y

    造成糖尿病、動脈硬化,腸漏症絕對別吃...
    https://youtu.be/cTEk8Bso1V4

    【相關文章】

    糖尿病專科醫師推薦:15種控血糖食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531

    與病共處近30年,糖尿病醫師:50%糖尿病併發脂肪肝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540

    糖尿病飲食怎麼吃?7種抗糖尿病明星食物大公開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703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 醫生科別選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0-16 16:01:07

    本集主題:「歡迎光臨電影醫院」新書介紹
        
    專訪:陳語潔(企劃編輯)
      
    《歡迎光臨電影醫院:看電影,解決你的人生百病!》The Movie Doctors
    看病不如看電影,拿藥單不如看片單!
    專治人生各種疑難雜症,
    保證藥到病除的電影處方箋,任君挑選!
      
    人生很糟嗎? BBC最受歡迎的兩位電台主持人賽門‧梅耶與馬克‧柯蒙化身為“電影醫生”告訴你,電影裡的人生永遠比你更慘……
      
    你有失眠、焦慮、壓力或是心碎……等困擾嗎,歡迎來到電影醫院。選擇你要的科別,不論是精神科、小兒科、婦產科、還是身心科,電影醫生都有辦法治,立刻服用本院特調的不傷身效果好片單,保證人生瞬間黑白變彩色。
      
    ‧抗壓力妙方
    服用一上車就舒壓的《溫馨接送情》。想像一下,每天出門有個聰明、有耐心、身段又優雅的司機來接送,全程時速keep住40,還能不放鬆啊?
      
    ‧失眠特效藥
    來一帖看了就想睡的《鋼琴師和她的情人》。大雨大雨一直下。從電影一開始的大洪水以及接下來整整被水淹的兩小時,開心睡吧,保證你醒來雨還在下。
      
    ‧失戀萬萬歲
    看完《毛骨悚然》,你會發現分手真的一點也不痛,因為被「恐怖的肉體」嚇傻後,保證你再也不想碰任何人。唯一的感想就是:還是獨居好!
      
    ‧再見了,Blue
    讓人心暖暖的《刺激1995》,不管那條隧道有多長,不管現實有多憂鬱,在主角逃出生天的那一刻,你真的會滿心歡喜,超想幫別人的船塗亮光漆。
      
    電影,總能幫你度過人生中每一個艱難時刻。它會引起你共鳴,不知不覺跟著它放聲哭、大聲笑,把現實世界發生的鳥事完全拋諸腦後。本書以解決現代人所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針對大小病況分科別類、對症下藥,提供你十足驚喜的電影良方。從劇情片到動作片,從好萊塢歌舞片到經典黑白片,你都能從中得到需要的激勵與療癒。全書充滿幽默、趣味又兼具嘲諷,更深入電影幕後花絮,大爆拍片背後不為人知的暗黑祕密,同時也暢談那些需要被整形變臉的NG電影。
       
    作者簡介:
    賽門‧梅耶 SIMON MAYO
    全英國最受歡迎的電台主持人之一。1982年開始任職於BBC電台,是BBC 2號電台定期的讀書俱樂部──Drivetime 節目主持人,也是BBC 5號現場節目「柯蒙與梅耶電影評論」(Kermode and Mayor’s Film Review)的主持人之一。此外,他也是暢銷童書作者,作品有《癢癢》(Itch);《癢癢石頭》(Itch Rocks)和《癢癢工藝》(Itchcraft),另外還出版了數本集結廣播內容的系列書籍。
       
    馬克‧柯蒙 MARK KERMODE
    全英國人最受信賴的電影評論家。他是《觀察雜誌》(The Observer)的作家之一,也是BBC 5號現場榮獲索尼獎肯定(Sony award-winning)的節目「柯蒙與梅耶電影評論」(Kermode and Mayor’s Film Review)的主持人之一。他撰寫出版了數本電影相關書籍,包括:《不過就是一部電影》(It’s Only a Movie)、《好的、壞的以及多工和誹謗》(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Multiplex and Hatchet Job);《喜歡電影;討厭影評》(Love Movies, Hate Critics)。他也是「道奇樂團」(The Dodge Brothers)的低音提琴手。

  • 醫生科別選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1-03-31 22:01:11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婦產科裡,滿滿都是等候看診的民眾,有人就抱怨,每次都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輪到自己看診。

    為什麼要等這麼久?就有立委質疑,台灣婦產科出現人力斷層,醫師的年齡層不但偏高,甚至存在城鄉分布不均問題,醫師人數也已經出現負成長。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國內95年到99年之間,執業醫生的成長率,婦產科只成長5.06%,內科醫生是15.25%,反倒是近年來越來越熱門的整型外科醫師卻暴增了22%!

    婦產科醫學會就認為,除了少子化以外,再加上婦產科的健保給付逐年下滑,做1次產檢不如看感冒的給付,醫師認為在無法獲得等值報酬情況下,不少醫學院的學生紛紛選擇報酬率較高的科別來執業。

    邱文達表示,將用2個星期時間,提出婦產科資源分配及健保給付調整的檢討報告,希望能讓整個制度更趨公平。"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