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奧小論壇》專題: 記憶力大解密之三
這是記憶大解密的第三集,但在我們進入正題之前, 想先和大家聊聊一個重要的概念。
👉你有聽過80/20法則嗎?
80/20法則,又稱作關鍵少數法則,描述在所有的變量當中,僅20%的關鍵少數,貢獻約80 %的成果。
直覺上,我們會認為:百分之五十的付出,應該...
《深奧小論壇》專題: 記憶力大解密之三
這是記憶大解密的第三集,但在我們進入正題之前, 想先和大家聊聊一個重要的概念。
👉你有聽過80/20法則嗎?
80/20法則,又稱作關鍵少數法則,描述在所有的變量當中,僅20%的關鍵少數,貢獻約80 %的成果。
直覺上,我們會認為:百分之五十的付出,應該要造成百分之五十的成果,但如此理想的對價關係並不存在。我們會誤以為書上的每一頁、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同等重要的。
事實上,我們只花費20 %的精神,就可以得到80 %的學習效益。反之,我們花費的時間當中,有八成只能換來20 %的成果,莫大的浪費啊!如果能少背一些「過目即忘」的內容,將心思集中在使用率高的關鍵少數,那麼你的記憶力將會顯著的提升!
🧠密密麻麻的字海中,哪些才是貨真價實的重點呢?
🧠讓我們以「呼吸作用」”mitochondria is the powerhouse of the cell” 為例子進行解說!
💡1.標題,副標,已經幫你標好的關鍵字
這是最直觀的重點,但是很多時候就因為太明顯而被不小心忽略。
例:呼吸作用分成三大階段:糖解、檸檬酸循環、電子傳遞鏈
💡2.一直重復出現的內容
會不斷重複出現的內容,表示它極有可能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從這個字詞出發,可以輕易連結內文中較零散的內容。
例:丙酮酸 電子 葡萄糖 氧化磷酸化 等重要觀念
💡3.圖片與圖解
能夠繪製成圖表或示意圖的內文,極有可能源自於以下因素:
a. 是本章的大重點,花許多篇幅描述他也不為過;
b.和類似的概念容易混淆,因此額外提出來做比較;
c.本身理解難度較高,較抽象,必須用圖說才能講明白
種種的跡象顯示,會化成圖的就是愛考的重點啊!
例:克氏循環的主要步驟,發酵作用等等
💡4.考試會考的
沒錯,這一點很現實,但是考題能夠幫你抓出重點。一個具有鑒別度的考試,大多是重要的內容!可以把考古題當作是總複習,或者抓漏的工具,非常的實用!
再者,透過考試也能清楚了解這門課所需要的知識達多細密的等級,也方便評估自己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糖解作用的速率決定步驟是:PFK 1
重點的別構控制在哪一步? 那些因素?PFK I : ATP 、AMP、 citrate
💡5.引起你興趣的
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你認為某一段特別吸引你,那就順著你的意志探究吧!通常不特別的東西都不是重點。無法引起老師興趣的,也很難引起你的興趣吧!
例:為什麼有些時候,有人說一個葡萄糖產生30-32 個ATP 有人說 36-38個ATP
💡6.數字
無聊的考試最愛考數字了,而且在一串文字中,數字是很顯眼的。但是要小心,並不是每個數字都很重要。
例:每個階段產生多少NADH 、多少ATP,多少CO2等等
💡7.互相比較、衝突、相對的內容
因為就是會混淆,所以就是愛考啊!
例:氧化磷酸化與受質層級磷酸化
酒精發酵與乳酸發酵
💡8.例外通常是重點!
例外因為容易被忽略,就是愛考啊!沒辦法,自古皆然,再難記還是要記起來,不過有背有分啦!
例:檸檬酸循環所有的酵素都飄浮在基質內,除了第7步驟和FADH偶聯的那一步,那個酵素恰好是ETC 的complex2,在內膜上!
🧠還有啊,建議大家不要盲目的抄重點。劃線以隨心畫,但筆記應該要是自己經過初步消化吸收的內容,而不是照抄課文。小學被罰寫過課文的都知道,抄ㄧ抄並不會背起來喔!
🎓小編在準備生奧時,會在瀏覽章節的時候,特別注意以上這些地方,實測後果真能有效增加記憶的精準度喔!
各位還有其他的想法或是看法嗎?
歡迎提出來分享讓小編知道!
FB: 生之奧秘 The way to IBO
https://m.facebook.com/waytoibo/
Ig: 生奧之路 way_to_ibo
https://www.instagram.com/way_to_ibo/
#考試 #成績 #人生 #記憶力 #學習力 #學習 #讀書 #升學 #大腦 #學測 #指考 #努力 #認真 #讀書帳 #讀書帳號 #知識 #科學 #waytoibo #專題 #論壇 #深奧小論壇 #筆記 #讀書方法
酒精發酵atp 在 亞當老師・酮享健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咖啡因只能延後睡眠但是不能減少所需要的睡眠時間
昨天談到睡眠壓力,咖啡跟睡眠的關係是如何呢?到底該如何使用咖啡呢?請看這篇研究報導...
喝咖啡,聊咖啡因的是非
想要提振精神、熬夜用功嗎?合法的藥物等著你、非法的毒品誘惑你,但是,還是來一杯天然的咖啡最實在。
咖啡與茶能成為全球性的飲料,是有許多原因的。兩者都經由歐洲人的殖民與貿易活動,散佈到世界各地;兩者都可以加工乾燥,有助於保存與減輕重量,因此長途運輸、長期儲存都不成問題;兩者都可藉由栽培條件與製造過程的差異,產生各種不同的氣味以及複雜的口感,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偏好的口味。
以上都是咖啡與茶流行的原因。但是仔細想想,咖啡與茶的香氣與滋味濃郁多變,固然是吸引人們大量飲用的原因,但是不論如何沖泡,幾乎仍免不了些微苦澀的滋味,為何還讓人無法釋手?
追根究柢,咖啡與茶在全世界流行,主要的原因還是人們想要「找醒」。咖啡中讓人清醒的物質就是咖啡因,它是一種生物鹼,許多種植物都會製造,是天然的殺蟲劑,在這些植物缺乏保護構造的新芽與新葉中,咖啡因的含量特別高。有些昆蟲如果吃了這些含有大量咖啡因的植物,會麻痺或是死亡。
1819年,德國的化學家朗格(Friedrich Ferdinand Runge)首先純化出咖啡中讓人清醒的化合物,取名為「咖啡因」(caffeine),是一種黃嘌呤類化合物,據說他是受了大文豪哥德的建議才這樣做的。在大學的食品相關科系中,還有類似這樣從咖啡中萃取咖啡因的教學實驗。而咖啡因的構造分析以及人工合成的工作,是由德國化學家費雪(Hermann Emil Fischer)在19世紀末完成的,他也因為嘌呤類與醣類化合物結構以及人工合成的成就,在1902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
咖啡因的提神機制
咖啡因的化學結構與腺苷(adenosine)非常接近,而且能穿越腦血障壁。我們在攝取咖啡因飲料之後,咖啡因會進入大腦,與神經元上的腺苷受體(adenosine receptor)結合,不過咖啡因並不是活化受體,而是腺苷的拮抗劑,能夠抵消腺苷的功能。
腺苷結合到神經元上的腺苷受體之後,受體會減緩中樞神經元的活動,這個過程通常是在臨睡與睡眠中發生。咖啡因能夠提神的原因就在於能夠阻礙腺苷與受體的結合,使神經元保持活躍。腺苷是細胞中能量載體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組成,分佈非常廣泛。在神經元外的腺苷,可能是神經元分泌的神經傳遞物,也可能是ATP在細胞外代謝所產生的。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麥卡利(Robert McCarley)認為,腦中腺苷的累積和睡眠週期有關。腦中的腺苷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與神經元上的受體結合,讓神經元的活動減緩,使大腦進入睡眠狀態,這時候,代謝減慢,腺苷也隨之逐漸減少,之後神經元再慢慢活躍起來,人也就醒了過來。咖啡因的作用只能減少腺苷與受體的結合,腺苷的量實際上並沒有減少,一旦咖啡因代謝掉了,累積增多的腺苷,更會加深睡意。因此,咖啡因只能延後睡眠,但是不能減少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對於干擾神經正常運作的外來刺激物,腦部會加以應對,以恢復平衡。如果一個人長期攝取咖啡因,腦中腺苷受體的數量會逐漸增加,使得神經元對於腺苷的變化更敏銳,以抵消咖啡因的影響。習慣喝咖啡的人如果中斷攝取,腦中腺苷的濃度稍有減少,對於神經元活動的影響就會放大,讓人容易昏昏欲睡,我們就會說這是「上了咖啡的癮」。
不過如果依照嚴格的醫學標準,致癮的藥物必須「攝取量逐漸增加才能發揮效應」,例如吸食安非他命的人,吸食的量得逐漸增加,藥物的效用才能發揮。但是有喝咖啡習慣的人,每天飲用的量通常是固定的,例如早上、下午各兩杯(一杯150毫升),可以維持許多年不變;即使偶爾中斷,除了稍有不適,並不會如毒品或是酒精中毒一般,產生嚴重的禁斷症狀。因此咖啡癮君子並不算是真的上癮,只能說是對於咖啡有所依賴罷了。
相較於其他的精神提振物,咖啡因代謝快速、使用歷史悠久、來源穩定便宜(由去咖啡因咖啡的製程中取得),是相當便利的藥物。平常不碰茶和咖啡、拒絕可樂的人,也很容易在無意間就攝取到咖啡因,例如在提神飲料與綜合感冒藥中,通常就含有60~70毫克咖啡因,相當於兩罐可樂或是一杯紅茶的咖啡因含量。抗組織胺藥物中通常也混著咖啡因,以免除抗組織胺帶來的沉睡感。
多重的代謝刺激功能
咖啡因除了能刺激中樞神經之外,對於身體的代謝也有影響,不過這個方面和腺苷無關,而是牽涉到環單磷酸腺苷(cAMP)。有些特殊的分子會刺激細胞膜上的受體,使得受體改變,引發酵素將ATP轉變為cAMP,然後cAMP再影響其他的酵素。咖啡因的分子結構也類似cAMP,因此能夠抑制分解cAMP的cAMP磷酸二酯酶(cAMP-PDE),於是細胞內cAMP的濃度就不容易下降。
受到cAMP刺激的酵素中,有一種稱為酵素激酶A(PKA),它能夠活化產生葡萄糖的途徑,包括讓肝糖分解成葡萄糖,或是由其他程序合成葡萄糖。腎上腺素刺激細胞活動的過程,就是經由cAMP的作用。此外,咖啡因也能夠使心跳速度增加,血液供應提高。這些機制串連起來,你可以發現,咖啡因不但刺激了腦部的活動,同時也可以讓身體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以備腦和肌肉的需要,同時能讓這些葡萄糖更快運送到身體各部位,基本上也有助於身體的活動。通常在喝茶、喝咖啡時,往往也會想來上一些點心,或許並不是巧合。
由於咖啡因有多重的生理功能,因此除了用以提神,也與其他藥物混用,以提升藥物的效果,例如咖啡因能使頭痛藥的吸收率增加40%,許多非處方頭痛藥中都含有咖啡因;另外,偏頭痛的藥物麥角胺往往也加入咖啡因,以加速緩解疼痛。至於咖啡能夠預防阿茲海默症或是心血管疾病的說法,推測功效是來自咖啡中的其他植物化合物,而不是咖啡因本身。
除了咖啡與茶,可樂果(可樂的主要原料之一)、馬黛茶與瓜拿那茶中也含有大量的咖啡因,這些植物受到人類的應用,也都有悠久的歷史(見左頁〈常見含有咖啡因的植物〉)。看似巧合,人類通常都以沖泡飲用的方式攝取這些植物所含的咖啡因,這是由於咖啡因容易溶在水中,用水沖泡便於隨時飲用。相較於其他精神刺激物,咖啡因飲料價格低廉、容易取得、刺激相較之下較為溫和,使用起來快速方便,作用時間也短,因此超越了酒與尼古丁,成為人類使用最廣泛的精神刺激物。目前出現了許多種新的提振精神化合物,但有的是對人有害、受到管制的毒品,有的是能合法使用的藥物、但可能有副作用。所以如果說要提振精神,最方便快速的方法,還是來杯茶或咖啡吧。
資料來源:科學人2009 年第 93 期 11 月號】
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