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選修物理目錄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選修物理目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選修物理目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選修物理目錄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46的網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張懋中校長出書了——『同行致遠』!——新書發表會4/28下午2:30—4:30在台北六福皇宫3F集賢英武閣 書名:『同行致遠』 ∞∞∞ 內容簡介 ∞∞∞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

  • 選修物理目錄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4-16 11:59:23
    有 41 人按讚


    張懋中校長出書了——『同行致遠』!——新書發表會4/28下午2:30—4:30在台北六福皇宫3F集賢英武閣

    書名:『同行致遠』

    ∞∞∞ 內容簡介 ∞∞∞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台、清、交台灣國產博士,
    勇闖美國工業界18年,
    奮鬥美國學術界擔任UCLA教授、系主任18年。
    回台灣打造「偉大大學」是他肩頭的使命,
    他要與年輕人一起,為年輕人自己、為台灣開創有希望的未來。
    因為他相信──同行致遠*

    台灣需要頂尖大學?一流大學?排行榜大學?其實,莘莘學子更需要「偉大大學」!

    本書作者張懋中校長,在闡述「偉大大學」的想法之前,敘述了他的學思歷程。特別是他在洛克威爾實驗室時期,兩所美國世界知名大學想延攬他,第一次卻因為他的台灣博士學位而不了了之,第二次是UCLA工學院院長法蘭克.瓦贊教授(Frank Wazzan)來電詢問他的意願。基於前次經驗,當時張校長直截了當告訴對方,自己是台灣畢業的博士,沒想到對方問:「What’s wrong with Taiwan?」台灣有錯嗎?張校長一時語塞,直覺回答:「Nothing wrong with Taiwan!」台灣沒有錯,我們不應該妄自菲薄!由此開啟進入學術與教育界的契機。

    擔任交大校長後,他發現儘管台灣的學生有許多優點,但教育長期「只學答、不學問」,把學生塑造成考試機器,不注重思辨與提出問題的能力,而產官學研各界都擔憂年輕人的競爭力,想橫向移植先進國家的教育制度,卻未討論清楚高等教育的本質和精神,改革流於皮毛。在台灣動輒會說「這個東西做不出來」,相較於美國,只要有技術、有規劃、有決心,沒有什麼是做不出來的自信,台灣,似乎出了些問題!

    唯有改變觀念,才能找到正確的做法。張校長認為大學的本質是「人」,要教育出下一代的先驅者、領導者,與其爭論何謂「一流大學」、拚大學排行榜,更重要的是打造「偉大大學」。大學是一生命共同體,為真理、為年輕人、為國家和世界的未來,它因此而偉大!

    「偉大大學」要能夠──
    辨識(identify)人才:發現學生的潛能、適性與熱情
    挑戰(challenge)人才:給予挑戰,激發提升自我的能力
    培養(prepare)人才:提供辨識與挑戰的環境,使學生成為未來世界的先驅與領導者。

    在邁向偉大大學時,ACT(行動力)不可或缺──
    A是主動式教育(Active Education、Active Placement):由教學方法出發,主動式教育著重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式身教、以引導討論為核心的教育方法。
    C是跨領域(Cross-Disciplinary):科系與人才的跨界合作,提升團隊的研究能量;T除了個人與團隊的努力外,則是推動大學信託化(Trusty):讓高等教育的經營更開放、自由。

    張校長很喜歡一句非洲古諺:「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台灣的確面臨許多難題,但不要將挑戰視為壞事,沒有挑戰、沒有腦力激盪,就很難有真正的創新和創意。以「飲水思源」(交大校訓),再加上「同行致遠」的精神,一定能讓台灣有全面性的進步。

    ∞∞∞ 目錄 ∞∞∞

    推薦序
    作者序

    第一章:我是made in Taiwan
    1-1南投竹山悠閒童年
    1-2有大學風範的台中一中
    1-3台大物理系的「鐵血」實驗教育
    1-4跨界清交,從本土創造普世價值
    1-5去去去,去美國……然後呢?
    1-6 台灣有錯嗎?
    1-7去國三十六年,我欠台灣

    第二章:台灣沒有錯嗎?
    2-1大學生成大人了沒?
    2-2創新,從問好問題開始!
    2-3給學生自由去發掘熱情
    2-4選修?必修?跨領域學習的優勢
    2-5拋開小確幸,用驚嘆號顛覆世界!

    第三章:邁向偉大大學
    3-1頂尖?一流?我心目中的「偉大大學」
    3-2辨識人才
    3-3挑戰人才與培養人才
    3-4培養能力之一:批判性思考
    3-5培養能力之二:面對世界的開放性
    3-6培養能力之三:創造性思維
    3-7培養能力之四:掌握系統性工具
    3-8開業典禮,開啟終身學習的旅程

    第四章:飲水思源,同行致遠
    4-1互動式身教,當我們同在一起
    4-2產學合一?學用合一?
    4-3大學分類,重現各校系特色
    4-4因特色而偉大,國立大學應「信託化」辦學
    4-5合作,同行致遠

    第五章 校長給問嗎?
    ──與張懋中校長的Q&A時間
    Q1:何謂「大學精神」?「大學精神」的意義又是什麼?
    Q2:問題有分好壞嗎?好的問題、壞的問題有什麼特徵?
    Q3:很多同學的目標是拚好成績,畢業後到大公司上班,賺到養家活口的錢,對未來的規劃很世俗,和校長的的理想有出入。怎樣的教學能夠育成未來的領導者?甚至是成為一名夠格的「工具人」?
    Q4:只要會加減乘除就能應付生活,為什麼我們還要學微積分?
    Q5:當校長談到研究與大學精神時,都展現出非比尋常的熱情。但在現實生活中,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都不容易了,如何發掘人生的熱情呢?
    Q6:校長提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覺像飛一樣,但是有時候我明明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覺得諸事不順、非常痛苦,要怎麼辦?
    Q7:在我的大學生活中,大部分的同學都以成績為重,沒有多談自己人生的熱情,難道「有熱情」是怪咖的特質?
    Q8:熱情不一定是在課堂上,也很可能是在教室外面,但課業壓力常常讓我們學生沒辦法放膽探索,校長是否覺得現在上課時間太長?
    Q9:校長的朋友都是怎麼樣的人呢?學生時代做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Q10:近年來社會結構變遷,年輕人身處不利的地位,高學歷高失業率、低所得高工時,以及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均,借學貸念書,卻一出社會就背債,能夠無債一身輕的日子遙遙無期。每次遇到這些問題,我就覺得自己是被利用的「工具人」,剛出社會就對社會絕望,這該怎麼辦才好?
    Q11:校長如何看待現在職場普遍低薪的問題?
    Q12:校長在其他場合曾提到「覺得自己欠台灣」,為什麼這麼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