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選擇性偏誤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選擇性偏誤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選擇性偏誤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選擇性偏誤例子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父的鹽 . 我發覺台灣媒體真的挺有病的. . 特別是蘋果. . 我從來不曉得原來打疫苗後過世,尚未證實有關聯,還要被意識形態檢查,凸顯他的政治立場,翻遍他的臉書,進行竄改語境的嫁接,只為了滿足媒體預設的荒謬-「他打了高端,他呼籲其他人去打,然後他死了.」 . 「作家打高端後猝死 曾說願向病毒獻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 7/21 開課!]【寫...

選擇性偏誤例子 在 腦洞大開|商業時事X 議題分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58:03

【02/15-02/21 腦洞一週商業大事】#腦洞商業時事 #2月⠀ ⠀ ❶ 日強震導致國際大廠停工⠀ ⠀ ▍激起311回憶的恐怖地震?⠀ ⠀ 相信大部分的腦粉目前都還是學生,在爸爸媽媽上星期哀鴻遍野的開工時還是能夠開心地享受晴空萬里的寒假時光,不過可能也有部分根以利編一樣,已經進入企業行號實習,自...

選擇性偏誤例子 在 Oscar Lee 李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08:56:53

反面數據同樣重要 作者:李 臻 (Oscar Lee) 2019年12月14日刊於《信報》 STE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數學)近年大受家長歡迎,特別是AI(人工智能)及Big Data(大數據)這些詞彙,更好像如果孩子不懂就不能在未來世界生存似的。為此小弟去找了一間在電腦課教授人工智能的中學...

  • 選擇性偏誤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03:53:56
    有 4,251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我發覺台灣媒體真的挺有病的.
    .
    特別是蘋果.
    .
    我從來不曉得原來打疫苗後過世,尚未證實有關聯,還要被意識形態檢查,凸顯他的政治立場,翻遍他的臉書,進行竄改語境的嫁接,只為了滿足媒體預設的荒謬-「他打了高端,他呼籲其他人去打,然後他死了.」
    .
    「作家打高端後猝死 曾說願向病毒獻祭!『用少數人犠牲,換多數人平安』」,附上大大的一張他的相片,上面寫著「用生命相挺」,再附上「翻攝至臉書」,可以知道,完全沒經過他們家人同意.
    .
    彷彿正在嘲諷他,他有多麼傻,有多麼活該.
    .
    「打高端猝逝作家黑特柯文哲!曾言『敵人就在北市府』 鐵桿支持蔡英文」
    .
    我不知道他支持蔡英文,或批判柯文哲,跟他逝世有什麼關係-他的政治立場,跟他打高端又有什麼關係,毫無疑問,這樣子惡劣的報導吸引來的效應,就是一堆深藍與柯文哲支持者在進行網路霸凌,「死得其所」、「求仁得仁」、「神經有問題,北市長是神醫,怎麼可以批評他」、「台獨吉娃娃」,似乎暗示死者就是因為支持蔡英文,批評柯文哲,所以這是他的下場.
    .
    然後這一路蔓延到死者的臉書.
    .
    事實上,打AZ和莫德那的,在8月23日各有一人死亡,卻不見得有這樣的待遇.
    .
    全台打疫苗的人這麼多,打完莫德那和az猝死有653例,沒有人,沒有人像他一樣,他大概是第一個,被赤裸裸的肉搜言論,討論政治立場,然後被網路霸凌的人.
    .
    而且他已經過世了.
    .
    我只看到這一個偏頗的媒體挾著一群人,對著所有人說,「他打高端,他有罪」,在台灣,原來,當一個本土派支持者,竟然不被當人看待,死後,還要被不斷踐踏著.
    .
    陸作家的言論,是在6月25日,全文為:
    .
    「打疫苗是一種國民義務。
    抗疫攸關國家安全,所以接施打疫苗是一種國民義務,而不是權力。
    .
    每個人挑三揀四、這不打那不打,結果就形成防疫漏洞、死角,危害整體。
    .
    現況只能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疫苗,即使有人會因此致死。
    但畢竟不是每個人打了都會死。大家都打,整體染疫死的人、確診的人,肯定會少一點,疫情會趨緩。
    .
    一句話:打疫苗利大於弊。
    .
    除非有些人,選擇完全不出門、在家與世隔絕,否則都應該打疫苗。
    .
    萬一打了疫苗死了,也只能視為向病毒『獻祭』——用少數人的犠牲,換取多數人的平安。」
    .
    我不知道這跟他打高端有什麼關係,6月25日,也根本沒有高端可以打,那時,是環南市場疫情爆發,台北市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然後許多人在提倡拒打疫苗.
    .
    而媒體故意在此時轉死者不相干的評論,斷章取義,就等於暗示群眾,他的言論是針對高端,要強迫其他人去打高端.
    .
    該作家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希望人們趕緊去打疫苗,獻祭之說,也屬於一種無奈的語氣,「大家都打,整體染疫死的人、確診的人,肯定會少一點,疫情會趨緩.」他是以群體免疫的觀點,用意在於希望疫情能趨緩.
    .
    事實上,如果沒有疫情,沒有變種病毒,自然也不需要疫苗,他希望的是人們有疫苗就趕快去打,沒有特定鼓吹哪一個牌子,否定他這樣觀點的人,其實就是否定打疫苗罷了,要人們不要去打任何一劑,這樣就不會有任何風險,但,其實只是把風險轉嫁給其他人,而自己同樣也會面臨病毒的威脅.
    .
    他不是韭菜,他只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擔憂自己,也擔憂其他人,他喜歡在臉書上擺自己做的菜,還有一些飾品,鼓勵其他人,我不曉得,媒體檢查他的瑕疵,假造他的語境,把他6月擔憂疫情的言論嫁接他現在打高端去世,的用意為何.
    .
    如果想標誌高端的不安全,一個例子證據力是不足的,打高端的人昨日有17萬人,相比az或莫德納,這沒有超過太多的背景值,如果想要否定高端的安全性,應該先等法醫驗完確認有關聯後,或者有明確的數字和依據,在下這種結論,營造這種氛圍.
    .
    如果要幫死者喊冤,或譴責政府,也不應該消費死者,讓他被誤解,請報導事實,而不是選擇性呈現報導,最起碼的起碼,時序要搞對,而不是讓他蒙受不白之冤,一群人瘋狂地分享他的文章,四處在他死訊下留言,謾罵他「納粹、會下地獄」.
    .
    這些人究竟對他有何仇恨?只是因為他去打了疫苗,死後就應該被這樣糟蹋?
    .
    我想,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
    .
    那些嚷嚷著「死者為大」的人,在許崑源議長死去,傳播這樣的想法,現在,這就不適用了,你們的良知,到哪去了?難道你們受的教育,是可以對特定人殘酷,而消去自己的同理心?他甚至不是一個政治人物,只是一個平民作家.
    .
    對於政府來說,一定慎重的處理這件事情,後續的撫卹,家屬的慰問,一定要做到圓滿,然後,請詳細調查他的死因,如果確認和施打疫苗有關聯,一定要進行補償,因為他是相信政府,相信國產疫苗,跟隨總統的主張,才去施打的,一定要給出一個交代,不論打任何疫苗,都要負起後續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責任,只有這樣,人們才會擁有意願繼續施打下去.
    .
    而如果你連這樣信任自己的民眾,都無法保護的話(儘管他已經死了),讓他好好地走,我不知道你存在的價值為何.
    .
    對於已經施打高端或尚未施打高端的人而言,我想有一點必須注意,如你本身有心血管或急性嚴重疾病,在施打後產生不適症狀,要多加注意避免和施打疫苗產生的副作用混淆,「以為只是疫苗的副作用」,而忽略了就醫時機.
    .
    高端的副作用為:
    .
    「接種高端後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壓痛,頻率71.2%,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其次是痠痛、全身無力頻率36%、肌肉痛27.6%、頭痛22.2%、腹瀉15.1%、注射部位腫脹或硬結10.5%、噁心或嘔吐7.7%、注射部位泛紅4.9%、發燒0.7%.常見的不良反應通常呈現輕度或中等強度,大部分於接種後7日內觀察到緩解或消失.」
    .
    如有「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或者並不屬於打高端疫苗的症狀,請盡速就醫.
    .
    全世界奪走最多人生命的疾病,不是武漢肺炎,是天花.
    .
    天花造成了約4億人死亡,他終結在一名鄉下醫師的手上,愛德華.詹納,他在擠牛奶的女工身上,發現了得過牛痘的人,便不容易再感染天花,於是他進行了牛痘實驗,創造了「預防接種Vaccination」,Vacca就是牛的意思.他認為,牛痘和天花有相同的來源,但牛痘感染人的毒性較弱,所以接種了牛痘,就不容易感染天花,他創造的概念,讓其他人開始追尋免疫和產生抗體的預防疾病方法,直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的死亡率,為0.
    .
    這個故事聽起來是很輕鬆而且偉大的,但背後有許多沉痛的內幕,這個方法被發明而且證明有效,取之而來的,不是讚美,而是一群人無情的撻伐,他們說,詹納的接種法是褻瀆上帝,是撒旦的話語,報紙上,報導著接種牛痘疫苗的人會長出牛角,變成牛,詹納的家被包圍,甚至連他的病人,相信他而來接種的人,都被不斷的嘲笑與謾罵,然後丟石頭在他們身上.
    .
    這位作家,此時遇到的,就是這樣的不理智吧,他們總是毫無目的的攻擊那些尋求所有人都能得救的人,而以為,使他們消失,就會讓自己安全,詆毀他們自己就能免疫,他們以為,能使自己得救的,不是疫苗,而是仇恨.
    .
    帶給他們災厄的,不是病毒,而是那些與病毒對抗的人.
    .
    諷刺的是,現在早已不是18世紀,已經過了兩百多年,有些人做的事,說的話,仍然與從前沒什麼兩樣.
    .
    高端施打到現在,並沒有像其他疫苗,那樣顯著的副作用,以猝死來說,從擴大二期試驗的4千人,到昨日接種的17萬人,只有兩個例子,一個高血壓病史,另一個死前手裡握著毒品,相比az開打後許多高齡者猝死的情形,累計死亡536例,莫德那2個多月累計的117例,這樣的背景值,很難說,具有嚴重的安全問題,去打的人是一種錯誤.當然逝去的生命都有同樣的重量,是不能比較的,請體諒我只能用這樣的方法去面對龐大的惡意,他們的言論過於無知,嘲諷死者的人,不但低能,而且無良.
    .
    還逼得死者家屬得出來捍衛自己的家人,真的是,人性掉落了糞坑.
    .
    常說人們的敵人是病毒,有些人的敵人,卻是彼此,那些希望所有人都活下去的人-他說的獻祭,是一種不得已,一種沒有辦法,一種莫可奈何,一種「想開點」,而那群侏儒口中的「獻祭」,是期待一個人的死去,好映證他們妄想的使全人類至於風險之中的荒謬.
    .
    他是溫柔的,他們是無情的,他是沉痛的,而他們喜悅,他說的,不是一種恐嚇,而是一種悲傷,他訴求的,不是一種絕望,而是盼望人們主動尋求希望-
    .
    而他們喜孜孜的在他的屍體上跳舞,在家屬的痛苦中飲酒作樂,一個希望更多人活下去的人的肚皮上,在他摯愛的家人面前,他們以為他已經閉上眼睛,但是所有人都看見了.
    .
    我希望那些侏儒能平安健康的,攜上他們的惡意,去面對病毒,謝謝他們告訴我們,原來,台灣有一群人,活著這麼像病毒一樣,比病毒還有迫切的需求,希望人命的逝去,幸災樂禍.
    .
    詹納還有一項特別的觀察,使他聞名於世,他發現,杜鵑的雛鳥會把同一個巢裡,其他鳥的幼雛推出巢外.
    .
    台灣就像一個溫暖而巨大的窩,這座窩裡,顯然,養了太多杜鵑一樣的人.
    .
    一隻馬來西亞來的候鳥,或許刺痛了他們的內心,他比居住在這座島上的杜鵑,更愛這座島,更願意珍惜其他人,而牠們,只想到了自己,自私,而且愚蠢.
    .
    現在他飛走了,留下許多思念,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能過得安好.
    .
    希望他的死,能激發出人們,本質上希望其他人能過得更好的美好希望.
    .
    最後呼籲蘋果日報撤下不實的報導,這無疑是給家屬帶來二次傷害,如不撤下,神父個人往後將永遠不會分享蘋果日報的任何新聞,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蘇素秋 tomoyo的贊助.

  • 選擇性偏誤例子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8 14:32:53
    有 2,308 人按讚

    講到人類的記憶力,特別會想到其中的「信念偏誤」,意思是當訊息與自己的信念相符,那就必定正確。一個信念偏誤的人,會覺得自己的記憶一定不會出錯,就算不小心記錯,也會認為別人講的都是假的,或是硬ㄠ成他們想要的結論。 民進黨政府常常就具有信念偏誤的傾向。中油觀塘第三接受站,他們記得馬政府時代的開發面積是232公頃,民進黨時代是23公頃,大大的宣告為環保做了多少努力,完全忘記2017年民進黨送進環評的也是232公頃,是因為環評委員的強力反彈抗議,再加在野黨團的要求才被迫更改,這些過程的真相他們都選擇性的遺忘,只產生一個他們要的結論。

    執政黨發生太多雙標、昨非今是的例子,到底是刻意的製造錯誤訊息,還是因為信念偏誤真的相信自己都沒錯,其實已不重要,陳述過往的正確事實,大家會找回正確的記憶,不容狡辯的。


    👉我的生活盡在IG:https://www.instagram.com/prof.kochihen/

    聽聽我與學生聊聊心事: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8%81%8A%E7%99%82%E5%BF%83%E5%AE%A4/id1547235562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4lA0y5YAwpk6lQFJBP?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hpxtlncqvapa/sets

  • 選擇性偏誤例子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16 09:23:17
    有 956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老實說,因為一點失言,就嚷嚷著要官員下台,實在是唯恐天下不亂.
    .
    丁怡銘針對柯文哲的言論,
    .
    「強制標示含有萊克多巴胺,若依現行公告僅標示豬肉產地,民眾無法直接辨別該產品是否有添加使用萊克多巴胺,應於進口源頭就直接確認該肉品是否含有、或在飼養時使用萊克多巴胺,下游才有可能強制業者於產品外包裝標示含有萊克多巴胺.」
    .
    做出有問題的回應,
    .
    「台北市辦的牛肉麵節,今年冠軍用的就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牛,證明只要符合聯合國食安標準,安全不會有問題.如果萊克多巴胺有問題,台北市不會由副市長親自頒獎.」
    .
    他得到錯誤資訊,以為店家使用的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牛肉,在他的觀點,萊克多巴胺的用量只要符合聯合國標準,就會是安全的,因此,他的本意應該是說該店也是安全的.
    .
    然而,店家認為這重挫了他們的商譽,他們店裡的牛肉並沒有用萊克多巴胺,並拿出未驗出測驗報告.
    .
    美牛含有萊克多巴胺,是否代表凡用美牛一定會有?這顯然是個認知偏誤,其實,只要說台北市販售的美牛部分也有萊克多巴胺,這樣就可以了,不用指到特定店家,他並不是惡意的指稱「該店有萊克多巴胺,他們的肉有毒!」,而是非本意的,造成該店家損失,他事後道歉,當然,買了店家牛肉麵作為補償,報了行政院統編又造成了一些爭議,但事實上他仍然是自掏腰包,這個風波困擾了店家兩天,蘇貞昌再度登門致歉.
    .
    而這樣的錯誤,是可以彌補的,應不至於到下台的程度,若是這樣就要下台,恐怕柯文哲應該下台無數次.
    .
    在錢櫃大火事件中,這造成了六條人命損失,這恐怕是更不能挽回的事,
    .
    黃珊珊稱錢櫃大火的原因,是稽查作業防弊過了頭,讓到場檢查的人員手頭上沒有資料、也不清楚現況,柯文哲說「國家法律訂在那裡,人民有遵守義務」,「不可以說法律訂在那裡,卻怪政府沒抓到犯法人,坦白講,犯法人自己要負責任」,黃珊珊則附和,稽查沒發現疏失,沒有第一時間處罰,是因為消防法出了問題,「《消防法》有修法必要」.
    .
    我認為,這才是更嚴重的卸責失言,但是這兩人都好端端在台上,黃珊珊還能扯什麼「國家機器在侵害人民權利」,隔日跑到牛肉麵店去吃麵「自掏腰包」力挺,獲得店家感謝,這動作熟練迅速,這般政治操作,實在過頭.
    .
    而事件之初,柯文哲稱要強制標示含有萊克多巴胺,甚至連飼養有使用也要標示,這才是來亂的,神父儘管反對美豬,但也知道這樣的方式不可行,事實上,該名店家使用美牛但卻未檢出已經打了柯文哲的臉,即使美牛大部分飼料都食用來客多巴胺,但因為牛體積大,代謝快,農民只要在屠宰前兩天停止使用萊劑,因代謝速度快,讓殘量大幅衰減,最後的肉檢測就會符合安全容許量.
    .
    換句話說,就算牛吃萊劑飼料,也不一定會生出有萊克多巴胺的牛肉,說要標示牛生前吃了什麼,才是一竿子打翻一艘船,徒增恐慌而已.
    .
    再者,如好事多強制標誌牛肉有萊克多巴胺,那麼,這些肉想也知道一定賣不出去,過於嚴苛的法條,其實是變相的要大家不守法,因為沒人可以遵守,試想,台北市自己連標示牛肉有萊劑,都做不到的話,怎麼會讓其他人去強制標示豬肉有萊劑呢?
    .
    我想其他國家也不見得有這種懲罰性的,針對性的標示方式,日本方面,不標示萊克多巴胺,只標示豬肉來源國以及認證本地豬肉標章,這也是台灣目前的務實作法.
    .
    按照柯文哲的方式,應會有兩種情形,第一,做不到,廠商反彈,由於沒人想標誌有萊劑的豬肉,所以要嘛,不標,違法,被罰,再不標,變成和政府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甚或,將這些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流入不用被查核的地攤或早餐店,或混到標示為台灣的豬肉裡.
    .
    第二,貿易公平問題,如果表示開放,卻要強制標誌有萊劑,其實比沒開放更糟-這可能被美國視為是貿易制裁,美國本身就沒有強制有萊劑標章,僅接受廠商自主標誌「無萊克多巴胺」標章,如果台灣這樣做的話,其實是變相阻擋,這樣子的話,原本是貿易壁壘,變成貿易制裁,原本能談的開放後的利多條件,也會被取消,因為不再有談判時,開放美豬的立基點.
    .
    按照「柯文哲模式」,不只沒辦法阻止美豬進來,減少開放後的損失,甚至也無法得到開放後應得的利益,這都屬於最下等的結局,比沒開放更糟,不只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問題,解決美豬問題,應該尋求更好的,或次好的,較不壞的,絕對不是尋求更壞的,這種方式能得到的好處就是柯文哲能用於政治鬥爭,讓執政黨難看,使自己得利,無論贊成開放與否,都應該抵制這種搞破壞的意見.
    .
    比較務實的做法,是鼓勵進口商自主標示「無萊克多巴胺標章」,並採用非強迫的方式,如果廠商能因此使自己豬肉更好賣,我想他何樂不為?其中一個點是,將來海關檢驗有無超標,應該會驗出有萊劑的,但合法的,萊劑超標需要被剔除的,無萊劑的進口美國豬肉.
    .
    如果這無萊劑的進口美國豬肉,能被廠商自主標示,既不用負擔檢驗成本,又能減低民眾疑慮.
    .
    在實際上,美豬或美牛含有萊克多巴胺比率的市占率模型,會是怎樣的?也許沒有想像中的多.
    .
    以美牛為例,雖說美牛多吃萊克多巴胺飼料,但市面上實際含有萊劑的肉有多少?好事多、家樂福,裡面牛肉含萊的有多少?不含萊的有多少?知道這一點,或許可以推估將來美豬進來台灣的實際模型.
    .
    畢竟在美國,豬肉僅有22%使用萊劑.
    .
    而以台南市為例子,2017年至今,共抽檢市售豬肉441件、牛肉173件,其中豬肉零檢出,牛肉有兩件檢出瘦肉精,但都在國家標準10ppb以下,合於規定.
    .
    也許美牛含有萊克多巴胺不如想像中的多?而將來若美豬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若數量少的話,或許可以將消費市場侷限在一定的範圍,減少其流入加工市場,或許就能解決一半的問題.
    .
    現行進口豬肉,以兩者為大宗,冷凍豬肉與冷凍豬雜碎,冷凍豬肉多用於加工食品,如水餃、餛飩、肉包等,腰內肉、里脊等則用於豬排等料理,其中,又以後腿肉最具有經濟效益,可製作絞肉、肉絲、肉羹、熱狗、肉漿、丸子.
    .
    冷凍豬雜碎,包含大腸頭、腸衣、蹄膀、豬骨等,則用於製作腿庫飯、紅燒蹄膀等年菜,其中大腸頭用途廣泛,可用於麻辣鍋、黑白切、麵線到滷味.
    .
    美豬和美牛不同的地方是,美牛的加工品並不多,多用於「看的見」的料理,牛腩、牛腱為大宗,用於牛肉麵和滷牛肉,其他還有牛排,還有近年節節上升的牛肚,用於醬燒料理.
    .
    美牛儘管含有萊克多巴胺,但卻逐漸取代沒有萊克多巴胺的紐奧牛,美牛單價高,較美味,反倒是紐奧牛比較便宜,用於加工品.
    .
    好事多大排長龍的煎牛排,牛肉麵店裡的肉香四溢,其實可以看每個客人被問到自己吃的是美牛的態度,多半沒有印象而且事不關己似的,「反正不是天天吃」、「偶爾吃沒關係」,牛排店賣最好的是美國牛,人們稱讚很香,很軟嫩,但問到瘦肉精,肩一聳,支吾不答,有些人則會幫忙緩頰,「大賣場會做好品管,瘦肉精不會超標,可以安心.」
    .
    由此可見,對於美味的追求,時間一久,可能超過恐慌.
    .
    但美豬和美牛不同,牠並不美味,並沒有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好像就只剩下萊克多巴胺,而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是要吃大量豬肉的,每天幾乎都會碰到豬肉,至於有些人不吃牛,他可能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跳過這個風險.
    .
    對於美豬,美牛是很好的借鏡,要試想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可以安心的吃著萊克多巴胺牛肉?」
    .
    探索人們的態度,或許可以知道答案,「反正不是天天吃」、「偶爾吃沒關係」,述說的是「可選擇性」;「很香、很軟嫩」,說的是需求;「相信品管,瘦肉精不會超標」,說的是嚴格管制,就算吃到也是吃到標準以內的範疇.
    .
    所以換到美豬身上,並不是一味禁止的邏輯思維而已,反而要想想,「讓想吃的人去吃」,讓美豬出現在「看的見的地方」,而非「看不見的地方」,「看不見的地方」,就意味著別無選擇,不管怎樣都會吃的到,也不知吃了多少,是不可控的,就會引起恐慌,而若美豬進來台灣的並不多,那麼就讓它侷限在特定的範疇,讓人們可說出「反正不是天天吃」、「偶爾吃沒關係」,而有需求,就能避免怕賣不出去,流竄人們不想吃到的地方.
    .
    簡單來說,如果都沒人吃,那就意味著它會讓每個人都吃的到,若有人去消耗它,不想吃的人就不會吃到.
    .
    要設想一個完全阻絕的模型是不太可能的,那麼,就要考慮分流跟減損,讓美豬出現在人前是一整塊的,而不是不知道潛藏在哪裏的,如果你不能做到最好,那就做到次好的,例如用途廣泛又佔進口大宗的大腸頭,什麼方法可已讓麻辣鍋、黑白切、麵線到滷味,減少使用美豬,而用無萊克多巴胺的加拿大豬或台灣豬?這是可以想的,若多想,就能減少民眾的恐慌.
    .
    最後,神父仍然要說一下,下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特別是像發言人這種職位,有人說,那是多麼位高權重,在神父看來,那應該算是屎缺,在那裏天天辯護美豬,這種艱困的議題,不是常人能辦的任務.
    .
    那人在那邊坦砲火,坦久了,一定會疲勞而發生錯誤,最重要的,是辨認那錯誤的根本,是輕還是重?是可以理解的,還是不能理解的?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放諸於整個政壇,那個究責的「尺度」又是什麼?
    .
    對方認為民氣可用,天天怒喊下台,我方因為顯而易見的錯誤,難以辯駁,被這麼說著說著,好像犯下十惡不赦的罪,連見人都好像覺得羞赧.
    .
    當你也這麼相信,進入了強暴者的邏輯,我想,那才是真正傷害的開始.
    .
    一群人喊「下台」,是沒什麼效用的,若連應該支持自己的都喊,那才會產生真正的效用,這也是對方希望你這麼做的.
    .
    而人們會跟著一起喊,純粹是無法容忍曖昧的關係,既然那錯誤難以辯駁的,而對方又拿來當成鬥爭的利器,好像支持民進黨的人,都得承受那痛苦和嘲諷,所以只能跟著一起喊下台,看起來是公正的,其實不過是被支配了而已.
    .
    對於民進黨內部的政治人物,出錯了,就只會腳痛斬腳,頭痛砍頭,整天斬馬謖,搞清理戰場那一套,這三歲小孩都會,不用動腦就可以想到,不用特意當作什麼高論,你既然不會辯護,至少學會不要火上加油.
    .
    這是很不健康的,若民進黨內人人都是這種邏輯,給你幾百個孔明都不夠用.
    .
    所謂監督,是釐清問題的層次,責任的多寡,負應該負的政治責任,是為了解決問題;所謂民粹,就是無上限的下台,無止盡的索求,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
    監督不容易,搞民粹,簡單.
    .
    我們就仔細想一想好了,如果丁怡銘僅僅說出某地方有萊劑,能造成這麼大的負面影響,說成如何大的損失,是如此大的罪惡.
    .
    那麼柯文哲說要強制標示產品外包裝含有萊克多巴胺,會造成多大的恐慌?
    .
    人們謾罵丁怡銘,卻接受柯文哲,就好比指著一粒芝麻,說它有多毒,卻對後頭堆疊的成千上萬袋的毒包子,視而不見.
    .
    老話一句,你可以想要更好的,次好的,但絕對不是接受最爛的;而提出最爛的方法,去指責其他人有多爛.
    .
    那絕對是爛到爆的,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阻止自造破口】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選擇性偏誤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14 19:00:07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們生活當中,「假新聞、假消息」其實是蠻多的。然而假新聞跟假消息,它絕對不是近代才發生的事。

    我講一個例子哦,在1998年,有一個惡名昭彰的報告。它就提到3合1的疫苗,這3合1就是麻疹、腮腺炎,跟德國麻疹的這個疫苗,可能會增加罹患自閉症的風險。

    這個惡名昭彰的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權威期刊裡,可是發表出來之後,受到很大、很大的質疑。在這之後,相關的研究全部都顯示3合1的疫苗,和自閉症,事實上是無關的。

    可是當這個消息一出來之後,儘管有大量的證據,推翻了這個說法。但是很多父母親,還是很害怕3合1疫苗,會造成的可能副作用。

    因為這樣的擔心,他們就拒絕孩子接種這樣的疫苗。也因為這樣子喔,在2014年,美國出現了644個麻疹病例,這個數字是2013年的三倍。

    所以面對這個情況,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醫生,你面對這個假消息、這個假訊息;而很多父母憂心忡忡的,在考慮要不要讓他們的孩子接種疫苗;而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部分,是傾向於不接種。

    那這時候,你要怎麼說服這些父母呢?關於這個問題,加州大學跟伊利諾大學的學者,他們就想出了一個點子,並且去做了一些實驗。

    在講他們的研究發現之前,我邀請你想一下;在你的經驗裡,當別人拿了一個顯然是錯誤的訊息,拒絕你的時候。

    尤其是這個訊息,在你的專業跟你的經驗當中,有充分的證據來告訴對方,他其實是錯的。那這個時候,你直覺得會怎麼處理這樣的狀況?

    你是會告訴對方說「你錯了!」,提供出大量的數據、證據,來讓他明白他的錯誤,你會這樣子做嗎?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會傾向做這件事。

    可是你只要反過來想一下哦,多少時候我們在真實的人際關係裡,當別人證明我們是錯的,而且拿出來的證據,是鐵證如山。

    我們是不是有很高的機率,會惱羞成怒呢?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對方說的再對,是不是都沒有用?

    因為在這個情況底下,我們的內心有很多的抗拒,甚至於很多「科學證據」這種事情,他也可以選擇詮釋的方向;更不要說我們的「認知偏誤」裡,本來就有「選擇性的忽略」。

    所以,在這些諸多主、客觀的因素影響底下,有時候我們要說服別人,哪怕是我們拿出很對的證據、客觀的數據,其實往往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於是啊,這個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一個可能是更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告訴那些拒絕讓小孩接種疫苗的父母,讓他們知道疫苗能夠預防孩子得到致命疾病。

    把時間跟精力用來強化這件事,而不是花力氣在解釋,父親原本的認知是錯的。當你不斷的強化「這個疫苗對孩子的幫助」,找到你身為一個醫生,跟孩子父母的「共同點」。

    這個「共同點」,就是希望孩子健康的長大。不斷的強化這件事、不斷的深化這件事;那麼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家長們會更願意的,讓孩子接種3合1的疫苗。

    所以,放到我們的生活裡,當我們面對一個溝通的對象,當他原本的認知,他原本的預設立場,或者是他的偏見很強烈、難以移除的時候。

    這個時候,與其要不斷的反駁他、證明他是錯的,你是對的;不如你灌輸他一個新的觀念,效果反而會比較好。

    而灌輸他新觀念的角度、出發點跟方向,往往從你跟他之間的「共同利益」,是最容易著手、對方最想聽,而結果也可能是最好的。

    所以談到這裡,再次證明一件事,叫做「對,並沒有用。」我們有時候花太多的時間跟力氣,證明自己是對的;反而沒有辦法讓任何人願意相信我們。

    因為證明自己是對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很笨、很蠢,然而不會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感覺。

    如果你希望你的認知、你的概念,或者是你的善意,成為別人能夠收的下來的禮物。那麼或許找到你跟他的「共同利益」,並且灌輸他正確的新觀念,會永遠比反駁他,有用的很多。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內容所提到的,怎麼樣找到你跟對方的「共同利益」,並且讓你的善意,成為別人能夠收下來的禮物?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有所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們在8月1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這一門課程,在我錄音的時候,名額也只剩下兩位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待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