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邱吉爾葬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邱吉爾葬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邱吉爾葬禮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曹長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93歲的英國女王剛發表電視講話,她在位68年除聖誕慣例致辭外,這是第四次破例(首次海灣戰爭,戴安娜葬禮,她母親去世)。在英相強生(約翰遜)今因武漢病毒住院之際,女王講話鼓勵英國人民,並引述邱吉爾時代,要像打敗法西斯那樣戰勝疫情。堅守西方保守主義價值的英女王清晰堅定的聲音,傳遞人類戰勝疫情的未來。ht...
邱吉爾葬禮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03 15:45:46
【菲臘親王逝世】本周六香港時間晚上十時,菲臘親王的喪禮將在在溫莎堡聖佐治教堂舉行。在疫情影響下,葬禮規模縮減,僅限三十人出席,全程須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 不同於「國葬」,菲臘親王的喪禮將會是「禮葬」。前者只留給君主,需獲君主及國會同意,以公帑支持相關費用,亦多設遺體公眾瞻仰;後者規模較小,費...
邱吉爾葬禮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19 17:22:09
【生死俱為王命】 英國菲臘親王離世,白金漢宮按其意願,本周六將以私人形式為其舉辦葬禮。身為王室成員,生榮死哀,葬禮儀式、規格半點馬虎不得,在此不妨先了解一下傳統禮節,以免「失禮死人」。 世人忌諱討論死亡,但王室成員再不願意,也要在生前決定好與世長辭方式,以防意外驟生而措手不及。按傳統,王...
邱吉爾葬禮 在 Wenzl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9:26:24
St Paul's Cathedral - 😊來看看有名的聖保羅大教堂 👉🏻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婚禮,邱吉爾爵士、柴契爾夫人的葬禮都是在這裡舉行唷 ⋯⋯⋯⋯⋯⋯⋯⋯⋯⋯⋯⋯⋯⋯⋯⋯ #自助旅行 #歐洲 #英國 #倫敦 #倫敦景點 #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教堂 #london #europet...
邱吉爾葬禮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93歲的英國女王剛發表電視講話,她在位68年除聖誕慣例致辭外,這是第四次破例(首次海灣戰爭,戴安娜葬禮,她母親去世)。在英相強生(約翰遜)今因武漢病毒住院之際,女王講話鼓勵英國人民,並引述邱吉爾時代,要像打敗法西斯那樣戰勝疫情。堅守西方保守主義價值的英女王清晰堅定的聲音,傳遞人類戰勝疫情的未來。https://youtu.be/4vbjeqr6l3Y
邱吉爾葬禮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的月份到了,又是週末。除了聲勢浩大的漫威、星戰、與即將上映的恐龍電影之外,這陣子還有幾部有趣的電影,相當值得觀看:1) 真愛收信中,2) 尋愛偵探阿洛伊斯,3) 高壓行動,和 4) 犬之島。其中的《尋愛偵探阿洛伊斯》和《高壓行動》都已上映些時日,不過都還在院線。
1. 《真愛收信中》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是個透過一位在二戰之後的年輕暢銷作家 Juliet(Lily James 飾演),與一位居住在 Guernsey 島上的讀者,在來往通信成為筆友之後,進而因為作家 Juliet 的興趣,而登島拜訪。在根西島(Guernsey Island)上,Juliet 認識 Guernsey 的讀書會社團 Potato Peel Pie Society,認識讀書社的書友,理解他們在二戰期間的經歷,還認識一位心儀的愛書人。這段因為書緣而帶來的一切改變,意外地拓轉 Juliet 新的寫作方向,不僅讓她對於 Guernsey 有更新的認識,還帶來新的戀情。
《真愛收信中》是 2008 年由 Mary Ann Shaffer 和 Annie Barrows 共同撰寫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電影,這本小說當時數一數二的暢銷書,於是這個電影改編,才會格外讓人期待。此外,Lily James 也是我很喜愛的演員之一,去年她也曾參與一部與二戰有關的電影,就是描述邱吉爾上任以及他的敦克爾克作戰計畫的《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2017)。當時,James 飾演的是邱吉爾的秘書,每天對著打字機工作。
.
在《真愛收信中》的 Juliet,因為是個二戰後的作家,於是還是一直抱著打字機工作。這個相似點還挺有趣的。不曉得這次的作家 Lily 跟上一次的 秘書 Lily 有什麼差別,雖然都是在二戰時期,也都在打字。
.
不過,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是歷史記載,關於「根西島」這個鮮為人知的小地方。在二戰期間,這個島被德軍佔領,但是島上的居民,卻是英國人(還信奉英國國教呢),於是,這個島在戰時的氣氛非常詭異,到底他們是傾向英國,還是服從德國呢。介於兩者之間的矛盾,於是就產生故事,應該也是這本小說與電影最想深究的歷史矛盾吧。
.
一方面喜歡二十世界的(歷史)故事,另一方面則是很喜歡 Lily James,還有一方面則是因為小說改編的電影總是吸引人,於是《真愛收信中》就落入我的本週片單首選。
.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0jFkhigaxQ
.
.
2.
《尋愛偵探阿洛伊斯》Aloys 一直在我的片單中,從好久以前知道這部電影之後,就一直等待著。想不到竟然已經上映好幾週了。這是部瑞士電影,故事開啟得非常詭異,是由一個孤寂的葬禮開始。主角的工作很特別,是個得偷偷摸摸生活的徵信社偷拍者。原本他的工作,是要去偷拍別人的秘密,結果一個小意外,他的攝影機被偷了,於是,在他還來不及挖清楚他人的秘密之前,他內心的許多秘密,反而因此被挖掘出來。然後,在挖掘的過程,還漸漸地與感動接近。。。
.
這部電影我還沒看,但是在釀電影看到好幾篇文章,內容非常吸引人,每每讀到快要暴雷之處,就嘎然而止地不敢再讀下去。想不到竟然還在院線,當然就列入必看片單。
.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Z9uT-yfM4
.
.
3.
《高壓行動》Beirut 是部關於二十世紀末黎巴嫩內戰的故事。英文片名為 Beirut,就是以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為名。黎巴嫩的西岸是地中海,位在敘利亞的西邊,以色列的北邊。今日的敘利亞因為戰火,已經奄奄一息,當時的黎巴嫩也是(1975-90),當時為何會有這場影響黎國超過百萬人的內戰,到底一個國家內部要有多大的矛盾,會需要自己的國人如此衝突將近三十年?(看預告片,好像是與以色列有關 @@)
.
對於中東的歷史與故事,我都一直很感興趣,畢竟學校沒教過,讀書又太慢,看電影或許會是條捷徑,可以快速認識事件(不過,到底電影是站在哪個角度說故事,也是觀者得謹慎之處)。
.
會選擇《高壓行動》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 Rosamund Pike,也就是在 2014 《控制》Gone Girl 的女主角。在《控制》裡的 Pike,那麼理智冷靜又無情,不曉得在《高壓行動》裡頭的 CIA 特務,是否一樣冷靜理智。
.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WTllX0rsA
.
.
4.
《犬之島》Isle of Dogs 是對稱專家 Wes Anderson 的2014電影,如果你看過2009年的《超級狐狸先生》The Fantastic Mr. Fox,肯定也會很期待這部成人動畫。
.
這部動畫據說啟發自黑澤明的電影,也與日本有關,是個關於小男孩找尋小狗的故事。所知不多,等著去電影院被驚喜與感動。
.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yjMN2hLkU
.
.
時間很少,但想看很多,貪心。。。
.
.
a. 關於 Wes Anderson 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可以看這篇: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故事千層糕裡的悲傷人生」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20101293
.
b. 關於 Rosamund Pike 的《控制》,可以看這篇:
「《控制》美麗婚姻的致命傷」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18230863
.
c. 關於 Lily James 的《仙履奇緣》,可以看這篇:
「《仙履奇緣》 的幸福藍禮服和薰衣草愛情」
http://blog.udn.com/katydid951/21647568
.
.
邱吉爾葬禮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傳記絕不易寫,一個名已經傳之人有甚麼需要把他的生平重寫一遍?在維基百科,每位名人都有他的條目,通常會採取編年史式的寫法將一個人的大事件(Events)鋪敍出來,非常忠於時間的因果線,作者亦必須壓抑自己的主觀意念,讓對象的人生原原本本地呈現出來。不過,我主張好的人物傳記不能僅止於Events,不是把平生迭事炒埋一碟就算,它應該是屬於「Eventually」、忠於終於的文體,讓人窺見掩蓋在眾多事件背後的東西。
立傳是危險的,因為它以一種非常肯定的語氣和態度論斷一個人的存在,大多數主人翁不能像楊受成般能命令陶傑寫到他滿意為止,傳記是一場被告缺席的審判。寫傳的初衷可能是望世人能作出更公正的評價,每個人生前不都渴望他人能公平地看待自己嗎?然而,人即使是自己也不能公正地評價自己吧。以寫自傳的人來說,擺在眼前的有兩種材料,一邊是他渴望被人看見、可以大書特書閃閃生輝的東西,另一邊是不欲人知、屬於神聖私隱的個人陰影,每一次覆述時他都會取捨,每一次取捨他都離自己的真實面貌更遠。人並不忠於回憶,必要時他會杜撰,而杜撰正正是傳記中惹人憎厭的成分,因為「真」是「善美」的前提。
我們真的不能重塑一個人的記憶,以至他人對他的回憶嗎?客觀的生平和傳記藝術之間存在多大的發揮空間?可能大部分人都覺得不應該有任何發揮,因為這層發揮是屬於小說的,他們都把小說看成口甜舌滑的騙徒了。不過他們不知其二,小說不只是一套謊言,更是一套說真話的謊言,這本質不就與傳記的意圖暗合嗎?
如此說來,杜撰是為了讓你更清楚地發現了我,發現真善美背後還有更真確的東西,隱沒在公正評價背後,老實說,最公正的評價便是證明那些所謂公正評價毫不公正。
Gary Oldman飾演的邱吉爾傳記電影預告片一出,我就由期待轉為抗拒,我抗拒電影在賣弄他扮演得多麼神似,多麼貼近「原著」,這跟讚賞無綫的扮人綜藝有甚麼區別?可惜,一般人的庸俗正是只著眼它似與不似,忘記了柏拉圖說,每一次模仿都是真理的降格,造椅的木匠比知椅的哲學家次一等,畫椅畫家又比木匠次一等。作為演員以至電影這門藝術,它力求的是對抗柏拉圖的貶損,用作品證明畫家的道是可以高於哲學家的道。
這讓我想起一齣好舊的戲,同樣是Gary Oldman,今次飾演的是貝多芬,同樣是傳記,今次卻以貝多芬的葬禮作為開幕,以一段悼詞評價這個偉人,但這些評價真的忠於貝多芬嗎?貝多芬的胞兄想繼承遺產,他眼中舒伯特是一頭忠誠的狗,故事就是講述舒伯特要捍衛貝多芬的生平和意志。從他的際遇中你會發現,一個人死了就自然失去了所有主權,即使貝多芬亦如是,朋友能做的只能維護它。
但維護也屬主權的侵犯,舒伯特把貝多芬臨終信藏入懷中的這個動作,有點想據為己有的意味,或如胞兄所說,或許燒掉它才是正確的決定。
拍一套談貝多芬的電影,能不把他耀眼的地方拍得更為耀眼嗎?相反,《Eternal Beloved》示範了好的傳記該懂得隱藏廣為人知的東西,例如在第九交響曲首演那一幕,我想十個有九個導演都會視合唱團齊唱歡樂訟的大爆發為高潮,偏偏這齣電影卻把它裁走了,取而代之是淡淡的哀愁。演奏結束了,貝多芬卻仍沉溺在自己的樂思裡,根本聽不到身後掌聲雷動,雖千萬人吾往矣。
有一刻,觀眾跟貝多芬一同聾了,聽不到男低音獨唱,然後慢慢聽到他的心跳,後來才發現那是定音鼓的起奏,導入充滿童趣的變奏。我很喜歡這樣的重新鋪排,傳記本就應該不按譜子反能演活出來。
作者
=========
作者首本小說《地球另一端》序言書室有售,亦已接受網購,每本連郵費港幣$75,歡迎inbox洽訂。下一本小說《捉姦》亦即將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