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鄺港智背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鄺港智背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鄺港智背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鄺港智背景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不能去日本,報復式去香港人氣熱點打卡,誰會留意眼前那個小島跟年輕的昭和天皇又有關係? 1921年3月,日本正處於大正年代。經過新舊勢力的角力,皇太子裕仁出發前往歐洲訪問。 裕仁親王於3月6日抵達沖繩,然後在3月10日來到香港。皇太子第一次踏足外國領土之地就是英國殖民地香港,當時的香港政府慎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 (主持:金鷹、葉錦龍) 第2...

  • 鄺港智背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21:11:48
    有 524 人按讚

    疫情不能去日本,報復式去香港人氣熱點打卡,誰會留意眼前那個小島跟年輕的昭和天皇又有關係?

    1921年3月,日本正處於大正年代。經過新舊勢力的角力,皇太子裕仁出發前往歐洲訪問。

    裕仁親王於3月6日抵達沖繩,然後在3月10日來到香港。皇太子第一次踏足外國領土之地就是英國殖民地香港,當時的香港政府慎重其事接待。

    1921年朝鮮激進派獨立團體義烈團自從報章上刊登了皇太子前往歐洲的路線之後,就展開了兵分多路前往香港的計劃。

    有見局勢緊張,皇太子裕仁及他的團隊不單找了侯爵小松輝久海軍中將擔任影子替身,而且讓皇太子大部份時間都停留在戰艦。

    只不過,其實皇太子裕仁在極度保密中,曾經避過眾人耳目登陸香港。他瀏覽過香港市容,還到過青洲視察燈塔、又在英國軍艦上跟港督司令官等吃午餐。

    人氣打卡熱點、域多利道走下樓梯就可以去到的西環泳棚背景的小島,就是當然他視察燈塔的地方—青洲。雖然時間過了剛剛好100年一個世紀,燈塔跟黑白圖片裏的位置還是一樣的。

    裕仁後來在接受《文藝春秋》訪問講過,看了很多燈塔和炮台等等軍事設施。我把這個花邊新聞拿來跟鄺智文請教,他笑說也許正是在青洲角度抬頭看摩星嶺吧!

  • 鄺港智背景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4 07:00:41
    有 397 人按讚

    【香港保衛戰:華籍英兵】

    這段Getty Images影片,內容是華藉英兵在1941年香港保衛戰前夕,接受水雷及高射砲訓練,當中引證一個事實——華人曾以英軍身份參與香港保衛戰;但這段歷史,過去較少被人提及,以至漸漸遭人淡忘。

    不提華籍英兵參與香港保衛戰,就如一幅砌圖缺了一塊。

    自香港開埠初期至二戰前夕,英軍一直僱用華人支援正規英軍,只是不許他們接觸機要事務。至三十年代,國際局勢變化,駐守亞洲的英軍再次面臨人手短缺,故在香港招募更多華人參軍。

    招募華人的英軍兵種或部隊,主要包括皇家工兵團 (Corps of Royal Engineers),皇家砲兵團 (Royal Regiment of Artillery),香港華人軍團 (Hong Kong (Chinese) Regiment),香港防衛軍 (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 與皇家後勤兵團 (Royal Army Service Corps) 等。

    其中,香港華人軍團與香港防衛軍,為首兩支有華人擔任戰鬥人員的正規英軍部隊。香港華人兵團更除軍官與部份士官外全為華兵。

    根據文獻,截至戰事前夕,在駐港英軍裡的華藉英兵、及後勤人員合共1073人,他們質素及體質不弱,在保衛香港一役奮勇作戰,但始終敵不過日軍的進攻。

    在英軍投降前,英籍軍官都命令屬下之華兵脫掉制服逃亡,以免遭日軍殘殺。而總計香港保衛戰期間,1073名華籍英兵中有41人戰死,120人被俘,有912人失蹤——其中部份如前述,在投降前接受指示逃亡。

    值得一提是,儘管香港保衛戰失敗,但大部份華籍英兵「逃亡」後並無避難,都向設在中國大陸境內的英軍服務團 (British Army Aid Group) 報到,更有一部份華兵被編入英軍特種部隊「Chindits」之第77步兵旅,組成香港志願連 (Hong Kong Volunteer Squadron) ,在緬甸戰場上繼續抗戰。

    另外值得一提是,香港浸會大學歴史系助理教授鄺智文曾在《二次大戰期間的香港華籍英兵》裡,指華藉英兵保衛香港的史實被淡忘,還有一個特定背景......

    當年,由於國民政府的蔣介石,曾希望趁二戰機會收回香港,因此在政治宣傳上,宣稱英國人不願華人參與防守、最終丟失香港。其目的是要香港華人不對英國抱有任何幻想,推動香港「回歸」國民政府統治下的中國。

    其中,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重要人物包括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她1942年4月19日在《紐約時報》以大篇幅討論「傲慢的英國人」。

  • 鄺港智背景 在 Jeremy C.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8 20:48:08
    有 15 人按讚


    【回歸・飛機・攝影集】

    「移民」又成為了香港現今的熱門詞,英美澳台加拿大,極權統治下人人自危,移民搵定後路在所難免,正式成了香港移民潮第二波,比第一波似乎來得更兇更猛。當年九七大限的移民潮湧,懼怕1989年北京六四鎮壓事件再現香港,可幸回歸初期還未露出中共真面目,不少人又回流香港發大財。但今趟國安法壓境針拮到肉先知痛,以言入罪全面管控舉報成風,有錢佬中產急急走人之常情也。黃霑和林振強在六四事件後創作的惡搞聖誕歌《慈祥鵬過聖誕》,歌詞裡有這樣幾句:「慈祥鵬過聖誕/問我要啲乜嘢玩…只要我扮盲/不停讚不再亂彈/但我説俾本Passport我」,完全反映當刻的社會狀態。

    那年頭不少人都有送機餞行的經驗,啟德機場來來回回成為集體回憶,飛機在九龍城上空飛過更是奇觀標誌,正正表達不少香港人當時嚮往移民的心態,也隱喻著香港人本來就是流動的族群。加上1989年港督衛奕信提出的「玫瑰園計劃」穩定民心,導致在1998年機場離開啟德進駐赤臘角,宣告回歸後繁榮安定的里程碑。「飛機」作為香港回歸前後的重要符號,不言而喻。

    五本涉及香港回歸命運及眾生相的攝影集:高志強的《藍調》(1997) 、黃勤帶的《皇后旅館》(2017),余偉建的《HKG》(1998,2018),趙嘉榮的《迷亂:香港篇》(1997)及陳偉民的《1986-1997.1.1》(1997),無獨有偶都有一些照片包含「飛機」這個時代符號。相信除了是奇觀、容易見到和上述的社會涵意之外,也多少反映了不同攝影師的個人看法。

    當中尤以余偉建的《HKG》最為明顯,連書名也是香港機場代碼「HKG」,而且攝影集(不論新舊版)的最後一張結尾照片,也是飛機飛離啟德機場跑道的一刻,地點是觀塘碼頭,註釋寫著「啟德機場的最後一天1998」, 反映余偉建是自覺地把「飛機」作為「告別過去香港」的重要符號,而且帶著不少離愁和悲觀的情緒。

    這在他處理另一張飛機照片時更表露無遺。舊版《HKG》裡有一張九龍城寨拆卸的地盤照片,照片的右邊背景是獅子山,前景則是空無一人的沙石。但二十年後的新版《HKG》則選用了另一張照片,拍攝的地點相同但更靠近城寨的建築,前景更強調了一推推扭曲的鋼筋,後左的背景則有一架飛機飛過。相比舊版的照片,二十年後的余偉建似乎早已認為過去的「獅子山精神」已不復存在,反而是以「飛機」和「鋼筋」所取代:「浮燥」與「扭曲」,正是今日香港的寫照。

    他在新版《HKG》的第三張飛機照片,也是舊版沒有的,照片裡是一架飛機狀似下墮撞擊九龍城的唐樓,影像以飛機為主角,帶點衝擊和震憾,正如香港的墮落。與其他飛機照片稍為的平淡哀愁不同,這照片帶有更多荒謬和戲劇性,彷彿俾人打咗一拳咁。之後一張《盛裝的籠民》,在一所籠屋裡坐著一位穿著西裝的伯伯,正是延續這種城市的悲哀和荒誕感。他在前言裡寫關於自己的照片時道:「它們記錄香港的變化,希望在我們這一代人記憶完全消失之前,大家能夠再懷念和擁抱那段不能復再的歲月。」

    關於個人情緒表達和符號運用,高志強的攝影集《藍調》也絕不遜色。《藍調》同樣有三張包含飛機的照片,其中一張是一架飛機飛過九龍城宋王臺花園,園內有幾個小孩遊玩嬉戲,看似日常卻寓意深遠。眾所周知,宋朝皇帝宋端宗和他的弟弟趙昺,被元朝蒙古大軍追殺,南逃流亡至香港,宋端宗因病駕崩後由弟弟趙昺繼位成為宋帝昺,最終身邊重臣陸秀夫背著帝昺投海殉國,南宋正式滅亡。「宋王臺」正是後人對他們的紀念。相比今日香港,北方政權伸出全面管控之手延至南方香港,昔日東方之珠自由港口變得面目全非幾近滅亡,不少抗爭者要流亡海外成為香港難民,高志強這張照片不得不說是一支殘酷寓言。

    另外兩張飛機的照片,一張是在深水埗拍攝,一張是在維多利亞港海旁拍攝,地點雖不同,但同樣有一種末日風景的味道。前者飛機雖小但突出,配上同樣細小的獅子山為鄰,前景一片殘破的街招寫著「豐富午膳」,那男人的思緒究竟落在遠方還是近處?後者的飛機同樣渺小卻是焦點所在,在一片迷濛的海港前有一棵光禿禿的小樹,枝椏錯落,後面的樹卻又吹得歪倒一邊,那飛機又會飛往何方?貫穿這幾張照片,迷茫、不安之情著實溢於言表,正如高志強在最後一頁寫道:「我所拍攝的是一種心態,一種『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的心態。」

    相對來說,黃勤帶《皇后旅館》的照片卻反而多了一種責任感和沉重感,彷彿是一位靜觀歷史變化的見證人。攝影集裡流傳最廣的其中一張照片,一架飛機在被布包裹著的九龍城寨清拆地盤上空飛過,曾經三不管的九龍城寨猶如一個劇終落幕的舞台,飛機則成了帶領香港這齣好戲落幕的演員,飛過了,一切也劇終了,但影像卻不太帶來過份的悲傷,反而更多是明白歷史因果的必然性。黃勤帶另一張照片拍攝到龐大的飛機在九龍城上空飛過,佔據了畫面的三分一,也清晰看到是國泰航空的飛機。國泰航空是一間由美澳商人創立、後來被英資太古集團收購的航空公司,紮根香港,被視為香港航空公司的代表。有趣的是,照片的下方出現了一顆堅實穩固的星星,是「九龍城大地主」鄺命光興建的「星屋」建築。在《皇后旅館》這本攝影集的脈落下,這個符號難免令人聯想起中國的五星旗。英資的國泰飛機飛過了,中國的星星留下來,正是黃勤帶對香港的歷史陳述:殖民時代的香港,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

    坊間已很難找到趙嘉榮的《迷亂:香港篇》,這本帶有強烈個人意識的攝影集,以幻象式的影像展示香港回歸前的迷亂境界,彷彿這百年的際遇只屬香港的南柯一夢,但夢醒之後,卻可能帶來更大的惡夢。其中一張有「飛機」的照片,其實是一隻擱在油麻地街上的紙紮飛機,垂直向天,陰影遮著機頭,猶如一個十字架,神秘主義的氣氛甚濃。這幅如夢魘一樣的畫面,死亡的陰影如影隨形,是反映當時人們的一種恐懼心理,還是一則「香港已死」的預言?另一張照片同樣是沒有機頭,飛機佔了半張照片的畫面,由上而下衝到一堆唐樓的魚骨天線上,影像甚有衝擊力,死亡骸骨的意象再次刺激觀者。香港回歸似乎不斷地帶給趙嘉榮惡夢與死亡的暗示,呼應著九七前港人恐共的集體恐懼意識。

    最後一本是陳偉民的《1986-1997.1.1》,攝影集的基調是類似新聞照片的集錦分類,帶點走馬看花,以冷眼和零碎的方式紀錄香港回歸前的眾生相。與其他四本攝影集不同,出奇地沒有以普通民航飛機為主角的照片。在四張含有飛機元素的照片中,有兩張是幾乎看不到飛機的,一張是西九龍填海區的地景照片,飛機只成了右上天空的一個小點; 另一張是九龍城寨背後的飛機,在背光和雲霧之中也只是約隱約現。這兩張照片中的飛機都並不起眼,彷彿它們只是偶然被攝,根本毫不重要,更完全不在意背後的符號含意。另一張小照片則在「人來人往」的章節裡,一位員工手執標語寫著「Management Stop Lies!」,後面則是一張飛機(國泰?)的圖像,是一張主流的新聞照片。飛機的圖像在這裡較傾向是說明性的事件陳述,它呈現的是飛機影像的再現,飛機本身只是交代事件的符號,並沒有更大的世界觀或隱喻。不過,最後一張明確拍攝飛機的照片,卻是一架英國空軍的戰機而不是民航機,這是很有趣的巧合和對比,好像把我們拉回過去戰爭的年代,提醒我們英國人利用了鴉片和武器割據了香港,才帶來了這百年的殖民地歷史。

    我在這裡嘗試以「飛機」作為符號解讀五本有關香港回歸的攝影集,期望呼應香港現在的第二波移民潮。縱觀這些有關香港命運的攝影集,其實有不少文化、城市和殖民符號相繼出現,就如我們讀Robert Frank的經典攝影集《The Americans》一樣:點唱機、油站、牛仔帽、公路,美國旗、汽車、電視等等。香港回歸前後,我們留下了什麼符號?這些符號有變化和保留嗎?我們可以從中建立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嗎?或許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攝影集略知一二,也有待智者發掘。有機會再講兩句。

  • 鄺港智背景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9-01 00:38:55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

    (主持:金鷹、葉錦龍)
    第2節:成報神秘背景,整頓張梁集團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