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邊際替代率公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邊際替代率公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邊際替代率公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邊際替代率公式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JC 財經觀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早上起床看美網,Nadal 與Del Potro的四強對決,雖然之前看成功與運氣《The Success Equation》這本書的內容也提到許多運動的輸贏與運氣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深覺網球這個運動真的幾乎靠能力,運氣成分占比很少。不過這麼靠能力的運動每次還是可以打的那麼高潮迭起,有的時候不到最...

  • 邊際替代率公式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9-09 10:05:13
    有 21 人按讚


    早上起床看美網,Nadal 與Del Potro的四強對決,雖然之前看成功與運氣《The Success Equation》這本書的內容也提到許多運動的輸贏與運氣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深覺網球這個運動真的幾乎靠能力,運氣成分占比很少。不過這麼靠能力的運動每次還是可以打的那麼高潮迭起,有的時候不到最後也猜不出誰是贏家,也是網球比賽如此迷人的地方。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呼應昨天轉發Success and Luck書評,以下引用自文章內容:

    巴菲特為啥能成人生贏家
    對於一個能力平庸、資源不足的一般投資者而言,學巴菲特你很難學成。我們首先要知道巴菲特的投資成功到底靠什麼。如果我們把巴神抓起來,用滿清十大酷刑去逼他說出成功的秘密:快說你為啥那麼成功啊?他可能會說價值投資,他可能會說安全邊際,他可能會說護城河,但有一點你不給他上個老虎凳他肯定不會說:老子有杠杆。

    不只是運氣好
    要把一個人的運氣與造化剔除出於他/她的實力本就難如登天,說不定冥冥之中運氣就是實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好在統計學能拯救世界
    在標準化上多花了點口水,是因為我認為這個思想非常重要;而同樣的思想運用在金融中,就有了夏普比率(Sharpe Ratio)。Sharpe Ratio 就是將回報標準化的一個方法,分子是組合回報率減去無風險回報率,即所謂的超額收益(excess return,但在這裡可以稱作風險溢酬);分母是組合超額收益的標準差。分子分母做一個除法,得到的就是平均每承受一份風險(標準差),能夠獲得多少額外收益。

    信息比率(information ratio)與夏普比率相似,但用benchmark的收益替代了無風險收益。 夏普比率有個奇妙之處— 她不受杠杆影響;因為如果你上了杠杆,夏普比率的分子分母同時會放大或縮小,保持整體不變。所以你隔壁那個上十倍杠杆的王大膽,遇上夏普比率就要現出原形。

    從1976年到2011年,巴菲特的波克夏,夏普比率是0.76。這個數字未必有多亮瞎,你算算自己這兩年的夏普比率說不定都能大於0.76;但是放眼1926年至2011年間所有存續超過三十年的股票和基金—但凡是能堅持三十年的,無論是個股還是基金,巴菲特的夏普比率冠絕其間。美國整體市場的夏普比率僅為0.39。所以我相信,巴菲特的成功大概率不會僅僅是因為運氣好。

    巴菲特上杠杆已經不是新聞—雖然他的股東信上屢屢勸人不要上杠杆,有點成年人勸熊孩子不要玩火的意思。巴神的原意是(見於2010年股東信):“當杠杆為你借力時,你人生得意,你老婆覺得你的臉帥得放光,你鄰居嫉妒得滿眼放光;但玩杠杆是會上癮的,你一旦嘗到甜頭就再也欲罷不能。正如我們小學三年級學到的—但有些人在2008年學到—哪怕是再長的一串正數,乘以一個零的話,一切就歸於烏有。歷史告訴我們杠杆乃是造零的大殺器,就算玩杠杆的人聰明絕頂。”

    話雖如此,巴菲特自己還真沒少上杠杆。很少人知道波克夏的杠杆到底有多少,因為不太好算清。你可以算淨資產負債率,就說所謂的 debt-to-equity ratio,但伯廠杠杆何止是借債,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保險浮存金(float)——簡單說就是保險費預收來,然後預留理賠款,剩下的錢用於投資——浮存金在balance sheet上表現為負債,歷史上平均占到伯克希爾總負債的36%。所以你也可以算 (debt + float)/ equity,《巴菲特的阿爾法》算出來波克夏歷史上是 0.4:1 ,也就是杠杆率為 1.4:1 。但債務+浮存金也不完全就是所有杠杆了,學術界曾經有一篇引用次數頗多的論文解析過巴菲特的績效《巴菲特的阿爾法》(Buffett’s Alpha)用 (資產市值-現金)/股權市值 的公式,算出波克夏歷史杠杆大約為1.6:1。也就是100塊自己的錢,加上60塊別人的錢。

    我們知道美股市場平均回報約為10%,除掉無風險收益後的風險超額收益是6%,巴神的超額收益是19%,所以如果你認個慫長期投資指數,你和巴菲特的差距就是一年13%;但如果將 1.6:1 的杠杆應用於美股平均回報,可以將得到近10%的超額回報。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像巴菲特一樣獲得 1.6:1 的廉價杠杆,然後去投資指數基金,你和巴神之間的差距就會縮小到9%。

  • 邊際替代率公式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4-15 09:33:08
    有 654 人按讚


    蔡董很認真看書,把雷大的書看的很詳細。若網友沒看過,花點時間看看這篇讀書心得也不錯!

    由於蔡董的認真,因此邀請他當財報研習社團的管理員。我退出fb 後社團就交接給他了。
    .
    .
    .
    巴小智 2017.4.15

    壹.
    1.學習這檔事,投注的時間和精力愈多,收穫就愈多。雖然,短期無法看到成效,會讓自己想暫時停下休息,這時候,千萬要提醒自己,可以放慢腳步,但是千萬別停下來。因為,總有一天,你會感謝當時自己如此持續不懈。
    2.價值投資的概念雖然看似簡單,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很多人誤以為專業投資人是輕鬆的工作,可以在家做股票,不用去看老闆臉色、不必為了業績打拼陪笑臉、不用辛辛苦苦地當通勤族。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好處,實際上專業投資人心裡承受的壓力非同小可,因為沒有固定的現金流入,一切得靠投資收益。而手頭上的現金又無法隨意動用,因為那是你僅有的投資本錢。
    3.公司薪水是累積本金的來源,重點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強化投資能力,真正的專業來自對於「自我的要求」。巴菲特:「內在成績單遠比外在成績單來的重要多了。」
    4.一般投資人大多數時間都在交易,很少花心思在分析上。而價值投資者大多數時間都在分析比對,花在交易上的時間反而很少,但並不代表不需要思考交易的意義。
    5.如果你的買賣次數多、思考時間短,決策品質就會不好,最終投資績效肯定會很糟糕。要知道股市不是一個讓你心煩的地方,而是一個給你機會的地方,投資人要利用在股市出現的機會,而不是被它影響到自己情緒。
    6.人有比較心理,當股市漲,看到其他人賺錢自己卻沒賺錢時,難免會心癢難耐,千萬別為了買股票而買股票,這是種錯誤心態,會使投資人失去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概念「安全邊際」,一個價值投資者會失敗的原因,大多都是失去紀律。

    貳.
    ◎好公司至少需符合三要點:
    1.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
    2.賺進現金的能力。
    3.能長期維持前兩項能力。
    ※好公司能用比較少的錢,賺到更多的利潤,這就是資本報酬率的概念。
    ※有好的資本報酬率,加上賺現金的能力,還要能長期維持很多年,才能夠算是好公司。

    ◎而評估好公司只算完成了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估價。
    ◎再好的公司,如果買入成本過高,報酬率就會低,反過來說,只要買入成本夠低,報酬率就會高。但買入成本的高低,是相對於【內在價值的變化】,而不是找歷史股價的相對高低點。
    ◎一般投資人只看股價的變化,並沒有去判讀「內在價值」的變化,同時也不懂該如何「估價」,所以只好單純看股價走勢,去研判買進賣出時機點,但用此方式投資,就好像走路不看路一樣,非常危險。
    【找出好公司,只是投資成功的一半,另一半是在有安全邊際的狀況下買入公司,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根據投資標的不同,會有2種交易方式:「波段操作」側重安全邊際,「坐等成長」則重視護城河。
    ◎巴菲特:「投資只要學會兩件事情:如何評估一家企業及如何思考市場。」這就是價值投資的核心觀點。
    ◎價值投資法的重點,在於估算內在價值,然後找出目前股價和內在價值是否存有落差缺口,這種有利的缺口就是「安全邊際」。如果一間公司不斷向上提升,而目前股價還未反應該公司的內在價值變化,那麼就具有安全邊際。

    參.
    ◎好公司至少需符合三要點:【篩選工作給電腦做,思考工作給人腦想。】
    1.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ROE近5年平均大於15%。】(獲利能力)
    2.賺進現金的能力-【每股自由現金近5年平均大於0元,盈餘品質指標近1年大於50%。】(現金流量表)
    3.能長期維持前兩項能力-【ROE和自由現金,至少5年以上維持穩定。】(看5年以上資料)
    4.找出上升趨勢中的公司,避開下滑風險-【ROE近1年大於20%。】
    5.找出有技術門檻優勢、高獲利能力的公司-【營業利益率近1年大於10%。】
    6.找出哪些公司營運成果逐步展現出來,可運用的資金更多-【每股自由現金流近1年大於1元。】
    7.找出公司高層與股東利害關係一致-【董監事持股比率大於10%、董監事持股質押比小於10%。】
    8.找出比較經得起市場和景氣循環考驗的公司-【上市櫃至少大於5年。】

    ◎分析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三步驟:【超越他人的資本報酬率】
    1.分析每股盈餘EPS數字-稅後淨利÷在外流通股數=EPS。最低標準是連續5年至少獲利1元以上。
    ※只有該公司EPS穩定,才可使用「本益比」來推測它的股價區間。
    ※有時EPS暴增並不是好事,因這種突發性獲利不是來自於本業,而是屬於一次性的業外收益,需扣除掉。
    ※虧錢或獲利不穩定之公司,無法使用本益比估價法,因為難以算出其下檔風險的位置。
    【單看EPS缺點:無法比較該公司是用多少本金賺到1元EPS,需看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2.分析ROE的趨勢-稅後淨利÷平均股東權益=ROE,注意ROE的長期平均值和穩定性。
    ※最低標準》15%>ROE>10%。
    ※中上公司》20%>ROE>15%。
    ※優質公司》ROE>20%以上。
    【單看ROE缺點:無法知道使用多少財務槓桿和公司營運類型,需搭配ROE杜邦分析。】
    3.使用ROE杜邦分析-淨利率×總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
    ※淨利率=稅後淨利÷營收,代表獲利能力,淨利率轉負,ROE就變負的。
    ※總資產週轉率=營收÷總資產,代表管理能力,公司運用資產創造營收的能力。
    ※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代表財務槓桿,和負債比意義相同。
    【高週轉率型的公司,其護城河通常是規模優勢與通路優勢。高獲利型的公司,通常是技術領先優勢和用戶轉移成本優勢。而高獲利型成長力道比較好,護城河較難被攻破。】
    【單看ROE杜邦公式缺點:無法了解公司賺錢後,是否能支應投資廠房設備,需以自由現金做輔助。】

    ◎營運成果解析:自由現金發放率【賺進現金的能力】
    ※營業現金流》表示賺來的現金,通常為正數,負數為沒收到現金。
    ※投資現金流》表示投資廠房設備、資本支出的現金,通常為負。
    ※融資現金流》借款、還款、發放現金股息的現金變化,時正時負。
    自由現金流=營業現金流-投資現金流,公司賺到的現金扣掉擴廠買設備的現金,剩下可運用的資金,是真正屬於股東的錢。
    【一般公司標準,為5年自由現金加總為正;好公司標準,是連續5年自由現金流為正。】
    【自由現金發放率=當年度現金股息÷每股自由現金】
    1.自由現金發放率1%~100%》正常值,表示獲利足夠發出股息。
    2.自由現金發放率101%~200%》自由現金偏低,但仍不算嚴重。
    3.自由現金發放率200%以上》異常值,自由現金不到現金股利一半,有點危險。
    4.自由現金發放率為負值》異常值,表示無自由現金流。
    5.自由現金發放率5年加總後為負值》異常值,有資金缺口。

    ◎監控指標:盈餘品質收益含金量【賺進現金的能力】
    【盈餘品質公式=營業現金流÷稅後淨利】
    ※普遍來說100%以上為優。
    ※當它降低到100%以下,就要開始小心。
    ※如果轉負,有可能是存貨或應收帳款過多,需觀察「存貨週轉天數」和「應收帳款天數」,大額增加天數,就表示公司管理能力有問題,需避開。

    肆.
    ◎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等於下檔風險加上成長力道,而資產負債表強建的公司,能使投資人持股更加安心,就算一時受到景氣衝擊,也有足夠實力度過寒冬。
    ◎當一家公司的「應收帳款」超過總資產30%以上,就可能有相當程度的風險,假若它倒一半的帳,等於失去總資產15%。而當「應收帳款加上存貨」比例超過總資產60%以上,投資人就需得小心評估。
    ◎「無形資產」一般來說是隱形未爆彈,比重如超過總資產的20%以上,都必須小心,有可能公司在某些特定狀況下,趁機沖銷損失,可能導致公司EPS嚴重虧損。
    ※好債:如「應付款、預收款」等不用支付利息的債務。
    ※壞債:如「短期借款、應付商業本票、一年內到期長債、長期金融借款」等需付利息的債務,跟總資產比較,統稱「長短期金融負債比」。

    伍.
    ◎分析股東權益(淨值):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就是淨值,包含股本、資本公積、保留盈餘等。】
    ※當保留盈餘佔淨值比高的公司,表示獲利能力強,賺到的稅後淨利會變成保留盈餘放在淨值內。而發放現金股利會使保留盈餘變少,但如一間公司年年發股息,還能擁有高保留盈餘,表示獲利相當充沛,是極為優秀的公司。
    ※如淨值增加是依靠現金增資使股本膨脹,就需得看營收獲利是否能跟上腳步。
    【分析淨值變化,就是分析股東權益,學會分析淨值的含金量,才能實際了解公司內在價值,再來思考是否買進持有。】

    陸.
    ◎尋找成長股的秘訣:
    1.近12月營收年增率-把最接近的12個月營收加起來和過去同期比較,是一種滾動式預估法,優點是可代替一年的年增率,缺點是需自行計算。公式=(近12個月營收總和÷去年同期近12個月營收總和-1)×100%,大過30%以上,就是很棒的標準。
    2.三大利潤比率-
    毛利率》(營收-成本)÷營收,高毛利代表足夠的競爭優勢,需與同產業相互比較。
    營業利益率》(營收-成本-營業費用)÷營收,本業獲利指標,普遍來說7%算是低標,10%以上不錯,超過15%是非常好。
    稅後淨利率》普遍來說7%算是低標,10%以上為優。
    【高利潤且高獲利的公司,景氣好賺得多,景氣差也較有能力撐過去。】
    3.預估EPS-
    近12月總營收×近12月營收年增率=預估最新一年營收
    近四季稅後淨利÷近12月總營收=近四季稅後淨利率
    預估最新一年營收×近四季稅後淨利率=預估最新一年稅後淨利
    預估最新一年稅後淨利÷在外流通股數(股本/10)=預估最新一年EPS
    【預估EPS比去年增加7%以上,預估ROE不變,在獲利能力矩陣中屬於B2等級。】
    【近四季EPS逐季提高,預估EPS年增率達20~30%,預估ROE提高,獲利能力矩陣中屬於A等級或B1等級。】
    【只要進入此兩個標準以上,就可納入投資名單內,再來探討護城河,估算內在價值,掌握安全邊際。】

    柒.
    ◎質化分析三步驟:尋找投資護城河
    1.收集資料》年報七大重點:各產品佔營收比率、內外銷比例、產能利用率、主要供應商與進貨客戶、部門損益、產業及競爭對手資訊、大股東持股狀態。
    2.分析競爭強度》五力分析:現有競爭者有誰?是否有替代品威脅?如何阻擋新進競爭者?對客戶是否有定價能力?對供應商是否有議價能力?
    3.分析護城河》規模優勢、成本優勢、通路優勢。

    捌.
    ◎估價法:計算一檔股票的內在價值。常見估價法有「本益比、盈餘殖利率、高登估價法」。
    ◎使用財務公式和估價法時,一定要記得,公式只是數學計算,每間公司的財務結構、獲利能力、競爭狀況都各有不同,因此需採取不同的估價法來判讀內在價值,以提高判斷的準確度。
    ◎價值投資不是一條死板的公式,而是一個有效的概念,需了解所有的公式,都只是工具而已,真正的評估必須靠投資人的腦袋思考,而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安全邊際。

    1.本益比公式:EPS×本益比=股價。
    【一般合理本益比為15倍,但會受到公司體質、大盤資金水位和股市熱度影響,因視情況調整。】
    【公司虧損或營收不穩定,無法用本益比估價,得改用股價淨值比。】
    2.盈餘殖利率:比較收益報酬率,近四季EPS÷買進價格。
    【用投資人的買進股價,去買一間公司的獲利金額,但公司的獲利金額有可能成長、持平、或者衰退,造成盈餘殖利率的變動,故要買有競爭優勢、能持續獲利的公司。】
    【長期持有策略,獲利來自於內在價值的成長,經過數年之後,持有股價會變得非常便宜。】
    3.高登報酬率:現金股息殖利率(現金股息/買進價格)Y+保留盈餘成長率(ROE×(1-現金股息發放率))G。
    【高登報酬率理想值是大於15%,且保留盈餘成長率G大於現金股息殖利率Y,才是所謂的內在價值成長公司,讓其強力的成長力帶動股價上揚。】
    4.彼得林區評價法:高登報酬率÷本益比。
    【比值2以上,表示低估;比值1~2之間,如1.5左右還有甜頭;比值1以下,已完全反映成長力道,無甜頭可嚐。】
    【高登本益比使用條件:獲利能力矩陣A級股尤佳、如B1股需其G大於Y。】
    【當高登報酬率小於10%以下,現金股利殖利率Y又大過保留盈餘成長率G時,高登本益比會失效。】
    【股本大小會影響高登本益比的結果,需自行調整。】

  • 邊際替代率公式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70-01-01 08:00:01
    有 46 人按讚


    毫無成本概念的蠢文。

    分散式發電當年(也就是愛迪生直流電發電廠與特斯拉交流電發電廠競爭的那幾年)就因為規模不經濟被市場淘汰,其中一個不經濟的原因就是「土地成本過高」。

    我在「需要多大的土地才能讓太陽能發電取代一座火力發電廠?」一文正是指出以台灣地狹人稠的侷限條件,分散式發電面臨的邊際土地成本飆升會很快發生。

    此外,我們也討論過:

    1. 分散式發電的災難預防成本會比集中式發電高上許多 -\-\ 工程上要讓單一據點具備高強度耐震、耐武器攻擊的成本遠低於要讓許多據點具備同等(甚或次一二等)能耐。

    後者成本甚至可能等比級數成長。

    換言之,在建造與土地成本雙重激增下,無外乎當年分散式發電會被市場競爭淘汰。

    2. 過去近100年美國開放電力市場競爭已經找到答案,但某些僅有工程師思維沒有經濟感受的人,往往自以為自己有更好的方案。最後被市場打敗還不知悔改、哀嘆懷才不遇。

    #公投亮票第16案

    Q: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A:我個人認為,這個被稱為「以核養綠」的公投,在主文上其實非常保守,並未訴諸「積極增加核電廠機組」,而是保留現有機組繼續運作、以及未來新增之可能性。而目前的正方跟反方都認同全球暖化受到人為排碳影響,未來衝擊很大,也都認為空污問題需要解決,但只在使用的策略上有所差異。

    在這樣的前提下,先說說我個人對全球暖化問題之理解,歸納如下三點:

    1. 就算此刻起全台灣停止排碳,也無法阻止全球排碳量節節上升。但台灣身為排放大國,還是必須做出該做的貢獻。

    2. 就算此刻起全球停止排碳,也無法阻止已經排出的碳對氣候跟海洋循環造成的破壞,這些破壞將在未來 20-30 年內顯現出來。但為了不要讓未來世代太艱苦,我們能做什麼就得做。

    3. 除了排碳以外,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氣污染更是傷身奪命,絕對是必須要政府及全民高度投入、立即做出改變的。

    因此我們可以把能源使用問題切成兩個:

    1. 減少排碳,並適應未來多災多變的環境。
    2. 減少排污,立即減少空汙造成的病害跟死亡。

    若簡單以比爾蓋茲提出的「人口(P)x使用的服務(S)x服務所需的能源(E)x耗費能源會排出的 CO2 量 (C)= 整體 CO2 排放量」這個公式來思考,切入點有幾個:

    -降低人口:這點只有薩諾斯做得到。根據估計,在地球上的人口會在 110 億左右達到巔峰,然後開始下降。在那之前,我們沒什麼可做的。
    -降低使用的服務:這不太可能。
    -降低所需的能源:這已經有在努力,但很緩慢,幸運的話,人工智慧可以幫忙降低,但不幸的話則反而會增加。
    -降低能源的碳排放量:這是最根本的作法,也就是為何全球都在發展新能源。

    而在這個公式以外,還有一點,就是這樣的能源必須「適應未來多災多變的環境」。正如前述,現在就算停止全球的碳排放,我們造成的破壞已經太大了,會在未來陸續顯現,例如海平面上升、颶風跟暴雨頻發、淡水供給岌岌可危等,而如今全球那麼多聚集大量人口的海港都市、低窪盆地都市,都無法在新的氣候環境下持續。

    如果我們是在 50 年前,或起碼 30 年前就在全球大舉以核養綠,我認為可能還有救,這也是為何我認同唐獎得主漢森博士,因為他就是在 30 年前就開始倡議了,但我們也都知道,人類始終沒放棄化石能源,因此現在以核能代替化石能源,並無法阻止全球暖化的後果,來不及了,只能對於立即的空氣污染改善有所助益。

    如果是要降低空氣污染,包括核能在內的各種低空汙能源都該積極採用。

    如果是要降低排碳,同時因應未來的環境衝擊,目前屬於大規模集中化系統的核能就不是一個好的選項。除非發展出科學家期待、科幻作品預期的小規模核能發電設備。

    所以不同的國家該有不同的考量:

    國土面積較大,聚落較多元的國家,應該可以同時採用集中化的能源系統跟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能源系統。例如我認為中國跟印度就該採用更多的核能,取代火力發電,但在沿岸都市開始採用分散式能源系統。但未來可能還是要逐步替換成分散式能源系統。

    如果是國土面積小,發展程度一致性高的的國家,就得趕快轉型到分散式能源系統,淘汰集中化的能源系統。包括大規模的火力發電、核能發電等。若開發出適合分散式能源系統的核能,當然是好事,但這得等,而且不會是在集中式系統下出現,台灣也不是有高機率自主開發出這種核能系統的地方。

    就我的理解,這也是電業法修法的目標:轉換到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發電系統,但目前實在進度太慢,幾乎等於零。

    但不管現在做得多慢,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就有其合理性。不合理的是火力發電更該提前停止運轉才對。

    因此我認為:

    1. 因為全球暖化造成的極端天氣已難以避免,未來將會更加嚴重,根據台灣的位置、國土面積、人口條件、都市情況,我認為台灣應盡快朝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發電系統邁進,同時減污跟減碳。

    2. 集中化的發電系統,包括核能、火力發電、大規模水力發電...都該逐步淘汰。對於現在政府投入的大規模離岸風電我也憂心能持續多久,但可能是過渡期的必要作法。

    3. 以台灣的技術基礎跟國家政策,投入在開發小型核能發電機組以加入分散式發電選項的可能性很低。但不該排除未來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積極採用他國核能創新。因此需要持續讓民眾了解核能跟放射線的知識,解除不必要的疑慮。

    4. 就現實來說,我可以理解電業法為了去中心化的目標,優先淘汰佔比較低的核能,而非占比極高的火力發電,但不能沒有淘汰火力發電的時間表。因為要達到去中心化、減少排碳、減少排污,最大的挑戰是火力發電。

    5. 以公投主文來說,若延續目前的核能發電,乃至重啟核四,即使在安全無虞、社會也接受的情況下(可能性低),都會讓集中化的發電系統持續下去。而若要增加其他核電機組來替代火力發電,還是一樣在集中化的系統裡繞,將會拖延台灣轉換至分散式發電系統的時間。儘管以核電取代火電可以降低碳排跟空汙,但無法適應未來的環境,在集中化系統下需要的建設時間也非常長,無法馬上有效果。

    6. 因此,在以上的考量下,#我會投下反對票。但我不覺得核電超級糟,或反對這個選項能讓我高興,因為我反對的是無法適應未來環境的集中化發電系統,不是核電,目前的核電並不是這個系統裡最糟糕的能源,而是火力發電。

    我更感到憂慮的是:即使我反對了續用核電,政府推動去中心化、分散式的發電系統依然會很緩慢。因此必須更加大力道督促政府改革電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