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醫學物理 師 考古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醫學物理 師 考古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醫學物理 師 考古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醫學物理產品中有6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Hunter 物理治療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甚麼受傷的地方一直復發,甚至沒辦法完全好起來?】 平常在詢問個案的病史時,很常聽到個案反應很久之前受過傷後,這個傷就一直反覆的出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作。甚至有些個案反應在受傷後,雖然沒有這麼痛了,但是仍然覺得受傷的地方”怪怪的”或是一直有不舒服的感覺,究竟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造成舊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磁力共振的應用-養和醫院醫學物理及研究部主管余兆基博士@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FindDoc Instagram:@fin...

醫學物理 在 Hunter物理治療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9:24:05

【為甚麼受傷的地方一直復發,甚至沒辦法完全好起來?】 平常在詢問個案的病史時,很常聽到個案反應很久之前受過傷後,這個傷就一直反覆的出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作。甚至有些個案反應在受傷後,雖然沒有這麼痛了,但是仍然覺得受傷的地方”怪怪的”或是一直有不舒服的感覺,究竟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造成舊傷...

醫學物理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2:36:17

【追求頂尖運動表現,是不健康、有害的嗎?】 「運動讓身體能變得更健康」 「頂尖運動員,身體沒有一處是沒受過傷的」 這兩種說法好像都正確,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強壯,降低心血管、精神、心理等疾病,但同時,好像又看到頂尖運動員全身都是傷,甚至有憂鬱、社交障礙等。這樣的現象,可以從不同的觀點去探討,例如訓練...

  • 醫學物理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9 19:30:40
    有 82 人按讚

    【為甚麼受傷的地方一直復發,甚至沒辦法完全好起來?】
    平常在詢問個案的病史時,很常聽到個案反應很久之前受過傷後,這個傷就一直反覆的出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作。甚至有些個案反應在受傷後,雖然沒有這麼痛了,但是仍然覺得受傷的地方”怪怪的”或是一直有不舒服的感覺,究竟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造成舊傷容易復發的原因非常複雜,除了之前分享過的腳踝慣性扭傷時,提到的本體感覺的喪失之外,組織結構的強度與動作控制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身體受傷後,受傷的組織會經歷以下的進程:發炎期、增生期、重塑期。

    發炎期:紅腫熱痛、清除受傷、死掉的組織
    增生期:受傷的組織開始癒合,但受傷的部位還不夠強壯
    重塑期:癒合狀況逐漸完成,組織開始重新排列,慢慢回復組織的強度 在

    發炎期我們會建議透過被動的關節活動,或是周遭關節的活動來幫助恢復。而增生期與重塑期則可以開始慢慢增加活動的強度,藉由適當活動的刺激來促進修復,並讓新生長的組織變得夠強壯。

    而舊傷老是反覆發生的個案,有些人是因為在受傷後過度保護受傷的部位,沒有適時地去活動身體,導致周遭的神經肌肉控制變差、本體感覺下降,使受傷部位變得”遲鈍”。此外,在組織修復的期間沒有給予適當的活動刺激,也容易讓修復的速度變慢,新長的組織不夠強壯,未來在活動時能承受的力量下降,造成再次受傷的機會增加。

    第二個常見造成再次受傷的原因則是個案太快恢復原本的運動強度。這類的傷害復發的間隔通常比較短,主要是當疼痛已經有明顯的緩解之後,許多人會以為受傷的組織已經痊癒,就馬上回到原本的運動強度。而事實上當組織修復進入增生期與重塑期時,疼痛就會漸漸的緩解下來,甚至可能已經沒有明顯疼痛產生。但此時的組織其實仍未完全修復,或是新生長的組織仍處於比較脆弱的情況,這時若沒有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強度,突然讓組織承受太多的負擔時,便容易造成二次受傷。

    第三個可能的因素是造成舊傷復發的原因來自於動作控制不良,根本的動作控制問題並未透過訓練來改善。許多個案並不是因為外力的撞擊,或是瞬間的拉扯造成傷害,而是在日常生活裡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突然開始痛起來。針對這樣的傷害,比較可能是因為該部位的控制能力不佳,導致日常生活中會反覆做出相同的動作所產生。而這類的動作雖然不會對組織造成過多的負擔,但因為頻率過高,使得同樣一群組織在反覆承受這樣的力量,日積月累下來還是會造成傷害。當我們沒有針對這個動作問題做訓練改善的話,即便受的傷癒合了,過一段時間還是容易會因為過度使用再一次受傷。

    總結來說,受傷後並不是只要休息就好。在身體修復的期間,給予身體適當的運動除了可以幫助復原之外,也能減少受傷復發的風險。但太急著增加運動強度也可能會有反效果,當疼痛問題已經好的差不多的時候仍不能大意,後續的訓練仍然要循序漸進增加訓練強度,並保持運動的習慣,才能讓新生長的組織變得更強壯。最後我們也不能忽略造成傷害的原因,針對動作控制失能的問題做訓練,更能減少未來復發的風險。

    #傷害復發 #組織修復 #動作控制 #運動訓練 #預防醫學 #物理治療 #reinjury #healingphase #trianing #motorcontrol #preventivemedicine #physiotherapy #hunterptworkout

  • 醫學物理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0 10:55:00
    有 4,541 人按讚

    《 疫苗?到底有什麼問題!》

    By Phil Smith

    前幾天我想到一件事,為什麼我對反疫苗者毫無耐心,因為他們已經到達近乎荒謬的境界,聲稱疫苗具有磁性和藍牙功能。

    (拜託上帝,真是這樣的話請讓我啟用我體內的藍牙,這樣當 J 和我在車子裡時,我就可以在腦海裡想像“是的,親愛的”和“不是的,親愛的”,讓汽車音響清楚地代我回答她的各種政治抱怨,這通常在高速公路上每五公里就會發生一次。)

    我們的豐田汽車沒有天花板,所以當我們在車裡時,她無法衝上天花板我難以擺脫這些抱怨,不過由於我們所在的雙北這幾個月有小規模的疫情爆發,我們無法經常旅行,所以最近這個問題還沒有那麼明顯。

    我一直在想的是我一生中接種了多少次疫苗。

    於是我數了數,不包括我小時候在英國長大期間接種的幾十種疫苗,但自從我 1997 年搬到亞洲以來,應該是說從 1990 年代中期準備離開英國前往亞洲以來,我總共接種了 24 種疫苗。

    這包括我派駐印度兩次和中國一次,還得加上黃熱病疫苗,當時我去非洲幫中國新華社派駐非洲的記者開了一門如何在危險環境中採訪的訓練課程。最近我已經在台灣接種了兩劑 AZ 疫苗。

    當然,喬伊斯也有類似的經歷,因為她跟著我和我的工作,在亞洲各地遊蕩。

    我們從澳洲啟程前往印度之前,在雪梨市區接種中心發生的事,至今我還記得很清楚。

    路透社安排我們拜訪雪梨市區布萊街的醫療中心,當天我們被帶進一間裝修精美的現代化辦公室,在一張巨大的辦公桌後面,坐著一位外表嬌小的印度裔女醫生。

    她抬起眼從半月形眼鏡的上端凝視著我們,接著很開心地確認預約記錄上我們即將前往印度是否正確。我們說是的。

    她像一隻好奇的小鳥一樣啾啾地說著話,歪著頭,告訴我們她出生在孟買和如何在那裡度過她生命中的最初幾年,她又是如何嫉妒我們可以去住在孟買,以及她是如何喜歡拜訪孟買。

    她拿出一本不太厚的疫苗指引,我們談話是這樣進行的……

    醫生:好的,你們要去那兒多久?這只是假期或商務旅行,還是更長的時間?她邊說邊翻開那本疫苗參考書。

    我:三到五年。

    她放下那本,抽出比較厚的另一本,打開。

    醫生:好,你們會只待在孟買嗎?

    我:不,我們將會在整個印度旅行。

    她合上那本,抽出另一本,打開。

    醫生:只待在印度?

    我:不,我會前往阿富汗、斯里蘭卡、孟加拉、巴基斯坦以及南亞的其他任何地方。

    醫生現在看著我的眼睛……

    醫生:農村地區也會去是嗎?

    我:哦,是的,很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有可能。

    她微笑著,把她那像小鳥一樣的腦袋歪向另一邊,啪地一聲合上那本厚厚的疫苗指南對著我們宣布。

    “我把全部可能的疫苗都給你們……只是為了安全起見。”

    可憐的史密斯太太不得不忍受一針又一針。根據記憶,我們造訪了接種中心幾次才能完成我們需要的所有疫苗,總共17種。有些跟 Covid 疫苗一樣,必須打兩針。

    打了這麼多疫苗,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處於危險之中,一刻也沒有。 我們是否認為這不是明智的做法,一刻也沒有。我們是否相信醫生和科學?當然。。

    (我哥哥是醫學物理學家,如果我們有養狗我不會放心他幫我去遛狗,但我相信他的科學。)

    其實我很驚訝,即使過了這麼久,那些疫苗也沒有從我的耳朵裡滿出來。

    就像一個古老英國諺語說的,疾病騎在馬背上飛馳而來,卻安步當車散步而去。盡量讓更多人施打疫苗,是對抗 Covid 的辦法,雖然過程會很長。

    這只是我對那些反疫苗者零容忍的一個小原因而已。

    Tinkerty Tonk… 掰掰。

    原文在此
    https://daysmumbai.blogspot.com/2021/08/vaccines-ha-i-laugh-in-face-of-vaccines.html?m=1

  • 醫學物理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9:14:37
    有 42 人按讚

    【追求頂尖運動表現,是不健康、有害的嗎?】
    .
    「運動讓身體能變得更健康」
    「頂尖運動員,身體沒有一處是沒受過傷的」
    .
    這兩種說法好像都正確,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強壯,降低心血管、精神、心理等疾病,但同時,好像又看到頂尖運動員全身都是傷,甚至有憂鬱、社交障礙等。這樣的現象,可以從不同的觀點去探討,例如訓練造成的損傷,有沒有跟身體的恢復達到平衡,而這樣的「平衡關係」不只是生理,還要考量心理層面。
    .
    🔸 運動強度(量)跟身體健康的關聯
    一個非常有名的研究,探討「上呼吸道感染」跟「運動強度」的關聯性,發現從完全不運動的人到高運動強度的人,感染的機率會先下降接著逐漸上升,代表著「運動強度在適當的範圍下,能讓身體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或者說免疫系統能在最好的狀態」。
    .
    過度訓練症候群(Overtraining syndrome, OTS),指的是過高的運動量或強度,使得身體出現一連串的問題,包括:頻繁地受傷、覺得疲勞、疲倦、心情低落、身體更容易得病等。因此,當頂尖運動員在沒能拿捏好訓練跟恢復之間的平衡,可能導致過度訓練的發生。
    .
    .
    🔸 訓練量高,所需要的恢復也更高
    .
    「頂尖運動員的訓練課表,常控制在綠燈跟紅燈的交界」
    .
    身體之所以變得更強、更壯,是因為我們給身體「足夠的刺激」,這樣的現象又稱為超補償(Supercompensation)。當給予刺激時,因為疲勞的關係,身體狀況會先變得比較差,但當疲勞恢復後,身體狀況可能提升到比初始更好。
    .
    「為了最大化訓練的效果,給予身體的刺激是相當高的,需要同時有足夠的身體恢復,才能保持平衡,避免過度訓練」
    .
    因此,相較於一般人,頂尖運動員承受更大的身體壓力,需要更多的「恢復工具」,包括:更長的睡眠時間、均衡飲食、物理治療、運動防護、社交生活、心理諮詢等。這也是一個專業運動團隊,除了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等,也可能需要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營養師、心理師等不同領域的專業。
    .
    .
    🔸 「休賽季」,一年一次的長假
    以一年為單位來說,運動員的活動可能會畫分為「冬訓期、比賽期、休賽期」,冬訓期專注於訓練、可能是訓練量最高的時候;比賽期則是專注於比賽,雖然訓練量較低、但由於比賽本身的強度、舟車勞頓、時差、飲食等影響,對身體還是有較大的負擔。
    .
    「休賽期」就是讓運動員完全放鬆、好好休息的時間,可能是去渡假、做任何自己喜歡做的事,時間可能從兩週到一個半月都有。
    .
    .
    🔸 短期可能是「傷害」,長期可能是「健康」
    總體而言,大多數的職業運動員在「運動生涯中」真的是充斥著更種運動傷害,說「帶傷上陣、身體沒有一個部位是傷過的」不為過,有時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的目標就是讓他們在「受傷下,還能盡可能維持在較好的狀態」。
    .
    「短期而言,也就是運動員的生涯或巔峰時期,對身體來說的壓力跟傷害是巨大的,也依此需要配合高密度的恢復、放鬆、調整,試圖達到一個平衡」
    .
    「長期而言,當運動員退休,身體不再承受巨量的壓力,但也因為有好的運動習慣、身體狀況等,其平均壽命較長或得到疾病的機率會較低」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東京奧運 #頂尖 #運動員 #職業選手 #運動選手 #運動傷害 #受傷 #恢復 #疲勞 #過度訓練 #運動醫學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營養 #心理 #健康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tokyo #olympics #athlete #elite #professional #sports #sportsinjury #recovery #fatigue #overtraining #sportsmedicine #physiotherapy #athletictrainer #nutrition #psychology #health

  • 醫學物理[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13 12:33:16

    磁力共振的應用-養和醫院醫學物理及研究部主管余兆基博士@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FindDoc Instagram:@finddochk

    (一)磁力共振於放射治療上的應用 00:10

    (二)磁力共振應用於設計放射治療方案 00:35

    (三)磁力共振應用於監察腫瘤變化 01:34

    (四)磁力共振應用於評估治療成效 03:05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 醫學物理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5-16 17:07:24

    在5月1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我們繼續審議《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各項修正案。我就香港的青年、體育和電競發展發表了我的意見。香港的體育發展欠缺整體策略,政府投放於運動員和各個項目的資源也十分不足,我希望政府成立體育發展局,統籌體育發展政策,同時,增撥資源培育相關人才和加建體育場地,推動運動的普及化。當然,政府也必須優化現有的運動員資助機制,將資助對象由逐步擴闊至其他有卓越表現的運動員,並適度增加資助金額,減低運動員因訓練和比賽產生的經濟負擔。
    除了傳統運動外,我也十分關注近年發展迅速的另一個新興運動—電子競技。政府雖然表示在今年暑假會舉辦一個大型電競比賽,但要推動電競產業的發展,不能單單依賴每年幾個比賽,而是要恆常化地持續推行電競活動和比賽,建立一個發展全面的環境。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培養電競產業的人才,電競運動不只是須要遊戲選手,還須要其他專業人員,包括分析師、直播主持人、專家旁述和技術支援等,讓年輕人有多一個出路和選擇,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產業有規劃地發展。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主席:
    在這個辯論環節,我會集中就涉及總目53民政事務局和總目95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修正案發言。首先,我想講體育方面。我相信不少市民同我一樣,認為香港過去在體育發展方面是欠缺整體策略、政府在培訓各類型運動員的資源投放並不足夠,各個運動項目的軟、硬件,包括運動場館,以及運動科學和物理治療等相關的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缺情況,嚴重影響香港過去的體育發展,這方面民政事務局的實在責無旁貸。但我認為,即使削減民政事務局局長的薪酬開支亦無補於事,相反我們應該提出更多有建設性的建議,敦促下一屆政府全面推動體育精英化和普及化發展。
    過去,本地多數運動項目都是依賴政府資助,雖然很多時資助金額並不多,但對於很多運動項目而言,政府的資助亦只是唯一的依靠,不過現時的資助模式難以推動體育界向可持續方向發展。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參考藝術發展局的模式,成立法定的體育發展局,負責統籌各項體育的組織,完善資源分配機制,同時肩負政策的策劃、倡議、推廣及發展、策劃活動的責任。
    在制訂體育發展策略方面,政府可考慮邀請商界合作,提供誘因,吸引商界投放資源,與政府共同扶助本地體育邁向商業化發展。當然政府亦須增撥資源,培訓更多運動科學、醫學及物理治療方面的人才,為各級、各類型的運動員提升訓練水平,並在護理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支援,減少傷患,從而令運動員有更好的發揮和表現。
    主席,本港不少精英運動員,包括曹星如、李慧詩、吳安儀等,近年於各項國際賽事取得驕人成績,為港爭光,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特別在互聯網發展的配合下,廣大市民對體育活動更為熱情,在近年越趨分化和對立的社會氣氛中,發揮了團結社會的作用。所以,政府應該把握這個好機會,透過進一步推動運動普及化,包括研究於各個社區增建體育場地,資助各體育會提供更多培訓,提高市民對各體育項目的認識和興趣,讓市民大眾多參與各類型的運動,希望可以有效緩和社會對立的氣氛。其中,政府應資助學界運動員到海外交流,透過比賽和交流提升技術水平,並且為青年運動員提供更具彈性的升學安排,令青年運動員能夠在學業和體育事業上取得更好的平衡。
    另外,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必須優化現有的運動員資助機制,包括將資助對象由現時只有精英運動員,逐步擴闊至其他有卓越表現的運動員,資助金額亦應適度增加,盡量減輕運動員因參與賽事所需負上額外的經濟負擔;至於對不同運動組織和協會的資助,政府亦要進行全面檢討,善用資源,進一步加強對他們的支援。
    除了傳統的運動項目,近年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興起一種深受青年歡迎的運動項目,就是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都有提及的電子競技。雖然香港目前在電競方面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內地、美國、韓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但我相信香港是有能力和條件發展電競項目和相關產業。
    早前,我出席了本地一個遊戲資訊平台舉辦的電競比賽,現場人數超過100人。除了現場有觀眾觀看比賽外,其他遊戲愛好者也會上載打機的實況片段供大家參考,或以直播形式讓觀眾能投入遊戲當中。我亦了解過外國的電競發展,他們並非只是訓練電競運動員,或者單單舉辦幾個遊戲比賽,而是恆常化地持續推行電競活動和比賽,讓身處電競活動中不同位置的參與者、歡眾和愛好者,透過持續參與,提升整體的電競水平,以及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其實,香港並不缺乏人才,本地不少電競隊伍和選手在國際賽事中都表現不俗,可惜的是,由於社會氛圍、認知和相關配套設施不足,窒礙了本港電競產業的發展,他們的努力不為人知,也沒有足夠支援支持他們更上一層樓。反觀美國,就有越來越多的大學將電競視為正規的體育項目,除了設立專項「電競獎學金」,獎勵在電子競技遊戲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學生外,更會組織遊戲團隊參加聯校比賽。另外,韓國的大學亦開設專門的電競課程,甚至針對不同種類的電競遊戲,細分了不同專業,而一些優秀的職業選手更能像傳統運動員一樣能保送入大學。
    電競運動員可說是電競產業的帶頭人,電競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龐大。電競發展,其實是一個巨型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亦是可供青年選擇、有機會向上流動的其中一個出路。雖然真正能成為電競專業運動員的人不多,但其實電競的產業鏈與傳統體育並沒有太大區別,主要收入基本來自於贊助、門票、媒體版權以及周邊商品。新舊兩個產業的新型配搭與融合,有助雙方推動自身產業發展,開拓新市場。
    根據國際電子競技公司Newzoo在今年二月發表的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報告》,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經濟增長高達6.96億美元,比起2016年增加41.3%,預計到2020年將會進一步增加至14.88億美元,其中廣告佔1.55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21%,至於贊助佔2.66億美元,增幅更高達57.7%。2017年全球電子競技觀眾達到3.85億,其中電競愛好者佔接近2億人,當中51%來自亞太地區,預計到2020年全球電競愛好者將會增加50%至接近3億人。
    主席,電子競技的發展潛力非常龐大,它同時加速了與多個行業和產業的結合,為不同品牌、媒體等締造了一個重要發展契機。隨著網絡直播平台的發展和興起,越來越多市民可以透過網上直播,參與和觀看電競比賽,同時吸引了不少運動相關的組織和團體、企業、廣告商等積極參與電競活動和投資,將有助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正規化、普及化發展。
    日前,我們新民黨和候任特首會面時,我已建議特區政府應提供更多資源,支援有志投入電競產業的年輕人,因為電競運動不單只需要職業電競選手,還要有遊戲分析師、專家旁述、直播主持人、技術支援、賽事運營和組織,以及內容製作等不同專業人員的配合,香港可以在職業教育系統中加入電競相關課程的培訓,提升本地青年在電競方面的競爭力,進一步推動本港電競產業有系統、有規劃地發展。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