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選系|
▫️優點:
1. 愛你所擇:不用再像國高中被迫面對厭惡的科目,從僵化的教育體制中掙脫出來,能夠全心投入自己喜愛的領域。而且就讀喜歡的科系對於上課意願會有所提升,在自己擅長且熱愛的領域盡情發揮也才能找到自信,成就自我理想。
2. 就業保障:選擇熱門,例如:電機、資工,生涯藍圖較明確,且市場需求量大,畢業後不必擔心失業。另外,多數政府認定的「師」級證照考試(如:律師、醫師),都規定要相關科系畢業才可考取,因此就讀執照類科系對就業也很有保障。
3. 志同道合的朋友:念同科系的同學有較高機率是和自己抱有相同興趣和志向的人們,彼此間容易產生共鳴,還可以一起為了共同目標努力,結交同甘共苦的好友,並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良性競爭。
▫️缺點:
1.資源不足:雖然進入了符合自己興趣的科系,但若該科系不是那所大學的重點科系,可能會缺少完善的硬體設備,實習、交換的名額較少,無法為你提供豐富的資源,必須靠自己透過各種媒介尋找課程以外的進修資源來補足。
2.缺少名校光環,成為面試遺珠:不可否認,現今就業市場還是重視校名,無論找實習、找第一份工作或是推甄研究所,多半會以學歷作為第一道篩選,因此好的校名能幫你佔得先機。所以會發生能力不差,仍礙於校名,短時間內難以一展自長才的情形。
📍|選校|
▫️優點:
1.名校光環,資源優渥:過年時,親戚最愛問:「考上哪間學校呀?」,此時若抬頭挺胸得說出:「台大!」,無疑能讓那些討人厭的傢伙閉嘴(開玩笑的啦XD)。但不得不承認,目前台灣社會仍存在著名校思維,且眾人欽羨的眼光與由衷的讚美也確實讓人難以抵擋校名的誘惑。
2.業界人脈:頂尖大學畢業的學生求職時的確站在比較好的起跑點,同校學長姐在業界高層的比例也相對比較高,當業界有好的職缺、實習時,學長姐通常都會優先照顧同校的學弟妹。
3.資源豐富:教育部會為國立大學編列較多預算,相反地,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多需自行籌措,所受政府補助較少,因此國立大學的設備往往比私立豐富許多。另外,不只學生會選學校,教授們也會選擇在何處教書,頂尖國立大學有名氣、待遇優渥、學生程度較好,會更吸引教授前往任教,所以更能招募到優秀的師資。
▫️缺點:
1.可能要待在沒有興趣科系四年:有些高中老師會對學生說:「先進好大學再轉系或雙主修就好啦~」然而轉系或雙主修都有一定的成績門檻要求,剛升上大學面對五花八門的活動,很可能會玩到忘我,喪失認真讀書的鬥志,最後只能卡在原科系,四年都被沒有興趣的科目環繞,並對未來的人生方向更無所適從。
2.校名非萬能:名校光環只能在剛畢業時提供優勢,往後職涯發展主要還是靠專業的累積。如果唸自己沒興趣的科系,不見得有熱忱能夠認真投入,好好學習專業內容,此時即便有名校光環也無法掩蓋沒有能力的事實。
📍|如何選擇|
關於選擇,小編的意見是:如果有明確目標、興趣,則以選系為主,培養相關專業能力。若將來想從事的是需要執照的職業,也是選系即可,像是不同學校的法律系學生通過國考後一樣都是律師,建議不用太執著大學校名。相反地,如果還沒有明確生涯規劃,可以先選校,到大學再多和各科系的同學交流,參加各式講座,慢慢從中摸索自己的興趣及未來目標。另外,有些公司或產業會特別注重「血統」,偏向錄用相關名校的學生,針對未來希望進入那些公司的同學,則須注意校名。
📍|小編經驗分享|
小編自己是目標、興趣不明確的人,「探索性向」是我上大學後最重要的任務。為了達成這個任務,我需要就讀系所完整、有機會接觸到各科系的綜合大學,因此我優先「選校」,希望藉由台大多元開放的校風與豐富的資源讓我找到志向。而興趣不明確使我目前不適合投入太專精的領域,免得日後找到真正有興趣的領域時,會發生隔行如隔山的問題,所以科系的部分我挑選未來出路較廣,同時是基礎科學的化學系。
小編的高中學姊原先是政大外交系,後來為了夢想放棄名校、好系帶來的生活保障,休學遠赴美國Berklee音樂學院攻讀電影配樂。她曾和小編說:「想要在某個領域中成功,勢必得專精該門學問或技藝。踏上一條熱門卻不是自己興趣的道路,在缺乏熱情的前提下,面對更多的對手、更激烈的競爭,很難成為該領域頂尖的人才。倒不如從事真正喜歡的工作,在遭遇挫折時,還能以熱忱為後盾越挫越勇,專精直至完美,如此一來即便該領域只有極少數成功名額,你也能把握住。」
志向不明確的小編和勇敢追夢的學姊分別是選校和選系的代表,希望我們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喔!
📍|編者|
▫️#J小編
▫️底下tag正在為志願煩惱的高三生,為他解惑吧!
醫師考試科目 在 鳳梨 吳泓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整理家裡的過程中…
無意間翻到這個東西…
還記得那天風和日麗,我騎著爆改的水冷Dio,搭載著王牌化油器以及V8十三節手工排氣管,戴著當時一頂99元的西瓜皮安全帽,去自強街載我的初戀,一路帥氣地前往考場,那時我的初戀緊緊抱著我,而我安全帽的扣子隨著迎面而來的徐風向後飄擺著,扣環不斷撞擊我初戀的安全帽,但我依舊能在空氣中嗅到她那一絲絲的髮香,到了考場後我帥氣十足地陪同我的初戀進考場,而我也瀟灑地走進我的試場,基測開始了…我摸摸我的書包,找不到任何一支筆…只有一包當時50元的藍白七星以及一顆檳榔攤的打火機還有上午買的50塊幼仔,我不顧世俗的眼光,選擇華麗的轉身,頭也不回走出考場,監考官的聲聲嘶喊在我耳裡餘音繞樑,但我依舊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天我所有科目都以0分收場,當時自以為的帥氣…導致了今天的我要這樣付出勞力努力拼搏工作賺錢,回想當年我若好好唸書、好好考試,我今天好歹應該也是一名醫師或律師吧…唉…千金難買早知道…
(錯誤示範:未成年請勿騎車,騎車請戴安全帽並扣牢)
醫師考試科目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週末有收看直播的孩子,
還記得盧億學長嗎?
建中、陽明醫科、林口長庚醫院住院醫師,
七年來對女朋友體貼專情(這很重要呢!)💕
排球隊隊長 🏐
彈得一手好琴🎹
也是位視病如親的好醫生🧑🏻⚕️
俐媽向他邀稿,
他很樂意和大家分享英語學習對他現在職涯的影響。
記得,
語言,是工具,
是一輩子不會停止的學習,
打好基礎,很重要!
————————————————————-
各位學弟妹大家好,
我是台大明明補習班的畢業生 盧億
現在是林口長庚醫院的住院醫師
今天要跟各位聊聊,英文對我的重要性。
英文在國高中,一直都是比重龐大的學科。
但是,他不像其他科目,在特定期間有特定進度。比如數學,在這次段考就是考這段內容。下次段考,這些可能就用不到了。
英文的學問,是不斷堆砌的。這次段考考的單字,難保下次不會出現。
更重要的,或許未來的我們用不到微積分、用不到三角函數,可是,絕對,絕對用得到英文。
去美國想喝星巴克,不會需要用到微積分算整杯咖啡有多少的體積,但絕對會需要知道大杯的咖啡不是叫做big cup ,而是grande 。
而英文,最特別之處在於我們可以無限的超前學習。我們可以在國中就背完高中七千單字,也可以在高中直接挑戰托福。
而超前學習的重要前提,是我們能讓自己沉浸在有著龐大內容的學習環境中。
而台大明明補習班,在我國高中學習英文時,就是提供了如此的環境。
林俐老師的課堂,除了課本的生字進度之外,她還會將生字做衍伸,或許是字根字首字尾,或許是內容的衍生,她稱為「大餐」。
每次的大餐內容都很豐富,基本上就是把你灌好灌爆灌滿。
或許學校老師也會如此補充,但是,林俐老師的內容豐富程度絕對大大超越。重點是,這些補充的內容,有超大機率會出現在下次的考試內容中,因此,你不好好吸收也不行。
這點帶給我重要的影響。
在我讀醫學系時,基本上,不管是疾病名稱、或是解剖構造,都能夠從字根字首字尾拆解,然後得出邏輯。這對記憶這些龐大的資訊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在台大明明的課堂間,老師大多用英文上課,如此可以培養我們的外語直覺。大部分的學生,在學習外語時,都會在腦中將其轉成母語之後,再用母語思考,最後再翻譯成英文。這樣,其實會降低我們對於外語的語感,進而導致往後在閱讀文章、或是口說時,不只不流暢,還常常弄錯語意。
現在各行各業都追求國際分工,而英文由於歷史淵源,如今儼然成為國際認可的世界官方語言。我們在吸收最新的醫療知識,也需要閱讀英文的論文,在特定場合也得用英文做presentation。而當初在台大明明補習班的學習環境,讓我在現在的職場不會畏懼快速閱讀英文資料,更不會害怕需要英文對話、演講的場合。
在這邊,也勉勵各位學弟妹,在英文的學習路上更順遂,也預祝各位金榜題名,英文這把武器,確實能幫助你在追夢的路上披荊斬棘,讓自己能毫無畏懼的朝夢想邁進。
共勉之!大家加油!
———————————————————-
謝謝盧億學長🙏🏻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有好多醫師學生
#骨科眼科牙科神經內科婦產科等等
#俐媽下半輩子的健康就靠你們了
#台大明明的孩子以自己為榮
#俐媽也以你們為榮❤️
醫師考試科目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加分加什麼——Kmbiyax,加油好嗎?】
光復初期,政府推行山地平地化,欲藉教育同化原住民,准許原民生類推於當時的邊疆生,部分適用於《邊疆學生待遇辦法》,報考專科以上從寬錄取。1951年起,「加分政策」實施,並繼續應用在後來的大專聯招制度上。1980-1990年代,迎來原運和解嚴,政府始重視提升原住民族地位,修訂針對原住民族升學的辦法。原委會和《原教法》也面世,指導制度的修訂,其立基點轉為「對多元文化的肯認」。
2001年,《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修成,至2006年,訂「外加名額」為2%,持「語言文化能力證明」者加分35%,為現行制度的雛型。另闡明其立法精神為「在原住民升學權益和文化保存上取得平衡」。
是的,原住民族因其受到壓迫的歷史脈絡,至今文化傳承面臨困難,且仍然被迫適應歷史上壓迫方一同建置的體制,因此政府有補償並保障其權益的責任。這也是目前實施加分政策的主要意義。
#加分加什麼
#Kmbiyax
#加油好嗎
-----
「面對加分政策,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我先問個問題:若學測指考考的不是國文英文,而是原住民族族語,原住民還需要加分加名額嗎?
在漢人主流文化及教育體制之下,有多少人認為這是對原民生不公平的。回歸到剛剛的問題,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因為考試政策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優惠政策室補償過去我們所流失的語言、文化以及自我認同。
最後再拋給大家一個問題,若學測指考考科目納入原住民族族語,你們覺得還需要加分加名額政策嗎?
-----
「我阿嬤說去花蓮讀書不要靠近原住民。」
在大學時,我修了一堂多元文化課程,老師邀請同學分享「你的原生家庭是如何教育你多元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老師說的是多元文化,但同學們分享的都是原住民負面刻板印象,「我阿嬤說去花蓮讀書不要靠近原住民,原住民都很淫蕩」、「我媽媽說去花蓮不要跟原住民混,他們都很愛喝酒」、「我跟我家人說我國小同學的爸媽離婚了,而且他媽媽是阿美族,而我媽告訴我不用太意外,原住民本來就很愛離婚,婚姻都不會長久的」...,這些都是我在那堂課中聽到真實漢人家庭(那堂課中的漢人同學家庭,非指全台灣漢人)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當下的我選擇反駁那些刻板印象,而那些漢人同學表示自己沒有鄙視原住民,我想我此生絕對不會忘記那堂課,漢人教我的生命課題。
-----
「那些你們不願留下的,是我的家。」
升大學時,透過認真讀書加上我的身分讓我順利考上醫學系後,我終於學會自主調控時間回去尋找並深耕我的文化,所以我的醫學生生活就是在醫學與文化、教育之間不斷奔走。然而回到部落看見的是逐漸凋零的長輩、是為了生存離開家鄉工作一個月見不到幾次的父母、是孩子寂寞的微笑,傳統技藝與祭儀被現行法律、輿論限制,文化逐漸式微而我們卻在大了才驚覺嚴重性。
順利通過第一階醫師國考(國家考試就沒有加分了)現在的我在醫院實習準備第二階醫師國考,與此同時我找了跟我一樣透過加分而有機會受到高等教育的夥伴回到我的部落創辦課輔,希望縮短城鄉差距及培養孩子從小保護部落環境的態度,長久陪伴部落的孩子長大。
我的故事其實不是個案,我認識很多原住民青年他們透過加分制度跟我一樣有機會受高等教育,他們也一樣回到部落努力盡心盡力,我們都很努力也會繼續堅持下去,希望這樣加分制度可以變得更有價值,雖然改變需要時間是一個很慢長的過程,但我們沒有放棄一直都在守著我們心中的那個認同努力貢獻我們所學,那些你們不會留下來的,是我們的家。
-----
特別感謝以下夥伴協力製作本次專題:
Miku•yuku
Dremedremane Pakidavai
Hana
Hlaa’u Hlapa’ahlica
Walis
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