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鄭氏時期人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鄭氏時期人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鄭氏時期人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鄭氏時期人口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Jimmy Chen 上週前往凱達格蘭文物館,觀看陳金萬兄拍攝關於凱達格蘭族群流散口述歷史訪談紀錄片,相較於北投社、三貂社等社的歷史變遷,我們Babuza平埔族人的東螺社、西螺社處境更為可憐, 西螺社是Babuza族的大社,歷經荷蘭的征伐、鄭氏軍隊的清剿、清殖時期的強勢漢化,到日治、華殖時期的漫長...

  • 鄭氏時期人口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6 11:03:11
    有 112 人按讚

    Jimmy Chen
    上週前往凱達格蘭文物館,觀看陳金萬兄拍攝關於凱達格蘭族群流散口述歷史訪談紀錄片,相較於北投社、三貂社等社的歷史變遷,我們Babuza平埔族人的東螺社、西螺社處境更為可憐,

    西螺社是Babuza族的大社,歷經荷蘭的征伐、鄭氏軍隊的清剿、清殖時期的強勢漢化,到日治、華殖時期的漫長漢化過程。大部份的男性先民在征戰中壯烈犧牲,女性先民則在沒有接受正統教育的情況下,陸續被迫接受漢化的身份。

    我查閱族譜,除了第一代被漢化的男性祖先,也在第二代、第四代母系祖先中,見到「番婆」這種絲毫不尊重女性的誇張族譜記載。

    而生活在東螺社的母系氏族,已從過去日殖普查的熟番,全然成了如今自稱祖先來自福建的後人;而我們家族世居的西螺社,當地仍稱之為番社,但原址裡面居住的數千名廖姓子孫,全都自稱是來自福建的客化客家人,這是我的祖母母系部落的真實情況;而我的陳氏家族,從我的族譜及尋根溯源經歷研判,是徹徹底底的漢化巴布薩族人。但我族人世居的故鄉西螺社,已再無一人有所謂的平埔族身份認同。這也是我們Babuza族人要溯源歸根處境艱難所在。

    個人敢大膽預測,若對如今西螺與彰化竹塘、溪洲,進行大規模血液DNA檢測,那些如今自稱來自廣東、福建的當地人,80%以上的人口,身上應該都留有Babuza族人的血液。

    日前華殖政府當局決定未來將北京話與英文訂位為官方語言,看似有成長,但仍顯缺乏文化認同的危機意識。

    有些人會說,台語沒有文字,無法列為官方語言。台語就是古代唐帝國的官方語言,本來就有文字。我們有時也會以漢文書寫文章,只是使用起來沒那麼流暢。

    從中國人移民來台,將北京語訂為華國語施行同化政策後,認定台語為母語的人口數,就以每10年減少11%的速率急遽衰減。到如今出生的嬰兒,幾乎已經沒有人再把台語當母語。

    台語在台灣,成為繼四十多種自古流傳的語言陸續消失之後的瀕危語言,已成定局。只是我們這一代人多數還沒警覺罷了。

    這部我們過去製作的台語正名影片,就是使用漢文書寫台詞。沒有人會瞧不起使用華國語,但台灣執政當局沒有意識到應該將「台語」訂為台灣官方語言之一,則應該被台灣人乃至萬代子孫譴責的惡行。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華殖政府執政當局沒有體悟到因為自己的失職,自身的母語已經在自己出生、執政的土地上,成為了瀕危語言。蔡政府執政當局這麼多年來,沒有集結人力健全台語文字,使之成為電腦輸入可通用的系統,並列入教育必修的課程。這是華殖體制對台灣文化最深的戕害使然。

    訂定台語為國語不是所謂的意識形態,台語在東南亞仍有龐大使用市場,若能使台語成為官方語言,也才是真正落實南向政策的大器作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ZedCyLkMg

  • 鄭氏時期人口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1 22:48:29
    有 171 人按讚

    台灣千萬平埔族人口漢化、客化實證史料

    《台灣日日新報》大正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三版
    大正四年(1915年),日本統治台灣滿20年時公告的治理前後人口數增長比,日裔內地人從1萬人增長至13萬人;台籍熟番平埔族人從257萬人至1912年增長至321萬人;生番山地原住民自8.2萬人增長至12.2萬人,外國人(主要為支那人)自1千人增長至1.7萬人。
    資料來源全開版面影像網址:https://reurl.cc/o964Wg

    荷治末期的漢客人口總數,依照史料估算,至多不過3200人。但新版華殖課綱高一歷史課本指出,至鄭氏治台後期,在台漢人已超過20萬。但實際上施琅「盡陳所見疏」(如圖)奏稱,鄭氏父子帶來台灣且存活者才3萬1;鄭滅,全都趕回中國,總數才4萬2千多。以上詳實記在「清聖祖實錄」(如圖)。

    新版高一歷史課文:「至1811年(嘉慶16年)編查戶口時,才知台灣漢人約有200萬人」。實際上這筆200萬人應是194萬4,737人,無論依照清殖當時的地方史料紀載,記在「福建通志台灣府」(見第10項)註明是「土著民戶」(台灣縣)、「土著流寓」(嘉義縣、彰化縣)、「土著流寓民戶」(淡水縣),或是後來日治時期的全國人口實際清查結果,全都是台灣原始土著,怎會是漢人?

    實際的中國漢客人口在日本接手之後勒令2年內離境,最終在日本時代正式執政初期所剩僅千人。而當時'台籍生熟番(平埔族、高山族)人口總數為262.2萬人。

  • 鄭氏時期人口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5 20:00:02
    有 55 人按讚

    林志玲婚禮場所的建築師👷

    台南美術館和嘉義美術館都是重要的歷史建築🧱,最特別的是,很巧合的都出自日治時期同一位建築師梅澤捨次郎的設計。

    梅澤捨次郎(梅沢 捨次郎,うめざわ すてじろう,1890-1958),日本石川縣石川郡鶴來町的士族,原姓秋田,1907年(明治40年)擔任縣府測量人員,翌年入學東京私立工手學校(今之工學院大學),同時也被受僱為陸軍陸地測量部地形科,為了生活,1910年5月兼任第一師団経理部営繕課傭員(日給6錢),這些兼差工作讓他累積了許多測量和營繕的實務經驗,1911年畢業後即來臺灣發展。

    來臺後先是在臺灣總督府土木部任職,被分派到營繕課(月俸25 円),1917年3月31日成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營繕課勤務技手(月俸27 円)。其實總督府營繕課裡有許多工手學校的學長和同窗,例如山口茂樹(第2期生)、後藤麟三郎(第14期生)、高崎才蔵(第22期生)、荒井善作(第24期生)、八板志賀助(第29期生)、尾辻国吉(第29期生)、小川陽吉(第32期生)等都非常活躍,梅澤也因此如魚得水,逐步發揮所長👏。

    日本時代興建的嘉義、臺南火車站也都是出自同一位建築師,1926年(大正15年)8月出任台南州土木技師的宇敷赳夫之手,宇敷後來離開這個職位,臺南州知事永山止米郎認為梅澤是最適合的繼任人選,梅澤乃因此在1930年2月3日擔任臺南州地方技師,且1931到1933年之間兼任臺灣建築會臺南州支部長。

    梅澤一來臺南,就接到總督府一項重大的任務,就是計畫要舉辦「臺灣文化三年紀念會」,1930年的10月26日至11月4日一連十天,計畫中的一環,如闢建大南門一帶的小公園,九龜碑的移轉、安平赤崁城址部份修復成鄭氏王國時代的模樣等,這場紀念會,總計超過17萬參觀人次,以當時的人口數來看,算是非常驚人了😲。

    現在咱們的行政院中央大樓、司法院司法大廈等等,均為日治時期一位營繕課的課長井手薰所設計。井手薰自1919年起擔任總督營繕課課長,任內參與多項官方與民間的建築計畫,後來亦出任1929年成立的民間社團「臺灣建築會」會長,主導日治時期建築思維,而梅澤來台,井手薰就是影響他的設計思考非常重要的長官,後來梅澤在設計末廣町住宅(今中正路)以及臺南警察署等,都邀請亦師亦友的井手薰前來指導。

    在梅澤的年代裡,建築風格流行一種叫アール・デコ( Art Déco),成大建築系教授傅朝卿將其翻譯成「藝術裝飾式樣」,且將臺南警察署(1931)、台南末廣町店舖住宅(1932)等梅澤的作品都歸入這一類。

    臺南警察署即是後來的臺南美術館一館,而嘉義美術館則本是專賣局嘉義支局。梅澤在1934年至1942年間任職專賣局庶務課技師,一出任便奉命設計與建設新竹出張所(1935),當時量體可稱新竹最為「豪壮」的建築,且至今仍然保存;接著,1937年完成了嘉義支局。

    梅澤的風格在Art Déco風格之外,也受到美國建築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影響,強調水平直線美感,立面慣採規律性重複的矩形窗與連續的水平楣梁帶等,日子越久越耐看,久到連他的玄孫都受到感動。

    吉甫康裕(1980年4月3日-)是一位日本動畫導演,獲獎連連,其中尤以《サカサマのパテマ》標榜『空想科学漫画映画』,獲選為「2014 高雄電影節 – 孩子幻想國」邀請片單之一,在高雄上映,他曾在他的Twitter上提及梅澤捨次郎是他的曾祖父,而且深受他的建築風格的啓發。

    戰後梅澤是極少數被留下來的日本技術人才,被延攬為台灣省營建公司技師,長男清之則為農商局雇員,如此這般在台待了10個年頭,後來因為患了胃癌,乃不得不返回日本,一度想再申請返台,卻已力不從心了,1958(昭和33)年4月29日辭世,享年68歲。

    朋友來參觀臺南美術館時,我總是會介紹這裡是臺灣第一女模林志玲舉辦世紀婚禮的所在,但也不忘順便講述梅澤捨次郎,他的作品本來不是為了美術館的功能,但如果要他專門設計一座美術館,那麼結果又會是什麼?🤔

    拍得影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FY8toUzZfo&feature=youtu.be

    圖/文 魚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