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邵氏tvb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邵氏tvb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邵氏tvb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邵氏tvb產品中有1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廉政狙擊中嘅「五星戰隊」煞科啦💪🏻💪🏻💪🏻 好開心嘅一次拍攝經驗🤗 希望好快可以再同我嘅隊友們一齊開工啦😉 @koocarlos @jackykycai . . . #廉政狙擊 #五星戰隊 #丁艾美 #EMMA #邵氏 #邵氏兄弟 #shawbrothers #TVB #actress #actr...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香倫 的爸爸是粵語片明星 #吳殷志,五、六十年代拍了七十多部電影,那個年代做演員,從服裝到化妝一應大小事物,都要自己準備和安排,香倫媽媽既要照顧在片場拍戲的丈夫,又要養育四名子女,香倫和妹妹江倫之下,還有兩個弟弟,小時候她和妹妹跟着爸爸、媽媽,整個童年都在片廠度過,「後來讀書上學,課餘或假日也在...

邵氏tvb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4:27:35

【@businessfocus.io】TVB半年蝕2.8億 轉戰電商 ViuTV男團加持 有望轉虧為盈 . 本港兩大免費電視巨頭近來公布財報。管理層大換血之後的TVB(511),依然沒有止住收視率和廣告收入「雙跌」的頹勢,上半年錄得虧損2.84億元。至於後起之秀ViuTV雖仍在「蝕錢換增長」階...

邵氏tvb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22:50:59

【 周潤發獲浸大頒發榮譽人文學博士 】 _ 現年66歲的「發哥」周潤發,周六(7/8)獲香港浸會大學頒授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表揚他的專業成就,以及對社會的卓越貢獻。這是「發哥」繼1999年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院士、2001年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之後,第三次獲專上教育學院頒授榮譽名銜。 _...

  • 邵氏tvb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13:39:41
    有 568 人按讚

    廉政狙擊中嘅「五星戰隊」煞科啦💪🏻💪🏻💪🏻
    好開心嘅一次拍攝經驗🤗
    希望好快可以再同我嘅隊友們一齊開工啦😉
    @koocarlos @jackykycai
    .
    .
    .
    #廉政狙擊 #五星戰隊 #丁艾美 #EMMA #邵氏 #邵氏兄弟 #shawbrothers #TVB #actress #actresslife #lisa #lisachng #莊思明

  • 邵氏tvb 在 mo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00:15:20
    有 216 人按讚

    【#More話題】沈震軒《使徒行者》Kobe一角真係經典,希望佢之後都可以闖出一片天啦!
    #morehk #沈震軒 #離巢 #無綫 #TVB #雪藏 #使徒行者 #邵氏 #陳欣妍 #ctb88 #小編H
    -------------------
    💋 關心更多網絡熱話 👉🏻 sundaymore.app.link/3f7tS1CqNfb

  • 邵氏tvb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3 07:57:30
    有 1,178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913)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從流行文化中,可以看到1967年香港人社會意識大轉變。

    1949年中共建政後,五十年代大批大陸人來港,其中由江浙人帶來工商業,和上海的流行文化,對社會影響最大。當時不是叫流行曲,而是叫國語時代曲,流行歌星是周璇、姚莉、白光、李香蘭和吳鶯音;到六十年代,就是台灣的流行歌星佔領香港市場,姚蘇蓉、湯蘭花、蘇芮、歐陽菲菲、翁倩玉以及一直紅到九十年代的鄧麗君。粵語流行曲不是市場主流。電影方面,五六十年代從永華,到長城、邵氏、電懋、國泰,這些拍國語片的電影公司佔領了大影院市場,與西片互領風騷;粵語片的製作很多,但多在街坊流連的小影院放映。

    1967年11月,暴動剛退潮,香港第一家無線電視TVB 誕生。TVB 的新聞報導,和電視劇、處境劇的製作,覆蓋了香港相當大比率的人口。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許氏兄弟的電影、特別是許冠傑的粵語流行曲冒起,風行全港,由此而帶入香港粵語流行曲、電視劇、粵語電影的新時代。香港流行文化爆發式的興旺,不但覆蓋全港,更風靡東南亞、台灣、歐美等地華人社區,以至文革後的大陸。香港歌星、影星、導演、作曲作詞者,出現好多超級奇葩,可說歷史僅見。

    這就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從1967年末開始,只有這二三十年。短短時間,在良好管治和充分自由的空氣下,就創造出許多奇蹟,產生許多傳奇人物。在戴麟趾、麥理浩開始的大刀闊斧建設市政與革新中,最值得稱道、當時我也認為是最難得一件事,就是創立了廉政公署。廉政公署的成功,將香港締造成一個公平社會。

    本土流行文化的崛起,反映了香港人對這個英治下的地方,產生越來越強的認同感。在所有的華人地區仍然處於不同程度的不自由的狀態下,香港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在香港可以看到所有在海峽兩岸被禁閉的消息和評論。香港人在公平的法律制度下,可以自由做任何不違法的事。香港公共事務、交通、稅制、醫療,提供的服務比任何地方都方便。七十年代之後到香港生活的人,無論從大陸、台灣還是世界其他地方來,大都認為香港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沒有之一。

    2017年,羅恩惠導演拍了六七暴動的記錄片《消失的檔案》,引起關注。她原想將記錄片的內容出書,並邀我寫序。我的序寫了,書卻沒有出成。

    我在序中,引用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在1897年的一幅畫作中的三句問話:「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香港人從哪裡來?不用說,絕大多數香港人來自中華大地。我們是什麼人?我想在1967年前絕大多數的香港華人市民都會說「我是中國人」,至於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當時社會輿論的主要左右派之分。我們往何處去?那就各有選擇了,除了在香港土生土長、有些家族生意繼承的本地人之外,1949年後從大陸來的人,大概那時候都不會認為香港是他們永久的家。鄰近的強權使許多人不安,他們想把香港當作跳板,藉此跳出海外,遠離中國。

    英國維持在香港的管治,是為了觀察和接觸中國;中國讓英國繼續管治香港,是以香港作為通向西方世界的窗口。中英雙方都沒有把香港市民當一回事。如果中英都沒有把香港當一回事、而許多香港人又把這裡視為「跳板」的話,這個「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就不是香港人的永久的福氣。

    當中國在極左狂潮下,用語講到要「粉碎港英統治」而結果卻是「香港還是那樣子」,就意味著這裡可以作人生的長期規劃了。儘管英國那時候已經知道1997年會有條約到期的問題,但在中共不干預下,全力建設一個輝煌的香港,可以使英國在國際社會的關顧下,提高與中國議價的能力。

    儘管中英雙方都各有打算,但香港人就在這個歷史時空,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最方便最發達的經濟文化,最文明最公平的社會秩序。香港流行文化的奇蹟般崛起,意味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已經從「我是中國人」轉為「我是香港人」,至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了。這之後,身份認同的民調雖有起落,但倘若沒有先驗的政治觀念,整體趨勢就沒有什麼懸念了。以0至100分的「身份認同指數」計算,2018年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指數破紀錄高達83分。

    「我們往何處去」?儘管九七問題泛起,和近年政治環境大轉變,使香港人在六四後、九七前和現在,都掀移民潮,但留下來的和離去的,心中仍然追求著憧憬著那黃金時代的香港。(62)

    圖1,香港流行文化的先驅者——許氏兄弟和父母(網上照片);

    圖2,香港新聞業輝煌時期的傳媒人,前左起,毛孟靜,黃應士(TVB新聞總監),張敏儀,包雲龍(亞視新聞總監),黃志強(港台新聞部);後左起,林旭華(商台),邵廬善(港台),吳明林(港台),李怡,蘇狄嘉(港台),戴天,李錦洪。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