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適合放簡介的句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適合放簡介的句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適合放簡介的句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適合放簡介的句子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8/16 抽出恭喜以下兩位:吳宛琳、汐月 さとう。請回私訊收件人資料,再由出版社寄書給您。 🤤【抽書活動】--《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方言文化 。 自己辦自己的抽書活動! 如果大家還喜歡第一本書《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那麼這一本是延伸出去的作品,從個人內在、人際互動到...

適合放簡介的句子 在 夏天Tia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10:19:00

20210605 人生的路有很多條,只有靠我們親自去闖一闖,才知道自己適合去哪個方向。 🍮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新書是《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 以下是內容簡介: 曾經,我相信工作就是我的一切,只要把工作做好,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但 隨著年資不斷增長,面對日復一日、堆積如山的工作,我開始感...

適合放簡介的句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1:39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動;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聲雄偉的汽笛長鳴。 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築, 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 我雙眼吃驚地望著窗外, 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 媽媽綴釦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 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

適合放簡介的句子 在 小薇ᴼᴸᴵᵛᴵᴬFB?ANNIWEI.Olivi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12 07:11:38

繼上次英語挑戰結束後 學習時間變得零散不認真 想說出一串完整句子 卻用不肯定的吱吱嗚嗚表達 (大大退步的意思)😤 這次非常感謝 Engoo 的邀請 讓我有練習口說的機會😌 第一堂我跟英語母語者的 Farida 一對一視訊互相介紹彼此 Farida 建議一些適合我的教材 當時才發現在這裡 課程教材豐...

  • 適合放簡介的句子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3 18:00:57
    有 67 人按讚

    8/16 抽出恭喜以下兩位:吳宛琳、汐月 さとう。請回私訊收件人資料,再由出版社寄書給您。

    🤤【抽書活動】--《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方言文化

    自己辦自己的抽書活動!
    如果大家還喜歡第一本書《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那麼這一本是延伸出去的作品,從個人內在、人際互動到社會團體的心裡歷程的描寫。
    當我們懂得越多人際關係與社會團體的設定時,就像打遊戲一樣,你知道這個關卡有什麼地形、障礙、鬼怪、模式,就比較知道該怎麼做,有所選擇。不然有時候當我們在某社會情境,例如面試,可能會陷入某一種想像的焦慮,反而更不知所措,最後怪罪自己。
    底下分享第二部分的金句語錄:希望大家有興趣來買書

    PART2:看懂人際潛規則,做個自由自在的人
    社會的「人際互動腳本」過於複雜,我們總為看不見的社交共識煩惱,在應對上深感挫折。讓我們試著了解隱形規矩,明白對方心理狀況,然後從容以對。

    「練習自己有主見:當團體討論事情時,在自己心中默默地陳述意見,不說出來也沒關係,先練習聽見自己的聲音。」
    (P2-09 團體中不迷失自我的覺察力)

    「團體的情緒操弄是,是斷言(斷章取義)、重複(三人成虎)和傳染(以訛傳訛)的合併使用。」
    (P2-08 情緒傳染的起鬨,是惡意的群眾壓力)

    「詐騙者常選自尊低的人下手,對男性用「有美女需要幫助」,以提升自尊為餌;對女性則會以時間鋪陳,用情感埋線讓她發揮母愛,以感覺自己有存在價值,千萬要留意這些手法。」
    (P2-07 冒牌PUA,搭訕詐術的人際陷阱)

    「『別人覺得我是誰?我試著成為誰?以及我認為自己是誰?』有意識地持續思考這些事,就會是好的人生。」
    (P2-06 了解人生藍圖概念,不拖延有夢就追)

    「如果角色範本讓自己不舒服,那麼就修改它吧。安心穩定的親子關係,從讓自己感到快樂開始,大人自我肯定,孩子也會跟著學習」
    (P2-05 社會的完美範本,不一定適合你)

    「依賴並不是示弱,而是讓自己像孩子般的自在與信任他人。練習把情緒好好說。」
    (P2-04 我好需要你,又好怕被你拒絕)

    「不是所有對你好的情感都是特殊的。對感情固執,或許不是你放不下他,而是收不回自己對於他的依賴。」
    (P2-03 愛上他只因為「他對你好」?)

    「純情文化:社會給了人們建立關係的路徑,先成為有用的人、照顧他人,才有結婚的條件。婚後你的心自然有所寄託,人生有歸宿。沒有結婚只是「半人」。」
    (P2-02 了解純情文化的限制,從現在起先愛自己)

    「自我中心不等於自私。但仍要經營關係,詢問對方的感受,主動溝通,知道自己的需要,具體表達。」
    (P2-01 讓人越感孤獨的自我中心)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818?sloc=main
    #金石堂:https://reurl.cc/rg2mvb
    #三民: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9594546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83572682046146003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多了一項TAG喔,請幫忙傳出去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TAG一位朋友,並複製以上9句其中一個你喜歡的句子貼上。
    🤤🤤
    。    
    活動日期:110/8/13(五)18:00~8/16(一)12:00截止喔
    8/16(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書籍1本🙋‍♀️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 適合放簡介的句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4 21:00:04
    有 138 人按讚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動;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聲雄偉的汽笛長鳴。
     
    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築,
    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
    我雙眼吃驚地望著窗外,
    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
    媽媽綴釦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
    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隻風箏,
    風箏的線繩就在媽媽手中。
     
    線繩繃得太緊了,就要扯斷了,
    我不得不把頭探出車廂的窗櫺。
    直到這時,直到這時候,
    我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陣陣告別的聲浪,
    就要捲走車站;
    北京在我的腳下,
    已經緩緩地移動。
     
    我再次向北京揮動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領,
    然後對她大聲地叫喊:
    永遠記著我,媽媽啊,北京!
     
    終於抓住了什麼東西,
    管他是誰的手,不能鬆,
    因為這是我的北京,
    這是我的最後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
     
    ◎作者簡介
     
    食指,中國詩人。本名郭路生(1948— ),山東魚台人。朦朧詩代表人物,被當代詩壇譽為「朦朧詩鼻祖」。出版的詩集有《相信未來》(1988)、《食指黑大春現代抒情詩合集》(1993)、《詩探索金庫·食指卷》(1998)等。
     
    -
     
    ◎小編柄富賞析
     
    被推為朦朧派先聲,也是地下詩歌的開路者食指於1968年寫下了這首〈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還有另一首名作〈相信未來〉。1968年是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的第三年,依照當時毛澤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這樣的指示,66、67、68年的中學畢業生都必須上山下鄉,食指正是在1968年下鄉的隊伍之中,離開北京要前往山西農村的路上,寫下了這首詩。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切片於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時間點,然而細節地點出四點零八分,正是詩人當時想記住身邊所有情節、所有場景與人的變化移動,如此的寫照作為開頭,暗示某種大變動就要來臨。在前兩段只有質樸簡單的譬喻與場景的白描,「一片手的海洋翻動」比喻告別時群眾揮動雙手的樣子,「一聲雄偉的汽笛長鳴」則白描地顯示地點,在火車即將開動的月台。第二段則更是純情節的白描,甚至已經有些近於散化,「突然」與「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這類的散文語言在詩中顯得踉蹌,而幾乎要失去新詩的節奏把握能力。
     
    然而第三段食指旋即回到一個自持的詩人狀態,一二行使用回行技術重新操持詩的步伐,第一個有詩意、有發展性的句子推波而出:詩人心的一陣疼痛「一定是/媽媽綴釦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將前面兩段喧嘩鼓譟的聲景,拉回詩人沉默的精神,這專注感受著情緒的痛,痛來自哪裡?食指說是媽媽的針線穿透了心胸,並接續著針線,他寫自己的心「變成了一隻風箏/風箏的線繩就在母親的手中」。這種寫法是詩的有機,食指動用聯想,如何由母親的針線到風箏,風箏才像是要飛,畫面又回到母親的手中。如此畫面的迴環往復與意義的結合絲絲入扣,非常精準而且耐讀。這段我認為最能看出食指的才華,第二段的笨拙就像是有意為之的藏鋒。
     
    心像風箏,線在母親的手中,食指還可以繼續寫。「線繩繃得太緊,就要扯斷了」因為風箏注定是要飛的,下一個疼痛就在心離母親越來越遠時。詩人又回到散文的質地寫後面三行,他把頭探出火車的窗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一陣陣告別的聲浪,/就要捲走車站;/北京在我的腳下,已經緩緩地移動。」但並不是北京在移動,而是自己在移動。詩人如同不諳科學的初民,看見太陽起落而以為她正繞著我們。這種龐大的錯覺正如同詩人與此刻他的北京。
     
    詩人的情緒來到了最高峰,線最繃緊的時刻,他真的要離開母親,離開北京了。到了這裡,詩的技巧已經暫時可以放下(但這依然是一種技巧),以詩人直接的呼告接力。「我再次向北京揮動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領」,如果捨不得告別的對象是一個人,可以抓緊對方的手,或者相互擁抱,但當告別的對象是一個地方時,這種難以體膚表情的告別,只會讓人更無力。所以詩人寫「然後對她大聲地叫喊:/永遠記得我,媽媽啊,北京!」在這情緒的峰頂尤其適合這樣的表達與呼告,作為讀者讀到這裡,耳膜和心都在震動。
     
    最後一段作為餘緒,詩人繼續他永遠無法滿足的道別,他必須抓住什麼,也許是誰的手,但「管他是誰的手,不能鬆,/因為這是我的北京,」兩行之間似乎沒有邏輯的關連,卻是情緒走到山窮水盡處,就處處為路,身邊同樣是離開北京的人,我們眼中同樣望著北京,這種告別的疼痛就允許我們抓緊身邊的陌生人。「這是我的最後的北京」可以說是最悲觀的告別,這種與上一句大致相同只加上幾個字的寫法,可以營造出一種默念式而拉長的音響效果,加深餘韻。當時上山下鄉的學生們,確實也無法篤定能不能再見北京,也許如此,這就是最後的北京。
     
    讀食指的詩,能夠有感他寫詩的質樸誠懇,他並不誇大某種集體的民族情緒,而是回歸自身去寫最個人出發的遺憾與痛苦,越是個人的也越是普遍的,這特別是後來朦朧詩今天派的精神。這首詩後來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中國讀詩的知識青年手中傳遞,引起轟動,為何多多說「郭路生是我們一個小小的傳統」,為何江河說食指是「我們的首長」,讀完這首詩就能了解食指的可貴。
     
    這幾天我們接著要讀朦朧詩人中最富盛名的北島,他的代表作〈回答〉,〈回答〉的精神與題材其實就發展自食指的〈相信未來〉(柏樺語),每詩也曾經賞析過〈相信未來〉這首詩,大家可以在讀北島之前再去讀一下<3
     
    -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01食指〈相信未來〉https://www.facebook.com/cendalirit/posts/2680884921935726
    02柏樺《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
     
    圖片來源:林宇軒
    美術編輯:林宇軒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朦朧詩 #地下詩歌 #食指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中國當代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04.html

  • 適合放簡介的句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0 21:00:01
    有 51 人按讚

    她們翻越邊界的邊界──致沒有家國的女人 ◎鄭琬融
      
    祕密沒有顏色
    夜晚降臨前
    她們露出半邊的乳房
    向夕陽汲取蜜乳
      
    一群野猴下山,引起一陣旋風
    孩子,閉眼不知何謂幸福
    卻已能暗領恐懼
      
    破敗的衣服擁有穿越大地的身世
    山谷低鳴的面孔
    記憶,有時牴觸人性
    有些善於召感
    一些不速的魂魄
      
    數星星的姿勢非常適合孩子生長
    練習指認黑暗中的碎片
    願望冷冷流過周圍
    眼光就是流星
      
    語言就是醒的
    過了這個草原
    她們的身體與前方欲燃的自由
    就是醒的
      
    這段平原會是她們最難行走的山嶽
    但總比遺忘自己的白日短
      
    早晨曾經不屬於她們
    手指曾經不屬於她們
    怒放血裡的花是不被允許
    唱著帶骨的歌是不被允許
    野放、馴育、宰殺
    一隻鱷魚擁有不是一隻鱷魚的可能
    與必然。
      
    祕密沒有顏色
    她從土裡,把其他剛醒的女人挖了出來
    腰肢溫暖 臂膀划過天藍
    孩子的哭聲緊跟隨在後
    手裡捏滿了露水
    「你看,這是融化的星星──」
    一位母親,把嘴裡的遠方唱得像是抵達
    一種無所不能的嚮往
      
    彩色的帶子 漂動自如的帶子
    她們翻越邊界的邊界
    舊的院子、舊的爐
    舊的身體與舊的火
    灰沒有停止飛散
    那些尚未成為灰的
    願疼痛也有一種死
      
    也有一種鬼綠的顫動。
    草醒了,腳趾醒了
    沒有回途的野蜂
    流了幾滴黏人的幻想
    在步伐與步伐間底
    她們的堅毅如一記輕音

      

    --
      
    ◎ 作者簡介
      
    鄭琬融,1996年生,東華華文系畢。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首獎、南華文學獎首獎、x19文學獎、王禎和文學獎等。獨立出版詩冊《一些流浪的魚》。
      
    --
      
    ◎小編烏龍賞析
      
    要成為文學獎得獎作品,特別是在林榮三文學獎決審這樣一個充滿高水準作品的環境中殺出重圍,通常最關鍵之處就取決於評審在一定程度上辨識詩作的美學標準外,個人喜好偏向的影響了。
      
    以此次賞析詩作的當屆評審組成來看,第十五屆的新詩組評審評判標準,較集中於關注詩作觀看世界的方式是否具有新意,在技巧與語言搭配得宜的基礎下,希望新詩保有其藝術性避免朝散文化靠攏,最後也重視詩的完整性,大多作品會儘量符合比賽規定的最高行數,然而在50行之中究竟是真的飽滿豐富,抑或只是為了湊足行數而寫,流露出較稀釋鬆散的嫌疑。另外也有對於社會議題性題材在近年有增加趨勢的討論。這些標準都可在欣賞得獎作品時,作為觀看的輔助。
      
    鄭琬融這首〈她們翻越邊界的邊界──致沒有家國的女人〉,乍讀之下可視為在戰爭或動亂之下,帶著孩子逃難的女性。但除此之外,詩中的邊界除了可以用來指涉移動時跨越的國界,也能夠視為指涉女性跨越了因為身為女性而要面對的傳統性別價值觀的邊界,這個邊界作用於家庭、作用於國家社會,成為框住女性的囹圄,詩人則以「翻越」這個極具動感的詞放置在標題與內文,勾勒出女性的能動性。
      
    詩的第一段出現的是「露出半邊的乳房/向夕陽汲取蜜乳」呈現的哺乳意象,以及中、後段裡與孩子互動的描寫:「數星星的姿勢非常適合孩子生長/練習指認黑暗中的碎片」,在理解幸福之前,「孩子,閉眼不知何謂幸福/卻已能暗領恐懼」作為一介母親的女性卻先讓孩子學習辨認黑暗中碎片,教會他們理解恐懼。對女性來說最需要認識的,也是那些可能被迫體會的惡意與傷害,在現形時的真實樣貌。
      
    女性翻越了對傳統性別想像的邊界,翻越的是「舊的院子、舊的爐/舊的身體與舊的火」,我們也能看到整首詩中出現的「暗領恐懼」、「山谷低鳴」、「願望冷冷流過」等,為逃離的過程中增添了沉默陰冷的氛圍。第六段「這段平原會是她們最難行走的山嶽/但總比遺忘自己的白日短」即使過程充滿困難之處,但至少比要女性捨棄自己來得容易,詩人再接著的一段便接了連續否定句子說明:「早晨曾經不屬於她們/手指曾經不屬於她們/怒放血裡的花是不被允許/唱著帶骨的歌是不被允許」那些要把時間、要把自己獻給家庭,且不可做出不符合對女性固有想像之舉動,怒與血與帶骨等帶著力道的辭彙都是不被允許連結的形象。
      
    即使詩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逃離的艱辛,但詩人也留下了能夠指涉希望的句子:「過了這個草原/她們的身體與前方欲燃的自由/就是醒的」。沒有家國,是女性嘗試解構作用於家與國的性別限制邊界,就算會遭遇能與不能想像的困難,仍果決直前,「在步伐與步伐間底/她們的堅毅如一記輕音」。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8年以後林榮三新詩獎的社會詩大爆發,有2/3的得獎作品是社會詩。

     

    ——By 小編A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鄭琬融 #她們翻越邊界的邊界──致沒有家國的女人 #林榮三文學獎 #國家 #女性 #邊界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0.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