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酒精濃度不足名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酒精濃度不足名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酒精濃度不足名單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817的網紅Cheng 奎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之下顯露人心】 自5月15日開始,【全台三級警戒】,到現在延到7月12日。 當時候6月初發了關於【健身產業在控管人流及防護下營業】,那時候就有一堆人說,一個月而已,不會餓死。 當時候我就有提了,【事情絕對不是像蠢人說的那麼簡單】,原因很簡單: ★沒普篩(找不出無症狀的人) ★定出口號沒控管...
酒精濃度不足名單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之下顯露人心】
自5月15日開始,【全台三級警戒】,到現在延到7月12日。
當時候6月初發了關於【健身產業在控管人流及防護下營業】,那時候就有一堆人說,一個月而已,不會餓死。
當時候我就有提了,【事情絕對不是像蠢人說的那麼簡單】,原因很簡單:
★沒普篩(找不出無症狀的人)
★定出口號沒控管(政府不可能一家一家的去查,所以很多地方都是做做樣子),(加上店家一忙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去看實聯制,跟測量體溫)
p.s,我去購物時,很多地方,根本不會主要要求要看,
★民生需求地方,像是市場、賣場,或者是一些營業地方,人流管制沒做之外,而且市場連體溫測量都沒有。
★加上新聞報的,有些人並不是立即發病,代表這些時間未必能管控好
其實這不單純是在抱怨,而是在反應執行度的事實(自已有外出去買東西,應該都會知道)
----------
在提出【控管營運計劃】,就開始有一些聲音,而我也來總結一下,像是:
★不要增加醫療人員的負擔!
★運動有辦法全程戴口罩嗎?
★如果有無症狀的,那怎麼辦
★健身器材有沒有辦法做好確實消毒
★當不管消費者、員工確診,要負責嗎?
★就算做好控管,你以為病毒會遵守嗎?
★健身房不通風(因為許多都在地下室)
★運動的時間長,相關的對於風險力高!
★非民生必須產業,本就就要配合停業!
好的,這邊我一個一個來回答。
==========
★不要增加醫療人員的負擔!
A:現在只要在外,機率就會提昇、從你出門的那一刻,在國外的拍攝,病毒傳染途徑,不是只有飛沫而已,有很多的相關專業的影片,可以自已去看。
(不然為什麼一直宣導,沒事不要出門)有些東西可以去查一下,
本人還沒當健身教練前,也曾經做過其他工作,像是工廠、7-11、辦公室(並不是每個地方通風都良好,並不是每個上班的空間都很大)
只要是出門,就會有機率的增加風險,別再說只有哪幾種行業會有特定,當然不可否認時間待的越長,風險越高。(但話說上班的時間好像也不短)
==========
★運動有辦法全程戴口罩嗎?
A:運動為什麼沒有辦法全程戴口罩,當然這些朋友一定看新聞,之前有人反應,運動戴口罩喘不過來,所以那時候開放做心肺的時候可以不戴(之前的新聞)
而現在來說,是警戒時期,在運動的時候,可以管制運動強度,以及教他們如何掌控自已身體,不要做超出負荷的強度運動,先維持就好,在這段期間身體的抵抗力也是很重要,因為有可能會面對更多的問題。
我們是專業人士,不是沒有受訓過的人,明知道現階段是非常時期,還一直強調效果。
(從體適能的角度來說,先有安全,其次效益)
(所以當你提出這些問題時候,請先耐心聽專業人士說明,謝謝)
p.s.現階段在趨勢看起來,的確是【新冠肺炎】是最可怕的,但多數人好像只記得有這種病而已,包含流感、慢性疾病、或者其他種種,請記得一件事情,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的出現,其他疾病就此消失。
疫苗很重要,但身體的自我免疫系統,也是很重要,對吧!
●計劃書提出方案:
就像我也知道,健身房的環境、通風,以及這些狀況下,被列為高風險,所以像是計劃書,我也提出,當空間容納人數,一個人至少設定為5-10坪。(一坪是180cm X 180cm)。
假設是:以最多10坪來計算的話
1000坪 除以 10,就是最多容納100個人,以這樣的空間計算做為基本值,減少接觸的空間。
(而健身房器材的擺設,都是有空間的,也是可以移動的,所以能夠因應警戒及消防安全走道空間下去更動方向位置)
==========
★如果有無症狀的,那怎麼辦
A:現在也沒有全民普篩(就算有,至少一週至兩週就要有一次,因為這是普篩,不是疫苗,檢查要常常有)
用體溫抓不到,但現在大部份的地方及公司,也是測量體溫的方式先做基本身體狀況的測量,無症狀的,不會只有存在健身房,請不要假定只有健身房會出現。
所以當你問我,如果有無症狀的,該怎麼辦的時候,我會問你,你上班的地方如果有,怎麼辦?
想要問別人這些問題的時候,先問問自已。
(不要老是認定別人的地方會出事情,難道你上班的地方都不會出現嗎?你又怎麼知道會不會出現)
●計劃書提出方案:
我們除了:
1、測量體溫
2、詢問身體狀況
3、請會員一進場就用肥皂洗手20秒
4、除了戴上口罩,再加上防護鏡及護目面罩
5、加裝電風扇及空汽清靜機
(並且採預約制的情況下,人數及名單都在控管範圍,更能以降低機率,如果只要有症狀中的不舒服,就先請他回去休息或,如果有超過1天以上,就建議他去做篩檢,不開放入內)
就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是100%,何況大部份的地方都只是戴口罩而已,而且也沒規定要強制洗手。
這段期間,大家是為了想生活,絕對不是想染疫,就像很多人現在還在工作,絕不是為了好玩想染疫而工作,但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想辦法做的更好防護機率。
==========
★健身器材有沒有辦法做好確實消毒
●計劃書提出方案:
1、採用預約制,並且在時間內做排程(運動一休息、清場20分鐘,每個小時做消毒)
2、進場前傳表格,請每位運動,使用過哪些器材,紀錄下來,並在訓練後回傳,使休息時間可以立即針對使用的器材清潔
3、當如果有教練帶著時候,使用器材前使用酒精,使用器材用再使用酒精
4、並且當天營業結束完,用漂白水稀釋全場消毒。
在這樣的情況下,縮短清潔消毒的時間,對於許多地方,我們更能夠掌控對於器材的清潔。
==========
★當不管消費者、員工確診,要負責嗎?
A:我想請問問這些問題的人
如果在公司確診,你公司會負責嗎?
如果在賣場確診,會叫賣場負責嗎?
如果在市場確診,會叫市場負責嗎?
如果你去哪確診,會叫那些地方負責嗎?
當你不斷的在質問健身產業時候,你有去質問過那些地方要不要負責呢?
像是這樣的問題,不要用不同標準來質問別人,而是用這樣的問題,去問每一個人,包含你自已,假設你自已傳染給別人,你要負責嗎?
如果我們是希望大家都在高風險,何必提出【控管計劃書】,盡可能的將【環境清潔】、【個人防護】的方法提出,如果可以營運,也會請所有人遵照規則。
不想看到身邊有任何人染疫 ===> 相信這是你心中的想法,難道我們就不是這樣想嗎?你是人,別人不是嗎?我們不是嗎?
有句話說的沒錯,【錢沒了,可以再賺】【但命沒了,都不用了】。
很多人會提出這個問題問我或者是別人,但當你在問別人的時候,你還有沒有在上班?
不要告訴我說,不上班老闆會開除我,你不會跟老闆講,你都不在乎我的生死,我為什麼要來上班。
(在別人提出計劃的情況下,檢視別人,但試問自已為了你我的安全,你們公司及你自已,做了多少的防護措施?)
==========
★就算做好控管,你以為病毒會遵守嗎?
A:沒錯,病毒的確不會遵守我們的規定,但如同上面一一提到的,在這樣的控管情況下,能減少染疫的風險,因此才會去思考、討論出這些方法。
但相對的,如果你們公司只有做很基本的,你覺得病毒會不會遵守你們公司的規定?
如果你反對,但你還有在上班,我想反問你,你覺得病毒會不會找上你?
你們上班時候會不會全程戴著護目面罩?
你們辦公室通風一定很好嗎?
你們有沒有加買空汽清靜機?
你們辦公室有沒有計算空間容納人數?
你們在辦公室傳遞資料,溝通的時候,有沒有都維持適當距離?
不要認為我在找碴,因為你要問別人有沒有做好之前,你自已又做了多少?
當你問別人問題時候,只要別人想的不夠完整,不夠完美,你可以不斷的追問,並且一副嘴臉好像很得意的樣子。
當別人問你這些問題的時候,你答的出來嗎?
除非你告訴我,你們的防疫措施是做到滴水不漏,並且提出一切的執行方法,那當然我既閉嘴電電。
==========
★健身房不通風(因為許多都在地下室)
A:是的,許多健身房都在地下室,的確通風狀況是要特別去注意的。
但相對很多地方,及大樓,通風狀況未必很好,像是許多地方的辦公室,大部份也不會開窗戶,尤其加上夏季,大家都熱到不行,怎麼還會想要開窗戶。
加上很多公司,空間就這麼大,用電量也控管,不允許還有加裝電風扇或者空汽清靜機,所以通風也未必比較好。
●計劃書提出方案:
1、所有出入口打開,使通風狀況更好
2、各區域加裝風扇,改善通風狀況
3、各區域加裝空汽清靜機,使空氣品質改善
先天的條件不足情況下,可以由後續的方法改進加強,並不是原先的條件這樣,就都沒有辦法去做改善。
==========
★運動的時間長,相關的對於風險力高!
A:在控管的情況下,運動的時間是約一個小時左右,如果跟去買東西比較起來,只有10-20分鐘,相對的是風險高很多。
但相對,許多辦公室上班,一天下來就是8-10個小時,難道風險就不高嗎?
當然另外一個問題是,辦公室人是大部份固定的,而健身房會有出入,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因此才採用:【預約制】、【身體狀況詢問管制】、【休息時間清場】、【社交距離拉長】,這些方法。
而辦公室雖然人員出入幾乎固定,但也無法掌控他們下班時候每位員工的行蹤,所以在這個問題點上,大家無法做到最好。
因此我們才會用【身體狀況詢問管制】來去做為控管。
Q:如果有人有狀況不報呢?
A:其實這真的不會只發生在健身房,相對的,如果你們公司也有這樣的狀況,你怎麼知道?
而我們的做法,就是如果他不說,但是在現場一直有咳嗽或者是怎麼樣大約1分鐘左右,就會關心了解,如果他還是一直這樣,就請他回去休息。
又或者有感冒的人,請他們提出藥袋證明,不是【新冠肺炎】,而只是一般感冒。
另一個點是,健身房的都是會員,基本上對於人流控管的狀況能夠更高,而一般非會員想進到健身房,是必須加入會員,所以都可以知道會員是誰,所以這些都可以事先先知道。
在前一天預約的時候,就先用【Line】或【FB】詢問身體狀況,當天時候再詢問一次,做好確認把關。【不怕麻煩,做好流程】
==========
★非民生必須產業,本就就要配合停業!
A:這個我就比較有話說了,如果你要說我們非民生必須產業,是的,沒錯。
但也有很多不是民生必須產業,反對的人,有去質問過他們為什麼還在營業嗎?
我們一個一個提出,如果有誤,請見諒,也請幫我修正,謝謝!
(事先聲明,這絕對不是在攻擊這些產業,我的立場,是大家在控管情況下,繼續營業,減少損失,而不是全部關閉)
★百貨業
(大部份百貨業裡面賣的是衣服、包包,或者是家電,等等有的沒有的)
如果以民生必須的話,我認為就只有餐廳跟美食街存在,或者是煮飯的家電這些
試問,不買新衣服,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包包,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鞋子,會有生命危險嗎?
試問,不買新家具,會有生命危險嗎?
★美髮業
試問,不剪頭髮,會被頭髮過長而捲到脖子發生窒息嗎?
★大部份的公司
如果公司營運的項目,不是賣吃的、做物流的,基本上,能算是民生必須的嗎?
當你在說我們不是民生必須的時候,試問你待的公司是民生必須的嗎?如果也非必要,你要不要先跟你老闆說,我們不是民生必須的,要關閉。
當然不要去說,什麼沒有買新鞋子,萬一我走在路上,被東西刺到,然後細菌感染,接著有可能潰爛,導致生命受到危害。
沒有買新衣服,萬一我衣服都破了,到時候沒衣服穿,在家裡因為冷氣開太強,而被結凍。
沒有買家具,因為睡覺的時候,沒有床,睡在地板,因為地板太硬而引發骨頭很痛,而睡不好,精神變差,而累掛。
你可以說胡言亂語,但也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真正非民生必須產業,其實有很多,當然我說,並不是要這些地方不能營業(因為我也沒有任何的資格跟立場去說),而是希望大家至少能維持住基本的生活。
在這段期間,【不求賺錢、只求溫飽】如此而已,不是只有我自已,這個產業有多少人,難道我們說話就單純為了自已能夠營業而已嗎?如果大家沒有一起變好,就算只有自已變好,那又有何意義?
==========
很多人會說,你就是在抱怨啊!
如果是單純的抱怨文,何必提出方法,就一直罵就好了。
當疫情發生的時候,所提出的決策跟作法,是要針對細節不斷的改進,而不是說停就停。
==========
★★★計劃書部份內容:
【影 響 單 位】
目前受到影響的有:
1、 政府
2、 台灣醫療體系
3、 房東
4、 業者
5、 相關工作人員
6、 消費者
發生了重大的事情,一定是上從政府單位、下至人民,全部都受影響,所以這也是我們先藉由此次疫情,提出更升級的方案,來請示這些方案的情況下是否能夠營業。
政府
1、 能夠安定基本生活房東
2、 幫助消費者健康
3、 協助政府來單位來處理部份的經濟及一連串會受影響的事宜,降低後續處理事情的成本
-----
【產業相關公告及各單位準備物品】
在目前得知有些產業是為近距離接觸,但在控管的情況下仍可以繼續營業,而健身產業也想提出,是否能在有管制及做法的條件下,恢復營運,以下幾點是列出來,為作法相關討論,當然我們也知道,在這樣的請求下,必須把許多事情做好相關的保護,再提出訴求。
而眾多健身房都是採會員或者訂閱制,出入人員都非常的清楚,可以做到更完整的管控,所以在於人員控管的情況下,更容易能夠做到完整配合及相關方法,並且設計新規範,讓所有來健身房運動的會員及學員,遵照指示說明,遵照配合,方得入內運動,如有不配合人員,則請他離場。
而所提供公告的方式如下
1. 健身房的官網公告
2. 健身房的粉專公告
3. 健身房的@Line公告
4. 健身房的門口公告
5. 用簡訊或者是社交軟體傳送訊息
★★則按照討論出來之建議方案,方得入內運動。
●健身房
1. 75%酒精、乾淨抹布
2. 消毒水(漂白水稀釋)
3. 測量體溫計
4. 肥皂、洗手乳、洗手液
5. 心跳監測儀器或手錶穿戴裝置
6. 血氧機
7. QR-Code簡訊實聯制
8. 實聯制紙本登計表
9. 電風扇及空氣清淨機
10. 距離測量之器具(像是2公尺的PVC管)
●工作人員
1. 一~二週足跡
2. 口罩及護目鏡(又或者護目面罩)
3. 75%酒精、乾淨抹布
4. 血氧機
●會員
1. 一~二週足跡
2. 口罩及護目鏡(又或者護目面罩)
-----
在控管下營運之建議】
1. 時間:營運時間也可較彈性,則可以配合做調整為8-10小時。
2. 員工:每天量測並且詢問每位員工狀況,如有發燒狀況,嚴禁入內,做好全員保護。
3. 入館:採用預約制,不僅可控管人流,也能清楚知道每個時段進出人員。
4. 營運:可用每小時之間做中斷,以便清潔消毒。
5. 紀錄:在於預約進來時候,每個人做哪些器材,做好紀錄,以便休息時間做清潔。
6. 空間:容納人數依照總面積之規劃出,現場可容納人數,並且不得超過,如約10-15坪為一人,這樣可按照面積之大小做為人流控管。
7. 日誌:每天做好所有人員進出管制簿、器材消毒檢查表、環境消毒檢查表、每日狀況回報,並且留存,以便如果第一時間發生狀況,可以做緊急控制及聯絡。
-----
【營運流程建議】
1. 每日工作人員,早、中、晚測量體溫(以37.5度做為標準)、血氧濃度、並且確認自已身體狀況無誤,才得上班。
2. 入內運動之前,全程戴好口罩及做好保護之護目鏡 or 護目面罩。
3. 入場運動前,先做QR-Code簡訊實聯制,接著測量體溫,並且詢問最近身體狀況,確認清楚。
4. 接著請每位入場者依序用肥皂洗手滿20秒,方得入內運動。
5. 在館內設置電風扇及空氣清淨機,依照現場劃分區域配置,做好區劃防護,及區劃通風。
6. 在運動過程中確實將人流適當距離做出劃分,不讓在場運動人員集中在一區,以免造成距離之群聚。
7. 請每位會員配合在進來運動期間,如實紀錄使用過的器材,並且在離場的時候繳交,以方便休息時間清潔。
8. 運動後也使用QR-Code紀錄在館運動時間(假設再掃一次會造成成本增加,或者哪些問題,則可以用紙本實聯制,紀錄時間)
9. 營運時間及中間休息時間,用酒精做好清潔消毒,讓下一個時間進來的會員能夠安心。
10. 並且在廁所放置酒精,以提供會員如廁時可以在坐墊上消毒。
11. 人與人之間做好距離的測量,如何測量距離(可到大賣場購PVC管,切約2公尺,隨身帶著,在運動時候以確保安全距離之考量。
12. 每天營運結束時,用漂白水稀釋,將今天環境進行消毒。
關閉區域:
1. 烤箱、蒸氣室、水療池
2. 淋浴間
3. 不開放現場任何飲食(並且請會員盡量帶有吸管之水壺,這樣亦可不用脫口罩喝水)
因目前疫情之關係,所以像是烤、蒸氣室、水療池,都可能需要脫口罩進行,且空間來的更密閉,所造成之風險有可能較高,且現階段淋浴間有可能為多人共用,所以暫不做開放,只開放洗手間,並且定時消毒清潔,確保如廁者的健康狀況。
==========
【越是知道風險高、越是要討論改進】遇到事情就是要動腦想辦法,而非坐以待斃。
支持三級,減少醫療負擔絕對是好事,但很多事情,真的一體兩面,現在新聞有越來越多人快生活不下去了。
每個人都有他的壓力,家庭、小孩、爸媽、甚至貸款,有些事情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可以說的如此輕鬆。
加上最近餐飲業也是死傷慘重,那些原本就在風景區做生意的,沒人出去消費,他們怎麼生活?(謎之音:關那些人什麼事情,我們是在罵遊客不怕死)
很簡單,沒遊客,那些人幾乎是等著收店,等著倒掉,你們一出征那些人,人流減少,自然消費也減少,誰替他們負擔?
如果你今天為了生存出去工作,被別人出征,你心情會很開心嗎?都不會當一回事嗎?
【警戒,不能放鬆,但如果你不斷的說別人的產業不要開放,說會有增加風險,那請用同樣標準,你也不要去上班,反正一、兩個月不會做不會餓死,不是嗎?】
【共同討論,找出問題,改善執行】這樣才會更好。
酒精濃度不足名單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葡萄酒盲飲——不應淪為一場賭盤遊戲】(必須讀到結論才准離開)
我之前有次帶著特別助理,參加一場葡萄酒盲品(矇瓶試飲)活動,主題是白蘇維濃品種白酒——現場準備九種酒款,我們逐一試飲,每杯四分鐘,隨即討論與公佈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參考一份將近三十個產區的名單,推估每一杯來自哪個產區,並猜測年份。
現場有幾位台灣業界的矇瓶試飲老將,有一位是早期我在葡萄酒證照課程擔任客座講師時認識的學員,另一位是身經百戰、頗有思想見地的侍酒師,還有一位是業界資深的酒商。
對我來說,矇瓶試飲是個幫助品質評判的工具,是幫助放下包袱、提升工作成效的手段,而不是以磨練猜酒能力為目的。因此,我在這樣自己不熟悉的盲品同好活動中,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樣團體的生態,透過親身體驗,思索盲品的意義。
【第一杯】一個保守就能得分的開場
來自發酵的硫化物氣息特別明顯,伴隨酚類辛香,更大的問題是外觀不明亮,微濁,整體暗示酸度不足,但品嘗時卻有銳利的酸。來自發酵的礦物氣息很多。我地毯式比對產區名單,覺得應該猜智利。在座的幾位盲品老將也都表態「應該保守猜智利」。結果正是智利的白蘇維濃,來自中央谷地的Colchagua。
【第二杯】風格急轉,必定屬於舊世界的風味
發酵特性純淨,香氣非常含蓄。中低強度的桶陳培養香草氣味鮮明可辨。餘韻淺短,帶有酒精灼熱。餘韻帶苦,顯示為技術缺失。氧化氣味明顯,表現為蜂蜜香氣。另外帶有花香。這一杯是來自法國羅亞爾河谷的Sancerre。由於老化與技術缺失,導致原產地身份模糊。但是有經驗的飲者大致能夠猜出是來自歐陸(舊世界)的葡萄酒。
【第三杯】產區標誌模糊,卻仍硬著頭皮猜產地
帶有顯著的百香果氣息,這是許多葡萄品種的品種標誌,白蘇維濃也是其中之一。另外帶有高濃度的4-MMP,在高濃度之下,會表現出汗騷味,濃度降低,則表現為芭樂、葡萄柚香氣。很不幸的,這杯酒散發出汗騷。這類氣味可能來自於葡萄園管理不善,導致氮質失調造成。我搜尋產區名單,挑出可能展現如此特性的產區——既要有強烈的品種標誌,也要是擁有特定園區經營方式、背景條件的產地。這並不容易作答,因為哪兒都可能有這樣高風險的葡萄園,哪兒的酒農也都有可能在不留意、不知情、不在乎的情況下,製出這類帶有汗騷味的白蘇維濃。
【第四杯】答題方向遭到誤導,我還提出抗議
口感銳利,來自發酵的礦石風味相當顯著,整體中性乾淨。色澤極淺、明亮,反映現代白蘇維濃種植與釀造技術標竿。這杯的整體風味表現,對我來說相當熟悉,我的助理也說,這應該就是一杯波爾多——在我移居法國波爾多留學一年,在科學研究院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這類葡萄酒。我檢查提示名單:Bordeaux的類別裡,只寫了Graves(格拉夫)。但問題是,這杯很像是波爾多的白蘇維濃,毫無新木桶培養的風味,不符格拉夫產區標準。因此,就算喝起來很接近那種當地售價一瓶2.5-3.5歐元的普通波爾多無木桶培養白蘇維濃,我盡量在三十多個選項裡,尋找其他可能答案。最終揭曉,酒標寫著波爾多產區名稱,但這並不是一瓶波爾多格拉夫——名單繕打的一個小失誤,造成像我這樣的人多心了。
【第五杯】老化到什麼都有可能,但答案終究只能有一個
酒色成色深金,出現蜂蠟氣味及顯著的老化、氧化風味,氧化物質AAP濃度極高,甚至出現梅納反應作用物,表現為太妃糖香——這是葡萄酒長期緩慢氧化的結果。雖然已經很老,依然嘗得出木桶風味,顯示當這酒還年輕時,應該有非常驚人的新木桶風味。我被點名發表意見,但是偏偏自己的這款酒的筆記,我只寫了四句話:Deep gold. Old/oxidized, AAP. Super matured/toffee. Oak was used in process. 這是到目前為止,筆記最少的一款。因為「這瓶酒已經老化到什麼產區都有可能。」我被追問年份,我隨口猜測2009,在我篤定寫下這個數字時,我心裡想的不是這個年份的天候環境條件,我想的是這個採收製酒的時間點,距今已經多久了啊!寫下這個年份,表示我對這款酒的老化情形,有多麼失望。猜測年份從來不是我的強項,但是這次我卻猜對了。
【第六杯】葡萄熟度透露蛛絲馬跡,有心,就能看見
色澤淺金,氣味也沒有任何氧化徵兆。這是一杯充滿蘆筍氣味的白蘇維濃,底層發展出一些香瓜氣息。整體乾淨,但是餘韻微甜,尾韻帶苦。蘆筍氣味來自發酵困難,這也是這款酒為什麼餘韻微甜的原因,但是幸運的是,這樣的理化結構並未引發微生物汙染。尾韻帶苦,代表葡萄熟度充足,甚至過熟,加上壓汁技術或設備沒有完全現代化,以至於過度萃取果皮風味物質。又或許,這是酒廠「精心設計」的風格也未可知。然而,整體來說,跡象顯示,這會是一個來自夠熱的產區的白蘇維濃。答案揭曉,這款酒產自西班牙東岸的瓦倫西亞。
【第七杯】初生之犢不畏虎,第一次盲品就上手
風味深沈、圓潤、風味悠長。缺酸,多酒精,餘韻溫熱。我在Napa Valley與Sonoma County之間躊躇,想著要猜哪一個。在座的幾位盲品老將都猜Sonoma,而我也猜Sonoma,因為這款酒整體風格比較不接近Napa。答案揭曉,卻是Napa。現場15個人,只有一個人猜對了,那就是我的助理——第一次盲品就上手。(我剎時頓悟了,無怪乎世界知名的酒評家,也都有個助理幫忙品酒。書僮陪讀,最後也都成了狀元。)現場的盲品老將驚訝不已,追問我的助理怎麼能夠猜到這款不太Napa風格的酒是產自Napa。說穿了,這是旅遊經驗、直覺,加上一些機率。
【第八杯】哎呀,酒中無解,解答更在酒之外!
帶有野生酵母的樣品,代謝物質表現為水彩、廣告顏料一般的氣味,雖然稍縱即逝,但是依然足以分辨。再加上不正常的高級醇相當刺鼻,餘韻也頗為灼熱,我心想,這又會是來自哪個產區呢?我心裡思忖著,主辦單位說會有來自七個產國、九個產區的酒款,到了現在,已經是最後兩杯了,仍有兩個國家沒有出現——紐西蘭與南非。因此,這個問題酒款,對我來說,應該換個思考方式答題。紐西蘭與南非,哪個國家的葡萄酒產業相對比較落後呢?產-官-學三方面的合作關係比較鬆散呢?葡萄種植與釀造技術比較缺乏資源呢?這些都是一個酒廠製出品質較差葡萄酒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我從南非名單的兩個產區當中,挑選了遠離物資相對充裕的Constantia,猜測這是一款來自內陸Elgin的葡萄酒。現場許多人都猜這是一杯來自紐西蘭的白蘇維濃,結果,我從社經文化的角度孤注一擲,反而猜對了,而且這題替我賺進了很多分數。
【第九杯】品飲技術擱一旁,善用刪去法作答
無疑的,這是一杯紐西蘭白蘇維濃葡萄酒——這樣的活動安排並不公平,但是大家都很高興。因為用刪去法,就足以推估最後一杯的產國,然而,挑戰還沒結束——這杯來自紐西蘭北島還是南島?又是一杯散發蘆筍汁氣味的白蘇維濃,清澈明亮,酸度充足,稍微缺乏果味,較多青綠氣息與來自發酵的礦石氣味。雖然並不容易單憑感官特徵猜測產地,但是猜Marlborough的勝算較大。我在這題大膽地猜了2016年份,是今天九杯當中,猜對三個年份的其中一杯,算是個意外的經驗。
【總結】世界亂,心,則慢
盲品葡萄酒,或許不總是/不只是透過感官特性辨別酒的原產地自然環境條件,更多時候,是「人」與自然折衝/妥協/共存的結果。在當今的現實裡,人的因素可能反而凌駕自然環境。晚近葡萄酒業曾經一度興起「酵母狂熱」——運用特定酵母品系製酒,讓發酵風味主導葡萄酒,這算是人的介入。在天-地-人-葡萄的互動機制當中,葡萄的呢喃(或土地的細語)彷彿被消音了,人的因素與影響卻被(無限)放大。天-地-人-葡萄,變成了天-地-人人人人人,人的味道,成了主宰葡萄酒的無盡回音。
學習葡萄酒,不該對產業生態不聞不問,不該對酒杯外的世界不理不睬,不該對葡萄的種植與釀造一知半解。對產業生態、生產技術太過陌生的結果,就是永遠在複雜的表象裡兜圈子,找不到足以一以貫之的道理,找不到救贖的線索。
良好、正確的邏輯與推理,對盲品葡萄酒有直接的助益。但若只有良好正確的推理,而沒能體悟產業生態與掌握基礎生產技術,徒有邏輯推理能力,而缺乏知識底景,將很難幫助理解、體驗葡萄酒的博大精深。邏輯推理將成為一副空殻,盲品葡萄酒也將淪為一種類似吃角子老虎的遊戲——一切都變成單純的機率問題,只要願意花心思統計,就能挹注在最佳中獎率的機台而獲勝。這樣的葡萄酒文化,已經遠離核心價值,這會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重溫2017年舊文)
酒精濃度不足名單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葡萄酒盲飲——不應淪為一場賭盤遊戲】(必須讀到結論才准離開)
我之前有次帶著特別助理,參加一場葡萄酒盲品(矇瓶試飲)活動,主題是白蘇維濃品種白酒——現場準備九種酒款,我們逐一試飲,每杯四分鐘,隨即討論與公佈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參考一份將近三十個產區的名單,推估每一杯來自哪個產區,並猜測年份。
現場有幾位台灣業界的矇瓶試飲老將,有一位是早期我在葡萄酒證照課程擔任客座講師時認識的學員,另一位是身經百戰、頗有思想見地的侍酒師,還有一位是業界資深的酒商。
對我來說,矇瓶試飲是個幫助品質評判的工具,是幫助放下包袱、提升工作成效的手段,而不是以磨練猜酒能力為目的。因此,我在這樣自己不熟悉的盲品同好活動中,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樣團體的生態,透過親身體驗,思索盲品的意義。
【第一杯】一個保守就能得分的開場
來自發酵的硫化物氣息特別明顯,伴隨酚類辛香,更大的問題是外觀不明亮,微濁,整體暗示酸度不足,但品嘗時卻有銳利的酸。來自發酵的礦物氣息很多。我地毯式比對產區名單,覺得應該猜智利。在座的幾位盲品老將也都表態「應該保守猜智利」。結果正是智利的白蘇維濃,來自中央谷地的Colchagua。
【第二杯】風格急轉,必定屬於舊世界的風味
發酵特性純淨,香氣非常含蓄。中低強度的桶陳培養香草氣味鮮明可辨。餘韻淺短,帶有酒精灼熱。餘韻帶苦,顯示為技術缺失。氧化氣味明顯,表現為蜂蜜香氣。另外帶有花香。這一杯是來自法國羅亞爾河谷的Sancerre。由於老化與技術缺失,導致原產地身份模糊。但是有經驗的飲者大致能夠猜出是來自歐陸(舊世界)的葡萄酒。
【第三杯】產區標誌模糊,卻仍硬著頭皮猜產地
帶有顯著的百香果氣息,這是許多葡萄品種的品種標誌,白蘇維濃也是其中之一。另外帶有高濃度的4-MMP,在高濃度之下,會表現出汗騷味,濃度降低,則表現為芭樂、葡萄柚香氣。很不幸的,這杯酒散發出汗騷。這類氣味可能來自於葡萄園管理不善,導致氮質失調造成。我搜尋產區名單,挑出可能展現如此特性的產區——既要有強烈的品種標誌,也要是擁有特定園區經營方式、背景條件的產地。這並不容易作答,因為哪兒都可能有這樣高風險的葡萄園,哪兒的酒農也都有可能在不留意、不知情、不在乎的情況下,製出這類帶有汗騷味的白蘇維濃。
【第四杯】答題方向遭到誤導,我還提出抗議
口感銳利,來自發酵的礦石風味相當顯著,整體中性乾淨。色澤極淺、明亮,反映現代白蘇維濃種植與釀造技術標竿。這杯的整體風味表現,對我來說相當熟悉,我的助理也說,這應該就是一杯波爾多——在我移居法國波爾多留學一年,在科學研究院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這類葡萄酒。我檢查提示名單:Bordeaux的類別裡,只寫了Graves(格拉夫)。但問題是,這杯很像是波爾多的白蘇維濃,毫無新木桶培養的風味,不符格拉夫產區標準。因此,就算喝起來很接近那種當地售價一瓶2.5-3.5歐元的普通波爾多無木桶培養白蘇維濃,我盡量在三十多個選項裡,尋找其他可能答案。最終揭曉,酒標寫著波爾多產區名稱,但這並不是一瓶波爾多格拉夫——名單繕打的一個小失誤,造成像我這樣的人多心了。
【第五杯】老化到什麼都有可能,但答案終究只能有一個
酒色成色深金,出現蜂蠟氣味及顯著的老化、氧化風味,氧化物質AAP濃度極高,甚至出現梅納反應作用物,表現為太妃糖香——這是葡萄酒長期緩慢氧化的結果。雖然已經很老,依然嘗得出木桶風味,顯示當這酒還年輕時,應該有非常驚人的新木桶風味。我被點名發表意見,但是偏偏自己的這款酒的筆記,我只寫了四句話:Deep gold. Old/oxidized, AAP. Super matured/toffee. Oak was used in process. 這是到目前為止,筆記最少的一款。因為「這瓶酒已經老化到什麼產區都有可能。」我被追問年份,我隨口猜測2009,在我篤定寫下這個數字時,我心裡想的不是這個年份的天候環境條件,我想的是這個採收製酒的時間點,距今已經多久了啊!寫下這個年份,表示我對這款酒的老化情形,有多麼失望。猜測年份從來不是我的強項,但是這次我卻猜對了。
【第六杯】葡萄熟度透露蛛絲馬跡,有心,就能看見
色澤淺金,氣味也沒有任何氧化徵兆。這是一杯充滿蘆筍氣味的白蘇維濃,底層發展出一些香瓜氣息。整體乾淨,但是餘韻微甜,尾韻帶苦。蘆筍氣味來自發酵困難,這也是這款酒為什麼餘韻微甜的原因,但是幸運的是,這樣的理化結構並未引發微生物汙染。尾韻帶苦,代表葡萄熟度充足,甚至過熟,加上壓汁技術或設備沒有完全現代化,以至於過度萃取果皮風味物質。又或許,這是酒廠「精心設計」的風格也未可知。然而,整體來說,跡象顯示,這會是一個來自夠熱的產區的白蘇維濃。答案揭曉,這款酒產自西班牙東岸的瓦倫西亞。
【第七杯】初生之犢不畏虎,第一次盲品就上手
風味深沈、圓潤、風味悠長。缺酸,多酒精,餘韻溫熱。我在Napa Valley與Sonoma County之間躊躇,想著要猜哪一個。在座的幾位盲品老將都猜Sonoma,而我也猜Sonoma,因為這款酒整體風格比較不接近Napa。答案揭曉,卻是Napa。現場15個人,只有一個人猜對了,那就是我的助理——第一次盲品就上手。(我剎時頓悟了,無怪乎世界知名的酒評家,也都有個助理幫忙品酒。書僮陪讀,最後也都成了狀元。)現場的盲品老將驚訝不已,追問我的助理怎麼能夠猜到這款不太Napa風格的酒是產自Napa。說穿了,這是旅遊經驗、直覺,加上一些機率。
【第八杯】哎呀,酒中無解,解答更在酒之外!
帶有野生酵母的樣品,代謝物質表現為水彩、廣告顏料一般的氣味,雖然稍縱即逝,但是依然足以分辨。再加上不正常的高級醇相當刺鼻,餘韻也頗為灼熱,我心想,這又會是來自哪個產區呢?我心裡思忖著,主辦單位說會有來自七個產國、九個產區的酒款,到了現在,已經是最後兩杯了,仍有兩個國家沒有出現——紐西蘭與南非。因此,這個問題酒款,對我來說,應該換個思考方式答題。紐西蘭與南非,哪個國家的葡萄酒產業相對比較落後呢?產-官-學三方面的合作關係比較鬆散呢?葡萄種植與釀造技術比較缺乏資源呢?這些都是一個酒廠製出品質較差葡萄酒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我從南非名單的兩個產區當中,挑選了遠離物資相對充裕的Constantia,猜測這是一款來自內陸Elgin的葡萄酒。現場許多人都猜這是一杯來自紐西蘭的白蘇維濃,結果,我從社經文化的角度孤注一擲,反而猜對了,而且這題替我賺進了很多分數。
【第九杯】品飲技術擱一旁,善用刪去法作答
無疑的,這是一杯紐西蘭白蘇維濃葡萄酒——這樣的活動安排並不公平,但是大家都很高興。因為用刪去法,就足以推估最後一杯的產國,然而,挑戰還沒結束——這杯來自紐西蘭北島還是南島?又是一杯散發蘆筍汁氣味的白蘇維濃,清澈明亮,酸度充足,稍微缺乏果味,較多青綠氣息與來自發酵的礦石氣味。雖然並不容易單憑感官特徵猜測產地,但是猜Marlborough的勝算較大。我在這題大膽地猜了2016年份,是今天九杯當中,猜對三個年份的其中一杯,算是個意外的經驗。
【總結】世界亂,心,則慢
盲品葡萄酒,或許不總是/不只是透過感官特性辨別酒的原產地自然環境條件,更多時候,是「人」與自然折衝/妥協/共存的結果。在當今的現實裡,人的因素可能反而凌駕自然環境。晚近葡萄酒業曾經一度興起「酵母狂熱」——運用特定酵母品系製酒,讓發酵風味主導葡萄酒,這算是人的介入。在天-地-人-葡萄的互動機制當中,葡萄的呢喃(或土地的細語)彷彿被消音了,人的因素與影響卻被(無限)放大。天-地-人-葡萄,變成了天-地-人人人人人,人的味道,成了主宰葡萄酒的無盡回音。
學習葡萄酒,不該對產業生態不聞不問,不該對酒杯外的世界不理不睬,不該對葡萄的種植與釀造一知半解。對產業生態、生產技術太過陌生的結果,就是永遠在複雜的表象裡兜圈子,找不到足以一以貫之的道理,找不到救贖的線索。
良好、正確的邏輯與推理,對盲品葡萄酒有直接的助益。但若只有良好正確的推理,而沒能體悟產業生態與掌握基礎生產技術,徒有邏輯推理能力,而缺乏知識底景,將很難幫助理解、體驗葡萄酒的博大精深。邏輯推理將成為一副空殻,盲品葡萄酒也將淪為一種類似吃角子老虎的遊戲——一切都變成單純的機率問題,只要願意花心思統計,就能挹注在最佳中獎率的機台而獲勝。這樣的葡萄酒文化,已經遠離核心價值,這會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重溫2017年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