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金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金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金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金句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Andy家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語錄.蔣勳.扶桑》 *有人問泰戈爾:「什麼事最容易?」他說:「指責他人。」 有人問他:「何事最難?」他回答:「了解自己。」 有人問:「何事最重要?」他說:「愛」。 急急惶惶終日指責他人,大約都因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吧! 看天空長雲無邊無際綻放,看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綻放,大或小,都知道了解...

  •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金句 在 Andy家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05 00:18:42
    有 19 人按讚

    《語錄.蔣勳.扶桑》

    *有人問泰戈爾:「什麼事最容易?」他說:「指責他人。」

    有人問他:「何事最難?」他回答:「了解自己。」

    有人問:「何事最重要?」他說:「愛」。

    急急惶惶終日指責他人,大約都因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吧!

    看天空長雲無邊無際綻放,看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綻放,大或小,都知道了解自己的存在。

    * 每日早起河岸散步,都會看到河面漁船,靜靜泊在幽微的曦光裡。

    船行快慢,速度不同,河面上會起不同大小的波瀾震盪。有時候船走了,波瀾還在,餘波蕩漾。剛來的人,不知因果,會心中納悶:為什麼今日水波不靜?

    每一個清晨,那一艘船,成為我散步時的風景,像是意外,也是因果。船過,水無痕,喜怒嗔愛,都是波瀾。

    * 在長濱金剛山下一間小小咖啡屋小坐,手沖咖啡很好,入口韻味悠長。彷彿同時品味了雨水、日光、土地或風。

    僅容兩人對坐的小几,幽靜的淺粉藍色,一支波爾多酒杯裡插著幾朵明艷鮮紅的花。色彩和午後斜照的光都恰當,像維米爾畫的一個角落,恰如其份,可以天長地久。

    主人說是自家院子裡野生的扶桑,清晨才綻放,陽光空氣都好,所以蓬勃有朝氣。

    頭顱裡思慮心機如果糾纏瑣碎,常常會看不到眼前簡單安靜的存在,腦袋乾淨,眼前每一種存在都自有莊嚴。宋儒講「格物」,大概是提醒沒有妄想,安份從眼前小事物細心體會吧⋯⋯

    * 陪伴你每一天——日日好日

    歲月_捨得

    文/蔣勳

    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捨不得。

    嬰兒時捨不得奶嘴、奶瓶,有人拿走了,就要大哭。童年時候,捨不得的東西漸漸多了。可能是一種帶奶味的糖,可能是某一個小熊布偶,或者,再大一點,捨不得的是幼兒園一個會唱歌的玩伴。

    每個人的捨不得,到了少年時,會有不同的分歧。

    小學剛畢業,同班一個要好的同學去廟裡做了乩童。廟會的時候看他赤膊上身,用鯊魚骨的長劍打在自己後背。一條一條血痕,背後有廟祝含了米酒,一口一口噴在血痕傷口上。

    少年剛長成的肉體顫慄痙攣,血痕異常清晰,酒和血混和著流下來。

    那時候還記得曾經捨不得帶奶味的糖,為失去那顆糖傷心。但是不能理解了,為什麽口腔裡那種強烈的捨不得不見了。

    很長的人生裡,一次一次經歷的「捨不得」,當下難忍,一旦過去了,好像突然踩空一腳,夢中驚醒,悵然若失。

    我捨不得的少年之初混合著血和酒的身體,顫慄和痙攣的痛,也曾如糖的奶味在歲月中逝去嗎?

    慢慢知道,真正捨不得,竟然是歲月。

    奶味的糖,身體上混合著血和酒的痛,都在歲月裡。像一重一重的落葉,化為塵泥,卻不曾消逝。

    在歲月中行走,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總是盼望著看一樹一樹的花開花謝。苦楝花的粉紫,白流蘇像雪紛飛,木棉鮮亮明麗。等到莿桐花的豔紅來了,已是穀雨、立夏,接著就是小滿、芒種。芒種是紅樓夢裡少女跟花神告別的日子,把彩線繡的馬車繫在花樹上,有千萬種捨不得。黛玉這一天唱了「葬花」:「花謝花飛飛滿天⋯⋯」

    立秋以後,我常在河岸邊行走,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欒樹黃花落後紛紅的莢果,一片一片飛起的芒花,是兩千多年前就在舟子口中詠唱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季節。歲月如斯,他有多少的捨不得,在水上「溯洄」「溯游」,悵然若失。

    青年歲月,花開爛漫,捨不得的也只是一季一季的繁華。一直記得晏幾道「小山詞」裡的句子:「相尋夢裏路,飛雨落花中」。晏幾道有許多捨不得的春天。

    這幾年常在小雪、大雪時節去北國看繁華落盡的潔淨空白。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歲月逝去,繁華逝去,可以很安靜看雪片飛落,小寒、大寒,在很多捨不得與捨得之間,會讀懂口腔裡還眷戀奶味之糖時讀不懂的「晚來天欲雪」。

    我們捨不得,或捨得,歲月都這樣日復一日。

    庚子年有大疫病流行,死亡,驚慌,恐懼,與親愛者訣別,或許會對捨得與捨不得有更多一點領悟。

    *今天清晨早課就專心看這些落花,綻放過,被讚嘆過,殞落了,在風雨中化為塵泥。

    不去比較褒貶,安心做自己,會不會是不墜入自大無知的第一步?

    * 酷熱如盛暑。河岸邊不知為什麼浮起許多白白的魚屍,漂到泥灘,在淺水中浮盪迴旋,好像茫然不知去處。

    有鷺鷥低飛來啄食,也看到螃蟹趴在魚屍身上。很快,這長長河岸漂浮的屍身也就要在生態循環中化解了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眾生如此來,如此去,佛說滅度一切眾生,又無有一眾生得滅度。

    天氣太熱,走了約三四公里,長長一條河岸都是屍體漂浮,空氣裡一陣一陣難忍的惡臭。死亡如此壯觀,讓我忽然彷彿又經歷著印度恆河瓦拉納西岸邊火葬場一具一具的屍體的臭和熱帶花朵腐爛的苦辛腥嗆的氣味,伴隨一聲一聲如泣如訴的經咒梵唱。

    肉身以任何一種形式消亡逝去都不容易吧!

    大河讓我看這樣壯觀的死亡,無動於衷,使我震驚後靜默,所有生時瑣瑣碎碎的計較都可以化解了吧,難道還要帶到來世再糾纏?是的,實無一眾生得滅度。

  •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金句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28 00:20:24
    有 8,216 人按讚

    《語錄.蔣勳.扶桑》

    *有人問泰戈爾:「什麼事最容易?」他說:「指責他人。」

    有人問他:「何事最難?」他回答:「了解自己。」

    有人問:「何事最重要?」他說:「愛」。

    急急惶惶終日指責他人,大約都因為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吧!

    看天空長雲無邊無際綻放,看一朵不起眼的小花綻放,大或小,都知道了解自己的存在。

    * 每日早起河岸散步,都會看到河面漁船,靜靜泊在幽微的曦光裡。

    船行快慢,速度不同,河面上會起不同大小的波瀾震盪。有時候船走了,波瀾還在,餘波蕩漾。剛來的人,不知因果,會心中納悶:為什麼今日水波不靜?

    每一個清晨,那一艘船,成為我散步時的風景,像是意外,也是因果。船過,水無痕,喜怒嗔愛,都是波瀾。

    * 在長濱金剛山下一間小小咖啡屋小坐,手沖咖啡很好,入口韻味悠長。彷彿同時品味了雨水、日光、土地或風。

    僅容兩人對坐的小几,幽靜的淺粉藍色,一支波爾多酒杯裡插著幾朵明艷鮮紅的花。色彩和午後斜照的光都恰當,像維米爾畫的一個角落,恰如其份,可以天長地久。

    主人說是自家院子裡野生的扶桑,清晨才綻放,陽光空氣都好,所以蓬勃有朝氣。

    頭顱裡思慮心機如果糾纏瑣碎,常常會看不到眼前簡單安靜的存在,腦袋乾淨,眼前每一種存在都自有莊嚴。宋儒講「格物」,大概是提醒沒有妄想,安份從眼前小事物細心體會吧⋯⋯

    * 陪伴你每一天——日日好日

    歲月_捨得

    文/蔣勳

    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捨不得。

    嬰兒時捨不得奶嘴、奶瓶,有人拿走了,就要大哭。童年時候,捨不得的東西漸漸多了。可能是一種帶奶味的糖,可能是某一個小熊布偶,或者,再大一點,捨不得的是幼兒園一個會唱歌的玩伴。

    每個人的捨不得,到了少年時,會有不同的分歧。

    小學剛畢業,同班一個要好的同學去廟裡做了乩童。廟會的時候看他赤膊上身,用鯊魚骨的長劍打在自己後背。一條一條血痕,背後有廟祝含了米酒,一口一口噴在血痕傷口上。

    少年剛長成的肉體顫慄痙攣,血痕異常清晰,酒和血混和著流下來。

    那時候還記得曾經捨不得帶奶味的糖,為失去那顆糖傷心。但是不能理解了,為什麽口腔裡那種強烈的捨不得不見了。

    很長的人生裡,一次一次經歷的「捨不得」,當下難忍,一旦過去了,好像突然踩空一腳,夢中驚醒,悵然若失。

    我捨不得的少年之初混合著血和酒的身體,顫慄和痙攣的痛,也曾如糖的奶味在歲月中逝去嗎?

    慢慢知道,真正捨不得,竟然是歲月。

    奶味的糖,身體上混合著血和酒的痛,都在歲月裡。像一重一重的落葉,化為塵泥,卻不曾消逝。

    在歲月中行走,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總是盼望著看一樹一樹的花開花謝。苦楝花的粉紫,白流蘇像雪紛飛,木棉鮮亮明麗。等到莿桐花的豔紅來了,已是穀雨、立夏,接著就是小滿、芒種。芒種是紅樓夢裡少女跟花神告別的日子,把彩線繡的馬車繫在花樹上,有千萬種捨不得。黛玉這一天唱了「葬花」:「花謝花飛飛滿天⋯⋯」

    立秋以後,我常在河岸邊行走,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欒樹黃花落後紛紅的莢果,一片一片飛起的芒花,是兩千多年前就在舟子口中詠唱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季節。歲月如斯,他有多少的捨不得,在水上「溯洄」「溯游」,悵然若失。

    青年歲月,花開爛漫,捨不得的也只是一季一季的繁華。一直記得晏幾道「小山詞」裡的句子:「相尋夢裏路,飛雨落花中」。晏幾道有許多捨不得的春天。

    這幾年常在小雪、大雪時節去北國看繁華落盡的潔淨空白。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歲月逝去,繁華逝去,可以很安靜看雪片飛落,小寒、大寒,在很多捨不得與捨得之間,會讀懂口腔裡還眷戀奶味之糖時讀不懂的「晚來天欲雪」。

    我們捨不得,或捨得,歲月都這樣日復一日。

    庚子年有大疫病流行,死亡,驚慌,恐懼,與親愛者訣別,或許會對捨得與捨不得有更多一點領悟。

    *今天清晨早課就專心看這些落花,綻放過,被讚嘆過,殞落了,在風雨中化為塵泥。

    不去比較褒貶,安心做自己,會不會是不墜入自大無知的第一步?

    * 酷熱如盛暑。河岸邊不知為什麼浮起許多白白的魚屍,漂到泥灘,在淺水中浮盪迴旋,好像茫然不知去處。

    有鷺鷥低飛來啄食,也看到螃蟹趴在魚屍身上。很快,這長長河岸漂浮的屍身也就要在生態循環中化解了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眾生如此來,如此去,佛說滅度一切眾生,又無有一眾生得滅度。

    天氣太熱,走了約三四公里,長長一條河岸都是屍體漂浮,空氣裡一陣一陣難忍的惡臭。死亡如此壯觀,讓我忽然彷彿又經歷著印度恆河瓦拉納西岸邊火葬場一具一具的屍體的臭和熱帶花朵腐爛的苦辛腥嗆的氣味,伴隨一聲一聲如泣如訴的經咒梵唱。

    肉身以任何一種形式消亡逝去都不容易吧!

    大河讓我看這樣壯觀的死亡,無動於衷,使我震驚後靜默,所有生時瑣瑣碎碎的計較都可以化解了吧,難道還要帶到來世再糾纏?是的,實無一眾生得滅度。

  •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金句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02 13:35:58
    有 44 人按讚

    #當生命走到盡頭,臨在是最美的陪伴

    (品瑜的新書。Barbara Kern

    參加過我課程的品瑜出書了、大大恭喜她。(灑花)

    她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

    如果您想知道、要如何做「臨終關懷」、「臨終陪伴」、「臨終居家安寧」

    這本書會帶給你很棒的反思與看見。
    --------------------------------
    #以下我幫書寫的推薦序、敬請參考

    #當生命走到盡頭,臨在陪伴最美

    人的一生逃不出「生老病死」、「送往迎來」這八個字。要說這是生活的修練,也不為過。

    面對死亡、多數人是充滿恐懼的,因為我們的學校、文化、家庭社會,並沒有教導我們這件事。

    因此,面對死亡、要如何陪伴即將臨終的人,這件事,要學。
    現在,品瑜這本書,就在教我們這件事。

    這本書在說品瑜如何做臨終陪伴的故事,很好看。當中祖孫三代、五個女人互動的故事,尤其感人。

    是的,當生命走到盡頭,所有的物質、金錢、功名、醫療對癌末患者都是「無用」之物,當生命走到窮途末路的最後階段,人到底要的是什麼?值得反思。

    這本書讓我知道,最能安慰到臨終者的,是「關係」、是「愛」。
    品瑜對臨終婆婆的陪伴,充滿慈悲與智慧。這是愛的陪伴,更是一種「臨在陪伴」。

    「臨在」的陪伴才是臨終者最需要的東西。

    什麼是「臨在」(being)?就是「此時此刻」的我「在」,這是一種充分自我覺知覺察的狀態。

    如品瑜所說:
    「安寧陪伴最不需要他人「施展專業」與「盡義務」,僅只需臨在病榻旁的一點點膚觸與溫度,以及同理共感地在「陪跑」到終點之前,時光倒轉的將人生回憶一遍,並於有聲或無聲的「重說」的生命故事中再次「活著」,也就足夠了。」
    說的好。

    品瑜的陪伴經驗,正是我做敘事治療裡,講的「存在性的相隨」。
    什麼是「存在性的相隨」?你看這一段就懂了。

    「哪怕只是一段陽光午後的無言凝視,或是一抹同在的膚慰,一句善解的話語,甚至什麼都沒有的靜默同步呼吸。」

    凝視、身體的溫柔接觸、靜默、連呼吸都同步。你看,多美啊。

    然而,這樣有品質的臨在陪伴,品瑜當然也不是天生就會的。她是學來的。跟誰學?跟她的女兒。

    文中她曾描述要摻扶婆婆起身如廁的故事,她呀、做的如此費力費勁。後來,婆婆說叫Rebecca(孫女)來吧。然後,品瑜在一旁,見識這個瘦小的青少女,竟然輕鬆做到。後來,Rebecca便成了婆婆的貼身看護。

    以下這一段、是品瑜的觀察:
    「我退到一旁看著Rebecca行止如儀地打理一切,先將輪椅給剎住,蹲身將踏腳板先撥到兩旁,頂多說聲:「奶奶,來~」然後就起身抱住奶奶落坐在輪椅上,然後撥回腳踏板,手扶著奶奶腳踝放上去,並且小心地在鋪有大小地毯且高低落差的地板上推行。
    婆婆僅管體力急速下降,但是她與Rebecca之間的相信,卻反比似地增加,站在一旁的我能感受到這一圈氛圍的溫熱,靜默中緩緩流動,無所謂誰給、誰收,彷若朝陽下逆光閃耀的輕塵旋舞,自成一格的無擾。」…「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這孩子是專業護士,甚至做得比我們還好,感覺她與奶奶之間是一體的,沒有抗拒與負擔,一切都好自然。」

    在這個看見裡,品瑜驚訝地發現:原來在自己的照顧裡,是用「媳婦」的角色在侍奉婆婆。這意思是:裡面的「責任」、「應該」大過「情感、信任」。當我們只是在盡角色的責任時,就會有擔心、焦慮,害怕做不好、擔心被罵。此時的你是緊張的。當你緊張,被你照顧的人也會感受到你的焦慮緊張,其實那是不舒服的。

    但反觀Rebecca,品瑜反思:「她沒有「必須」、「應該」、「一定」的束縛,只是全然地作自己,順著生命的流,所以天地都為她所用的無虞;而她也毋須被圈套在「孫女」的角色,去「幫助」、「給予」與「照顧」或「反饋」,相反的,不過如同平常的祖孫互動,彼此來往且沒有界分,似乎更能隨心順當。」

    這是多美的領悟啊。

    品瑜這本書不只讓我學習到「如何做臨終陪伴」,她更讓我知道一件事:原來臨終關懷不是只能在醫院裡、需要靠醫護人員才能辦到。反而是,在自己家裡、家人的陪伴,如此的「居家安寧」才能帶給臨終者真正的安寧。

    「一次服侍完婆婆吃完午餐,用溫毛巾幫她擦拭雙手與臉之後,我遞給她一塊黑巧克力,她閉上眼很享受的樣子,微笑在她瘦凹的雙頰,慢慢地挑起了美麗的弧線。兩位青春期的孩子在客廳地毯上各據一角,像貓般地發懶看著書,而一歲半的寶寶則拿了積木憨笑地走到手扶椅旁,婆婆睜開了眼,相差八十多歲歲的祖孫倆相視而笑…」

    你看到了沒?這是多美的畫面啊。

    面對臨終者,好好去問他(她):「你有什麼願望想完成的?」這件事非常非常重要。

    但我們的文化懼怕死亡,大家都不太敢這樣直白的問,然而品瑜辦到了。

    她完成了婆婆的最後心願,她讓婆婆與她的三個在世界各地的孩子在復活節的時候聚首「送她最後一程」,這是個很感人的故事。尤其當你看到品瑜找來婆婆以前的美髮師到家裡來幫婆婆做頭髮這一段,你會很感動:品瑜怎麼會這麼細心、這麼善良啊。

    好好說再見、好好道別很重要。

    品瑜與臨終婆婆的陪伴故事,給了我們最好的範本,原來,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諮商心理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