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陽明山的實驗山屋丨
希望不久將來可以服務喜歡陽明山的郊山人
陽明實驗山屋 Y.M. Mountain Lab
有火山咖啡
有資訊索引
有寧靜的書屋
有on line的podcast
#山屋旁就有郊山步道
近年成為迷山親山郊山的愛山一族
深深覺得每座山都應該有一所特色山屋
謝謝格式 In...
丨陽明山的實驗山屋丨
希望不久將來可以服務喜歡陽明山的郊山人
陽明實驗山屋 Y.M. Mountain Lab
有火山咖啡
有資訊索引
有寧靜的書屋
有on line的podcast
#山屋旁就有郊山步道
近年成為迷山親山郊山的愛山一族
深深覺得每座山都應該有一所特色山屋
謝謝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
一座山屋的誕生|國家公園新想像|開門見山OPEN!MOUNTAINLAB
陽明實驗山屋的前身為位於陽金公路制高點的廢棄營舍,建立於民國60年代當時為警察駐在所,今已閒置多年,周邊連結草坡景觀與箭竹林步道,位於遊客中心分佈帶中樞,距離小油坑、冷水坑、擎天崗等皆屬裙帶距離方便抵達,在由文化部與設研院發起的「公共服務創新專業服務協力計畫OpenCall」計畫中,經過一年多來嘗試串連政府與民間資源、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為合作夥伴,透過設計與品牌思維導入,打造一座結合大眾體驗休憩、生態教育、設計品牌力的山中小屋。
在空間的佈局上,「山屋」作為棲居於自然中的主要命題,以木質調為基底,運用松木夾板染漆、回收舊建物木料板,搭配鐵件五金與木地坪,建構空間氛圍。移除夾層天花,還原建物原有挑高的雙斜屋頂,增加垂直向的通透感。保留最大面積的開窗可能,將山間雲霧與光線迎進實驗山屋的空間中,二樓以「巡山員」的研究宿舍作為發想概念,別於一般展覽展示設定,以山居的尺度感營造親切的觀看視線,你可以在手寫的筆記與手工剪貼的檔案資料中一窺陽明山的生態地貌與人文景觀,更可自由席地而坐,在山林書屋以及山屋電台的軟體內容設定中,輕鬆選擇休憩、聆聽或閱讀的姿態。
長達一年多的時光中,我們與專業的咖啡師合作,打造專屬陽明火山蒸騰霧氣的味道,結合地質,讓味覺成為自然生態的體驗,創造品牌體驗記憶點;在陽管處同仁與各領域專業者的共同參與下,開發出新的山徑主題路線,並重新繪製簡潔富有設計感的地圖;用設計導入的方式,從CIS視覺設計到協同台灣眾多好手的奧援下,衍生出新的山道具周邊示範,塑造國家公園全新的品牌形象......沒說的事還有很多「人與自然的關係介面」、「設計導入國家公園」、「陽明山多元地貌與生態」,今日開門見山OPEN!MOUNTAINLAB,未來更多的議題探討期待隨著一座山屋的誕生,逐步影響周邊公共場域設施,開啟國家公園更多的可能性。
===========
▧ 展覽地點|陽明實驗山屋(陽明山小觀音停車場旁)
▧ 展覽時間|*疫情期間暫不對外開放,並進行展務調整,未來採線上預約制,相關資訊將於陽明實驗山屋粉絲專頁發佈。
===========
▧ 主辦單位|文化部
▧ 執行單位|台灣設計研究院
▧ 合辦單位|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總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 執行團隊
⨀ 企劃執行|陳瑞淩、許瑄芮、熊品勛、陳映璇、王昱惟
⨀ 空間設計|彭一揚、李翊勤
⨀ 視覺設計|劉子琳、鄒昀達、吳柏翰
⨀ 空間營運|蔡瑋倫、施裴玲
⨀ 展務營運顧問|翁熒熒
▧ Y.M. MOUNTAIN TEAM 陽明登山隊
⨀ 地質的陽明|陳子倢(扣扣)
⨀ 味的陽明|郭庭瑋(Wes)
⨀ 夜的陽明|吳士緯
⨀ 冒險的陽明|郭彥仁(郭熊)
▧ Y.M. PODCAST 第一季來賓|(依錄製順序排列)
詹偉雄、張元植、Tai Tai LIVE WILD(阿泰呆呆)、吳思瑤、吳書原、迪拉胖、PUZZLEMAN、郭彥仁、陳科廷、陳子倢、郭庭瑋
▧ Y.M. PODCAST 開場音樂製作|顏社 PUZZLEMAN
▧ 品牌周邊聯名|WISDOM、HANCHOR、KINTO
▧ 森系選書|詹偉雄
▧ 主題路線與蕨類計畫攝影|陳敏佳
▧ 展覽攝影|汪德範
▧ 展覽攝影協力|Tai Tai LIVE WILD(阿泰呆呆)、蔡瑋倫、施裴玲
▧ 特別感謝|吳思瑤、龔書章、范成浩、郭城孟、臺大植物標本館、臺灣歷史博物館、森³ sunsun museum、Rockland、Aerix Duet、茶籽堂
還原檔案開啟方式 在 科技狗 3C Do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Apple Music Hi-Fi 懶人包】
-
這次 Apple Music 不用加價就給大家聽到 Hi-Fi 音質和 Dolby Atmos 全景聲,讓人非常喜樂!究竟實際上有沒有那麼好,以及跟國產 KKBOX Hi-Res 相比如何,這裡就這陣子聽起來做個分享:
-
《名詞解釋》
這次更新總共有幾個名詞,包含舊的容易讓人搞混,所以先解釋一下。每個 Apple Music 專輯在開啟後都可能看到幾種標記:
-
・空間音訊:Apple 發展出來的音效優化技術,透過 Apple 耳機設備,聆聽到更具立體感的音效與音樂。在「影像的空間音訊」上,已經支援 Apple TV、HBO Max、hulu、Disney+ 等串流平台,目前也僅適用 AirPods Pro / Pro Max ,能夠偵測收看者頭部的動作,而讓影像的播映方向成為聲音的前方,無論頭怎麼動作,都不影響發聲方向。
-
・杜比全景聲:可以讓音樂以球狀環繞包圍著聆聽者,在空間的定位上相當講究。這也是很常用在電影的音效格式,但這幾年也用在音樂專輯的錄製規格上。被蘋果整合在空間音訊格式,就叫做「搭載杜比全景聲的空間音訊」
-
補充:杜比全景聲是杜比的技術,空間音訊是 Apple 的技術,在 Apple Music 的例子裡,一是裝置可以輸出到支援 Dolby Atmos 的環繞擴大機/聲霸聆聽音樂,二是靠 AirPods 這類可以聽空間音訊的裝置也可以聽有 Dolby Atmos LOGO 的音樂。
-
・保真壓縮:如果以耳機音響業界的用語,就是 CD 音質的高音質音樂,也可以說 Hi-Fi 等級,大致上是以 16bit/44.1KHz 最高 24bit/48KHz 規格呈現。因為採用 Apple 獨家編碼 (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ALAC) ,所以其實它還是有一個破壞壓縮的過程,並不是實際意義的無損音樂。(<- 這段結論有誤這裡更正~ 應該說它是一個壓縮還原的過程,照理對原始檔案是無損的無誤)
-
・高解析保真壓縮:這個就是業界常講的 Hi-Res 等級音樂,是以 24bit /48KHz - 192KHz 的規格呈現。其實本質上還是無損壓縮,還原的功力有 Apple 背書,所以能呈現很不錯的音質。
-
・Apple DigitalMaster:使用 Apple 提供的 Master for iTunes 錄製解決方案所生產的專輯,會特別標記這個符號。標榜母帶的音質品質會更好,但當初就算只有 256kbps 流量,也是會標這個啊。純粹是一種認證,跟音質和音源解析度沒有絕對關係
====
《流量比較》
說到一首歌要能呈現出更優的音質,那麼容量是和流量是不可少的,流量月大的歌曲,越有足夠的容量來儲存高品質的音樂資訊。
-
・Spotify:320kbps 無 Hi-Fi
・KKBOX:320kbps | Hi-Fi 可到 900kbps | Hi-Res 可到 2,700kbps
・Apple Music:256kbps | Hi-Fi 可到 900kbps | Hi-Res 可到 3,600kbps
・Tidal:Hi-Fi 可到 1,411kbps | Hi-Res 可到 9,216kbps
・Qobuz:Hi-Fi 可到 1,411kbps | Hi-Res 可到 9,216kbps
--
不過流量本身只能算是參考,還是會依據檔案格式、壓縮規格來看,最後必須回歸到平台的調音以及實際聆聽體驗。
====
《聆聽條件》
-
「Apple Music 一定最搭配 Apple 耳機啊!買爆就對了!」
-
這麼想只對一半,因為 Apple 的藍牙耳機先天沒辦法給你聽高音質,所以要享有這一波音質升級,還是需要一些準備工作。
-
・系統升級:macoS 11.4 、 iOS 14.6 、 iPadOS 14.6、 tvOS 14.6 之裝置
・訂閱服務:Apple Music 訂閱戶,不支援 iTunes Store 購買之音樂
・聆聽空間音訊:Apple 旗下的藍牙耳機 AirPods / AirPods Pro / AirPods Pro Max 還有 Beats 若干內建 H1 晶片之耳機。HomePod 揚聲器。Apple TV 以 HDMI 接上支援 Atmos 解碼之擴大機或聲霸。
・聆聽保真壓縮:透過以上裝置接上有線耳機(可使用 Lighting 轉 3.5mm 耳機插)或是主動式喇叭、內建揚聲器。以 USB 方式接上 DAC 裝置。HomePod 揚聲器。Apple TV 以 HDMI 接上擴大機。
・聆聽高解析保真壓縮:透過以上裝置以 USB 方式接上 DAC 裝置。
-
簡單來說,藍牙耳機不支援、HomePod 等更新、高解析保真壓縮只能靠外接 DAC 解碼、一定要訂 Apple Music 才有。
-
==
論音質來說,Apple Music 的高保真壓縮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些以前聽慣 AAC 256kbps 的人來說,聽了會有喜悅感,因為免錢又音質提升了。但是實際上聽習慣 Tidal / Qobuz 的我而言,是不會想去聽這個東西,因為它壓縮成份太高,感覺起來是虛假的無損(實際上 ALAC 是無損傳輸無誤啦) ,所以免錢只是剛好。如果是高解析高保真壓縮,情況有好一點,聲音聽來細緻許多,但歌曲少得可憐。
-
這就要另外講到庫藏量,這相當古怪,本來會以為這些 Hi-Fi 等級的專輯應該你有我也有,我有他也有,結果也不是;首先在專輯目錄上都不會看到標示,一定要點進去才會看到;再來就是一個歌手的保真壓縮專輯也不齊全,要看到高解析保真壓縮的機會少得可憐,根本就是要到專門設一個目錄,讓大家聽的時候回報的稀有程度。
-
我覺得在目錄上不特別標示是非常不親切的做法,估計是因為目前專輯量相當稀少,為此來做一些掩飾的動作。~_~
===
說回來 KKBOX 我主要訂閱還是在於三點:
-
1.中文歌曲的稀缺與獨特性:你要某些中文歌手、日文、韓文歌手的 Hi-Fi 歌曲,就是要 KKBOX ,比訂那些需要翻牆掛 VPN 的 Amazon Music 好太多,而這三者又是 Tidal / Qobuz 的弱項,所以這很可以。Apple music 也無法跨越,尤其是中日這部分。
-
2.roon 的未來展望性:這個很多燒友都流傳許久,音響軟體 roon 現在只支援 Tidal 跟 Qobuz ,如果有幸整合進去 KKBOX ,那麼音響迷兒絕對樂壞,誰不想用自己的音響聽李宗盛、周華健、陳綺貞、宇宙人和盧廣仲呢?
-
3.它的介面和搜尋資料庫:當需要交叉比對一張專輯時,KKBOX 也提供了很齊全的歌曲資料庫,我可以藉此知道這張專輯跟其他平台聽起來如何,因此對我來說擁有 KKBOX 是一個可供比對的基底。
-
說那麼多,是因為這裡有 KKBOX 10 組優惠碼,如果有需要的可以私訊伊森這邊。有私訊的朋友也請在此 PO 文留言註記一下,伊森這幾天會特別留意的。再說一次,沒有打算要買的就拜託別私訊,佔用其他團友的名額。 Peace 優惠方案是一年一次付清,費用為原價的 66 折。只收私訊到 6/29 晚上 24:00 。
#伊森碎念 #AppleMusic #HiFi #HiRes #高音質 #耳機 #Apple
還原檔案開啟方式 在 有一個兒子真的超爽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充電同時智慧備份,幫你輕鬆留下珍貴的回憶
.
當媽媽後最怕手機有個閃失,照片影片沒備份
孩子成長的點滴就這樣沒了,真的會超級崩潰
傳統備份超麻煩又花時間,有的還要用電腦挑照片
也不是每個人都習慣用雲端,每個月要固定繳費
照片影片只會越來越多,雲端的費用只會越來越高
我們最需要不費腦力和時間的神器 #備份方塊
除了照片、影片可以備份,通訊錄與行事曆也可以
PhotoCube Pro備份方塊!充電即開始備份!
智慧記憶備份進度不重複,交給它就對了!
#看完介紹文有問題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喔
.
市面上有超多種備份方塊,本次開團是#Pro版
▪️不僅是市場唯一雙系統皆適用
▪️還是USB3.1高速傳輸
▪️兼用iOS、Android雙系統
-版本需求 : Android 6以上、iOS 9以上
▪️一顆方塊可以備份多支手機#只要記憶卡容量許可
-自己是Iphone、老公是Android也可以存在同一顆方塊
▪️每支手機會有自己的資料夾,資料可以清楚歸類
▪️插卡式的micro SD卡,要多大買多大的記憶卡
#方塊本身沒有附記憶卡 #支援容量從最低4G到最高2TB
-建議請自行選購適合的記憶卡
▪️備份無上限,記憶卡滿了只要換卡,不用換方塊
▪️手機遺失或換新機,只要一鍵即可還原
▪️保固一年,商品確認故障則免費換新
.
.
APP下載在外盒就有QRcode可掃描
連接上電源後照著APP指示操作即可,很簡單
只有第一次進行需要APP設定與整支手機備份會花比較久
之後每次充電都只會備份「新的資料」 ,只有背景執行
每天都進行備份的話,大概一次只要花3分鐘就好囉!
系統會自動分類手機、年份、月份,找照片很方便
.
《歐力媽手機進行實測 》
📱IPhone XR 版本13.3.1
照片+影片約一萬三千張,第一次花約1小時完成
之後每次只要充電,備份時間是2-3分鐘
睡個覺起床,手機老早就備份好了!
.
《照片/影片已備份資料 手機資料做刪除後,進行下次備份是不影響原本的備份,只會儲存新的,但客人這裡想確認行事曆與通訊錄修改或刪除,進行備份是否會被覆蓋?》
📱 行事曆/聯絡人備份時,每次都會建立新備份檔案。
不會覆蓋舊的備份檔案。檔名會是當下的日期和時間。
.
比如說
3/29進行備份
黃晨喻 0932111111
然後3/30我修改電話0932111222
3/30進行備份
原本的備份還是會存在
只是會多一筆我新修改的電話
黃晨喻 0932111111
黃晨喻 0932111222
.
《記憶卡滿了之後,換卡是不是直接把滿的記憶卡資料移到新的, 再用原本那張記憶卡,還是會備份新資料~不重新整支手機備份?》
📱 依照他們的數據,消費者傾向使用較大的記憶卡,所以很少會需要用到多張卡來備份一支手機,因此他們是設定重頭備份的方式會比較符合需求,但如果真的需要用兩張以上的卡來備份,可以把第一張卡裡的紀錄檔複製到第二張卡裡,就不會重複備份到第一張卡的內容
.
《這裡再加點分數》
▫️行動電源也能執行備份功能
▫️無論充電時間長短,都會自動記憶備份進度
▫️每次備份都是新進度,不重複備份佔用記憶體和費時
▫️能當讀卡機與隨身碟使用
▫️體積很小,隨身攜帶完全沒問題,旅行好幫手
.
.
《小提醒》
如果有手機相片同步備份至iCloud的習慣
方塊預設是只備份手機內的照片,iCloud上的照片不會備份
👉🏻手機要改設定,操作順序如下:
「設定」→「Apple ID」→「iCloud」→開啟「iCloud備份」
.
————————————————————————
.
♥️PhotoFast·PhotoCube Pro備份方塊 第三團
📲團購日期:9/22-9/28
📲團購網址:https://tomali.tw/hbye6
📲本團運費:本島全團免運,外島運費$100
.
————————————————————————
.
《客服資訊 》
.
訂單或付款問題,請洽 #朶玫黎國際數位行銷有限公司
✦ 客服電話:(03) 462-5551
✦ 客服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00-18:00
.
維修/保固/商品/操作/故障問題請洽#PhotoFast銀箭線上有限公司
✦ 客服電話:02-2321-6409
✦ 客服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2:30、13:30-18:00
若商品確認故障,於一年保固期內更換新品
.
————————————————————————
#歐力媽買什麼 #團購 #開團 #備份 #備份方塊 #照片救星 #photofast #backup #iphone #Android
還原檔案開啟方式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7
近日,由於『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百工百業突如其來進入了一種『瞬間停格』的『體感電影』場景畫面,如果你剛好看過韓國在 2013 年就上映過的『流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81%E6%84%9F_(%E9%9B%BB%E5%BD%B1)) 這部電影,或是大名鼎鼎、在 2011年上映的『全境擴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5%A2%83%E6%93%B4%E6%95%A3),乃至於 2016年播放的冷僻改編美劇『隔離危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A%94%E9%9B%A2%E5%8D%B1%E5%9F%8E),這些影、劇畫面與現今真實生活裡發生的既視感,真的會讓人疑惑究竟是戲如人生、還是人生如戲 …
(我們可能要祈禱的是:這 … 應該不會發展成為『全境封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9%AF%E5%A7%86%E5%85%8B%E8%98%AD%E8%A5%BF%EF%BC%9A%E5%85%A8%E5%A2%83%E5%B0%81%E9%8E%96
] 的慘狀吧?)
當然,在生活層面的影響,特別對於影視音娛樂產業來說,整個產業活動的急凍,來得完全措手不及;面對可能整個年度的工作行程都被取消而『非自願性』的長假,在唉聲嘆氣之餘、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想,也許這多出來的時間,正可以用來研究一些平時無暇顧及、可又是世界潮流趨勢的資訊與器材、知識,也許~ 在不久的將來,會因此而增加了自身的戰力,或至少多瞭解一些『選擇性方案』。因為了這樣的想法,所以想在此做一些資訊的分享。
當真實世界暫停下來的過程裡,網路的數位虛擬世界其實還在以可怕的速度進化演變著;如果你是從實體器材一路走來的音樂工作者 --- 當然!特別是愛用真空管音箱的電吉他手,過往,一切以『數位模擬』做為號召的產品,不論它的價位落在什麼區間,想必你都是不太樂意接受的。我當然知道真空管器材所帶來的豐沛泛音與扎實的量感、彈奏的手感,都是無與倫比的真實體驗;只是,如果以居家練習、甚至到了錄音工作需求,你也不得不承認:『那不僅僅是一組真空管音箱而已』的事情了。
特別是,如果連器材測試達人 Pete Thorn,在本週都開始做這樣的器材示範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zkkBMsk1g
,你可能要接受一種已經發生的事實:數位模擬與實體至少已經可以分庭抗禮。當然,Pete Thorn 的『數位演進之路』是其來有自的:他本人的簽名音箱型號『PT15 I.R.』(https://www.suhr.com/electronics/amplifiers/pt15-ir/),就是全真空管音箱頭搭配了 IR 箱體模擬技術,以方便個人工作室宅錄時的有效音量控制 --- 而我們也很理解:真正影響著電吉他音箱音色的最主要部件,其實就是『音箱箱體』與『麥克風收音模組』,如果這兩個部件都已經『IR』數位模擬化了的話,其實,再往前去將後級部件、前級部件一一數位模擬而成為『全數位軟體模擬』(Plug in),應該也是非常自然的進程吧?
一般來說,數位模擬的主流技術大致分為兩類,其一,在此再次引用網友『Monk』兄對於『IR』技術的解釋專文:http://monkcustom.blogspot.com/2019/04/irimpulse-response-application-tips.html,這裡提到『卷積運算』,我們可以把它視為是『箱體部件』的獨立模擬技術;而如果往前延伸,將『前級 + 後級 + 箱體 + 麥克風收音』整個視為一整組『卷積運算』,這就是『Kemper Profile』(https://www.kemper-amps.com/) 系統、類似『音色照相』的取樣技術。另外一種主流技術,則是將『構成真空管音箱的每一個零件的作用方式都逐項以數位運算方式模擬,再將零件逐項加總』的建模方式,硬體類的『Fractal Audio System』(https://www.fractalaudio.com/p-axe-fx-ii-preamp-fx-processor/) 與軟體類的『Positive Grid Bias 系列』(https://www.positivegrid.com/promo/?gclid=Cj0KCQjw9tbzBRDVARIsAMBplx8YQaZAKNbEHsjJLlCEEM2DKgKFp57iC4N98itCXOHwBeFE-EdieekaAntwEALw_wcB),都是走這種硬功夫路線。今天所想分享的『全數位軟體模擬』產品,也都涵括在這兩種技術慨念之內。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3 音箱模擬軟體 (Plug in) – 1
在真正進入品項簡介之前,有幾個工作重點,我想要先提出來,簡單說明一下:
(1) 現今在網路上頗有聲量的各廠牌音箱模擬 Plug in,不論是免費或付費形式,我大致都親身試彈過;而今天所分享的『付費式』產品,全都提供了『免費前期試用』的行銷方式,對於宅錄需求的經濟考量,我覺得是非常值得讚許的推廣手法。
(2) 如果你的器材連接路徑,是電吉他直接進入錄音介面來驅動軟體的話,我強烈建議在吉他與錄音介面之間,安插一個具有『Buffer』功能的任何形式效果器 (Pedal) --- 你不需要開啟它的功能,只要讓訊號經過它,這會讓你得到非常清晰乾淨的軟體驅動音色,否則,你很容易覺得軟體的音色在低頻部位一直有一種無法擺脫的『拖泥帶水的骯髒、沈滯』感。詳細的原因在附圖相片中有若干說明,另外~ 請見這個產品說明連結:https://www.waves.com/1lib/pdf/plugins/prs-supermodels.pdf
(3) 對於現今的這類型數位模擬軟體,最讓譬如 Steve Vai 這樣的大師所敬而遠之的主要病因,其實是來自彈奏時,實際撥奏與音色驅動反應呈現之間的『延遲感』(Latency)。為了解決這個延遲問題,通常我們都會將電腦的錄音軟體所設定的工作暫存區域『Buffer Size』調小;但如果你正在一個編曲工作檔案中,你很可能同時還開了許多的軟體音源,如果 Buffer Size 過小,非常容易造成音源的『爆音』或甚至跑不動程式因而當機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在選擇數位模擬音箱軟體的品項時,盡量尋找除了從 DAW 裏呼叫使用的格式 (AU, VST, AAX) 之外,還配置有『外部獨立運作』(Stand Alone App) 格式的產品來工作:我會讓我的 DAW 維持在正常的 Buffer Size 大小 (約略是 512 ~ 1024 Samples),來維持編曲程式的必要運作,這時,我所錄進去的吉他訊號,是完全沒有任何效果的『乾訊號』,並且,是不播放出來的;但我會在 DAW 之外的電腦桌面開啟 Stand Alone 的軟體版本,此時,我可以將這個獨立運作的軟體版本 Buffer Size 調到極小 (有時甚至可以到 32 ~ 64 Samples) 來維持彈奏時的手感,並且可以同時與編曲軟體進行同步播放與錄音 (錄進乾的訊號),完成錄音之後,再從 DAW 呼叫同一個音色設置的預設,來對乾訊號進行類似『Re-Amping』的播放,這樣的工作模式,將會大大降低實際錄音時,Buffer Size 對於彈奏手感的困擾。
那麼~ 接下來就簡單介紹幾款近期內我覺得 C/P 值值得推薦的產品:
[壹] Kuassa Amplifikation Matchlock / Vermilion (https://www.kuassa.com/products/amplifikation-matchlock/, https://www.kuassa.com/products/amplifikation-vermilion/)
通常,數位模擬的領域中,Clean tone ~ Low Gain 音色一直都很難真的找到在手感反應與音色動態上能令人滿意的作品;大半年前,我搜尋到了這個品牌的這兩款產品並且實際使用於商業工作案時,它所提供的音色顆粒與直觀的操作方式,甚至超越了同樣是數位建模方式的 Fractal Axe-Fx ll!因此,現在只要是在這種音色範圍的工作需求,我已經很習慣同時混合兩道以上的 (包括了 Fx II 與 上述兩者其中之一,視音樂內容實際需要而決定) 聲音訊號,來得到清楚的弦聲顆粒感與華麗的音場空間。
而且!它的視覺設計真是加分啊!
[貳] MERCURIALL EUPHORIA AMP SIM (https://mercuriall.com/cms/details_xtc )
同樣是數位建模原理,這個產品的音色則是涵蓋了從 Low Gain 一直到 Heavy High Gain 的音色領域,並且帶著濃濃的 90s’風味的音箱氣質 --- 你應該會知道這是模仿哪個品牌的哪兩款音箱作品。一般說來,不論是硬體或是軟體,原廠設定的音色都很讓人不敢恭維;然而,這個作品的預設音色卻非常容易上手,不論你使用的是單線圈或雙線圈的琴,幾乎不需要什麼費事兒的調整,就能得到相當不錯的音色品質。
我特別想推崇這個產品的『後級音色模擬部件』,它真的讓音色有一種『活起來』的感覺!而『MERCURIALL』這個俄國品牌的其他產品:https://mercuriall.com/cms/ ,從圖例就可以看出各自在師法的具體對象,在嘗試過它們所有作品的免費 Demo 版本之後,我真的覺得各品項的『還原度』非常令人滿意!而整個系列對於『回頭客』都有著價格上的優惠,如果你覺得這些產品的確值得逐項入手,我會建議先購買單價最低的商品,然後再以優惠價格收購其他作品。
[參] STL Tonehub (https://www.stltones.com/products/stl-tonehub-plugin?utm_source=STL+Tones&utm_campaign=353a7a44d6-EMAIL_CAMPAIGN_2019_05_02_11_40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949ede8d45-353a7a44d6-70838879&mc_cid=353a7a44d6&mc_eid=8dae41d5bb )
這個作品就比較像是 Kemper Profile 那一類『音色照相機』式的運作邏輯,它網羅了近代有名的吉他手 (都是樂風比較激烈、極限走向) 所調校出來的音色,做成『音色包裹』在音色平台上運作。如果你還不想額外付費去取得那些樂手的簽名音色,那麼~ 原廠提供的基礎音色其實也還算全面。只是不同於前面那兩款『數位建模』的工作原理,這一款作品的『音箱模擬部件』是無法獨立出來、去支援第三方 IR 檔案的 --- 如果你試過了前面兩款作品,也嘗試過更換第三方箱體 IR 檔案,你就會知道這類型『照相機』式的音色取樣,在功能上會略顯侷限。不過~ 這種工作邏輯的作品音色,通常都有著更『拳拳到肉』的扎實感,或許,這就是不同的市場區隔策略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品牌在前幾年都是提供免費的數位建模模擬音色,你可以從他們的產品線找到一款完全免費的『音箱頭模擬 + 箱體模擬』的套餐,那個兇殘的音色,在金屬界可算是赫赫有名得很啊!
以上。
當然!再一次,這些數位模擬的產品,在彈奏的動態上,目前依然還無法超越實體的器材;然而,如果觀察過去五年數位領域演算法發展的質量,我覺得這個走向完全無法預測它的極限;又如果再加上類比環境所有周邊設備的考量,以及工作時段、地點的機動性,整體說來,我覺得趁現在來瞭解一下這個世界展現的趨勢,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選擇。
而且!第一,它不用出門就可以取得。第二,你很可能根本不會花到錢。第三 ……
啊~ 放假就是要彈吉他、研究器材、修練武功啊!啊~ 不然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