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遠傳網路異常今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遠傳網路異常今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遠傳網路異常今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遠傳網路異常今天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51的網紅元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又在可笑地帶風向。 我也修習過網路工程,考過一點沒用的證照。 如果一個裝置不斷發送既定程序外的封包到中國,不管走哪個port,難道都不會被偵測出來?這明明就很容易能偵測。 太可笑了吧。 而就連美國都沒拿出證據證明華為產品有不正常的封包活動。 更簡單一點:如果華為手機不斷地偷偷傳...

  • 遠傳網路異常今天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25 10:45:05
    有 132 人按讚


    又在可笑地帶風向。

    我也修習過網路工程,考過一點沒用的證照。

    如果一個裝置不斷發送既定程序外的封包到中國,不管走哪個port,難道都不會被偵測出來?這明明就很容易能偵測。

    太可笑了吧。

    而就連美國都沒拿出證據證明華為產品有不正常的封包活動。

    更簡單一點:如果華為手機不斷地偷偷傳送大量訊息到中國,那該手機的耗電量肯定驚人,通訊量甚至通訊費用也肯定異常。這些現象怎麼都沒發生?反而是看到許多網友稱讚華為手機電力持久?

    這麼簡單就看得出來的充滿矛盾論點的流言,還竟然還有手機晶片大廠的員工在流傳?果然碰上中國,什麼專業都自動腦殘?

    反之,美國自己的稜鏡計畫已被曝光,這些人反倒是一點都不怕呢。

    https://www.facebook.com/jslipfhf/posts/1876035895841280

    為什麼禁止華為等中國製手機

    有學長點名我要寫篇文章來回應「公部門禁陸資通訊產品 杜紫宸:政府why bother?」的說法,其實我真的不太想寫,這個人沒有任何網路的基本概念,可能連網路分成幾層都不知道,這樣回應起來好像有些不太公平,但是為了民眾知的權益,只好勉強來寫這篇文章,反正從反服貿二類電信之後,什麼連署、掃地、聯絡、粗重等等的工作都是我在做,最弱的人大概也只能做這樣的事情,雖然杜點名要資安專家回應他,其實他問的這些問題,任何一個有點網路知識的高中生或大學生都能夠回答他。

    杜紫宸舉例說,如果他使用的是華為手機,可是他的4G電信服務商是中華電信,請問他的手機如何自我傳送資訊,中間透過中華電信,告知華為,他的動態、名錄和聯絡信息?

    如果是用華為手機,手機暗藏後門,只要有任何的網路連線,不管是中華電信、遠傳或台灣大哥大的4G服務,或是無線網路 Wi-Fi 等等下層的網路連線,手機上層的這些應用程式就可以利用下層網路隨時隨地傳送資料到中國的資料庫。

    管理手機、終端設備與資通訊系統資安的人,基本上不會自找麻煩,如果在系統之內可以做的事情,盡量不會去限制一般的用戶。為什麼要禁止像華為這樣中國製的手機在政府機關裡面使用?因為即使在機關裡面針對華為手機的用戶做嚴格的網路管控,在內網流量分析和利用資安設備管制後門所造成的可疑連線之後,這些手機一樣會在內網裡面收集資料,然後利用沒有管制像中華電信的商業用4G服務傳送到中國去。

    這就是網路技術的基本特性,應用層可以向下多工,利用各種不同網路層的連線傳送資料,所以只在機關的內部網路資安設備進行的管理措施,沒有辦法防止洩密,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必須管制華為這樣中國製的手機。

    至於第二個問題通訊錄上都是Nancy、Henry、David,請問華為背後的中共國安部門,如何辨别誰是誰?

    杜先生不曉得落後時代有多久,駭客攻擊裡面有一種叫做進階持續性威脅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這種攻擊出現應該有十年了吧,什麼是 APT?簡單的說就是針對個人或特定組織所作的複雜且多方位的網路攻擊。潛伏攻擊的時間可能長達幾週、幾個月甚至幾年,內藏後門的手機比駭客的攻擊更為簡單方便,手機上的任何資料,不止通訊錄、通訊過程、電子郵件內容、甚至談話的語音或影像紀錄都可以備份經由暗門傳送到中國的資料庫。華為背後的國安單位不只知道Nancy、Henry、David是誰,電話號碼,家裡住哪裡,他們還可以知道你跟他們是什麼關係,長的是什麼樣子,今天你和誰吃飯,在手機上打了什麼屁,傳什麼樣的新聞故事病毒給你最有用,更不用說手機拍的照片影像紀錄也都會被傳送到中國的資料庫。像杜先生這樣的重點人物,中國一定是用最高規格的尺度來加以對待,分配到的頻寬和儲存空間一定是比別人多,所以可能會更加可怕。

    雖然杜先生問的是專家大大,我這個專家小小跳出來回應,可能會令人感到失望。但是趁這個機會我還是要呼籲台灣的民眾,「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買中國製的手機或智慧家電設備」,人工智慧的時代「資料比錢更有用」。最近知道一個案例,有一個CEO等級朋友的家人買一個中國製的智慧家電放在家裡,感覺自己的網路變慢了,經過網路流量分析以後才發現,家裡的語音和影像一天24小時沒有間斷地往中國的資料庫傳送,自己過了好幾個月的透明人間的生活,「便宜的最貴」、「資料就是金錢」、「小心中國製的資通訊設備就在你身邊」。

  • 遠傳網路異常今天 在 作家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06 18:33:53
    有 75 人按讚


    黑狗來了嗎?
    來看看小光之前整理的書單,
    我們一起研究跟黑狗相處的方法。

    黑狗走過房間|

    無法形容的抽象狀態,只能以譬喻將之塑形。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有隻知名的黑狗,那不是一隻實際存在的黑狗,而是指困擾他的憂鬱症。發病就像是被黑狗咬住不放,這也成為患者口中疾病的代稱。黑狗總是神出鬼沒,有的人可以理解,有的人無法。遭受黑狗來襲的人,如同被強制安裝無法卸載的app,裡頭可供捕捉的不是幻獸寶可夢,卻是揮之不去的黑影,背景是永恆的雨季。

    心靈的疼痛難以被看見,它不是外傷,不會流血,卻不代表這痛苦不存在。馬修.約翰史東(Matthew Johnstone)的繪本《 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牠名叫憂鬱》 是親切易懂的作品,非常適合作為理解低落情緒的入門之書,作者從事廣告業,生活與工作看似平順,卻飽受憂鬱症所苦。他以親身經驗融入創作,探討這隻隨時來訪的黑狗,也找出一些可供判斷黑狗警報的蛛絲馬跡,例如易哭、暴躁、缺乏食慾、睡眠障礙、自我封閉等等,提出與黑狗共存的可能,也有啟動復原的方法。

    他的另一本作品 《擁抱黑狗: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同時不忘呵護自己》是與妻子安絲莉.約翰史東(Ainsley Johnstone)合著的,也是簡單易懂的繪本作品。藉由照顧者的目光,去看待患者,也回過頭提醒,在協助他人時,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黑狗會來,但也會走,儘管今天的挫敗看似是昨天的複製貼上,他們分享經驗,提供生活中的紓發情緒技巧,不去餵養猛獸,每天堅實抵抗入侵,黑狗必會遠去。

    從日常經驗轉化,讓大眾更能理解這場心靈感冒的,尚有2011年的日本電影《阿娜答有點blue》,改編自漫畫家細川貂貂的隨筆漫畫,由宮崎葵跟堺雅人主演,故事線非常簡潔,就是漫畫家妻子與上班族丈夫攜手面對憂鬱症的過程。有些事是只有伴侶才能理解的,無法理解的時刻,也能以陪伴的續航力一起渡過惡海。

    前有外國經典,台灣也有優秀的圖文作品《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抱緊處理》,由林妤恒與白琳共同創作,他們創造出黑色小怪獸「小鬱」,結合專業醫師建議,淺顯易懂的說法,加上活潑的設計,讓大眾能真正認識憂鬱症。本書是2016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左作品,也入圍各大設計獎。

    而近年以《背離親緣》聞名的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在十幾年前寫過關於憂鬱症的作品《正午惡魔》,兩書的知名度落差極大,但都非常值得一讀。書名來自跟沙漠修士聖安東尼(Saint Antony)的一段故事,修士被問及如何辨別寒賶的天使和偽裝成富人的魔鬼,答曰,以他們離去時,在心中留下的感覺來分辨。安德魯.所羅門延伸寫下:「當天使離開時,你會感受他的靈氣而更堅強;當魔鬼離開時,你會覺得恐懼。哀傷是一位寒賶的天使,消散後會讓你堅強,頭腦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憂鬱症是一個惡魔,消散後,你只會心驚膽顫。」此書從他自身的經歷出發,採訪其他憂鬱症患者、科學家、醫師、哲學家,甚至親身去體驗某些地區的民俗療法,討論現行的藥物治療範圍,也有另類療法。痛苦的疆域難以討論,本書盡量指出範圍,提供知識,是我讀過對憂鬱症最全面的探討與檢視。可惜台灣已絕版多年,需要去各大圖書館借閱。

    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將快樂、憂愁、厭惡、恐懼、憤怒五種情緒擬人化,在主角的腦內建造控制部去影響行為,甚至操弄記憶的方式。只剩下單一情緒,即使都是快樂的,都會讓人產生斷裂,導致內在世界的崩塌。多種情緒並存,反而可以有堅實的內在景觀。強納森‧羅騰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的著作《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提出一個類似的切入點。書中有個基本假設,倘若人類演化至今,所有的能力都是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情緒得以存活呢?他認為正是 「憂鬱症源自缺陷」這個觀念直接將現況導進死路,質疑「憂鬱症是缺陷」的看法。他以演化的方式去理解憂鬱症,並不是將病症切割成異常的、必須排除的,而是將其定義成人類演化中的「保護機制」,在理解病症的過程中,也逐步洗刷其污名。舉例來說,憂鬱心情對生存有幫助,讓人停止錯誤嘗試,啟動休息的機制,還能串連人際關係,讓親朋好友可以介入安慰。

    作者本來的志向是成為歷史學家,卻在攻讀博士時遭受憂鬱侵擾,連出門購物都難以做到。他後來進入史丹佛大學心理系,轉而研究憂鬱。本書融合個人經驗與研究成果,討論情緒的本質,現代社會的快樂設定值等,傾聽憂鬱,也能穩定的痊癒成長。現階段的他是南佛羅里達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發起「走出暗處」( The Come Out of the Dark Campaign)活動,希望各界對憂鬱症能有正向而頻繁的對話。

    面對陷落的黑洞,如同薛西佛斯徒勞無功的推石長征,如何直面情緒?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長期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自卑、勇氣,她的網路影片 「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極受歡迎,已超過一千萬人次觀看。同名著作《脆落的力量》便以此為切入點,她認為脆弱不等於軟弱,脆弱其實不弱,是建構心靈的本質,更是最為強大的力量。如果能夠去面對自己的恐懼,展現脆弱,可以將之轉化成能量的來源,開啟更多可能性。

    當身邊出現黑狗,別開臉不看,並不代表那不存在。也許黑狗還會在房間裡徘徊一陣子,既然無法驅離,也許可以練習與之共處,知識與同理心可以成為前方的緩衝。雨季也許很長,總會有結束的時刻,在那之前,願原力與我們同在。

    (圖片來自《擁抱黑狗》。
    原文刊載於2018/05《書香遠傳》。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發行。)

  • 遠傳網路異常今天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5-21 23:26:59
    有 588 人按讚


    黑狗走過房間|

    無法形容的抽象狀態,只能以譬喻將之塑形。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有隻知名的黑狗,那不是一隻實際存在的黑狗,而是指困擾他的憂鬱症。發病就像是被黑狗咬住不放,這也成為患者口中疾病的代稱。黑狗總是神出鬼沒,有的人可以理解,有的人無法。遭受黑狗來襲的人,如同被強制安裝無法卸載的app,裡頭可供捕捉的不是幻獸寶可夢,卻是揮之不去的黑影,背景是永恆的雨季。

    心靈的疼痛難以被看見,它不是外傷,不會流血,卻不代表這痛苦不存在。馬修.約翰史東(Matthew Johnstone)的繪本《 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牠名叫憂鬱》 是親切易懂的作品,非常適合作為理解低落情緒的入門之書,作者從事廣告業,生活與工作看似平順,卻飽受憂鬱症所苦。他以親身經驗融入創作,探討這隻隨時來訪的黑狗,也找出一些可供判斷黑狗警報的蛛絲馬跡,例如易哭、暴躁、缺乏食慾、睡眠障礙、自我封閉等等,提出與黑狗共存的可能,也有啟動復原的方法。

    他的另一本作品 《擁抱黑狗: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同時不忘呵護自己》是與妻子安絲莉.約翰史東(Ainsley Johnstone)合著的,也是簡單易懂的繪本作品。藉由照顧者的目光,去看待患者,也回過頭提醒,在協助他人時,必須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黑狗會來,但也會走,儘管今天的挫敗看似是昨天的複製貼上,他們分享經驗,提供生活中的紓發情緒技巧,不去餵養猛獸,每天堅實抵抗入侵,黑狗必會遠去。

    從日常經驗轉化,讓大眾更能理解這場心靈感冒的,尚有2011年的日本電影《阿娜答有點blue》,改編自漫畫家細川貂貂的隨筆漫畫,由宮崎葵跟堺雅人主演,故事線非常簡潔,就是漫畫家妻子與上班族丈夫攜手面對憂鬱症的過程。有些事是只有伴侶才能理解的,無法理解的時刻,也能以陪伴的續航力一起渡過惡海。

    前有外國經典,台灣也有優秀的圖文作品《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抱緊處理》,由林妤恒與白琳共同創作,他們創造出黑色小怪獸「小鬱」,結合專業醫師建議,淺顯易懂的說法,加上活潑的設計,讓大眾能真正認識憂鬱症。本書是2016年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左作品,也入圍各大設計獎。

    而近年以《背離親緣》聞名的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在十幾年前寫過關於憂鬱症的作品《正午惡魔》,兩書的知名度落差極大,但都非常值得一讀。書名來自跟沙漠修士聖安東尼(Saint Antony)的一段故事,修士被問及如何辨別寒賶的天使和偽裝成富人的魔鬼,答曰,以他們離去時,在心中留下的感覺來分辨。安德魯.所羅門延伸寫下:「當天使離開時,你會感受他的靈氣而更堅強;當魔鬼離開時,你會覺得恐懼。哀傷是一位寒賶的天使,消散後會讓你堅強,頭腦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憂鬱症是一個惡魔,消散後,你只會心驚膽顫。」此書從他自身的經歷出發,採訪其他憂鬱症患者、科學家、醫師、哲學家,甚至親身去體驗某些地區的民俗療法,討論現行的藥物治療範圍,也有另類療法。痛苦的疆域難以討論,本書盡量指出範圍,提供知識,是我讀過對憂鬱症最全面的探討與檢視。可惜台灣已絕版多年,需要去各大圖書館借閱。

    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將快樂、憂愁、厭惡、恐懼、憤怒五種情緒擬人化,在主角的腦內建造控制部去影響行為,甚至操弄記憶的方式。只剩下單一情緒,即使都是快樂的,都會讓人產生斷裂,導致內在世界的崩塌。多種情緒並存,反而可以有堅實的內在景觀。強納森‧羅騰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的著作《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提出一個類似的切入點。書中有個基本假設,倘若人類演化至今,所有的能力都是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情緒得以存活呢?他認為正是 「憂鬱症源自缺陷」這個觀念直接將現況導進死路,質疑「憂鬱症是缺陷」的看法。他以演化的方式去理解憂鬱症,並不是將病症切割成異常的、必須排除的,而是將其定義成人類演化中的「保護機制」,在理解病症的過程中,也逐步洗刷其污名。舉例來說,憂鬱心情對生存有幫助,讓人停止錯誤嘗試,啟動休息的機制,還能串連人際關係,讓親朋好友可以介入安慰。

    作者本來的志向是成為歷史學家,卻在攻讀博士時遭受憂鬱侵擾,連出門購物都難以做到。他後來進入史丹佛大學心理系,轉而研究憂鬱。本書融合個人經驗與研究成果,討論情緒的本質,現代社會的快樂設定值等,傾聽憂鬱,也能穩定的痊癒成長。現階段的他是南佛羅里達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發起「走出暗處」( The Come Out of the Dark Campaign)活動,希望各界對憂鬱症能有正向而頻繁的對話。

    面對陷落的黑洞,如同薛西佛斯徒勞無功的推石長征,如何直面情緒?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長期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自卑、勇氣,她的網路影片 「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極受歡迎,已超過一千萬人次觀看。同名著作《脆落的力量》便以此為切入點,她認為脆弱不等於軟弱,脆弱其實不弱,是建構心靈的本質,更是最為強大的力量。如果能夠去面對自己的恐懼,展現脆弱,可以將之轉化成能量的來源,開啟更多可能性。

    當身邊出現黑狗,別開臉不看,並不代表那不存在。也許黑狗還會在房間裡徘徊一陣子,既然無法驅離,也許可以練習與之共處,知識與同理心可以成為前方的緩衝。雨季也許很長,總會有結束的時刻,在那之前,願原力與我們同在。

    (圖片來自《擁抱黑狗》。
    原文刊載於2018/05《書香遠傳》。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