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邵族代表祭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邵族代表祭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邵族代表祭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邵族代表祭典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959的網紅台灣服飾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雜談──承載著祖靈的意志,邵族人的「公媽籃」(祖靈籃,ulalaluan)| 「#邵族」,是分布在日月潭一帶的原住民族群,音譯為「邵」的「#Thao」,族語中指的是「人」的意思。 傳說中,邵族的祖先原本居住在阿里山一帶,某次打獵時,追逐著一隻白鹿到達了日月潭(水沙連)附近,發現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

邵族代表祭典 在 台灣服飾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21:23

|#雜談──承載著祖靈的意志,邵族人的「公媽籃」(祖靈籃,ulalaluan)| ⠀⠀⠀ 「#邵族」,是分布在日月潭一帶的原住民族群,音譯為「邵」的「#Thao」,族語中指的是「人」的意思。 ⠀⠀⠀ 傳說中,邵族的祖先原本居住在阿里山一帶,某次打獵時,追逐著一隻白鹿到達了日月潭(水沙連)附近,發現日...

邵族代表祭典 在 登山就找台灣三六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9 02:29:39

日月潭在外國遊客的印象中,一直只是一個風光明媚的觀光景點,但對台灣文化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據點;因為日月潭有一支以逐鹿傳說聞名的台灣原住民族-邵族。 -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邵族的祖先因為打獵追逐一隻罕見的白鹿,而發現了風景優美的日月潭,於是他們返回原居地,帶著族人來到這個魚肥水美的日月潭畔。 - ...

  • 邵族代表祭典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07 20:00:02
    有 111 人按讚

    |#雜談──承載著祖靈的意志,邵族人的「公媽籃」(祖靈籃,ulalaluan)|
     
      「#邵族」,是分布在日月潭一帶的原住民族群,音譯為「邵」的「#Thao」,族語中指的是「人」的意思。
     
      傳說中,邵族的祖先原本居住在阿里山一帶,某次打獵時,追逐著一隻白鹿到達了日月潭(水沙連)附近,發現日月潭一帶物產豐美,於是從此舉族在日月潭定居下來。但那隻神秘的白鹿,就消失在了日月潭中的「#lalu島」上,島中則長出一棵白茄苳樹,成為邵族中最具權威的神祇:「#pathalar」。
     
      而邵族人也認為人死後都會成為 #祖靈(qali),家族的祖靈們則會居住在「#ulalaluan」裡。
     
      「ulalaluan」,漢名又稱「#公媽籃」或「#祖靈籃」,是一個四方型的藤編籃子,裡面放著家戶傳承的服裝與飾品,越古老放在越上層。
     
      「ulalaluan」平常都會掛在家屋左或右側的牆上,但受到漢人宗教的影響,有時候也會放在神明桌的祖先位置或旁邊。「ulalaluan」是祖靈的居所,平常不可隨意移動或翻動,而家中要購置大型家電或汽車等,也必須以指沾酒灑天,敬告祖靈。
     
      只有當部落有大型祭儀,家族女性長輩才會整理「ulalaluan」,並放上糯米飯,拿到祭場給「#先生媽」進行儀式。
     
      「先生媽」(#shinshi),是部落的女祭司,每當族人選定一位新的「先生媽」,先生媽們會帶著新成員到「lalu島」,祈求祖靈的認可,假如湖面水中冒出大小的氣泡,就表示祖靈同意這個新的先生媽。
     
      而先生媽是族人與祖靈之間的重要媒介,負責服侍最高祖靈和氏族祖靈,主導各項傳統歲時祭典,還有主持「#mulalu」等。
     
      需要把「ulalaluan」拿出祭祀的活動,都可以稱作「mulalu」。每當進行「mulalu」時,每家每戶的「ulalaluan」會排在祭場內,由先生媽們唱誦禱詞,指著對應的「ulalaluan」,一邊念著該家戶的名字,一邊祈福、祝禱,一個指過一個,直到所有的「ulalaluan」都被點念完。最後以指沾酒灑向天,分灑給祖靈,並告知祖靈此次儀式的目的。
     
      而儀式中間一定會有一個中場的休息,為了讓年老或不便的祖靈也能到達祭場。
     
      透過「ulalaluan」的聯繫,逝去的親人、祖靈們與族人同在,而「mulalu」唱名的行為,也代表了先人與祖靈的庇佑,擺放傳承服飾的「ulalaluan」,更成為了邵族人們意志的傳承,如同lalu島上的白茄苳樹,守護著所有追逐白鹿到來的人們。
     
    ※文章篇幅有限,各方文章與資料都略有不同,如有未盡或有誤之處,煩請體諒也歡迎補充指正。(´・ω・`)
     
    圖片來源(如有侵權立即撤下):
    南投觀光旅遊網──邵族的公媽籃(https://reurl.cc/A8zaXd);南投縣政府文化局(https://reurl.cc/Oqeg6g)

    參考資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灣民俗采風,第三輯》;李昭鈺《邵族服裝之形制溯源研究》;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s://reurl.cc/6leMzr);臺灣大百科全書「邵族ulalaluan祖靈籃傳說」(https://reurl.cc/Xk9g0e);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邵族」(https://reurl.cc/e8ZgNQ);

  • 邵族代表祭典 在 范揚景 Fan YangJ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02 13:34:56
    有 134 人按讚

    「世紀豐華」音樂會-感謝文

    演出完後,我獨自在停車場,安靜了30分鐘,回想這一切過程,沈澱與感動這一切。

    大日子,謝謝有來的朋友們

    「一直持續往更高的巔峰邁進」

    去年11月接到了NCO的邀約,開啟了這段旅程
    以為是一段山間小路,結果走到了極地山海般的階段

    在前面第一段時的「天啓交響詩」三部曲時

    採用交響詩「symphonic poem」與奏鳴曲式「Sonata」及輪旋曲式「Rondo」交織,打破傳統形式,進而讓聲響能在形式破口之間衝出突破

    大概2019/11-2020/3,花了兩個月蒐集素材

    因為日治時期一位黑澤隆潮史集家在台灣採錄了台灣稀有的原住民部落民謠及原始聲音及無伴奏吟唱

    將其錄製成黑膠,而此次演出核心策展人吳榮順老師希望穿越時空的保留黑膠原始聲音、但融合現場交響樂團的層次,形成時空堆疊的樣貌

    所以執行上存在非常大的挑戰,一方面需要將黑膠原住民每一段聲線都調整成樂團標準調音442hz, 也要在預置錄音的樂團音色是440上,全曲做極細微的同步,讓每個音符的timing 可以在click上使樂團能跟著耳機裡的節拍器,卻又需要盡量讓指揮跟樂手的耳機裡面不要太多干擾的預設cue點跟click, 在這階段的執行方式需要考量的有幾個面向綜合試驗才能達到平衡,實驗大概處理了125種以上的存檔版本、總譜在時間有限情況下調整了9次,最後跟program再於7次彩排時反覆調整各分軌為團員與指揮習慣的平衡下、才產出這次最終演出的音樂。

    樂曲解說
    ——————————————
    《戰宴.飛》 范揚景 曲
    「戰火繚繞,生生不息,生命輪盤,天啓而生」
    本曲為原創組曲系列《天啓交響詩》第一樂章,取材自原住民古調邵族《快樂的聚會》以及阿美族《巫女的祈禱》。
    ‪1895-1945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產生許多文化與人文上的衝擊,其中亦包含音樂。雖有歷史上的眼淚,但日本音樂文化也對臺灣有相當的正面影響。‬
    此組曲以原創全新為出發點,揉合日治時期黑澤隆朝在臺錄製的原住民聲音,在保留其錄音原始狀態下,適度融入國樂團的聲音,勾勒出此三部曲延展性最高的狀態。以各聲部間的獨奏與齊奏,建立臺灣音樂特有的宇宙結構,讓聽眾自由探索每一個段落間、有如電影配樂般的畫面、音響與想像。
    樂章以吟唱和戰鬥場景般的小快板開場,每個樂段以交響詩藍圖的自由情緒,描繪出速度感、情感,帶出強烈而深刻的震撼。

    《逆空.雨葬》 范揚景 曲
    「祖靈聖火,日式民生,都市聚落,雨火留聲」
    本曲為《天啓交響詩》三部曲的第二樂章。
    從戰火中生存下來的原住民們,經過歲月洗滌、融合了社會裡雨火煙花的留聲,帶著祖靈的庇護,以他們詩歌般的朗誦與腳步,進入繁華世界。部落的天空下,巫女使用古老語言的祝禱中,族人們讚頌先人足跡,相互擁抱,交織成大自然裡最美的模樣
    全樂章以浪漫的散板出發,色彩鮮明而空間自由,演奏者與聽眾聽覺上的互動留存在樂段某處,待各位品嘗。

    《天.地》 范揚景 曲
    「天地之間,萬物歸宗,彼岸之花,戰火燎原」
    本曲在調式設計上採用直覺跟流行兼容的寫作方式,利用預置錄音跟傳統樂團的聲響融合帶出速度感,打擊樂器猶如勇士們的呼喊跟堅定腳步,弦樂、管樂交織與衝擊,是人們最糾結又釋放的象徵:我們可以失去家園,但不能失去意志!
    傳承,是三部曲最後傳達的意念—唯有意志,才能永存。
    只要我們在哪,家,就在哪。等待破曉之時,海平面會升起希望之焰。

    《遙想頭目的叮嚀》 范揚景 曲
    本組曲是為布農族合音與國樂團、或管弦樂團所作。
    全曲分為兩樂章,以「自由」為銘,運用最原始的原住民人聲、單純、直白,描繪臺灣動人的歷史痕跡,期許我們都能從音樂中得到生命救贖的啟示。
    樂段留有自由空間,讓原住民演唱者可自由吟唱、合唱疊加於樂團之上。從本曲長音部分來看,原住民「有譜」合唱與「無譜」自由吟唱的兩種層次,分別代表太極兩極之地。
    夜光裡頭目的淚光,含有祖靈的寄託及意志傳承。守夜者看著頭目的燭火,繫著母親給的頭帶,對勇士之刃輕嘆一口氣。上路前,抓一把小米放回搖籃裡的枕下,祈禱家鄉能安然無恙,遠處的號角跟愛人的呼喊,正如歌唱與樂團,是最動容的對位。

    《快樂的聚會》 范揚景 曲
    本曲與前一首的「月」之意向相對,以太陽為銘,期許原住民的祭典之聲有如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撼動世界。
    日立之時,春暖花開,甘泉淋漓,陽光穿透破曉後的霧氣,照耀千秋萬世,引領思鄉之人帶著戰果回家。
    布農族12人大合唱的古調在樂聲中穿梭,節奏代表心跳,旋律代表故事,聲響代表記憶。我們從未忘記歷史、從未忘記根源,至於何去何從,就由音樂帶領我們,在太陽指引下,找尋到落葉落下前一刻,我們該回去的神聖之地—家。

    —————————

    在第四段的島國新世界中「日、月」組曲二部曲裡面
    「遙想頭目的叮嚀」是「月」
    「快樂的聚會」是「日」

    「快樂的聚會」原名是我在自己交響曲作品集裡
    「眾神紀元之詩」九大篇章裡的
    「太陽神Apollo 」與「月神「Luna 」兩詩篇元素延伸篇章處理成現在的「外傳篇章」

    因應節目的故事性,而採用了目前的命名,讓整體節目更完整

    大概到了2020/3-2020/5 ,在錄音室裡無限反覆的實驗跟處理,每天都超過16小時的執行,已經分不清日夜下,呈現一個「集中」的靈魂狀態,在寫作逆空與遙想頭目時幾乎是自己先要求自己寫出「平凡卻深刻」的旋律,而在幾度瀕臨身心極限狀態下,是在自己也流眼淚邊製譜的情況下,完成了今天大家聽到的成品

    所以今天很多朋友跟演出者對我說這五首音樂他們聽到流淚與哽咽的感動時

    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有你們這樣的一句話就夠了,不累了。」

    時常想,我還能再為台灣音樂多做些什麼,我還能為古典跨界流行的音樂多做些什麼,可能是我逞強倔強好勝的心態,所以每次都在極限中,找到一個出口讓自己的理想能為聽眾與自己的音樂中都找到一個能無限循環聆聽的平衡。

    最感謝的,是我最大的恩師、也是我父親范光治教授,當年寒暑假你不辭辛勞的每天指導我和聲學、對位,樂理,配器學、還有做人道理,讓我能在音樂這塊畫布上、能有更多的畫筆為流行音樂或古典音樂上自由的揮灑,我翱翔在這片音樂的天空,深刻的用這份愛、飛翔的自由而努力

    也最感謝我的恩師母親鄭佳英,樂觀而進取的態度,帶我在執行面上,理性感性能盡量平衡,這份最強大的精神後盾,讓我在每天不分日夜創作下,學習了什麼是愛,而為你們給我的愛而在每次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咬緊牙根為你們奮鬥,是我最大最大的精神支柱,我永遠愛你們。

    最後要謝謝台灣國樂團,每一位辛苦的團員還有張佳韻運指揮,謝謝你們願意跟著我突破國樂的某些框架,其實過程中雖然花了不少時間的磨合以及練習,但我一直秉持著「我們一定會更好」的信念,最終我們完成了這場漂亮的演出

    也要謝謝PGM 嚴嘉慶老師、李之一老師,你說這是你做過P G M裡面生涯最大的挑戰,真的謝謝你的耐心,這次沒有你,就沒有這次融合預置錄音的完美呈現

    謝謝在台灣國樂團裡面演出的每位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

    謝謝藝術經理Wang I-Yu,跟助理指揮陳奕全,這次很多的任務與協調,有你的協助讓整個演出終於順利完成

    也要謝謝台灣國樂團的團長、科長,舞監,執行長,音響單位,行政團隊

    謝謝服裝Zih Chen 妝髮造型Laurance Kuo張皓淳

    其他作曲家你們超棒

    全體的大家,謝謝,你們辛苦了。

    最後謝謝所有有來的朋友們,我都記得你們

    中秋節快樂
    我們下次見。

    #orchestra #music #composer #fantasy #fanyangjing #symphony #poem #rhapsody #symphonicpoem #范揚景 #交響樂 #作曲家 #音樂家

  • 邵族代表祭典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09 17:05:03
    有 1 人按讚


    <關於2020日月潭泳渡 說明>

    外人介紹日月潭邵族,多愛用"漢化"甚深來形容。
    畢竟在1999年,邵族才成為既定印象九族之外的第十族(註1)。

    日月潭泳渡已有近40年舉辦歷史。(註2)
    這同時也代表為在地邵族,
    帶來近40年的困擾與商機?!
    因為,舉辦日期與邵族最為重要一年一度Lus'an新年(農曆八月初一),重疊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註3)

    邵文協無法代表所有邵族人對泳渡的看法與意願。但站在多年邵族文化保存困境觀察與試圖解決突破的立場,我們仍要說明為何無法接受。

    2019年9月26日
    由總統府原轉會所促成召開的協調會議(圖1);
    會議中各公部門與民間單位釋出善意,
    同意往後辦理日月潭泳渡,
    將錯開部落新年日程。

    光就這點,即便是在歷經邵族傳統領域爭訟及撤銷等痛擊之後,讓我們仍樂觀相信已為原漢尊重互信奠定良好基礎。

    2020年5月20日
    蔡英文總統宣誓就任的同時,
    日月潭泳渡開放報名的訊息亦同時揭露(註4)
    揭露活動日期為2020年9月27日,
    確定是真的避開邵族祭典期後,
    當時的開心無與倫比!

    2020年6月5日
    我們接到邵青年傳來訊息,
    部落的民宿業者已接到泳渡改期9/20的訊息。
    但在此之前,本會完全沒有接到任何聯繫。
    當天傍晚縣府雖有派員來向毛隆昌理事長說明,
    改期主要是因為9/26(六)臨時補班補課關係...
    由於適逢當天晚上邵文協召開理監事會議,
    毛理事長認為這並非他個人能同意,
    於是會議安排臨時動議討論。
    經討論,出席理監事皆表達:
    「無法接受才協議第1年便破局的狀況。」

    而我們要說明的是,
    每年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補班補課訊息,
    都是提前公布(圖2與圖3)。
    以109年為例,
    多數單位在108年8月26日透過公文,
    就已經知道109年9月26日(六),
    將因中秋節連假需要補班補課。
    再以明年110年為例,
    已公告110年9月11日(六)因中秋連假補課。

    邵文協或許沒有立場去要求,
    僅為了少數族群的邵族祭典錯開泳渡舉辦日期。
    但以和為貴的前提是需要底線,
    沒有溝通與事先告知絕對是地雷。(圖4)

    我們不願與所有商家團體對立,
    但請諸位朋友理解,
    這絕對並非邵文協蓄意為難引戰。
    即便以瀕危邵族文化急需保存為名,
    被視為誇飾。

    請容我們必須說明,
    倘若今年泳渡維持9/20(六)舉辦,
    對邵族的4點影響:

    1.9/19(週六)邵族新年初三-家戶巡飲公酒。
    遊客為預備賽事,當天便會開始湧入,
    街道管制將大受影響。
    而族人不管是為營生或做生意或為受雇者...
    都將降低參與祭典機會。

    2.9/20(週日)邵族新年初四-家戶巡飲公酒。
    游客上岸湧入,街道滿布赤身裸露人潮,
    即便是伊達邵組合屋社區也無法避免。
    更何況從外地返回部落的遊子,
    需要經過交通管制,
    設法找到停車位、設法回家。

    3.部落主體性,來自部落青年的覺醒與堅持。
    護衛隊每年都為了堅持文化,
    常在執行過程中,與人發生口角甚至為敵。
    不論對內對外,折衷圓融永遠是所有人對他們的期待,但這課題卻並非是他們該獨自面對。

    4.傳統領域,日月潭中央的Lalu拉魯,
    是邵族祖靈聖地,在邵族新年期間,
    即便不去考慮年邁Shinshii先生媽、頭人長老移動的困難與滯礙。
    橫泳泳客擾動潭水喧嘩,對邵族祖靈亦是侵擾。

    因疫情影響需要振興經濟,我們絕對可以理解。
    因補班補課影響參與意願,我們也願意理解。
    但是,邵族的難處,請問諸位是否能理解呢?

    我的新年是你的泳渡日。
    漢化-來自每一次無可奈何的妥協。
    被殖民-是每一次面對強權被迫低頭。

    (註1)邵族正名參考連結
    https://www.dmtip.gov.tw/web/page/detail…

    (註2)埔里四季早泳會
    https://www.pulifourswim.tw/tw/index.php

    (註3)國家重要民俗-邵族Tungkariri Lus’an(祖靈祭)
    https://nchdb.boch.gov.tw/…/overview/folklore/20150326000002

    (註4)日月潭泳渡9/27舉辦 不排除分2天開游-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71501

  • 邵族代表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12 23:46:14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邵族代表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3-24 12:58:51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向,包含族群關係、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兩性與親屬、海洋文化、會所制度、生計方式、祭儀、精靈觀念、分合與連結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九族文化,亦介紹近年歷經民族識別過程的七族,以完整呈現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重要發展歷程,及其族群文化,並且延伸介紹世界南島語族跨越海洋的文化連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示廳之後,對於南島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並且做為更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社會人群關係:

      本展示室為南島民族廳的第一廳,介紹了世界南島語族的範圍以及可能擴張的途徑,試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的關係。透過多媒體的互動,一覽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概況,同時在展廳內迴廊上,還有多媒體觸控語言學習機,以真人發聲,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問候語。本展示室另呈現族群之間的人群關係,諸如透過契約的展示介紹平埔族與外來族群的互動關係。泰雅族與周邊族群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文面與織布文化上,又擁有在地的文化獨特性。排灣族的聚落與建築是以大型繪圖介紹部落的選址與空間佈局,而建築生活空間,則是以石板屋立體模型呈現。此外,在族群人群關係中,還介紹了阿美族重要的兩性分工的互動模式。

    工藝、生計與社會:

      本展示室的主題為雅美族(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工藝技術、卑南族會所制度的社會組織、魯凱族現代的生計方式等。縮為「工藝、生計與社會」作為展示室的標題。本展示室最醒目吸引人的,即是放置展廳中間的三艘雅美族拼板舟,並採用多媒體播放方式介紹整體架構的組成。展示中有十二人座的大型刻紋的拼板舟,也有小型無紋飾的拼板舟,它各具什麼特性,邀請您來參觀討論。在卑南族會所制度的介紹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同時也放置了少年會所的模型,並且透過大型繪圖介紹了會所內學習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大眾瞭解臺灣原住民的現代生活情況,特別將魯凱族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照片,製作成大型百工圖呈現在展示室的挑高牆面上。

    祭儀與精靈觀念:

      臺灣原住民族的原始信仰相當地特殊,本廳採用大型繪圖、文物與看板介紹賽夏族、鄒族、布農族的祭儀與精靈觀念。 並以多媒體播放賽夏族、鄒族的祭典紀錄片。賽夏族的矮人祭是南島民族之中相當特殊的祭典,祭祀中述說著族人與矮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族人展現傳統祭儀、服飾與

    社會型態的重要祭典:

      戰祭與小米祭是鄒族的重要祭典,呈現部落與家屋的結構關係。近年來鄒族積極走出部落,進行以傳統儀式為基礎的文化展演,1997年演出舞台劇《Tsou伊底帕斯》。 布農族的巫術具有除病消災或使人身陷災厄的效果。巫術多由巫師進行,成巫儀式、法器以及每年增強法力的祭典是巫師力量的來源。但巫術絕非巫師的專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嘗試學會的一種能力。

    分合與連結:

      近年臺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漸提升,2000年後政府識別出七個民族。本主題除了用圖文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概況,以及識別出的七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呈現七族強化的文化特質。如噶瑪蘭族的香蕉絲文創產業;撒奇萊雅族的重現火神祭;太魯閣族語言文字化的族語詞典;賽德克族文化展演的多媒體運用產物;邵族的觀光在地發展的神話商品;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此外,臺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已跨越到世界南島語族的視野。在最後,以大量的活動照片(包括南島語族文化特徵,以及在臺灣與海外舉辦的各項交流活動「南島文化節」、「世界原住民廣電聯展」、「南島語族至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探尋」、「臺灣原住民族海外南島文化交流」等),呈現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重要關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