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師國考榜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師國考榜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師國考榜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師國考榜單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彭博社最新抗疫排行榜 美國重奪冠》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養小孩,該怎麼養?自古以來就是個百家爭鳴,公說公有理,沒有定論的一個教育領域。經常我們聽到上一代的人說:從小我們就是在泥巴裡打滾,跌打損傷,吃土喝髒水...

醫師國考榜單 在 Moo|不務正業の菜鳥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03 11:43:53

#解憂信箱 #之二十 在進入正文前 先分享幾個例子吧 . 《其一》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接過補習班招生電話 有沒有遇過這樣的說法呢 . "哎呀xx補習班榜單都是買來的啦,老師學歷還造假…來我們這邊提早報名還有優惠喔" . 我是不知道大家聽完感想如何 我只知道,即便我對這裡印象再好,也不會去了 . 《其二...

醫師國考榜單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5:19:31

. 迪卡上不小心回太長,索性貼來這裡。裡面很多東西以前都寫過,加減看囉 . 其實上榜後越來越不喜歡回答有關高中課業的問題,並不是因為考上之後就忘了以前的痛苦,不想幫助在同一條路上的學弟妹,而是因為自己準備的過程其實充滿負能量,而且每回答一次,就必須回溫一些以前不太開心的記憶。所以這篇文也許沒辦法解答...

  • 醫師國考榜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15:00:27
    有 1,982 人按讚

    《彭博社最新抗疫排行榜 美國重奪冠》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養小孩,該怎麼養?自古以來就是個百家爭鳴,公說公有理,沒有定論的一個教育領域。經常我們聽到上一代的人說:從小我們就是在泥巴裡打滾,跌打損傷,吃土喝髒水,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哪有像你們年輕爸媽,對兒女百般呵護,一下子噴酒精,一下子還要戴手套,把小孩養在溫室裡,長大了反而缺乏抵抗力。這種對於養小孩,必須讓他們暴露在一定風險中,鍛練他們的免疫力、適應力、抗壓性,甚至是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的論點,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西方社會和亞洲國家,根本上在價值觀上的一種文化差異,而這個差異也反映在其他的社會層面上,像是在對抗病毒的防疫措施上,政府應該怎麼做,人民又應該要怎麼想。上個星期,美國彭博社所發布的Covid抗疫韌性榜單上,台灣一下子從去年12月的榜眼,掉到了五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倒數第10名,讓台灣社會和輿論相當的震驚。當然,五月以來的疫情爆發,大家都看在眼裡,排名掉落,也是意料之中,但從五月底的15名,跌落到六月底的44名,這中間巨大的落差,背後卻又是跟確診人數、防疫表現這些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是台灣的疫苗施打速度、封城措施,以及邊境封鎖等等,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彭博社在六月的榜單計算中,加入了兩個新的評比指標,一個是飛機的訂位數量,另一個是出入航班的路線多寡,之所以加入這兩個參數,是因為現在歐美國家都在爭相解除封城,重啟旅遊活動,所以彭博社認為接下來的抗疫階段,比零確診還要更重要的,是看誰能夠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和順暢的經貿活動,而就像養小孩一樣,歐美國家因為去年受過病毒的嚴酷洗禮,邊境也始終保持某種程度開放,培養出了抵抗力,所以在後疫情時代,他們也會比亞洲國家將更具有競爭力。

    {內文}
    想像一個來自亞洲國家的資優生,從小乖巧,品學兼優,總是聽老師的話,一回家就關起門念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班上那些愛玩的同學,永遠趕不上他,只能暗自羨慕資優生的好成績。但,準備要上大學了,資優生想去國外留學,拿著一手亮眼成績單,他深信自己可以錄取一流大學,應該沒問題;沒想到,著手申請之後,他發現國外的大學現在不只看學科成績,還希望學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接受過社會的歷練;亞洲的資優生這時才赫然發現,時代變了,世界變了,循規蹈矩的死讀書,已經無法滿足新環境下的新需求,自己的強項也頓時失去競爭力。

    新聞主播(2021.4.27):
    新加坡是此刻疫情下最宜居的國家,根據最新的彭博抗疫韌性排行榜,由於今年以來疫苗成為關鍵,新加坡也因而躍升榜首,拿下去年11月以來最佳成績...

    知名國際新聞媒體彭博社,從去年11月開始,綜合各種防疫和經濟相關數據,針對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製作一份「抗疫韌性」排行榜,由於這是少數、甚至是唯一一份對各國防疫表現打分數的國際榜單,因此每回發布,都會引起關注,尤其台灣難得地以個別地區身分,列名其上,更讓這份排行榜受到本地朝野的重視。然而6月28號,當最新版本榜單公布時,國際上卻傳出一片譁然,許多人跌破眼鏡,因為原本的重災區歐美國家,和亞太地區防疫常勝軍,排名幾乎一夕翻盤,其中台灣從一度坐二望一的亞洲資優生,幾個月前逐步下滑之後,六月底居然摔落到幾乎墊底的全球第44名;而新加坡,則是從四月榜單上的榜首,一下子跌出十名外;反觀美國,這個原本去年還在疫情泥淖裡浮沉的放牛班,竟然短短數十天就和新加坡名次互換,以大黑馬的姿態,在最新排行榜上上躍居全球第一位,成了防疫超新星。

    CBS主播:
    這是紐約市解封的重大里程碑,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自疫情以來首度舉辦大型演唱會,數千名已經接種的民眾等不及地來到現場,欣賞「幽浮一族」搖滾演唱會...

    樂迷:
    我從德州來,嗚!

    CNN新聞旁白:
    ...有樂迷從德州聖安東尼奧買票,平生首度飛來紐約參加這場演唱會...

    樂迷:
    這是我的生平願望,時機又棒得不得了,正逢紐約市解封!

    樂迷:
    實在悶太久了,不斷受到封城和各種外出限制,所以今天一定會很棒,你知道的,一兩萬人齊聚一堂,盡情解放!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預定將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上,宣布美國已戰勝新冠疫情的同時,全球各大洲上各國家地區,所呈現出來的防疫樣貌,與民眾看待疫情感受,也隨著時間推進產生微妙的變化。在解釋最新「抗疫韌性」排行的分析報導中,彭博社記者開頭點出:經過一年半疫情的紛擾,現在各地人們眼中關注的唯一焦點,只剩下:什麼時候可以重返正常生活。原本的抗疫評分指標,只集中在確診數和死亡人數、確診率和致死率等數據上,但六月間,美國加州紐約州等地全面解封,歐盟也正式啟用數位疫苗護照,對越來越多的國家敞開國門,國際上逐漸清楚浮現的一個趨勢是:拼解封,搶開放,已經成為下一個防疫階段,比較抗疫成果,決定誰是贏家或輸家的關鍵因素;因此彭博社特地在評分過程中,加入了兩個新指標,第一個,是比較各國航班預定機位,與去年同期數據的增減幅度;第二個,則是從旅行社提供的資料當中,比對各地已開放的出入境航班路線。這兩個新的參數,一納入評分考量之後,馬上對排名順序造成洗牌效應:歐美國家的名次普遍大幅上揚,原本的資優生,亞太國家,則是排名全面下探:去年的優勢,在新的開放評比下,反而成了放不開,甩不掉的沉重枷鎖。

    CBS新聞旁白:
    今晚,全加州自疫情以來,首次全面重開!強制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正式取消,只要民眾有打疫苗...

    加州州長 紐森:
    我們終於辦到了,6月15號,反敗為勝!

    CBS新聞旁白:
    ...對那些慘澹經營的商家來說,更是令人振奮...

    餐廳顧客:
    謝謝!

    餐廳老闆:
    感覺真好,彷彿重獲新生,我們終於走到隧道盡頭,重新開張真的太開心了!

    紐約州州長 古莫:
    超過七成接種是什麼概念?就是我們可以重返正常生活的意思!

    事實上,今日美國疫情的反轉,就跟一年前台灣疫情之平緩,同樣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CBS新聞主播(2020.5.26):
    ...(日本)有830個死亡案例,而幾百英哩外的台灣,則是另一個更成功的防疫模範,至今僅有...聽好哦...只有七人死於新冠!

    CBS新聞旁白(2020.5.26):
    在台灣島上,街上車流擁擠,餐廳照常營運...
    學校只有在二月間短暫停課,甚至棒球賽季都正常開打,

    去年疫情爆發初期,台灣的低確診,低死亡人數,曾經引來全球矚目,當時外界普遍把台灣的防疫勝利,歸功於SARS期間紮根的公眾警覺心和公衛處置經驗。一年之後,此刻的台灣,在狹義的防疫數據,如確診人數和死亡率上,雖然由於幾次小規模疫情爆發而出現上揚,但相較於世界各國的感染數據,台灣依然屬於輕度災區,並沒有顯著的退步;真正導致台灣在排名上不進則退的,其實是疫苗施打的速度、封城對民生的衝擊,以及新增的兩項對外開放指標,一齊拉低了整體分數。仔細研究排行榜上名次優於台灣的國家,以第33名的埃及來說,接種率僅2.1%,比台灣的4%還要更低,然而埃及的封鎖管制鬆散,當地人幾乎照常過生活、做生意,再加上埃及邊境也比台灣更加開放,因此,儘管確診和死亡人數都高於台灣,埃及在修正後的抗疫韌性指數上,卻拿下了比台灣更高的積分。另一方面,昔日的抗疫冠軍,本月與美國名次調換的新加坡,也是因為同樣原因:在邊境設下嚴格管制,繳出零確診同時,卻也被自己的高標準所綑綁,過度拘泥「好成績」而拖累了重開進度,跟不上歐美近期快速的解封步調。

    澳洲商業總會 因尼斯威勒斯:
    事實是:我們必須與新冠共處,病毒已經流竄全球,我們無法再躲在島上,與外界不相往來,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

    澳洲旅遊業者 葛拉罕特納:
    我不認為我們可以一直堅持零確診,當然做為短期目標是很好,但如果事實證明,它就是會反覆發生,不會消失,怎麼辦?.

    澳洲醫師 瑪姬丹欽:
    有一部分的人,他們確實很堅持,要維持零確診,但另外一部份的人,則是已經接受現實,願意忍受少許的感染病例...

    澳洲ABC記者:
    維多利亞省目前每天新增4-5個案例,當局因此宣布封城...

    澳洲ABC記者:
    相較之下,英國每天新增確診高達三千例,可是英國人民卻可以不戴口罩趴趴走,甚至還能欣賞現場板球比賽,當地成人已經有75%接種了第一劑新冠疫苗...

    與台灣、新加坡處境相似的,還有澳洲。澳洲總理莫里森,去年在澳洲傳出零星新冠案例後,召開內閣會議,制定出「壓制圍堵」,確保境內沒有社區感染的「零確診」策略,作為澳洲防疫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年多下來,澳洲政府確實在壓制疫情上,取得了成效,除了幾次防疫破口,曾讓每日確診數短暫飆高至數百人,其餘多數時間,澳洲的確診人數都維持在極低水位。然而,與穩定疫情呈現不對稱走勢的,卻是當地逐步升高的民怨;由於維多利亞省等地方首長,多次因少數病例爆發,就無預警下達一周至數周的封城命令,讓當地商家和輿情在經歷一次次的希望與幻滅之後,不禁想問:如果新冠終究不能消滅,零確診又是既定政策,那麼澳洲人到底要到何時,才能重溫過去的正常生活?

    澳洲ABC記者:
    事實是:一旦澳洲開放國境,就必定會引入病毒,導致病例增加,即便多數人都注射了疫苗,仍舊會有人感染,甚至是喪命。而對於一個堅持「零確診」,執著於確診人數的國家來說,澳洲人民有沒有做好對外開放的心理準備?

    彭博社在一篇五月間的報導中,就曾經警告:對於亞太地區這一群死守邊界,不敢冒險開放的防疫資優生來說,過去的好成績,如今反而可能成為它們最大的致命傷;一方面,境內疫情和緩,讓這些國家政府和人民,普遍對疫苗引進或施打都缺乏急迫性,延緩了群體免疫的達成速度;另一方面,閉關自守的防疫策略,又導致了公衛體系和人民心態,都無法接受新冠終將演變為流行病,也難以承受開放邊境後勢必出現的疫情變化;而回過頭來,再看那些遭受疫情重創的歐美國家:由於過去一年累積了經驗,培養了韌性,現在更挾其高接種率優勢,對外加速開放,在後新冠世局中,亞太國家如果無法及時轉換策略和心態,資優生與放牛班,恐怕就要豬羊變色。

    https://youtu.be/3r4zKFzj5RE

  • 醫師國考榜單 在 三頭六臂.英格蘭主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18:46:27
    有 51 人按讚

    鎮上的公立學校已經放假,難得私校還在上課,頓時有『賺到』的感覺,我們聊起復活節假期比別人短,但是暑假多二十天,『放假很好,但是我會想念我的朋友』皮蛋說。

    我無限寬慰。想起去年此時學校停課,不用上學皮蛋歡呼,換了個學校、明明課程緊湊,年初封城她倒連說可惜,不曉得是長大了還是環境不同。

    這陣子網上許多媽討論歐美國家的升學壓力,異口同聲、風聲鶴唳的說「國外哪有比較輕鬆」,啊哈,其實轉念一想,沒有比較輕鬆的原因本來就不是國內國外,而是「人」、而且通常建築在「父母的期望」上。

    人工昂貴的國家,有一技之長的重要性和高大上的名牌學歷不分軒輊;我常想到多年前參觀過一間帶五個臥房的漂亮房子,屋主有三個孩子,進門就看到地板上的馬路動線和小孩乘坐的電動法拉利,太太是髮型師,先生邊泡咖啡邊閒聊,『昨晚挖馬路到五點所以有點睏』。

    蛤?當時還殘留萬品讀書高遺毒的我以為耳背、或者「挖馬路」是什麼特殊厘語,出了門問佛地魔「挖馬路」... 他的意思是...工人... 也就是像 Bob the builder 那樣的職業嗎?......

    Holy 靠。挖馬路住豪宅!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每個人天份不一樣,並不是否定讀書的好處或壞處,但是至少在英國、如果以財富作標竿,名校畢業並不一定比水電工高明,有的水電工還特別傲驕、千喚不一回,有錢不見得想來、來了不一定準時、不來呢?沒有熱水暖氣沒有電燈網路馬桶塞住漏水,看你多厲害的博士也沒輒!

    「升學壓力」說穿了是自己造成的,**不升學照樣能過得妥妥的。通常有亞洲人背景的家庭比較捨不得孩子受苦,望子成龍、多半希望下一代成為醫師律師工程師銀行家這些聽起來光鮮的職業,想進這些科系很殘酷地、不管在世界上哪個國家它就是一樣都很難,然後拼得你死我活進了門,來個疫情,當醫生的首當其衝無處可逃,更甭說未來人預言這個世紀的某個夏天股市將一夕崩塌造成萬人失業...

    想了很多、焦慮很多,結果萬般皆是命、紅塵一場空。

    雖然話又說回來我們家也準備考 11+
    😂😂😂😂😂😂

    倒不是希望孩子有什麼光宗耀祖的學業成就,單純怕她在普通學校學壞而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皮蛋是個容易隨波逐流的小孩,我們鎮上兩所中學雖然之前得到 good 的評比,但是看過他們學生放學時的德性,抽菸、喧嘩、對經過的車輛丟石頭砸空酒瓶、女生裙子折得短短 (again, 全世界中學生都做一樣的事)... 我們在搬來的第一年就知道上中學前必須另謀他路。

    寫了這麼長一篇沒什麼重點,可能昨天收到學校信、裏面提到今年畢業的學生拿到哪些中學錄取資格有點感嘆。十多位畢業生、沒指名道姓,卻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那串長長的中學名單好像二十年前聯考之後的榜單,看著都心急胃痛了起來。

    感謝上帝。我們這區沒有、所以也不用擠考公立的文法學校。畢業生的出路全是私校,劍橋各大名校和往北 (AKA 更鄉下) 的中學都有,也有人拿到獎學金。

    雖然我的第一志願是某間女校,但是我女兒的第一志願應該是有她迷戀的安東的學校:「媽咪,安東夏天之後不在我們學校他會去哪裏?」小少女憂心忡忡問我。

    『他應該會去 *****,不用擔心,妳好好用功,三年之後又可以跟他同一個學校了』

    世上父母的推辭到哪也都是一樣的 😂

    ** 「不升學」不是不上學,而是「不擠名校」。坊間盛傳英國的課業競爭白熱到「出生開始佔位子、搶買學區房」並不是常態、也不是大家都這麼做。

    絕大部份本地人從小到大讀免費的公立學校一樣好好的,「會讀書的人到哪裏都一樣」在這裏也適用,我們鎮上的『爛學校』每年還是有人得到劍橋牛津或者醫學院入學許可 (只是很少 🤣 前年三位)。

    之所以覺得「壓力大」那是因為硬要擠 selective schools,事實上不用通過考試、由政府分發一樣有中學讀,只是像上面提到的,生源沒經過挑選良莠不齊,可能會遇到三教九流跟著興風作浪。

  • 醫師國考榜單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18 12:57:26
    有 339 人按讚

    2019 台灣人 MATCH 觀察

    今年台灣人在美國MATCH榜單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除了有少見的外科、麻醉科,在傳統IMG(外國醫學畢業生)較多的內科也有亮眼的成績。不僅有神人上了連AMG(美國畢業生)也很難進的牛B名校,大部分的人也都上了不錯的醫院。台灣來的醫師雖然不多(今年反常的多,大概20人。以往都不到10人。我match的那年可能更不到五位),但在美國一直有不錯的口碑,不輸日本。

    有位俄羅斯同事知道我是台灣來的,第一句話就說:「一個某知名醫院的麻醉科program director(相當於教學部主任)親口告訴我[我們醫院通常不收IMG的,台灣或日本來的除外。],你們台灣人真厲害👍。」

    我在日本見習的時候也遇到一個沙烏地阿拉伯來的醫師跟我說"除了日本之外,醫療技術最進步的當真要屬台灣了。”
    我:"謝謝你稱讚我們台灣。"
    他:"ㄟ?我以為你香港來的"
    我:"...."

    真的是要感謝台灣醫師前輩們的耕耘努力。正是因為台灣醫療技術名列前茅,大家很願意收台灣訓練出來的醫師。

    看到這幾年大家的package,覺得要上美國牛B醫院有兩大方法,一個要快、一個要慢。

    第一是作研究,像是讀PhD or作 Postdoctral research. 作研究不僅能提高能見度,還能建立人脈。如果有天分有運氣又有貴人相助,在深蹲幾年有好的成果之後,通常都能MATCH到超夢幻醫院(像是John Hopskins之類的全美前十醫院)。缺點就是耗時耗心力,也不是每個研究最後都有好的成果.....作研究的日子很苦,研究生又沒甚麼收入,別人在玩的時候你可能都要在陰暗的房間裡奮鬥。我非常敬佩作研究的人,真心覺得他們真的well deserve what they got in the MATCH.

    第二就是手腳要快,就是說最好在畢業隔年甚至是當年就把申請丟出去。千萬不要小看YOG(year of graduation),很多知名醫院只收fresh graduate(除非你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像是第一點提到的)。差不多的package只有yog不同,結果可能就是top tier 跟middle tier的差別。當然強的推薦信跟好的personal statement也是功不可沒,如果想來美國最好及早準備,早點行動。包括在醫學生時期就藉由交換的名義去知名醫學院作elective拿大醫院的推薦信。分數的話,雖然需要到達一定門檻,但也不要為了追高拖延考試時間。這兩年看到幾個分數不高,最後也是錄取知名醫院的案例 (但是他們共同特徵就是有身分而且fresh)

    MATCH的結果印證了兩句話,第一句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要跳得高必定要先蹲得深。第二句是"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越早確認目標,及早開始行動,就能有比別人更多機會。再一次,由衷地恭喜2019 MATCH的台灣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