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都更拆遷安置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都更拆遷安置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都更拆遷安置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都更拆遷安置費產品中有19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95的網紅陳建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公道三... 新竹人等了三十年的路,不管你是出生在新竹,或者是像我一樣,高中畢業才來新竹念書、工作、結婚、生子的「新竹人」,都該為了這條路終於要開通,而深深感到驕傲。 令人驕傲的是,在法令高度保障私人產權,尤其大埔事件過後,雖然是完全不同內涵的事件,但民間對於徵收、拆遷、協議價構等等,高度不信任...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05-22 公道三沒公道?被拆遷戶抗議市府欺騙不講理。 如果有政府以建設之名要拆你家的房子,結果你自己要多出 70 到 120 萬才夠重建房屋,甚至蓋房子的期間,還要你帶著一家老小到外面租房子。如果是你,可以接受嗎? 新竹市公道三新闢道路案,預計徵收 78 戶民宅。目前已經走到...

都更拆遷安置費 在 李婉鈺 Adrean Le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11:02:58

#海砂屋掉陽台 #改建還要等多久 #危險房屋就應當打破百分之百同意門檻 今天看到一則高雄新聞,嚇了一大跳,也為住戶感到無比憂心。 一棟位在愛河旁、還等不到改建的海砂屋公寓「仁愛河濱商城」,其中一戶的後陽台,突然從二樓掉落到地面上,不僅住戶開門、差點踩空跌落,相信連常路過的鄰居也都膽顫心驚。 (相...

  • 都更拆遷安置費 在 陳建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0 21:31:31
    有 563 人按讚

    公道三...

    新竹人等了三十年的路,不管你是出生在新竹,或者是像我一樣,高中畢業才來新竹念書、工作、結婚、生子的「新竹人」,都該為了這條路終於要開通,而深深感到驕傲。

    令人驕傲的是,在法令高度保障私人產權,尤其大埔事件過後,雖然是完全不同內涵的事件,但民間對於徵收、拆遷、協議價構等等,高度不信任的民情之中,拆遷戶及市府仍然能夠互相體諒,每一場公聽會、說明會,每一次的接觸,都能理性冷靜本於事務討論,除了社會,包含雙方對於公道三開通已有及高度共識之外,如何讓住戶「感受誠意」、「感受決心』,是重點中的重點。

    過程中不可能沒有紛擾,三十年前為了這條路,許多拆遷戶長輩們還曾經到市府前丟過雞蛋抗議,議員選舉期間,一直到擔任議員之後,我也曾經站在路邊,拆遷戶的門前聽訓過。

    民意代表的角色其實有點尷尬,我心裡深知市府逐戶溝通所投入的人員時間精力甚鉅、也知道各項法規修改調整協議價構及拆遷補償費用,已經高過全台其他縣市的各項案件,也不可能無上限。

    另一方面,住在南勢眨眼數年,拆遷戶許多都是熟識多年的街坊鄰居,對於「家園」面對迫遷,總是無奈。特別是在忍受近三十年,不敢裝潢、能不維修就撐著、手頭緊迫卻沒辦法用房子抵押貸款等種種窘境,家不像家,每天只有擔心害怕,當然希望補償儘量優待,這是人性使然。

    「感受誠意」!

    與 林智堅 市長多次針對公道三拆遷補償及安置作業交換心得,市長的結論常常都是:「盡市府所能滿足拆遷戶期待」。依我對他個性中嚴謹程度的認識,他只是太清楚自己的身份並不適合,不然或許也早就講出:「只要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這樣的話。這樣的立場,自然能讓拆遷戶感受誠意。

    「感受決心」!

    歷經三十年,八任市長,每一屆新市長上任,拆遷戶們都要猜測一次市府的立場:「這條路究竟是要開?還是不開?」有別於此,林市府想盡辦法要讓拆遷戶感受公道三開通的重要性及市府的堅決,所以有同仁挨家挨戶拜訪,也才有內政部全國首次都市計畫變更案的聽證會登場。

    時至今日,最後一戶也同意讓市府拆除,一路走來,一方面除了感概確實如大家時常笑談,民主社會意見多元,公共建設進展相對困難。一方面更讓人感激,民主社會對於多元意見的「包容」,尊重少數的溝通過程,這得來不易的共識凝聚,才是人類文明世界中最珍貴的果實。

    往前走一點,安置基地拆遷戶們的住宅,新家園的重建工程,也陸陸續續完工,前兩天剛好跟市長臉書中提到, 柯建銘 總召服務處楊主任的鄰居,鄭先生聊到,房子快蓋好了,到時入厝,再一起來吃湯圓。

    聽到這樣的邀約,其實心中是充滿感激,眼框也微濕了。覺得自己可以住在這裡,見證這麼一件超級高民主素養的事件完成,讓人打從心裡感覺驕傲。

  • 都更拆遷安置費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0 20:06:03
    有 12,022 人按讚

    一條新竹人等了30年的路 #感謝你們的成全

    老天爺的安排總是那麼的奇妙,昨天早上的一個行程,我經過了照片中的現場,正好看到怪手拆除房子的那一刻,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我想住戶心裡一定很不捨,這是他守護家人的房子,但因為他的成全,未來新竹市民有了一條更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開闢公道三是在民國80年,新竹市政府就啟動的外環道路計畫,這條路的目的是希望讓園區下班的民眾,可以透過外環道路,不必進到市區,舒緩市區的交通壅塞,從竹光路串聯公道三,連接景觀大道。

    從民國80年開始,歷經了8屆的市長,對新竹人來說,這個政見是每一次選舉、每一位市長候選人都會提的政見,但始終無法實現,因為它確實很困難,這條路要打通,就有80戶的住戶,必須因此而搬離現在他所居住的地方,我要由衷的 #感謝你們的成全。

    公道三也是我從事公共事務後,第一個接觸到因道路開闢,必須拆遷原住戶的議題,民眾的陳情表示,不願意在政府的補償條件之下來搬遷,因為當時的法令有所不足,對於原住戶並不公允,或者有補償不足的問題,這有它的時空背景。

    一路以來,我擔任助理、議員都陸續接觸、協助、了解,這條路的打通,對於新竹市民有一條安全、便捷回家道路的重要性,但也知道,對於這80戶住戶,他們生活上帶來的影響,30年的時間,剛出生的嬰兒,已經三十而立了,又或者,三十歲的年輕人,已經成為阿公或阿伯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三十年的時間是這麼的漫長。

    在我第一次競選市長的時候,也提出打通公道三的政見,我知道很難,甚至也有猶豫過,是否還要提這個政見,但基於公共利益優先,我還是決定提出打通公道三的政見;我一上任之後,就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在無數次的會議當中,指示相關局處包括:都發處、工務處、財政處、主計處,要透過跨局處的合作,來實踐市民的期待,打通這個重要的外環道路斷點,給大家一條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過程當中有許多故事,當然我們也遇到不少的阻力,但感人的故事遠遠超過阻力帶來的挫折感,好比說,當時為了促成這件事,我要求都發處、工務處的同仁,要挨家挨戶的去向住戶說明,同仁告訴我,他們從一開始的吃閉門羹,到後來住戶們願意打開門,讓他們進來,並且倒了一杯茶,跟他們說聲,你們辛苦了。

    同仁們告訴我,在每一次的拜訪當中,聽到了不同住戶家裡,因為這條公道三所發生的故事,住戶們的情緒從剛開始的氣憤,到後來娓娓說出他們在這過程當中的辛酸、不安,既期盼又怕失望的故事。

    但,因為同仁們的努力,還有市政府鍥而不捨的推進,他們知道這一次是真的,他們知道,他們可以信賴我們,後來很多住戶和同仁們都成為了朋友,變成我們遊說其他住戶時的助力。

    這些住戶非常的辛苦,因為都市計畫已經將這裡列為計畫道路,也因此房子無法貸款、不容易買賣,漏水了或破舊了,又不能大興土木的修繕,因為不知道房子什麼時候要拆除,讓住在這裡的人,面對著時間流逝所造成的居住品質下降,也可能成為他們下一代的負擔,這也成為早期參與抗爭開闢公道三的民眾,到後來成為我們推動開闢公道三的助力,我要由衷的 #感謝你們的成全。

    開闢公道三的工程,是內政部第一個舉行聽證會的都市計畫案,透過聽證會讓民眾的意見充份表達,這裡面也有很多同仁的辛勞,其中,我們一位同仁告訴我,他從剛到市府擔任這個案子的承辦人,一路上他成為了都發處長、工務處長,他始終認為,這條道路和他的公職生涯緊密連結在一起,也在他公職生涯的路上給予他很多養份,因為他必須學習和住戶溝通,也必須面對住戶的情緒,見證市府在推動重大建設上的努力,今天的他,已經從那個年輕的承辦人,到現在白髮斑斑的壯年參議。

    我由衷感謝這80戶原住戶的成全。

    進到時光隧道,回到我25歲的那一年,當時我剛到柯建銘總召服務處擔任助理,服務處裡有一位資深的前輩-楊大哥,他就是公道三其中的一位原住戶,我記得當時在服務處,時常聽到他提起對於開闢公道三工程的點點滴滴,從一開始只要提到公道三,他總是氣憤不平,認為政府給住戶的補償不公,因此他們要抗爭到底。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紀的增長,他似乎也覺得公道三的開闢有其必要性,但他們還是在意政府的補償,後來他生病離開了,這件事情也一直放在我心裡,因為我依舊記得在他走之前,他已經從原來的反對,到希望能夠在他這一代,把這件事處理到一個段落,不要成為下一代的負擔,這樣的故事,也是每一個公道三原住戶家中的故事。

    後來,我擔任市長之後,積極推動這項建設,尤其是為了要讓他們安心,市政府斥資7.4億向新竹縣購買土地,安置這些必須搬離的原住戶,我記得有一次,我召開專案會議的時候,財主單位對於先購安置基地,一直有一些專業上的不同意見,但我告訴他們,我們要將心比心,要讓住戶安心、放心,因此再大的困難、再大的經費,我們都要想辦法克服,先買了地、整地,讓他們看到新竹市府的決心和誠意,我相信這才是加速公道三開闢的關鍵。

    我擔任市長到今天,已經邁入 #第2389天,我要再一次由衷感謝這80戶住戶的成全,以及市府同仁鍥而不捨的努力,#柯建銘總召一路的支持與協助,以及新竹市議會的支持,昨天最後一戶的屋主,也為了成全這一條路,同意由市府來為他做拆除房子的工作,因為你們的成全,才能讓我們把這30年來,新竹人共同期待的建設,再一次的大步邁進,目前工程進度也已經完成近百分之四十,將在明年上半年完工,給市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就在前一段時間,我遇到了楊大嫂,她跟我說:「智堅謝謝你,我們已經搬家了」,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句話,我想她道盡了所有公道三原住戶的共同的心聲。

    #感謝你們的成全,這30年來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因為這條路將會迎來我們的家人,安全回家。

    特別感謝
    立法委員 柯建銘
    前議長鄭成光
    前議長 謝文進
    議長 許修睿

  • 都更拆遷安置費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19:55:27
    有 1,668 人按讚

    【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 都更拆遷安置費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23 09:28:22

    2019-05-22

    公道三沒公道?被拆遷戶抗議市府欺騙不講理。
     
    如果有政府以建設之名要拆你家的房子,結果你自己要多出 70 到 120 萬才夠重建房屋,甚至蓋房子的期間,還要你帶著一家老小到外面租房子。如果是你,可以接受嗎?
     
    新竹市公道三新闢道路案,預計徵收 78 戶民宅。目前已經走到徵收前的「地上物查估」階段。查估完房屋和土地的價格,接下來市府在九月就要正式跟居民協商條件,啟動徵收。
     
    在這次臨時會前,我又再度接到許多當地居民的陳情。他們原本都是協助市府通過都市計畫的「同意戶」,但因為市府現在翻臉不認帳,所以他們甚至還激動地表示要集體到市政府拉布條抗爭。
     
    為什麼呢?關鍵的 3 點,集中在我這次議會的質詢:
     
    1.
    拆遷補償費不足重建經費,居民無力負擔額外成本。
     
    過去這一個月,市府陸續向居民報告他們房屋查估的補償價格,許多居民看了查估結果嚇了一跳,因為補償費實在太低。
     
    我在質詢中詢問工務處長,他才坦承,未來居民要重建新的房子,一坪造價至少要 7 萬。
     
    但目前補償居民的費用,一坪才 5.6 萬。
     
    居民房舍的坪數不一,但根據我們的估算,每戶居民大概要自己再補 70-120 萬,才足夠重建房屋的經費。但其實許多居民年紀都已經很大,退休許久,要如何湊足這筆錢,是非常大的問題。
     
    針對這點,工務處長在昨天的質詢中提到市長可以批准專案的「救助金」來協助這些居民。但市府過去這幾年來,從來沒提過這筆「市長救助金」。過去這一個多月也從未向居民說明。
     
    到底這筆「救助金」要如何發放?額度多少?還有待證實。
     
    2.
    居民提出的「先建後拆」訴求,市府有承諾過居民嗎?現在是不是反悔了?
     
    未來這些拆遷戶將面臨重建,但房子拆了以後,到居民重建完成,還需要約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一年當中,居民將流離失所,必須另外租屋度過。
     
    居民於是提出「先建後拆」的訴求,也就是請市府等他們在安置基地蓋好房子,再拆掉原本的家園。在二月的公聽會上,就有居民說,「居民已經被這個案子折騰了三十年,現在要走到最後一步,市府為什麼連這一年都不願意等?」
     
    但市府目前的立場,卻還是堅持拒絕「先建後拆」。理由是這個做法的不確定性過高,也不願與居民協商。
     
    許多居民忿忿不平的是,當初他們簽下市府的「同意書」,支持市府的開路方案,就是因為當時市府默認「先建後拆」的可能。現在翻臉不認帳,是在欺騙民眾。
     
    但如今,當時主導相關事務的都發處、工務處長都已經換人,給居民的承諾也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沒人可以證實當初是如何與居民協商。
     
    3.
    上個月議會才做出決議,要求市府在一個月內針對居民的訴求召開協調會。但市府卻拒不召開,改用「家戶拜訪」的方式,一個一個去拜訪住戶。
     
    市府在質詢中說,這樣的拜訪可以更有效地與市民溝通。但諷刺的是,這樣的「拜訪」之後,卻反倒引起居民更大的反彈,準備發動抗爭。
     
    一個坦然的市府不應該只想著「個個擊破」,而應該坦率地面對居民集體的質疑。
     
    ===
     
    質詢完還是覺得相當無奈。
     
    這些「同意戶」居民,其實已經從年輕時代一路抗爭了30年。因為信任市府會照顧他們,所以才幫市府背書,同意協助通過都市計畫。如今還要被市府這樣不講理的對待,實在不公。
     
    我嚴正要求市府在五月的定期會,將相關的補償條例修正案送來市議會審議,確保公道三被拆遷戶的權益。
     
    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的處理方式,也請各位共同關注!
     
    #居住正義不容退讓
    #人民財產應受保障

  • 都更拆遷安置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7-07 13:57:51

    霞之丘公共住宅四百多戶家庭,多數是因1964年奧運會場及周邊開發計劃遷移而來的住戶,他們原是戰時空襲受災戶和戰後歸國而被政府安置的百姓;此外還有因明治公園和高速公路開發而被迫搬遷的住民。

    2012年,東京都為了即將再度舉辦的2020奧運,計劃新建體育場,霞之丘公宅成為擴大工程相關預定地。儘管新體育場因經費因素在2015年撤回,霞之丘公宅拆遷計劃依然照舊進行。由於都廳立場強硬,居民多次請願未果,2013年起陸續有住戶搬遷,在今年初遷離期限過後,僅存二戶三人至今仍定居當地。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 都更拆遷安置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7-07 13:49:20

    馬來西亞吉哥園丘社區原先是現代開發計畫下的「移工村」,然而現在居民卻被另一筆土地買賣迫遷,在政府與原公司均未負起責任的情況下,居民頓失依靠。1975年,「全國種植工人協會」發起「蔗園小農開墾及安置計畫」,並由GATCO公司負責執行,形成農民來此定居的起因。參與計畫的農民,每年須支付一定的會費,以作為住宅建設與開墾的基金。然而,該計畫最後卻以失敗告終,GATCO公司於80年代破產並拍賣土地,居民則在2004年支付一筆訂金並希望取回其參與建設開墾的土地。但銀行卻已將土地轉手賣出,新承購的Thamarai公司堅稱自己是最終的土地擁有者。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