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都市里人實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都市里人實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都市里人實習產品中有4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88的網紅芸芸の育兒生活雜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土繪本] 這學期加入學校推廣閱讀活動,上了些有趣的課,上禮拜也完成了第一次的進班實習。 一直以為很有說故事經驗的我,原來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要吸引一整個班級的孩子的注意力、隨時跳出各種千奇百怪問題與突發狀況,其實沒有這麼容易。突然覺得學校老師們好厲害啊!(需要膜拜)。 我們這組這次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50的網紅馬它mata 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嗨大家,上傳在YouTube的是「精華版」Podcast,如果聽完覺得有趣,可以前往各大平台收聽完整版! 【收聽我的Podcast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lzv3erhgpg708545ykmuez6/platforms *留下五星評價...
都市里人實習 在 Chia-t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31 13:02:17
一個大五從土地管理轉組都市計畫的概念,居然開始碰規劃了哈哈😏 #臺北共轉計畫 #都市里人 #實習 #西區門戶計畫 #北門再造...
-
都市里人實習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18:00:14🗣 嗨大家,上傳在YouTube的是「精華版」Podcast,如果聽完覺得有趣,可以前往各大平台收聽完整版!
【收聽我的Podcast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lzv3erhgpg708545ykmuez6/platforms
*留下五星評價,留言妳的想法或是希望聽到的主題
*KKBOX & Spotify可以把節目分享到IG限動,分享你的感想給我吧
*推薦大家起床、睡前、通勤、吃飯四個時間聽最讚!
▌麥克風:美國Blue Snowball 雪球麥克風 / 白色 2980$
▌聲音剪輯軟體:Audacity
.....................................................................
S2EP#13|當「志工服務」變成工作:非營利組織如何營利?緬甸冷知識、做善事卻被當地質疑、NGO工作者日常&困難、出隊遇到民族內亂 feat. 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團長語珊
✦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IG在這邊,有興趣的朋友趕緊去關注吧!→@me.volunteer2017
https://www.instagram.com/me.volunteer2017/?hl=zh-tw
▊ 這集聊什麼
(00:01:33)Welcome緬甸華文教育服務團團長 - 語珊!台灣人陌生的緬甸、血腥政變...政大教育轉作NOP、緬甸生活一個月
(00:08:30)乘車一千公里去服務、沒水沒電點蠟燭的臘戍、緬甸小學用台灣課本?社團VS財團法人、非營利組織如何"營利"
(00:16:20)疫情之下的轉型、如何籌募經費?劃撥募款?小額捐款怎麼做、NGO工作者日常:不停出差、工作即生活、什麼特質適合
(00:26:30)短時間看不到成效、各種公關場合、一次性志工VS非營利工作者、不適合創業的個性
(00:34:15)緬甸冷知識:華人比例最高的都市、緬文的你好&謝謝怎麼說?台灣幾倍大?推薦都市&景點、瓦城在這!塗在臉上的東西
(00:45:09)帶志工的感想、國際志工=增廣見聞?遇到主要幹道被炸掉、做志工服務卻被當地排擠、善良是種選擇
.....................................................................
【在職場闖蕩的大四生】— 分享在校園跟職場之間的大小事:快畢業的未來迷惘 & 畢業不久的社畜心聲 & 職場實習的各種秘辛!
馬它mata – 念醫學大學、Youtuber、Podcaster、穿搭客 — 擅長在家邋遢出門漂亮。
*請我喝大冰美,每天才有動力keep going
https://pay.firstory.me/user/matainthehouse
*IG:https://reurl.cc/rgdo8b
*YouTube:https://reurl.cc/KAKqjm
*Email:camelstyle0629@gmail.com
.....................................................................
🗣關於我的Podcast節目《馬它 in the HOUSE》
【在職場闖蕩的大四生】— 分享在校園跟職場之間的大小事:快畢業的未來迷惘 & 畢業不久的社畜心聲 & 職場實習的各種秘辛!
馬它mata – 念醫學大學、Youtuber、Podcaster、穿搭客 — 擅長在家邋遢出門漂亮。
*請我喝大冰美,每天才有動力keep going
https://pay.firstory.me/user/matainth...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matamata.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podcast#馬它intheHOUSE#podcast推薦 -
都市里人實習 在 Lulu黃路梓茵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29 12:00:12一輩子的戀愛 就是上美麗的情歌!
🎧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LULU29
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說了個阿公阿嬤之間的愛情故事給煌奇老師
然後老師就給了我一個很溫暖又揪心的旋律
我光是收到曲已經先哭一次
很謝謝蕭煌奇老師用旋律就已經這麼打動人
很可惜
在收到曲還沒請武雄老師填詞時
阿公就先走一步了
送完阿公一陣子之後
鼓起勇氣聯絡上武雄老師
在電話這頭跟武雄老師說故事
故事內容都一樣
只是阿公不在了
很謝謝武雄老師這麼細膩又真摯的文字
每一句都寫到我的心裡
謝謝兩位老師
影像的部分要超級謝謝殷振豪導演團隊
我跟他們開過兩次會議
第二次會議上聽到他們的腳本幾乎完整呈現了阿公阿嬤的故事
會議上已經掉一次眼淚
他們真的太細心了
等到看到剪輯完成的版本
內心的澎湃已經超越我原本的想像
謝謝檢場大哥、丁梅卿大姐演出阿公阿嬤的角色
對我來說
這不只是一首音樂作品
更是全家人記憶的收藏
這首歌我花了好大的力氣才把他唱好
獻給天上的阿公、還有已經忘記我們的阿嬤。
-
Lulu黃路梓茵《29》 8/21 全面發行
首批專輯內附"Lulu的時光縫隙盒"
打開裝置的瞬間,解壓縮Lulu的29歲時光
-
〈上美麗的情歌〉唱出阿公阿嬤的雋永戀情
即使忘了自己 也記得相伴一生的那個人
一輩子的戀愛 就是上美麗的情歌!
做專輯的時候,Lulu就希望能夠收錄一首台語歌,因為她一直都很喜歡唱台語歌,小時後,當里長的阿公辦社區里民大會時,Lulu都會上台唱台語歌,上大學的時候也在台語電台打工,每天都在聽台語老歌;所以才接了跟蕭煌奇老師共同主持的台語歌唱節目;定下唱台語歌的方向之後,也立刻鎖定主題是關於阿公阿嬤的愛情。
在阿公的晚年最後兩年,生了重病的阿公躺在床上,說話聲音越來越微弱,但只要他用盡全身力一開口講話,就是問Lulu的媽媽,「阿嬤有沒有吃飯?」但其實阿嬤在七八年前就已經失智,記不得任何人了,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喜歡哼著歌,身體也很健康,但是當Lulu的媽媽跟阿嬤說到阿公的名字時,阿嬤卻記得這個名字。對照阿公和阿嬤的狀況,Lulu不禁問,到底是什麼樣的愛情,能夠真的從年輕到老,維持一輩子?
年輕時的阿公去打八二三炮戰,有段很長的時間不在家,都是阿嬤一個人帶著五個小孩,撐起這個家,等阿公回來;所以前半生都是阿嬤撐這個家,但是後半生變成阿公撐起這個家,因為阿嬤失智了。阿公帶阿嬤散步、餵飯洗澡;兩人好像台語說的「相欠債」,在彼此的一生中輪流扮演看顧對方的角色。
Lulu跟蕭煌奇老師說了阿公阿嬤的故事之後,蕭煌奇老師很快的就寫了這首曲,Lulu聽著還沒填上詞的DEMO就已經被逼出淚來;收到曲時,阿公已經重病,在製作過程中,阿公也離開了,這首歌也陪著媽媽渡過難過的時刻。
之後Lulu鼓起勇氣聯絡心目中寫台語詞最崇拜的武雄老師,跟他說了這個主題,很快的收到了武雄老師的歌詞,歌詞非常美麗動人,Lulu也非常慎重地唱了三次,因為台語的咬字更難,而且唱自己家人,情感更容易過頭,所以一邊要hold自己的情緒,一邊也要把她唱好,因為這是阿公阿嬤的歌,就很想努力認真唱好,所以花了很多很多力氣,不斷重唱,在去年末先錄了兩次,覺得聲音狀況不是很好,隔了兩個多月後再重新錄唱,也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一些,沈澱出另一種平凡永恆的真摯情感。
希望將這首〈上美麗的情歌〉,獻給在天上的阿公,和每天開心唱歌的阿嬤,以及每一段堅貞的愛情。
#Lulu黃路梓茵 #開箱Lulu的29 #上美麗的情歌
-
👩🏻訂閱看更多Lu:https://bit.ly/3dpk7SK
👩🏻Lulu の粉專:https://facebook.com/Lulu.cti
👩🏻Lulu の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sunnygirl800424
-
〈上美麗的情歌〉
詞:武雄
曲:蕭煌奇
阿公愛聽彼條歌 因為唱歌的人是阿媽
自少年 聽甲老 感動的心最時行
阿媽並無真大聲 阿公目睭瞌瞌嘛無講啥
一幕迷人的情愛 已經數十冬 時常出現阮兜大廳
來到都市離鄉的我 面對孤單的深夜
有時嘛期待有一個人 聽我為伊唱這條歌
聽過阿公阿媽上美麗的情歌 就知影情情愛愛親像夢一般
無需要海誓山盟 做袂到的咒誓 只要真心的陪伴
原來阿公阿媽上美麗的情歌 也是我日日夜夜無講的心聲
希望你總有一工 會了解阮心情 踮阮身邊 聽我唱這條歌
阿公愛聽彼條歌 因為唱歌的人是阿媽
一世人雙人相依偎 已經袂當拆分散
來到都市離鄉的我 面對孤單的深夜
有時嘛期待有一個人 甲我合唱這條歌
聽過阿公阿媽上美麗的情歌 就知影平平靜靜日子免虛華
無論是海角天邊 兩個人無變卦 猶原牽手做陣行
原來阿公阿媽上美麗的情歌 也是我思思念念溫暖的心聲
希望你總有一工 會了解阮心情 願意陪我 永永遠遠來做伴
陪我唱這條歌 永永遠遠來做伴
-
///音樂製作///
製作人Producer:蕭煌奇 Ricky Hsiao(黑色吉他工作室)
編曲Arranger:袁偉翔 Fanda.Yuan(駿傑音樂 June J Music)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喬莎宏 Josa
和聲編寫 Chorus Arranger:田曉梅 Brandy
和聲演唱 Chorus:田曉梅 Brandy
鼓Drums:陳柏州 Mr. Q
鼓組錄音師 Drum Recording Engineer:陳柏州 Mr. Q
鼓組錄音室 Drum Recording Studio:Mr.Q Studio
弦樂 Strings: 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 :蔡曜宇 Shuon Tsai / 駱思云 SsuYun Lo / 盧思蒨 SzuChien Lu / 陳奕勇 YiYung Chen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 朱奕寧 YiNing Ju / 黃雨柔 Nala Huang / 黃瑾諍 ChinCheng Huang
中提琴 Viola: 甘威鵬 Weapon Gan / 牟啟東 Wayne Mau
大提琴 Cello: 劉涵 Hang Liu(隱分子) / 張心維 Hsin-Wei Chang
弦樂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楊敏奇Micky Yang Protools
工程師 Protools operator:蔡周翰 Chou Han Tsai
弦樂錄音助理Assistant Engineer:蔡周翰 Chou Han Tsai
弦樂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玉成戲院錄音室 YuChen Cinema Studio
配唱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Vocals) :郭博文 Dr.Po
配唱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Vocals) :白金錄音室 Platinum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林正忠 Jerry Lin
混音工作室 Mixing Studio:白金錄音室 Platinum Studio
-
///MV製作///
MV 製作 PRODUCTION|Spacebar Studio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黃世萱 / 林沁兒
主要演員 STARRING|檢場 / 丁梅卿 / 王靖江
導演 DIRECTOR|殷振豪
執行導演 EXECUTIVE DIRECTOR|劉凡慈
副導演 1ST A.D.|林郁翎
製片 PRODUCER|阿豹
執行製片 P.D.|曾詠莉 / 歐順
攝影 D.O.P.|林子堯
攝影大助 1ST A.C.|陳璿任
攝影二助 2ND A.C.|胡晉瑋
實習生 INTERN|徐亞崴
攝影器材 PHOTOGRAPHIC EQUIPMENT|妄想機影音製作有限公司
燈光指導 GAFFER|林岑璋
燈光助理 ELECTRICS|賴威仁
燈光器材 LIGHT EQUIPMENT|妄想機影音製作有限公司
美術 ART DIRECTOR|何景意
執行美術 SET DECORATOR|古又如 / 蔡佩蓉
造型 STYLIST|豆豆
造型助理 ASSISTANT STYLIST|顏美蓮
梳化 MAKE-UP ARTIST & HAIR STYLIST|丁鈺芳
劇照 STILL PHOTOGRAPHER|李邦豪
剪接 EDITOR|陳韶華
調光 CLORIST|繼續映畫 阿鞭
後期製作 VISUAL EFFECTS|王雅鈴
混音 SOUND MIXER|賴彥中
標準字設計 LOGOTYPE DESIGN|蘇景霈
字卡設計 GRAPHIC DESIGNER|蘇景霈
演員表 EXTRA|劉淑華 / 蔡美玉 / 史瑞香 / 詹秀惠 / 李致遠 / 林祐弘 / 吳廷華 / 林見良
場地協力 VENUE PROVIDED|台北市大同區公所 / 青年公園管理所 / 青年公園駐警隊辦公室 / 詹內科診所 / 3%迷子創意服飾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愛蜜莉古董婚紗行 -
都市里人實習 在 黃氏兄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24 17:58:18「很多話來不及在離開之前,我多想告訴你‧‧‧」
《多想告訴你》接續著《不專心》劇情,將時光拉到了畢業季,詮釋的不再是校園青澀戀愛,而是離別裡的遺憾。分離前,每個人懷有各式各樣的心情;和好朋友們分開的不捨、走上各自人生的膽怯;對未來的期許與不確定。
而總有幾件想說,一直不敢說出口的‧‧‧偷偷喜歡誰、愛著誰?畢業前該放手一搏還是默默守護?
當時的酸甜,獨自默默走過了,而你,成為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溫柔。
這段回憶擱置在青春裡──《多想告訴你》
🎓畢業108🎓
EP.01【我的新座位】MV 👉 https://youtu.be/ZWYFHrJj4dI
EP.02【不專心】MV 👉 https://youtu.be/0GzLgn2fgcI
🔥2020年全新單曲
【專家模式】MV👉 https://youtu.be/x8AP-2aLEeE
【室友】MV 👉 https://youtu.be/kaP4JUyI0uc
【光】MV👉https://youtu.be/VdULKZtwwH8
🔥2021年全創作單曲
【世界再大你擁有我】👉https://youtu.be/PmZpf6a0gpw
🎧黃氏兄弟《多想告訴你》歌曲連結
專屬Smart Link:https://jsj.lnk.to/TheSecrets
Apple Music:https://apple.co/2KbxWsc
iTunes:https://apple.co/2wqEUl9
KKBOX:https://kkbox.fm/ma3f0c
Spotify:https://spoti.fi/2EI0XIk
MyMusic:https://bit.ly/30UH6zj
⭐音樂製作
歌曲 Song | 多想告訴你
作詞 Lyricist | 羅凱
作曲 Composer | 羅凱
演唱 Vocals | 瑋瑋
編曲 Arranger | 羅凱
吉他 Guitar | 楊恢宇 G.B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賴煙囪 Lai
錄音工作室 Recording Studio | 新奇鹿錄音室 Saturday
混音師 Audio mixer | 賴煙囪 Lai
⚡影像製作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 | 張繼正 Jizheng
導演 Director | 橘剛史 Takafumi Tachibana
副導演 1st A.D.|胡仲凱 John
助理導演 2nd A.D.|周宇軒 Shiu
編劇 Screenplay | 哲哲
橘剛史 Takafumi Tachibana
攝影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連晟霖 Lester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 | 謝士淵(黑仔熊) Kapuy
製片 Producer | 吳泓璋 Simon 黃宇頡 UJ
執行製片 Production Assistant | 黃子洋 Isaac
燈光師 Gaffer | 鄭韡
燈光助理 Best Boy Electrician | 林柏傑 姚學謙 張玉璇 李璟瀅
造型設計 Costume Designer | 莊謹嘉 Leka
三妝助理 Make-up Assistant |陳芸鳳 Alice 陳若璞 Polly 洪佩綺 Paggy
服裝管理 Wardrobe|黃嫈寓 Angel
美術 Art Designer|朱怡錚 Iris
美術助理 Set Dresser|高玉珍 Little 葉佳茹 Ruby 鍾宜忻 Joan
創作者夥伴 Buddy | 許嘉琪 Demi 古書豪 Ocar 張思文 Joanne 王翎竹 Haya
實習生 Intern|郭玫伶 Lynn 陳逸勳 Alan
剪接師 Editor|橘剛史 Takafumi Tachibana
調光 TC|橘剛史 Takafumi Tachibana
後期製作 Post-Production | 橘剛史 Takafumi Tachibana
字型設計 Font Design | 高玉珍 Little
劇照 Still Photographer| 林侑陞 Shung
主演 | 瑋瑋 哲哲 泥泥汝 白昆禾
班導師| 許家豪
特別演出:
YouTube 創作者:呱吉、魚乾、劉沛、赤井、球球、哈梓喵、凱洛、巴逼、林玄、Ryo、菱形、黑羽、森森、團團、柔伊、嬸嬸、Cindy、Amber、歡歡、比熊、小鬼、YJ、梓凜
TikTok 創作者 :云、函、Mo、可以、池里、康康、Amber、K、艾思恩、Anna、承彥、昭昭、顗安、喜哥
學生臨演 :張綾瑄、黃筱琹、胡嘉晉、黃怡慈、薛逸凡、吳宜臻、徐宇萱、張采心、游彩妮、劉妤萱、邱羚涵、謝聿絜、吳芷涵、高嘉苡、林子軒、林昌澤、侯博修、李子孝、黃俊翰、張杏潔、余佳純 、陳筠馨、黃鳳茹、 謝雅燁、高雅萍、江明駿、曾玉芳、王淑麗、葉倩宇、陳俐安、林芳伶、張庭禎、俞涵娜、黃暐哲、羅冠宇、王思婷、謝佳璇、張純嘉、蘇芮儀、林家宇、陳信愷、蔡全慶、林盈慈、張云欣、劉思妤、丁睿銓、吳家呈、翁宇浩、馬士閎、鄺亭妤、鄭又誠、邱蒲凱、董家宏、林柏丞、張仁傑、賈凱聖、徐佳伃、鄺亭妤、呂貞玲、陳昭榮、吳佳祐、許國昌、洪邦智、李佳玲、張舒婷、鄭伊婷、高嘉苡、林家宇、蘇芮儀、賈雅筑、鄭紫琪、田雅云、陳幸慈、李明臻、林哲宇、徐瑞陽、蘇庭穎、陳怡諳、陳映璇、吳亭儀、梅仲齡、蔡卓紘、戴芷芸 、戴珮玟、吳宥萱、趙于淇、吳姵蓁
老師臨演:陶芳令 蘇千純 潘正坤 郭秀鳳
💛特別感謝:
新北市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校長 林清南
學務主任 劉岳明 訓育組長 高秋芬
總務主任 謝嘉聰 幹事 楊振銘
資處科主任 黃耀民
商經科主任 薛伊町
三重商工 班聯會
三重商工 班聯會設備組
Lensbank 鏡頭銀行
六福影視器材
🙌其他兄弟系列
【兄弟Cover】翻唱/歌曲:https://reurl.cc/Dxzl6
【外婆家系列】https://reurl.cc/Ga8px
【整人系列】https://reurl.cc/M2pj4
【大型企劃】https://goo.gl/69gRsq
IG 追蹤 👉 huangbrotherss
FaceBook 專頁 👉 https://goo.gl/UcZf4Y
訂閱我們 👉 https://goo.gl/pPGJbv
訂閱泥泥汝 💝 https://reurl.cc/vEYrj
訂閱白昆禾 ✌🏻 https://reurl.cc/7EGON
🎓畢業108(不專心+多想告訴你) 相關影片🎓
MV解析直播 https://reurl.cc/pAba4
白昆禾 https://reurl.cc/q6bp3
https://reurl.cc/VlZ2A
https://reurl.cc/2VAK9
YO CINDY https://reurl.cc/jo49L
菱形 https://reurl.cc/bAbm6
Ryo https://reurl.cc/eAbkm
黑羽 https://reurl.cc/N98xq
黑仔熊 https://reurl.cc/9aAnv
https://reurl.cc/GOqNp
赤井 https://reurl.cc/W7YOO
球球 https://reurl.cc/N98xn
里可Boy https://reurl.cc/9aAna
https://reurl.cc/mAbYj
👉 兄弟倆日常;喜歡拍試吃、開箱、搞怪、整人影片、都市傳說、實驗、運動、黑暗料理(?)、抖音、Vlog
( 呃....就是生活中想拍什麼就拍什麼www )
► 每週一、三晚上六點,週六早上十點發片!會不定時直播跟追加影片(一定要開鈴鐺收通知!)
► 追蹤臉書專頁、IG 關注我們動態
( 大家多多分享、按喜歡,你的支持是給我們最大的鼓勵 )
#畢業歌 #MV #畢業歌曲 #多想告訴你 #不專心 #TheHiddenSecrets #畢業108 #黃氏兄弟
都市里人實習 在 芸芸の育兒生活雜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土繪本]
這學期加入學校推廣閱讀活動,上了些有趣的課,上禮拜也完成了第一次的進班實習。
一直以為很有說故事經驗的我,原來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要吸引一整個班級的孩子的注意力、隨時跳出各種千奇百怪問題與突發狀況,其實沒有這麼容易。突然覺得學校老師們好厲害啊!(需要膜拜)。
我們這組這次訂的主題是推廣鄉土教育、認識我們的家鄉與文化。組員們每個都超認真!!能一起合作很開心呢。😀
🦁劍獅巡禮
我這次進班挑的繪本是「劍獅巡禮」。
先從繪本故事帶入,再跟孩子說明劍獅的由來。探討古文化習俗跟現今科技時代的差異。最後在帶一個劍獅手作活動。還帶了台南人爸爸收藏的劍獅給大家欣賞。時間有點吃緊,所以太緊湊。
🇹🇼本土作者_張又然
這次培訓課程中,最喜歡且獲益最多的是張又然老師的課。
聽他分享創作過程,跟著他一起欣賞繪本裡的藝術。處處是細節,但是從不同人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啟發。張老師把繪本比喻為藏寶箱理論,可以撈出屬於自己的寶藏。真的很有趣!
喜歡張老師的作品裡藏著各種台灣專屬的動物、特色、細節。這四本真的非常值得收藏,推薦給大家。
👗藍色小洋裝
小玉因為皮膚容易發癢(異位性皮膚炎?),只能穿阿嬤做的白色棉洋裝。但是小玉也想要跟大家一樣穿漂亮的衣服,於是阿嬤幫她的白洋裝藍染變成美麗的洋裝.....
故事的啟發是三峽藍染。
🌸春神跳舞的森林
鄒族後代阿地回到奶奶的故鄉阿里山的故事。張老師為了好好呈現這本書,查閱資料、實地考察、費時六年才完成,裡面充滿各種台灣特有的元素。阿里山小火車、神木、台灣黑熊、吉野櫻、占卜鳥....等。非常豐富。看了後決定要帶孩子來衝個阿里山。是四本中我最喜歡的一本。
🌳再見小樹林
張老師是景美人,是懷念自己童年故鄉的一本創作。當時他的秘密探險小森林因為都市化被拿來蓋了大樓......。是他的回憶創作。
🧝🏻少年希拉雅
一個關於西拉雅族、友情和動物保育的感人故事。
能夠為推廣閱讀盡上一份力感到充實❤️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土繪本呀😊
#鄉土文學
#本土繪本
都市里人實習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再度發長文是想給大家說個故事,雖然我很不想這麼極端,但我實在忍無可忍。
大家應該知道我應屆畢業於台大大氣科學系,但也同時修了傳播學程。
在大四時,我曾在中國時報實習,並獨立從今年 2 月初開始企劃,6 月底截稿,耗時近 5 個月完成專題,並投稿今年的 TVBS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前幾天也收到通知,很幸運的入圍了。
原本是件很令人開心的事,但今天我卻被我憧憬的新聞界狠狠甩了一巴掌。
由於報導初步完成時我正好在找工作,而我的指導老師是聯合報出身,因此在 6 月 18 日時曾經和老師一起到聯合報拜訪,但不是面試,就是拜訪朋友的感覺。
當天,我帶上了兩份簡歷和剛完成的文字報導專題,並交給了聯合報的兩位主管(說實話是什麼職位我記不太清楚,似乎是願景工程的負責人、深度報導中心的主任還有經理什麼的樣子),希望能夠有機會成為聯合報的記者,但我最後只換來一張名片就沒有下文了。
到現在我還記得,把名片給我的那位主管翻過我的報導後嘆了口氣,把名片給我之後說了聲「加油」,而後來聯合報當然沒有給我 offer,當初我覺得可能是我能力不夠、選題不好所以不足以讓聯合報用我,因此當時也就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可是!
今天聯合報 A5 的半版專題和我的專題內容在採訪題材、訪問對象上高度重疊,但卻完全沒有標註與我的報導的關聯性!
為了釐清整件事,我理個時間軸給大家看看:
6 月 18 日 和指導老師拜訪聯合報,並交出簡歷、報導。
6 月 30 日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截稿。
8 月 11 日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公布,報導內容完全公開。
一般而言,新聞專題報導產出需要 1 至 2 周的時間,即使是在 8 月 11 日看到入圍名單、參考我的報導而製作這項專題,也應該稍微提到參考哪一篇報導,即使只有一句話都不會讓我現在這麼痛心,更何況,聯合報這時候報導這項專題讓我沒有辦法不去聯想另一個可能性。
有沒有可能在 6 月 18 日,上層看到我的報導後就準備讓下方的記者做這項專題?
我完全不排斥記者或報社做我曾經做過的題目、訪我曾經訪過的人,相反的我很樂見我關心的議題能被這麼大的報社重視,也為我的受訪對象感到開心,但如果真的是上層的決定,除了在報導中提到我的報導外,我會覺得報社有沒有可能寄封信給我、即使內容只是說「我們還是不能雇用妳,但我們對妳的報導有興趣,希望另外出一則專題」,這樣我也能接受。
但報社這樣的做派會讓我覺得,我花了 5 個月尋找受訪對象、實地走訪、編寫報導,就只是讓聯合報撿了現成的採訪資料,要我心裡怎麼能舒服?何況我聽說,該名記者曾經提到有參考我的報導。
從 2 月起先從各縣市鳥會、動保單位問起,一路問、一路找資料才完成這篇報導,打了多少電話跑了多少地方,邊顧課業邊寫報導,所有器材自己買,所有費用自己付,結果就只為聯合報做了嫁妝?
倘若聯合報真的拿了我的題目,我必須說這時間挑的完美,報導已經完全公開,誰都能寫這報導,倘若我追究起來甚至可能影響獲獎的可能性。
但這要我如何嚥下這口悶氣,我不會要求聯合報給我什麼補償,我想要的只是一個說法、一個解釋。
假如聯合報真的只是看到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後跟著做了窗殺專題,好,我完全沒意見,相反的我會很高興,但我還是希望,能不能,至少在報導中提到永續報導獎或我的名字,不要讓我覺得自己 5 個月的努力都只是成了永遠不會不被人看到的參考資料!
但倘若聯合報真的是因為我在 6 月 18 日交出的作品而做了這份報導,我實在無法嚥下這口氣。
補充:
我會有疑慮主要是在於這篇報導與我的有 4 點相似。
第一是在訪問對象王齡敏獸醫師的部分,但這部分我認為論點相對薄弱,因為獸醫師原本就致力於這一塊,被訪問並不是太稀奇。
第二點是在野鳥撞玻璃回報社團的部分,這一點在我的報導中也有提到,但若要說是英雄所見略同,我也覺得說得過去。
我最疑惑的是在八里國中的案件一事,當初知道八里國中是因為王獸醫師前往八里國中做社團演講,並不是開放給記者或媒體採訪的場合,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這麼巧、這麼神奇的同樣從這個點切入進行報導,再者就是台大保育社的張季平,這 4 點重疊,我實在很難不多想。
2020.08.20 更新:
今天早上接到聯合報的電話,之後會再擇日面談,謝謝大家關心,也希望能夠得到好的結果。
2020.08.20 晚間更新:
今早接到聯合報的電話時,我其實可以了解聯合報是有心想解釋這件事情的,但當時我希望聯合報能用文字公開這件事,因為經過這篇報導,我面對聯合報,說誇張一點,已經是恐懼大於理智了,因此沒有馬上應下。
後來我得到這樣的回應,著實讓我重新上了一課,學到以往實習不曾學到的新知識,原來媒體可以這麼運作,原來報導可以這麼解釋,原來參考不一定要註明來源。
原來學生想像的新聞倫理都只是烏托邦的幻想。
對於聯合報願意回應,我表達感謝,即使這和我以往所信仰的新聞生態不同。
到這一刻我還是相信,「記者」是用自己的雙眼和雙耳見證現實,用文字、聲音、影像,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把大眾看不到、卻應該看到的現實如實陳述的重要職業,有自己的操守、自己的職業底線。
現在,我只能說,這樣的結果雖然令人遺憾,但也讓我重新認識了社會,以後也該多幾分防備,保護自己,也避免讓其他人陷入這樣不明不白的境地。
但這一刻我只能說,這一堂課,真的太沉太重,我終生難忘。
2020.08.22 晨間更新:
經過一個晚上的沈澱,我想我現在比較能理性的來描述昨天發生的事,因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也大概也了解了聯合報現在的處理態度,但我也無可奈何。
在昨天下午,聯合報告訴我,不論跟我怎麼談,恐怕我都不會相信聯合報,而且昨天我對於網友的回覆讓他們感受到,我是不能溝通的,我在用網軍威脅聯合報。
我必須說,如果我對於聯合報真的只剩滿腔惡意,我不會一退再退,不會到現在都還不願意寫出當天與我見面的長官的姓名,不會在看到聲明之後,仍然想要聽到聯合報的說法。
如果我真的想要傷害聯合報、對聯合報已經沒有任何信任,當留言提到需不需要幫我分享貼文到爆料公社時,我怎麼會婉拒?何況我在 20 日凌晨已經加入爆料公社,我為何不馬上貼文?
其實在最初兩天,我一度瀕臨崩潰,我最親的人要我忍,我最尊敬的人要我不要攻擊聯合報,我對新聞倫理僅存的信仰也不斷地告訴我,不要再為了這件事,讓那些真的很幫忙、願意接受一個毫無根基、連有沒有機會獲獎都不能保證的學生採訪的受訪對象們。
我都知道的,讓聯合報來做這項題,會比我一個默默無名的畢業生、或者說實習記者來做更有宣傳效果,能讓更多人有機會知道這項鮮少被人關注的議題。
打從第一天、看到這則報導,我就知道,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怎麼可能向報社說明白我的疑慮,我甚至想過,要是追究起來,報社會不會反咬我說,是我的指導老師建議我做這項題的,我才是那個拿了聯合報想做的題目的人。
但真的不是,從一開始,在 3 月,我向指導老師提案想做領角鴞與都市鳥類的生存危機,其中就有提出野鳥有沒有可能在夜間因為靠近光源而撞上窗戶的討論(雖然那時候我還懵懵懂懂不知道野鳥撞玻璃就叫窗殺就是了),但指導老師提醒我,領角鴞是舊題,現在已經沒什麼保育危機,議題意義不大,建議改題目,所以我後來又參考了野鳥分享社團裡關子嶺碧雲寺山麻雀攻擊電箱的案例,才終於確定了要做「窗殺」這項題目作為投稿作品,而山麻雀的題目,就變成了課堂內的期末報導。
我的專題發想拐了很多彎才決定,都市鳥類生存危機的題目被駁回時,我也曾考慮照著指導老師的建議,做新冠肺炎相關的專題紀錄,但當時我覺得,我還是想要做野鳥相關的題目。
在去年指導老師所開的課程中曾經寫過大量砲陣集體拍攝台大領角鴞的報導,從那時我就加入了幾個野鳥社團,自己本身也是曾經養過寵物鳥的人,因此對鳥類有著特別的情愫,所以我想把我人生中第一個專題聚焦在牠們身上。
於是在提案被否決數次後,即使指導老師仍然認為窗殺一題被關注的機會不大,我還是在 4 月著手嘗試接觸、聯絡我規劃中的採訪對象。
我希望聯合報的長輩們能相信,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這項題目,也是真心的想要窗殺被社會大眾看見,我一直在掙扎,我知道我每一次堅持論點,就是在給我的受訪對象造成困擾,被寫在報導中的他們不該被捲入這場羅生門般的討論,我以往也被前輩指導,作為記者,寫好自己的文字,如實呈現被報導者的想法,然後,要保護好自己的受訪者,這是應有的職業道德,也是必須負起的責任。
所以我心裡一直有著退縮的念頭,尤其是聯合報的長輩們透過受訪者與我聯繫時,想要收手的想法幾乎佔據了所有思緒,這件事牽連受訪者太深,我很清楚不該這樣,這不是記者該做的事,即使我現在已經失去了實習記者的身份。
這件事最一開始是在 19 日,指導老師特別來到辦公室,翻出這篇聯合報的專題,很開心的說「妳看,是妳的報導呢!這個題被關注了!」
第一時間我感到興奮,我想看看聯合報用了什麼樣不同的角度切入這項議題,從開始學習新聞寫作起,我都是這樣,我很想知道,前輩們是用什麼樣的文字去描述一段事實、寫成一篇報導,是怎麼切入一個議題,但下一瞬間,我的心涼了半截。
為什麼這切入點這麼熟悉,為什麼這架構這麼相似?
我很想知道,我是真的很想知道,我問了老師這個問題,卻被罵了一頓,老師離開辦公室後,我一次又一次的閱讀這篇報導,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文字幾乎讓我崩潰,我想說服自己,這篇報導與我無關,這只是巧合,但我辦不到。
做專題時提案一再被駁回我沒退縮,被想要訪問的對象拒絕或沒接到回應我也沒難過太久,因為拿不到資料不得不改變報導切入點我也沒有遲疑,但這一刻真的是我做這項專題至今最絕望的時候,尤其是這天晚上在臉書發文後,指導老師來訊要我停手,不要傷害聯合報的聲譽,這種絕望更甚。
中午,我一個人躲起來試圖安慰自己,卻發現越是想放下,這件事就越像一根拔不掉的刺,牢牢扎在心頭,止住了眼淚回到辦公室,看著前輩幫我熱好的便當,我很想坐下來吃,但眼淚差點再度潰堤,我沒吃幾口,放下便當擠出連自己都知道難看的笑,說「我想出去走走,等等回來」,那之後漫無目的的在校園晃蕩,大概半小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一直告訴自己,是我多想了,聯合不是這樣的報社,因為這跟老師一直以來告訴我的不一樣。
我想,我需要聯合報直接告訴我這一點,拿出能說服我的理由,告訴我是我多想了,我會相信,我知道我會立刻相信這間公司。
但後來知道的種種消息,讓我越來越無法承受,包括聯合可能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報社裡似乎有些黑暗面,也包括我的指導老師可能出賣我。
到了 20 日,我表面冷靜,但心裡已經慌了,這一切跟我以前想的不一樣,我想要我的專題被人參考,但不是這種方式,接到電話、同意面談,我是恐懼的,我不知道我面對的是什麼,只知道我幾乎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也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連訪綱都沒辦法擬、連稿都沒辦法寫(我目前在處理一些採訪題材,這也是我目前的工作內容之一),那天我除了早餐的一顆肉包外,再也沒吃其他東西,連一直教我重訓的大哥都發現我不對勁(平常都做 3 小時重訓的人突然只做 1 小時也的確是件怪事)。
離開重訓室後,我看到了前天的聲明,但我卻突然冷靜了下來,我重新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
參考了請承認,即使只是在文章尾端加上參考連結,或是給我的專題一篇報導,這樣我都能接受,但如果完全沒有參考,請給我證據。
我知道一間大公司有多少方法可以重傷一個剛出社會的新人,而且無比容易,我讓自己處在極為被動的狀態,還一退再退,就是想讓聯合報明白,我沒有任何攻擊性可言,但我也的確已經沒什麼可以失去,就連追究這件事可能讓我失去我現在安身的這份工作也想過,更不用說,往後我想回到新聞界將會無比困難。
但我的願望真的非常簡單,我也不想再要更多,這兩天我已經累了,總在強顏歡笑,告訴自己的朋友「看來我的社會歷練比其他畢業生多上了無數倍」,也久違地體會到,世界變得索然無味的感覺。
我仍舊不明白聯合報為什麼要取消昨天的面談,既然知道我還有疑慮,那不是更該說明清楚?為什麼連嘗試再度說服我都不願意?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間公司好像始終在用最大的惡意估量我的動機,或許是我在言詞表達上太過笨拙,讓一間公司看不出我隱晦的善意,但也可能我們彼此都需要一段時間冷靜。
比起一開始,我的情緒已經恢復到了常態,走出了最初兩天的慌亂和失措,我覺得做過實習記者是件好事,讓我學會如何把自己的思維跟事件本身帶有的情緒切割,用最理性的方式思考。
所以我要說,因為沒有達成溝通,我「不希望」這篇貼文出現在爆料公社,但也希望我的請求能被報社聽見,我再度強調我對聯合報真的沒有任何惡意,而我也不想再傷害或牽連更多曾經努力幫助我的受訪者,這違背我的信仰,也對他們極不公平。
因此,如果聯合報仍能堅持論點、強調不曾參考我的作品,我想繼續追究下去也不會有結果,只會陷入互相傷害、猜疑的循環,如果是這樣,那我想已經夠了,我只求聯合報,能不能在未來某一天,再讓我看一次貴報社規劃、採訪的窗殺相關專題,甚至願景工程更好,用不一樣的角度和架構,讓這個議題被更多人知道。
我同意聯合報聲明的第四點,我想要這個題目受到重視,所以我願意把我的疑慮放到一邊,也感謝這幾天貴報社對我的社會指導,在這方面,貴報社的長輩們是無比出色的老師,而我也要對我的指導老師表達最後的感謝,我早該認清,從畢業以後,我就不再是您的學生,您並沒有幫助我的義務,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我抱持著天真的念舊和依戀,才會格外失望。
都市里人實習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媒體混久一點就知道彼此參考,被大量引用是很常見的事情。
我還因為跟某家整篇引用我的專欄的媒體抗議而被直接封鎖臉書呢!
個人怎麼跟組織鬥呢?
今天再度發長文是想給大家說個故事,雖然我很不想這麼極端,但我實在忍無可忍。
大家應該知道我應屆畢業於台大大氣科學系,但也同時修了傳播學程。
在大四時,我曾在中國時報實習,並獨立從今年 2 月初開始企劃,6 月底截稿,耗時近 5 個月完成專題,並投稿今年的 TVBS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前幾天也收到通知,很幸運的入圍了。
原本是件很令人開心的事,但今天我卻被我憧憬的新聞界狠狠甩了一巴掌。
由於報導初步完成時我正好在找工作,而我的指導老師是聯合報出身,因此在 6 月 18 日時曾經和老師一起到聯合報拜訪,但不是面試,就是拜訪朋友的感覺。
當天,我帶上了兩份簡歷和剛完成的文字報導專題,並交給了聯合報的兩位主管(說實話是什麼職位我記不太清楚,似乎是願景工程的負責人、深度報導中心的主任還有經理什麼的樣子),希望能夠有機會成為聯合報的記者,但我最後只換來一張名片就沒有下文了。
到現在我還記得,把名片給我的那位主管翻過我的報導後嘆了口氣,把名片給我之後說了聲「加油」,而後來聯合報當然沒有給我 offer,當初我覺得可能是我能力不夠、選題不好所以不足以讓聯合報用我,因此當時也就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可是!
今天聯合報 A5 的半版專題和我的專題內容在採訪題材、訪問對象上高度重疊,但卻完全沒有標註與我的報導的關聯性!
為了釐清整件事,我理個時間軸給大家看看:
6 月 18 日 和指導老師拜訪聯合報,並交出簡歷、報導。
6 月 30 日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截稿。
8 月 11 日 TVBS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公布,報導內容完全公開。
一般而言,新聞專題報導產出需要 1 至 2 周的時間,即使是在 8 月 11 日看到入圍名單、參考我的報導而製作這項專題,也應該稍微提到參考哪一篇報導,即使只有一句話都不會讓我現在這麼痛心,更何況,聯合報這時候報導這項專題讓我沒有辦法不去聯想另一個可能性。
有沒有可能在 6 月 18 日,上層看到我的報導後就準備讓下方的記者做這項專題?
我完全不排斥記者或報社做我曾經做過的題目、訪我曾經訪過的人,相反的我很樂見我關心的議題能被這麼大的報社重視,也為我的受訪對象感到開心,但如果真的是上層的決定,除了在報導中提到我的報導外,我會覺得報社有沒有可能寄封信給我、即使內容只是說「我們還是不能雇用妳,但我們對妳的報導有興趣,希望另外出一則專題」,這樣我也能接受。
但報社這樣的做派會讓我覺得,我花了 5 個月尋找受訪對象、實地走訪、編寫報導,就只是讓聯合報撿了現成的採訪資料,要我心裡怎麼能舒服?何況我聽說,該名記者曾經提到有參考我的報導。
從 2 月起先從各縣市鳥會、動保單位問起,一路問、一路找資料才完成這篇報導,打了多少電話跑了多少地方,邊顧課業邊寫報導,所有器材自己買,所有費用自己付,結果就只為聯合報做了嫁妝?
倘若聯合報真的拿了我的題目,我必須說這時間挑的完美,報導已經完全公開,誰都能寫這報導,倘若我追究起來甚至可能影響獲獎的可能性。
但這要我如何嚥下這口悶氣,我不會要求聯合報給我什麼補償,我想要的只是一個說法、一個解釋。
假如聯合報真的只是看到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後跟著做了窗殺專題,好,我完全沒意見,相反的我會很高興,但我還是希望,能不能,至少在報導中提到永續報導獎或我的名字,不要讓我覺得自己 5 個月的努力都只是成了永遠不會不被人看到的參考資料!
但倘若聯合報真的是因為我在 6 月 18 日交出的作品而做了這份報導,我實在無法嚥下這口氣。
補充:
我會有疑慮主要是在於這篇報導與我的有 4 點相似。
第一是在訪問對象王齡敏獸醫師的部分,但這部分我認為論點相對薄弱,因為獸醫師原本就致力於這一塊,被訪問並不是太稀奇。
第二點是在野鳥撞玻璃回報社團的部分,這一點在我的報導中也有提到,但若要說是英雄所見略同,我也覺得說得過去。
我最疑惑的是在八里國中的案件一事,當初知道八里國中是因為王獸醫師前往八里國中做社團演講,並不是開放給記者或媒體採訪的場合,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這麼巧、這麼神奇的同樣從這個點切入進行報導,再者就是台大保育社的張季平,這 4 點重疊,我實在很難不多想。
2020.08.20 更新:
今天早上接到聯合報的電話,之後會再擇日面談,謝謝大家關心,也希望能夠得到好的結果。
2020.08.20 晚間更新:
今早接到聯合報的電話時,我其實可以了解聯合報是有心想解釋這件事情的,但當時我希望聯合報能用文字公開這件事,因為經過這篇報導,我面對聯合報,說誇張一點,已經是恐懼大於理智了,因此沒有馬上應下。
後來我得到這樣的回應,著實讓我重新上了一課,學到以往實習不曾學到的新知識,原來媒體可以這麼運作,原來報導可以這麼解釋,原來參考不一定要註明來源。
原來學生想像的新聞倫理都只是烏托邦的幻想。
對於聯合報願意回應,我表達感謝,即使這和我以往所信仰的新聞生態不同。
到這一刻我還是相信,「記者」是用自己的雙眼和雙耳見證現實,用文字、聲音、影像,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把大眾看不到、卻應該看到的現實如實陳述的重要職業,有自己的操守、自己的職業底線。
現在,我只能說,這樣的結果雖然令人遺憾,但也讓我重新認識了社會,以後也該多幾分防備,保護自己,也避免讓其他人陷入這樣不明不白的境地。
但這一刻我只能說,這一堂課,真的太沉太重,我終生難忘。
2020.08.22 晨間更新:
經過一個晚上的沈澱,我想我現在比較能理性的來描述昨天發生的事,因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也大概也了解了聯合報現在的處理態度,但我也無可奈何。
在昨天下午,聯合報告訴我,不論跟我怎麼談,恐怕我都不會相信聯合報,而且昨天我對於網友的回覆讓他們感受到,我是不能溝通的,我在用網軍威脅聯合報。
我必須說,如果我對於聯合報真的只剩滿腔惡意,我不會一退再退,不會到現在都還不願意寫出當天與我見面的長官的姓名,不會在看到聲明之後,仍然想要聽到聯合報的說法。
如果我真的想要傷害聯合報、對聯合報已經沒有任何信任,當留言提到需不需要幫我分享貼文到爆料公社時,我怎麼會婉拒?何況我在 20 日凌晨已經加入爆料公社,我為何不馬上貼文?
其實在最初兩天,我一度瀕臨崩潰,我最親的人要我忍,我最尊敬的人要我不要攻擊聯合報,我對新聞倫理僅存的信仰也不斷地告訴我,不要再為了這件事,讓那些真的很幫忙、願意接受一個毫無根基、連有沒有機會獲獎都不能保證的學生採訪的受訪對象們。
我都知道的,讓聯合報來做這項題,會比我一個默默無名的畢業生、或者說實習記者來做更有宣傳效果,能讓更多人有機會知道這項鮮少被人關注的議題。
打從第一天、看到這則報導,我就知道,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怎麼可能向報社說明白我的疑慮,我甚至想過,要是追究起來,報社會不會反咬我說,是我的指導老師建議我做這項題的,我才是那個拿了聯合報想做的題目的人。
但真的不是,從一開始,在 3 月,我向指導老師提案想做領角鴞與都市鳥類的生存危機,其中就有提出野鳥有沒有可能在夜間因為靠近光源而撞上窗戶的討論(雖然那時候我還懵懵懂懂不知道野鳥撞玻璃就叫窗殺就是了),但指導老師提醒我,領角鴞是舊題,現在已經沒什麼保育危機,議題意義不大,建議改題目,所以我後來又參考了野鳥分享社團裡關子嶺碧雲寺山麻雀攻擊電箱的案例,才終於確定了要做「窗殺」這項題目作為投稿作品,而山麻雀的題目,就變成了課堂內的期末報導。
我的專題發想拐了很多彎才決定,都市鳥類生存危機的題目被駁回時,我也曾考慮照著指導老師的建議,做新冠肺炎相關的專題紀錄,但當時我覺得,我還是想要做野鳥相關的題目。
在去年指導老師所開的課程中曾經寫過大量砲陣集體拍攝台大領角鴞的報導,從那時我就加入了幾個野鳥社團,自己本身也是曾經養過寵物鳥的人,因此對鳥類有著特別的情愫,所以我想把我人生中第一個專題聚焦在牠們身上。
於是在提案被否決數次後,即使指導老師仍然認為窗殺一題被關注的機會不大,我還是在 4 月著手嘗試接觸、聯絡我規劃中的採訪對象。
我希望聯合報的長輩們能相信,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這項題目,也是真心的想要窗殺被社會大眾看見,我一直在掙扎,我知道我每一次堅持論點,就是在給我的受訪對象造成困擾,被寫在報導中的他們不該被捲入這場羅生門般的討論,我以往也被前輩指導,作為記者,寫好自己的文字,如實呈現被報導者的想法,然後,要保護好自己的受訪者,這是應有的職業道德,也是必須負起的責任。
所以我心裡一直有著退縮的念頭,尤其是聯合報的長輩們透過受訪者與我聯繫時,想要收手的想法幾乎佔據了所有思緒,這件事牽連受訪者太深,我很清楚不該這樣,這不是記者該做的事,即使我現在已經失去了實習記者的身份。
這件事最一開始是在 19 日,指導老師特別來到辦公室,翻出這篇聯合報的專題,很開心的說「妳看,是妳的報導呢!這個題被關注了!」
第一時間我感到興奮,我想看看聯合報用了什麼樣不同的角度切入這項議題,從開始學習新聞寫作起,我都是這樣,我很想知道,前輩們是用什麼樣的文字去描述一段事實、寫成一篇報導,是怎麼切入一個議題,但下一瞬間,我的心涼了半截。
為什麼這切入點這麼熟悉,為什麼這架構這麼相似?
我很想知道,我是真的很想知道,我問了老師這個問題,卻被罵了一頓,老師離開辦公室後,我一次又一次的閱讀這篇報導,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文字幾乎讓我崩潰,我想說服自己,這篇報導與我無關,這只是巧合,但我辦不到。
做專題時提案一再被駁回我沒退縮,被想要訪問的對象拒絕或沒接到回應我也沒難過太久,因為拿不到資料不得不改變報導切入點我也沒有遲疑,但這一刻真的是我做這項專題至今最絕望的時候,尤其是這天晚上在臉書發文後,指導老師來訊要我停手,不要傷害聯合報的聲譽,這種絕望更甚。
中午,我一個人躲起來試圖安慰自己,卻發現越是想放下,這件事就越像一根拔不掉的刺,牢牢扎在心頭,止住了眼淚回到辦公室,看著前輩幫我熱好的便當,我很想坐下來吃,但眼淚差點再度潰堤,我沒吃幾口,放下便當擠出連自己都知道難看的笑,說「我想出去走走,等等回來」,那之後漫無目的的在校園晃蕩,大概半小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一直告訴自己,是我多想了,聯合不是這樣的報社,因為這跟老師一直以來告訴我的不一樣。
我想,我需要聯合報直接告訴我這一點,拿出能說服我的理由,告訴我是我多想了,我會相信,我知道我會立刻相信這間公司。
但後來知道的種種消息,讓我越來越無法承受,包括聯合可能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報社裡似乎有些黑暗面,也包括我的指導老師可能出賣我。
到了 20 日,我表面冷靜,但心裡已經慌了,這一切跟我以前想的不一樣,我想要我的專題被人參考,但不是這種方式,接到電話、同意面談,我是恐懼的,我不知道我面對的是什麼,只知道我幾乎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也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連訪綱都沒辦法擬、連稿都沒辦法寫(我目前在處理一些採訪題材,這也是我目前的工作內容之一),那天我除了早餐的一顆肉包外,再也沒吃其他東西,連一直教我重訓的大哥都發現我不對勁(平常都做 3 小時重訓的人突然只做 1 小時也的確是件怪事)。
離開重訓室後,我看到了前天的聲明,但我卻突然冷靜了下來,我重新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
參考了請承認,即使只是在文章尾端加上參考連結,或是給我的專題一篇報導,這樣我都能接受,但如果完全沒有參考,請給我證據。
我知道一間大公司有多少方法可以重傷一個剛出社會的新人,而且無比容易,我讓自己處在極為被動的狀態,還一退再退,就是想讓聯合報明白,我沒有任何攻擊性可言,但我也的確已經沒什麼可以失去,就連追究這件事可能讓我失去我現在安身的這份工作也想過,更不用說,往後我想回到新聞界將會無比困難。
但我的願望真的非常簡單,我也不想再要更多,這兩天我已經累了,總在強顏歡笑,告訴自己的朋友「看來我的社會歷練比其他畢業生多上了無數倍」,也久違地體會到,世界變得索然無味的感覺。
我仍舊不明白聯合報為什麼要取消昨天的面談,既然知道我還有疑慮,那不是更該說明清楚?為什麼連嘗試再度說服我都不願意?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間公司好像始終在用最大的惡意估量我的動機,或許是我在言詞表達上太過笨拙,讓一間公司看不出我隱晦的善意,但也可能我們彼此都需要一段時間冷靜。
比起一開始,我的情緒已經恢復到了常態,走出了最初兩天的慌亂和失措,我覺得做過實習記者是件好事,讓我學會如何把自己的思維跟事件本身帶有的情緒切割,用最理性的方式思考。
所以我要說,因為沒有達成溝通,我「不希望」這篇貼文出現在爆料公社,但也希望我的請求能被報社聽見,我再度強調我對聯合報真的沒有任何惡意,而我也不想再傷害或牽連更多曾經努力幫助我的受訪者,這違背我的信仰,也對他們極不公平。
因此,如果聯合報仍能堅持論點、強調不曾參考我的作品,我想繼續追究下去也不會有結果,只會陷入互相傷害、猜疑的循環,如果是這樣,那我想已經夠了,我只求聯合報,能不能在未來某一天,再讓我看一次貴報社規劃、採訪的窗殺相關專題,甚至願景工程更好,用不一樣的角度和架構,讓這個議題被更多人知道。
我同意聯合報聲明的第四點,我想要這個題目受到重視,所以我願意把我的疑慮放到一邊,也感謝這幾天貴報社對我的社會指導,在這方面,貴報社的長輩們是無比出色的老師,而我也要對我的指導老師表達最後的感謝,我早該認清,從畢業以後,我就不再是您的學生,您並沒有幫助我的義務,這一切的一切只是因為我抱持著天真的念舊和依戀,才會格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