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達利早期作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達利早期作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達利早期作品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無影無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義大利攝影師朱塞佩.羅圖諾(Giuseppe Rotunno)辭世,享耆壽97歲。他咸認為影史上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其代表作包括《浩氣蓋山河 The Leopard》(1963)與提名奧斯卡最佳攝影的《爵士春秋 All That Jazz》(1979)等作。同時,他也是費里尼(Federico F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Sax Rub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梵谷之歌Vincent」 是唐·麥克林所唱的一首紀念文生·梵谷的歌曲 這首歌也因為開場歌詞「Starry Starry Night」而聞名 這句歌詞代表著梵谷的「星夜」之畫作 以前很喜歡去美術館看畫 早期喜歡莫內的畫 給人很平靜的感覺 後來開始喜歡梵谷的畫 感受到很強烈的情感 近期喜歡達利的畫 ...
達利早期作品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1-05 15:39:31
【《軟錶》的靈感泉源】 這幅畫名叫《記憶的堅持》(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又有名《記憶的永恆》,不過可能《軟錶》這個名字較叫人聯想到畫的內容吧?畢竟畫內像快要融化般攤軟的懷錶實在令人難忘,可說是藝術史中最著名的圖像之一。 《記憶的堅持》表現出西班牙畫家薩爾瓦...
達利早期作品 在 JA叔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08:27:41
《R.M》 「It’s never cool to settle down without a challenge.」 德米安裡頭的人物們,其實花樣年華設定中的各位誰也無法完整的帶入誰,因為立場設定相似所以自然的帶入想像是難以避免的。與其說是誰帶入誰,不如看是哪一個面向的情節和角色遭遇以及心境與花樣...
-
達利早期作品 在 Sax Rub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8-28 22:25:29「梵谷之歌Vincent」
是唐·麥克林所唱的一首紀念文生·梵谷的歌曲
這首歌也因為開場歌詞「Starry Starry Night」而聞名
這句歌詞代表著梵谷的「星夜」之畫作
以前很喜歡去美術館看畫
早期喜歡莫內的畫
給人很平靜的感覺
後來開始喜歡梵谷的畫
感受到很強烈的情感
近期喜歡達利的畫
感受到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從畫中可以感受作畫者每個階段所經歷的事情
就和音樂一樣
但藝術創作者有時候真的滿孤獨的
畢竟要能遇到喜歡自己作品的同好真的不容易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台灣藝術創作者😊
送給大家這首Vincent
平平淡淡的詮釋
讓大家感受一下裸銅次中音的音色
和薩得爾這顆老闆手工製作的吹嘴
每一個音符都有著溫度
希望你們喜歡
🎷🎷🎷🎷🎷🎷🎷🎷🎷🎷🎷🎷🎷🎷🎷🎷
歡迎加入「阿道夫薩克斯風公益樂團」
全省都有喔!
歡迎致電詢問
(02)2252-7878
歡迎👏👏加入Ruby的阿道夫高級技巧班
歌曲以「日本」「台語」「西洋」流行為主
不用擔心程度問題,我們主要以教授技巧為主
(地點在板橋阿道夫樂器公司)
詳細情形洽詢或報名請撥打(02)2954-2255
(門市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六13:00-21:00)
🎷阿道夫音樂學苑薩克斯風教學
教材推廣班
週二、週四、週五
晚上7:00-9:00
Ruby高級技巧演奏團體班
週一19:00-21:00(次中音)
週三19:30-21:30(中音)
也有一對一課程,歡迎詢問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國光街189-5號3樓
02-29542255
❤️Ruby簡歷❤️
2004 高雄市附屬青年管樂團saxophone
2007 考取高雄市文化局街頭藝人執照
2007 於六合夜市街頭展演
2008 接受中天新聞採訪/接受日本電視台“瀨上剛in臺灣”採訪
2009 於婚禮樂團、外場活動做表演
2010 加入臺灣民謠爵士樂團
2010 固定於高雄黃金愛河咖啡廳演奏
2011 受邀至中視縱藝大哥大節目演出
2011 豬哥亮萬秀之王2巡迴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1 鄭進一請您的家後來聽家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固定於高雄藍色狂想表演
2012 固定於高雄barcode和DJ做演出
2012 民視三星報喜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曾心梅台北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余天聽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3 蔡小虎眾星拱月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4 海軍第27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4 民視明日之星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李翊君新加坡演唱會孔鏘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海軍第28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6 許富凱少年夢高雄巨蛋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黃品源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薩克斯風
2016 余天華麗轉身台北高雄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民視王牌雙響炮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夏日狂歡高雄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7蔡小虎福虎生風幸福送乎你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翁立友 有你真好台北小巨蛋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新加坡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東莞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天生王牌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陳雷 「歡聲雷動」台北小巨蛋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達利早期作品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義大利攝影師朱塞佩.羅圖諾(Giuseppe Rotunno)辭世,享耆壽97歲。他咸認為影史上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其代表作包括《浩氣蓋山河 The Leopard》(1963)與提名奧斯卡最佳攝影的《爵士春秋 All That Jazz》(1979)等作。同時,他也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等名導最為密切的合作班底。
.
朱塞佩.羅圖諾於1923年出生羅馬,在二戰時期,因為其父親去世,促使他在17歲時就得出外覓職。他早期先在一間攝影工作室起步,學習靜態攝影與相片沖洗技術。20歲初入電影界,擔任過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作品的攝影助理,也參與過多部紀錄片拍攝。
.
1942年至1945年間,他進入軍隊服役,為軍方擔任攝影師。戰後,他回到羅馬再操舊業,繼續擔任攝影助理工作。而之所以讓他攀上攝影指導大位,其實與一個悲劇有關,當他以助理身分協助資深攝影師艾爾多(G.R.Aldo)完成《戰國妖姬 Senso》(1954)期間,艾爾多因為車禍意外喪生,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只好請羅圖諾協助完成工作,而他的表現也深獲認可。
.
當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之後在籌拍《Scandal in Sorrento》(1955)時(他雖非導演,但卻主導該片製作),想起了頂住《戰國妖姬》拍攝工作、才華洋溢的朱塞佩.羅圖諾,於是邀請他擔任攝影指導。這成了羅圖諾第一部正式擔任攝影指導職位的作品,該片以外景拍攝為主,也是義國首批採用新藝綜合體(CinemaScope)拍攝的作品之一。
.
也因為《戰國妖姬》之緣,羅圖諾與維斯康提成了緊密的合作夥伴,羅圖諾曾將之喻為自己的父親。自《洛可兄弟 Rocco and His Brothers》(1960)開始,他與維斯康提一起開創了獨特的攝影手法,即每場戲都採取三機拍攝。這延續到了維斯康提之後的所有作品,包括被美國攝影師協會選為百大攝影之作的《浩氣蓋山河》。
.
簡而言之,一號攝影機先拍完一場戲之後,演員走位到其它位置,接著由第二號攝影機拍攝,然後再接到第三號攝影機。維斯康提為避免重新佈光會導致演員的節奏與情緒不能銜接,因此堅持用這種方式進行,這也使得他能在同一時間之內拍攝完一個主要場景的戲份。方法固然有效,但對羅圖諾而言,這卻非常折磨人,而且現場幾乎沒有攝影機以外任何設備與人的藏身空間。
.
朱塞佩.羅圖諾與另一位大師費里尼的多次合作亦尤其令人難忘。他們起先原訂要合作《The Journey of G. Mastorna》,但最後計畫為能成行,成為費里尼的未盡之作。後來短片集錦電影《勾魂摄魄 Spirits of the Dead》(1968)之中的 《該死的托比 Toby Dammit》一章成為兩人初次合作,片中迷離奇幻的攝影與燈光風格,成功模擬了角色的精神喪失。
.
之後羅圖諾又與加入了費里尼的《愛情神話 Fellini Satyricon》(1969)製作,整整跟拍攝長達八個月的時間。之後跳脫出巴洛克風格、更有紀實感的《羅馬風情畫 Roma》(1972),一樣是由他掌鏡。後續他又繼續為《阿瑪珂德 Amarcord》(1973)、《卡薩諾瓦 Fellini's Casanova》(1976)、《樂隊排演 Orchestra Rehearsal》(1978)、《揚帆 And the Ship Sails On》(1983)等後期費里尼作品擔任攝影。
.
除了在義大利影壇,朱塞佩.羅圖諾也與美國影壇保持良好關係,除了最常共事的麥克.尼可斯(Mike Nichols)之外,他還與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合作了 《聖經創世紀 The Bible: In the Beginning...》(1966)、也參與了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的 《大力水手 Popeye》(1980)等。其中他為鮑伯.佛西(Bob Fosse)掌鏡的《爵士春秋》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
在九〇年代,羅圖諾也曾與薛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和達利歐.阿基多(Dario Argento)合作,在1997年退休。他雖然未能在奧斯卡折桂,但曾三度獲得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八度獲得銀緞帶獎,在業內地位首屈一指。晚年的他,更可說是載譽無數,包括1999年的美國攝影協會的國際獎與義大利金球獎的終身成就獎殊榮肯定。
.
在1999年受訪時,回顧自己長達近六十年的攝影生涯,朱塞佩.羅圖諾強調自己的秘訣就是「用少來創造多」,他說就如同音樂只有七個音符,電影攝影也只有主光、補光和背光三種光,用三種光,一樣能創造無限變化。
.
「從這三盞燈中,你可以得到無限的結果。光如同萬花筒,但三種光共冶一爐,卻比萬花筒更炫目。」羅圖諾接著說道:「當我和費里尼一起拍片時,我總是想著為下一個鏡頭打光,我深怕失去光。」
.
2021年2月7日,朱塞佩.羅圖諾於羅馬辭世。
.
.
(圖為朱塞佩.羅圖諾。)
達利早期作品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軟錶》的靈感泉源】
這幅畫名叫《記憶的堅持》(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又有名《記憶的永恆》,不過可能《軟錶》這個名字較叫人聯想到畫的內容吧?畢竟畫內像快要融化般攤軟的懷錶實在令人難忘,可說是藝術史中最著名的圖像之一。
《記憶的堅持》表現出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早期的超現實主義畫風,在夢境般的曠野中,4塊懷錶分別軟軟的晾掛在枯枝、一張看似人臉殘部(很長的眼睫毛和鼻子)的塊面和一個平台上,像腐爛中的食物,吸引了昆蟲停泊和蠶食。不過,怪異離奇的場面中亦有一些現實世界的情景。例如遠處的懸崖,其實位於達利的家鄉加泰羅尼亞(Catalunya)。
畫中最惹人想像和解讀的當然是畫中的軟錶。原本不斷地滴答、滴答,一步步堅實地指向完結和死亡的時間指針,在這裏變得癱軟無力,創造出有一個具真實感的幻覺世界,亦像在折射某種內心境象。甚至有人說這幅畫受到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影響,認為軟錶是「時空相對性的無意識象徵」(an unconscious symbol of the relativity of space and time)。當大家解讀得越來越深奧之際,達利像語帶諷刺地出來解畫說:「軟錶只是一片片時空的卡芒貝爾芝士(Camembert of time and space)──軟膩、奢侈、而且具有孤獨而偏執的批判性。」
「時空的芝士」可能是達利因應「時空的相對性」這種解讀而作出的譏諷式說法。不過他曾說軟錶造型的靈感確實來自一塊正在太陽下融化的卡芒貝爾芝士。至於「偏執狂批判法」(paranoiac-critical method)則是達利創作時利用的獨特方法,意思是主動激發自身的非理性想像,並將它們融貫在創作中。「瘋子和我的分別是,」他說:「我沒有瘋。」
作品資料:
1931年 西班牙 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i
《記憶的堅持》(西班牙語: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
油彩 畫布
縱24.1cm,橫33 cm
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有人物 #在山水裏看花鳥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古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達利 #芝士 #軟鐘 #美國 #紐約 #camembert #cheese #watch #apaintingaday #artlover #painter #852 #hkig #virtualtravel #museumhome #onlinemuseum #instatravel #usa #newyork
達利早期作品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起來寫】#崛起的迷因美學:「蒸氣波文化」與藝術崇古心理(下)// 鄭雋立
.
德國哲學家包姆嘉通(Alexander Baumgarten)曾指出「美學的對象就是對 #感性認知的完善,這就是美;感性認知的不完善,就是醜」(楊辛、甘霖,2001),如同蒸氣波創作者經常喜好用全形文字或疑似亂碼的多國語言混用、拼出aesthetics(#美學)或相關詞彙,他們確實正在重複古典美學家詮釋的審美活動,逐次在視/聽覺建構當代 #網路次文化的美學,並且不斷完善這種感性認知。
.
■ #蒸氣波的靈感源頭:#超現實主義繪畫
.
上集筆者提到蒸氣波視覺隱約可見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影子,雖無確切證據顯示蒸氣波創作有意致敬或造成戲仿(Parody)效果,但若回顧超現實繪畫的思維與脈絡,會發現許多不謀而合的旨趣。
.
◆見圖一:音樂家「猫シCorp.」在Bandcamp網站的大頭照,網址:https://catsystemcorp.bandcamp.com。
.
■ #超現實繪畫的前身:#義大利畫家基里訶
.
談到超現實主義,就不得不提討論義大利畫家基里訶(Giorgio De Chirico),他被認為是超現實繪畫的重要啟蒙者,作品畫面充斥 #希臘羅馬雕像與石柱、謎樣的剪影及斷裂的肢體,詭譎而神秘的氣氛,融合了古典美學的既成物、日常事物及 #幻覺。基里訶少年時代起便嫻熟哲學理論、崇尚希臘羅馬遺跡與雕像,透過大量臨摹石膏像奠基繪畫技巧,專事創作後便以這些素材畫出自己的幻覺體驗,他在文稿〈一個秋日午後的謎〉寫道:「我確信在肉眼可見的平凡事物背後,存在著深遠而神祕的現實。」(胡永芬,2001),基里訶的作品當時被稱為『#形而上繪畫』(metaphysical painting),受到超現實主義領導者布列東(André Breton)大力推崇,影響達利、馬格利特等人,並被後世認定為達達主義等20世紀藝術的先驅(許麗雯,1994)。
.
◆見圖二:基里訶畫冊《Giorgio De Chirico: The Changing Face of Metaphysical Art》封面與神似蒸氣波的畫作。
.
■ #呼應藝術崇古心理
.
上集提到了書畫家盧福壽教授提出的『#藝術崇古心理』,現今蒸氣波文化描繪幻覺體驗、大量採用的希臘羅馬3D模組與其他設計素材的大膽拼貼、套上迷離如嗑藥幻覺般的霓虹光…這些都是1980年代個人電腦興起時大眾文化與設計常用的手法,對照基里訶的畫面呈現,可說是同樣生於藝術崇古心理,又殊途同歸、走向幻覺與潛意識的世界(超現實=夢與潛意識、古希臘VS.蒸氣波=嗑藥或其他次文化、對1980年代的眷戀)。
.
◆ 見圖三:日本數位設計公司「株式会社フォーラムエイト (FORUM 8 Co., Ltd)」開發的素材庫『hade 実用3Dデータ集 森シリーズ 神話の森』,這類3D模組在1980年代曾隨著NEC PC-98、麥金塔等個人電腦的普及而大受歡迎,也是蒸氣波創作最愛的素材。與超現實繪畫不同的是,這些雕像總是跟現代數位科技、商場消費文化甚至動漫畫之類的素材並置,並染上醉人的霓虹色調。
.
■ #描繪幻覺與崇古的目的
.
研究原型與集體潛意識的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認為:在現象與本體、經驗與超驗、意識與無意識間,並沒有可通過科學方法架設起來的橋樑。這種瞬間的溝通只有藉助於幻覺、直覺,科學越發達,精神就越空虛;人們也就越需要幻想、嚮往科學解釋不了的神話(馮川,2014)。
.
■ #回不去的美好年代
.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世界強國,但也因為移民血緣等因素眷戀歐陸的古典文化,加上藝術圈的崇古心態作為動力,間接導致1980年代的 #消費文化,如百貨商場、唱片等,使用崇古元素搭上幾何、殘影等 #早期數位設計 混搭包裝的原因(早期視覺設計儀器介紹詳見上集),既先進又崇高。隨後日本也因為戰後高速崛起、動漫畫與流行音樂等大眾文化興盛而成為1980年代的文化輸出大國,影響了CyberPunk的科幻創作風潮(如《銀翼殺手》裡出現的漢字等東方元素),因此 #動漫畫 的挪用也成為後來蒸氣波的其中一種文化符號。
.
新自由主義與消費文化曾對全球帶來樂觀積極的氣氛,但到了2010年世界沒有變得更好。在蒸氣波藝術家眼裡,遠去的1980年代已經是一種「#鄉愁」(Nostalgia)、思鄉之痛、對舊日情懷的嚮往以及隱含的矛盾情緒(Constantine Sedikides, Tim Wildschut, 2018),也因此蒸氣波創作通常都離不開 #感傷或自嘲的情緒。引榮格語,潛意識裡的原型導致人不斷藉由重複特定行為,消融原型以達到心理平衡與 #補償作用(馮川,2014),而蒸氣波無疑是當代精神處境的體現。
|
■ #筆者推薦藝術家與其他 🙌
.
□ #音樂:
1.猫シ Corp.(cat system corp)
https://catsystemcorp.bandcamp.com/
2.Vektroid(別名:Macintosh Plus)
https://vektroid.bandcamp.com/
3.New Soviet Wave,最早以蒸氣波的蘇聯變體流派 #蘇維埃波 為主題的音樂頻道(2018-),曲風較為簡約理智,整體氣氛像科普教育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NewSovietWave
4.Earth, Wind & Fire - Let's Groove,老牌樂團:「大地風火」1971年的經典名曲MV,視覺效果正是採用上集提到的Scanimate製作,後來1980年代影視文化大量仿製了這種風格,這首歌有夠純!
https://youtu.be/Lrle0x_DHBM
.
□ #視覺藝術:
.
1.Shapiro500(本名Gavin Shapiro,動畫師,作品偏滑稽取向)
https://giphy.com/shapiro500
https://www.instagram.com/shapiro500/
2.A e s t h e t i c 波(視覺設計師,把風景攝影作成霓虹感)
https://www.facebook.com/aesthvisionofficial/
3. SeerLight(插畫家、動畫師,擅長挪用日本ACG文化符號,感傷情緒的最佳代表)
https://www.instagram.com/seerlight
|
■ #上集回顧: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97765127077773
.
// 本文探討的超現實主義僅限於繪畫部分,文學方面鑑於範圍過廣不適合同時討論,未盡之處尚請讀者見諒 //
|
■ #參考文獻
.
1.Victoria Noel-Johnson.(2019).《Giorgio De Chirico: The Changing Face of Metaphysical Art》.Milan: Skira Editore
2.Constantine Sedikides, Tim Wildschut.(2018).〈Finding Meaning in Nostalgia〉
3.楊辛、甘霖(2001)《美學》(第二版),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頁4-5
4.胡永芬(2001)《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古典與虛無之間──基里柯》,台北市:閣林。
5.許麗雯(1994)《西洋近現代巨匠畫集:基里訶》,台北縣:錦繡。
6.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2014),南京市:譯林出版社,頁12-13(譯者序,由馮川執筆)