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生宣告死亡程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生宣告死亡程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生宣告死亡程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生宣告死亡程序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21例本土、2例死亡,連400例「校正回歸」共增721例本土;雙北中央機關居家辦公人數增至二分之一;全台每日篩檢陽性率逐步下降至2.9%,新增確診者15%為重症 】 台灣今(22)日新增321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病例,2例死亡案例;中央流行疫...

  • 醫生宣告死亡程序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2 19:52:34
    有 2,470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21例本土、2例死亡,連400例「校正回歸」共增721例本土;雙北中央機關居家辦公人數增至二分之一;全台每日篩檢陽性率逐步下降至2.9%,新增確診者15%為重症 】
     
    台灣今(22)日新增321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病例,2例死亡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首度公布因通報程序「塞車」導致的「校正回歸」病例,400病例分別列入5月16日到5月21日的確診數中,亦即今日總共增加721例本土案例;行政院人事總處宣布,雙北地區的中央機關(構)居家辦公人數提升至二分之一,經濟部也呼籲民間企業跟進。
     
    ■新增321例本土案例、2例死亡案例
     
    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新增321例本土病例,其中162例男性、15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今年5月10日至5月21日。目前為止累計3,862例確診,2,701例本土病例,1,108例境外移入。
     
    今日另新增2例死亡案例,至今已累計有17例死亡案例。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新增死亡個案中,案3097為80多歲男性,5月19日晚間因咳嗽、發燒、呼吸困難及全身倦怠等症狀送醫,於5月20日死亡,經採檢於今日確診。家屬表示個案無萬華區活動史,亦無接觸確診個案;案3553為70多歲男性,曾接觸過確診者,5月18日由衛生單位匡列為居家隔離,5月19日至醫院採檢,衛生單位電訪時自述無症狀,5月21日家人發現個案無呼吸心跳,當日宣告死亡,經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4。
     
    另外,今日新增2例境外移入,本國籍30多歲男性(案3462)和英國籍30多歲男性(案3867),分別從菲律賓和英國入境。
     
    ■篩檢能量夠但通報程序塞車,「校正回歸」增加400例
     
    今日除了新增321例本土病例之外,指揮中心另外首次公布400例的「校正回歸」個案,並分別加入5月16日到5月21日的確診數中。400例中185例男性、2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7日至5月20日。
     
    上述案例(包含新增321例本土案例及400例校正回歸)個案分布以新北市384例最多(以板橋區103例為多),其次為台北市269例(以萬華區174例為多),桃園市20例、台中市11例、基隆市9例、屏東縣5例、彰化縣及高雄市各4例、宜蘭縣、新竹市及花蓮縣各3例、新竹縣2例、台南市、苗栗縣、南投縣、雲林縣各1例。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258例、茶藝館相關100例、某社團相關4例、某水果商相關3例、其他已知感染源80例、關聯不明121例、疫調中155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陳時中解釋,目前的篩檢量能足夠,但過去幾天在確診通報程序上有出現「塞車」情形,導致確診數無法即時通報而產生時間差。指揮中心連忙簡化通報程序,把原本20幾項需填項目簡化到8項,加快通報速度,昨天就清了1.4萬件的案例,於今天公布校正回歸結果。
     
    陳時中認為,公布校正回歸案例數,有助於疫情的分析和判斷,「時間差愈少,疫情掌握就會更好。」他也強調,不是疫情「蓋牌」,反而是「掀牌」。
     
    他進一步表示,採檢日的時候,如果沒有塞車,檢驗量能是夠的,「只是行政上過於繁瑣,大家又很忙,造成塞車的時間,由採檢日來推、發病日來判斷就是校正回歸的方式。」
     
    今日新增本土321例,但又新增400例屬於「校正回歸」,是否能解讀為「今日增加721例」?陳時中回應,這樣寫「不太正確」,321例屬於今天的「正常程序」,「400例是清倉後的結果,要回歸到後面去。」
     
    至於明天起還會不會有校正回歸的數據情況?陳時中表示,塞車情況還沒完全解決,目前僅是「大量解決」,但這幾天行政效率變高,會陸續解決。
     
    針對「校正回歸」,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接受《報導者》訪問時表示,以前SARS爆發的第一時間累積很多疑似病例,當時是用臨床診斷和X光檢驗去做判斷是否為確診,但仍有誤差。等疫情結束後,再全面用抗體檢驗,才發現有將近一半不是真的確診者。然而,現在與當時大不相同,疫情仍持續中,此時去做回歸校正,能夠更精確研判疫情走向,「這個方向是對的。」
     
    ■陳時中:前三天發現有1萬多通報數落差,簡化通報流程後才校正回歸
     
    外界質疑檢驗通報的程序為何?何時發現有通報塞車的情形?陳時中晚間受訪時表示,地方採檢的結果隨時都可以通報,中央則是會在每日凌晨0點收案,收到之後半夜開始編案號,並於當天下午記者會公布;但因為最近人力調度不及,才會產生時間差。指揮中心前3天就發現有1萬多件已經採檢卻沒有即時反映在通報數據上的情形,才會開始檢討通報程序,「我就說欄位簡化,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做(填欄位),今天才會突然清出來(確診數)。」
     
    陳時中並補充強調,現在簡化程序後,通報速度已經變快,但仍有一些案例需要校正回歸,到時候會再跟外界公布。
     
    ■全台每日篩檢陽性逐步下降至2.9%,確診者15%重症,37%超過60歲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5月1日起COVID-19本土案例每日採檢陽性率趨勢」,陳時中分析,5月15日採檢陽性率最高,到達6.3%,此後逐步往下降,這幾天都維持在2.2%至2.9%,看起來疫情並沒有爆發的狀況,目前萬華區及周邊熱區篩檢陽性率都沒有再升高,這2天已經維持平穩,但多個縣市仍有零星案例,還是必須提高警覺。
     
    現在評估疫情是否在控制範圍?陳時中僅表示「正在努力」,並再次呼籲全民團結合作,才有機會度過難關。
     
    確診者病情部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分析,4月15日後新增的2,072例個案中,有37%超過60歲、重症比例15%;目前仍有46人使用呼吸器,比昨日新增5人,使用葉克膜的有3人。
     
    目前台灣的17例確診死亡案例,年齡大多偏高。張上淳說明,年長者大多有潛在疾病,演變成呼吸衰竭、重症的機率自然偏高,死亡率自然也偏高。他也表示,最近幾例死亡病例年紀確實偏高,且發病沒多久就突然過世,國外也有出現過這樣的狀況,但相較於總數,目前台灣死亡率仍未特別高。
     
    ■雙北公務員居家辦公比例提高至二分之一,王美花呼籲民間企業跟進
     
    目前已有多縣市政府機關因應疫情,採部分員工居家上班方式。今天下午與會的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施能傑公布,為因應防疫需要,減少跨區移動,位於雙北地區之中央機關(構),居家辦公人數提升以二分之一為原則,但防疫、執法治安、軍警消、醫療或其他關鍵必要性公務,以及業務需24小時運作、涉及民生維生或為民服務第一線工作等都應該繼續維持充分人力。
     
    施能傑表示,此次擴大實施居家辦公,應優先考量由雙北以外地區前來上班的同仁居家上班,且居家辦公同仁務必遵守相關資安規定,不應處理機敏性業務。
     
    除了政府機關外,與會的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日前就有發布企業持續經營指引(https://www.cdc.gov.tw/File/Get/aPaBIpvgn-yjfuf1xLMZvg),希望各企業盡可能讓員工在家上班。現在疫情升溫,希望能鼓勵企業不只讓三分之一同事居家辦公,更希望能擴大到二分之一同事能居家辦公,特別是製造業對於台灣跟全世界來說相當重要,如果有確診員工,一定要第一時間通報工業區的單一窗口。
     
    ■全國防疫旅館房間將提升至2萬間,防疫酒精充足
     
    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今日上午於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表示,目前全國的防疫旅館包含「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指收輕症陽性患者)」在內,總共有19,174間房間,下週將會增加1,395間到達20,569間。防疫旅館全國總共有306家,其中獨棟有273家共16,822間房間、分層旅館33家共2,352間房。至於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目前有多少房間?陳宗彥表示正在統計中。
     
    陳宗彥也指出,防疫酒精物資充足。目前全國防疫酒精在市面上銷售總共有170萬瓶,庫存量還有112萬瓶,下週包含台酒以及5間民營酒廠,預計會再生產150萬瓶。
     
    指揮中心並針對以下4項假訊息以及1項詐騙趨勢作出澄清:
     
    ●民眾疑慮遇到詐騙集團假借疫調騙個資,可向165反詐騙專線求證。
    ●網傳「為了銷售疫苗,不惜將疫情擴大」,指揮中心:不實訊息勿轉傳以免觸法。
    ●網傳「指揮中心⋯⋯請街友回家用餐」,指揮中心:有心人刻意扭曲語意!
    ●網傳「蘇貞昌握有大量高端、聯亞股票想狠撈國難財」,指揮中心:假訊息勿轉傳。
    ●網傳「蔡總統確診還沒宣布」,指揮中心:不實訊息勿轉傳以免觸法。
     
    陳宗彥再度呼籲民眾,面對假訊息要以「多疑、多查、不亂傳」的態度面對。
     
    ■ 台北市快篩陽性率上升,柯文哲:反應兩週前母親節群聚感染率
     
    台北市政府下午召開記者會,市長柯文哲公布昨(21)日台北市快篩的總人數為1,322人,檢測出陽性反應有7.0%。4個快篩站裡,中興快篩站的309位受檢者,有24人檢測出陽性;和平醫院348人檢測出22人陽性反應;剝皮寮則有450人受檢,其中34人為陽性反應;青草園快篩站(仁濟療養院舊址)有215人檢測,12人為陽性反應。
     
    柯文哲表示,台北市在5月14日檢測出11%陽性率,是因為萬華茶藝館發生社區感染,接下來一直到5月20號因為沒有特殊其他社區傳播,所以陽性率掉到5.5%。今天上升至7.0%是反應兩週前的母親節,當時民眾有較多的群聚活動,所以讓陽性率上升。他強調,這些檢測率都是反映一到兩週前的感染狀況,並不是病毒傳播再度蔓延的象徵。
     
    ■ 台北市呼籲中央將快篩確診案例直接列入確診人數
     
    柯文哲並在記者會中指出,確診者須根據以下6個步驟才會正式公布數字,但因為大量人數採檢,所以出現時間差、校正回歸確診人數。對於PCR檢驗出確診的速度較慢,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台北市已經向中央建議,希望把快篩的結果直接看作確診的案例。
     
    〔一般檢測6步驟〕
    1. 醫院每日採檢。
    2. 採檢結果登入「法定傳染疾病登錄系統」。
    3. 檢體送中央指定實驗室。
    4. 檢驗結果出爐。
    5. 衛福部疾管局研判。
    6. 編案號後,指揮中心公布。
     
    ■ 台北市分流症狀不明顯者至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消防局大清消、分流辦公
     
    柯文哲指出,台北市民在快篩或PCR檢測出確診後,目前會有兩種分流的方式:
     
    1. 症狀不明顯者,會進入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中隔離10天,隔離結束後再次做PCR檢驗。若Ct值小於30,由醫生評估是否入院或繼續在加強版防疫旅館隔離;若PCR檢測的Ct值大於30,確診者可以解除隔離。
     
    2. 症狀明顯確診者,會直接送入醫院,在隔離10天並且退燒1天後會再做一次PCR的採檢。Ct值大於30者得以直接出院;Ct值小於30者,確診者將送至加強防疫旅館,若希望提前離開者得以再做一次採檢,Ct值大於30才得以出院。
     
    黃珊珊表示,目前萬華消防局裡,總共有5人快篩檢測出陽性反應,其中忠孝分隊1人、龍山分隊2人、永吉分隊1人、第一大隊大隊部1人。陽性反應確診者目前都已經進入專責防疫旅館隔離。台北市其他消防局分隊也已經進行大清消,分隊也開始分流異地辦公,勤教時分為兩梯次,兩梯次人員不得見面。
     
    陳宗彥則表示,檢視了消防署訂定的《三級警戒救護指引》後,指揮中心建議救護車在出勤時,駕駛座須將空調與窗戶同時開啟,不使用室內循環的空調;後座醫療艙的窗戶也必須開啟,讓空氣可以流通。
     
    ■1,600位退休醫護進行面試、受訓,未來投入醫療前線
     
    針對號召退休醫護人員投入防疫工作,柯文哲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台北市已經收到1,800人報名、書審選了1,600人,已經進入面試程序。完成面試後,入選人員接受訓練,預計在一週後可以上前線。
    (文/林雨佑、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陳曉威、余志偉、楊子磊、張家瑋)
     
    #延伸閱讀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https://bit.ly/2RzUNDW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儘速補位】https://bit.ly/3uZVaWG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校正回歸 #居家辦公 #防疫旅館 #假訊息 #快篩

  • 醫生宣告死亡程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8 12:25:07
    有 4,907 人按讚

    國內多家媒體日前報導英國一名18歲少年被宣告「腦死」,準備捐贈器官,家屬在最後告別時,竟然恢復自主呼吸!
    媒體並報導這是「全球唯二」的奇蹟!

    這個故事很令人感動,大家也都很希望「奇蹟」真的發生,因而不會特別想要去查證。
    但是「腦死」是法律上的「死亡」,進展到「心跳停止的死亡」是必然的事,所以,我們才能以「腦死」判定之後,「摘取」病人的器官來進行器官移植!如果「腦死」病人,仍然可以「復活」、恢復自主呼吸,這將會顛覆整個「移植醫學」界!!!

    錯誤的報導,不僅會傷害捐贈者家屬(家屬會想:既然腦死會復活,那他們當初的決定是否錯了?),
    也會影響到器官捐贈的推動!於是,我決定來查證清楚! 

    以我身為ICU重症醫師的判斷:「腦死」病人「復活」,是不可能的事!這應該不是事實。

    我們來復習一下,如何判斷假新聞的原則:
    1.消息來源是否可信?
    2.其他有公信力的媒體是否有報導?
    3.有沒有向相關專家查證?

    因為國內多家大媒體都有報導,我就來看看國外的大媒體有沒有報?
    CNN, BBC, CNBC, ABC, CBC ... 都沒有報導!
    如果這是「全球唯二的奇蹟」,這些有公信力的外媒,怎麼可能都沒有報導呢?(我在醫學文獻上,也沒有查到之前的全球唯一的案例)
    於是我再仔細的看看國內的報導,全部的內容都很一致!我循線找來源,大部分都是引用英國《每日郵報》(這家媒體的風評,大家可以Google看看),也有提到英國的《鏡報》,我再追查下去,發現源頭其實是當地一家媒體叫 "StokeonTrentLive"。
    我接著找到了少年的名字,也找到他的臉書,再從他的臉書好友當中,找到了「故事」的來源---他的姐姐Jade Roberts。

    所有的報導內容,完完全全就是來自這位Jade Roberts在臉書上的貼文而已:
    「少年已經被宣判腦死」、「準備要捐器官救7個人」、「在告別的時候,發現他出現自發性呼吸,就是呼吸器螢幕上出現的棕色線條」、「醫生說這是個奇蹟,全世界只有兩個人」

    少年住的醫院叫Royal Stoke University Hospital,記者完全沒有向醫院做過任何的查證!
    如果這是「全世界唯二」的奇蹟,記者怎麼可能不去向醫院查證呢?醫院怎麼可能沒有公開說明呢?

    器官捐贈前的「腦死」判定,需要進行兩次,各由兩位腦神經內、外科醫師判定(其他受過認證的醫師也可以),過程是非常嚴謹的!如果經過兩次的判定都是腦死,病人是不可能還會「存活」或「恢復自主呼吸」的!

    從Jade Roberts的「片面之詞」,這個「腦死」是否真的有經過這麼嚴謹的判定,我是存疑的。 
    臨床上,如果沒有要進行器官捐贈,我們是不會去進行「腦死判定」的。
    但是,如果病人的腦幹反射消失( 包括瞳孔對光沒有反應、不會咳嗽、沒有自主呼吸),醫師是有可能會提到「腦死」,這樣的情況,自主呼吸是有可能會在短暫消失後,再度出現的(或者說,自主呼吸因為沒有在很嚴苛的條件之下測試,醫師可能會以為它是消失,其實並沒有消失),但是,這樣並不會改變病人的病程,大部分的病人都還是會走向死亡,少部分可能在後來會出現自主呼吸,但是,嚴格來說,這個情況並不是「腦死」,因為病人沒有經過「腦死判定」的確認程序!如果病人隔天要要開刀,那麼他一定是已經通過「腦死判定程序」宣判腦死,那麼他是不可能恢復自主呼吸的。

    Jade Roberts在貼文中,還附上一段「非常令人振奮」的影片!
    她對著呼吸器的螢幕錄影,然後呼喚他弟弟「自己呼吸」!
    「你準備好了嗎?一、二、三呼吸」
    只見螢幕上的第二排,白色的起伏波形中,穿插著出現了四次「棕色的波形」!
    然後她驚喜的呼叫「她弟弟終於有自主呼吸了!」
    這樣的「親情呼喚」,把「腦死」的弟弟「喚醒」的畫面,肯定會感動許多人!
    這個故事,也會獲得不少媒體的報導。
    接下來,Jade Roberts就為這位「活過來,又醒過來」(其實也無從得知他有沒有清醒)的弟弟募款,幫他籌募往後的醫療支出,目前已募得超過5700英鎊,數字隨著媒體的報導,持續在增加中。(不過,如果這個真的是這麼重大的奇蹟,應該這個金額不會這麼「少」)
    我對她募款,要幫助她弟弟,沒有什麼意見。

    但是,我對於「腦死」的病人會不會恢復自主呼吸?有些意見!

    我剛好就是胸腔科醫師,我覺得這台呼吸器畫面給了我們一些線索,我也去找呼吸治療師一起反覆的檢視影片。
    #病人在這個狀態不可能是腦死!也沒有所謂的「恢復自主呼吸」!因為他「一直都在自主呼吸」!!

    這台呼吸器是Drager V500,呼吸器螢幕的左上角出現「VC-SIMV」,這個是病人正在使用的呼吸器模式設定。
    (VC是指「容積循環控制」,SIMV是「同步間歇性強制通氣」,大家其實看不懂沒關係)
    #重點是:VC-SIMV就是「自主呼吸」的模式!腦死的病人,我們是不會使用這個模式的!

    也就是說,整段影片當中,呼吸器的使用者,是有在「自主呼吸」!根本不是腦死!

    至於出現的「奇蹟」--那個被親姐姐呼喚回來的「棕色」呼吸,經查證,的確是「自發性呼吸」,白色是則是呼吸器設定好的「強制通氣」。但是,這個「棕色」的自發性呼吸出現的頻率有點慢(也就是它強制通氣的次數較多,為什麼這樣設定,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這可能是病人姐姐的誤會、或者是她的期待。當然,也有可能是醫院在程序上有暇疵?我也請在英國的朋友打電話到醫院詢問,並沒有得到回應。

    #結論:病人應該沒有被嚴格的宣判「腦死」,本來就有自主呼吸,而不是「腦死之後,受到親情的呼喚而恢復自主呼吸」!

    #重申:已被「宣判腦死」的病人,是不可能恢復自主呼吸、或者清醒的!

    所以,媒體不應該只憑民眾的片面之詞,就做如此聳動的報導!

    未經查證的報導,不僅傷害了捐贈者家屬,也會影響到器官捐贈的推廣!
    懇請媒體在報導醫療新聞時,能夠善盡查證的義務,至少應該先諮詢相關的醫療專家!日前

  • 醫生宣告死亡程序 在 I am J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5-12 11:12:45
    有 78 人按讚


    【離別課】

    包青天爺爺日前在洗腎中心跌了一跤。因為有在服用抗凝血劑的關係,撞到的頭部瘀青了好一大片,而且瘀青一直蔓延擴散,整個左半邊的臉好像都黑掉了。第一次看到他,分不清楚是意識不清還是單純愛碎嘴。包青天爺爺只是一直重複著,「頭痛い、痛いよ」(頭痛,頭好痛喔)

    滿口是血,但是沒有明顯的斷牙或骨折。做了簡單的止血,就留院觀察。昏昏的包青天爺爺喃喃唸著頭痛呀!太太在旁邊不斷的鞠躬,說著這老頭就是愛抱怨,不好意思給大家添麻煩了。

    時間到了禮拜五的晚上,通常這個時段我會疲勞到爆炸。口腔外科的工作量遠比我想像中的吃重,對精神和體力的負荷,往往在週五下診前夕達到高峰。

    晚上六點,看完最後一位病人,正想喘口氣時,上司丟來一張Order。「劉先生、宜しくね。」(劉醫師,就拜託你囉。)是一張腦外科拜託我們口腔外科替住院病人清潔口腔的醫囑。我們跟腦外科、心臟內外科、血液腫瘤內科是好朋友。他們的住院病人往往嚴重到不能自理,連我們習以為常的刷牙漱口也沒有辦法。日本的口腔外科,在預防肺炎併發導致死亡這項議題上扮演重要角色,降低住院日數,減少醫療費用。我們到各層樓的病房幫重症病人解決口腔問題,清潔口腔並減低不必要的細菌感染。

    仔細看一下名字,喔~是包青天爺爺耶。拖著疲憊的身軀,急急忙忙跟學長兩個人上到三東病房,敲敲門,爺爺我們進來囉。眼前的光景嚇了我一跳。包爺爺呆坐在輪椅上,眼神空洞,身體呈現一個很前彎的C字形,臉幾乎平行地面。病房傳來強烈的異味,高濃度的血腥味。病房走跳久了,這些味道是很習慣了。很多時候甚至可以從味道的種類,分辨出病人住的是哪科的病房。只是,前幾天才搖搖晃晃走進診療室,可以表達諸多抱怨的阿北,現在已經看不到靈魂。

    「爺爺,我們來幫您清潔口腔囉。好,坐起來厚。」

    「........................」

    爺爺試圖想要移動身子坐直,卻怎麼也動不了。跟爺爺表明來的目的,還有試著讓氣氛愉快的,和學長一搭一唱講了一些話,爺爺始終講不出完整的一個句子。

    「@&¥#%*£$>........」

    大概都是這些語焉不詳的聲音。當下不禁懷疑,難道頭顱內血塊已經形成,壓到語言控制區塊?

    爺爺彎著背,但是很吃力的想要坐直好讓我們幫他刷牙。看到爺爺咿咿嗚嗚很努力的調整身軀,我們看得很不忍心,於是笑笑開朗地跟爺爺說:不用挺直腰身喔,我們蹲下來就可以啦!

    爺爺好像在說謝謝般的用力點點頭。我和學長跪在地上,徒手撐開爺爺不聽使喚的嘴唇和上下顎。用紗布棉花球和牙刷,配合漱口水仔細清潔整個口腔,另一手慌忙的用塑膠袋接好不斷滴下的口水血水和食物殘渣。

    這不是一個很輕鬆的任務,特別是在累到爆炸的星期五晚上。但是每次到病房,看到連刷牙這件我們認為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都變得這麼奢侈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和專業可以讓他們提升一點點的生活品質,是多麼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即使跪在地上,即使長時間用極為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診療,比起那些躺在床上無法自理的病人所受的痛苦,又算是什麼呢?

    結束了整個口腔清潔和例行檢查,我跟學長累趴在地上,抬頭看著爺爺笑著說:好!結束囉!爺爺有沒有覺得舒爽很多?

    爺爺用力的點點頭,好像想要表達什麼卻都說不出來,奮力的搖動身軀和輪椅。我們知道他想要說的是一句簡單的謝謝。

    隔天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早晨,加護病房急Call,包青天爺爺突然昏迷了,情況緊急。窗外配合蟲鳴鳥叫的晴空是多麼美好,加護病房外的家屬休息區是冰冷的多麼令人心碎。太太和女兒驚慌地趕來,面對主治醫師詢問要不要簽署DNR(Do Not Resuscitate, 不實施心肺復甦術,不急救)同意書,太太哭得柔腸寸斷。女兒堅強的忍著淚水,紅著眼眶詢問爸爸醒來的機率。

    跌倒,顱內出血,血塊擴大。那天還沒有天黑,包青天爺爺就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不知道是因為日本人對情緒表達比較抑鬱,還是因為家屬快速的接受了這個事實,太太和女兒在病床邊顯得平靜。不能接受這個事實的,反而是醫療人一年級生的我。

    曾經景仰外科體系的一切,深信外科醫生有強大的力量可以扭轉局面。但是有些時候敵不過一句人各有命。生命無常,消逝的這麼的悄悄。

    面對生命,我們顯得多麼渺小。

    宣告死亡時間的時候,我就和家屬一起站在床邊。努力止著顫抖的雙手,把心電圖監測器卸下。強忍著情緒繼續做我的工作,但是腦袋一片空白。醫療人員不是說一句「請節哀」就結束了工作,後續還有很多程序,檢討死亡原因和照護過程。

    看出了我的慌張,老闆瞪了我一眼,指責我的不專業。在學校,我們背誦大量的病名,認識病狀,條列出治療方法。那時剛畢業的我,可以馬上侃侃而談各種疾病的細節和對策。然而,卻沒有人教我怎麼面對自己病人的離去。

    前輩都會說,不要在病人身上放太多真感情。說,到最後傷痕纍纍的只有自己。說,這不過是一個工作。

    但是我還沒有這麼高竿,可以把對病人的關心當作制式化的例行公事,把家屬的熱切情感當作理所當然。

    走在病房長長的走廊,好像看不到盡頭。看出了我的動搖,學長轉頭跟我說:「你記得我們那天去看包爺爺,幫他Oral care 完以後,他激動得想要說什麼嗎?你有沒有看到他眼角泛淚。可能他被我們弄痛,但是看他柔軟的神情我想把這個解釋為他很感謝我們。」「我們醫生啊,能做的事情太有限了。幸好我們禮拜五沒有拖延,馬上去看包爺爺,他才可以帶著一個清新的口腔舒服的去另一個世界。這是我們能做的,就把它做到最好。其他的事,只能說是神的安排了。」

    之後,我不想活在懊悔之中。我沒辦法做到最好,但是希望自己每次都是盡力而為。對生活、對工作、對家人朋友。每做一件事,一個決定,都會想想這是不會後悔的行動。

    活在當下,問心無愧。讓每個相遇都是美好的邂逅,讓每個相處都是精彩的回憶。

    [這篇文章是我的字療。前幾天一位親愛的長輩離開了我們,我會永遠記得您溫暖的笑容,平靜又充滿愛的語氣。祝福您在另一個世界過的很好。望著天空,我無時無刻都在心裡祈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