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郭文宏乳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郭文宏乳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郭文宏乳癌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終於要來分享這個月入手的書籍,《沙丘》這六本一字排開真的氣勢十足,而且還有很多值得介紹的好書。另外,也偷偷預告一下,思考過後,這裡即將重新展開「每月推薦書單」的單元,不同於過去在月初公佈的一次一本,我將會精心挑選當月五本自己相當喜愛的作品,並稍做介紹,希望也能做為大家選購書籍時的參考之一。應該可以把...
郭文宏乳癌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終於要來分享這個月入手的書籍,《沙丘》這六本一字排開真的氣勢十足,而且還有很多值得介紹的好書。另外,也偷偷預告一下,思考過後,這裡即將重新展開「每月推薦書單」的單元,不同於過去在月初公佈的一次一本,我將會精心挑選當月五本自己相當喜愛的作品,並稍做介紹,希望也能做為大家選購書籍時的參考之一。應該可以把每月固定有的這篇當作初選名單,月底的新單元當作第二階段決選名單之類(自己說
⠀⠀⠀⠀⠀
⠀⠀⠀⠀⠀
先來看,早已介紹過的《#沙丘》六部曲,括《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沙丘之子》、《沙丘:神帝》、《沙丘:異端》與《沙丘:聖殿》等六本,取材自美國作家法蘭克赫伯特赫伯特擔任記者時研究海岸沙丘的資料,1965 到 1985 年間歷經六年醞釀構思、二十多次退稿才順利出版,是史上公認最偉大也最暢銷的科幻小說,赫伯特從沒沒無聞到異軍突起,克勤克儉堅持寫作,悉心建構出完整的沙丘宇宙,成為 20 世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家之一。內容精彩地融合了科學事實、文學小說、環境保護主義與政治,走出和常見科幻小說頗為不同的新路,一舉獲得了雨果獎和第一屆星雲獎,為科幻小說界最宏大的一部史詩打下基礎。
⠀⠀⠀⠀⠀
是枝裕和的《#與希林攜手同行》則是一封無法寄出的情書,2007 年到 2018 年過世的十二年間,是枝與希林合作拍攝了六部電影、二部廣告、一集電視紀錄片,並在《SWITCH》雜誌進行六場「導演 VS. 演員」的深入訪談:以演戲為核心,輻射出相關的人事物,由希林半世紀的從影生涯,道出日本近五十年的影視文化、演藝生態、藝人功過及幕後祕辛。希林過世後,是枝無法停止思念這位母親,「能將希林談論演出的言論以書籍的形式保留下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於是,他以雜誌對談內容為基底,翻閱十多年來的行事曆和拍攝日誌,回想兩人的日常互動與希林在拍攝現場的一言一行,融入自己的閱讀思考,在她逝世週年前夕,完成《與希林攜手同行》。
⠀⠀⠀⠀⠀
《英倫情人》的作者麥可翁達傑睽違七年的新作《#戰時燈火》也在本月問世,一部戰火下因祕密而青春破碎的哀歌,隱藏著一群神祕英雄的黑色寓言故事。1945 年,戰爭剛結束。十四歲少年納桑尼的父母卻在此刻離開英國遠赴海外,離開他們,將他和姊姊獨自留在倫敦,交給一個可能是罪犯,名為「飛蛾」的男人照顧。之後經常有一群古怪的陌生人到家裡來。每個人看上去都有祕密,似乎都與他們的母親有著某種關係。多年後,28 歲的納桑尼對於母親當年的不告而別還是耿耿於懷,於是他決心重新挖掘真相。主角拼湊著宛如當年燈火管制下的破碎記憶,拒絕成為一個沒有過去的人,回憶成為最堅固的人生防禦,作者無疑是編織回憶的藝術家。文學寫出了事物的複雜性,翁達傑將複雜寫出了美。
⠀⠀⠀⠀⠀
此本《#無法平靜的夜晚》則出自布克國際獎史上最年輕得主,2020 年英國布克國際獎公佈時,媒體一片嘩然,因為獲獎者瑪麗珂.盧卡絲.萊納菲爾德不但過去沒寫過小說,且年僅 28 歲,從世界各地 124 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不乏知名作家,評審卻選擇了荷蘭新人萊納菲爾德初試啼聲的第一部小說。故事從一個十歲孩子的口吻,純真又大膽地描述一場失去親人後的成長故事。整個悲劇發生一個保守的基督教農家,主角賈絲為了擔心心愛的兔子被當作聖誕晚餐,默默祈禱哥哥代替兔子死去,不料哥哥真的在溜冰時遭遇不測,從此這個家庭成員越來越古怪,父親自殘、母親厭食、主角和另一個哥哥以及妹妹越來越讓人憂心。萊納菲爾德曾出版過談及死亡主題的詩集,用字新穎情感深刻,早就拿過詩歌獎,這部小說濃厚的個人色彩在出版後大受討論,並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荷蘭第三個入圍布克國際獎的作家,且成功拿下大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得主。
⠀⠀⠀⠀⠀
《#靈魂穿越手稿》的討論度也相當高,書中書、謎中謎、本書有如文字版桌遊,從書信到懸疑解謎到奇幻浪漫的類型翻轉,就來自於法國作家亞歷斯蘭德金。巴黎高級書籍裝幀師收到一份散發詭異謎樣氣息的散裝書稿,委託他照頁次順序裝訂,唯一條件:不准閱讀內容。客戶是愛書成癡的神祕男爵夫人,收藏珍本名書舉世罕見,尤其專精詩人波特萊爾的作品。沒多久,男爵夫人意外身亡,且沒有對書稿留下隻字片語。裝幀師忍不住和妻子輪流捧讀,發現整本書簡直難以言喻,乍看是三部獨立故事,但男爵夫人卻又留下另一套閱讀順序,再成另一個故事。這本書究竟是浪漫派惡德詩人波特萊爾的最終作品;還是巴黎淪陷前夕流亡作家班雅明遭遇的驚悚謀殺故事;抑或是,奇幻魔法海島上,一名追尋百年、永生不死的魔法師告白?
⠀⠀⠀⠀⠀
暢銷小說《#來自星星的奇蹟》當時第一眼看到就覺得一定要讀,故事敘述一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鳥類學家喬,母親罹癌過世後,瘋狂投入工作,試圖忘記孤獨和痛苦。後來診斷出乳癌,與男友分手,這才發現大自然與鳥,彷彿是陪著她度過剩餘人生的緩刑。她前往一座偏僻小鎮繼續研究,一天,在後院遇見自稱來自西翠亞星球的高智商小女孩珥莎,星星女孩說自己必須來地球見證五個奇蹟,才能取得家鄉的博士學位。這段期間,兩人一同觀察靛藍彩鵐築巢,將螢火蟲散在黑夜裡形成星座圖案,喬發現珥莎所在之地彷彿充滿了魔法,而奇蹟也一個個降臨。但喬愈來愈困惑,為什麼遇見珥莎之後好事接連不斷?為什麼珥莎晚上總會消失?為什麼她在紙上畫了一座墳墓,上頭卻寫著「我愛妳,對不起」?這個看似不到十歲的高智商女孩身上,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
日前特別介紹過的《#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是此排唯一一本傳記。瑪麗柯爾文為歐美家喻戶曉的偉大戰地記者,她曾隻身訪問利比亞狂人「瘋狗」格達費,也在以巴衝突的硝煙中與阿拉法特會面,還獲贈珍珠。她走訪戰地,無懼砲火,關注殘破世界裡珍貴的一絲人性。即使她在轟炸中瞎了左眼、左耳失聰,但仍止不住她凝視真實、報導真相的熱情,之後更以「獨眼」的女俠形象深深烙印在多數人的記憶當中。在世人眼中,她是勇者,是英雄,是戰爭的證人,是一位堅毅而反叛的女性;在這本傳記中,讀者更能看到,她也是有血有肉、時而脆弱、時而迷惘的個人。她因為性別而受到不同的眼光和待遇,也和所有人一樣,會恐懼、會掙扎,僅有平凡的肉身,但她不曾因此卻步,直到死亡都仍體現人性與人道的精神。
⠀⠀⠀⠀⠀
身為日本移民下一代的美國作家大塚茱麗,改編自其家族史的《#天皇蒙塵》也非常值得一讀,關於日裔美國人集中營的故事。1941 年 12月 7 日,日軍空襲太平洋歐胡島的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也是日裔美國人噩夢的開始。美國西岸超過十一萬名日本人與日裔美國人被視為國家的敵人,不分性別、年齡皆送到各地拘留營(但日裔美國人認為這就是集中營),圈禁超過三年,直到二戰結束才返回家園。這就是《天皇蒙塵》故事的背景,她以母親小時的親身經歷為本,寫出這個既詩意又殘酷,簡練卻充滿細節的獨特作品,2002 年出版就備受各界好評,也獲得文學獎項,提醒世人這個發生在美國的違反人權事件不該被遺忘,美國一直到 1988 年雷根政府時期,也就是超過四十年後才對日裔美國人進行補償。
⠀⠀⠀⠀⠀
還有一本,是即將到來的公視時代劇《#茶金》的小說,1949 年,全臺灣最大茶葉出口商的獨生女張薏心,原本應招贅一個男人,接管她的人生與父親吉桑的龐大事業。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介入債臺高築的家族事業,在一個沒有「女商人」的時代,學習談判、妥協、忍辱、抉擇,穿梭在以男人為主的商場上,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在一場場「茶葉商戰」中,帶領著搖搖欲墜的公司尋找生路。一個無法代表家族在宗祠上香的客家女兒,歷經退婚、倒債和詭譎難測的政商算計,如何靠著不服輸的意志和精準的判斷,贏得父親的信任,並將臺灣特有的膨風茶推向世界舞臺?
⠀⠀⠀⠀⠀
必須推的還有這本 CD 書《#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尖音樂家的合作,由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詠嘆調〉,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法與音樂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最後一部,則是韓國國民詩人羅泰柱最受歡迎詩選集《#像看花一樣看著你》,不但是韓劇《男朋友》劇中定情書,更收羅年輕讀者喜愛的羅泰柱詩作 115 首,相當適合當作睡前讀物。羅泰柱在小學任教 40 餘年,與孩子每天的一來一往,讓他的文字始終真誠,充滿溫暖的人生智慧。最有名的〈草花〉一詩曾獲選為韓國全民最愛的一首詩,收進國小及國中教材,深受讀者的愛戴。羅泰柱2007年離開教職後,重病被醫生宣告不治後痊癒,他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珍貴與無常,進而在家鄉創建草花文學館,並開辦多項文學獎鼓勵創作人,成為韓國文壇一束溫暖曙光。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郭文宏乳癌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臺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張金堅來到空中,導讀新書《超越乳癌》/ 原水出版,在台灣從民國 92 年起,乳癌一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民國 106 年已有13,965 位新增病例,而且逐年增加,足見乳癌防治已是國人關注焦點。
本書由國內最權威七位乳癌專家(張金堅、郭文宏、黃其晟、葉顯堂、劉峻宇、鍾元強、戴浩志),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從乳癌的預防、診療乃至追蹤等各方面,指導病患如何在眾多的乳癌治療方式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由醫師提供相關醫學實證資料,經醫病雙方討論,依病人需求一起做出最適合需求的醫療決定。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Jv2t7Ek6qSA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節目簡介:
乳房,具有哺乳的功能,又是女性魅力所在,象徵著「母愛」與「美感」,千古歌頌,綿延不絕。但美麗的乳房,仍有病痛的時候;在台灣從民國 92 年起,乳癌一直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民國 106 年已有13,965 位新增病例,而且逐年增加,足見乳癌防治已是國人關注焦點。但近年來乳癌相關分子生物學及轉譯醫學的進步,一切都以病人為優先考量,提供前瞻而且主動式的照護(patient driven proactive care),及至今日,乳癌已是可治之症、整體五年活存率高達 85%。
本書由國內最權威七位乳癌專家(張金堅、郭文宏、黃其晟、葉顯堂、劉峻宇、鍾元強、戴浩志)就其專業,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從乳癌的預防、診療乃至追蹤等各方面,指導病患如何在眾多的乳癌治療方式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就醫提問單」協助病患向醫師表達自己在意的部分,由醫師提供相關醫學實證資料,經醫病雙方討論,依病人需求一起做出最適合需求的醫療決定。
本書不只是一本給社會大眾隨手翻閱的衛教書,也可以當作醫護人員治療乳癌入門重要參考著作,相信這本書帶給讀者的不只是最新的知識,更是在面對乳癌威脅時最強而有力的參考指引,如同書名擁有它將能陪您一起《超越乳癌》。
◎來賓簡介:張金堅
現任 /
台灣大學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臺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新店耕莘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兼任主治醫師、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學經歷 /
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美國紐約史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研究員
專長 /
一般外科(乳房外科、大直腸外科)、腫瘤免疫學
郭文宏乳癌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孩子的前提,是「愛」,還是「家」?女人該凍卵嗎?卵子的依歸是什麼?
以上,是我在寫「未來媽媽」,郭沁這條線,想拋出來讓大家討論的議題。
文章很長,但值得思考。這不光是生育問題,還是人生問題。😇😇😇
一個34、35歲,依然單身的大齡女子,恐怕很難不面對這個問題:嘿,親愛的,妳到底要不要生孩子?
如果妳早就打定不想生,以下文字可以略過,繼續享受妳自由快樂的逍遙日子。「不想生」跟「不能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
如果妳想生,有對象嗎?他想生嗎?
如果沒有對象,隨便找一個?如果不想將就,那怎麼辦?卵子不能等啊!
不用高喊兩性平等,懷孕這件事天生就不是公平的。
精子是工廠,每天都可以新鮮製造,產地直送。
卵子是倉庫,出生那天就已經決定好數量,全部存在倉庫,等青春期後每月放送,35歲,表示卵子已經待在倉庫35年,蒙了點灰、微微泛黃,賣相不怎麼好…..
35歲真是尷尬。
妳的事業正在起飛,不論在哪個產業耕耘,工作十年,都漸漸熬出點頭,也許有一個升遷機會,這時候,妳選擇成就自我,還是停下來生孩子?
一懷孕,種種風險提高,之後坐月子、育兒照顧等等問題接踵而來,回得去職場嗎?那奮鬥十年才換來得位子,會等妳嗎?
如果選擇了事業,也極可能發生「能生的時候不想生,想生的時候生不出來」的窘境。
如果沒有對象,眼睜睜看卵子老去嗎?
未來萬一出現了心愛的人,兩人想要生孩子,卻沒卵子,該怎辦?
拜醫學發達之賜,有了凍卵這項技術。
開始聽見流傳一句話:「凍卵是世上唯一的後悔藥。」吞下這顆藥,以後就不會後悔年輕的時候沒生,是一種買保險的概念。
國外一些大企業,臉書、蘋果、微軟等等資助女性員工凍卵,美其名是讓女人不需要被生理時鐘趕鴨子上架,同時保有職場與生育的雙贏。
可真是如此嗎?
🌼🌼避免不能生?還是鼓勵晚生?
有一種觀點,認為凍卵是一種綁架,讓女人在可以生育的黃金歲月,好好為公司賣命,可傳遞的價值是什麼?是工作比家庭重要,工作比找尋人生伴侶重要,工作比什麼都重要。
你可能不知道,一開始冷凍卵子是因為有些女人生病(好比乳癌),可能要進行化療,所以才先把卵子凍起來,「避免未來不能生育」,可如今凍卵卻像是鼓勵女人「延遲生育」。
如何讓職業跟家庭不需要二選一?根本解決辦法應該是創造友善的工作空間,不管是育嬰假、哺乳環境、托嬰環境……當然我知道那是理想,我生了兩胎之後,才體會到職業婦女的悲哀,而我的閨密,她在請育嬰假的時候,直接被公司通知不用回去上班了,當時我十分憤慨。
更別提,今天公司有一個升遷機會,老闆會選擇一個要請假生產的女人,還是一個馬上可以賣命的男人?
🌼🌼可能更強化了女性生育功能
未來媽媽裡面,外商女性經理表達了一種觀點,認為凍卵的技術其實是更強調女人的生育功能。
她說:「以前沒這項技術,錯過了生不出來,那就認命。……現在呢,不但要後悔年輕時沒生,還要後悔可以凍卵的時後沒凍卵,變成雙倍的後悔。好像老天給了妳子宮卵巢,又給了妳可以延長使用期限的法寶,妳卻沒有物盡其用,都是妳的錯。」
說倒底,女人就必需要承擔所有後果,哀哉!
🌼🌼生孩子的前提是「愛」還是「家」?
如果沒有對象,卻想要當媽媽,怎辦?
大齡女子郭沁跟崇尚自然的大志也有一番辯證,他們的辯證是大志認為,如果沒有對象,何必要生?小孩應該是……透過兩個相愛的人,在充滿愛的家長大。
郭沁不以為然,生孩子的前提是「愛」還是「家」?如果是愛,那麼一個有經濟能力充滿愛的女人,為什麼不能獨自養小孩?如果你的前提是家,現在這個世界,多元
成家,有什麼不能被接受?
更何況,現在社會充滿「喪偶式育兒」,一個不襯職的爸爸,那還不如只有媽媽。
郭沁對捐贈精子早已深入了解過,也因此她提出她的不滿跟不解:「很多國家都規定,沒有婚姻關係的話,不能受贈精子。意思是一個女人經歷離婚變成單親媽媽是被接受的,可是一個女人沒婚姻,想要獨自懷孕成為媽媽,卻是不合法的。
大志依然秉持著自然派:「生命這種東西不就是順期自然嗎?妳有小孩,妳可以過一種人生,沒有小孩,妳也可以過另一種人生。有孩子不見得比較幸福,沒孩子也不見得就是悲劇。難道妳想要生個孩子給妳養老?」
郭沁:「你別搞錯,我沒有一定要生孩子,女人最強大的靠山,不是婚姻,不是男人,也不是孩子,是我自己。
大志:那我們爭了半天在吵什麼?」
郭沁:「我只想表達一個觀點,人應該對人生擁有主控權,子宮長在我身上,我承受每個月的經痛,除了我沒有人可以決定我要不要生。未來我也許想當媽媽,也或者根本不想當媽媽,但應該由我自己決定,不是我的生育年齡趕著我生,也不是有沒有愛情、有沒有對象來決定我要不要生。」
大志贊同自由意志,但他還是自然派,人生應該隨遇而安,不需要強求什麼。
郭沁:「太消極了,我覺得人生是透過努力來爭取最多的選擇權。選擇你要的生活、你要的工作,還有你要的未來。」
大志:「妳不覺得太先進的醫學科技,已經打亂了生命自然的節奏嗎?」
郭沁:「自然是什麼?回到最原始的狀態,雌性動物負責生育、雄性動物負責狩獵,我們還可能回到過去嗎?現實是,現在社會男人女人都在職場上表現亮眼,但是女人卻背負著生育的時間壓力,男人認真工作擔誤婚姻,他在婚姻市場上是更加吃香,女人卻要一邊工作一邊擔心自己快生不出來、嫁不出去……太不公平了!」
以上,這一題很難,你的看法呢?
🌼🌼是愛的結晶?還是配種的結果?
郭沁要去凍前,緊張不安,她跑去周醫師家,想聽聽周醫師的看法,郭沁告訴周醫師,只要凍了卵子,未來她只要找一個捐贈精子就可以當媽媽了。周醫師直接問她:「妳的孩子,會不會想要知道他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妳要跟他說,他是爸爸媽媽相愛的結晶,還是一個配種的結果?妳想當好媽媽,是從妳的角度出發,但孩子需要什麼呢?孩子不能決定他的出生背景,可是妳可以決定。父親缺席,對孩子的成長不見得好……。」
周醫師感觸良多,因為他就是「喪偶式育兒」代表,妻子女兒都在加拿大,他缺席了女兒的成長,親子關係很差。
還有,最重要一點,凍卵不是一勞永逸,靠醫療科技可以把卵子凍在35歲,但是子宮跟身體還是會隨著時間老化……高齡產婦會面臨姙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或是染色體異常的風險都比較大……
🌼🌼退到生物的起點
郭沁一直努力贏得她所擁有的一切,可是當她決定赤裸裸躺在手術台上取卵,其實是很不堪的。
郭沁哭泣著:「我今天躺在手術台上,發現自己沒什麼了不起,我曾經瞧不起那些除了生孩子,就沒有自我價值的女人,可我發現我跟所有女人一樣,一樣退到了生物的起點。……我在時間面前變得卑微,必需靠著醫學給我一
個機會。我郭沁從來不求人……可我羞辱了我自己,凍卵只是自欺欺人,
其實……我只是延後被淘汰……」
郭沁以為,愛情不能做主,但至少要保有生育主控權。但其實連這樣主控權,都不是百分百的,因為再怎麼樣,還是敗給了時間、敗給了生育年齡……她再怎麼努力,也不能叫卵子不要老……
每一顆卵子,都希望能有愛情的依歸啊。
---------------------------------------------------------
最近演講,發現有生育困擾的女人真的不少。😢😢
在田調過程中,醫生告訴我,現在卵巢功能不良的女性特別多,曾遇過23歲就呈現無卵狀態的案例,找不出原因,也許生活作息不正常、也許環境污染…….
十分建議未來想生孩子的妹妹們,驗血的時候驗一下「AMH抗穆勒式賀爾蒙」,這個指數反應妳的的卵子狀況。
卵巢庫存量會隨著年齡增長「不可逆地」降低,各位妹妹們,抽血檢測,掌握自身卵巢功能狀況,知己知彼,好做規劃。
曾聽過有個案例是三十歲要出國念博士,一念也許五六年,她決定凍卵後再出發,比較安心。
還是要強調一下,每個女人的未來不一定要當媽媽,生跟不生,都可以有精采美好的人生。
不生有不生的自在,生了以後有各種驚喜與驚嚇。
女人的價值,不在肚皮上。
我們的幽默開朗、機智可愛、無窮潛力、努力進取,我們給人的溫暖與喜悅,夢想、希望......都那麼迷人,我們當然值得一個美好的人生!(肯定無誤)👏👏👏
女人像是擁有來自未來的能量,點亮世界的光。
我有一位學姊,至今沒有生,她把許多力量投注在教學,關心學生的苦惱,她說:「有時候我覺得我是大家的媽媽。」
多令人動容。
母性,不單指母親這個身分,而是一種對生命的關愛與包容。這是我想表達的。努力中。
#未來媽媽
🌟 領銜主演
郭書瑤 瑤瑤 禾浩辰 Bruce Umin.Boya(馬志翔)作品集 劉品言 李至正 張寗 夏騰宏 楊麗音 周丹薇 劉亮佐
🌈導演吳建新
🌈編劇劉中薇
#三立都都會台每週五晚間十點首播
#myVideo
#Netflix
#Line Tv
#爱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