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達悟族織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達悟族織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達悟族織布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959的網紅台灣服飾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雜談──海洋民族的丁字帶(Kekjit no mehakay)| 「#蘭嶼」,在當地族人的稱呼是「Ponso no Tao」,意思是:「人居住的島」。 說到蘭嶼,很多人都會想到碧海、藍天、飛魚,和岸上的拼板舟,而生活於這裡的原住民族,就是與大海生活的達悟族了。#達悟族(Ta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
達悟族織布 在 台灣服飾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21:23
|#雜談──海洋民族的丁字帶| ⠀⠀⠀ 「#蘭嶼」,在當地族人的稱呼是「Ponso no Tao」,意思是:「人居住的島」。 ⠀⠀⠀ 說到蘭嶼,很多人都會想到碧海、藍天、飛魚,和岸上的拼板舟,而生活於這裡的原住民族,就是與大海生活的達悟族了。#達悟族(Tao),也稱雅美族「Yami」。「Tao」(...
-
達悟族織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3-24 12:58:51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向,包含族群關係、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兩性與親屬、海洋文化、會所制度、生計方式、祭儀、精靈觀念、分合與連結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九族文化,亦介紹近年歷經民族識別過程的七族,以完整呈現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重要發展歷程,及其族群文化,並且延伸介紹世界南島語族跨越海洋的文化連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示廳之後,對於南島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並且做為更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社會人群關係:
本展示室為南島民族廳的第一廳,介紹了世界南島語族的範圍以及可能擴張的途徑,試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的關係。透過多媒體的互動,一覽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概況,同時在展廳內迴廊上,還有多媒體觸控語言學習機,以真人發聲,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問候語。本展示室另呈現族群之間的人群關係,諸如透過契約的展示介紹平埔族與外來族群的互動關係。泰雅族與周邊族群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文面與織布文化上,又擁有在地的文化獨特性。排灣族的聚落與建築是以大型繪圖介紹部落的選址與空間佈局,而建築生活空間,則是以石板屋立體模型呈現。此外,在族群人群關係中,還介紹了阿美族重要的兩性分工的互動模式。
工藝、生計與社會:
本展示室的主題為雅美族(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工藝技術、卑南族會所制度的社會組織、魯凱族現代的生計方式等。縮為「工藝、生計與社會」作為展示室的標題。本展示室最醒目吸引人的,即是放置展廳中間的三艘雅美族拼板舟,並採用多媒體播放方式介紹整體架構的組成。展示中有十二人座的大型刻紋的拼板舟,也有小型無紋飾的拼板舟,它各具什麼特性,邀請您來參觀討論。在卑南族會所制度的介紹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同時也放置了少年會所的模型,並且透過大型繪圖介紹了會所內學習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大眾瞭解臺灣原住民的現代生活情況,特別將魯凱族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照片,製作成大型百工圖呈現在展示室的挑高牆面上。
祭儀與精靈觀念:
臺灣原住民族的原始信仰相當地特殊,本廳採用大型繪圖、文物與看板介紹賽夏族、鄒族、布農族的祭儀與精靈觀念。 並以多媒體播放賽夏族、鄒族的祭典紀錄片。賽夏族的矮人祭是南島民族之中相當特殊的祭典,祭祀中述說著族人與矮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族人展現傳統祭儀、服飾與
社會型態的重要祭典:
戰祭與小米祭是鄒族的重要祭典,呈現部落與家屋的結構關係。近年來鄒族積極走出部落,進行以傳統儀式為基礎的文化展演,1997年演出舞台劇《Tsou伊底帕斯》。 布農族的巫術具有除病消災或使人身陷災厄的效果。巫術多由巫師進行,成巫儀式、法器以及每年增強法力的祭典是巫師力量的來源。但巫術絕非巫師的專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嘗試學會的一種能力。
分合與連結:
近年臺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漸提升,2000年後政府識別出七個民族。本主題除了用圖文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概況,以及識別出的七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呈現七族強化的文化特質。如噶瑪蘭族的香蕉絲文創產業;撒奇萊雅族的重現火神祭;太魯閣族語言文字化的族語詞典;賽德克族文化展演的多媒體運用產物;邵族的觀光在地發展的神話商品;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此外,臺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已跨越到世界南島語族的視野。在最後,以大量的活動照片(包括南島語族文化特徵,以及在臺灣與海外舉辦的各項交流活動「南島文化節」、「世界原住民廣電聯展」、「南島語族至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探尋」、「臺灣原住民族海外南島文化交流」等),呈現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重要關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達悟族織布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雜談──海洋民族的丁字帶(Kekjit no mehakay)|
「#蘭嶼」,在當地族人的稱呼是「Ponso no Tao」,意思是:「人居住的島」。
說到蘭嶼,很多人都會想到碧海、藍天、飛魚,和岸上的拼板舟,而生活於這裡的原住民族,就是與大海生活的達悟族了。#達悟族(Tao),也稱雅美族「Yami」。「Tao」(達悟)指的是「人」,而學界慣稱的「Yami」(#雅美族),則是「我們」的意思。
說起達悟族的傳統族服之一,大家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丁字褲」了,「#丁字褲」雖然被稱為「褲」,但更精確一點它是一條「帶子」,因此它也被稱為「#丁字帶」。
丁字帶通常長220~280公分,寬15公分左右。穿著時,要先把寬摺小,變成五到六公分,再用大腿夾住,往右邊向左轉,共環綁兩次,最後在背腰上打個活結,才會變成平常所看到的,「褲」的樣子。
達悟族的婦女,會為她的男人量身製做個人專屬丁字帶(與背心),男子們穿著第一件丁字褲時,也不可以直接穿上,要選擇一個晴天,面向日出的方向穿上它,這樣的行為除了象徵吉祥,也有著「穿上它,永遠陪伴著你不離開」的意義。有些人還會特地宰殺牲畜,慶祝自己的妻子完成族服。
而傳統的丁字褲,通常兩端有黑色或藏青色橫條紋,而橫條紋中夾織的小菱形紋,又被稱為「#眼睛」。據說每個「眼睛」,都要經過十九個步驟才能完成,因此每條丁字帶,都是在考驗織布婦女的工藝。
不同於其他族群用織機、或經箱織布,達悟族婦女織布時,是將經線的一端穿過 #經棍 後,傾斜的拉高,直接固定在前方的牆上。
除此之外,織造的過程,也有很多禁忌:像是 #飛魚季 的時候,婦女們不會織布,因為織布的時把線往裡面攬的動作,對男人們的捕魚不吉利;正在織布時,其他人也不可以跨過正在織的經線,而要從織布者身後繞過。
不只織造時有需多要注意的地方,丁字帶在使用上也有許多規則:像是祭典時,必須要穿著全新的丁字帶;聚會或休閒時,通常會穿著半舊的丁字帶;工作時,則穿著習慣、方便的舊布料。
丁字帶精簡的設計,是為了在海流中方便活動,不只可以保護下體,同時也不會因為吸水,而造成過多的阻力,其中裡面的許多織造與穿戴禁忌,也承載了達悟族人的文化與生活價值觀,可以說是族人們因應海洋而生的智慧呢!
之前一支「2018蘭嶼中學落成典禮表演」,遭到Youtube判定為色情影片下架,至今也有許多不了解的人,用裸露的眼光去看待丁字帶,希望隨著時代變遷,能有多人更尊重當地的文化,在去蘭嶼遊玩時,也不只看到美景,能去理解達悟族的傳統與生活。
※文章篇幅有限,各方文章與資料都略有不同,如有未盡或有誤之處,煩請體諒也歡迎補充指正。(´・ω・`)
參考資料: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達悟族丁字褲〉;原住民族委員會「雅美族(達悟族)」;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雅美族(達悟族)」;頑石創意〈把海洋穿在身上 雅美(達悟)族衣飾文化〉(https://reurl.cc/5l9WxR);新唐人亞太台〈專屬藍白菱形紋 達悟族織布文化〉(https://reurl.cc/lVKrKl);科博館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丁字帶」(https://reurl.cc/3DqEVL)
圖片:丁字帶,曾國銘先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