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報人》跟現在有點類似的美國歷史 (8.4/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讀報人》是一部美國冒險劇情電影,由保羅葛林葛瑞斯執導,湯姆漢克、海倫娜澤格爾、克林特奧本尚主演,改編...
《#讀報人》跟現在有點類似的美國歷史 (8.4/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讀報人》是一部美國冒險劇情電影,由保羅葛林葛瑞斯執導,湯姆漢克、海倫娜澤格爾、克林特奧本尚主演,改編自波蕾特賈爾斯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在南北內戰結束的五年後,退伍上尉基得以讀報人的身分在各個小鎮向居民報告各地的精彩新聞,直到在荒原中遇見遭到印第安人綁架的十歲女孩喬韓娜,基得答應護送她尋找家園,共同跋山涉水面對來自人類和大自然的巨大挑戰。
⠀
身處一個混亂野蠻的世界,是什麼讓我們有著堅定的意志而不隨著墮落?在 1998 年《搶救雷恩大兵》之後,演員湯姆漢克就憑藉他的明星魅力建立起堅毅、充滿正義感,並勇於向事物挑戰的外部形象,不管是近年來《怒海劫》、《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或者《郵報:密戰》等電影,湯姆漢克都以傑出的表現證明他是當今世界最適合扮演這類角色的演員之一,而這次《讀報人》同樣也不例外,透過一段偉大的旅程展現出一個人內心的堅持與信念。
⠀
曾執導三部《神鬼認證系列》,並以講述 911 恐怖攻擊事件聯航 93 號班機乘客奮勇對抗劫機者的《聯航93》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導演保羅葛林葛瑞斯,一直都以善於還原事件的原貌聞名,因此這次《讀報人》繼 2013 年《怒海劫》再度跟湯姆漢克合作,即便在去年底於北美獲得許多好評價之後,發行權由環球影業輾轉來到 Netflix 線上平台,延後了跟海外觀眾見面的上映時間,但《讀報人》在湯姆漢克和導演作品的品質保證下,依然讓人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
⠀
以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的 1870 年作為時代背景,《讀報人》透過湯姆漢克飾演的基得上尉退役後擔任有些類似說書人的「讀報人」,在遊歷各地讀報的過程中拯救了一位十歲小女孩喬韓娜,把故事聚焦於為了找到她僅存的家人,基得和喬韓娜這一老一小共同踏上一場旅程,讓素未謀面的兩人在路途中所見所聞和經歷的各種突發事件,帶來一段既精彩刺激又能夠讓我們深入當時美國社會的冒險。
⠀
作為一位六年前被印地安人擄走的十歲德裔女孩,《讀報人》女主角喬韓娜不僅因為這些年來都跟著印地安人生活成長,跟白人之間有著巨大的文化隔閡,在家人遭到殺害、聯邦政府負責運輸的人員死亡,連警方也視其為麻煩不願插手處理的情況下,喬韓娜只能在德州的荒野中流浪,所幸她遇見基得這位戰後遊走於各個小鎮,以幽默風趣又富有智慧的風格為平時生活平淡無趣的工人階級朗讀報紙、述說奇聞逸事的「讀報人」,能夠有繼續生存和獲得他人關心的機會。
⠀
《讀報人》不禁讓我聯想到同樣是 Netflix 上由喬治克隆尼自導自演的原創科幻電影《永夜漂流》,同樣都是一位老男人遇見一位不善言辭的小女孩,踏上一場為期數週的漫長旅程,除了路途遙遠,必須經過一片荒蕪的未開化地區而變得危險艱險之外,他還要處理兩人無法交流溝通的問題,並試著在旅途中取得她的信任、改善彼此之間疏離的關係,但不同的是,《讀報人》以十九世紀的美國作為故事舞台,也讓觀眾看見這片土地鮮少被我們認識的歷史。
⠀
如同去年金馬影展放映且獲得許多好評的美國獨立電影《深夜裡的美味祕方》的拓荒時代背景,就我個人而言,《讀報人》這部電影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兩位角色正處於內戰之後這個傷痕累累且依然處於分裂狀態的美國。因此,他們遭遇的問題不只有兩人之間的不熟悉,更必須面對許多貪得無厭和崇尚殖民主義的白人,這都在製造許多驚險危機的同時,讓《讀報人》整部電影展現出一股迷人的氣質。
⠀⠀⠀
全文超過字數上限,後段請到 @looryfilmnotes 下篇文章或部落格閱讀原文,也歡迎加入LINE電影討論社群,私訊我拿連結。
⠀
#NewsoftheWorld #保羅葛林葛瑞斯 #PaulGreengrass #湯姆漢克 #湯姆漢克斯 #TomHanks #海倫娜澤格爾 #HelenaZengel #湯瑪斯法蘭西斯墨菲 #ThomasFrancisMurphy #麥可安哲羅可維諾 #MichaelAngeloCovino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NETFLIX @netflixtw
郵報密戰netflix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稍早北美影壇的熱議話題,除了茱莉蝶兒拒絕演出《愛在》系列第四部曲之外,還有一條值得關注的新聞——史蒂芬史匹柏旗下的 Amblin Partners 將與 Netflix 合作。為此,知名娛樂媒體《Variety》標題更寫道雙方的簽約協議「正改變好萊塢」。
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推波助瀾之下,小螢幕風起雲湧且千變萬化,迪士尼旗下的 Disney Plus 因為漫威、《星際大戰》等熱門 IP 蒸蒸日上,訂閱戶約 1.4億;華納媒體(WarnerMedia)則與 Discovery 合併,壯大旗下串流平台 HBO Max 的聲量(雖然不知是好是壞);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更以 84.5 億美金收購電影公司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
至於台灣觀眾熟知的 Netflix,今(2021)年全球訂閱戶早已突破 2 億大關,且持續積極佈局全球,而 Netflix 將與美國大導史蒂芬史匹柏旗下的影視公司 Amblin Partners 合作,Amblin Partners 預計每年將為 Netflix 製作至少兩部電影,此舉引發熱議。
Amblin Partners 在 2015 年成立,整合了安培林娛樂(Amblin Entertainment)、安培林電視(Amblin Television)、夢工廠(DreamWorks Pictures)等多間製作公司,其主席當然是一手打造此娛樂帝國的史蒂芬史匹柏,安培林娛樂的標誌 Logo,就來自於史蒂芬史匹柏的《E.T. 外星人》。
而 Amblin Partners 在成立之際,便與環球影業簽下一份 5 年合約,固定供片給環球影業,由艾蜜莉布朗主演的《列車上的女孩》就是雙方合作問世的第一部作品。
在 Amblin Partners 成立後的 5 年間,旗下各大製作公司操刀的電影作品,有主攻北美獎季的《1917》、《郵報:密戰》、《登月先鋒》、《幸福綠皮書》、《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等作品;也有商業娛樂大作的《一級玩家》、《滴答屋》、《大黃蜂》、《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等作品,未來即將上映的作品則有《Stillwater》、《西城故事》、《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等等。
Amblin Partners 也在去(2020)年合約到期之際,再與環球影業簽下一份延長合約,表示雙方合作愉快,畢竟環球影業與史蒂芬史匹柏的關係深厚,舉凡商業大作《大白鯊》、《侏羅紀公園》等等,再到獲獎無數的《辛德勒的名單》等等,都是史蒂芬史匹柏與環球影業合作的結晶成果,因此,雙方延長攜手合作算是各界的預期之中。
不過,今日傳出 Amblin Partners 與 Netflix 的合作,就令各界驚呼,原因在於回朔過往史蒂芬史匹柏的公開發言,都被外界解讀為「擁護傳統電影院」、「反對串流家庭電影」的導演之一。
史蒂芬史匹柏曾經在《ITV News》的訪問中公開表示:「一旦你承諾採用電視格式,你就是一部電視電影,當然,如果它是一個好節目,應該得到艾美獎,但不是奧斯卡。我不認為那些在少數電影院上映幾週,進而獲得像徵性資格的電影,能擁有資格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而史蒂芬史匹柏也曾在 2019 年於「Cinema Audio Society’s CAS Awards」領獎時說:「我希望我們所有人都繼續相信,作為電影人,我們可以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為觀眾提供電影體驗。我堅信電影院需要永遠存在。我喜歡電視,今天所看到的一些最偉大的作品是為電視而生,一些最好的電視導演,一些最好的表演正在今天的電視上演。但是,當你和一群陌生人在一個漆黑的電影院,一起經歷一場洗腦體驗,沒有什麼經歷能比這更棒。這是我們真正相信的事情。」
如今 Amblin Partners 與 Netflix 簽訂合約,每年將為 Netflix 製作至少兩部電影的前提之下,也正意味著未來 Amblin Partners 旗下的作品不會進入院線廣泛發行,這樣的策略自然與過往史蒂芬史匹柏擁護的「傳統電影院」大相逕庭。
雖然史蒂芬史匹柏也曾聲明否認曾試圖阻止 Netflix 贏得奧斯卡,且也與 Apple TV+ 有合作關係,但外界多數人仍認為史蒂芬史匹柏是積極捍衛電影院的導演,至於 Netflix 的電影不採取院線廣大發行的策略,也早就從北美戰場,燒至歐洲大陸的法國坎城。
2017 年的坎城影展,破天荒在主競賽單元選入兩部 Netflix 出資製作的電影,一部是韓國名導奉俊昊的《玉子》,另一部則是美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的《邁耶維茨家的故事》。不過,在此之後,坎城影展強調在法國有院線上映計畫的電影,才有資格參加主競賽單元角逐金棕櫚;時至今日,這項條件一直擋著Netflix的作品前往坎城競賽,而當時影展藝術總監泰瑞法莫則表示很歡迎Netflix來坎城,對話、討論都仍然持續在進行中:「Netflix熱愛電影,但我們現在處在不同立場。」
然而,對比坎城的守舊,每年秋季登場的威尼斯影展則是大大擁抱 Netflix。
威尼斯早在 2015 年就將 Netflix 投資的首部影片《無境之獸》選入主競賽單元。而投資製作的《羅馬》更拿到了最高榮譽金獅獎,也是 Netflix 首度在三大影展奪最高榮譽;此外,美國名導柯恩兄弟集結六段短篇故事,其中深刻探討人性慾望、種族藩籬、自然環境等諸多議題的《西部老巴的故事》,也是由 Netflix 投資,並拿到威尼斯最佳劇本獎。
顯然威尼斯影展對於串流平台的看法是更具開放性的,之後《羅馬》則一路過關斬將,在北美獎季勢如破竹,最終在奧斯卡的試煉中,艾方索柯朗以外語片之姿,拿下 2019 年奧斯卡最佳導演,同時抱回最佳外語片(最佳國際電影前身)和最佳攝影——Netflix也如願以償,拿到首座奧斯卡獎。
然而,除了艾方索柯朗、柯恩兄弟之外,這幾年也越來越多名導演與 Netflix 合作,包含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大衛芬奇的《曼克》、史派克李的《誓血五人組》、諾亞鮑姆巴赫的《婚姻故事》、朗霍華的《絕望者之歌》、查克史奈德的《活屍大軍》等等。未來則有蓋兒加朵、萊恩雷諾斯、巨石強森主演的《Red Notice》;亞當麥凱執導、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珍妮佛勞倫斯主演的《Don’t Look Up》等大片。
事實上,串流平台能擁有更多彈性,當馬丁史柯西斯耗資近2.5億美金打造《愛爾蘭人》,多數走傳統院線的片廠承擔不起票房上的虧損,Netflix 就給了相對的解套空間;而馬丁史柯西斯下一部史詩作品《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也須 2 億美金的製作預算,原先傳出以派拉蒙影業負責,但也因為資金上的困難,最終由 Apple Tv+ 出面相助,最終達成在北美由派拉蒙影業發行院線,而 Apple Tv+ 則負責全球映演。
串流平台的加速崛起,也因 2020 年大流行的 COVID-19 有關,當全世界各大電影市場幾乎全面停擺之際,僅有串流平台能持續進行,且更加蓬勃繁榮。例如,索尼影業原先走電影院發行的災難鉅作《怒海戰艦》敵不過無法上映的慘況,最終將版權賣給了 Apple Tv+;Amblin Partners 旗下夢工廠製作、派拉蒙影業發行的《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也因疫情關係,最終賣給 Netflix 做線上發行。類似的例子在去年層出不窮。
去年華納影業更率先宣布《神力女超人1984》採取院線與HBO Max同步發行的模式,並在上線滿月後從 HBO Max 下架。到了年底,華納更鐵了心對外表示,包括《哥吉拉大戰金剛》、《真人快打》、《紐約高地》、《駭客任務4》、《沙丘》、《自殺突擊隊:集結》等大作,2021年共計17部電影,都採取與「院線」與「串流」同步發行的商業策略,此作法等於直接改變了電影產業發行的遊戲規則,傳統電影院在疫情之下不再有所謂的「窗期」保護,失去了傳統電影院的優勢,給了串流平台人流、資金成長空間。
從世界影壇的趨勢來看,串流的存在與成長已勢不可擋,這次握有好萊塢話語權的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ㄧ改此前對串流的態度,旗下的 Amblin Partners 與 Netflix 共同合作,或許也讓好萊塢其餘傳統大片廠更加確信串流發展的可能性,注入一劑強心針。
對於這次的合作,史蒂芬史匹柏表示:「在 Amblin,講故事永遠是一切的核心,從 Netflix 首席執行長 Ted Sarandos 和我開始討論合作夥伴關係的那一刻起,很明顯我們擁有一個絕佳機會,能一起講述新的故事並以全新的方式接觸觀眾。我們也將繼續與環球及其他合作夥伴共同講述故事,但自從我們與 Ted Sarandos 共事以來,對我個人來說非常充實,我已經迫不及待與 Netflix 團隊工作。」
Netflix 首席執行長 Ted Sarandos 則表示:「史蒂芬史匹柏是一位富有創造力和遠見的領導者,與世界上許多其他人一樣,我的成長過程是由史蒂芬史匹柏鏡頭下令人難忘的人物和故事塑造的,這些人物與故事經久不衰、鼓舞人心。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與 Amblin 團隊合作,我們很榮幸也很激動能成為史蒂芬史匹柏電影歷史篇章的一部分。」
Netflix 原創電影的負責人 Scott Stuber 則說:「Amblin 和史蒂芬史匹柏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娛樂代名詞。他們的熱情和藝術相結合,製作出吸引人又充滿挑戰的電影。我們期待與 Amblin 家族合作,製作一批新的電影,這些電影將在未來幾年間,讓好幾代人都感到高興。」
目前 Amblin 娛樂正和 Netflix 合製布萊德利庫柏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Maestro》,卡司部分除了布萊德利庫柏之外,還有凱莉墨里根、傑瑞米史壯,此片處於前期製作階段。
📝完整報導寫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請點此👉https://bit.ly/3vN8Bcc
郵報密戰netflix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 NBR 國家評論協會獎 得獎名單】
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國家評論協會(National Board of Review)今日也公佈了他們的年度獎項。自從 1930 起,該協會便會在每年公佈年度電影獎項,包含個人獎項,以及年度十大電影片單等等。
每年的名單由一兩百名會員(主要是紐約的影藝從業人員、學者、學生等)投票選出。前三年的 NBR 最佳影片得主為《郵報:密戰》、《幸福綠皮書》、《愛爾蘭人》。整體與奧斯卡的吻合度並沒有那麼高,但其跟其他地區性影評人獎相比之下口味還是大眾一些,因此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史派克李在這邊再度獲得紐約幫的力拱,讓《誓血五人組》聲勢再起,看起來會是極有力的衝奧選手。令人意外的是,《曼克》、《芝加哥七人案》這兩部先前被認為完全是 NBR 的菜,在此卻雙雙落馬。反而取而代之的是 Netflix 自家的《永夜漂流》與《讀報人》兩部評價中庸的商業電影。
《40衝一波》和《金屬之聲》持續有不錯的曝光,《花漾女子》的 Carey Mulligan 也有後起追上的態勢。紀錄片方面,《全力一搏》、《泰勒絲:美國小姐》、《松露獵人》初露頭角;外語片方面《蘋果的記憶》、《親愛的同志》、《The Mole Agent》也逐漸浮出檯面。(丹麥的《醉好的時光》再度缺席)。
得獎名單如下:
※ 最佳影片:
《誓血五人組》
※ 最佳十大影片(無特別順序):
《深夜裡的美味秘方》
《40衝一波》
《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永夜漂流》
《Minari》
《讀報人》
《游牧人生》
《花漾女子》
《靈魂急轉彎》
《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 最佳導演:《誓血五人組》Spike Lee
※ 最佳新導演:《Miss Juneteenth》Channing Godfrey Peoples
※ 最佳男主角:《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Riz Ahmed
※ 最佳女主角:《花漾女子》Carey Mulligan
※ 最佳男配角:《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Paul Raci
※ 最佳女配角:《Minari》尹汝貞
※ 最佳整體演出:《誓血五人組》
※ 最佳突破演出:《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Sidney Flanigan
※ 最佳原創劇本:《Minari》
※ 最佳改編劇本:《讀報人》
※ 最佳動畫片:《靈魂急轉彎》
※ 最佳紀錄片:
《談》
※ 最佳五大紀錄片(無特別順序):
《全力一搏:為民主而戰》
《新世代公民》
《爺爺的死亡排練》
《泰勒絲:美國小姐》
《松露獵人》
※ 最佳外語片:
《La Llorona》|瓜地馬拉
※ 最佳五大外語片(無特別順序):
《蘋果的記憶》|希臘
《一場大火之後》|羅馬尼亞
《親愛的同志》|俄羅斯
《The Mole Agent》|智利
《Night of the Kings》|象牙海岸
※ 最佳攝影:《游牧人生》
※ NBR指標人物獎:Chadwick Boseman
※ NBR聚光燈獎:《40衝一波》編/導/演/製 - Radha Blank
※ NBR言論自由獎:《邁阿密的一夜》
※ 最佳十大獨立電影(無特別順序):
《婊兄弟上路》
《Driveways》
《Farewell Amor》
《Miss Juneteenth》
《金窩駭浪》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72小時前哨救援》
《家靈》
《天使寶貝法蘭絲》
《Wolfwalkers》
郵報密戰netflix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面影片是一位 IndieWire 的資深影評 David Ehrlich 的剪輯,2017年最讚的25部電影,十三分鐘,超過25部2017年的電影剪接,加上10曲電影配樂,非常完美的結合,光是這個剪輯,就宛如一個小電影(還分章節呢),值得欣賞。不只電影,音樂也是重點。
並非25電影都有在台灣上映,有些可能明年才會上映,有些則在Netflix可以找到。看過幾部呢?以下是Ehrlich的特挑25部,另外附上背景十曲:
1. 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2. Dunkirk (敦克爾克大作戰)
3. A Ghost Story
4. Personal Shopper (私人採購)
5. The Florida Project
6. Columbus
7. Lady Bird (淑女鳥)
8. Faces Places
9. The Post (郵報:密戰)
10. Phantom Thread (霓裳魅影)
11. A Quiet Passion
12. Okja (玉子)
13. Wonderstruck (奇光下的秘密)
14. Good Time (失速夜狂奔)
15. The Beguiled (魅惑)
16. Get Out (逃出絕命鎮)
17. Thelma
18. The Big Sick(愛情昏迷中)
19. Foxtrot
20. A Fantastic Woman (不思議女人)
21. Lady Macbeth (惡女馬克白)
22. Mother! (母親!)
23. Baby Driver (玩命再劫)
24. The Lure
25. All These Sleepless Nights
The Music:
1. "The Chain" / Fleetwood Mac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
2. "The Rhythm of the Night" / Corona (THE DISASTER ARTIST)
3. "I'm Every Woman" / Chaka Khan (GIRLS TRIP)
4. "Love My Way" / The Psychedelic Furs (CALL ME BY YOUR NAME)
5. "Never Gonna Give You Up" / Rick Astley (THE LEGO BATMAN MOVIE)
6. "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 / Dionne Warwick (CLIVE DAVIS: THE SOUNDTRACK OF OUR LIVES)
7. "My Way" / Shirley Bassey (NOCTURAMA)
8. "Mystery of Love" / Sufjan Stevens (CALL ME BY YOUR NAME)
9. "Perfect Day" / Lou Reed (TRAINSPOTTING 2)
10. "Visions of Gideon" / Sufjan Stevens (CALL ME BY YOUR NAME)
。。。。。。
以下連結,是Ehrlich在IndieWire,關於25部電影的文字說明:
The 25 Best Movie Moments of 2017, According to IndieWire Critic David Ehrlich
http://www.indiewire.com/…/david-ehrlich-best-movies-2017-…/
。。。。。。
如果覺得閱讀英文比較困擾,在《科幻電影希米露》,也曾經寫過幾篇關於以上電影:
1. Baby Driver 玩命再劫
https://sosreader.com/katydid-baby-driver/
2. Dunkirk 敦克爾克大作戰 (兩篇)
https://sosreader.com/katydid-dunkirk/
https://sosreader.com/flimaholic01_dunkirkhistory/
3. Okja 玉子
https://sosreader.com/katydid-okja/
。。。。。。
David Ehrlich 每年都有最讚的25部電影剪輯,都很好看:
The 25 Best Films of 20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CCDf0qeuk
The 25 Best Films of 2015:
youtube.com/watch?v=8-oEEiPYm6Y
The 25 Best Films of 2014:
vimeo.com/113355414
The 25 Best Films of 2013:
vimeo.com/80862133
The 25 Best Films of 2012:
youtube.com/watch?v=Af7ueNy_ozM
。。。。。。
https://vimeo.com/24567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