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鄉野情結束營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鄉野情結束營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鄉野情結束營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鄉野情結束營業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80年代茶藝館風潮】 你有沒有到茶藝館約會過? 在古色古香的茶藝館喝茶 店裡服務的小姐穿著民俗服飾 環境音樂播放的是古箏洞簫一類的國樂 30年前的台北西門町和東區 有不少間茶藝館 你記得那一個茶藝館呢? 一起來分享 圖片日期:1989-07-31 圖說:台北市東區的快速變遷,使得已有二十年歷史的...

  • 鄉野情結束營業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20 16:16:20
    有 2,776 人按讚

    【80年代茶藝館風潮】
    你有沒有到茶藝館約會過?
    在古色古香的茶藝館喝茶
    店裡服務的小姐穿著民俗服飾
    環境音樂播放的是古箏洞簫一類的國樂
    30年前的台北西門町和東區
    有不少間茶藝館
    你記得那一個茶藝館呢?
    一起來分享

    圖片日期:1989-07-31
    圖說:台北市東區的快速變遷,使得已有二十年歷史的愛群商城一樓十餘家廠商,將在今年八月底結束營業。
    攝影:聯合報 王贊元

    #大觀園靜心園 #傘影箏鳴飛瀑樹石
    #凍頂烏龍金箮 #水仙梅杏仁豆山楂果
    #小編喜歡去茶藝館點蛋蜜汁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節錄

    【1989-07-31/聯合晚報/12版/天地】

    港珠寶商揮軍頂好商圈
    五百萬訂金進駐愛群商城 台灣最大賣場同業感威脅

    【記者蔡春娉】台北市東區的快速變遷,使得已有二十年歷史的愛群商城一樓十餘家廠商,在今年八月底結束營業。佔地七十餘坪的一樓樓面,將在整修後,由香港謝瑞麟珠寶公司駐進,展開在台灣珠寶市場的攻略戰,成為台灣最大的珠寶賣場。

    據瞭解,愛群商城包括一樓及地下一樓,分別佔地七十餘坪、三百餘坪。大部份租給服飾、皮件、錄音帶、書報雜誌等業者,可謂小型百貨賣場。即將改為珠寶店的一樓,是由十三位地主共同擁有;而屬於不同持有者的地下樓,營業項目則暫不變更。

    【1982-10-01/經濟日報/09版/】

    大觀園茶藝館 今開幕營業

    【本報訊】茶藝館連鎖店──大觀園茶藝館,今(一)日上午十時開幕,由董事長張家榮主持。

    大觀園茶藝館,裝潢高雅清靜,內設有噴水池、小花園等,是市區內適於休憩、談心、品茗的去處。

    該館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一二○號愛群大樓四樓。

    【1983-05-10/民生報/05版/家庭與消費版】

    茶譚
    藉「國飲」尋根
    茶藝館匯成餐飲界一股清泉

    【記者曾素姿】不論你是否到過茶藝館喝茶,開設茶藝館的風潮正由北而南、由西而東蔚為這一代人「飲」的新時尚。

    從民國六十六年中國功夫茶館首開台灣地區的茶藝館風氣,迭經貴陽、仙境、陸羽、紫藤廬這些「茶藝館第二波」的激盪,目前在籌備的茶藝館及茶莊內所附設的茶座不算,其分佈情形是高雄七家,台中、花蓮各三家,台南、羅東、台東各一家,加上台北的卅三家,總共是四十九家。

    茶藝館的聲勢能日漸茁壯,當初創始業者立意提供觀光客和茶友們富有民族風味的場所,及解決現代人喝茶方式的需求功不可沒。

    青年人積極投入
    滋生蓬勃新生命

    茶,是我們中國人的「國飲」,隨著喝茶相關知識,如茶質、茶具、禮儀的被發掘、整理與廣為傳佈,傳統茶藝中注重品味的能力日受重視,促使今日的茶藝館能逐漸脫離早期只重裝潢或只重氣氛,「華而不實」的範疇。

    「人」的因素,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的積極參與,也促成茶藝館的成立。一種急於擺脫心無所寄、蒼白迷失的心理,使許多年輕人認為自己親近茶藝館即是在肩負「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國粹」的使命,因而樂於前仆後繼地投身於茶藝館業。事實上,目前茶藝館的負責人也泰半是由二、三十歲的青年男女所擔任。

    不僅如此,在老成業者奠定的精神指標引領下,年輕業者大多對本行業有出人意外的向心力,在全體業者兢兢業業、維護形象的默契下,使大多數茶藝館慢慢地成為餐飲界的一股清泉,由而滋生出更豐厚、更寬廣的新生命,終使茶藝館蓬勃成型。

    常去茶藝館消費的人,把時下的茶藝館歸納成:(一)鄉野式:如竹里館、松谷、客舍、楚留香。(二)日式:紫藤廬、古棠春。(三)民俗式:東坡居、年輪、漢坊。(四)藝廊式:嵐藝廬、太極門、茶藝館。(五)書房式:貴陽、養心小樓、九壺堂。(六)廳堂式:靜心園、大觀園、茶王樓、仙境、楚留香本館。(七)草庵式:西江月、白雲。就中又因陸羽具有多種功能,既是茶藝館又是茶藝講堂,且公認其對推廣國內茶藝功績最著,故不屬於以上七類之內。

    傘影箏鳴飛瀑樹石
    茶藝館各具情調

    事實上,今天在市面所出現的茶藝館,已演變出「各具特色」的綜合式的風貌。也就是說,消費者在各式茶藝館內所能享受到的,實已不止「喝茶」一端。

    例如,在藝廊式的茶藝館裡,可以欣賞到名貴的古瓷、古玉、當代的名家木刻、陶塑、繪畫;在廳堂式的茶藝館裡,可以享受流水、飛瀑、樹石盆景,配上古箏、琵琶的琤琮樂聲,令人陶然忘憂;民俗式的茶藝館裡,透過美濃傘影及紙燈籠的黃暈,或可重見寺廟鄉野之美,或可重溫三數十年前的生活情調,而最起碼,也還有幾隻樸拙的藤椅或蓆墊,讓您回味過去席地而坐、依墊而臥的愜意。

    如同前面所說的,茶藝館的格式和內部設計既都向別具風格方面去發揮,茶及茶食以外的配合活動,也應運而生。

    耗水費電成本高
    喝好茶價碼不低

    經驗人士認為,茶藝館雖然開拓出今天的局面,但一千八百萬人口僅近五十家的比例,只能判定茶藝館的萌芽期已算較前穩固罷了,為求其能生生不息,像陸羽茶藝館每月固定投資五、六萬元的茶藝講座便停不得。另外,書畫展、插花展、國樂演奏、中國結飾展、潮州式、宜興式、紹安式壺具展、茶藝書刊展、陶藝展、中國茶藝各種泡法示範、茶藝演講等,也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舉辦,形成茶藝館所提供的另一種服務。

    茶藝館裡賣茶當然是主戲,其形式已從「茶」的等級到茶的質地、沖泡等的品嚐,可說已經由飲到品的階段。由於茶質不同,收費小有差別,從涼茶三十元起,蓋碗茶五、六十元起,壺茶每壺一百二十元、一百八十元、二百元以迄一壺六百元至一千元不等,新崛起的天目茶碗茶,一碗則是五、六十元起到一百元止。

    老實說,到茶藝館喝好茶的平均價碼並不比喝好咖啡低,所予人的觀感也是偏高了些,但根據業者的說法,這樣作除港茶須仰賴進口,冠軍茶原本數量就有限,因而價碼都特別高外,需把整體價格略提高些,一方面是因泡茶費水、場地耗電、人事及附加服務等開銷也大,另方面也是出於「以價制量」,在整肅茶客素質之餘,還須把每個座位輪替使用的成本費一併列入計算,否則茶資低、茶客卻磨菇上一整天,縱使再有服務人群的雅意,若生計維艱,終非久長之計。

    業者競爭漸烈
    比茶也比茶食

    好茶、壞茶,在大家都漸重茶質的時候,終不能太離譜,而茶價在茗者漸多的情形下,茶藝館業者間的生意拚鬥便加進了「茶食」這項。當然每盤三十元至六十元的花生、瓜子是最基本的,魷魚絲、綠豆凸、綜合蜜餞、豬油糕、羊羹、甘納豆,鄉土小吃如麥芽地瓜、豬油、茶麵,進口茶點如杏仁脯、甘草檸樣、水仙梅、杏仁豆、山楂果、餅乾甚至巧克力等也出籠了。為方便茶客,有許多茶藝館也代叫各種麵飯,有的乾脆自己動手供應人蔘雞飯、海鮮粥、快餐、豬、牛排等。

    一般認為,茶藝館在國內的現況雖未臻成熟,其帶領人們培養正當嗜好,教育年輕人藉「茶」尋根,助長藝文活動的風氣和研究發展等,頗值得喝采,只要大家肯執守初衷不變,茶藝館的社會功能和未來遠景是一片光明的。

  • 鄉野情結束營業 在 香港人心在日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08 00:36:00
    有 7 人按讚


    「海嘯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雖然我的粉絲頁一開始是從翻譯圖起家的😳
    但隨著人數的增加,我常常覺得自己背負了一種使命和責任:
    如果我有可以讓很多人看到的能力
    就不能傳播誤導大家的資訊(所以每次都要瘋狂查證😂)
    如果我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影響力
    就應該拿來傳達重要的事情(例如上次的搜尋捐款資訊)

    所以,即使知道有些文章會很少人按讚(像這篇)
    我還是要做正確的事情

    所以,當「石卷市」的自治團體輾轉透過日本友人找到我
    問我願不願意來採訪他們的受災地區
    讓台灣人知道現在的狀況時
    我立刻就答應了

    「石巻」(いしのまき)
    是東北宮城縣裡一個偏僻的小鎮
    雖然占地很大,但人口很少
    正是因為這裡不是觀光客會來的地方
    (不要說觀光客了,連居民都走了大半)
    所以能夠深入當地,看見真實,看見他們的過去和未來

    如果可以,請跟我一起看完這個故事。

    -
    #海嘯七年後 走入災區 漢娜的深度在地採訪
    第一篇 「後繼無人的點心老鋪」

    我們從石卷車站走了十分鐘
    來到「佐藤ちゃきん屋」

    其實這家店本來不在這裡
    原本的店鋪已經被海嘯沖走了
    這裡是兩年前新租的地方

    我們跟出來迎接我們的老太太買了「ちゃきん」(茶巾,石卷當地的傳統日式點心)
    一邊吃一邊聽老太太談起這家店的歷史:

    佐藤茶巾屋傳承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
    也就是創業至今已七、八十年
    現在由她跟她八十幾歲的姊姊兩個人一起經營這家小店👵

    海嘯發生後,有很多人的店面被沖毀
    沒辦法繼續做生意
    所以當時日本政府在災區開了一個「仮設商店街」(臨時商店街)
    叫做「立町復興ふれあい商店街」
    讓失去店面的人,把東西拿到商店街賣
    繼續賺錢維持生計💰

    佐藤家就是其中一個
    他們也來到商店街上擺攤

    這個國家辦的「臨時商店街」有法定的時限:兩年
    也就是說,攤販們要在這兩年內存到足夠的錢
    去租新的店面
    兩年後這個商店街就結束了
    不能繼續擺攤

    沒想到,兩年期限到的時候
    石卷根本還沒有復興到那個程度
    還有很多建築沒整修改建好、街道仍然荒涼🏗
    想要租,也找不到地方可以租

    於是這個「臨時商店街」就延期到了四年

    兩年前,佐藤老太太終於在這個巷子裡找到店面
    重新開始做店鋪的生意

    大家可以發現照片裡(最後一張)
    佐藤屋上面有塊白色的招牌「梶谷製あん所」
    那是海嘯之前本來的店家招牌,一直沒有拆下來
    雖然跟佐藤家毫無關係,但也就這樣擺著,讓大家見證海嘯前後的歷史🌊

    談話間我發現和菓子的櫃子上,整齊地擺著三張照片
    珍貴地放在相框裡陳列著
    一樣是佐藤屋的招牌,但背景和裝潢明顯不同
    問老太太說:「這就是你們原本的店嗎?」
    她點點頭,說以前整間是木造的。有點懷念的樣子
    海嘯之前的店鋪照片,對他們來說大概代表著很多意義吧。

    我又問老太太海嘯之前這家店在做什麼?
    她微微一愣,說:「就是茶巾,只有茶巾,做茶巾做了一輩子。」
    我說:「一輩子把心力投注在同一個工夫,非常厲害呢!」
    老太太揮揮手說:「所以賺不了錢啊!勉強吃飽而已。」

    再細問下去才知道
    這家店因為賺不了幾個錢
    所以雖然老太太很想找人把技術傳承下去
    也找不到人繼承
    畢竟這個時代誰會想要守在鄉野僻壤之中做一個只夠溫飽的生意呢😅

    也就是說,第三代的佐藤茶巾屋
    可能就是最後一代了。

    等到老太太體力負荷不了、做不下去的時候,店就會消失了吧。
    我們離開之後,默默而委婉地交談著,覺得有點寂寞。


    佐藤家的「茶巾」用薄薄的Q軟麵皮包著紅豆餡兒
    紅豆很特別,不是甜的而是鹹味
    老太太說:因為當時發現紅豆太甜的話小孩不肯吃
    所以改良做成這樣的口味

    後來我們還在石卷當地的超市裡看到其他牌子的「茶巾」
    跟我吃到的完全不一樣,有的皮很厚,有的不是三角,原來每家都有各自的作法
    我問自治團體的人說:佐藤家的有在哪間超市賣嗎?
    帶路的她沒等我問完就搖搖頭說:沒有,就只在剛剛那個店面做而已。

    我抬頭望向幾乎沒車也沒人的街道
    默默希望佐藤家的生意會越來越好
    即使只到這一代也好。🙏

    -
    ※後記:
    雖然我知道沒有人會來這裡,因為真的很鄉下
    可是如果有人剛好要到仙台玩
    (目前去東北的人應該最多是去仙台吧)
    願意多坐一小段車到石卷車站的話
    可以去跟老太太買個茶巾嚐嚐看,5個300日圓、10個600日圓。

    然後我跟老太太問過🤔
    佐藤屋沒有架網站,沒有臉書沒有推特沒有IG
    我雖然想幫她宣傳,也只能留下住址了

    🌸佐藤ちゃきん屋🌸
    地址:宮城県石巻市立町2丁目2-9
    (電車石卷站走路十分鐘)
    營業時間:早上八點半開始煮茶巾的皮,十點正式販售,賣光就關門(不賣隔夜的,因為老太太說她自己吃覺得太硬了,怎麼好意思賣人😂)
    公休日:每週三


    小記者:小松漢娜 (Hanna Komatsu)
    (海嘯七年後 走入災區 未完待續)

  • 鄉野情結束營業 在 漢娜在翻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3-17 21:27:19
    有 5,926 人按讚


    「海嘯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雖然我的粉絲頁一開始是從翻譯圖起家的😳
    但隨著人數的增加,我常常覺得自己背負了一種使命和責任:
    如果我有可以讓很多人看到的能力
    就不能傳播誤導大家的資訊(所以每次都要瘋狂查證😂)
    如果我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影響力
    就應該拿來傳達重要的事情(例如上次的搜尋捐款資訊)

    所以,即使知道有些文章會很少人按讚(像這篇)
    我還是要做正確的事情

    所以,當「石卷市」的自治團體輾轉透過日本友人找到我
    問我願不願意來採訪他們的受災地區
    讓台灣人知道現在的狀況時
    我立刻就答應了

    「石巻」(いしのまき)
    是東北宮城縣裡一個偏僻的小鎮
    雖然占地很大,但人口很少
    正是因為這裡不是觀光客會來的地方
    (不要說觀光客了,連居民都走了大半)
    所以能夠深入當地,看見真實,看見他們的過去和未來

    如果可以,請跟我一起看完這個故事。

    -
    #海嘯七年後 走入災區 漢娜的深度在地採訪
    第一篇 「後繼無人的點心老鋪」

    我們從石卷車站走了十分鐘
    來到「佐藤ちゃきん屋」

    其實這家店本來不在這裡
    原本的店鋪已經被海嘯沖走了
    這裡是兩年前新租的地方

    我們跟出來迎接我們的老太太買了「ちゃきん」(茶巾,石卷當地的傳統日式點心)
    一邊吃一邊聽老太太談起這家店的歷史:

    佐藤茶巾屋傳承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
    也就是創業至今已七、八十年
    現在由她跟她八十幾歲的姊姊兩個人一起經營這家小店👵

    海嘯發生後,有很多人的店面被沖毀
    沒辦法繼續做生意
    所以當時日本政府在災區開了一個「仮設商店街」(臨時商店街)
    叫做「立町復興ふれあい商店街」
    讓失去店面的人,把東西拿到商店街賣
    繼續賺錢維持生計💰

    佐藤家就是其中一個
    他們也來到商店街上擺攤

    這個國家辦的「臨時商店街」有法定的時限:兩年
    也就是說,攤販們要在這兩年內存到足夠的錢
    去租新的店面
    兩年後這個商店街就結束了
    不能繼續擺攤

    沒想到,兩年期限到的時候
    石卷根本還沒有復興到那個程度
    還有很多建築沒整修改建好、街道仍然荒涼🏗
    想要租,也找不到地方可以租

    於是這個「臨時商店街」就延期到了四年

    兩年前,佐藤老太太終於在這個巷子裡找到店面
    重新開始做店鋪的生意

    大家可以發現照片裡(最後一張)
    佐藤屋上面有塊白色的招牌「梶谷製あん所」
    那是海嘯之前本來的店家招牌,一直沒有拆下來
    雖然跟佐藤家毫無關係,但也就這樣擺著,讓大家見證海嘯前後的歷史🌊

    談話間我發現和菓子的櫃子上,整齊地擺著三張照片
    珍貴地放在相框裡陳列著
    一樣是佐藤屋的招牌,但背景和裝潢明顯不同
    問老太太說:「這就是你們原本的店嗎?」
    她點點頭,說以前整間是木造的。有點懷念的樣子
    海嘯之前的店鋪照片,對他們來說大概代表著很多意義吧。

    我又問老太太海嘯之前這家店在做什麼?
    她微微一愣,說:「就是茶巾,只有茶巾,做茶巾做了一輩子。」
    我說:「一輩子把心力投注在同一個工夫,非常厲害呢!」
    老太太揮揮手說:「所以賺不了錢啊!勉強吃飽而已。」

    再細問下去才知道
    這家店因為賺不了幾個錢
    所以雖然老太太很想找人把技術傳承下去
    也找不到人繼承
    畢竟這個時代誰會想要守在鄉野僻壤之中做一個只夠溫飽的生意呢😅

    也就是說,第三代的佐藤茶巾屋
    可能就是最後一代了。

    等到老太太體力負荷不了、做不下去的時候,店就會消失了吧。
    我們離開之後,默默而委婉地交談著,覺得有點寂寞。


    佐藤家的「茶巾」用薄薄的Q軟麵皮包著紅豆餡兒
    紅豆很特別,不是甜的而是鹹味
    老太太說:因為當時發現紅豆太甜的話小孩不肯吃
    所以改良做成這樣的口味

    後來我們還在石卷當地的超市裡看到其他牌子的「茶巾」
    跟我吃到的完全不一樣,有的皮很厚,有的不是三角,原來每家都有各自的作法
    我問自治團體的人說:佐藤家的有在哪間超市賣嗎?
    帶路的她沒等我問完就搖搖頭說:沒有,就只在剛剛那個店面做而已。

    我抬頭望向幾乎沒車也沒人的街道
    默默希望佐藤家的生意會越來越好
    即使只到這一代也好。🙏

    -
    ※後記:
    雖然我知道沒有人會來這裡,因為真的很鄉下
    可是如果有人剛好要到仙台玩
    (目前去東北的人應該最多是去仙台吧)
    願意多坐一小段車到石卷車站的話
    可以去跟老太太買個茶巾嚐嚐看,5個300日圓、10個600日圓。

    然後我跟老太太問過🤔
    佐藤屋沒有架網站,沒有臉書沒有推特沒有IG
    我雖然想幫她宣傳,也只能留下住址了

    🌸佐藤ちゃきん屋🌸
    地址:宮城県石巻市立町2丁目2-9
    (電車石卷站走路十分鐘)
    營業時間:早上八點半開始煮茶巾的皮,十點正式販售,賣光就關門(不賣隔夜的,因為老太太說她自己吃覺得太硬了,怎麼好意思賣人😂)
    公休日:每週三


    小記者:小松漢娜 (Hanna Komatsu)
    (海嘯七年後 走入災區 未完待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