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酒精依賴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酒精依賴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酒精依賴症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3萬的網紅商業周刊(商周.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嚴峻時,人們開始狂飲⋯美國酒單新飲品「隔離丁尼」,你喝過沒?】 三月中,COVID-19疫情在美國大爆發,各州陸續進入緊急狀態,執行居家令,除了「重要商業活動」和員工可以在家上班的公司,餐廳、咖啡廳、酒吧、健身房、學校、圖書館、公園等等,都是禁止營業或開放。然而,幾乎每一州都將酒精飲料專賣店...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行姐唔著A要著G字頭胸圍!Chanel出口罩養員工!(大家真瘋Show 2020) 疫情之中,也許你每天都為飯碗擔驚受怕,不過奢侈品牌 Chanel 的員工就安心多了。雖然營業額或多或少都受影響,而且之後舉辦的度假系列大秀亦需延期,但 Chanel 仍承諾為法國的 8,500 名員工提...
酒精依賴症 在 小鬱亂入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7 13:09:47
喝含有酒精的飲料會讓人感覺心情好像變好,或是想要利用酒精來入眠。酒精會麻痺腦部,讓人一時感覺情緒高昂,但是長期下來卻會使情緒低落,如果長時間依賴酒精帶來的短暫效果,就很有可能變成酒精依賴症,而當酒精效果退去時的失落感,反而會成為憂鬱症狀出現的契機,所以如果長期情緒低落,或是有失眠的症狀,還是諮詢醫生...
酒精依賴症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18:53
【「爸爸殺人,我也不配當人」:一名殺人犯女兒的自白,轟動日本論壇】 近日,一篇文章在日本 Twitter 論壇上引起轟動,《東洋經濟》記者採訪一名殺人犯的女兒,她訴說自父親犯下罪行後,她與弟弟長達 20 年遭到社會批判,身心受極大煎熬。 女生化名為「田島架純」,今年二十多歲,5歲父母離婚...
-
酒精依賴症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14 14:30:06思浩大談行姐唔著A要著G字頭胸圍!Chanel出口罩養員工!(大家真瘋Show 2020)
疫情之中,也許你每天都為飯碗擔驚受怕,不過奢侈品牌 Chanel 的員工就安心多了。雖然營業額或多或少都受影響,而且之後舉辦的度假系列大秀亦需延期,但 Chanel 仍承諾為法國的 8,500 名員工提供八週的薪水,讓他們不用依賴失業救濟金,加重這場疫症帶來的經濟損失。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郭晉安紅因為張國榮!中國仿妝第一人巨星變臉!(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PKFuCKExU)
2. 思浩大談鄭伊健蒙嘉慧甘願為你蹈火海!(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hLuYPgOjDo)
3. 思浩大談美國動物園老虎中招,當中疑點專家有排研究!(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5v8FOLrRDk)
#中國 #粵語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酒精依賴症 在 舒翠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07 14:42:48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當中,把網路遊戲成癮視為一種病,它跟酒精、煙草、咖啡因、毒品,還有藥物濫用,並列成為是一種上癮的精神疾病,所以稱「數位海洛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過去的評估,在歐美國家、日本的數位海洛因的成癮,大概是1%左右,在台灣馬偕醫院跟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經在107年的時候,也做過了一份研究報告,針對了160所國小、國中跟高中,然後挑選了8110位的學生去做分析、研究,進行結構式的一個診斷式的會談,發現台灣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盛行率,大概有3.1%高於西方國家,這樣的數字,其實是非常高,也讓人非常的憂心!
「網路遊戲成癮、3C電子產品的依賴高」會產生的問題:
1.視力、頸椎、輻射
2.戒斷症候群
3.語言、推理能力表現
4.生理、心理、身體健康
5.腦部產生不同的紋路、大腦皮層變薄,導致感官能力受損
📌專家提出:在3歲以前大腦脆弱的時候不適合看螢幕,3歲到7歲一天最多0.5小時到1小時;7歲到12歲一天最多1個小時;12歲到15歲一天最多1.5個小時
其實很多家長是認同不能過早給孩子接觸3C產品
使用電子媒體教學與網路遊戲成癮,還是有些差別...
但是問題怎麼做?該如何做?政府該如何的協助、規劃?
今年3月份日本香川縣訂定了一個條例,且頒布實行,叫「香川縣網路遊戲依存症對政條例」,明確的規範:高中以下學生平日打電玩的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假日90分鐘,夜晚還有宵禁,高中生晚上10點以後不准玩電子產品,國中以下不得超過9點!
⚠️解決問題:
1.研擬相關辦法
2.訂定規定與條件
#舒翠玲
#我的用心您看的見
#市議員舒翠玲
#舒翠玲看見孩子的未來
#最用心的議員舒翠玲
#數位海洛因
#網路遊戲成癮
#戒斷症候群
#電子媒體教學
#日本香川縣
#香川縣網路遊戲依存症對政條例
【我是舒翠玲,您的聲音我重視】
📍邀請您加入我的Telegram
https://t.me/ling0933109621
#Telegram -
酒精依賴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8-01 19:00:02【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是我們談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的第三集。
在這裡呢,我跟你分享一個名詞,叫做「本體焦慮」,也叫做「存在焦慮」。
你可能聽不懂這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人生裡,任何時刻,我們可能都會問自己:「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這是一種呢,我們對於自身存在的恐懼感。我們會擔心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擔心自己的存在,對自己跟他人是沒有價值的。
其實在整個生命歷程當中,我們從狂放的青少年時期,一直到相對冷靜的成人階段;我們這個問題,其實是會不斷發生的。
然而你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在童年階段的時候,這樣的痛苦其實不會太影響你;因為童年嘛!你很清楚知道,未來還有大把的時間。
可是呢,到了青少年時期,這樣的困惑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取得你的注意;因為你很清楚知道,接下來你就成年了!
可是在這樣的階段裡,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一個期待,這個期待就叫做「長大以後就會漸入佳境、長大以後就會有答案」。
然而可怕就在於,等你真的長大了,到了成人的階段,或許在初期你還是充滿希望,抱持所有的目標,都有機會達成。
可是終究有一天,你會意識到,在鏡子裡面的自己有了白頭髮,不止是如此,你會感覺到自己的體重控制,越來越困難。
而且你可能也會發現,自己有了老花眼,視力沒有像以前這麼的好;隨時在你不預期的狀況底下,你會發現到自己身體有發生了一些小毛病。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哦,你在餐廳裡用餐,你的晚餐的主餐哦,都還沒有吃完;服務生就把隔天的早餐端上來,是一樣的感覺。
這些訊號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時間到了!「時間」已經不站在我們自己的這一邊。可是當這樣的意識,其實往往也是來自於,我們恐慌跟焦慮的來源。
在這個時候,你會更加無法逃避的,去問自己這個問題,叫做:「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
其實這是所有心智正常的人,都會面臨的階段。但是每一個人,面對這樣的階段,會有的反應都不太一樣。
有些人呢,會忽略掉這樣的感受跟問題,他把力氣花在追求其他,讓他自己覺得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美好的事物上。比如說,更好的車子、更大的房子、 更高的權位,或者是更光鮮亮麗的生活形態。
在現在這個時代呢,還有一些人會去追求醫美,用盡各種手段,去維持一個年輕的外貌,讓自己「感覺」時間還站在自己的這一邊。
可是這樣的追求,好像短期都能夠達到一些安慰的效果;然而你會很快的發現,這一切的追求都沒有用。
那種「幻滅感」,就像是錢再多都不會快樂,或者是追求更高的職位,心裡也不會有平靜。
當照著鏡子看自己,用盡醫美的手段,讓自己看起來年輕;可是你都無法逃避,在這個表皮背後的那個靈魂的焦慮。
這個時候你會感受到,所有的證據都在告訴你,這樣的努力是沒有用的,方向可能錯了!
然而當你還不醒悟的話,就好像是我在【過好人生學】裡面,一直談到的一個現象,叫做「堅持症候群」。
有太多人抱著一個信念,叫做「戲棚下坐久了,就是自己的。」;按照過去的信念跟想法,一路堅持下去,就可以過上一個好人生!
然而呢,我必須很真實的告訴你,戲棚底下坐久了,並不會是你的,你只會得到滿身灰塵。
因為你可能沒有真正搞清楚,會讓你生命變得更好、 會讓你的人生過得更好,的核心關鍵究竟是什麼?
那當然了,也有些人會選擇直接攻擊這些焦慮感。比如說,當他發現自己變胖了,就開始節食。
或者是當他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該有的重視,他就去讀那些可能是成功、勵志的書籍;或者是,去學「怎麼樣跟任何人都能夠聊得來」?
然而這樣的努力,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可能也會發現,這樣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其實也沒有什麼效果。
因為有一個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事實,就是不管你怎麼樣照顧自己的身體,它終究會老去。
如果你擁有了更多的自信,可能會因為這樣子,跟朋友發生了摩擦;如果你花時間在經營朋友的關係,你可能就會忽略了,自己的另一半跟家人。
你會感覺到自己喔,越努力越挫折。然而這樣的現象,就很像是我在【過好人生學】裡面談到的,叫做「熱情症候群」。
當你把你的生命,不斷的去「追求熱情」,很快的你會發現,到最後你不會在任何事情上,得到深刻的累積,你只是在不斷的「追求」而已。
那麼就在此刻,當很多的嘗試,都發現沒有什麼效果之後;有些人就會選擇放棄對這個世界的努力。他們把這些事情、這些想望,甚至於這些疑問,全部都遺忘;把自己關在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裡。
表面上他看起來,好像是他找到了一個鄉下的地方,開了一間農舍,或者是呢,他開始培養自己個人的興趣。然而有些人比較糟糕的,就是選擇用酒精或藥物來麻醉自己。
其實像這樣子昂貴的興趣,或者是另類的消遣,或許可以暫時轉移我們的注意力;但是關於「自己的人生只能這樣嗎?」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回答。
所以其實當你聽到這裡,假設你感覺到人生怎麼那麼絕望。事實上,我想要跟你分享的,跟Csikszentmihalyi談的《心流》,並不是要創造你的絕望;反而是更直指核心的,讓你去回答:「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這個問題。
不是企圖用忽略的,也不是企圖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更不是用一種「放棄」的姿態,去看待這個問題。
多數時候,當我們心中升起「這輩子只能這樣嗎?」,當這個問題一生起的時候,第一時間,你有真實的回到自己的生命裡?
還是你活在一種虛妄的想像,你總覺得只要得到什麼、只要有了什麼,或者是只要把什麼你不要的拿掉,你就可以快樂跟幸福。
其實只要你有這個想法,基本上你就已經注定了,你跳脫不出這樣的焦慮感。
其實每當有人問我:「要怎樣過出一個好人生?」我說這個問題很大、很難回答;但是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說明的話,我會說:「要過一個好人生,那麼你就要去找出那個,回到世俗卻又超越世俗的努力。」
「回到世俗」,意味著你不要跟你的真實生命脫鈎,也不要企圖想找別的東西來取代,這叫「回到世俗」;但是又超越世俗,什麼叫做「超越世俗」呢?
那就是不管這個世俗、這個生命,給你什麼樣的任務、挑戰跟問題;你都要靜下心來問自己,你自己在乎的是什麼?究竟自己要的是什麼?
今天這樣的問題,之所以會吸引你的注意力,到底引起了你心中的什麼部分?只有你能夠去找到那個「回到世俗」,卻又「超越世俗」的努力,你才能夠真正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那如果你再問我,怎麼樣用一句話,來說明【過好人生學】能夠帶給你的幫助?我會說:「這一門課是讓你學會,怎麼樣讓時間變成是你的朋友。」
我們都知道在生命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內在的焦慮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會懷疑自己的定位跟價值。
然而你只要能夠找到那些有意義、值得你努力的事情,並且用正確的方法,這就是在我課程裡面,談到的「四個重要的能力」。
那麼我想「時間」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因為時間會把你人生的意義,去做倍數的累積。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我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有興趣的話,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過出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酒精依賴症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嚴峻時,人們開始狂飲⋯美國酒單新飲品「隔離丁尼」,你喝過沒?】
三月中,COVID-19疫情在美國大爆發,各州陸續進入緊急狀態,執行居家令,除了「重要商業活動」和員工可以在家上班的公司,餐廳、咖啡廳、酒吧、健身房、學校、圖書館、公園等等,都是禁止營業或開放。然而,幾乎每一州都將酒精飲料專賣店標為「重要商業活動」 ,可以繼續營業。
疫情爆發後,連餐廳都只能有外送服務的限制情況下,究竟為什麼全美各州幾乎都允許販賣酒精飲料的商店繼續營業呢?首先,如果買不到酒精飲料後,有酒精使用疾患或酒精依賴症候群的人,是可能陷入生命危險的,而醫院的醫護人力已經不足,無法提供服務給有酒精戒斷問題的病人…⬇️⬇️⬇️
*商周提醒您,飲酒過量,害人害己。
📲喜歡這篇文章?下載商周Plus立刻收藏:http://bwnet.psee.io/UEM7A
酒精依賴症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殺人犯女兒的殘酷自白,帶大家看真實世界的權力遊戲】
這幾天,一篇文章在日本 Twitter 論壇上引起轟動,《#東洋經濟》記者採訪一名殺人犯的女兒,她訴說自父親犯下罪行後,她與弟弟長達 20 年遭到網路霸凌、同學欺侮,身心受極大煎熬。
貼著「殺人犯之女」的標籤,這名女子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跟案件無關的人都可以隨意欺負我們,只因為『你們的爸爸殺人了』。」
講故事之前,我想讓讀者明白,不是說受害者的家屬不重要,而是透過這篇訪談,盼能讓大眾稍有意識:罪犯的家屬,可能也是案件的受害人。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劇情,血淋淋地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
這位女生化名為「田島架純」,今年二十多歲。
5 歲時,架純父母離婚,自小她對父親印象就是「出國出差」,很少見到父親在家。
架純父親的家裡環境不錯,爺爺開公司,奶奶是名門千金,其他兄弟姐妹都是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
雖然父母離婚,但媽媽與爺爺奶奶的關係一直很好,於是架純媽媽仍繼續留在爺爺公司上班,架純與弟弟天天開心上下學,過著愜意小日子。
直到某天,架純無意間看到爸爸寄給媽媽的信,信裡內容,徹底震碎了她的小確幸。
「原來爸爸不是在外地工作,他是因為『吸毒』坐牢才不能回家。」
架純不忍戳穿母親的白色謊言,才小學 5 年級,她就被迫早熟、裝得自己什麼都不曉得。
每當學校放映毒品宣導片,片中有句「吸毒者不是人,他們放棄了人生」,總讓她想哭。
她開始檢討自己:「身為吸毒者的女兒,我是不是也不配為人?」
---
國中二年級,父親服刑結束回家。
弟弟不知情,看到爸爸只覺非常開心、天天纏著他,就連架純也本能地想親近父親,她發現父親對家人是很溫柔的。
父親會幫自己綁頭髮、幫忙媽媽煮飯跟做家事,架純百感交集,明知對方是個罪犯,心裡依舊想靠近他、和他說話:「我知道這樣不對,不應該,可是我很愛他,我知道他也愛我們。」
她安慰自己,爸爸不過是一時犯錯,時間會證明他是個好人。
但就在架純高中時,噩夢依然發生了,且這次更嚴重。
父親殺人了。
---
案發當天,架純結束社團活動回家,見到弟弟表情反常,弟弟告訴她剛剛接到警局電話,爸爸正在接受調查。
緊接著,當晚新聞開始報導:「某某地區的住宅發現了一名女性屍體,目前正在審問一同在場的男性……」
架純看到畫面中出現的男性身影,就是父親。
下一秒,姊弟聽到記者登門拜訪的門鈴聲,他們抱在一起不敢開門,徹夜未闔眼。
---
失去父親的悲傷令人窒息,但真正讓架純難以忍受的,是週遭人對他們家的態度,鄰居不由分說地把他們一同視為罪犯,指指點點還算事小,有的則直接當面訕笑。
架純的遭遇相對較好,但弟弟可沒那麼幸運。
學校離家不遠,同學都知道弟弟的父親是殺人犯,好友疏遠他、學長霸凌他。
平常發生口角,別人眼見說不過弟弟,就直接一句「你爸是殺人犯耶,你有資格講話嗎?」懟回去。
架純表示,弟弟天天哭著從學校回來,但他堅持每天正常上學,沒有逃避。
但長久累積的壓力,弟弟升上高中後開始酗酒,讀大學時還被醫生診斷是「酒精依賴症」,一度到入院治療的地步。
架純跟弟弟,天天都在接受靈魂拷問,他們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關心父親,才會導致這齣殺人悲劇?
另外,他們見到被害者也有一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孩,內心更覺得愧疚,連帶無法原諒自己。
直至現在,架純都無法坦然做自己,她說:「我覺得我不敢抬頭做人,我覺得我沒有資格結婚,沒有資格被愛,我的一生都不會幸福。」
---
採訪發佈到網路後,日本網友紛紛寫下看法,多數都對架純的遭遇表示同情,直言罪犯有錯必須制裁,但他的家人實際上什麼都沒幹,「如果換做我是罪犯家屬的話,可能無法忍耐這些。」
另一派網友卻呈現這樣的聲音:「我如果是被害者家屬,當過得不順遂的時候,卻看見罪犯家屬非常幸福的樣子,我會更加怨恨。」
坦白說這樣的論述,我是可以理解的。
---
東野圭吾有一本書名叫《信》,故事正好描寫「殺人犯親屬被社會歧視」的過程,男主角武島直貴因哥哥殺人,被外界飽受不公平對待。
其中,東野圭吾寫到「歧視」存在之必要:「犯罪者必須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當自己犯罪的同時,你也抹殺了親屬在社會上的生存權益。」
一個人犯罪之後引發的蝴蝶效應,就是要夠強夠深,才會讓其他人有所警醒、不敢犯罪。
我看有網友拿東野圭吾的這段話舉例,認為歧視是對的,畢竟它某種程度能約束犯罪。
我完全不認同這種想法。
---
我相信東野圭吾說出這句話,只是在描述現今社會的殘酷現象,但不該理所當然地視為「存在即合理」的論調。
根據維基百科定義:歧視,指的是針對特定族群,完全不看對方性格,單純因身份、種族、性別、貧富、教育等等,便下意識給予差別對待。
簡言之,歧視就是一方自認優越,於是打壓另一方;力量大的那方,打壓力量小的那方。
東野圭吾所言不假,這個世界的本質從古至今正是如此:誰權力比較大,誰說話就大聲。
追溯洪荒時期,原始人茹毛飲血,他們的權力單純是力量與力量的較量;資本主義出現以後,權力開始被重新定義,財富、學歷、聲望、性別……等等,被切割得越來越細,越來越複雜。
千百年下來,要想去更改「歧視」這件事其實很困難,除非推翻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遊戲與體制,但我們知道,縱使是共產主義也有權力分佈的問題。
若你選擇避世隱居,或是出家當和尚,搞不好受到的污染會少些,但就連和尚也自成一個階級,小和尚想做方丈,方丈想成為上人。
只要有慾望,終其一生我們都會被權力宰制,以慾望追逐力量,以力量歧視弱者、欺負弱者。
聽起來好慘,對吧?
難道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歧視」行為,我們就不能推倒嗎?
老實說,我相信是可以的,我相信很多人都努力用他們的文章、文學、影劇作品、政策、社運抗爭⋯⋯試圖想踹開權力框架,以求人權上的平等,只是我希望這樣的人能夠再多一點。
就拿架純的例子結尾吧,若她的父親造成的悲劇已難以挽回,也希望人們能以對事不對人的心,理智地去對待和案情無關的罪犯家屬。消除歧視並不難,無非就是少用情緒,多用理智,多點共情。
最後,當有機會成為有力量之人時,請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
https://www.adaymag.com/2020/10/22/killers-daughter-speak-up-her-experience.html
酒精依賴症 在 陳美茵 Audrey Ch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傻的嗎?】日前兇徒在 #太古 咬甩 #區議員 #趙家賢 耳仔事件,有指陳姓疑兇,有 #精神病 記錄、傷人記錄及酒精依賴症,更試過捅妻子兩刀。而上一次精神病覆診為剛過去的9月。
律師指若其精神病不受控,就算有犯罪意圖也未必罪成,但法庭可能會判 #醫院令 (註1)。
註1:此項命令適用於精神病犯人。法庭可下令將某人羈留在警察監視的醫院病房內。如果案情嚴重或醫生未能預計犯人何時才可出院,法庭未必會訂明羈留時期,可以是終身羈留。
#蘋果日報 報導: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article/20191104/60230890
#journesis #反送中
======
IG: instagram.com/journ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