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鄭成功廟步道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鄭成功廟步道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toiletmei (傲笑年)看板Hiking標題[遊記] 婆婆橋步道、鄭成功廟步道時間Mon ...
鄭成功廟步道 在 Anthony L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24:53
【台北大縱走第五段 碧山巖~劍潭】 上週完成了第一段後,今天和朋友一起來挑戰第五段-碧山巖到劍潭。這段算是台北大縱走裡難度較低的一段路線,一路上沒有太難的地形,很適合剛開始想挑戰縱走的人。 景色最美的地方是在老地方,之前爬劍潭山有來過。最後還是要順便來劍潭山三角點走一下,撿顆小百岳。😄 台北大...
http://blog.xuite.net/toiletmei/blog/536116884
‧時間:2016年1月1日
‧年齡:2歲9個月
元旦放假要做什麼呢?天氣那麼好當然去健行啊!本來想要睡大頭覺的老公,一聽到
又要帶孩子去健行,頭變得更大了。不過疼老婆的他還是願意出門,雖然帶著孩子健行比
起只有兩夫妻時累上許許多多,但幾次下來,發現孩子變得很耐操,而且身體一直都很健
康,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微凸的肚腩,運動是有必要的。
自從開始讓子台在健行時自己走路、不再背他之後,健行步道就從「古道」變成「親
山步道」,一來是指標明顯、不易迷路,二來是路況較佳,比較適合兒童。翻了翻Tony的
《大台北自然步道100》,看見九蓮寺步道的副標題為「內湖大直山區一條『平緩』的山
腰自然道」,決定就是它了!
說實在我非常討厭階梯,對膝蓋很傷不說,很多步道多了階梯就少了古意,讓人看了
直搖頭。本來想說這條步道應該是「平緩好走」的,沒想到踩了個大大的地雷!
搭捷運轉公車到故宮下車後,右轉轉入至善路二段266巷(巷口有家7-11),沒多久
就會遇到橫跨外雙溪的「婆婆橋」了。
橋後方立了塊解說牌說明婆婆橋的由來:舊時溪岸邊長滿了許多中草藥,許多窮苦人
家沒錢看病,就來這裡摘採草藥,有位孝子為了母親的病,在天候不佳的清晨涉溪採藥,
卻發生遭大水沖走的憾事,婆婆感念孝子的孝心,發願在此地建造橋梁以利行人通行,便
每天過河伐木,準備蓋橋。附近居民受到婆婆感動,紛紛加入建橋的行列,這座結集眾人
之力的木橋便是婆婆橋的前身,目前已改建成水泥橋。
但其實事實似乎不是如此。
如果在網路上搜尋婆婆橋的由來,大抵就會看見前述的故事,寫的都是橋後方立牌的
版本。在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記載著婆婆橋的婆婆,其實是作者(莊榮宏)朋友
的外婆-李珠,朋友的外婆於1963年(民國52年)過世,享壽62歲,其夫許寶亭將她安葬
於三修宮下方,於步道旁立碑,一面由許寶亭撰文紀錄其妻生平,並請友人杜清傑(書法
家杜逢時之子)書寫;另一面請曾任國務總理的許世英題「淑德垂芬」四大字。作者朋友
外公還將斑駁的木橋改建為水泥橋,以紀念他的妻子,並以「婆婆橋」命名之。
過橋走到底就是劍南路204巷,此處有座海拔130公尺的劍南山,故名為劍南路,為連
接士林區和內湖區的一條公路。遇劍南路204巷左轉,沒多久可以看見一塊「士林、內湖
地區親山步道」的立牌,一旁有石頭階梯,千萬不要以為這就是婆婆橋步道的入口。我們
就是這樣被騙了!
我們走上石階,一開始路跡還算明顯,只是雜草和蜘蛛網稍多了些。石階終點變成土
,樹枝愈來愈茂密,老公一直問我有沒有走錯路,續行幾分鐘後,來到一處廢棄民宅,此
時竟然路、斷、了。老公打頭陣先去探路,發現前方沒有任何的路跡,於是我們只好回到
劍南路204巷,才發現一旁的電線桿上貼著公告,說明此路不通,請直行前方的婆婆橋步
道。
我們繼續往前走,不到30秒,就看到婆婆橋步道的登山口了。這才是正宗的婆婆橋步
道婆婆橋登山口啊!剛剛被騙得有些冤枉,老公一直碎嘴,叫我功課要做足!
婆婆橋步道的石階看起來相當的新,坡度不算大,對子台而言卻是痛苦的開始,我發
現他並不喜歡走上坡,一遇到上坡就會耍賴,不是要我們抱抱,就是乾脆賴在地上不想走
。不過我們連哄帶騙,總算是把他拐上路了。
沿途皆有遮蔭,雖然是討厭的石階路,但還算好走。走沒多久就看見有個小小的展望
,外雙溪畔民宅、更遠處的張大千紀念館,都能一覽無遺。
步道左側有一乾旱溪谷,沿著溪畔走,遇一座頗有古意小石橋,父子倆望著溪谷不知
道在討論些什麼,過橋後繼續往上走。
沒多久,便見到右手邊有一立碑,一面刻著「淑德垂芬」四個大字,為名人許世英(
註1)所題;另一面為「李珠略傳」,上頭記載李珠生於光緒壬寅年(西元1902年)2月23
日,卒於民國52年農曆8月15日,享壽62歲。碑文由其夫許寶亭(註2)所撰,友人杜清傑
(註3)書寫。杜清傑和他的父親杜逢時都是書法家,巧的是我家附近的鄞山寺有塊碑文
,其字正是出字杜逢時先生之手呢!
由碑文(註4)得知,李珠女士早年參加臺灣民族運動組織文化協會卻被日本政府威
脅的背景,推測夫妻雙方應是民族意識十分強烈的,因此李珠女士雖是出生於日治時期,
出生年卻記載清光緒壬寅年(清光緒28年)而非明治35年。後方的碑文則由曾任國務總理
的許世英先生題字,可見許家應與政府關係良好。話說回來,為妻子立碑這事,實不多見
,可見夫妻倆人感情應該非常深厚。
續行,有一刻有「小洞天」的石壁,上方為三修宮,根據碑文內容,這座宮廟為李珠
(或云為李珠次子許惠民)所建。小洞天一旁用水管引山泉水,在此歇息一會後,便踩著
陡峭的階梯繼續上路。
階梯的終點為劍南路上的圓明寺,為主祀釋迦牟尼的佛教廟宇。一旁有登山步道的地
圖,臺北市政府命名此步道為大崙尾山圓明寺支線,寺廟一旁的登山口為「圓明寺登山口
」。不過這個名稱似乎不大常用,比較常見的有「九蓮寺步道」或「內湖步道」,會稱「
九蓮寺步道」是因為圓明寺上方就是道教寺廟九蓮寺,而這條步道也通到內湖地區,故又
稱「內湖步道」。
從圓明寺旁的登山口上去,一路皆為陡峭的階梯,子台走走停停,時而望向遠山山巒
、時而碎嘴埋怨,好不容易到達九蓮寺,已是下午四點半了!在寺廟中稍作休息,拿出一
早便做好的馬拉糕當午茶甜心。子台去年九月開始上幼稚園小班,學校廚房阿姨會製作香
港茶點馬拉糕當點心,子台非常喜歡,時常要求我在家做給他吃,所以我們達成協議,子
台只要健行時不哭鬧、不抱怨、不耍賴,就能夠吃到媽媽做的馬拉糕。好不容易爬上了長
長的階梯,吃了一塊媽媽親手做的馬拉糕,子台瞬間滿血復活!
不得不稱讚一下九蓮寺的環境,除了廁所非常乾淨以外,還有公共的桌椅可供遊人休
憩,四周環境靜謐詳和,是一處非常宜人的中途站。
天色不早,我們繼續上路。看來今天是無法走完九蓮寺步道了,於是我們走到往鄭成
功廟的岔路,便右轉下坡了。這一段稱為「鄭成功廟步道」,一路上石階頗有古意,偶有
長滿青苔的石階走起來較滑,路的兩旁都是高過人頭的雜草,夕陽西下,將眼前的風景染
成一片金黃。子台一路快速下坡,毫不停留,約莫五點就抵達鄭成功廟的登山口了。
一旁有座外觀特別的鄭成功廟,位於劍南路上,可俯瞰整個故宮博物院,外形不似一
般宮廟,反而是民國初期融入西洋風格的綜合體。其建築師為設計劍潭青年中心的朱祖明
,他成功的說明出資建廟的信徒,將此廟建造成半傳統半現代的風格,「避免人工裝飾、
運用自然和諧的外觀,以拉近人和神的距離」(註5)。參觀完鄭成功廟後,我們思考著
如何下山。想著想著,剛好有臺休旅車經過,見我們夫妻兩人帶著小孩一枚,一副剛健行
完的樣子,主動停下來問我們要不要搭便車,他說他往內湖方向,於是我們開開心心的搭
上熱心大哥的車到了捷運劍南路站,謝過大哥之後,本來要搭捷運回家,無奈眼尖的子台
看到了美麗華的摩天輪,這小孩的精力也太旺盛,老公說他沒去過美麗華,也想逛一逛,
沒想到我們的健行之旅的終點站,竟然會一向被我列為拒絕往來戶的百貨公司,真是天算
不如天算!
註1:許世英(1873年-1964年10月13日)[1],字靜仁,號俊人,安徽省秋浦縣(今東至
縣)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維基百科)
註2:許寶亭(1901年~1978年),號劍亭,臺北市人,歷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編
輯、《自強日報》董事長、《自立晚報》常務董事、臺北旅遊公會理事長、照相公會理事
長、許氏宗親會顧問等。原隸臺灣傳統詩社「天籟吟社」一員,後加入「瀛社」。雖身兼
多職仍不廢吟哦。(瀛社社員傳記)
註3:杜清傑,生卒年不詳,新莊地區書法家杜逢時之子,以家學淵源而工於書法。日治
大正期間所出版的新年特刊中,已常見杜清傑之書作,次數之多不亞於北台灣幾位知名書
家。現今北市舊商店匾額之中,常見杜清傑之書蹟。三重先嗇宮中有其所書「先嗇宮重建
碑記」及楷聯一對,寫於大正十五年。(改寫自此篇文章)
註4:碑文全文:「李珠,新莊人,生於光緒壬寅年二月二十三日。垂髫念年嚴父見背,
隨母張氏遷往台北處延平北路。日據時代肆業高等女子普通學校,後改為第三高女,畢業
第一屆。秉性儉約,衣飾樸素,慧穎過人,恬默寡言且剛毅果斷有丈夫氣,獲校長推薦奉
職台灣電力會社。民國十二年二月,台灣志士為民族運動組織文化協會,李亦?同志參加
。嗣因被日政府威脅,一代女英豪壯志未酬。年二十一歸余,相敬如賓,余斯時也虛長一
歲,執筆台灣日日新報編輯,早出遲歸從無怨言,嗣為助理內務,辭去厥職。民國二十一
年八月,今買掉東渡缺乏川資,李則變賣首飾助余壯行,至今思念歷歷如昨,及余棄筆從
商,經營大世界旅社,李迎慈母張氏在側,晨昏定省十數年如一日,以盡孝道,因親操井
臼兼理店務,致罹喘疾,間發間歇,猶克苦耐勞,教子成名,長女惠卿畢業第三高女,于
歸莊家,外孫男三女一,次男惠民畢業成大。及至晚年持齋禮佛,興建三修宮,濟困扶危
,載譽滿鄉里內,與同學李笑、連?治、章阿池等組織生日會,藉敘舊歡,正喜蔗境方甘
,不圖於民國五十二年農曆八月十五日痼疾後發,遽爾西歸,享壽六十有二。今雖陰陽永
隔,而豪氣萬丈,弗能埋沒,爰濡筆而為念。」
註5:引用《開臺聖王成功廟-維基百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20.243.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506914590.A.E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