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鄭經時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鄭經時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鄭經時期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內容既然提到鄭經時期,與小學社會課有點關係,就給孩子當作補充閱讀試試看。我只是請小五的女兒「花 10 分鐘」讀讀看,沒想到一開始就沒停下來,整整讀了一下午,一口氣看完。 這蠻令人意外的,因為我們家女兒,還在「圖片比純文字好,漫畫又比圖片好」的年紀,以文字為主的小說,竟然能黏住孩子!為了理解...
同時也有15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如果你從小立志當寶可夢大師、花了大把時間在遊戲上的話,你的大腦可能已經默默的把皮卡丘、小火龍等視覺刺激留在腦海裡了!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幼年時期什麼樣的視覺刺激,可以終身留在...
「鄭經時期」的推薦目錄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NiBo妮啵|閱讀,手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Star Che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鄭經時期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鄭經時期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8:20:51
. 【載興(莊仔地)榮陽堂鄭家古厝】 【載興(莊仔地)渤海堂高家古厝】210823 載興村古名「大武洛」,後因武洛溪氾濫,居民往北遷至現址建莊定居,而稱「莊仔地」,雅稱「磚仔地」(tsng-á-tē)。日治初期因資料抄錄常有誤植,雖然音標仍是註記「ツカーテー」,但漢字已經慢慢從「磚仔地」因臺語同音...
鄭經時期 在 NiBo妮啵|閱讀,手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49:27
#反蘇格拉底 #逆ソクラテス 作者|#伊坂幸太郎 譯者|#鄭曉蘭 類型|#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日本文學 讀感| 這本書很特別,作者挑戰以孩子的視角去撰寫這本故事,大部分以小學生的記憶出發,慢慢進展到年齡的其他階段,一共分為五篇短篇,個別道出孩子的心聲,敘述在學時期總會遇見的一些『#刻板印象』...
鄭經時期 在 Star Che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1:59:47
年度新書《台灣地圖立體書》正式啟動!背景音樂請下🎵 先搶先給大家募資連結:https://lihi1.com/xahEE (請至首頁連結) #本書簡介 由聯經童書出版,波隆那插畫家得主陳又凌、立體書設計師鄭星慧Star Cheng,以及桌遊設計師Hank 聯手打造。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希望能為現代的...
-
鄭經時期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9:00:14✅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如果你從小立志當寶可夢大師、花了大把時間在遊戲上的話,你的大腦可能已經默默的把皮卡丘、小火龍等視覺刺激留在腦海裡了!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幼年時期什麼樣的視覺刺激,可以終身留在大腦裡,而寶可夢玩家成為完美的實驗對象。
參考資料傳送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281
*特別感謝 德國靈長類中心 博士後科學家 鄭蓓欣博士 擔任諮詢顧問
重點搶先看👀
00:00 寶可夢會一輩子影響大腦?
00:43 誰可以留下來?大腦處理視覺資訊的過程
01:30 實驗難題:不能為了研究強迫兒童看特定圖像
01:45 玩寶可夢的經驗竟然可以幫助研究!
02:15 實驗ing:玩家和非玩家的大腦,對寶可夢圖片的反應差在哪?
02:51 寶可夢會不會占去太多大腦儲存空間?
03:08 大腦單一神經元就可以認出珍妮佛...安妮斯頓
04:32 經過長久練習而記住圖像,跟寶可夢實驗是不一樣的喔
#寶可夢
#珍妮佛安妮斯頓
#醫鍵解壓縮 -
鄭經時期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24 12:24:13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
鄭經時期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4 12:23:49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鄭經時期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內容既然提到鄭經時期,與小學社會課有點關係,就給孩子當作補充閱讀試試看。我只是請小五的女兒「花 10 分鐘」讀讀看,沒想到一開始就沒停下來,整整讀了一下午,一口氣看完。
這蠻令人意外的,因為我們家女兒,還在「圖片比純文字好,漫畫又比圖片好」的年紀,以文字為主的小說,竟然能黏住孩子!為了理解她到底看到了什麼,我自己也花了些時間,把書看完。
讀完後我問她:「你被這本書的什麼部分吸引,能讓你這麼專心,捨不得放下?」
她說:「就感覺很緊張,一直想知道後來怎麼了?打鬥場面也很吸引人!」
作者鄭宗弦(鄭宗弦的美食與故事屋)的功力實在厲害,純用文字,都能讓小學生清楚地想像場景、情節,還感受到緊張的情緒,非常不容易。
鄭經時期 在 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悠活臺南」余嘉榮 採訪文
非常感謝啊!!!
搶先拿到【舊年】新專輯的朋友們
聽完整張專輯後可以在粉專上分享新歌搶先聽的感受喔!!
三川的大家.好想知道大家喜歡專輯裡的哪首歌呢?
期待開箱文!!
小編~
#台灣上臭腥音樂品牌
#三川娛樂
#舊年
#舊年懷舊演唱會
#華娛網路KKTIX
跟大家分享一篇先前我為「悠活臺南」採訪黑哥的稿子,黑哥新專輯「舊年」正熱烈發片中,僅以此篇專訪送給黑哥,並期盼大家踴躍支持「舊年」!!
----------------------------------------------------------------------
< 從流行音樂圈的滄桑情歌寫手到回鄉療憂鬱的府城流浪漢 >
這個下午,外面炎熱高溫,昨晚漏夜從宜蘭回到臺南的黑哥(謝銘祐)背著舊舊老老的書包走進約好訪談的透南風咖啡劇場內,精神奕奕挺青春樣兒的。
「我是1993年進製作圈的。年輕的時候很會寫情歌,當時圈子裡還有人給我一個封號,叫作"極具殺傷力的滄桑情歌寫手"!」黑哥講完這段話後,啜了一口啤酒,招牌式的爽朗笑聲迴盪老屋內,很臺南男子漢的樣兒。
「我寫了很多很多的歌,當時候我們在寫歌,一開始幾乎就曉得這張唱片會不會賣,甚至會賣幾張我們都知道。音樂製作人的壓力很大的,像我們1999年作謝霆鋒的專輯,大賣60萬張!那是很誇張的數字,這個藝人賣60萬張,下個藝人你要賣幾張?然後有一天我就突然覺得自己沒辦法寫歌了,ㄧ個字都寫不出來!那時候不知道原來自己生病了,得了憂鬱症。只覺得整個人怪怪的、整晚沒辦法睡。後來我跟公司的人說我沒辦法寫歌了,我想搬回南部生活。」。於是2000年6月,謝銘祐回到母親的故鄉安平的運河旁定居,開啟了他府城流浪漢的另一段生命際遇。
< 行,沿路行;行,慢慢行 >
黑哥說:「小時候在安平玩捉迷藏是一件恐怖的遊戲,因為你永遠都找不到他們躲在哪裡?以前安平人門都不關的,隨便往人家衣櫃一躲,你就找不到人了。」對謝銘祐而言,離開多年的臺南是既熟悉卻又陌生的故鄉。這些深邃而美麗的記憶,開始隱隱牽動著他從憂鬱酗酒的狀態中走出來,創作慾望蠢蠢欲動。
後來他買了一張臺南地圖,花了半年的時間行走過臺南的每一條路、每一道巷弄,觀察記錄著這個城市的細胞,重新發掘與累積自己對於府城的情感。「我突然有種想要製作自己專輯的想法,以前製作別人的唱片,寫的是我偷窺到的世界,現在我開始想要寫自己的歌,寫這裡的故事。所以《圖騰》是第一張,寫自己也是告別自己。《泥土》是寫台灣。而《情獸》與《也獸》則是隱地狂妄、複雜後的單純。」
<在「下晡的W a l z e r」樂音中,嚮往老時光裡的單純>
在2012那年,《台南》這張專輯完整地刻畫出台南的舊式風格和緩慢的步調,得到第 24 屆金曲獎的「最佳台語男歌手獎」、「最佳台語專輯獎」,以及金音獎的「最佳民謠專輯」。他說得獎這件事情對他而言是很意外的,本來也沒打算上台北去參加典禮,剛好那時候第一屆南吼音樂季需要宣傳與募款,所以就去了。
黑哥從不諱言他如何受到蚵寮漁村小搖滾的感動開始想要在安平辦一場由民間力量出發的音樂季。當他們在古書中找到<安平海吼,為天下奇。自夏徂秋,厥聲迴薄。以其在南,謂之南吼>這樣的記載時,南吼音樂季就此誕生,今年已經邁入第四年了,藉由音樂季的辦理,凝聚在地組織的力量是大家所樂見的!
除了音樂創作,黑哥最近也當起了作家,他花了5年時間,將大家熟悉的「北海小英雄」故事和鄭經時期的安平歷史結合,加入安平的媽祖信仰,出版台語新書《安平兮烏龍船長》。整個故事都以台文書寫,再搭配華文,黑哥表示這其實是給父母讀的書,大人復習台語後,再用台語說故事給小朋友聽。
<日子在笑、日子在哭、日子在睏中午>
訪談黑哥其實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他談起了正在籌備的下一張專輯《舊年》的想法,他說:「每一首老歌都像是鬧鐘,總會觸動每個人心裡的某個點,台灣因為政治的亂、拼經濟的犧牲,對不可知未來的徬徨,大家好像想去找回一點什麼?因此開始對於從前那種單純的年代有了嚮往。」然而,時間從來都是自顧自地走,不理會人的。
"日子在笑、日子在哭、日子在睏中午…"<日子/舊年>
住在安平運河旁的黑哥,給我們的《下晡的W a l z e r》這首新歌,就像:靜謐的日常裡,從田裡騎著野狼機車回來的先生,看見美麗的妻子在三合院前晾衣服,於是,牽起了妻子的手在大埕前隨興跳著華爾滋的舞步…一種單純美好,實實在在的快樂。
鄭經時期 在 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要到嘉義囉!
來聽府城流浪漢 - 謝銘祐講唱《安平兮烏龍船長》
🎤《安平兮烏龍船長》新書講唱會🎤
分享者:謝銘祐(黑哥)
地點:島呼冊店
日期:10/8(六)
時間:7:00購票或購書入場,7:30開始
入場方式(二選一):
1.現場票價300元
2.現場購買《安平兮烏龍船長》(380元/本)
請來這裡購票:
http://tofubook.kktix.cc/events/c7642d9d-2a224a
【關於《安平兮烏龍船長》這本書】
將以前的北海小英雄裡那群海盜,放進來安平這個小漁村,到底會發生啥事兒呢?
金曲歌王謝銘祐(黑哥)一圓作家夢,將小時候看的卡通「北海小英雄」,與鄭經時期的安平歷史結合,加上安平的媽祖信仰,花費五年完成、並自費出版台語童書《安平兮烏龍船長》。
謝銘祐關心台南在地的文化,也愛說安平的歷史,提到安平歷史如數家珍。《安平兮烏龍船長》訴說荷蘭人被鄭經打敗後,逃回荷蘭途中,因無水無糧,停留在烏龍村時遇到烏龍船長,藉由告訴烏龍船長「大員是很好的地方」,企圖藉由海盜攻打鄭經,為他報仇,而烏龍船長到了安平,發現安平人原來與荷蘭人口中講的不一樣。雖說是童書,但故事以全台文書寫,搭配華文的方式,希望爸爸媽媽先閱讀,複習台語後,再用台語說故事給小朋友聽。
《安平兮烏龍船長》首刷發行一千本,但目前不在坊間書局上架,10/8晚上七點半來聽黑哥講唱烏龍船長的故事,也帶一本回去說故事給你的寶貝聽吧!
【黑哥想對大人們說的話】
各位媽媽、爸爸,你們有多久沒和小孩講母語了呢?這本書希望能起一種開始的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建立一個親近的母語環境,或者是重新親近母語!如果將母語解釋做母親的話,想看看,將母親的話從我們的後代繼續傳下去,不是一種極美的事嗎?
我是一個寫歌的人,這幾年來,常常與年輕人聊天,發現三十歲(1985)以下的人,母語流失得很嚴重,不只口齒不清或是不太會講,有時連聽也有問題!學習母語並不是簡單或是困難,重點在環境,特別是家庭教育這部分,在家裡不講,在學校一禮拜上一、二點鐘的課,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別再找藉口了!利用一些時間,和你們的寶貝們講講母語,甚至在家裡面以母語為主,養成他們的習慣,人不能忘本,不能不記得自己最初的模樣,你們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