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避難平台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避難平台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避難平台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避難平台定義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 #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中)】 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

避難平台定義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9 03:22:59

【#Nj評::〈孟買酒店〉】本週必睇,唔睇就再無機會... 四天後影壇巨獸橫空降世,〈孟買酒店〉幾猛料都好注定搶唔到香港票房無運行。只希望可以靠口碑存活下去,因為真係好好睇,只欠觀眾俾個機會入場。 . 電影故事內容講一宗發生在印度孟買的大規模恐佈襲擊,夠近代亦出名足夠讓人投入。基本上睇trailer...

避難平台定義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9 03:22:39

【#Nj評《今晚打喪屍》】小平反:唔係要大讚,但冇你哋講到咁垃圾! 我唔鍾意每逢港產片本土片就話要大讚,但都希望盡量入場支持製作團隊努力,好唔好睇係另一回事。港產光環從來對我來說都不存在,但我承認會基於資源上輸蝕酌量將要求降低。《今晚打喪屍》的網上討論激烈,極多負評,留下大量『爛片!』『垃圾!』『...

  • 避難平台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6 21:00:16
    有 179 人按讚

    【🦓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 #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中)】
     
    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尚未曝光的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透過共感產生世代對話」,是楊雅喆暗自的願景,《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編劇團隊,聚集老中青三代,最年輕的編劇和楊雅喆差距 12 歲,並非所有人都經歷過戒嚴,這時楊雅喆就扮演起時代講師,不斷和編劇團隊溝通,在改編過程中,劇本改了又改,推翻再推翻,對於劇組團隊而言,若沒活過 80 年代的觀眾無法投入,那戲就沒得唱,等同宣告失敗,因為這是給所有人看的劇。
     
    至於編劇的最高原則,唯一尊奉的「logline」是:「80 年代,天橋上來了魔術師,不同的大人、小孩、青少年遇到他都會看見內心的渴望、不足與不滿,最後他們因為魔幻時刻,創造生命中的奇蹟。」
     
    對編劇團隊而言,遇到瓶頸或防範偏離初衷時,就用上述的「logline」檢視每一集劇本,「『logline』看起來很簡單吧?但要符合這句話就有很高的難度。幹!每一集都要有魔幻時刻,都要有魔術把戲,幹!原著只出現一半的魔術師,沒有那麼多的魔幻,那要延伸創造的想像就更多。」楊雅喆大笑說。
     
    這次的改編,實際上楊雅喆和編劇團隊調動甚鉅,從章節名稱就可窺見。原著中有章節名為〈九十九樓〉,這與第一集符合,但第三集的〈水晶球〉就是編劇發揮想像,原著並無此章節,楊雅喆表示之後的集數名稱也會脫離原著章節名稱。「如果改編都符合原著,哪一章寫了什麼我就得做什麼,這樣會有點辛苦,雖然我們將原著視為聖經,但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除非碰上重大困難,否則不會重新翻看。」楊雅喆說。
     
    這樣的做法,也使得編劇團隊開始將「原著」與「改編」混淆,時常分不清楚筆下的角色、故事的走向,到底是原著就有的情節,還是彼此腦力激盪下的產物,記憶就逐漸被竄改而後相交疊映,「故事是從記憶的裂縫長出來的」,吳明益小說中的這句話,就成為編劇團隊默默實踐的原則。
     
    「幹,那到底什麼是記憶的裂縫?」楊雅喆先笑著提問,而後解答這題:「其實『裂縫』就是隔了很久的『時間』。同一件事,我講的版本跟你講的版本會不一樣。小說是虛構(fiction)不是紀實,所以有實、有虛,我們都被吳明益矇騙,以為他筆下中華商場的故事都是真的,但錯了,這當中有太多是他的『虛構』。
     
    吳明益聰明地設計連環套接龍遊戲,小說中每個角色口中的魔術師都不一樣,況且這本小說對於中華商場的描述,一定也有很多讀者不認同,這是因為大家的『記憶』都不同,所以任何改編這本小說的團隊,其實都是在吳明益記憶的虛構基底中,再虛構幻化成另個故事。我們在虛構中找到裂縫,從裂縫中再度虛構,這當中就需要『時間』幫忙,時間是最大的魔術,它能改編人的記憶,把紀實變成虛構,對這齣劇來說,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魔術。」
     
    「紀實」與「虛構」,就成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楊雅喆進一步說:「雖然改編中有很多是我們的再度創作,但我們不能違背這部作品在講『消失』的核心,但要怎麼解釋『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如果觀眾看到一直消失、消失、消失的故事,感受只會越來越委靡、陰暗,但如果消失能夠證明愛曾經存在,就有意義。」
     
    楊雅喆以「mp3」舉例:「小時候 mp3 存進很多愛歌,但科技進步後人們有了 ipod、雲端等等,時間一久,『曾經存於 mp3 的愛歌』和 mp3 一起被封存,接著消失。但某天,你突然想起這些愛歌還存在 mp3 ,但 mp3 消失了,這時候你就想辦法上網找回那些愛歌,所以,mp3 的消失進而湧現出兒時聽音樂的美好記憶。因此,消失闡述了愛真實存在過的痕跡。」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這篇專訪文章共 8421 字,先節錄到此,以網路平台的閱讀習慣,再繼續把內文貼出來應該也沒人看,週日會連載最後一篇,但若有興趣直接看全文的讀者,全文請點👉https://bit.ly/37HFHkO
     
    圖片來源:【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myVideo 影音隨看】

  • 避難平台定義 在 Yes Please Enjoy by Fanning Ts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20 01:45:23
    有 181 人按讚

    那微小平凡的時光

    二月底出發台灣前,義大利區的疫情還沒有擴散開來,不過我擔心入出境麻煩,一家三口已經開始落實自主健康管理。不到人多的公共場合避免接觸人群、避免大型百貨商場只在小區上的超市購物、居家防疫清潔確實落實。

    還真苦了自己,每天的外出衣服換洗、家裡公共區(廁所)的拭手巾每天換洗、單獨使用的毛巾每兩天更換,家裡所有「有面」的平台、門把、對講機、開關按鈕每天兩次擦拭消毒。就連郵差遞送的包裹信件都是先噴了酒精、暫時擺在玄關處幾小時之後才拆封。

    那段時間心理的壓力大,就擔心所有工作是否可以順利進行。每天在工作之後便鑽進廚房,桿麵團包餃子、煎餃,那天甚至還揉了手工麵條,餅乾、蛋糕更是不在話下,看了喜歡的食譜就試試。就連想了很久一直怕麻煩的肉桂捲,都還是硬生生站在廚房裡幾個小時後,熱騰騰香噴噴上桌。

    進廚房料理尤其是烘培端的是一份耐心,慢慢來品味過程中的細節,然後看著成果出爐,是否美味好吃,在烤箱「噹」的那個瞬間都似乎不再那麼重要。而耐心,是驅散壓力與不安最好的方法之一;慢下來,情緒得以紓緩。

    還記得包水餃那天因為已經事先吃過晚餐,等另一半下班回來之後幫女兒還有先生張羅煮水餃。已經刷了牙的我便不再試吃,細細地調製了水餃沾醬,看著眼前那兩位品嚐著大顆彈Q的手工水餃,我老是問著:好吃嗎、Q不Q呢、內餡口感如何、沾醬味道還可以嗎?我重複問著這幾個問題。

    女兒笑我,你怎麼不乾脆試試、吃一口呢?哎,都別提了。牙都仔細地刷乾淨了,再吃,都嫌懶。

    一落地台灣,歐洲疫情急轉直上,那時候擔心來不了,現在開始煩惱回不去。每天在各國新聞政策中,開始對生活品質、價值觀、判斷標準有了不同的層次與思考。以前看似簡單的尋常,比如說行動自由,現在卻有了不同的定義。不只是上街購物這樣的行動自由,如今想「回家」都得看情況。

    三月十八日下午兩點半收到下榻旅館通知儘速返回,政府要求回溯特定旅行史的入境者進行居家檢疫。工作結束後在三點二十分已經回到旅館,大約三點四十分就被要求待在房間不得再出入。

    沒有驚慌,但是的確令人措手不及。事先安排的工作當然全數取消,一一個別通知詢問。而我想著德國的家人,好想跳進小叮噹的任意門回家。

    另一半第一時間和我聯繫安慰,他擔心我一時之間情緒負荷不了。其實,十多年來在德國生活,尤其是這五、六年,我的性情越發沉得住氣,領悟了「盡力」、「能力」與「事情發展」往往不成正比、也無人能保證。既然發生了,靜觀其變再做出應對的選擇;人生不正是由大大小小的抉擇所交織而出?

    人之所以感到害怕驚恐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條件感到陌生、不熟悉。在我通過網路資訊、在朋友的聯絡協助下,掌握了基本的狀況後,內心裡其實寧靜祥和。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雖然失去了短暫的個人自由,但是以同理心看待的話,便不再有委屈或不平。

    居家檢疫第二天,在老同學的幫忙下拿到了乾糧與基本民生品,又在旅館小姊姊的熱心下拿到了煮水器。原來,生活必需品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降得這麼低,卻已經讓人珍惜滿足。

    撕開同學準備的麥片倒入馬克杯中,煮了水滾燙沖泡。忘了有多燙,燙傷了自己口腔內上顎,自己笑了出來,有這麼渴望一杯熱飲媽?哎,避難都不是這樣的啊。

    和女兒通了視訊,離開一個多星期,停課在家進行線上課程的她看來似乎又長大了,性情隨我也較穩重的小女孩在鏡頭前安慰我,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我知道。

    現在再看上個月烘培的照片恍如隔世,為了減壓而躲到廚房,沒想到那短暫片刻的時光現在看來雖是渺小平凡卻令人渴求。

  • 避難平台定義 在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4-20 21:53:00
    有 187 人按讚


    【#Nj評::〈孟買酒店〉】本週必睇,唔睇就再無機會...

    四天後影壇巨獸橫空降世,〈孟買酒店〉幾猛料都好注定搶唔到香港票房無運行。只希望可以靠口碑存活下去,因為真係好好睇,只欠觀眾俾個機會入場。
    .
    電影故事內容講一宗發生在印度孟買的大規模恐佈襲擊,夠近代亦出名足夠讓人投入。基本上睇trailer已經好吸引,電影亦無令人失望,真實、緊張、刺激,好快入戲打足全片驚足全場。開始一段講孟買內不同地點都受到襲擊,然後附近的人都跑到大酒店內避難,亦因此引狼入室展開困獸鬥。
    .
    當今“神劇”一詞被〈權力遊戲〉重新定義,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是 沒有英雄主義、不設主角光環。電影內人人都對事件產生作用互相影響,亦有不少意想不到突發死亡的情況,在英雄崇拜的氣氛下逆其道走小人物路線的〈孟買酒店〉相信有潛質成為神劇之一。雖然人物不少,故事線都有好幾條,但分配得妥當有戲可演,氣氛一流內容豐富又易跟。不似得〈白宮淪陷〉〈虎膽龍威〉之類有一位萬能型好打得主角,今次可以話全場都處於捱打狀態,一眾重要角色都只是小人物但他們每個決定均具關鍵性,在自己崗位發揮所長求生,人性光輝醜惡共冶一爐,可以定性為災難片,此片種愛好者必定滿意。
    .
    同期看了同系[誤]的〈假面酒店〉,似乎對酒店行業有更深一層理解。兩部作品都經常提及到『Guest is God』的思想,想盡辦法去滿足客人要求。遇到麻煩的房客要服侍周到,遇到恐怖分子都可以放棄自己逃走機會帶領客人避難。聽落去好離地,但我相信亦肯定有這種英雄。只不過,自問於戲中極端困難處境,真係做唔出咁偉大,所以更加佩服角色原形在現實中的犧牲精神。有時候你越發現自己無能為力,便越懂得欣賞。
    .
    *追蹤instagram【 madman.movie 】有你著數!
    *//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movie/ //
    *
    *讚好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緊貼最新電影資訊!***
    ------------------
    ░電影資訊 ░獨家影評 ░幕後製作 ░戲院優惠
    Fb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
    http://www.fb.com/MovieMadMan
    .
    #孟買酒店 Intercontinental Film Distributors(HK)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